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053|回复: 5

29期联诗班第十六讲管理组作业贴

 关闭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729

帖子

40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5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QQ
发表于 2016-8-25 21: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9期诗联班第十六讲作业:

一、简答:常见倒装手法有哪些?常见句法有哪些?词类活用有哪些?

二、对句
重峦回望青烟合【雨樵】
负卿一世情非已【雨樵】
桐阴凉翠覆鸳瓦【雨樵】
人生多半愁中老【雨樵】
卖花声断青门雨【雨樵】
夜凉淑气侵篁枕【雨樵】

三、查找资料,摘出律诗好句最少20句,动词50个。不用交论坛,到时抽查。


作业标头格式为:29期联诗班第X讲 X组XXX 作业

作业截止时间:下周二零点。
学员上交作业的同时,点评楼上同学的作业,周三零点前评阅完毕。给学员一天修改作业的时间。

67

主题

1146

帖子

31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8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8-28 15: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9期诗联班D组评阅-云梦缥缈第十六讲作业


一、简答:常见倒装手法有哪些?常见句法有哪些?词类活用有哪些?

倒装手法分为以下几种:

1.宾语前置。
或者称作动宾倒装。正常的词序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倒装句却相反。如常江挽魏传统联:

  [联界最关心],长留座上清风、楹间翰墨;
  [人情多寄语],又见老人慈爱、童子天真。

此联的第一分句本来是“最关心联界”、“多寄语人情”,如按此顺序写,既不合乎句脚平仄的规范,又失掉了沉郁顿挫的气韵。

动宾倒装,有时是将定语与中心词组成的宾语拆开,一部分置于动词之前,一部分仍置于动词之后。如张伯驹挽毛泽东联:

覆地翻天,[纪元重开新史]
空前绝后,[人物且看今朝]

上下联的后分句本是“重开新史纪元”、“且看今朝人物”。将宾语拆开分置后,既强调了“纪元”、“人物”,又强调了“今朝”、“新史”,使全联有一种虬枝盘空的气势。

还有的是前后名词位置颠倒,虽然还是将定语与中心词组成的宾语拆开,分置于动词前后,但是俨然有新的气象。如那句著名的杜甫诗:

红豆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如果看字面,很让人费解:红豆怎会啄余鹦鹉粒呢?梧桐又怎么会栖老凤凰枝呢?其实这是个倒装句。按语法,应把主语与宾语中的修饰部分”鹦鹉”“凤凰”倒过来才通。就是:鹦鹉啄余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2.定语后置。
即定语与中心词倒装。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定语后置,是1956年杨伯峻先生在《文言语法》中提出的说法,到先生晚年发现这其实不算是倒装时,但是这种不严谨的说法已经被世人接受。现在界内肯定的倒装只有一种——宾语前置,是毫无争议的倒装句。定语后置手法文言文中较多,对联中也很常见。如:

[心香万缕]皆成墨
[诗意半生]堪比云

按照正常词序,应该是“万缕心香”“半生诗意”,这里为了平仄的和谐,和语言产生点变化,便将做定语的数量词放到了后面,同时也突出了“心香”和“诗意”。

3.主谓倒装
一般词序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倒装句却相反。如郭沫若题陕西人民大厦联:

  勉哉,吾党二三子;
  猗欤,广厦千万间。

本应作“吾党二三子勉哉;广厦千万间猗[yī]欤[yú]”,意思说:我们这些人要努力呀;千万间宽敞的大厦多么宏美!这样倒装,突出了“勉哉”、“猗欤”,使行文多一点波澜,并且避免了联脚上平下仄。

4.还有一种特殊的倒装方式:谓语后置。
即谓语后置后,和宾语前的状语或定语位置互换。这种倒装方式在现代汉语中恐怕不会出现。如:

庭阴凉漱瓦[空空如也]
茶鼎淡浮烟

“漱”“浮”置于“凉”“淡”之后,突出了凉淡的感觉,使句子更加灵动有意境,同时谐调了平仄。另外凉字前挪也有了动用的趋向。这样的例子,古诗里并不鲜见。如:孤灯寒照雨。疏钟寒涉水。

5.连动结构倒装
就是两个有先后顺序的连续动作,没有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来写,而是把后一个动作先说,前一个动作后说。如“凭栏纵目”,应是先凭栏而后纵目,却加以颠倒,说成“纵目凭栏”。这多半是为了平仄对仗或者跌宕的原因而倒装。如长沙岳麓山岳麓宫联:

  二十年前此读书,记古寺夕阳,常看青枫红叶临绝顶;                  
    一千里外更穷目,数今朝风物,只有月色滩声似昔时。

按正常顺序,应是“常临绝顶看青枫红叶”,节奏是“二二一四”,与对句“只有月色滩声似昔时”的“二四一二”节奏不能对;而一颠倒,“常看青枫红叶临绝顶”,上下联句式节奏相同,正好相对。

6.状语后置
在文言中,如果遇到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却常常将其置于谓语之后,而且介词多被省略。所以,有时人们把状语后置又称之为“介宾短语后置”。如: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

本联语言精炼,气势磅礴。这里沧海和昆仑都是表示地点的状语,放在了谓语动词的后面,并省略了“介词于”。


省略句法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主语很明确,不写人也知道;或者虽不够明确,但无须写出来。如孙中山自题联:

[ ]愿乘风破万里浪;
[ ]甘面壁读十年书。

括号里省略了主语“我”。

2.省略谓语[动词]。如清大观亭联:
 
  樽前[ ]帆影,槛外[ ]岚光,数胜迹重重,都向江头开画本;
  楼上[ ]仙人,阁中[ ]帝子,溯游踪历历,又来亭畔吊忠魂。

----括号处省略了谓语“有”。

3.省略介词或介宾词组。如方维甸.涿郡张飞祠
 
  使君乃天下英雄,谊同[ ]骨肉;
  寿侯为人中神圣,美并[ ]勋名。

此联省略了“于”。

4.省略定语中心词
为了使联语沉着厚重,或者格律等原因,有时对联中只出现定语,而省略中心词。比如说达摩大师东来:“逾震旦,付无心”。“震旦”“无心”是定语,后边的中心词“国”和“法”就省略了。像骈文里的“一抔之土未干”(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一抔之土”代指坟墓),对联里就可以说“一抔未干”,省掉中心词“土”。如无锡泰伯墓联:

  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
  功同开辟,一杯[ ]万古江南。

  ----下联省略了“酒”。类似省略中心词的,还有“一樽[酒]”、“三尺[剑]”、“一轮[月]”等。

5.缩略
由于对仗的要求或限制,有时须将多音节词缩简成双音节词。 如将“诸葛亮”缩略为“诸葛”,“金刚经”缩写成“金经”。但是缩略的同时也要注意符合语言习惯,要以读者群众能接受为度,最好能够有先例可循,而不能生造,令人费解。如把“太平洋”缩略为“太洋”、“喜马拉雅山”缩略为“喜山”就不可以。

6.独词句的省略
这种省略很难确定省略的是什么成分。其中名词性词组是独词句的一种主要形式,它的省略就很复杂。如清刘凤诰题大明湖小沧浪园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将它省略的成分补出,大致是:“(大明湖中的小沧浪亭)四面[被]荷花、三面[被)柳[围绕着];[在这里可观赏到]一城山色,半城湖[光]。”


常见句法除倒装句和省略句外,还有以下几种:

1.指示句
即语气之中,有指示的意思。如峨眉山洪椿坪联

[比洪崖胜地如何]?听暮鼓晨钟,云去云来空渺渺;
[有椿树撑天不老],任风刀霜剑,花开花落自年年。

2.连贯句
又称直书句,即上下联语意气势一贯直下,不可中断。它相当于流水对。如清.叶方蔼.赠陈维崧联
 
  浣花旧事谁能继;
  桃叶新诗手自题。

3.子母句
即联句中重要的字,如同母,下边有几个由它而产生的字,如同子。如:

    蝉琴鸣断续;
    蝶拍舞高低。

“蝉琴”、“蝶拍”即是母,“鸣断续”、“舞高低”是子。从语 法上看,这是主谓句;从修辞上看,是摹状句。

4.分总句
即先将内容并列分述,然后予以总结。如格言联:

求财求宝不求智慧,纵得还成妖孽;
为权为名不为众生,到头终是空华。

5.总分句
即先将内容总括,然后并列分述。如苏州吴县洞庭西山联:

佳味无多:白饭、香蔬、苦茗;
我闻如是:松风、鸟语、泉声。

6.呼应句
当句中上呼下应。如:

  风翻白浪花千片;
  雁点青天字一行。

“风翻白浪”的形状是“花千片”,后者形容前者。同理,“字—行”是形容“雁点青天”的。


1.指示句
即语气之中,有指示的意思。如峨眉山洪椿坪联

[比洪崖胜地如何]?听暮鼓晨钟,云去云来空渺渺;
[有椿树撑天不老],任风刀霜剑,花开花落自年年。

2.连贯句
又称直书句,即上下联语意气势一贯直下,不可中断。它相当于流水对。如清.叶方蔼.赠陈维崧联
 
  浣花旧事谁能继;
  桃叶新诗手自题。

3.子母句
即联句中重要的字,如同母,下边有几个由它而产生的字,如同子。如:

    蝉琴鸣断续;
    蝶拍舞高低。

“蝉琴”、“蝶拍”即是母,“鸣断续”、“舞高低”是子。从语 法上看,这是主谓句;从修辞上看,是摹状句。

4.分总句
即先将内容并列分述,然后予以总结。如格言联:

求财求宝不求智慧,纵得还成妖孽;
为权为名不为众生,到头终是空华。

5.总分句
即先将内容总括,然后并列分述。如苏州吴县洞庭西山联:

佳味无多:白饭、香蔬、苦茗;
我闻如是:松风、鸟语、泉声。

6.呼应句
当句中上呼下应。如:

  风翻白浪花千片;
  雁点青天字一行。

“风翻白浪”的形状是“花千片”,后者形容前者。同理,“字—行”是形容“雁点青天”的。


古汉语中,词类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一定的语法条件,比 如以下几种情况:

(1)两个名词连用,排除并列、偏正、同位和主谓关系后,那么其中一个便是活用为动词。
(2)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名词的前面或后面用连词“而”与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连接时,一般活用作动词。
(3)名词出现在充当补语的介词结构前,而其前又没有紧接动词,便活用作动词。
(4)副词“不”后面的名词。

当名词在一定的语法条件下活用作动词,就具备了动词的一些语法功能,同时产生相应的适合特定语境的行动性联想意义。如春联:

  岁去江山不[老];
  年来松柏长[春]。

“春”,名词,这里形容松柏的繁茂青葱,作形容词用,与上联形容词“老”相对。

2.形容词活用做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语法条件有:
(1)出现在名词之前,但不构成修饰性的偏正关系。
(2)一般助动词“可”、“能”、“足”、“欲”等后面的形容词,助词“所”后面的形容词可视为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就临时具备了动词的一些语法功能,而且在形容词原有的表性质、状态的意义之外临时产生出切合具体语境的行动性意义。有“使动”、“意动”两种情况。前者是“使它怎样”,如“匠人斫大木而小之”,匠人使木头变小。后者是“感到它怎样”,如“登泰山而小天下”,感到天下小。如:方声洞自题联

江山[澄]气象;
冰玉[净]聪明

壮丽的江山,一片澄清气象,使人心怡;美好的冰玉净化了世人的心机聪明。“澄”“净”形容词动用。

3.形容词活用做名词
在一定的语境下,有时形容词可以作名词看。联中的形容词作名词多数前面带有动词。如:清.赵文楷《梳妆亭》联 

  江光铺[白]开妆镜;
  峰影浮[青]上晓鬟。

----“白”“青”作名词。

4.数词活用作动词
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常和量词结合,数词量词结合起来称为数量词。       

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
②序数:第一、第二、第三。
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等。
④倍数:一倍、十倍、百倍等。
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等等。

代词前面的数词经常活用作动词,助词“所”、助动词“能”、“可”、“欲”等后面的数词活用作动词。能活用为动词的数词通常是指表数目多少的基数词。数词动化后,可带宾语,也有不带宾语的。如文言文(《礼记·中庸》)中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百”、“千”意思分别是“一百次地做”、“一千次地做”。又如《鸿门宴》中的: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意思是“有三次”。

(2)数词作名词
如骈句:虽天下之为家,蹈夷险之[非一]。“非一”,不是一次。或者说不合乎大道。又如骈句:
[用九]以则,[得一]而清。---【唐.刘允济《天行健赋 》】“用九”指阳爻、乾卦。乾像天,喻依天道而行。爻之谓:阳九阴六。“得一”,喻得天之用。“一”者,大道也。表太极,此处仍指乾卦,乾为一。

5.动词作名词。
动词、形容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活用为名词,叫做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动词、形容词名物化后,除具有名词的功能外,意义也有相应的变化。如:前人《万善殿》联

  了悟彻声闻,花拈妙谛;
  净因空色相,月印明心。

----联中的“声闻”,“闻”原指动词“听”的意思,这里是佛教专有名词,“声闻乘”。声闻:在佛陀住世时期,能够听闻佛陀所教导的法义,而证得果智,称为佛陀的声闻圣弟子。后把明悟“四谛”道理(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断除“见思烦恼”,叫“声闻”。声闻乘、缘觉乘合称二乘,大乘佛教称之为“小乘”。加上“菩萨乘”,共三乘。

6.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如王氏.题居室联

[草草]杯盘供语笑;
昏昏灯火话平生。

“草草、昏昏”作状语,其中“草草”就是名词。

文言中的如:

(1)表示比喻。例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胜世家》狐,名词,狐狸,在这里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兄,名词,兄长,在这里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总之,依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改变某一个词原有的词的属性,这一种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现象细究起来非常复杂,但总结起来应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由于改变词的原有的属性,这个词的词汇意义发生了变化;
(二)随着词的属性和词汇意义的变化,这个词的语法功能也发生了变化;
(三)词性活用具有直接性,即它们不需要其它词的帮助就可以直接向另一个词性转化。


二、对句

重峦回望青烟合【雨樵】
负卿一世情非已【雨樵】
桐阴凉翠覆鸳瓦【雨樵】
人生多半愁中老【雨樵】
卖花声断青门雨【雨樵】
夜凉淑气侵篁枕【雨樵】


对:

重峦回望青烟合【雨樵】
一路侧听流水清【云梦缥缈】

负卿一世情非已【雨樵】
刻石三生梦奈何【云梦缥缈】

桐阴凉翠覆鸳瓦【雨樵】
琴曲流泉出小楼【云梦缥缈】

人生多半愁中老【雨樵】
世事时常梦里真【云梦缥缈】

卖花声断青门雨【雨樵】
曳柳影摇紫陌风【云梦缥缈】

夜凉淑气侵篁枕【雨樵】
人静花香入梦魂【云梦缥缈】


三、查找资料,摘出律诗好句最少20句,动词50个。不用交论坛,到时抽查。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 《五律·观猎》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唐·王维 《五律·酬张少府》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唐·王维 《五律·过香积寺》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唐·王维 《五律·过香积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 《五律·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 《五律·山居秋暝》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 《五律·汉江临汎》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唐·王维 《五律·春日上方即事》
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唐·王维 《五律·送平澹然判官》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唐·王维 《五律·登裴秀才迪小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 《七律·无题》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 《七律·锦瑟》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唐·李商隐 《七律·锦瑟》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唐·李商隐 《七律·二月二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 《七律·无题二首 其一》
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唐·司空图 《七律·重阳山居》
客舍喜逢连日雨,家山似响隔河砧。——唐·司空图 《七律·丁巳重阳》
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唐·司空图 《七律·丁巳重阳》
樽前且拨伤心事,溪上还随觅句行。——唐·司空图 《七律·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唐·司空图 《七律·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点评

小渔村29诗联班第十六讲作业: 班长一诗音敏儿 一、简答:常见倒装手法有哪些?常见句法有哪些?词类活用有哪些? 答:常见句法: 一.倒装手法有: 1.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 3.主谓倒装 4.谓语后置 5.连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9 23: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99

帖子

9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6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8-29 23:50: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梦缥缈 发表于 2016-8-28 15:40
小渔村29期诗联班D组评阅-云梦缥缈第十六讲作业





小渔村29诗联班第十六讲作业:
班长一诗音敏儿

一、简答:常见倒装手法有哪些?常见句法有哪些?词类活用有哪些?
答:常见句法:
一.倒装手法有:
1.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
3.主谓倒装
4.谓语后置
5.连动结构倒装
6.状语后置
二.省略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介词或介宾词组
4.省略定语中心词
5.缩略
6.独词句的省略
三.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4.数词活用为动词
5.动词作名词
6.名词作状语

二、对句
重峦回望青烟合【雨樵】
曲径重攀鸟语连

负卿一世情非已【雨樵】
知你千言诺竟空

桐阴凉翠覆鸳瓦【雨樵】
鸟语清音绕画楼

人生多半愁中老【雨樵】
冷暖都从事里尝

卖花声断青门雨【雨樵】
沽酒笑连朱户风

夜凉淑气侵篁枕【雨樵】
影瘦寒风入青衫


三、查找资料,摘出律诗好句最少20句,动词50个。不用交论坛,到时抽查。

律诗好句:
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二。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
三。春蚕到死思方尽,焟烛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四。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五。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韦应物)
六。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李商隐)
七。远山隐隐风含笑,细雨蒙蒙花婉柔。
八。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柳中庸)
九。葫芦扚酌春浓酒,舴艋舟流夜涨滩(杜荀鸩)
十。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风雪拔帘看(白居易)
十一。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王维)
十二。蔷薇藤老开花浅,翡翠巢空落羽奇。(徐夤)
十三。沙澄浅水鱼知钓,花落平田鹤见耕。(徐夤)
十四。斗开碧沼分明月,各领青山占白云。(徐夤)
十五。笼鸟上天犹有待,病龙兴雨岂无期。(徐夤)
十六。身闲不厌频来客,年老偏怜最小儿。(徐夤)
十七。湖风秋戍柳,江雨暗山楼。(杜甫)
十八。论交翻恨晚,卧病却愁春。(杜甫)
十九。十月山寒重,孤城月水昏。(杜甫)
二十。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杜甫)

动词:
叫,听,看,望,指,弹,唱,写,吟,坐,骑,走,叹,吃,
拉,拎,摸,打,喝,捡,跑,闻,拈,
问,说,站,摆,嗅,饮,做,
答,摇,吊,请,种,抱,拍,按,捂,扑,跳,飞,抬,推,割,哭

点评

“卖花声”是连在一起的;“淑气”是“温和之气”,以此可知非冬天,何来的“寒风”?上下联意隔、景隔。  发表于 2016-9-5 03:46
第二题:“知你千言诺竟空”中“知”不贴切,注意出句的情感主导;“人生”是“人的一生”之意,属偏正结构,“冷暖”并列结构,且出句包含对句意思;“沽酒笑连朱户风”语意牵强,内在不畅,且  发表于 2016-9-5 03: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17:40 , Processed in 0.08461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