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526|回复: 15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二年级第七讲作业

[复制链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9-6-29 19: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路漫漫 于 2019-6-29 21:47 编辑

本期作业:
1.嵇绍之死算不算为国尽忠?
2.如果你是八王之乱时期的一个晋国朝臣(文官),乱世中你将何去何从?

159

主题

673

帖子

67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30 03: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二年级第七讲作业
http://chinaxiaoyucu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467&fromuid=7569
(出处: 小渔村文学论坛)
本期作业:11愿你快乐
1.嵇绍之死算不算为国尽忠?
答:晋惠帝时侍中嵇绍,他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宫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青,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象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戎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后来就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行很突出。
由于嵇绍死节事的特殊性,所以历代文人墨客对嵇绍褒贬不一。如郭象、郗鉴等与嵇绍同时代或者相去不远的人,都不赞同嵇绍的行为,郭象认为嵇绍不孝于父、忠于昏君,贪图名位。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则把嵇绍和山涛一起指责,近代也有不少学者与顾炎武持相同意见。而历代君主均赞扬了嵇绍的忠义,对其多加赗赠,以宣扬儒家的忠节思想,来维护封建统治。杜甫、文天祥等人均在自己的诗中赞扬了嵇绍的忠烈。但在赵王司马伦篡位时,任命嵇绍为侍中,却没有见到关于嵇绍推诿此职的记载,或许也证明嵇绍是司马伦的附庸。
2.如果你是八王之乱时期的一个晋国朝臣(文官),乱世中你将何去何从?
答:八王愤怒争斗之日,晋朝宗亲大臣纷纷纠缠进去,陷入其中而没有办法得以摆脱。当司马睿没有回归封国之前,没有什么短长,沉浮经历,而后去就国,王导以豪族身份在东海王那里担任小官,在正邪方面,毫无什么表现此即二人当时尚未互相结合的原因。
老子曾说:“静用于急躁之君。”此语并非恰当言论。所谓静的含义,指当天下出现动乱之时,沉着观察事物变化,暗中筹划国家大事。留意于即将可以实行之时。那些急躁妄动之人,固然不知我静中有动,而我则悠然沉着,有充分的进退余地。天地十分广阔,事物之变既有开始,则必有终结。事物几可行者,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所难之处,身处忧困与动荡不安的局势中,饮食相牵,亲缘相系,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就以兵戎相见,发生战乱。静者日常泰然悠游于天地之内,依靠自已的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而无有穷尽,怎能劳苦不休地与他人在社会的漩流中争斗高低是非!澄定神志于须臾之间,则将可达到自我审明,言论恰当、正确,所行即可自然决断。这就是司马睿与王导彼此心领神会、配合默契、情投意合的原因。这是一种处世之道。琅邪王能够在江南地区保全晋室宗庙国家,而王导则繁盛其家世,这是适宜的。诚然,处在纷争不已的战乱之世,这种办法不妨一试。但是,既已安定而仍采用此法,就不能认为是有所作为并成就宏伟大业了。然而司马睿与王导始终采用这种办法,此即东晋未能收复中原的原因。孔子在思考其学生的选择时,对有些必定加以裁汰,不是精心钻研动、静从而采取与当时形势相适应的做法者,是不足以用于其时的。
   纵观以上之叙,智也。但又有几人能吃透“动、静”,人人都是大智慧者,就不会有那么多是非。身处漩涡想旁观者清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1 20: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1.嵇绍之死算不算为国尽忠?
答:嵇绍十岁时,嵇康被掌权的司马氏集团杀害,他也被迫退居乡里,不得出仕。后在山涛劝解下被举荐为秘书丞。后为齐王司马冏幕僚,司马冏被杀后返乡。河间、成都二王进攻京师时,长沙王司马乂拜嵇绍为使持节、平西将军,以安定军心。司马乂被害后,与百官被成都王司马颖废为庶人。
      永兴元年(304年),朝廷攻讨司马颖,嵇绍被恢复官爵。奔赴荡阴时,正值王师大败,百官奔走,嵇绍拼死保卫惠帝,最终遇害。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及琅玡王司马睿相继表奏其忠,累赠太尉,谥号“忠穆”。嵇绍在其父嵇康无罪被杀后,经山涛推荐而入仕 死,从中国古代的伦理观看,其仕父仇为不孝,而其护帝殉难又为忠臣。只是他尽忠的是一个愚蠢的皇帝。

2.如果你是八王之乱时期的一个晋国朝臣(文官),乱世中你将何去何从?
答:司马氏建立的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无功掌权,弑君篡位,骄奢淫逸,毫无建树,第一个被外族灭国的国家。处于当时的乱世,晋惠帝又是个鲁愚迟钝,无力驾驭政局的无能皇帝,作为晋国朝臣,你即便是一个忠臣像稽绍一样保护皇帝,也是保护了一个昏君。在动荡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我们不妨学习处于帝室疏族地位的司马睿,为避杀身之祸,他采取恭俭退让的方针,尽量避免卷入斗争的旋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48

帖子

135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50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7-2 12: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快乐爱阳光 于 2019-7-2 12:14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二年级第七讲作业
17-快乐爱阳光

本期作业:
1.嵇绍之死算不算为国尽忠?
回答:且不说其父的生死缘由与晋惠帝昏庸,单就嵇绍的任职官为侍中在其位谋其政的角度来看,尽职尽责,不论其对父不孝,还是贪图名利,在最关键的一刻他体现了,名节刚烈视死如归的人生观!

2.如果你是八王之乱时期的一个晋国朝臣(文官),乱世中你将何去何从?
回答:卸甲归田,绝世红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94

帖子

4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1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3 06: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第七讲作业——东方

1.嵇绍之死算不算为国尽忠?
答:嵇绍十岁时,嵇康被掌权的司马氏集团杀害,他也被迫退居乡里,不得出仕。后在山涛劝解下被举荐为秘书丞。后为齐王司马冏幕僚,司马冏被杀后返乡。河间、成都二王进攻京师时,长沙王司马乂拜嵇绍为使持节、平西将军,以安定军心。司马乂被害后,与百官被成都王司马颖废为庶人。
      永兴元年(304年),朝廷攻讨司马颖,嵇绍被恢复官爵。奔赴荡阴时,正值王师大败,百官奔走,嵇绍拼死保卫惠帝,最终遇害。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及琅玡王司马睿相继表奏其忠,累赠太尉,谥号“忠穆”。嵇绍在其父嵇康无罪被杀后,经山涛推荐而入仕 死,从中国古代的伦理观看,其仕为不孝,而其护帝殉难又为忠臣。只是他尽忠的是一个愚蠢的皇帝。


2.如果你是八王之乱时期的一个晋国朝臣(文官),乱世中你将何去何从?
答:司马氏建立的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无功掌权,弑君篡位,骄奢淫逸,毫无建树,第一个被外族灭国的国家。处于当时的乱世,晋惠帝又是个鲁愚迟钝,无力驾驭政局的无能皇帝,作为晋国朝臣,在动荡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我们不妨学习处于帝室疏族地位的司马睿,为避杀身之祸,他采取恭俭退让的方针,尽量避免卷入斗争的旋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5 10: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二年级班主任-路漫漫第七讲作业
1.        嵇绍之死算不算为国尽忠?
答:嵇绍因为晋惠帝司马衷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恰逢军队在荡阴战败,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挺身保卫天子,军队接近銮驾,飞箭如雨,嵇绍于是被射死在皇帝司马衷的身旁,鲜血溅染了御衣,天子为他的死沉痛悲叹。等到战事平定,侍从要浣洗御衣,皇帝司马衷说:这是嵇侍中的血啊,不要洗去!

约公元263年嵇康被司马昭处死,公元304年,嵇康的儿子为保护仇人的孙子而亡。

熟悉魏晋历史的朋友们,在看到嵇绍为保护杀父仇人的后代而死,可能心理都会觉得别扭,多少会觉得这种行为所代表的价值观是有问题的。关于嵇康之死就不回顾了,对于嵇绍死节的做法,可能于千百年世俗传统道德观念有出入,说说我的理解:

嵇中散是魏臣,嵇侍中是晋臣

嵇中散是魏臣,嵇侍中是晋臣,各忠自己的君主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个价值观和政治选择都是没有错的;嵇康不愿与司马氏合作有他的苦衷。

他的妻子长乐亭主,是曹操的曾孙女,为魏国曹氏宗亲。另一方面魏曹氏和嵇康都是谯国人,有同乡之谊。以前曹丕当了皇帝的时候,没事就把朝政交给司马懿、陈群他们,自己跑到老家找乡亲们玩耍,曹氏皇室与当地老乡们关系非常好。于情于理嵇康是不能背叛曹氏作二臣的。

不要说像嵇康这样的名士不在意那些繁文缛节。要知道忠君爱国并不仅仅是传统儒家的价值观,它应该是当时人们普遍的价值观,即使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也不能例外;

嵇绍这个人气质不凡,刚到洛阳的时候有人对王戎说,这小伙子气宇轩昂,看着就不是一般人,他在人群就像一只野鹤立在鸡群中一样。从此,便有了鹤立鸡群这个成语。所以后来山涛举荐他做官,并不只因为与其父嵇康有故交,也因为他确实才华出众,拥有卓而不凡的气度。

父子罪不相及,那么怨呢

山涛举荐嵇绍的时候,引用《康诰》里的话对晋武帝司马炎说:“‘父子罪不相及’”。晋武帝信任山涛,所以嵇绍得以进入晋室为官。

既然父子罪可不相及,那么怨是不是也可以不相及呢?晋武帝没有因为嵇康的罪过而加罪于嵇绍身上,并且征用他入朝为官,到最后成为皇帝近臣。

既然当时的人们明白嵇康和嵇绍不能把罪名混淆,那么嵇绍把司马昭、司马炎、司马衷分清楚也并非无法解释。况且在古代殛鲧用禹的故事也常为人传颂称道。

嵇康并不排斥亲朋友为司马氏效力

要说政治理念,我一直认为嵇康是三观最正的历史人物之一,嵇康自己不愿为司马氏效力,但是也从没有干涉过或过朋友为司马氏效力。

嵇康最有名的两篇书信《与山巨源绝交书》和《家诫》里表现的很明白。你山涛好好的做你的官,不拉拢我的话我们还能好好做朋友,你拉拢我的话就是不理解我,就是对我的不尊重,他并没有反对或建议山涛像他一样不为司马氏效力。《家诫》里说的嵇绍啊你要做一个君子,君子就是要有理想吧拉吧拉。对你侍奉的官员他交待的事照办就好,不要太过亲密吧拉吧拉。嵇康既然是认可儿子去做官,自然是同意儿子去为司马氏效力,因为当时时局已为司马氏掌控,司马氏取代曹氏是迟早的事,而他写给儿子的《家诫》里处处体现着司马氏擅长的儒家的那一套为人处世的方法论。这或许一方面是告诫嵇绍自保的方法,另一方面也暗示儿子不要像父亲一样自己跟自己死嗑。

司马氏当道时,竹林七贤中的山涛、阮籍、王戎都在做着官的,像山涛和司马氏则走的特别近,而阮籍对司马氏也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王戎与钟会关系也很好,钟会伐蜀之前还特意问过王戎的意见。朋友是朋友自己是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都有自己的情不得已,不妨碍大家相处做朋友,相互尊重就行。他对他儿子的为官的态度想必也是如此。

如果明白了以上,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嵇绍可以为保护处死他父亲的人的后代去死,因为身为侍中是皇帝近臣,为保护皇帝而死是没有错的。因为那才是他父亲要求他的,正人君子该做的事。嵇绍继承了他父亲的性格和为人,为官时耿介且刚正不恶。他看不上权贵贾谧,便如他父亲拒绝钟会一样拒绝拉拢,不给面子。他认为齐王冏行为不当就绝不服从。父亲身体力行作的表率,他也一直在践行着。

刑家之后死节者,嵇绍并非孤例

在两晋,刑家之后又为皇室死节的,嵇绍并不是孤例,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中考证,桓彝为桓范后人,桓范被司马懿族诛,后桓彝参与平定王敦之变,又在苏峻之乱中为司马氏死节,也是如此。这似乎也说明在魏晋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刑家之后又效忠于当朝并不需要背负很重的道德压力。

不过以上论断只用于臣下为皇室天子死节,并不适用于普通百姓之间的仇隙。

上文提到的桓彝便是如此,他的死是下属江播等人的出卖造成的,桓彝的儿子桓温一直记得此深仇大恨,想着有朝一日为父报仇。但是很不巧,3年后桓温还没能报仇江播就死了。即便这样桓温也没能止住忿恨,就在江播的儿子们守丧期间,他假装去吊唁,亲手杀了江播的3个儿子,算是为父报仇了。

以上仅是在史实中管中窥豹,见其一斑的个人妄断。我个人理解当时背景下嵇绍的做法,但是并不是说就赞同这种行为。君子和而不同,支持和赞同与同情和理解,表现出的行为可能千差万别。所以,对待历史人物,明白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往往就不会隔岸观火的去求全责备。不只是对于历史人物,对我们身边的人亦是如此。
2.        如果你是八王之乱时期的一个晋国朝臣(文官),乱世中你将何去何从?
答:我会积极劝谏,如果不听,我只能归隐远离灾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53

帖子

21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9-7-5 14: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07顿明第七讲作业

1.      嵇绍之死算不算为国尽忠?
嵇康当年死于司马氏之手,其子嵇绍又为司马氏死节,嵇氏父子不是单纯的为一国一姓尽忠,而是捍卫儒家最基本的精神内核。任何篡位谋逆,试图挑战儒家纲常的人或集团,都会遭到他们誓死的抵抗。他们其实都是求仁得仁,以身殉道。
2.      如果你是八王之乱时期的一个晋国朝臣(文官),乱世中你将何去何从?
归隐是最好的方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85

帖子

112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24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6 0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想西泠学资治通鉴魏晋班交-年级第七讲作业
1.嵇绍之死算不算为国尽忠?
答:嵇绍是嵇康之子,嵇绍十岁时,嵇康被掌权的司马氏集团杀害,他也被迫退居乡里,不得出仕。后在山涛劝解下被举荐为秘书丞。后为齐王司马冏幕僚,司马冏被杀后返乡。河间、成都二王进攻京师时,长沙王司马乂拜嵇绍为使持节、平西将军,以安定军心。司马乂被害后,与百官被成都王司马颖废为庶人。当朝廷攻讨司马颖时,嵇绍被恢复官爵。奔赴荡阴时,正值王师大败,百官奔走,嵇绍拼死保卫惠帝,最终遇害。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及琅玡王司马睿相继表奏其忠,累赠太尉,谥号“忠穆”。嵇绍在其父嵇康无罪被杀后,经山涛推荐而入仕 死,从中国古代的伦理观看,其仕为不孝,但其在护帝殉难又为忠臣。在最关键的一刻他名节刚烈视死如归,尽忠尽职,可歌可泣。

2.如果你是八王之乱时期的一个晋国朝臣(文官),乱世中你将何去何从?
答:司马氏建立的晋朝虽然统一了三国,但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无功掌权,弑君篡位,骄奢淫逸,毫无建树,第一个被外族灭国的国家。处于当时的乱世,晋惠帝又是个鲁愚迟钝,无力驾驭政局的无能皇帝,假如我作为晋国朝臣,在动荡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我要学习处于帝室疏族地位的司马睿,为避杀身之祸,他采取恭俭退让的方针,尽量避免卷入斗争的旋涡。我肯定离职归田,远离尘嚣,明哲保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50

帖子

8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6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6 12: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交-年级第七讲作业03-溪水
本期作业:
1.嵇绍之死算不算为国尽忠?
答:嵇绍的父亲嵇康,因得罪掌权的司马氏集团,而在嵇绍十岁时遇害,嵇绍奉养母亲孝顺慎重。因为父亲获罪,静居在家中。山涛掌管选举事时,奏请晋武帝说:"《康诰》上说'父子罪不相及。'嵇绍的贤能可以和郤缺相比,应当加以任命,请让他任秘书郎。"晋武帝对山涛说:"像您所说的,他能胜任秘书丞,何况秘书郎。"于是下诏征召嵇绍入朝为秘书丞。多次升迁后为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很器重他,常说:"如果让嵇延祖任吏部尚书,可使天下的人才不会再有遗漏。"沛国人戴晞年轻有才气,同嵇绍之侄嵇含交好,当时人们相信他将来必有大用,嵇绍却认为他一定不会成大器。戴晞后来任司州主簿,因为行为不端被驱逐,乡里都说嵇绍有知人之明。
后转任豫章内史,因母亲去世,未到任。丧服期满后,拜徐州刺史。当时石崇监徐州诸军事,性格尽管骄横暴戾,但嵇绍以道义劝说,石崇对他甚为亲近敬重。后来嵇绍因为长子去世而离职。
不久朝廷北征,重征嵇绍为侍中,恢复了他的爵位。嵇绍因天子流亡在外,接奉诏书驰往行驾住处。恰逢朝廷的军队在荡阴战败,晋惠帝脸部受伤,中三箭,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挺身保卫天子,司马颖的军士把嵇绍按在马车前的直木上。晋惠帝说:"这是忠臣,不要杀他!"军士回答道:"奉皇太弟(司马颖)的命令,只是不伤害陛下一人而已!"于是杀害嵇绍,血溅到惠帝的衣服上,惠帝为他的死哀痛悲叹。等到战事平息,侍从要浣洗御衣,晋惠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嵇中散是魏臣,嵇侍中是晋臣,各忠自己的君主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个价值观和政治选择都是没有错的;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往往就不会隔岸观火的去求全责备。君子和而不同,支持和赞同与同情和理解,表现出的行为可能千差万别。

2.如果你是八王之乱时期的一个晋国朝臣(文官),乱世中你将何去何从?
答:司马氏建立的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无功掌权,弑君篡位,骄奢淫逸,毫无建树,第一个被外族灭国的国家。处于当时的乱世,晋惠帝又是个鲁愚迟钝,无力驾驭政局的无能皇帝,作为晋国朝臣,你即便是一个忠臣像稽绍一样保护皇帝,也是保护了一个昏君。在动荡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我们不妨学习处于帝室疏族地位的司马睿,为避杀身之祸,他采取恭俭退让的方针,尽量避免卷入斗争的旋涡。像这样远离纷争,归隐田园,或许就是最好的方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4

帖子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9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7-7 21: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二年级第七讲作业
风裳
1.嵇绍之死算不算为国尽忠?
答:因嵇绍十岁时,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他被迫居乡里,不能出仕。在山涛劝解后被举荐为秘书丞。后为齐王司马冏幕僚,冏被杀后返乡。河间、成都二王进攻京师时,长沙王司马乂拜嵇绍为使持节、平西将军,以安定军心。乂被害后,同百官被司马颖废为庶人。朝廷攻讨司马颖时,嵇绍被恢复官爵。奔赴荡阴时,正值王师大败,百官奔走,嵇绍拼死保卫惠帝,最终遇害。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及琅玡王司马睿相继表奏其忠,累赠太尉,谥号“忠穆”。嵇绍在其父嵇康无罪被杀后,经山涛推荐而入仕 死,从中国古代的伦理观看,其仕为不孝,但其在护帝殉难又为忠臣。在最关键的一刻他名节刚烈视死如归,尽忠尽职,可歌可泣。

2.如果你是八王之乱时期的一个晋国朝臣(文官),乱世中你将何去何从?
答:司马氏建立的晋朝虽然统一了三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无功掌权,弑君篡位,骄奢淫逸,毫无建树,首个被外族灭国的国家。处于当时的乱世,晋惠帝是鲁愚迟钝,无力驾驭政局的皇帝,所以在动荡险恶的政治环境中,要仿效司马睿,为避杀身之祸,采取恭俭退让,尽量避免卷入斗争的旋涡。卸甲离职归田,远离尘嚣,明哲保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09:35 , Processed in 0.11052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