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981|回复: 29

资治通鉴班四年级第七讲,第八讲汉组作业楼下评楼上

[复制链接]

239

主题

340

帖子

13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3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12-8 08: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为论坛原因,第七讲与八讲作业发的比较晚,为了方便大家发作业,现把这两讲作业帖子合成一个帖子发。
第七讲作业:
1.对于董仲舒的主张,你有什么看法?
2.汉朝太后和皇帝的双头政治是好是坏。
第八讲作业:
1.评价一下“无为而治”
2.汉武帝收服百越,对后世的贡献如何?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6-12-8 11: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汉组长-路漫漫第七讲作业
1.对于董仲舒的主张,你有什么看法?
答:刘邦在秦末之后建立汉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会逐渐稳定,国家日益富强。但是学术思想上非常乱,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非常好,孔子讲的仁义礼智信和有教无类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有助于维护封建统治,并且延续了两千余年,直到“五四运动”之后才有所改变。从这一点上,就知道董仲舒的言论起了多大的作用
2.
汉朝太后和皇帝的双头政治是好是坏。
答:我个人并不赞赏双头政治,一个国家的首脑只能有一个,一国三君要不得。窦太后崇尚黄老学说,而汉武帝要大兴儒术,本身就冲突。如果不是窦太后搅和,赵绾、王臧不可能自杀,他们自杀导致了汉武帝手下又失掉了人才,这正是双头政治的弊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6-12-8 11: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汉组长-路漫漫第八讲作业
1.评价一下“无为而治”
答:
经历战国纷乱和楚汉大战后,汉文帝和汉景帝采用“修生养息,无为而治”的政策,使国内经济迅速复苏,百姓生活兴旺,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无为而治,实际上就是顺其自然,看似不治,实则大治。文帝鼓励生产,减轻刑罚,;景帝促使汉朝与匈奴和亲,平定七国之乱,让国内粮食多的吃不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被后人歌颂,这就是无为而治结出的硕果。
2.汉武帝收服百越,对后世的贡献如何?
答:
百越本来就是中国的国土,武帝收回归于中央管理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且不费一兵一卒,就收回了百越,扩大了中国的领土,使汉朝更加强大,为反击匈奴做好了准备,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点评

组长路漫漫的作业认真、细致,很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16-12-8 15:45
组长路漫漫的作业认真、细致,很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16-12-8 15:45
组长路漫漫的作业认真、细致,很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16-12-8 15:44
组长路漫漫的作业认真、细致,很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16-12-8 15:44
组长路漫漫的作业认真、细致,很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16-12-8 15: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77

帖子

61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1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12-8 15: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四年级第七讲汉纪九上    作业  :  文馨
1,对于咚仲舒的主张,你有什么看法?
答:董对汉武帝提出的主张主要是“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罢搐百家、独尊儒术”等理论,这些理论都为汉武帝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作法,却将专治集权推向了极端,阻塞了社会的发展,物极必反,这样是很不利于国家的全面发展的。
   2,汉朝太后和皇帝的双头政治是好是坏?
答: 当然不好,应为这样会造成多头管理,各行其事,最终会弄的臣子们无所适从,是对中央集权制的最大冲击,分化了群臣对皇帝指令的干扰,最终会造成很大的内乱。
资治通鉴四年级第八讲汉纪九(下)作业:
1.评价一下“无为而治”
答:“无为而治”的中心就是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而办事,汉代几界君王无论在思想上和治国中、包括用人中都是延用和重用了上一代君王重用的老臣,对待百姓也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在生活中“节欲崇简”,在对待匈奴的关系上,采取了和亲与武力并进的政策,这些都是应用了“无为而治”的思想,顺应民意、顺应历史朝流,使得汉朝政政治、经济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达到了兴旺发达的最鼎盛时期,这都是应用“无为而治”的思想而带来的。
2.汉武帝收服百越,对后世的贡献如何?
答:汉武帝收复百越使得中原和百越的国土连成了一体,这样就形成了川、贵‘滇及两广的土地和中原的土地成了更加广袤的土地,使得汉武帝时的领土更加广大,完成了千秋万代大业,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一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486

帖子

150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0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12-15 12: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讲作业:
1.对于董仲舒的主张,你有什么看法?

汉代初期,儒、道两家在政治、思想上的斗争相当激烈。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与汉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因为实行了这种废除别家的思想,推崇儒家思想的统治政策
汉武帝时因为多年来的休养生息政策,国家实力逐步强大。统治者可以改变无为而治的策略,开始有所作为。董仲舒提出了这种方略,以统一思想,并且为政策寻找合理解释。他改革了儒家的传统思想,宣扬统一。被皇帝接纳。所以独尊儒术了,其他家的思想被拒绝在国家的主流思想之外。
此思想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统治中国数千年。虽如此,但是独尊儒术,便废弃其他学说。导致经典流失。也是很遗憾的。

2.汉朝太后和皇帝的双头政治是好是坏。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双头政治会给国家决策设置障碍。但同时又能牵致独断。如果皇帝不只顾享乐,那便有益些。所以不能说全坏,也不能说全好。但是,在那样一个社会,双头政治应该是弊大于利了。


第八讲作业:
1.评价一下“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作为一种政治原则,“无为”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儒家也讲“无为而治”,表达了儒家的德治主张。
其实,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
2.汉武帝收服百越,对后世的贡献如何?
拓展了广袤的土地;争得了更大的人口空间;华夏先进文明的积极拓展;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助于开辟新的对外交往通道;为后世开辟了一道相当安全、稳定的海岸边界。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973

帖子

220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0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12-19 21: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班四年级第七讲 汉39-青儿
1、对于董仲舒的主张,你有什么看法?
答:景帝时期正是汉朝经济的鼎盛时期,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人民的生活从温饱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这就需要从思想上有一个统一的认知。不然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俗话说“饱暖思淫欲”,所以精神方面要有一个正确的统一的模式。而董仲舒的主张正顺应了这个发展。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很好的规范了汉朝的精神层面,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从根本上教化了民众的追求,从思想上使民众得到了洗礼,顺应了社会的发展,同时有助于维护封建统治。将中央集权的制度推向了高潮。

2、汉朝太后和皇帝的双头政治是好是坏。
答:双头政治当然是不好的,一个国家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领导,这样才能在各方面有一个统一的方针政策。太后干政是最不好的形式。之前的吕后篡权对李氏家族的子孙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也许窦太后没有吕氏那么残忍,但对于汉家的政权还是有很大的影响。
   汉景帝为儿子扫清了很多的障碍,但对于母亲却也没有办法。好在梁王死在了景帝之前,不然还不知会出现什么局面。当然,武帝即位时只有十六岁,有窦太后坐镇才不至于大权旁落,田氏家族也不敢轻举妄动。但太后的势力太大了,一度制约了武帝对朝政的自主权。好在武帝有天子之威,不至于像汉惠帝那样被架空,不过在很多事情上也受到了很多的制约。所以双头政策是不可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973

帖子

220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0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12-19 22: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班四年级第八讲 汉39-青儿

1、评价一下“无为而治”
答:“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而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他认为统治者的一切行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顺其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其主要内容是“为不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
    汉朝建国以后,废除繁苛的法令,让民众休养生息;到孝文帝时,用谨慎俭朴的作风治理国家;孝景皇帝遵守大业成规而不改。五六十年之间,就达到移风易俗,百姓淳朴敦厚。正是因为汉朝建国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发展经济很适用,所以才主张顺应下去,“无为而治”。实际上并不是真的“无为”,在大的经济政策不变的前提下,汉王朝也在进行着悄悄的改变。由分封制改成郡县制,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加强了君王对天下的控制权。这就是“无为无不为”的最好的诠释吧。

2.汉武帝收服百越,对后世的贡献如何?
答:汉武帝收复百越,使得华夏的疆土扩大到窗前的盛况。为大汉的强势垫定了基础。汉朝经过了“文景之治”,社会财富有了很大的积累。百姓安居乐业,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对匈奴的战争也取得了从未有过的胜利。一个大国已经崛起。北方稳定以后,南方的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南方温暖的气候,肥沃的土地,非常适合农业生产,在那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土地的扩充很关键。加上大汉朝的强盛,使得百越各国甘愿臣服。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中国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强国奠定了基础。
    百越地区有闽越、南越、东越(东瓯),包括今天福建、浙江、广东、广西、越南北部部分地区。土地广袤,气候温暖,一年三熟的农业条件为粮食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那里的人民不像匈奴人一样是游牧生活,他们也习惯固定的家居生活,为汉朝加强管理创造了条件。从此,大汉的疆域最大化的扩充,为后世的版图做出贡献。这成为千古一帝的汉武帝最大的功绩。如今,当年汉武收复的蛮荒之地,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繁华所在,南部沿海地区成为中华民族经济开发的首要地区。也成为了连接东南亚地区的桥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3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25 21: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鲁慧文 于 2016-12-25 21:41 编辑

资治通鉴四年级第七讲作业,汉34-兰玫

1.对于董仲舒的主张,你有什么看法?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①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 授”与“天人感应”
③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轻徭薄赋——缓和阶级矛盾
④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维护统治秩序 (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限制君主暴政.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 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 中央集权的需要)
影响,①消极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 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
②积极作用:提升了儒学的地位,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深远,儒家思想确立为封建 社会的正统思想;
③深远影响:汉王朝由此加强了对思想、 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 步有积极意义。

2.汉朝太后和皇帝的双头政治是好是坏。
肯定是不好。汉太后信奉黄老学说,和武帝意见不一致,双头政治让大臣们很难做事。不听谁的意见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尤其重要的是这影响汉王朝的统治,增加了大臣们做事的难度,贯彻两种思想是会造成混乱的。武帝又是个有作为的帝王,尽管如此,武帝还是顺利的走过了这一段,没有出现大的失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3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25 21: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鲁慧文 于 2016-12-26 20:32 编辑

资治通鉴四年级第八讲作业,汉34-兰玫

1.评价一下“无为而治”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政治主张。"无为"主要有两层意思:

一是顺从天地自然之道,尊重历史规律,不妄为,不恣意行事,不用过多的法令条规强制约束,否则会适得其反。因而,"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像煎小鱼,意谓煎小鱼时不可乱翻,否则会把鱼弄碎。治理大国也一样,如果玩弄权术,频繁扰民,会造成国家混乱)。统治者要像天地那样无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使万物生长不占有,对万物有所推动而不自恃有恩,有所作为不居功自喜)。  
二是"无不为",即在尊从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更高境界的无所不为、大为,用哲学的话说,就是进入自由的境界。同时,"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给老百姓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无苛政之苦,无重税之忧,人民安居乐业,自然达到"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既有不恣意妄为之意,又有"无不为"之意,为其所当为,止其所当止。  概而言之,所谓"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强调统治者的行为要顺应自然和人性,不强作干预,让下属和老百姓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相安无事。最好的政策应该是"清静无为",不要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徭役赋税,接连不断,搞得民众怨声载道,无所适从。要使一个国家安定大治,就要像对待井水一样,尽量不要搅动它,否则会淤泥残渣泛起。因而,"无为"不但不会有什么疏失,而且还能补救"有为"之弊端,"抑制违反自然的行动。"

2.汉武帝收服百越,对后世的贡献如何?
百越包括三部分:闽越、南越、东越(东瓯),包括今天福建、浙江、广东、广西、越南北部部分地区。
汉武帝收服了百越,使大汉朝的疆域更加的广阔,增加了人口,加速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融合,对后世这就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的领土,从而带来了沿海交通的便利,功在千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54

帖子

156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65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7-1-3 07: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四年级第七讲汉纪九(上)作业 汉06-诗野

一、对于董仲舒的主张,你有什么看法?
答:董仲舒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这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这些主张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着汉朝走向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

二、汉朝太后和皇帝的双头政治是好是坏?

答:汉朝太后和皇帝的双头政治在某种程度上干扰和分化了皇帝的中央集权的统治,也分化了群臣对皇帝指令的执行,分化了大一统的执行,是弊大于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0:53 , Processed in 0.07348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