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724|回复: 10

资治通鉴班二年级第六讲补交作业贴

[复制链接]

239

主题

340

帖子

13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3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4-2 22: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招剑封喉 于 2016-4-9 21:23 编辑

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同学请在这里补作业,并对上楼作业进行评阅
1:谈谈你对秦国发展壮大成功的分析

0

主题

33

帖子

1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30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4-11 09: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你对秦国发展壮大成功的分析
《资治通鉴》汉组21号水云间
秦国的祖先是帝高阳的后代,但是五帝的后代这个贵族身份并没有带给他们什么实际的利益,他们后来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
在虞舜的时代,大费帮助大禹治水,被舜赐予了黑色的旗帜,后来又帮助舜驯养鸟兽,被赐嬴姓。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到了商朝,嬴氏的后代为君主驾车,成了王的亲信,被评为中华好司机,出了很多显贵的人物。
到了西周末年,秦襄公时代,遇见了申侯勾结犬戎的暴乱,在秦襄公的正确领导下,嬴氏脱颖而出,平定暴乱,并护送平王东迁,于国有功,被封在岐山以西。虽然当时西岐被犬戎占领,有名无实,总算是名正言顺的成了诸侯。
后来英勇神武的秦襄公在对犬戎的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把岐、丰之地都收了回来,把岐山以东的土地献给了周王,以西据为己有。之后开始 不断的开疆拓土。
时间到了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时代,秦国人其实从来就不单纯是一介武夫,他们对人才极其重视,著名的百里奚和蹇叔就被秦穆公千方百计地收到了麾下,为秦国的富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秦穆公也很 能邀买人心,没有把吃了他的宝马良驹的歧下野人法办,还赐给美酒,算是仁义之君,因此在后来自己危难之时,这些人以死相报,救了秦穆公的性命,还抓住了晋君,绝不是一个偶然事件。
在这个事件中,秦穆公释放了晋君夷吾,不但卖了周王和夫人的面子,还得到了晋国河西的土地,晋国的太子圉为质于秦。可谓名利双收。
在春秋几百年的时间里,地处蛮荒之地的秦国,不断吸收着中原大地上的优秀文化,并用仁者无敌、礼贤下士、义薄云天、讲信修睦等理念巩固着自己的政权,扩大着自己的领土,为后来战国时期的争霸、称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到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土地不断扩大,据有了西南辽阔的巴蜀之地,有了与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楚争霸的资格。虽然行的是霸道,但是礼贤下士,珍惜人才的战略始终未改,后来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一个极好的总结,看来到什么时候,人才也是发展的重要因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486

帖子

150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0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4-11 19: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17无题作业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灭六国、秦朝的军队歼灭了所有能够找到的敌人――秦军是一支真正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军。
  就当时的生产力条件而论,秦军所取得的军事上的成功是真正意义上的卓越。其后的朝代、包括世界上其他帝国的军队,都远远无法跟秦军相提并论。强大的军队背后是一个强大的王朝,造就这支强军的是卓越的政治制度、坚强的民族意识。之所以说三个人造就了秦军的强大,是指有三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在秦军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个人物:商秧
  "废井田、开阡陌"、一句话改写了历史,你应该会想到著名的商秧变法。商秧提出的建议并成功运作:把奴隶变成了自由人、把奴隶主变成地主,奴隶不再被锁起来,可以租地主的地来种、还可以凭借战功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军队的成功首先是国家政治的成功,商秧变法的政策经秦朝统治者不断完善,激历着每一个秦军士兵将生死置之度外,奋勇杀敌立功,从而造就了一支"虎狼之军"。"他们绝对渴望战争,他们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  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  而且他们善骑射;"
  第二个人物:秦始皇
  秦国的军队噎强大到足以让一个孩子当皇帝。秦始皇是真正的敢想敢干,敢想、琢磨着怎么灭六国并八荒,敢干、一步步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他让秦国的士兵有仗打,而且能不断有赏领,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军队统帅。"秦军纪律森严--严明可能无法说明。赏罚分明--这一点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秦国的水平,所以他们才会不怕死,所以他们甚至会抢首级"。秦始皇造就了"为战争服务的国家机器,500万人口可以支持60万军队在外常年征战,秦国从一个小国到一统天下打了500多年的战争。这个国家任人唯贤,而且君主对军队的控制比它后来的朝代更加有效"。秦始皇的成功还在于他让自己死后3000年全世界都无法忘记他的名字。
  第三个人物:秦国的一个不知名的工匠
  不知道是不是秦朝发明的弩,但这种改良后的弓箭,具有更远的射程,更强大的杀伤力。秦弓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弓片的强度加大了,具有更好的暴发力,需要双脚登着、双手用力才能挂上弦;一根更结实的绳子被用作弦,这样才能承受巨大的冲击力;箭头改为三棱的,这样射出来的洞更大、更具穿透力;这必定是某个工匠的科研成果!使秦军品拥有了一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生产线,保障了这支中国史上最强的弩兵。秦军在战斗中把这种射杀武器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实实在在的战斗力。这个工匠的作用绝对不可低估。
  秦军武器--秦国军队的弩厉害到什么程度?
  提起秦国,其他六国的人都会没好气地说一句:虎狼之国。那么这个国家的军队,则可称为虎狼之师了。的确,秦军的强大,不需要看别的,只需要知道这是一支曾扫灭六国、北击匈奴、南灭百越,打遍海内无敌手的军队就行了。
  那么,秦军的强大,靠的是什么呢?有君王的意志、将领的果决、士兵的效死、战术的得当、军法的严苛,等等等等。但在战场上,直接产生巨大战斗力的根本,还是手中的武器。那就是,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6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37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4-14 07: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汉26-心蓝
1:谈谈你对秦国发展壮大成功的分析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与李斯、尉缭等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目标,这是适应了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的条件下做出的正确决策:战国末期,七雄分治天下,为增强国力,七雄相继展开了富国强兵的变法活动: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赵国的武灵王改革,但最有成效的是秦国商鞍变法,实施耕战政策,强调规则与秩序,法治重于人治,国力逐步强盛。秦国在地理位置上进可攻,退可守,军事力量远胜于其他六国,形成了一强六弱的战略优势,为秦国实施统一中国的战略奠定了基础。组织与策略秦国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建立了高度集权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秦王是最高统帅,设立丞相、国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承担国家行政、军事和监督职能,三者均听命于皇帝,直接对皇帝负责;建立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建立了全国垂直管理、集中统一的行政、军事执行系统。制定并实施正确的竞争策略是秦国取得胜利的保证。在既定的战略指导下,秦国成功实施了两方面的策略:一、采纳尉缭的连横策略瓦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二、实施范睢的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策略步骤,即消灭毗邻的韩赵,攻燕灭魏,解除了北方之忧,最后消灭两翼的强敌齐楚,统一全国。完善的军事制度保障了秦国的战略执行能力。秦国的军事制度是在商鞍变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军权高度集中于秦王,军队的指挥和管理体制严密,战争的发动与中止、高级武官的任命与撤换、兵员的征集与调动,都由秦王掌握;兵役制度也较为完善,秦国沿袭了战国时代的郡县征兵制;军训制度较为严格,秦律规定,射手发弩不中,御手不会驾车,骑士和马匹课试最劣者均要受罚,有关督训官吏及负责选募者也要受罚;秦朝制订了,对马匹的放牧、调教、管理均有规定。资源获取与配置商鞅制定的延续135年的耕战国策证明了秦国在资源管理方面的优势。商鞅认为只有强大的农业才能支持不断扩大的战争。秦国通过严谨的法律实现了对农业耕作和生产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秦律详细规定了农业播种时种子的数量、对牛的饲养管理制度;同时兴修水利:派李冰修建都江堰,使四川平原成为秦国粮仓,秦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识破韩国的阴谋,继续任用韩国人郑国修建郑国渠,保证了秦都咸阳的粮食供应;秦国的水利工程技术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粮食生产,为发动战争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在后勤保障方面,秦国显示了突出的优势。秦赵长平之战,秦军曾经投入了60万左右的兵力。长平离秦国的都城咸阳将近500公里。60万的一支秦国军队,远离国土,连续作战达两年之久,以当时的条件,秦军的后勤供应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保证屠睢率领的50万秦军扩展南方疆土,任命史禄修建灵渠,打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使巴蜀粮仓的后勤物资快速顺利运至南方,使秦军顺利平定南方土著;为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蒙恬带领30万秦军修建改造了长城,为保障山东半岛的后勤物资供应北方军队,修建了自咸阳至九原的长达700多公里的直道,为秦国迅速投放部队、及时输送粮草,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保障。在人力配置方面,秦国堪称其他六国的典范。在秦国,17岁看来是男子成年的标志。申报年龄以后,国家就可以随时征召喜这样的成年男子上战场,直至60岁才能免兵役,为军队的士兵选拔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入伍以后,要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培养出不同的兵种,秦军的兵种分为车、步、骑、水四个基本兵种,在每个兵种里还可以细分;在战斗编制方面,实行部曲制,根据作战的需要和总兵力多少,配备不同的作战指挥团队和参谋人员,部队既有独立兵种作战编制,又有混合兵种作战编制,从而形成不同的秦军军阵,战后,曲以上指挥机构即行撤销,将军交出兵权,部队恢复平时建制,士兵分别归建或复员。在生产技术方面,其他六国无一能及。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普遍宽而短,60厘米似乎是青铜剑的极限。而兵马俑坑的黄土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铜剑,长度竟然超过了91厘米,秦剑是青铜剑铸造工艺的顶峰,它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足以证明秦人青铜制造技术的先进;秦军的弩机成为匈奴骑手的致命武器,秦军弩机及部件和箭头达到了相当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弩机的部件可以互换,箭头底边宽度的平均误差只有正负0.83毫米。生产组织方面,根据司马迁的记载,秦军的数量超过了100万,而且这支军队高度专业化,装备极其复杂的武器系统,为这只军队生产提供标准化的兵器,足见秦国武器生产组织方面的管理水平之高。薪酬激励和绩效考核秦国制定了严格的军事等级制度。高级军官不同级别的是:将军、将、校尉和军候;低级军官分为二五百主、五百主、百将、屯长、什长和伍长等,各级别军官所带亲兵卫队的人数因级别不同,同时他们的服饰、铠甲、饮食和休息标准也因级别有明显差异;军工分为四级:相帮、工师、丞到和工匠等。秦国在目标管理方面实现了责任分解到人。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从相帮、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层层负责,任何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和生产时间。秦国众多的兵工厂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大批量地制作高质量的兵器,金字塔式的四级管理制度是根本保证。秦国在考核激励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体系。商鞅变法实施的军功授爵制度: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军功爵位由低到高共有20级,可以传子,可以享受贵族级别。爵位的高额收益激励着每一位士兵冲锋陷阵,军队的作战能力和作战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3

帖子

1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5-15 14: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07-中秋节
1:谈谈你对秦国发展壮大成功的分析
秦国统一天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奋六世之余威”,何为“六世”?就是自秦孝公至秦庄襄王,共历六世,然后才是秦王政。这说明,统一天下并非由嬴政一朝单独完成的,虽然灭亡六国全是在秦王政后期,仅仅用了十年,但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国力的不断积累和历朝君臣的不断努力。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大家所熟知的秦穆公的故事,作为“春秋五霸”之一,他自然也是有所作为的。然后到了战国中期,商鞅变法顺势而生,而其中秦孝公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吧。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大家不要因为商鞅之死而鄙视秦惠文王,要知道,秦国国君由“公”进爵为“王”就是从秦惠文王开始的,而且惠文王在位期间秦国还灭了古蜀国(在后面还将提到)。惠文王死于公元前311年,然后上台的是秦武王。秦武王在位不过几年,其主要成就是稳定秦国局势,并保持秦国的“国际地位”。继秦武王王位的是秦昭襄王嬴稷(又称嬴则),嬴稷在位五十余年,在其在位期间所发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很多,比如主长平之战以及灭西周国。继昭襄王而立的是秦孝文王及秦庄襄王,两位秦王在位时间都很短,还没有来得及展示雄才,巨大的责任便落到了年仅十三岁的嬴政肩上了。历史学家曾评论说秦国历史上几乎没有昏庸无能之君,上梁正则下梁不歪,光从最高统治者这个角度看,秦国能够统一天下也不足为怪。当然,功劳是属于集体的,光有明主还不行,能臣勇将也是不可或缺的。春秋时期的咱就不提了,仅从孝公到始皇时期,其间就有不少闻名于世的能臣勇将,商鞅、张仪、范雎、李斯、司马错、白起、王翦、蒙恬是其中的代表。商鞅推行变法,其主要内容有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统一度量、推行郡县制等。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奠定了基础。张仪两次相秦,他运用纵横之术分化瓦解各诸侯国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盟关系,不仅使秦国在外交上取得节节胜利,而且还为秦国取得一部分疆土。范雎为秦昭襄王制定了有效的战略方针,对内“固干削枝”,对外“远交近攻”。还施用反间计,使赵王用赵括代替廉颇统率赵军,最终在长平之战败给白起。李斯就更不用说了,辅助秦王嬴政统一天下,立下巨大功勋。以上举的是文臣,下面再来举几位武将。白起,有“战神”、“人屠”之称,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歼敌无数,严重打击了对方。秦灭六国,除韩国以外的其余五国全为王翦、王賁父子所灭,王翦何许人也?与白起同列战国四大名将,破邯郸、灭燕赵、亡楚国,这些无不是王翦的功劳。成龙有一部电影叫《神话》,里面有一个人物叫蒙毅,历史上是真有这个人的,不过他没他哥哥有名,他哥哥是谁?就是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的蒙恬。蒙恬将军参与了灭齐国,并率军收复了河套地区,使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以上所列只是其中一部分,秦国人才云集,不可斗量。(有人说,秦国武将多是“自产”,而文臣则多是“进口”。另外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秦国历代名臣名将大都不得善终)  以上说的是人才方面,仅有人才还不行,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促成的,相对稳定的国内局势和混乱的国际局势对秦国来说是极其有利的。但这过于宏观,我想再从以下几个方面再做一些分析。  经济方面。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大幅提高,而秦国更因商鞅变法的一系列经济政策而实力大增。秦国的关中地区乃是一个富庶之地,秦孝公时将国都由栎阳迁到咸阳,关中地区进一步开发。汉中盆地也是个土壤肥沃的地方,其周边的巴国、蜀国、楚国都曾控制过该地区,不过这块“肥肉”最终还是落到了秦国的口中。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率军灭了巴、蜀,得了四川盆地。当然,仅是得了地盘还不足以更大程度的富国强兵,这就得大力发展农业。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水工郑国开始主持兴修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大约十年后完工。郑国渠使关中平原的农业迅速发展(有趣的是,郑国其实是韩国派去“疲秦”的间谍)。还有一项更为有名、更有意义的水利工程,那就是都江堰。都江堰是由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56年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逐渐成为“天府之国”。郑国渠和都江堰的修建使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的土地得到进一步利用,使秦国粮食产量得到相当的提高,从而人口增长,兵源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再说制度方面。公元前408年秦简公实行“初税禾“,就是按田亩收税。到了秦孝公时,商鞅采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政策,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实际上是承认土地私有。秦献公时颁布”止从死“的法令,废除用人殉葬的陋俗,这不仅是一种文化上的进步,更有现实的是,它为秦国保留了更多的劳动力和兵源。县制的普遍推行,使中央集权得以确立,有利于调动全国力量。商鞅制定《秦律》,保证了国家机器的高效运转。还有在观职、爵位制、军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建设。这些制度基本上都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它使秦国在制度上也超越了其他诸侯国。 还有战略方面。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但也有其偶然性,比如说,如果赵王没有中计,在长平之战中遭到坑杀的是秦军,那么历史又会是怎样的一副模样呢?假如荆轲刺秦成功了,历史又会如何发展?秦国的成功,离不开其一代代君臣的战略谋划和战场上将军谋士的战术选择。刚开始,秦国并非最强的诸侯国,要想在乱世之中生存下去,必然要有灵活的政治手腕。秦孝公审时度势而排除万难重用商鞅进行变法,那怎样才能为秦国的变法赢得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呢?秦孝公和商鞅很有办法,他们制造出秦国贫弱的假象,训练新军也是在大山里进行。这种障眼法,效果很好。后来其他诸侯国越来越感觉到秦国的强大所带来的威胁,遂有犀首公孙衍、苏秦等人的合纵之策。有苏秦就有张仪,张仪采用连横之策,使韩、魏屈服,瓦解合纵联盟。秦昭王时范雎提出“远交而近攻”的战略,就是暂时结好相对较远的齐、楚,而攻取邻近的三晋,“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则王之尺也”。秦国在攻取东方六国之前,已先安抚了后方的西戎和攻取了南方的巴、苴、蜀等国,这既给秦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资,也创造了稳定了后方,所以后来秦国才敢出动大军与赵、楚等国决战。战略是宏观的考虑,而战术则更具体更灵活,伊阙之战中白起采取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术,斩获韩魏联军二十四万。华阳之战中秦军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大败赵魏联军。长平之战中白起采取迂回战术,诱敌深入、分割包围,最后大胜。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领六十万大军伐楚,秦军抵达楚境后,王翦采用以逸待劳的策略,休养整整一年,后大败楚军,灭楚国。像以上所举的战略战术还有很多。  经济力量的增长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制度的建设和战略战术 的使用又需要人才,各个方面的配合使秦国能脱颖而出而一统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0

帖子

3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5-15 16:42: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灭六国、秦朝的军队歼灭了所有能够找到的敌人――秦军是一支真正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军。   就当时的生产力条件而论,秦军所取得的军事上的成功是真正意义上的卓越。其后的朝代、包括世界上其他帝国的军队,都远远无法跟秦军相提并论。强大的军队背后是一个强大的王朝,造就这支强军的是卓越的政治制度、坚强的民族意识。之所以说三个人造就了秦军的强大,是指有三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在秦军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个人物:商秧   "废井田、开阡陌"、一句话改写了历史,你应该会想到著名的商秧变法。商秧提出的建议并成功运作:把奴隶变成了自由人、把奴隶主变成地主,奴隶不再被锁起来,可以租地主的地来种、还可以凭借战功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军队的成功首先是国家政治的成功,商秧变法的政策经秦朝统治者不断完善,激历着每一个秦军士兵将生死置之度外,奋勇杀敌立功,从而造就了一支"虎狼之军"。"他们绝对渴望战争,他们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  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  而且他们善骑射;"   第二个人物:秦始皇   秦国的军队噎强大到足以让一个孩子当皇帝。秦始皇是真正的敢想敢干,敢想、琢磨着怎么灭六国并八荒,敢干、一步步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他让秦国的士兵有仗打,而且能不断有赏领,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军队统帅。"秦军纪律森严--严明可能无法说明。赏罚分明--这一点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秦国的水平,所以他们才会不怕死,所以他们甚至会抢首级"。秦始皇造就了"为战争服务的国家机器,500万人口可以支持60万军队在外常年征战,秦国从一个小国到一统天下打了500多年的战争。这个国家任人唯贤,而且君主对军队的控制比它后来的朝代更加有效"。秦始皇的成功还在于他让自己死后3000年全世界都无法忘记他的名字。   第三个人物:秦国的一个不知名的工匠   不知道是不是秦朝发明的弩,但这种改良后的弓箭,具有更远的射程,更强大的杀伤力。秦弓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弓片的强度加大了,具有更好的暴发力,需要双脚登着、双手用力才能挂上弦;一根更结实的绳子被用作弦,这样才能承受巨大的冲击力;箭头改为三棱的,这样射出来的洞更大、更具穿透力;这必定是某个工匠的科研成果!使秦军品拥有了一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生产线,保障了这支中国史上最强的弩兵。秦军在战斗中把这种射杀武器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实实在在的战斗力。这个工匠的作用绝对不可低估。   秦军武器--秦国军队的弩厉害到什么程度?   提起秦国,其他六国的人都会没好气地说一句:虎狼之国。那么这个国家的军队,则可称为虎狼之师了。的确,秦军的强大,不需要看别的,只需要知道这是一支曾扫灭六国、北击匈奴、南灭百越,打遍海内无敌手的军队就行了。   那么,秦军的强大,靠的是什么呢?有君王的意志、将领的果决、士兵的效死、战术的得当、军法的严苛,等等等等。但在战场上,直接产生巨大战斗力的根本,还是手中的武器。那就是,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3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5-19 14: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鲁慧文 于 2016-5-19 15:13 编辑

汉34-慧文,第六讲作业:
1:谈谈你对秦国发展壮大成功的分析
答:秦人的祖先——华夏族的先王
秦人的建国——不断勤劳努力的工作和付出
秦人的国都——陕西甘肃一代的优质农耕区
春秋时期的秦国——不断的保卫领土,不断的建设发展,并且吸收了仁义礼制等中国优秀文化精髓。
战国时期的秦国——战略布局上的巨大成功,对外策略上的集中胜利。
不断的变革,不断的进步,让秦从底层的一群劳动者,成为了东方最强大的国家。
从地图来看,秦国从春秋到战国,国土在不断的扩大,最后统一的六国。秦国的成功首先是历代秦王的功劳。基本在位期间没有大的过错,大多贤明。像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秦穆公,
西周末年,周朝被犬戎所破,动迁到现代的洛阳,秦襄公用兵帮助护送了周平王,周平王于是把关中地区的土地赠与了秦国,秦襄公不负众望继续讨伐了犬戎,帮助华夏族守住了领土。等等等等。秦国之所以能不断壮大,在于他们能珍惜人才和相信人才。文臣武将不胜枚举,商鞅、张仪、范雎、李斯、司马错、白起、王翦、蒙恬等等,秦国能招揽人才,不管是哪国的人都能接纳,为人才们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的平台。
商鞅的二次变法,使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国家,逐渐的走向了一个富庶的强国。就像现今的美国,有吸纳人才的良好政策,使各种人才争相前往。还有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诸多原因。但秦国的成功还是内在的因素大,秦人之所以能建国,并且能在当时的边疆扎根下去,主要还是靠着他们对外族勇敢的抵抗,和他们很努力的开展各种建设。
秦国在春秋时期并不是向战国那样是完全的虎狼之邦,秦国的崛起道路中仁义还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力。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强大,很大程度上是靠着在地缘政治运作上的巨大成就。占领了当时最有优势的领土,取得了对当时最大国家的战略优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2

帖子

14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1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5-20 14: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汉组32号-TC良缘
谈谈你对秦国发展壮大成功的分析
1、        制度的优势:商鞅变法。
2、善用人才,特别是“外国人”。从变法的商鞅,到游说列国的张仪,还有名相魏冉、范雎、蔡泽、甘茂、吕不韦、李斯,名将魏章(被商鞅俘虏的魏国公子卬)、蒙骜、蒙武、蒙恬,都是其他国家来到秦国任职的,而且都是位高权重、地位显赫,处在秦国权力的中心位置。可以说秦国的权力大部分时间是控制在这些“外国人”手中的。说明秦国善用,也敢用来自他国的人才。反观当时其他国家,在权力中心的不是同姓就是王族,很少重用出身下层、甚至是他国的人才。
3、注重实效。秦国打仗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夺取土地和财富。所以看秦国作战的历史,几乎每战都要占领数座城池,十几城,甚至几十城,或者斩获数万、数十万的敌军。在其他国家忙着相互攻击、空耗积蓄时,秦国瞅准了巴蜀这块宝地,并据为己有,使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的国力立马翻了一倍,立刻超过了曾在齐威王时期击败魏国、独霸天下的齐国,成为战国老大。
秦国强大的关键就在于,你打仗的出发点是不是为了壮大国力。是不是不慕虚名。齐国对外作战,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最强的,就是为了“最强”的虚名。却不知在战争中夺取利益,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在前线损失惨重,在国内百业荒废,最后毁于战争。而秦国则恰恰相反,前线不断带回土地、财物等利益,国内百业兴旺,井井有条,国力不断在战争中翻番,自然会越打越强。其实,西方列强也是遵循着这样秘诀坐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2

帖子

14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1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5-20 14: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C良缘 于 2016-5-20 14:49 编辑

123456789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2

帖子

30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8-14 22: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栖霞客 于 2016-8-14 22:08 编辑

汉05-栖霞客
谈谈你对秦国发展壮大成功的分析

赳赳老秦
傲骨铮铮戍守边,莽山壑谷创新篇。
实施变法谋发展,拓土开疆霸业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0:48 , Processed in 0.09128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