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438|回复: 0

29期总评阅半缕青烟老师对十二讲作业点评

 关闭 [复制链接]

263

主题

1300

帖子

16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9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12-12 22: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律      《赋闲冬》

       文/人生百味

冬天北国可闲游,素裹银妆更
觉幽。
万树松萝寒鸟落,半湖明镜玉
光流。
风吟叠韵皆姑射,雾掩渔村尽
醉侯。
恍若云溪舒卷境,冰床一路似
仙舟。
这首律首先看了下,平水韵十一尤是最常用的韵,用韵和平仄正确,对仗也不错,可以看出学习律联还是很有功底,但不足也非常明显,我们来看,首先起句,

【冬天北国】可闲游,诗语白话而浅易,完全如同口语。【素裹银妆】更觉幽,诗的起句忌写的太满,太满就将诗的意境空间写死了。唐诗中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描写空寂的幽,要善于用景去烘托而不是在起句就直写。


万树松萝寒鸟落,半湖明镜玉
光流。
风吟叠韵皆姑射,雾掩渔村尽
醉侯。
颔联总体还可以,只是寒鸟二字太抽象,因寒鸟而落,总感觉不是很贴切,玉光流三字显示是月色皎洁,但似乎和第三句意境上并不连贯,颈联貌似对仗工稳,其实凑的痕迹明显,尤其是凑韵。尾联【恍若云溪舒卷境,冰床一路似仙舟】
云溪?冰床?一路似仙舟,是北国闲游的感觉吗?坐船北国闲游?除开诗语的突兀,这尾联倒是可以作首联,或是佳句。总体感觉不是很好,60分吧                                  2.。七律@过冬 
文/风吹草低
蚕场脚下小堂西,设套投粮诱雉鸡。
毡履何妨冬雪厚,棉裘不惧北风凄。
丛林横过狍时见,山径深行路欲迷。
得趣归来拖晚照,回眸旷野暮云低。

这首诗首联给读者眼前营造了一个环境,一幅设套投粮诱雉鸡的图画,充满雅趣。颔联进一步拓展描写冬雪,北风,层次很分明,应该说诗写到这里还是很成功的,但颈联继续描写稍微显得有些臃肿,没有很好的用好转句的引带,为作者尾联对冬日的联想或者感慨感悟伏笔。尾联【得趣归来拖晚照,回眸旷野暮云低。】诗语确实很飘,空灵但稍微感觉空洞,是设套投粮诱雉鸡的雅趣快乐,还是回眸旷野的不舍或者是暮云低的悲凉,诗人的情感取向不明显是这首诗最大的问题。但这首诗总体评价还是不错的,可以80分吧。                                 
3,过冬
文/月照花林
塞北古城寒意早,萧条万物染霜华。
雪飞欲掩凄凄草,风起频吹漠漠沙。
小院闲池浮落叶,枯枝老柳立昏鸦。
此时惟忆江南好,十月犹开陌上花。

这首仄起律诗用韵平仄准确,六麻韵也是很常用的韵部。对仗工稳,起句高远,颔联紧凑,凄凄草,漠漠沙叠词用的老练,颈联从眼前景转笔展开设想,从塞北之境写到江南之景,转笔自然流畅,尾联轻点,江南,十月犹开陌上花,显得飘逸优美,这首七律是一首难得的好作品,非常棒,给与99分。
4,七律.《过冬》
诗音敏儿/文

逸舞琼英掩世尘,蒙来万物色同新。
梅花静舍遗新墨,翠竹芸窗忆故人。
孑影飘零容已老,天涯望断怯相询。
家山旧事谁常在?一段闲情起了因。

诗音的这首诗用词精美,颔联对仗很工稳,格律上用韵和平仄正确,但细节处还是有很多问题。首联上琼英指落花吧,落叶冰纷飘逸落下掩盖了风尘,世字凑平仄,一个尘字足也,掩字和世字需要再斟酌。第二句蒙来?色?诗句的用词上还是显得不够老练。

颔联很好,从首联的远景拉到近景,细致描写留新墨和忆故人,这个人可能是作者自己也可能是笔下主角。颈联对仗上后三字出现了词性的问题,但最大暴露的问题还是在用韵和对仗上不能兼顾,容已老,怯相询,意象上和颔联重复没有突破,尾联结的疲软,【家山】?旧事谁常在?一段闲情【起了】?因。括号内的四个字,显得词穷而破坏整体感觉。总体还算可以,65分吧。
 过      冬

                         文~今日有约

严冬飞雪漫村野,长夜覆灯传永叹。
庭外梧桐枯叶尽,闺中少妇重衣寒。
夫居京甸因生计,日念瑶笙和彩鸾。
天晓菱花何忍对,红妆此际不须看

首先这首诗读来在用韵上出现多音字,叹字和看字,这二字确实都是平水韵十四寒,但从诗句看,更多应该是读去声。我们再来看首联,“严冬飞雪漫?村野,长夜覆?灯传永叹。漫字和覆字显得很别扭,覆字处还应该是平。最主要的是用韵,怎么会选叹为韵,传永叹?显得凑韵的可以。颔联”庭外梧桐枯叶尽,闺中少妇重衣寒”外面落叶和闺中厚衣还是感觉寒并无因果,且颔联枯叶尽和首联飞雪意象上又未统一。颈联笔法是正确的,从景写到人物,“夫居京甸因生计,日念瑶笙和彩鸾”因为生计而居留京城的夫君,却念瑶笙和彩鸾?这是思念闺中少妇?还是沉迷京城乐不思蜀?看尾联“天晓菱花何忍对,红妆此际不须看”从猜想夫君京城之行迹思绪,到闺中人天明懒对菱花,不看红妆的慵懒,来描写诗中主角的思念。要是如我所解,那这首诗在构思上还是成功的,只是炼字的问题还是需要努力的。不错吧,给85分
7,七律   重逢   景转   文/一M阳光
十月西风起暗尘,行人路上系围巾。
东篱已见菊花老,小巷初迎梅蕊新。
一别桃源无数载,重逢南苑几多亲。
金樽频举不言醉,虽是初冬却胜春。

半缕青烟 15:13:17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的律,十一真韵也是比较多见的韵,格律基本正确。
半缕青烟 15:22:01
我们来看起句,“十月西风起暗尘,行人路上系围巾。
”首联非常奇怪,第一句很不错,第二句却出现了“行人路上系围巾”这样打油的诗句。颔联东篱已见菊花老,小巷初迎梅蕊新。对仗倒是工整,只是十月菊花还未老,梅花还是无迹可寻。颈联转的非常突然生硬,没有颔联的铺垫,尾联点出久别重逢的欣喜,初冬胜春的感觉也很正常,但意境上稍微感觉单薄了些,就一个意象一种意思。总体感觉也还可以,65分吧
【青花瓷】

七律  押元韵
文、  雪龙
身器凤銮厌帝门,琼楼玉匮锁天根。
空怀梦笔悲春老,顾盼丹心孔鲤痕。
骨碎甘承轮世苦,腮红何敛绿醅温。
残瓷纵使形神灭,不舍青花煅魄魂。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的咏物诗,首联“身器凤銮厌帝门,琼楼玉匮锁天根。身纹重彩鸾凤祥瑞却厌弃帝王之家,属于直起式,直起立意还不错。
第二句琼楼玉匮?锁天根。?有些让读者费解,琼楼不会珍宝美玉匮乏的,锁天根三字,显得凑韵而成。
颔联,”空怀梦笔?悲春老,
顾盼丹心孔鲤?痕。”孔鲤是孔子儿子吧
颔联从形写到格,但写的意象依然是非常的模糊,丹心和孔鲤似乎完全不搭,其实很多意象和典故可以引用,但作者显然还是用词笔法不够老练。
颈联转笔写到瓷器成型历经千万磨炼,并写出瓷器粉身碎骨再重生,引出尾联残瓷纵使形神灭,
不舍青花煅魄魂。,将所咏之物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总体评价这首诗结构还是不错的,层次也很分明,不足在于用词炼字,我猜想可能经过数次修改后,为合平仄格律而在诗句的流畅精准上,显得仓促,大家认为呢?《咏菊》

黄金有色失清香,花瓣无华蜂绕翔。
不畏寒霜风里笑,独陪秋桂月前芳。
春来错过温柔爱,夏到放肆炙热伤。
九月萧萧莺雁去,临冬绽艳展辉煌。

这是一首平起入韵律诗,格律上颈联的第六句,似乎失替出律
夏到放肆炙热伤再看首联,“黄金有色失清香,花瓣无华蜂绕翔。首联起的不是很好,黄金喻菊为何是有颜色但失清香呢?第二句继续描写的很莫名其妙,花瓣无华吗?有蜜蜂绕飞吗?意象的描述完全失真,且没有美感。颔联继续描写菊之形态,但风里笑,月前芳,依然是笔法不够老练。颈联完全是意象凌乱,完全是凑对仗而成。尾联就不点评了,总体感觉这首诗不能合格,50分吧。
七律,    咏菊
文、燕归来
春来不与百卉争,独绽寒秋妙趣横。
历雨难将颜色淡,含霜更觉药香清。
陶公笔下三千爱,黄帅军中十万兵。
翠竹梅兰常作伴,花中君子是芳名。
这首是平起入韵,八庚
春来不与?百卉?争,这句似乎失替了
首联,春来不与百卉争,独绽寒秋妙趣横。为什么是春来,而不是生来,行来首联起的还算不错,意象还是分明,颔联就不是太好,依然出现对仗时候的后三字,入韵句的后三字,往往纠结
陶公笔下三千爱,黄帅军中十万兵。
颈联倒用的非常好,用了二个典故,陶渊明和黄巢
颈联不错,对仗也很工稳,
尾联虽然结的有些疲软,但诗句还流畅,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尤其出彩的是颈联

咏菊

押七阳韵

黄菊开山野,迎风斗白霜,
临寒独自放,吐艳万枝忙,
不为春添秀,难因夏点香,
只生秋色里,是处绽芬芳。
雨点这首五律,仄起,七阳韵,格律不错
我们首先来看首联,黄菊开山野,迎风斗白霜,

直起式开篇,起句还是不错,开字没有斗字用的有力,我们要知道,五律不同七律,用字尤其要求精炼
但这首五律的颔联和颈联,对仗不够工稳,意象上显得凌乱
临寒独自放,吐艳万枝忙,
不为春添秀,难因夏点香,
雨点这首五律,仄起,七阳韵,格律不错

我们首先来看首联,黄菊开山野,迎风斗白霜,只生秋色里,是处绽芬芳。
尾联结的无力而空乏,是处绽芬芳,菊之品格,岂是是处就芬芳的呢?总体评价,作者写五律还欠火候,慢慢来,这首五律是不合格的五律要求,要比七律更难些,在于用词的精炼,除了基本格律外,还要注重字眼力度,重在精炼,美在简洁总体评价,作者写五律还欠火候,慢慢来,这首五律是不合格的五律要求,要比七律更难些,在于用词的精炼,除了基本格律外,还要注重字眼力度,重在精炼,美在简洁
怜菊
文、宁洛
读罢郑诗多感慨,九华时节百花裁。
着身金甲如名将,疏立斜阳聚宝财。
入药能消心火色,调茶助解暑期灾。
可怜不过千般语,前代高风后世哀。
宁洛
宁洛很多出现,每次我点开29期,总是很多看到她说话,好像是在校的小才女对哇我们来看这首诗,这是一首仄起式,首联,读罢郑诗多感慨,九华时节百花裁郑诗,肯定是那首,宁可枝头抱香死的咏菊诗吧,第二句,九华时节百花裁,兴起式把握的还算可以,第二句依然是我花开尽百花杀的意象着身金甲如名将,疏立斜阳聚宝财。
颔联继续描写菊的形,引用了黄巢之典,但第四句疏立斜阳,聚宝财?依然是后三字,用韵显得凑疏立斜阳聚宝财?入药能消心火色,调茶助解暑期灾。
入药,调茶,宁洛,你颈联的想象力还是丰富,但自己想想,如此咏菊格调还高远吗?完全是小女子的眼光,去看菊,赋菊完全是小女子的眼光,去看菊,赋菊可怜不过千般语,前代高风后世哀。
尾联结的不被读者接受,古时候多少文人墨客赋菊之品格,今人也绝不会看待菊有悲哀,依然还会感念菊的品格宁洛,你的感慨在诗中不可颓废消极,这是以后必须要注意的。特别是咏物诗,咏物言志诗,特别要借所咏有所心寄宁洛,菊之品格,不全是我花开尽百花杀,凌寒独自开的还有很多,比如梅花,菊历代被咏的最多,大都是诗人有所寄语,感叹菊的顽强,菊的清雅孤傲,正如你诗中所说的郑诗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以后继续努力,咏物诗必须要心有所寄,才为咏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17:49 , Processed in 0.05607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