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867|回复: 4

好诗七期绝句班书组第七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45

主题

150

帖子

19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7-9-12 21: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莲瑞逸 于 2017-9-12 22:14 编辑

下面布置作业:
1.下面例诗属于渔阳第几法。阐述下两首诗的特点:

江上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流关

潇潇寒雨渡清流,苦竹云阴特地愁。
回首南唐风景尽,青山无数绕滁州。

2.仿写一首绝句《野菊》用渔阳第七法来写。限八庚韵

560

主题

1432

帖子

162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2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优秀版主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7-9-13 20: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言绝句】
    当代/海之心
----------
野菊
----------
三径就荒冷独生,一坡金色看云行。
陶公醉后人归去,怜见秋光却动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0

主题

1432

帖子

162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2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优秀版主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7-9-16 21: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听海 于 2017-10-29 20:28 编辑

书19 听海
1下面例诗属于渔阳第几法。阐述下两首诗的特点:

江上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流关
潇潇寒雨渡清流,苦竹云阴特地愁。
回首南唐风景尽,青山无数绕滁州。
答:这两首诗都是运用的渔阳第七法。一二句就题直起,也就是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第四句则由实返虚。

2.仿写一首绝句《野菊》用渔阳第七法来写。限八庚韵
        野菊
西风扑面冷香盈,
菊蕊腴枝浪蝶宁。
细数百花皆谢去,
东篱君子独留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50

帖子

19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7-9-18 14: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期绝句第七讲
书组07光中作业:

1.下面例诗属于渔阳第几法。阐述下两首诗的特点:

①江上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首句以设问句明起,点出地点是在被称为吴头楚尾的江西地域。承句则点明时间、天气和长江深秋的实景入题:深秋,下着雨,江上泛起白色的波浪。深秋时节,江上白波涌起,而烟雨飘飘,天色阴暗,江上顿时给人沉重的感觉。那滚滚的江水挟着深秋的寒气,风寒水冷。一个“暗”字,既是眼前的江景,更是作者此时的心境。这是以景兴情。写深秋江波,用一“暗”字,这些字堪称“诗眼”,也体现了诗人锤炼词语的极深的功夫。与前例一样,起承两句同样是造境,造出一个深秋令人惆怅的意境。转句把描景转为诗人的活动(人事):傍晚还冒着寒流乘渡船过江。这正是渔洋绝句法七的特点。合句又转回过江所见所闻:满山凋零的黄叶、空中南飞大雁的叫声,把深秋的萧飒氛围渲染得更加浓重,充溢着悲凉之意。同样是以景语寄寓作者情感。


②清流关

潇潇寒雨渡清流,苦竹云阴特地愁。
回首南唐风景尽,青山无数绕滁州。

        此诗归渔洋绝法七,一二句就题直起,眼前景心中情。起句铺事件环境,眼前景色。承句细部描写,心中情感。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即引起联想,人事活动。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以景寓情。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渔洋最须注意此等处,以其有伸韵也。
        起句直接点题,写事件环境,眼前景色,说明渡过清流河的天气环境是寒雨潇潇。承句细部描写心中情感,直陈渡江所见景色,苦竹丛丛,低云阴阴,使人格外愁。起承两句直接扣题,以实笔直描眼前景物,直抒心中情感。转句用“回首”引起联想,人事活动。合句借青山环绕城这一意象,以景寓情,过去的繁华已成历史青山依在。由实返虚。蕴藏着作者深厚情感。留下余味让读者去体会。
“雨竹云山”物象选择得好,几个形容词用得好,造境高。

2.仿写一首绝句《野菊》用渔阳第七法来写。限八庚韵

           七绝·野菊      光中 文
西风有意扫乡城,花住山前独自英。
欲折一枝留馥味,寄情画骨记坚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50

帖子

19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7-9-26 23: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雪莲瑞逸 于 2017-10-11 14:19 编辑

雪儿第七讲作业
1.下面例诗属于渔阳第几法。阐述下两首诗的特点:
答:这两首七绝属于渔阳第七法的写作特点。
江上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答,此首诗的特点:首句以设问句明起,点出地点。
承句则点明时间、天气和长江深秋的实景入题。
转句把描景转为诗人的活动(人事)
合句又转回过江所见所闻,以景语寄寓作者情感。
清流关
潇潇寒雨渡清流,苦竹云阴特地愁。
回首南唐风景尽,青山无数绕滁州。
答,这首诗的特点:起句、直赋眼前景色和事件环境。
承句、细部描写,心中情感。
转句、引起联想,人事活动。
结句、以景喻情,由实返虚。
2.仿写一首绝句《野菊》用渔阳第七法来写。限八庚韵
渔阳第七法【野菊】
    雪儿  押十一尤
玉露金风又是秋,橙黄小朵带鱼钩。
高低层叠如波浪,谁洒豪情向九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2:24 , Processed in 0.08039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