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945|回复: 6

古道独行作业本

[复制链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6-9-3 19: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路漫漫 于 2016-9-5 21:25 编辑

请古道独行在这里补作业

0

主题

6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0
发表于 2016-9-4 06: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讲作业
1、玄黓[yì]困敦,是什么干支年?公元2000年是什么干支年?公元前841年是什么干支年?
太岁纪年,为壬子年。2000年时庚辰年。公元前841年是庚申年
2、说说你对《资治通鉴》的了解?
《资治通鉴》是本很精彩的历史书,其实是司马光不仅仅是对史料进行了搜集整理,而是加上了自己的分析及确认。所以我们在读其他史料存疑的时候,可以进行借鉴与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0
发表于 2016-9-4 2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道独行 于 2016-9-5 14:49 编辑

第二讲作业1可见最下面的图,不会制作,请见谅

1、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        (1)、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2)、燕湣公薨,子僖公立。
2、威烈王二十四年(己卯,公元前402年)        
(1)、王崩,子安王骄立。
(2)、盗杀楚声王,国人立其子悼王。
3、安王元年(庚辰,公元前401年)        
(1)、秦伐魏,至阳狐。
4、安王二年(辛巳,公元前400年)        
(1)、魏、韩、赵伐楚,至桑丘。
(2)、郑围韩阳翟。
(3)、韩景侯薨,子烈侯取立。
(4)、赵烈侯薨,国人立其弟武侯。
(5)、秦简公薨,子惠公立。
5、安王三年(壬午,公元前399年)        
(1)、王子定奔晋。
(2)、虢山崩,壅河。
6、安王四年(癸未,公元前398年)        
(1)、楚围郑。郑人杀其相驷子阳。
7、安王五年(甲申,公元前397年)        
(1)、日有食之。
(2)、三月,盗杀韩相侠累。
8、安王六年(乙酉,公元前396年)        
(1)、郑驷子阳之党弑繻公,而立其弟乙,是为康公。
(2)、宋悼公薨,子休公田立。
9、安王八年(丁亥,公元前394年)        
(1)、齐伐鲁,取最。韩救鲁。
(2)、郑负黍叛,复归韩。
10、安王九年(戊子,公元前393年)        
(1)、魏伐郑。
(2)、晋烈公薨,子孝公倾立。
11、安王十一年(庚寅,公元前391年)        
(1)、秦伐韩宜阳,取六邑。
(2)、初,田常生襄子盘,盘生庄子白,白生太公和。
(3)、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使食一城,以奉其先祀。
12、安王十二年(辛卯,公元前390年)        
(1)、秦、晋战于武城。
(2)、齐伐魏,取襄阳。
(3)、鲁败齐师于平陆。
13、安王十三年(壬辰,公元前389年)        
(1)、秦侵晋。
(2)、齐田和会魏文侯、楚人、卫人于浊泽,求为诸侯。魏文侯为之请于王及诸侯,王许之。
14、安王十五年(甲午,前387年)        
(1)、秦伐蜀,取南郑。
(2)、魏文侯薨,太子击立,是为武侯。
(3)、秦惠公薨,子出公立。
(4)、赵武侯薨,国人复立烈侯之太子章,是为敬侯。
(5)、韩烈侯薨,子文侯立。
15、安王十六年(乙未,公元前386年)        
(1)、初命齐大夫田和为诸侯。
(2)、赵公子朝作乱,出奔魏,与魏袭邯郸,不克。
16、安王十七年(丙申,公元前385年)        
(1)、秦庶长改逆献公于河西而立之;杀出子及其母,沉之渊旁。
(2)、齐伐鲁。
(3)、韩伐郑,取阳城;伐宋,执宋公。
(4)、齐太公薨,子桓公午立。
17、安王十九年(戊戌,公元前383年)
(1)、魏败赵师于兔台。
18、安王二十年(己亥,公元前382年)
()1、日有食之,既。
19、安王二十一年(庚子,公元前381年)
(1)、楚悼王薨,贵戚大臣作乱,攻吴起,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20、安王二十二年(辛丑,公元前380年)
(1)、齐伐燕,取桑丘。魏、韩、赵伐齐,至桑丘。
21、安王二十三年(壬寅,公元前379年)        
(1)、赵袭卫,不克。
(2)、齐康公薨,无子,田氏遂并齐而有之。
(3)、齐桓公亦薨,子威王因齐立。
22、安王二十四年(癸卯,公元前378年)        
(1)、狄败魏师于浍。
(2)、魏、韩、赵伐齐,至灵丘。
(3)、晋孝公薨,子靖公俱酒立。
23、安王二十五年(甲辰,公元前377年)        
(1)、蜀伐楚,取兹方。
(2)、鲁穆公薨,子共公奋立。
(3)、韩文侯薨,子哀侯立。
24、安王二十六年(乙巳,公元前376年)
(1)、王崩,子烈王喜立。魏、韩、赵共废晋靖公为家人而分其地。
25、烈王元年(丙午,公元前375年)        
(1)、日有食之。
(2)、韩灭郑,因徒都之。
(3)、赵敬侯薨,子成侯种立。
26、烈王三年(戊申,公元前373年)        
(1)、燕败齐师于林狐。
(2)、鲁伐齐,入阳关。
(3)、魏伐齐,至博陵。
(4)、燕僖公薨,子辟公立。
(5)、宋休公薨,子桓公立。
(6)、卫慎公薨,子声公训立。
27、烈王四年(己酉,公元前372年)        
(1)、赵伐卫,取都鄙七十三。
(2)、魏败赵师于北蔺。
28、烈王五年(庚戌,公元前371年)        
(1)、魏伐楚,取鲁阳。
(2)、韩严遂弑哀侯,国人立其子懿侯。
(3)、魏武侯薨,不立太子,子?与公中缓争立,国内乱。
29、烈王六年(辛亥,公元前370年)        
(1)、齐威王来朝。是时周室微弱,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天下以此益贤威王。
(2)、赵伐齐,至鄄。
(3)、魏败赵师于怀。
(4)、楚肃王薨,无子,立其弟良夫,是为宣王。
(5)、宋辟公薨,子剔成立。
30、烈王七年(壬子,公元前369年)        
(1)、日有食之。
(2)、王崩,弟扁立,是为显王。






2从智氏选智瑶为后而亡族,赵氏选赵无恤为后而立国,说一说你对选择一个公司领导人的标准。
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德的重要性远超才。“德才兼备”方为一个公司领导人的最终标准。

3以《豫让》为题写首一律诗(可五言可七言,可绝句可律诗)
何辞百折作孤臣,漆炭同加九死身。
了却临终三剑怨,更教千古泪沾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0
发表于 2016-9-5 14: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回作业

1、整理周二中的大事年表

起昭阳赤奋若,尽上章困敦,凡四十八年。
          
显王元年(癸丑,公元前三六八年)
齐伐魏,取观津。赵侵齐,取长城。
显王三年(乙卯,公元前三六六年)
魏、韩会于宅阳。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显王四年(丙辰,公元前三六五年)
魏伐宋。
显王五年(丁巳,公元前三六四年)
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显王七年(己未,前三六二年)
魏败韩师、赵师于浍。
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三六一年)
公大悦,与议国事。
显王十年(壬戌,公元前三五九年)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韩懿侯薨,子昭侯立。
显王十一年(癸亥,公元前三五八年)
秦败韩师于西山。
显王十二年(甲子,公元前三五七年)
魏、韩会于鄗。
显王十三年(乙丑,公元前三五六年)
赵、燕会于阿。赵、齐、宋会于平陆。
秦孝公、魏惠王会于杜平。鲁共公薨,子康公毛立。
显王十四年(丙寅,公元前三五五年)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
显王十五年(丁卯,公元前三五四年)
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魏惠王伐赵,围邯郸。楚王使景舍救赵。
显王十六年(戊辰,公元前三五三年)
齐威王使田忌救赵。
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
显王十七年(己巳,公元前三五二年)
秦大良造卫鞅伐魏。诸侯围魏襄陵。
显王十八年(庚午,公元前三五一年)
秦卫鞅围魏固阳,降之。魏人归赵邯郸,与赵盟漳水上。
显王十九年(辛未,公元前三五零年)
秦商鞅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徙都之。
秦、魏遇于彤。赵成侯薨,公子緤与太子争立。緤败,奔韩。

显王二十一年(癸酉,公元前三四八年)
秦商鞅更为赋税法,行之。
显王二十二年(甲戌,公元前三四七年)
赵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
显王二十三年(乙亥,公元前三四六年)
齐杀其大夫牟。鲁康公薨,子景公偃立。卫更贬号曰侯,服属三晋。
显王二十五年(丁丑,公元前三四四年)
诸侯会于京师。
显王二十六年(戊寅,公元前三四三年)
王致伯于秦,诸侯皆贺秦。秦孝公使公子少官帅师会诸侯于逢泽以朝王。
显王二十八年(庚辰,公元前三四一年)
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
显王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三四零年)
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曰商君。齐、赵伐魏。楚宣王薨,子威王商立。
显王三十一年(癸未,公元前三三八年)
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
显王三十二年(甲申,公元前三三七年)
韩申不害卒。
显王三十三年(乙酉,公元前三三六年)
宋太丘社亡。
显王三十四年(丙戌,公元前三三五年)
秦伐韩,拔宜阳。
显王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三三四年)
齐王、魏王会于徐州以相王。
显王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三三三年)
楚王伐齐,围徐州。
显王三十七年(己丑,公元前三三二年)
秦惠王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以败从约。
显王三十九年(辛卯,公元前三三零年)
秦伐魏,围焦、曲沃。魏入少梁、河西地于秦。
显王四十年(壬辰,公元前三二九年)
秦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拔焦。楚威王薨,子怀王槐立。宋公剔成之弟偃袭攻剔成。剔成奔齐,偃自立为君。
显王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三二八年)
秦公子华、张仪帅师围魏蒲阳,取之。
显王四十二年(甲午,公元前三二七年)
秦县义渠,以其君为臣。秦归焦、曲沃于魏。
显王四十三年(乙未,公元前三二六年)
赵肃侯薨,子武灵王立。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先问先君贵臣肥义,加其秩。
显王四十四年(丙申,公元前三二五年)
夏,四月,戊午,秦初称王。
显王四十五年(丁酉,公元前三二四年)
秦张仪帅师伐魏,取陕。
显王四十六年(戊戌,公元前三二三年)
秦张仪及齐、楚之相会啮桑。
显王四十七年(己亥,公元前三二二年)
秦张仪自啮桑还而免相,相魏。
显王四十八年(庚子,公元前三二一年)
王崩,子慎靓王定立。
燕易王薨,子哙立。
2、结合豫让、吴起、聂正的故事谈你自己对忠孝的理解

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忠孝观。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并未广泛普及。尽管后人对吴起的所作所为有所不齿,但为了自己的信念奋斗的精神,似乎也无可厚非。  
豫让的死,其实颇为不值。但在那个“士为知己者死”的年代,尽管智伯无德,但对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才会漆身吞炭,誓死为主子报仇。司马光从统治阶级思想出发,豫让这样的人是大有市场的,因此对他大书特书。
聂政为人有情有义,从古人做人风格来说,做到了完美。尽管受人之恩,也要先为母尽孝。待母寿终正寝,又不负义托,为朋友两肋插刀,替友报仇雪恨,虽死不辞。更让人感动的是,临死为了不连累亲人,自毁容颜,处处为他人着想。当然她姐姐的义举也是值得称道的。但其不问缘由刺杀侠累,恐怕也难逃滥杀无辜之嫌。
      
以《即墨大夫》或《阿大夫》为题写一首诗,可七言可五言,可律可绝,不会诗的朋友写一下你对齐威王召见即墨、阿大夫受到的启发。

即墨大夫 新韵

公道以何分,西门豹解音。
至今即墨树,犹为大夫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0
发表于 2016-9-5 15: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讲作业:

1、评价商鞅的功过。
      “商鞅变法”标志着法家正是登上历史舞台不仅壮大了秦国,也为后世法家的变法革新做的榜样。

       商鞅的尝试是多方面的,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统一了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他的“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等一系列举措使秦国迅速壮大,为吞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通过变法,使得秦国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这一系列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他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用一些不符合当时礼教的做法来进行改革,不遵古训,以一系列强硬的措施,改变了陈旧的礼法和制度。从秦国变法一跃成为强国看出,商鞅变法的实施代表的是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摒弃的是落后的观点和旧势力对生产力的阻碍。这次变法不但对秦国的强大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对当时其他诸候国和后世的历史变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商鞅之后,就有魏国的李悝变法和吴起改革,及后来吴起在楚国的改革。以历史的观点来看待他的变法,就要看他所处的历史时期,而不是用现在人或者传统的儒家观点来看待,战国是中国社会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转换的时期,那时候人们的思想还没有那么进步,奴隶和奴隶主的关系是社会的主要关系,而秦的变法,推动了社会的快速转型。
        变法的尝试中,难免有所缺憾,商鞅之过主要是指他的刑罚严苛。最后导致其本人的悲剧收场。但是瑕不掩瑜,商鞅的成就,足以彪炳史册,为后世所景仰。
2、以孙膑或宠涓为题写一首诗。(可五言可七言,可绝句可律诗)

宠涓 (新韵)
算尽机关妄作聪,可知奸佞已招凶。
至今齐鲁茶余后,犹有谈资说马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0
发表于 2016-9-5 15: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讲作业:
一、整理周纪三的大事年表;
【周纪三】起重光赤奋若,尽昭阳大渊献,凡二十三年。
1、慎靓王元年 辛丑,公元前三二零年
(1)、卫更贬号曰君。
2、慎靓王二年 壬寅,公元前三一九年
(1)、秦伐魏,取鄢。
(2)、魏惠王薨,子襄王立。孟子见襄王。
3、慎靓王三年 癸卯,公元前三一八年
(1)、楚、赵、魏、韩、燕同伐秦,攻函谷关。秦人出兵逆之,五国之师皆败走。
(2)、宋初称王。
4、慎靓王四年 甲辰,公元前三一七年
(1)、秦败韩师于脩鱼,斩首八万级,虏其将?叟、申差于浊泽。诸侯振恐。
(2)、齐大夫与苏秦争宠,使人刺秦,杀之。
(3)、张仪归,复相秦。
(4)、鲁景公薨,子平公旅立。
5、慎靓王五年 乙巳,公元前三一六年
(1)、秦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贬蜀王,更号为侯。
(2)、苏秦死。秦弟代、厉亦以游说显于诸侯。
6、慎靓王六年 丙午,公元前三一五年
7、慎靓王崩,子赧王延立。
赧王元年 丁未,公元前三一四年
(1)、秦人侵义渠,得二十五城。
(2)、魏人叛秦。秦人伐魏,取曲沃而归其人。又败韩于岸门,韩太子仓入质于秦以和。
(3)、燕子之为王三年,国内大乱。齐人取子之,醢之,遂杀燕王哙。
(4)、齐宣王薨,子湣王地立。
8、赧王二年 戊申,公元前三一三年
(1)、秦右更疾伐赵。拔蔺,虏其将庄豹。
(2)、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张仪使楚。
9、赧王三年己酉,公元前三一二年
(1)、春,秦师及楚战于丹杨,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
(2)、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昭王
(3)、韩宣惠王薨,子襄王仓立。
10、赧王四年 庚戌,公元前三一一年
(1)、蜀相杀蜀侯。
(2)、秦惠王薨,子武王立。
(3)、复合从。
11、赧王五年 辛亥,公元前三一零年
(1)、秦王使甘茂诛蜀相庄。
(2)、秦王、魏王会于临晋。
(3)、赵武灵王纳吴广之女孟姚,有宠,是为惠后。生子何。
12、赧王六年 壬子,公元前三零九年
(1)、秦初置丞相,以樗里疾为右丞相。
13、赧王七年 癸丑,公元前三零八年
(1)、秦、魏会于应。
(2)、甘茂、长封帅师伐宜阳。
14、赧王八年 甲寅,公元前三零七年
(1)、秦攻宜阳,斩首六万,遂拔宜阳。
(2)、八月,王与孟说举鼎,绝脉而薨。
(3)、稷为质于燕。国人逆而立之,是为昭襄王。
(4)、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15、赧王九年 乙卯,公元前三零六年
(1)、秦甘茂奔齐。
16、赧王十年 丙辰,公元前三零五年
(1)、彗星见。
(2)、赵王伐中山,中山献四邑以和。
(3)、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
17、赧王十一年 丁巳,公元前三零四年
(1)、秦王、楚王盟于黄棘。秦复与楚上庸。
18、赧王十二年 戊午,公元前三零三年
(1)、彗星见。
(2)、秦取魏蒲阪、晋阳、封陵,又取韩武遂。
(3)、齐、韩、魏以楚负其从亲,合兵伐楚。
19、赧王十三年 己未,公元前三零二年
(1)、秦王、魏王、韩太子婴会于临晋,韩太子至咸阳而归;秦复与魏蒲阪。
(2)、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者,太子杀之,亡归。
20、赧王十四年 庚申,公元前三零一年
(1)、日有食之,既。
(2)、秦人取韩穰。蜀宁煇叛秦,秦司马错往诛之。
(3)、秦庶长奂会韩、魏、齐兵伐楚,败其师于重丘,杀其将唐昧;遂取重丘。
(4)、赵王伐中山,中山君奔齐。
21、赧王十五年 辛酉,公元前三零零年
(1)、秦泾阳君为质于齐。
(2)、秦华阳君伐楚,太子为质于齐。
(3)、秦樗里疾卒,以赵人楼缓为丞相。
(4)、赵武灵王爱少子何,欲及其生而立之。
22、赧王十六年 壬戌,公元前二九九年
(1)、赵传位于何。武灵王自号“主父”。
(2)、齐王、魏王会于韩。
(3)、秦人伐楚,取八城。
(4)、孟尝君来入秦,秦王以为丞相。
23、赧王十七年 癸亥,公元前二九八年
(1)、秦王以楼缓为相,孟尝君脱归。

二、说一说七雄各国在什么时什么王最先称王。
战国七雄中前704年楚最先称王,即楚武王。其它各国陆续称王,详细时间如下:
  
1、周桓王十七年 丁巳,公元前七零四年
楚武王 楚候熊通称王
2、周显王十七年 己巳,公元前三五二年
齐威王 齐候田因齐称王
3、显王四十四年 丙申,公元前三二五年
韩王 韩威侯姬康与魏惠王在巫沙会面,并尊为王。
4、显王四十四年 丙申,公元前三二五年
魏惠王 魏惠王姬罃与韩威侯在巫沙会面,并尊为王。
5、显王四十四年 丙申,公元前三二五年
赵武灵王 赵候雍称王
6、显王四十四年 丙申,公元前三二五年
秦惠文王 秦王嬴驷称王
7、显王四十六年 戊戌,公元前三二三年
燕易王 燕易公称王
8、显王四十六年 戊戌,公元前三二三年
韩宣惠王 正式称王

三、评价苏秦的功过。
    苏秦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
    说起他的功劳,其实最主要的功绩莫过于他和张仪首次概念清晰地提出了“连横”与“合纵”的概念。为后世创立了多国局面相互依靠生存的版本。任六国宰相,佩六国相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苏秦不是品格高尚的人,他也怀着自己的鬼胎上路,也正是因为这种目的的存在,他造成六国的不稳定,从而加重了内耗与生灵涂炭。这是间接造成的后果。不管怎么说,苏秦做为一个有着经天纬地才能的纵横家,在中国历史上还是辉煌一时的,他的才能也是空前绝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0
发表于 2016-9-5 16: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讲作业
一、燕哙为什么要把燕国让给子之这个外人?评价燕哙让国这件事。
1、首先,时代造就,春秋战国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很多诸侯国君王也都能做到博爱、兼听,广纳众家之长,但众说纷纭,有好的建议,当然也有不合时宜的计策,更有别有用心的投机者。这就在于国君的英明程度,有的采用了好的建议,兴邦强国。有的用了错误的计策,导致失败。更有昏庸的国君被人利用,以致覆国。燕哙就属于这个的被人家涮了一把。可能他生性愚钝或者是天真吧,跟本不知道人家是骗他的,竟然要学尧舜,拱手把国家让给别人,以致国家内乱,最终导致灭亡。又或者他根本不想当这个国君。历史上不喜欢做国君的皇帝并不少。
2、其次,遇人不淑,他所重用的苏代与宠臣子之是儿女亲家,子之觊觎他的江山很久了,也许子之早看出了燕哙对江山已经不感兴趣了,不知什么时候就有了取而代之的心思了。苏代做为苏秦的弟弟,当然有过人的思维,两个人设计用了一个大历史故事就把燕哙的江山骗到了手。这对于不爱江山的燕哙来说,本来也不是什么坏事,可惜的是,子之也真没什么治国才能,就会个小聪明,江山骗到手却不知道怎么治理它,最后弄的民不聊生,被别国吞并。
3、一种假设,也许燕哙大智慧,故意为之,把一个羸弱的国家灭亡的罪过交给别人。历史上形形色色的人有的是,我们不得而知,及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而已。

二、以张仪破齐楚联盟为主题写一首诗。可七言可五言,可律可绝,不会诗的朋友写一下你对此事的看法。

张仪计(新韵)

无地与怀王,却分齐楚强。
可怜屈子泪,遗恨汨罗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0:54 , Processed in 0.12749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