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908|回复: 11

小渔村资治通鉴班周组第三讲作业

[复制链接]

239

主题

340

帖子

13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3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12-21 21: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业:1、整理周二中的大事年表
2、结合豫让、吴起、聂正的故事谈你自己对忠孝的理解
3、以《即墨大夫》或《阿大夫》为题写一首诗,可七言可五言,可律可绝,不会诗的朋友写一下你对齐威王召见即墨、阿大夫受到的启发。


1

主题

89

帖子

187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7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5-12-24 19: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班周组03-无畏 第三讲作业:

1、整理周二中的大事年表:
起昭阳赤奋若,尽上章困敦,凡四十八年。
显王元年(癸丑,公元前三六八年)齐伐魏,取观津。赵侵齐,取长城。
显王三年(乙卯,公元前三六六年)魏、韩会于宅阳。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显王四年(丙辰,公元前三六五年)魏伐宋。
显王五年(丁巳,公元前三六四年)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显王七年(己未,前三六二年)魏败韩师、赵师于浍。
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三六一年) 公大悦,与议国事。
显王十年(壬戌,公元前三五九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韩懿侯薨,子昭侯立。
显王十一年(癸亥,公元前三五八年)秦败韩师于西山。
显王十二年(甲子,公元前三五七年)魏、韩会于鄗。
显王十三年(乙丑,公元前三五六年)赵、燕会于阿。赵、齐、宋会于平陆。秦孝公、魏惠王会于杜平。鲁共公薨,子康公毛立。
显王十四年(丙寅,公元前三五五年)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
显王十五年(丁卯,公元前三五四年)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魏惠王伐赵,围邯郸。楚王使景舍救赵。
显王十六年(戊辰,公元前三五三年)齐威王使田忌救赵。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
显王十七年(己巳,公元前三五二年)秦大良造卫鞅伐魏。诸侯围魏襄陵。
显王十八年(庚午,公元前三五一年)秦卫鞅围魏固阳,降之。魏人归赵邯郸,与赵盟漳水上。
显王十九年(辛未,公元前三五零年)秦商鞅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徙都之。秦、魏遇于彤。赵成侯薨,公子緤与太子争立。緤败,奔韩。
显王二十一年(癸酉,公元前三四八年)秦商鞅更为赋税法,行之。
显王二十二年(甲戌,公元前三四七年)赵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
显王二十三年(乙亥,公元前三四六年)齐杀其大夫牟。鲁康公薨,子景公偃立。卫更贬号曰侯,服属三晋。
显王二十五年(丁丑,公元前三四四年)诸侯会于京师。
显王二十六年(戊寅,公元前三四三年)王致伯于秦,诸侯皆贺秦。秦孝公使公子少官帅师会诸侯于逢泽以朝王。
显王二十八年(庚辰,公元前三四一 年)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
显王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三四零年)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曰商君。齐、赵伐魏。楚宣王薨,子威王商立。
显王三十一年(癸未,公元前三三八年)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
显王三十二年(甲申,公元前三三七年)韩申不害卒。
显王三十三年(乙酉,公元前三三六年)宋太丘社亡。
显王三十四年(丙戌,公元前三三五年)秦伐韩,拔宜阳。
显王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三三四年)齐王、魏王会于徐州以相王。
显王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三三三年)楚王伐齐,围徐州。
显王三十七年(己丑,公元前三三二年)秦惠王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以败从约。
显王三十九年(辛卯,公元前三三零年)秦伐魏,围焦、曲沃。魏入少梁、河西地于秦。
显王四十年(壬辰,公元前三二九年)秦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拔焦。楚威王薨,子怀王槐立。宋公剔成之弟偃袭攻剔成。剔成奔齐,偃自立为君。
显王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三二八年)秦公子华、张仪帅师围魏蒲阳,取之。
显王四十二年(甲午,公元前三二七年)秦县义渠,以其君为臣。秦归焦、曲沃于魏。
显王四十三年(乙未,公元前三二六年)赵肃侯薨,子武灵王立。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先问先君贵臣肥义,加其秩。
显王四十四年(丙申,公元前三二五年)夏,四月,戊午,秦初称王。
显王四十五年(丁酉,公元前三二四年)秦张仪帅师伐魏,取陕。
显王四十六年(戊戌,公元前三二三年)秦张仪及齐、楚之相会啮桑。
显王四十七年(己亥,公元前三二二年)秦张仪自啮桑还而免相,相魏。
显王四十八年(庚子,公元前三二一年)王崩,子慎靓王定立。燕易王薨,子哙立。

2、结合豫让、吴起、聂正的故事谈你自己对忠孝的理解。
忠,对国家上级之责;孝,对父母亲人之敬。在古代中国忠孝乃人之根本,是高尚的品德行操,不忠不孝之人遭人之唾弃。

3、以《即墨大夫》或《阿大夫》为题写一首诗,可七言可五言,可律可绝,不会诗的朋友写一下你对齐威王召见即墨、阿大夫受到的启发。

七绝•有感古今为官者
(下平十蒸韵)
莫怕为官身后凭,众生心里有明灯。
自清常醒勤思过,不会天公来做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5-12-24 19: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班第三讲作业:
周组08-水晶
1、整理周二中的大事年表
起昭阳赤奋若,尽上章困敦,凡四十八年。
显王元年(癸丑,公元前三六八年)齐伐魏,取观津。赵侵齐,取长城。
显王三年(乙卯,公元前三六六年)魏、韩会于宅阳。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显王四年(丙辰,公元前三六五年)魏伐宋。
显王五年(丁巳,公元前三六四年)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显王七年(己未,前三六二年)魏败韩师、赵师于浍。
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三六一年) 公大悦,与议国事。
显王十年(壬戌,公元前三五九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韩懿侯薨,子昭侯立。
显王十一年(癸亥,公元前三五八年)秦败韩师于西山。
显王十二年(甲子,公元前三五七年)魏、韩会于鄗。
显王十三年(乙丑,公元前三五六年)赵、燕会于阿。赵、齐、宋会于平陆。
秦孝公、魏惠王会于杜平。鲁共公薨,子康公毛立。
显王十四年(丙寅,公元前三五五年)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
显王十五年(丁卯,公元前三五四年)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魏惠王伐赵,围邯郸。楚王使景舍救赵。
显王十六年(戊辰,公元前三五三年)齐威王使田忌救赵。
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
显王十七年(己巳,公元前三五二年)秦大良造卫鞅伐魏。诸侯围魏襄陵。
显王十八年(庚午,公元前三五一年)秦卫鞅围魏固阳,降之。魏人归赵邯郸,与赵盟漳水上。
显王十九年(辛未,公元前三五零年)秦商鞅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徙都之。
秦、魏遇于彤。赵成侯薨,公子緤与太子争立。緤败,奔韩。
显王二十一年(癸酉,公元前三四八年)秦商鞅更为赋税法,行之。
显王二十二年(甲戌,公元前三四七年)赵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
显王二十三年(乙亥,公元前三四六年)齐杀其大夫牟。鲁康公薨,子景公偃立。卫更贬号曰侯,服属三晋。
显王二十五年(丁丑,公元前三四四年)诸侯会于京师。
显王二十六年(戊寅,公元前三四三年)王致伯于秦,诸侯皆贺秦。秦孝公使公子少官帅师会诸侯于逢泽以朝王。
显王二十八年(庚辰,公元前三四一 年)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
显王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三四零年)
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曰商君。齐、赵伐魏。楚宣王薨,子威王商立。
显王三十一年(癸未,公元前三三八年)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
显王三十二年(甲申,公元前三三七年)韩申不害卒。
显王三十三年(乙酉,公元前三三六年)宋太丘社亡。
显王三十四年(丙戌,公元前三三五年)秦伐韩,拔宜阳。显王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三三四年)齐王、魏王会于徐州以相王。
显王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三三三年)楚王伐齐,围徐州。
显王三十七年(己丑,公元前三三二年)秦惠王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以败从约。
显王三十九年(辛卯,公元前三三零年)秦伐魏,围焦、曲沃。魏入少梁、河西地于秦。
显王四十年(壬辰,公元前三二九年)秦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拔焦。楚威王薨,子怀王槐立。宋公剔成之弟偃袭攻剔成。剔成奔齐,偃自立为君。
显王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三二八年)秦公子华、张仪帅师围魏蒲阳,取之。
显王四十二年(甲午,公元前三二七年)秦县义渠,以其君为臣。秦归焦、曲沃于魏。
显王四十三年(乙未,公元前三二六年)赵肃侯薨,子武灵王立。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先问先君贵臣肥义,加其秩。
显王四十四年(丙申,公元前三二五年)夏,四月,戊午,秦初称王。
显王四十五年(丁酉,公元前三二四年)秦张仪帅师伐魏,取陕。
显王四十六年(戊戌,公元前三二三年)秦张仪及齐、楚之相会啮桑。
显王四十七年(己亥,公元前三二二年)秦张仪自啮桑还而免相,相魏。
显王四十八年(庚子,公元前三二一年)王崩,子慎靓王定立。
燕易王薨,子哙立。

2、结合豫让、吴起、聂正的故事谈你自己对忠孝的理解?
答:
  孝: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往大了说,可以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
   忠: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也是要忠于组织和自己的工作职责.
    豫让忠诚重义气,宁死不事二主,属于忠诚的人。
    吴起虽然是将才,如真像书中所说,母死不奔丧,杀妻以求将。那他就是不忠不孝的小人。
     聂政忠义之人,虽感动于严仲子的厚意,仍以“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而拒绝了严仲子。等老母辞世后,去刺死了侠累,怕连累朋友,又自己毁容,所以是忠孝之人。
3、以《即墨大夫》或《阿大夫》为题写一首诗,可七言可五言,可律可绝,不会诗的朋友写一下你对齐威王召见即墨、阿大夫受到的启发。
      《即墨大夫》
为政清廉品自端,曾经荒野变良田。
一身正气民心顺,史上留名后世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1146

帖子

31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8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12-25 20: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梦缥缈 于 2015-12-25 20:29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班周组周10-云梦缥缈第三讲作业

1、整理周二中的大事年表
周纪•周纪二  作者:司马光
  起昭阳赤奋若,尽上章困敦,凡四十八年。
显王
  ◎ 元年癸丑,公元前三六八年
  齐伐魏,取观津。
  赵侵齐,取长城。
  ◎ 三年乙卯,公元前三六六年
  魏、韩会于宅阳。
  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 四年丙辰,公元前三六五年
  魏伐宋。
  ◎ 五年丁巳,公元前三六四年
  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 七年己未,前三六二年
  魏败韩师、赵师于浍。秦、魏战于少梁,魏师败绩;获魏公孙痤。
  卫声公薨,子成侯速立。
  燕桓公薨,子文公立。
  秦献公薨,子孝公立。
  ◎ 八年庚申,公元前三六一年
  孝公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
  ◎ 十年壬戌,公元前三五九年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韩懿侯薨,子昭侯立。
  ◎ 十一年癸亥,公元前三五八年
  秦败韩师于西山。
  ◎ 十二年甲子,公元前三五七年
  魏、韩会于鄗。
  ◎ 十三年乙丑,公元前三五六年
  赵、燕会于阿。
  赵、齐、宋会于平陆。
  ◎ 十四年丙寅,公元前三五五年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
  秦孝公、魏惠王会于杜平。鲁共公薨,子康公毛立。
  ◎ 十五年丁卯,公元前三五四年
  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
  魏惠王伐赵,围邯郸。楚王使景舍救赵。
  ◎ 十六年戊辰,公元前三五三年
  齐威王使田忌救赵。田忌欲引兵之赵。
  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
  楚昭奚恤为相。
  ◎ 十七年己巳,公元前三五二年
  秦大良造卫鞅伐魏。
  诸侯围魏襄陵。
  ◎ 十八年庚午,公元前三五一年
  秦卫鞅围魏固阳,降之。
  魏人归赵邯郸,与赵盟漳水上。
  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
  ◎ 十九年辛未,公元前三五零年
  秦商鞅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徙都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诸小乡聚集为一县,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废井田,开阡陌,平斗、桶、权、衡、丈、尺。
  秦、魏遇于彤。
  赵成侯薨,公子緤与太子争立。緤败,奔韩。
  ◎ 二十一年癸酉,公元前三四八年
  秦商鞅更为赋税法,行之。
  ◎ 二十二年甲戌,公元前三四七年
  赵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
  ◎ 二十三年乙亥,公元前三四六年
  齐杀其大夫牟。
  鲁康公薨,子景公偃立。
  卫更贬号曰侯,服属三晋。
  ◎ 二十五年丁丑,公元前三四四年
  诸侯会于京师。
  ◎ 二十六年戊寅,公元前三四三年
  王致伯于秦,诸侯皆贺秦。秦孝公使公子少官帅师会诸侯于逢泽以朝王。
  ◎ 二十八年庚辰,公元前三四一年
  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
  ◎ 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三四零年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岭?厄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公从之,使卫鞅将兵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御之。军既相距,卫鞅遗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公子卬以为然,乃相与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袭虏公子卬,因攻魏师,大破之。魏惠王恐,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因去安邑,徙都大梁。乃叹曰:“吾恨不用公叔之言!”
  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曰商君。
  齐、赵伐魏。
  楚宣王薨,子威王商立。
  ◎ 三十一年癸未,公元前三三八年
  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
  ◎ 三十二年甲申,公元前三三七年
  韩申不害卒。
  ◎ 三十三年乙酉,公元前三三六年
  宋太丘社亡。
  邹人孟轲见魏惠王。
  ◎ 三十四年丙戌,公元前三三五年
  秦伐韩,拔宜阳。
  ◎ 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三三四年
  齐王、魏王会于徐州以相王。
  韩昭侯作高门,屈宜臼曰:“君必不出此门。何也?不时。吾所谓时者,非时日也。夫人固有利、不利时。往者君尝利矣,不作高门。前年秦拔宜阳,今年旱,君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所谓时诎举赢者也。故曰不时。”
  越王无疆伐齐。
  ◎ 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三三三年
  楚王伐齐,围徐州。
  韩高门成,昭侯薨,子宣惠王立。
  齐威王薨,子宣王辟疆立;知成侯卖田忌,乃召而复之。
  燕文公薨,子易王立。
  卫成侯薨,子平侯立。
  ◎ 三十七年己丑,公元前三三二年
  秦惠王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以败从约。赵肃侯让苏秦,苏秦恐,请使燕,必报齐。苏秦去赵而从约皆解。赵人决河水以灌齐、魏之师,齐、魏之师乃去。
  魏以阴晋为和于秦,实华阴。
  齐王伐燕,取十城,已而复归之。
  ◎ 三十九年辛卯,公元前三三零年
  秦伐魏,围焦、曲沃。魏入少梁、河西地于秦。
  ◎ 四十年壬辰,公元前三二九年
  秦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拔焦。
  楚威王薨,子怀王槐立。
  宋公剔成之弟偃袭攻剔成。剔成奔齐,偃自立为君。
  ◎ 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三二八年
  秦公子华、张仪帅师围魏蒲阳,取之。
  ◎ 四十二年甲午,公元前三二七年
  秦县义渠,以其君为臣。
  秦归焦、曲沃于魏。
  ◎ 四十三年乙未,公元前三二六年
  赵肃侯薨,子武灵王立。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先问先君贵臣肥义,加其秩。
  ◎ 四十四年丙申,公元前三二五年
  夏,四月,戊午,秦初称王。
  卫平侯薨,子嗣君立。
  ◎ 四十五年丁酉,公元前三二四年
  秦张仪帅师伐魏,取陕。
  苏秦通于燕文公之夫人,易王知之。
  ◎ 四十六年戊戌,公元前三二三年
  秦张仪及齐、楚之相会啮桑。
  韩、燕皆称王,赵武灵王独不肯,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
  ◎ 四十七年己亥,公元前三二二年
  秦张仪自啮桑还而免相,相魏。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魏王不听。
  ◎ 四十八年庚子,公元前三二一年
  王崩,子慎靓王定立。
  燕易王薨,子哙立。
  齐王封田婴于薛,号曰靖郭君。

2、结合豫让、吴起、聂正的故事谈你自己对忠孝的理解。
答:若生逢明君,则忠有利于国民,了解民情、上报国君,并提出有利国家发展的政策,那么忠则是明确的,反之则不然;若不是明君,亦不可愚忠。“孝”若是平民百姓,赡养父母、善待父母,带子女常回家陪陪父母、和睦相处即可;若是官宦人家,有时就要涉及到国家利益了,这时就要折善而从了,不然就不会有“忠孝难两全”的古话了。

3、以《即墨大夫》或《阿大夫》为题写一首诗,可七言可五言,可律可绝,不会诗的朋友写一下你对齐威王召见即墨、阿大夫受到的启发。
《七律·即墨大夫》
即墨荒郊成沃土,清廉不贿百官侯。
朝中便有污言起,殿上能无奏本收。
恰遇威王勤国政,欣逢使者破阴谋。
分明赏罚终昭雪,食邑万千封报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6

帖子

106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65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5-12-31 22: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05-玉瑶第三讲作业

作业:1、整理周二中的大事年表

起昭阳赤奋若,尽上章困敦,凡四十八年。
元年癸丑,公元前三六八年   齐伐魏,取观津。赵侵齐,取长城。
三年乙卯,公元前三六六年   魏、韩会于宅阳。 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四年丙辰,公元前三六五年 魏伐宋。
五年丁巳,公元前三六四年    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七年己未,前三六二年   魏败韩师、赵师于浍。秦、魏战于少梁,魏师败绩;获魏公孙痤。卫声公薨,子成侯速立。燕桓公薨,子文公立。 秦献公薨,子孝公立。
八年庚申,公元前三六一年  卫鞅入秦,孝公大悦,与议国事。
十年壬戌,公元前三五九年   商鞅变法。韩懿侯薨,子昭侯立。
十一年癸亥,公元前三五八年  秦败韩师于西山。
十二年甲子,公元前三五七年  魏、韩会于鄗。
十三年乙丑,公元前三五六年  赵、燕会于阿。  赵、齐、宋会于平陆。
十四年丙寅,公元前三五五年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秦孝公、魏惠王会于杜平。鲁共公薨,子康公毛立。
 十五年丁卯,公元前三五四年 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魏惠王伐赵,围邯郸。楚王使景舍救赵。
十六年戊辰,公元前三五三年  齐威王围魏救赵。 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楚昭奚恤为相。
十七年己巳,公元前三五二年  秦大良造卫鞅伐魏。诸侯围魏襄陵。
十八年庚午,公元前三五一年  秦卫鞅围魏固阳,降之。魏人归赵邯郸,与赵盟漳水上。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
十九年辛未,公元前三五零年  秦商鞅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徙都之。赵成侯薨,公子緤与太子争立。緤败,奔韩。
二十一年癸酉,公元前三四八年 秦商鞅更为赋税法,行之。
二十二年甲戌,公元前三四七年  赵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
二十三年乙亥,公元前三四六年  齐杀其大夫牟。鲁康公薨,子景公偃立。卫更贬号曰侯,服属三晋。
二十五年丁丑,公元前三四四年  诸侯会于京师。
二十六年戊寅,公元前三四三年  王致伯于秦,诸侯皆贺秦。秦孝公使公子少官帅师会诸侯于逢泽以朝王。
二十八年庚辰,公元前三四一年 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
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三四零年  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曰商君。 齐、赵伐魏。楚宣王薨,子威王商立。
三十一年癸未,公元前三三八年   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
三十二年甲申,公元前三三七年 韩申不害卒。
三十三年乙酉,公元前三三六年  宋太丘社亡。邹人孟轲见魏惠王。
三十四年丙戌,公元前三三五年  秦伐韩,拔宜阳。
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三三四年  齐王、魏王会于徐州以相王。 越王无疆伐齐。
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三三三年 楚王伐齐,围徐州。韩高门成,昭侯薨,子宣惠王立。齐威王薨,子宣王辟疆立;知成侯卖田忌,乃召而复之。燕文公薨,子易王立。 卫成侯薨,子平侯立。
三十七年己丑,公元前三三二年  秦惠王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以败从约。赵肃侯让苏秦,苏秦恐,请使燕,必报齐。苏秦去赵而从约皆解。赵人决河水以灌齐、魏之师,齐、魏之师乃去。魏以阴晋为和于秦,实华阴。齐王伐燕,取十城,已而复归之。
 三十九年辛卯,公元前三三零年 秦伐魏,围焦、曲沃。魏入少梁、河西地于秦。
四十年壬辰,公元前三二九年  秦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拔焦。楚威王薨,子怀王槐立。宋公剔成之弟偃袭攻剔成。剔成奔齐,偃自立为君。
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三二八年 秦公子华、张仪帅师围魏蒲阳,取之。张仪言于秦王,请以蒲阳复与魏,而使公子繇质于魏。张仪归而相秦。
四十二年甲午,公元前三二七年 秦县义渠,以其君为臣。  秦归焦、曲沃于魏。
四十三年乙未,公元前三二六年 赵肃侯薨,子武灵王立。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先问先君贵臣肥义,加其秩。
四十四年丙申,公元前三二五年  夏,四月,戊午,秦初称王。  卫平侯薨,子嗣君立。
四十五年丁酉,公元前三二四年  秦张仪帅师伐魏,取陕。
四十六年戊戌,公元前三二三年 秦张仪及齐、楚之相会啮桑。
四十七年己亥,公元前三二二年  秦张仪自啮桑还而免相,相魏。
四十八年庚子,公元前三二一年 王崩,子慎靓王定立。 燕易王薨,子哙立。

2、结合豫让、吴起、聂政的故事谈你自己对忠孝的理解。

答:古代的忠一般指的是民族大义,而孝则指的是对父母;而现在的忠的含义则广得多,不仅仅是指民族大义,爱国情怀,还指的是夫妻,伴侣间的情意;而孝的含义也扩展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境界。
3、以《即墨大夫》或《阿大夫》为题写一首诗,可七言可五言,可律可绝,不会诗的朋友写一下你对齐威王召见即墨、阿大夫受到的启发。

七绝.阿大夫
威王使者至东阿,不信传言与赞歌。
正义满怀心血涌,银钱万贯又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7

帖子

11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26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 13: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梅著花未 于 2016-1-2 13:39 编辑

资治通鉴第三讲
周02花未作业

1周纪大事年表

元年癸丑,公元前三六八年

  齐伐魏,取观津。

  赵侵齐,取长城。

三年乙卯,公元前三六六年

  魏、韩会于宅阳。

  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四年丙辰,公元前三六五年

  魏伐宋。

  ◎ 五年丁巳,公元前三六四年

  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 七年己未,前三六二年

  魏败韩师、赵师于浍。秦、魏战于少梁,魏师败绩;获魏公孙痤。

  卫声公薨,子成侯速立。

  燕桓公薨,子文公立。


八年庚申,公元前三六一年

卫鞅入秦。

 十年壬戌,公元前三五九年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鞅徙木十金,以立信;罚太子师以立威,恩威并进,令石民莫敢议令也。

◎ 十一年癸亥,公元前三五八年

  秦败韩师于西山。

  ◎ 十二年甲子,公元前三五七年

  魏、韩会于鄗。

  ◎ 十三年乙丑,公元前三五六年

  赵、燕会于阿。

  赵、齐、宋会于平陆。

  ◎ 十四年丙寅,公元前三五五年


十五年丁卯,公元前三五四年

  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

  魏惠王伐赵,围邯郸。楚王使景舍救赵。

  ◎ 十六年戊辰,公元前三五三年

 十七年己巳,公元前三五二年

  秦大良造卫鞅伐魏。

  诸侯围魏襄陵。

  ◎ 十八年庚午,公元前三五一年

  秦卫鞅围魏固阳,降之。

  魏人归赵邯郸,与赵盟漳水上。

◎ 十九年辛未,公元前三五零年

  秦商鞅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徙都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诸小乡聚集为一县,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废井田,开阡陌,平斗、桶、权、衡、丈、尺。

  秦、魏遇于彤。

  赵成侯薨,公子緤与太子争立。緤败,奔韩。

  ◎ 二十一年癸酉,公元前三四八年

  秦商鞅更为赋税法,行之。

  ◎ 二十二年甲戌,公元前三四七年

  赵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

  ◎ 二十三年乙亥,公元前三四六年

  齐杀其大夫牟。

  鲁康公薨,子景公偃立。

  卫更贬号曰侯,服属三晋。

  ◎ 二十五年丁丑,公元前三四四年

  诸侯会于京师。

  ◎ 二十六年戊寅,公元前三四三年

  王致伯于秦,诸侯皆贺秦。秦孝公使公子少官帅师会诸侯于逢泽以朝王。

  ◎ 二十八年庚辰,公元前三四一年


 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三四零年
卫鞅大破魏师,魏惠王恐,大叹恨不用当年公叔之言。

 三十一年癸未,公元前三三八年
秦人杀商君(卫鞅),车裂以循,尽灭其家。

 三十二年甲申,公元前三三七年

  韩申不害卒。

  ◎ 三十三年乙酉,公元前三三六年

  宋太丘社亡。

        孟轲见魏惠王。

三十四年丙戌,公元前三三五年

  秦伐韩,拔宜阳。

  ◎ 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三三四年

  齐王、魏王会于徐州以相王。

 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三三三年

  楚王伐齐,围徐州。

  韩高门成,昭侯薨,子宣惠王立

三十七年己丑,公元前三三二年

苏秦去赵,而六国从约皆解。

三十九年辛卯,公元前三三零年

  秦伐魏,围焦、曲沃。魏入少梁、河西地于秦。

  ◎ 四十年壬辰,公元前三二九年

  秦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拔焦。

  楚威王薨,子怀王槐立。

  宋公剔成之弟偃袭攻剔成。剔成奔齐,偃自立为君。

  ◎ 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三二八年

  秦公子华、张仪帅师围魏蒲阳,取之。张仪言于秦王,请以蒲阳复与魏,而使公子繇质于魏。仪因说魏王曰:“秦之遇魏甚厚,魏不可以无礼于秦。”魏因尽入上郡十五县以谢焉。张仪归而相秦。

  ◎ 四十二年甲午,公元前三二七年

  秦县义渠,以其君为臣。

  秦归焦、曲沃于魏。

  ◎ 四十三年乙未,公元前三二六年

  赵肃侯薨,子武灵王立。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先问先君贵臣肥义,加其秩。

  ◎ 四十四年丙申,公元前三二五年

  夏,四月,戊午,秦初称王。

  卫平侯薨,子嗣君立。卫有胥靡亡之魏,因为魏王之后治病。嗣君闻之,使人请以五十金买之。五反,魏不与,乃以左氏易之。左右谏曰:“夫以一都买一胥靡,可乎?”嗣君曰:“非子所知也。夫治无小,乱无大。法不立,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法立,诛必,失十左氏,无害也。”魏王闻之曰:“人主之欲,不听之不祥。”因载而往,徒献之。

  ◎ 四十五年丁酉,公元前三二四年

  秦张仪帅师伐魏,取陕。

  苏秦通于燕文公之夫人,易王知之。苏秦恐,乃说易王曰:“臣居燕不能使燕重,而在齐则燕重。”易王许之。乃伪得罪于燕而奔齐,齐宣王以为客卿。苏秦说齐王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以敝齐而为燕。

  ◎ 四十六年戊戌,公元前三二三年

  秦张仪及齐、楚之相会啮桑。

  韩、燕皆称王,赵武灵王独不肯,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

  ◎ 四十七年己亥,公元前三二二年

  秦张仪自啮桑还而免相,相魏。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魏王不听。秦王伐魏,取曲沃、平周。复阴厚张仪益甚。

  ◎ 四十八年庚子,公元前三二一年

  王崩,子慎靓王定立。

  燕易王薨,子哙立。

2. 、结合豫让、吴起、聂正的故事谈你自己对忠孝的理解

答:忠者,从行为上说,报知遇之恩,雪国恨家仇之辱,求得一义字满乾坤。不得贪富贵与安稳,苟且偷生。从道义上说,与友与君与亲,磊落光明,不牵连,不攀附。         孝者,为人在世,为人子,为人弟,为人夫等,忠义之前,需尽完为人世的本份与职责。
         反面教材,吴起者也。不忠,不孝,不义,纵有一时富贵与功赫,昙花一现,终为世人不耻,所谓始乱终弃者也。

3、以《即墨大夫》或《阿大夫》为题写一首诗,可七言可五言,可律可绝,不会诗的朋友写一下你对齐威王召见即墨、阿大夫受到的启发。

即墨大夫

去家辞庙远行官,保得一方乡土安。
两袖清风沐民泽,敢教魍魉作奸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6

帖子

2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4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4 10: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周D21云淡风清

作业:1、整理周二中的大事年表
起昭阳赤奋若,尽上章困敦,凡四十八年。
元年癸丑,公元前三六八年   齐伐魏,取观津。赵侵齐,取长城。
三年乙卯,公元前三六六年   魏、韩会于宅阳。 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四年丙辰,公元前三六五年 魏伐宋。
五年丁巳,公元前三六四年    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七年己未,前三六二年   魏败韩师、赵师于浍。秦、魏战于少梁,魏师败绩;获魏公孙痤。卫声公薨,子成侯速立。燕桓公薨,子文公立。 秦献公薨,子孝公立。
八年庚申,公元前三六一年  卫鞅入秦,孝公大悦,与议国事。
十年壬戌,公元前三五九年   商鞅变法。韩懿侯薨,子昭侯立。
十一年癸亥,公元前三五八年  秦败韩师于西山。
十二年甲子,公元前三五七年  魏、韩会于鄗。
十三年乙丑,公元前三五六年  赵、燕会于阿。  赵、齐、宋会于平陆。
十四年丙寅,公元前三五五年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秦孝公、魏惠王会于杜平。鲁共公薨,子康公毛立。
 十五年丁卯,公元前三五四年 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魏惠王伐赵,围邯郸。楚王使景舍救赵。
十六年戊辰,公元前三五三年  齐威王围魏救赵。 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楚昭奚恤为相。
十七年己巳,公元前三五二年  秦大良造卫鞅伐魏。诸侯围魏襄陵。
十八年庚午,公元前三五一年  秦卫鞅围魏固阳,降之。魏人归赵邯郸,与赵盟漳水上。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
十九年辛未,公元前三五零年  秦商鞅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徙都之。赵成侯薨,公子緤与太子争立。緤败,奔韩。
二十一年癸酉,公元前三四八年 秦商鞅更为赋税法,行之。
二十二年甲戌,公元前三四七年  赵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
二十三年乙亥,公元前三四六年  齐杀其大夫牟。鲁康公薨,子景公偃立。卫更贬号曰侯,服属三晋。
二十五年丁丑,公元前三四四年  诸侯会于京师。
二十六年戊寅,公元前三四三年  王致伯于秦,诸侯皆贺秦。秦孝公使公子少官帅师会诸侯于逢泽以朝王。
二十八年庚辰,公元前三四一年 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
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三四零年  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曰商君。 齐、赵伐魏。楚宣王薨,子威王商立。
三十一年癸未,公元前三三八年   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
三十二年甲申,公元前三三七年 韩申不害卒。
三十三年乙酉,公元前三三六年  宋太丘社亡。邹人孟轲见魏惠王。
三十四年丙戌,公元前三三五年  秦伐韩,拔宜阳。
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三三四年  齐王、魏王会于徐州以相王。 越王无疆伐齐。
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三三三年 楚王伐齐,围徐州。韩高门成,昭侯薨,子宣惠王立。齐威王薨,子宣王辟疆立;知成侯卖田忌,乃召而复之。燕文公薨,子易王立。 卫成侯薨,子平侯立。
三十七年己丑,公元前三三二年  秦惠王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以败从约。赵肃侯让苏秦,苏秦恐,请使燕,必报齐。苏秦去赵而从约皆解。赵人决河水以灌齐、魏之师,齐、魏之师乃去。魏以阴晋为和于秦,实华阴。齐王伐燕,取十城,已而复归之。
 三十九年辛卯,公元前三三零年 秦伐魏,围焦、曲沃。魏入少梁、河西地于秦。
四十年壬辰,公元前三二九年  秦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拔焦。楚威王薨,子怀王槐立。宋公剔成之弟偃袭攻剔成。剔成奔齐,偃自立为君。
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三二八年 秦公子华、张仪帅师围魏蒲阳,取之。张仪言于秦王,请以蒲阳复与魏,而使公子繇质于魏。张仪归而相秦。
四十二年甲午,公元前三二七年 秦县义渠,以其君为臣。  秦归焦、曲沃于魏。
四十三年乙未,公元前三二六年 赵肃侯薨,子武灵王立。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先问先君贵臣肥义,加其秩。
四十四年丙申,公元前三二五年  夏,四月,戊午,秦初称王。  卫平侯薨,子嗣君立。
四十五年丁酉,公元前三二四年  秦张仪帅师伐魏,取陕。
四十六年戊戌,公元前三二三年 秦张仪及齐、楚之相会啮桑。
四十七年己亥,公元前三二二年  秦张仪自啮桑还而免相,相魏。
四十八年庚子,公元前三二一年 王崩,子慎靓王定立。 燕易王薨,子哙立。

2、结合豫让、吴起、聂正的故事谈你自己对忠孝的理解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千百年来,有多少仁人志士,死在忠孝上,忠于自己的国家或主子,势必得罪一些小人和即得利益者,当这个领导不在时,那些因你而损失利益的人会群起而功你。吴起便是如此。
我觉得,忠与不忠,忠于谁,要看你所处的大环境,如果君臣大多心存礼仪,愿行正道,那忠于自己的职责和国家,那是应该的,如果你的主子是走下道的人,你再忠于他,那就是愚忠。
我们都血肉之躯,受之父母,当大环境无法施展你的才情,还是明哲保身,那是对家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否则,只能象豫让一样,死而无其所,白白让至亲与他同赴黄泉。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以,才有那些隐士,山水诗人。

以《即墨大夫》或《阿大夫》为题写一首诗,可七言可五言,可律可绝,不会诗的朋友写一下你对齐威王召见即墨、阿大夫受到的启发。
做事当如即墨人,行端坐正是忠臣。
威王眼里无沙漏,万古常存一品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

帖子

3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4 19: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语 于 2016-1-4 19:46 编辑

09 小语 第三讲作业
1、整理周二中的大事年表
显王元年(癸丑、前368)
齐伐魏,取观津。
赵侵齐,取长城。

三年(乙卯、前366)
魏、韩会于宅阳。
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四年(丙辰、前365) 
魏伐宋。
五年(丁巳、前364) 
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七年(己未、前362) 
魏败韩师、赵师于浍。
秦、魏战于少梁,魏师败绩;获魏公孙痤。
卫声公薨,子成侯速立。
燕桓公薨,子文公立。
秦献公薨,子孝公立

八年(庚申、前361)
孝公启用”公孙鞅

十年(壬戌、前359) 
卫鞅变法,秦人不悦。
韩懿侯薨,子昭侯立。
十一年(癸亥、前358)
秦败韩师于西山。
十二年(甲子、前357) 
魏、韩会于。
十三年(乙丑、前356)
赵、燕会于阿。 
赵、齐、宋会于平陆。

十四年(丙寅、前355)
秦孝公、魏惠王会于杜平。
鲁共公薨,子康公毛立。

十五年(丁卯、前354)
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 
魏惠王伐赵,围邯郸。楚王使景舍救赵。
十六年(戊辰、前353)
齐威王使田忌救赵。
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 
 
十七年(己巳、前352)
秦大良造伐魏。 
诸侯围魏襄陵。

十八年(庚午、前351)
秦卫鞅围魏固阳,降之。 
魏人归赵邯郸。与赵盟漳水上。
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

十九年(辛未、前350) 
秦徙都咸阳。置县三十一。废井田,开阡陌。平斗、桶、权、衡、丈、尺。
秦、魏遇于彤。 
赵成侯薨,公子绁与太子争立;绁败,奔韩。
二十一年(癸酉、前348)
秦商鞅更为赋税法,行之。
二十二年(甲戌、前347)
赵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

二十三年(乙亥、前346)
齐杀其大夫牟。 
鲁康公薨,子景公偃立。 
卫更贬号曰侯,服属三晋。

二十五年(丁丑、前344)
诸侯会于京师。

二十六年(戊寅、前343)
王致伯于秦,诸侯皆贺秦。秦孝公使公子少官帅师会诸侯于逢泽以朝王。

二十八年(庚辰、前341)
魏庞涓伐韩。
成侯邹忌恶田忌,田忌奔楚。

二十九年(辛巳、前340)
秦伐魏
齐、赵伐魏。 
楚宣王薨,子威王商立。

三十一年(癸未、前338)
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
三十二年(甲申、前337)
韩申不害卒。
三十三年(乙酉、前336)
宋太丘社亡。
三十四年(丙戌、前335)
秦伐韩,拔宜阳。
三十五年(丁亥、前334)
齐王、魏王会于徐州以相王。
越伐楚败

三十六年(戊子、前333)
楚王伐齐,围徐州。
韩高门成。昭侯薨,子宣惠王立。
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齐威王薨,子宣王辟强立;知成侯卖田忌,乃召而复之。
燕文公薨,子易王立。
卫成侯薨,子平侯立。

三十七年(己丑、前332)
秦惠王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  魏以阴晋为和于秦,实华阴。
齐王伐燕,取十城;已而复归之。

三十九年(辛卯、前330)
秦伐魏,围焦、曲沃。魏入少梁、河西地于秦。

四十年(壬辰、前329)
秦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拔焦。
楚威王薨,子怀王槐立。
宋公剔成之弟偃袭攻剔成;剔成奔齐,偃自立为君。

四十一年(癸巳、前328)
秦公子华、张仪帅师围魏蒲阳,取之

四十二年(甲午、前327)
秦县义渠,以其君为臣。 
秦归焦、曲沃于魏。

四十三年(乙未,前326)
赵肃侯薨,子武灵王立;

四十四年(丙申、前325)
夏,四月,戊午,秦初称王。
卫平侯薨,子嗣君立。

四十五年(丁酉、前324)
秦张仪帅师伐魏,取陕。
苏秦通于燕文公之夫人,易王知之。

四十六年(戊戌、前323)
秦张仪及齐、楚之相会啮桑。
韩、燕皆称王。赵武灵王独不肯。

四十七年(己亥、前322)
秦张仪自啮桑还而免相,相魏

四十八年(庚子、前321)
王崩,子慎靓王定立。
燕易王薨,子哙立。
齐王封田婴于薛,号曰靖郭君。 
孟尝君聘于楚.


2、结合豫让、吴起、聂正的故事谈你自己对忠孝的理解?
豫让为报智伯的知遇之恩,不惜自毁形貌声音,屡次行刺,终送性命,然所忠非仁,乃愚忠。
吴起善用兵可比孙武,善治政堪比商鞅,但母死不奔丧,杀妻以求信,皆因功名所害,不忠不孝一旷世奇才。
聂政侍母而后忠友,行刺后自残自杀。以其无我无私成其忠孝两全,侠肝义胆!

3、以《即墨大夫》或《阿大夫》为题写一首诗,可七言可五言,可律可绝,不会诗的朋友写一下你对齐威王召见即墨、阿大夫受到的启发。
齐威王召见两位大夫,不偏听偏信,注重调查实证,奖罚分明,使得朝堂之上,地方民间,正气浩然,强于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81

帖子

11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90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6-1-5 07: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讲作业:
小渔村《资治通鉴》班周组22爱笑娟子第三讲作业:

1、整理周二中的大事年表:
起昭阳赤奋若,尽上章困敦,凡四十八年。
显王元年(癸丑,公元前三六八年)齐伐魏,取观津。赵侵齐,取长城。
显王三年(乙卯,公元前三六六年)魏、韩会于宅阳。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显王四年(丙辰,公元前三六五年)魏伐宋。
显王五年(丁巳,公元前三六四年)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显王七年(己未,前三六二年)魏败韩师、赵师于浍。
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三六一年) 公大悦,与议国事。
显王十年(壬戌,公元前三五九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韩懿侯薨,子昭侯立。
显王十一年(癸亥,公元前三五八年)秦败韩师于西山。
显王十二年(甲子,公元前三五七年)魏、韩会于鄗。
显王十三年(乙丑,公元前三五六年)赵、燕会于阿。赵、齐、宋会于平陆。秦孝公、魏惠王会于杜平。鲁共公薨,子康公毛立。
显王十四年(丙寅,公元前三五五年)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
显王十五年(丁卯,公元前三五四年)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魏惠王伐赵,围邯郸。楚王使景舍救赵。
显王十六年(戊辰,公元前三五三年)齐威王使田忌救赵。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
显王十七年(己巳,公元前三五二年)秦大良造卫鞅伐魏。诸侯围魏襄陵。
显王十八年(庚午,公元前三五一年)秦卫鞅围魏固阳,降之。魏人归赵邯郸,与赵盟漳水上。
显王十九年(辛未,公元前三五零年)秦商鞅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徙都之。秦、魏遇于彤。赵成侯薨,公子緤与太子争立。緤败,奔韩。
显王二十一年(癸酉,公元前三四八年)秦商鞅更为赋税法,行之。
显王二十二年(甲戌,公元前三四七年)赵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
显王二十三年(乙亥,公元前三四六年)齐杀其大夫牟。鲁康公薨,子景公偃立。卫更贬号曰侯,服属三晋。
显王二十五年(丁丑,公元前三四四年)诸侯会于京师。
显王二十六年(戊寅,公元前三四三年)王致伯于秦,诸侯皆贺秦。秦孝公使公子少官帅师会诸侯于逢泽以朝王。
显王二十八年(庚辰,公元前三四一 年)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
显王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三四零年)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曰商君。齐、赵伐魏。楚宣王薨,子威王商立。
显王三十一年(癸未,公元前三三八年)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
显王三十二年(甲申,公元前三三七年)韩申不害卒。
显王三十三年(乙酉,公元前三三六年)宋太丘社亡。
显王三十四年(丙戌,公元前三三五年)秦伐韩,拔宜阳。
显王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三三四年)齐王、魏王会于徐州以相王。
显王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三三三年)楚王伐齐,围徐州。
显王三十七年(己丑,公元前三三二年)秦惠王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以败从约。
显王三十九年(辛卯,公元前三三零年)秦伐魏,围焦、曲沃。魏入少梁、河西地于秦。
显王四十年(壬辰,公元前三二九年)秦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拔焦。楚威王薨,子怀王槐立。宋公剔成之弟偃袭攻剔成。剔成奔齐,偃自立为君。
显王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三二八年)秦公子华、张仪帅师围魏蒲阳,取之。
显王四十二年(甲午,公元前三二七年)秦县义渠,以其君为臣。秦归焦、曲沃于魏。
显王四十三年(乙未,公元前三二六年)赵肃侯薨,子武灵王立。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先问先君贵臣肥义,加其秩。
显王四十四年(丙申,公元前三二五年)夏,四月,戊午,秦初称王。
显王四十五年(丁酉,公元前三二四年)秦张仪帅师伐魏,取陕。
显王四十六年(戊戌,公元前三二三年)秦张仪及齐、楚之相会啮桑。
显王四十七年(己亥,公元前三二二年)秦张仪自啮桑还而免相,相魏。
显王四十八年(庚子,公元前三二一年)王崩,子慎靓王定立。燕易王薨,子哙立。

2、结合豫让、吴起、聂正的故事谈你自己对忠孝的理解。
豫让为报智伯的知遇之恩,不惜自毁形貌声音,屡次行刺,终送性命,然所忠非仁,乃愚忠。
吴起善用兵可比孙武,善治政堪比商鞅,但母死不奔丧,杀妻以求信,皆因功名所害,不忠不孝一旷世奇才。
聂政侍母而后忠友,行刺后自残自杀。以其无我无私成其忠孝两全,侠肝义胆! 所以说,做人要忠孝两全。
3、以《即墨大夫》或《阿大夫》为题写一首诗,可七言可五言,可律可绝,不会诗的朋友写一下你对齐威王召见即墨、阿大夫受到的启发。
《赞即墨大夫》文/爱笑娟子
为官廉洁自分明,任尔谗言世上行。
正气浩然同日月,九贤之首不虚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2
发表于 2016-1-5 18: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题
大事年表

 元年癸丑,公元前三六八年

 齐伐魏,取观津。

 赵侵齐,取长城。

 三年乙卯,公元前三六六年

 魏、韩会于宅阳。

 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四年丙辰,公元前三六五年

 魏伐宋。

 五年丁巳,公元前三六四年

 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七年己未,前三六二年

 魏败韩师、赵师于浍。秦、魏战于少梁,魏师败绩;获魏公孙痤。

 卫声公薨,子成侯速立。

 燕桓公薨,子文公立。


   八年庚申,公元前三六一年

卫鞅入秦。

 十年壬戌,公元前三五九年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鞅徙木十金,以立信;罚太子师以立威,恩威并进,令石民莫敢议令也。

    十一年癸亥,公元前三五八年

 秦败韩师于西山。

 十二年甲子,公元前三五七年

 魏、韩会于鄗。

 十三年乙丑,公元前三五六年

 赵、燕会于阿。

 赵、齐、宋会于平陆。

 十四年丙寅,公元前三五五年


十五年丁卯,公元前三五四年

 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

 魏惠王伐赵,围邯郸。楚王使景舍救赵。

 十六年戊辰,公元前三五三年

 十七年己巳,公元前三五二年

 秦大良造卫鞅伐魏。

 诸侯围魏襄陵。

 十八年庚午,公元前三五一年

 秦卫鞅围魏固阳,降之。

 魏人归赵邯郸,与赵盟漳水上。

    十九年辛未,公元前三五零年

 秦商鞅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徙都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诸小乡聚集为一县,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废井田,开阡陌,平斗、桶、权、衡、丈、尺。

 秦、魏遇于彤。

 赵成侯薨,公子緤与太子争立。緤败,奔韩。

 二十一年癸酉,公元前三四八年

 秦商鞅更为赋税法,行之。

 二十二年甲戌,公元前三四七年

   赵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

 二十三年乙亥,公元前三四六年

 齐杀其大夫牟。

 鲁康公薨,子景公偃立。

 卫更贬号曰侯,服属三晋。

 二十五年丁丑,公元前三四四年

 诸侯会于京师。

 二十六年戊寅,公元前三四三年

 王致伯于秦,诸侯皆贺秦。秦孝公使公子少官帅师会诸侯于逢泽以朝王。

 二十八年庚辰,公元前三四一年


 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三四零年
卫鞅大破魏师,魏惠王恐,大叹恨不用当年公叔之言。

 三十一年癸未,公元前三三八年
秦人杀商君(卫鞅),车裂以循,尽灭其家。

 三十二年甲申,公元前三三七年

 韩申不害卒。

 三十三年乙酉,公元前三三六年

 宋太丘社亡。

    孟轲见魏惠王。

    三十四年丙戌,公元前三三五年

 秦伐韩,拔宜阳。

 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三三四年

 齐王、魏王会于徐州以相王。

 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三三三年

 楚王伐齐,围徐州。

 韩高门成,昭侯薨,子宣惠王立

    三十七年己丑,公元前三三二年

    苏秦去赵,而六国从约皆解。

    三十九年辛卯,公元前三三零年

 秦伐魏,围焦、曲沃。魏入少梁、河西地于秦。

 四十年壬辰,公元前三二九年

 秦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拔焦。

 楚威王薨,子怀王槐立。

 宋公剔成之弟偃袭攻剔成。剔成奔齐,偃自立为君。

 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三二八年

 秦公子华、张仪帅师围魏蒲阳,取之。张仪言于秦王,请以蒲阳复与魏,而使公子繇质于魏。仪因说魏王曰:“秦之遇魏甚厚,魏不可以无礼于秦。”魏因尽入上郡十五县以谢焉。张仪归而相秦。

 四十二年甲午,公元前三二七年

 秦县义渠,以其君为臣。

 秦归焦、曲沃于魏。

 四十三年乙未,公元前三二六年

 赵肃侯薨,子武灵王立。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先问先君贵臣肥义,加其秩。

 四十四年丙申,公元前三二五年

 夏,四月,戊午,秦初称王。

 卫平侯薨,子嗣君立。卫有胥靡亡之魏,因为魏王之后治病。嗣君闻之,使人请以五十金买之。五反,魏不与,乃以左氏易之。左右谏曰:“夫以一都买一胥靡,可乎?”嗣君曰:“非子所知也。夫治无小,乱无大。法不立,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法立,诛必,失十左氏,无害也。”魏王闻之曰:“人主之欲,不听之不祥。”因载而往,徒献之。

 四十五年丁酉,公元前三二四年

 秦张仪帅师伐魏,取陕。

 苏秦通于燕文公之夫人,易王知之。苏秦恐,乃说易王曰:“臣居燕不能使燕重,而在齐则燕重。”易王许之。乃伪得罪于燕而奔齐,齐宣王以为客卿。苏秦说齐王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以敝齐而为燕。

 四十六年戊戌,公元前三二三年

 秦张仪及齐、楚之相会啮桑。

 韩、燕皆称王,赵武灵王独不肯,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

 四十七年己亥,公元前三二二年

 秦张仪自啮桑还而免相,相魏。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魏王不听。秦王伐魏,取曲沃、平周。复阴厚张仪益甚。

 四十八年庚子,公元前三二一年

 王崩,子慎靓王定立。

 燕易王薨,子哙立。

第二题
论让 起 政
谓豫让者 乃愚忠是也 莫以费舌而言之 堪怜
吴起者 心忠主 却残于私情 杀妻忠国非常人而为之 更以顾卒而赞 亦为卒母嫌之 故以忠国之士 可将才于国 亦显于收卒之心 可与之共事 却莫以为友 是以绝情之徒是也
聂政者 大丈夫 孝士者是也 更有独担其事而莫牵他人之心 可赞 却以百金而卒 只问 何以用此金 皆谓谋其行必其卒 幽思其果 非解

第三题
齐威王召墨阿二大夫有感
以齐威王召墨 阿二大夫可见 贪官终不可灭 此乃世间文化 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中西皆如此 只西方常有权权相向 利庶民 虎莫以大 更善朝纲以制
唯天朝各新政更号以武松为引途 却效微 是因景阳岗上虎为患 何以患此  实乃一政孤言 莫以驳者呈之 然虎虎嫡而亲之于岗上
若以墨 阿大夫而参 似是同国而不同政 两政孰是孰非 庶民皆明 此乃客之阅后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0:51 , Processed in 0.06610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