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若隐天涯 于 2019-6-17 09:56 编辑
小渔村词研五凤萧组长-若隐天涯毕业考试卷 一、基础部分
1.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
答:
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等。
2.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请举例说明: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
答:
①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听觉表现视觉)
大大小小的星星聚集在一起,大星星似乎明亮而平静,小星星闪烁不定,在诗人笔下就成了“闹若沸”的声面,一个“闹”字在宁静的夜空中更显得其活泼自在又乖巧的意境。
再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视觉表现听觉)
带露的芙蓉、盛开的兰花,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描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②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
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
以触学上的寒形容磬声的深远,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衰草寒烟,十分凄凉。
又如:
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
清晨的钟声远扬,穿过雨幕袅袅余音穿透云层,悠远而空明,但因雨天而钟声里显“湿”,人们不得上岸的一点烦闷也表现得贴切自然。
③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如: 李贺的《蝴蝶飞》“杨花扑帜春云热”。
杨花在春风中飘落,而春云也让人产生了热的感觉春意热闹盎然的意境因“热”字而更形象。
再如: 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杨花开的花色淡到若有若无,使人产生飘忽不定的感觉,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之感。
3. 苏轼在《百步洪》的开头八句写道: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一口气用八个不同的形象来形容洪水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从多个角度把洪流写得有声有势,蔚为壮观,从而突出行舟的快速特征,加强了惊险感,回味无穷。
请问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再举一例。
……
答:
博喻。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 互文的作用
①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②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③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请举出两个使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句子。
……
答: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杜甫《江上逢李龟年》。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
5. 课上老师分几讲讲述了诗词修改之法,请列出都有哪些?
……
答:
① 炼词眼,炼警句。
② 让形象说话。
③ 化美为媚。
④ 力求悦耳顺口。
⑤ 用色彩去抢眼。
⑥ 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⑦ 让诗情生化。
⑧ 诗歌要有韵味。
⑨ 掏出新东西来。
⑩ 恰到好处。
6. 写好一首词,首要考虑的便是词的结构,也即词的每部分应该安排什么内容。请列出长调词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答:
① 上景下情、并列模式、递进模式。
例:
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宋·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② 对比模式、时间模式。
例: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③ 顺逆、错综模式。
例:
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7. 什么是三叠词?什么是双拽头?试举一例。
答:
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词,叫着三叠词。
在三叠的长调、中调词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就叫双拽头。
例: 宋·周邦彦《瑞龙吟》。 ====================================================== 创作部分 [size=14.0000pt]1. 自命题部分:
自选韵部,自选题材,自选词牌。依正格填中调、长调各一首。 中调
江城子 文/若隐天涯 江南春色半阴晴。草青青,柳盈盈。攀折送穷、波眼泪含情。 怕是来年回燕处,还不见,独飘零。 梦从别后已难成。玉栏凭,冷如冰。 对月擎杯、病酒念君名。 天不怜人人易老,千般怨,又谁听 长调 凤箫吟 文/若隐天涯 又重来,嫣红不见,时已陌上风熏。 仙枝初结子,更兼微雨落,绝纤尘。 盈眸林叶密,得细看、正似罗裙。 只叹息、萧郎已远,久负佳辰。 伤魂。曾经携手处,而今是、少却斯人。 恁时花灼灼,黄莺啼耳畔,也羡真真。 梦浓容易醒,年少时、未懂轻分。 问别后、花开有日,心怎回春。
2. 命题创作部分:
从词十四到词研五,满庭芳老师领着初涉词坛的我们,梦回唐宋……学习、探究璀璨的诗词文化。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满庭芳老师您辛苦了!
如今毕业在即,请同学们用一首《满庭芳》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由衷的感谢!
本题要求:
① 限词牌《满庭芳》。
② 韵部不限。
③ 符合题目要求。
满庭芳 寄语满庭芳老师
文/若隐天涯
何为虚名,何驱微利,年来日夜奔忙。分歧泪落,意绪竞何长。算得渔村欢聚,初相识、未见疏狂。待明日,欲邀把酒,一饮醉千场。
育人终不悔,似兰香郁,淑气高扬。用今生,凝心谱就华章。纵使风霜雨雪,春回日、尽放韶光。新园下、灼桃艳李,应谢满庭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