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2970|回复: 41

29期诗班第十二讲E组作业贴(组长:高山流水)

 关闭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729

帖子

40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5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QQ
发表于 2016-12-9 07: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9期诗班第十二讲作业:

1、本讲讲了几种转的方法,都是什么
2、在唐诗中找出一首七律是【景入情转法】的写法,并简述一下。
3、以(过冬)为题,写一首七律。要求如下
(1)必须使用平水韵
(2)书写必须正确,第一行写题目、第二行写作者名字,下面四行依次为,首、颔、颈、尾联。
(3)写作要求上景下情,景入情转法。

作业标头格式为:29期诗班第X讲 X组XXX 作业
作业截止时间:下周二零点。
周三零点前评阅完毕。给学员一天修改作业的时间。

0

主题

699

帖子

9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6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9 20:58: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9诗班第十二讲作业;
班长—诗音敏儿/文

1、本讲讲了几种转的方法,都是什么
答:有七种方法
一,景入情转法
1,不疏远,
2,不脱离。无论轻轻或着力,都不可疏远、不可脱离,不疏远主题、不脱离主题。
3,承上启下,所写景或者事、抒情要和承、合有紧密的关联性。
4,为合埋下伏笔。
二、反转法
什么叫反转法
就是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
但注意,其主旨还是一致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而已。不同的节点之处,就是这个
同样要和承、合有联系。
三、直抒扩转法
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描写的范围之转法。
四、进一层转法
——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推进一层,是说的这样的手法,叫做层层第进
象这样以表达思想感情为主的诗,是最应该体现波澜之美的。
这里说的波澜,其实就是蕴涵于诗人笔下的一种气韵。
这种气韵是要不断推高的,但不能高了再高。如果一味地高下去,最终是要绷破的。
俗话说:气可鼓,不可泄。但也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诗的气不能如串串惊雷响之不停,要舒缓有致。
所谓文武之道在于一张一弛,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上面这首诗采用的是:高、再高、渐低、稍高这样的感情强弱高低的安排。
五、地点转法
地点转法就是转处所写的地点,场面与起、承所写的地点场面不同的。
六,写意转法:
就是指转在意义上与承相对或者相反的,在意义表达上有所转折。
七、抒情转法
就在承的基础上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这个特征是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2、在唐诗中找出一首七律是【景入情转法】的写法,并简述一下。

悟上人同过史氏隐居
(宋末元初·仇远)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经时少暇出郊游,野旷山遥易见秋。
祗怪朝来多爽气,似缘我辈是清流。
荒台古井平芜湿,斜日西风乱叶愁。
莫笑田翁无款待,绿菱新摘酒新篘。

起承句写郊游时的景物,转句因看到秋来叶落,引发感叹而起悲秋之情,从景转情自然

3、以(过冬)为题,写一首七律。要求如下
(1)必须使用平水韵
(2)书写必须正确,第一行写题目、第二行写作者名字,下面四行依次为,首、颔、颈、尾联。
(3)写作要求上景下情,景入情转法。


七律.《过冬》
诗音敏儿/文

逸舞琼英掩世尘,蒙来万物色同新。
梅花静舍遗新墨,翠竹芸窗忆故人。
孑影飘零容已老,天涯望断怯相询。
家山旧事谁常在?一段闲情起了因。

点评

过渡没有看出交融的地方  发表于 2016-12-11 19:23
情景不相容,尾联结句有点费解  发表于 2016-12-11 19:22
首联2句不好理解了。  发表于 2016-12-11 19:21
琼英,梅花别名,与下面重复。  发表于 2016-12-11 1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2

帖子

6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10 16: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日有约 于 2016-12-13 21:01 编辑

小渔村29诗班第十二讲作业
E组-今日有约

1、本讲讲了几种转的方法,都是什么
答:有七种方法
一,景入情转法
1,不疏远,
2,不脱离。无论轻轻或着力,都不可疏远、不可脱离,不疏远主题、不脱离主题。
3,承上启下,所写景或者事、抒情要和承、合有紧密的关联性。
4,为合埋下伏笔。
二、反转法
什么叫反转法
就是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
但注意,其主旨还是一致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而已。不同的节点之处,就是这个
同样要和承、合有联系。
三、直抒扩转法
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描写的范围之转法。
四、进一层转法
——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推进一层,是说的这样的手法,叫做层层第进
象这样以表达思想感情为主的诗,是最应该体现波澜之美的。
这里说的波澜,其实就是蕴涵于诗人笔下的一种气韵。
这种气韵是要不断推高的,但不能高了再高。如果一味地高下去,最终是要绷破的。
俗话说:气可鼓,不可泄。但也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诗的气不能如串串惊雷响之不停,要舒缓有致。
所谓文武之道在于一张一弛,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上面这首诗采用的是:高、再高、渐低、稍高这样的感情强弱高低的安排。
五、地点转法
地点转法就是转处所写的地点,场面与起、承所写的地点场面不同的。
六,写意转法:
就是指转在意义上与承相对或者相反的,在意义表达上有所转折。
七、抒情转法
就在承的基础上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这个特征是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2、在唐诗中找出一首七律是【景入情转法】的写法,并简述一下。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前两联由远及近写诸葛亮祠堂的景色,很自然地转到诸葛亮一生的功绩,表达作者的仰慕之情。

3、以(过冬)为题,写一首七律。要求如下
(1)必须使用平水韵
(2)书写必须正确,第一行写题目、第二行写作者名字,下面四行依次为,首、颔、颈、尾联。
(3)写作要求上景下情,景入情转法。


                       过      冬

                         文~今日有约

严冬飞雪漫村野,长夜覆灯传永叹。
庭外梧桐枯叶尽,闺中少妇重衣寒。
夫居京甸因生计,日念瑶笙和彩鸾。
天晓菱花何忍对,红妆此际不须看。

改:

                    冬夜

冬深飞雪没门阑,长夜昏灯怨梦残。
锦被一床人自诉,黄醅半盏影犹寒。
夫居京甸谋生苦,妻守空闺度日难。
天晓菱花还独对,红妆不忍此时看。

点评

结句收的不痛不痒,有点尴尬  发表于 2016-12-11 19:36
颈联对偶不对,日在此处是补语,因的前后是因果,和的前后是并列,生计是状态,  发表于 2016-12-11 19:35
永,该是咏的吧  发表于 2016-12-11 1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2

帖子

6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14 09: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日有约 于 2016-12-17 14:46 编辑

小渔村29期诗词班第十二讲作业
E39~悠悠芳草香

1、本讲讲了几种转的方法,都是什么?
一、景入情转法。
二、反转法
三、直抒扩转法
四、进一层转法
五、地点转法
六、写意转法
七、抒情转法

2、在唐诗中找出一首七律是【景入情转法】的写法,并简述一下。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3、以(过冬)为题,写一首七律。要求如下
(1)必须使用平水韵
(2)书写必须正确,第一行写题目、第二行写作者名字,下面四行依次为,首、颔、颈、尾联。
(3)写作要求上景下情,景入情转法。


         过冬~七律
             悠悠芳草香
飓风寒气结冰霜,
田陌麦苗独绿光。~首联
河面溜滑明似镜,
山中娇兔乱窟藏。~颔联
行人严裹企鹅舞,
大雁南栖北国殇。~颈联冷酷残冬招数几?
红梅傲雪闹春狂。~尾联


今日有约点评:
飓风,最初只指加勒比海的热带气旋;后来又可指任何具有狂风的热带气旋,用在此处不恰当。

冬天麦苗泛绿发光么,这个我真不知道!

颔联节奏不一致。

大雁秋天南飞,这个意向选的不准。

这首诗整体看有些乱,有冬,有秋,有春,太口语化,不过初学写出来已经很好了,加油!

因为学艺不精。说错了的话,请多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2

帖子

6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14 09: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日有约 于 2016-12-17 21:26 编辑

小渔村诗班第十二讲,E一27天山作业;
1、本讲讲了几种转的方法,都是什么
答:转法有七种,分别是,
       一,景入情转法 ,二,  反转法 ,三,   直抒扩转法、     四,  进一层转法、   五,  地点转法  ,     六,  写意转法、     七,抒情转法。
2、在唐诗中找出一首七律是【景入情转法】的写法,并简述一下。

                      蜀相        
                                一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全诗分两部分,前四句为一部分,首联自问自答点明了祠堂位置及风貌,额联写词堂的景象,自,空两字凸现出祠堂荒之景。
      后四句叙事,颈联,天下计,老臣心,分别写出了诸葛亮雄才大略,忠诚报国。尾联两句则流露出诸葛亮未能实现夙愿的惋惜之情。


(3)写作要求上景下情,景入情转法。
  七律  过冬

    寒潮卷地厚云近,飞雪漫天无细声。
    村落池塘银素裹,茅房清舍重寒生。
    山禽秸垛刨遗粟,野兔荒塬觅露菁。
    已是暮年霜鬓染,单看枯苇乱斜横。
今日有约点评:

银素,银白色的酒注子。用在此处不妥。

枯苇这个意向选择得不太好,一般秋天说芦荻秋。

茅房,这里是茅舍么?后边又说清舍,咋回事呢,强调?还是凑字?费解。

起承转合安排比较合理,今后应在炼字上下功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2

帖子

6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14 09: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日有约 于 2016-12-17 15:13 编辑

小渔村诗班第十二讲,E10-青青作业;
1、本讲讲了几种转的方法,都是什么
转法七种:
景入情转法    反转法       直抒扩转法、       进一层转法、     地点转法         写意转法、     抒情转法
2、在唐诗中找出一首七律是【景入情转法】的写法,并简述一下。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相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诗歌一开篇便起得雄浑壮阔。“湘上阴云锁梦魂”,这一句不但形象地描绘出暴雨将至之时的那种风急浪高、阴云密布的景色,而且点明题意,交代因雨受阻、夜宿湘江的缘由。一个“锁”字,流露出诗人被迫困于此地的无奈和怅惘。不过,由于整句取景壮阔,无奈怅惘之中并无衰飒之气,反倒更加激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所以接下来的“江边深夜舞刘琨”一句,诗人即用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表明自己奋发振作、立志救时的抱负和决心。
(3)写作要求上景下情,景入情转法。
  七律  过冬

白雪又来舞故乡,山坡小院着银装。
寒梅仍旧疏枝瘦,残日依然孤影长。
煮酒杯杯清老泪,书笺片片断柔肠。
可怜白首堪回顾,玉笛伊人在何方。

今日有约点评:

首句孤平了。

仍旧、依然俩词重复了。

整首诗比较连贯,读来顺畅,表达了冬日里孤身一人的惆怅,是一篇不可多得佳作,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2

帖子

6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14 09: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日有约 于 2016-12-17 15:25 编辑

小渔村29诗班第十二讲作业
E组06青青子衿心

1、本讲讲了几种转的方法,都是什么
答:有七种方法
一,景入情转法
1,不疏远,
2,不脱离。无论轻轻或着力,都不可疏远、不可脱离,不疏远主题、不脱离主题。
3,承上启下,所写景或者事、抒情要和承、合有紧密的关联性。
4,为合埋下伏笔。
二、反转法
什么叫反转法
就是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
但注意,其主旨还是一致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而已。不同的节点之处,就是这个
同样要和承、合有联系。
三、直抒扩转法
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描写的范围之转法。
四、进一层转法
——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推进一层,是说的这样的手法,叫做层层第进
象这样以表达思想感情为主的诗,是最应该体现波澜之美的。
这里说的波澜,其实就是蕴涵于诗人笔下的一种气韵。
这种气韵是要不断推高的,但不能高了再高。如果一味地高下去,最终是要绷破的。
俗话说:气可鼓,不可泄。但也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诗的气不能如串串惊雷响之不停,要舒缓有致。
所谓文武之道在于一张一弛,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上面这首诗采用的是:高、再高、渐低、稍高这样的感情强弱高低的安排。
五、地点转法
地点转法就是转处所写的地点,场面与起、承所写的地点场面不同的。
六,写意转法:
就是指转在意义上与承相对或者相反的,在意义表达上有所转折。
七、抒情转法
就在承的基础上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这个特征是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2、在唐诗中找出一首七律是【景入情转法】的写法,并简述一下。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简述:此诗作与广德二年(764)秋,当时作者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诗人伤时感事,表达出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漂泊流离的愁闷。

      


3、以(过冬)为题,写一首七律。要求如下
(1)必须使用平水韵
(2)书写必须正确,第一行写题目、第二行写作者名字,下面四行依次为,首、颔、颈、尾联。
(3)写作要求上景下情,景
过冬                 
  文/青青子衿心

漫天白雪凛风催,疾步避寒山舍回。
门内红炉煨暖火,盏中绿蚁漾新杯。
心情渐忘严冬逼,长夜欣燃蜡烛陪。
自顾重翻书里夜,时闻探角一枝梅。

今日有约点评:

此诗题目稍微改动一下更好,因为诗主要写的是冬夜。

心情一词可酌。

长夜和自顾两个词有点破坏了整首诗的气氛了,个见!

整体不错,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2

帖子

6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14 09: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日有约 于 2016-12-17 15:26 编辑

小渔村29期第十一讲作业:
E11~太阳

一、简单写明承的作用

答:承的作用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扩展、提升或深入,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

二、以【咏菊】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不得见题字,不可用拗句。

《咏菊》
已是深秋物泛黄,
唯将露菊立荒凉。
金丝万缕秋娘妒,
云朵数纨墨客狂。
谁晓老根撑瘦骨,
只知馨气傲青霜。
成诗多是闲无事,
不如南山嗮太阳。

太阳的诗也有几处小小错误,物有些广了,因为许多物与黄没关系。将字,用的不恰当,在这句诗中,给人的感觉好像人为置菊于荒凉。秋娘妒菊?尾联走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2

帖子

6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14 09: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9期第十一讲作业:
E=02=云

一、简单写明承的作用

答:承的作用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扩展、提升或深入,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

二、以【咏菊】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不得见题字,不可用拗句。

《咏菊》
淡看千山云水凉,
西风一夜簇篱黄。
不争春媚几分眷,
独伫秋寒万缕香。
明月凝眸怜秀色,
骚人提笔酝新章
红尘笑罢雪飞到,
也愿称臣拜大王。

云的诗总体不错,语句比较顺畅。有几处你看看是不是不妥,
凉是一种感觉,不是看来的结果。伫,的结果是香,同样不合正常思维。最后,尾联,感觉与前面脱节了,对全诗来说没有起到升华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2

帖子

6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14 09: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日有约 于 2016-12-17 15:34 编辑

小渔村诗班第十二讲,E—05甘草作业;
1、本讲讲了几种转的方法,都是什么
转法七种:
景入情转法    反转法       直抒扩转法、       进一层转法、     地点转法         写意转法、     抒情转法
2、在唐诗中找出一首七律是【景入情转法】的写法,并简述一下。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
简述:首联、颔联四句从远古的传说写起:昔日的仙人子安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仙人乘鹤而去不再返回,在这漫长的年月里,白云千百年来依然在空中飘来荡去,并没有因黄鹤一去不返而有所改变。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承接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融乡愁之情于眼前的景中,为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作好准备。
3、以(过冬)为题,写一首七律。要求如下
(1)必须使用平水韵
(2)书写必须正确,第一行写题目、第二行写作者名字,下面四行依次为,首、颔、颈、尾联。
(3)写作要求上景下情,景入情转法。
七律  过冬
甘草
乡路初冬白露稀,行人寥落意多寒。
车辆来往喷寒气,红日虽高寒不减。
夜话围炉轻把盏,寒冬犹得三春暖。
书斋遣墨数梅花,爆竹烟花送旧年。
今日有约点评:

此诗韵字有误,请自检。

颔联颈联对仗不严。

此诗立意很好,但是最后一句送旧年感觉来的突然,过冬不等于过年,如果说过年的话,前边应该有铺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17:45 , Processed in 0.07990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