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7298|回复: 144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0-9-13 21: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0-9-13 21:46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


作业要求:
1、作业截止次周日晚六点前!
2、作业交论坛作业贴里,原则是楼下评阅楼上的,第一人点评截止日最后一位同学的。
3、作业全部完成,并在学期汇总,经校方审核后,颁发毕业证书!

1

主题

157

帖子

30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9-14 05:03: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10冷月无声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答: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答: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和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例如成语“衣冠禽兽”,古时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这说明成语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不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远不止以上列举的层面。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答:愚公移山  :用为知难而进,有志竟成的典故。
出处:古代寓言:北山 愚公 ,年近九十。屋前有 太行 、 王屋 二山阻碍出入,他决心把它们铲平。 智叟 认为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 愚公 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后有孙子,子子孙孙不绝,而山不会加高,为什么会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上帝受到感动,派 夸娥氏 二子把山背走。见《列子·汤问》。

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
出处: 孙中山 《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消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这样一来, 中国 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一诺千金  言行一致
一诺千金:形容说话极有信用。
出处:语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楚 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
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一个样。
出处:宋 文天祥 《西涧书院释菜讲义》:“然则 元城 造成一箇言行一致,表里相应,盖自五年从游之久,七年持养之熟。”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临危不惧: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 处:《邓析子·无厚》:“死生有命;贪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视死如归:把赴死看作如归家一样。形容不怕死。多指为了正义,不惜牺牲。
出处:《管子·小匡》:“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标新立异: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支道林 在 白马寺 中,将 冯太常 共语,因及《逍遥》, 支 卓然标新理於二家之表,立异义於众贤之外。”谓 支 解释《庄子·逍遥游》篇,有新的独到见解,与 郭象 、 向秀 诸家不同。
独树一帜:单独树立一面旗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出处: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欧公 学 韩 文,而所作文全不似 韩 ,此八家中所以独树一帜也。”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
答: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常形容专心致志。
出处: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元帝 在 江 荆 间,復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多用以形容人勤奋劳苦。
出处:《孟子·离娄下》:“ 周公 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
出处:郑观应 《盛世危言·防边》:“善料敌者,亦必于事机之未露,兵衅之未开,高瞻远瞩,密访详稽,于彼国之一举一动,无不瞭然于心。”
过目成诵:看一遍就能背诵出来。形容记忆力极强。
出处:《五灯会元·临济宗·归宗正贤禅师》:“游 成都 ,依 大慈 秀公 习经论,凡典籍过目成诵,义亦颇晓。”
心灵手巧:头脑灵活,双手灵巧。
出处: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 香姐 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远见卓识:远大的目光和卓越的见识。
出处:明 焦竑 《玉堂丛语·调护》:“ 解縉 之才,有类 东方朔 ,然远见卓识, 朔 不及也。”

点评

作业完成的又快又好,成语解释、出处准确完整,理论题回答详细,学习了!  发表于 2020-9-14 11:05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21: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001绝谷画蝶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答: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传统文化有很多,传统文化有有糟粕也有精华。
(1)传统文化主要种类: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2)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3)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答: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和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例如成语“衣冠禽兽”,古时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这说明成语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不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远不止以上列举的层面。
汉语成语在一定范围内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并且可以通过不同角度,层次去发掘。汉民族的文化,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而从中华文明的载体也表现为汉语和成语,准确而生动地变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结构和独特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愚公移山、铁杵磨针、大禹治水_
①大禹治水[dà yǔ zhì shuǐ]
释义: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出 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昔日大禹治水,从岷山导出岷江。” 近义:过门不入
②铁杵磨针
释义: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处: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抱诚守真、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①抱诚守真
释义: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②表里如一
释义:表:指外表,也形容一些表面功夫;里:指 内心;意思是说话、行动和心里所想的完全一致,表面和内心都一样。形容言行和品质完全一致。
出 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近义:言行一致、心口如一、说一不二、直抒己见、名副其实、名符其实、表里相符、表里一致、以貌取人  
反义:言不由衷、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色厉内荏、叶公好龙、言行相诡、表里不一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临危不惧、勇往直前、马不停蹄
①临危不惧 [lín wēi bù jù]
释义:临:遇到;危:危zhi险;惧:怕。遇到危dao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 处:《邓析子·无厚》:“死生有命;贪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例句:方志敏烈士~,慷慨就义的英雄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里。
近义词:无私无畏 见义勇为 无所畏惧 大义凛然 视死如归
反义词:临阵脱逃 惊惶失措 不可终日 如临大敌 惊慌失措 贪生怕死
②勇往直前
释义:不怕艰险,奋勇地一直往前进。
出 处: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近义:一往无前、奋勇向前、昂首阔步、再接再厉、前仆后继、不屈不挠、马不停蹄、重张旗鼓、所向无敌、义无反顾、奋勇直前、一往直前、高歌猛进、死不旋踵  
反义:畏缩不前、畏首畏尾、趑趄不前、打退堂鼓、裹足不进、望风而逃、不能自拔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另辟蹊径 、不落窠臼、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独具匠心(匠心独运)
①推陈出新
释 义: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出 处: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不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近义:吐故纳新、除旧布新、鼎新革故、铸新淘旧、除旧更新、独辟蹊径、逐新趣异、涤故更新、推陈致新、革故鼎新、标新立异、标奇立异、花样翻新  
反义:墨守成规、因循守旧、食古不化、一仍旧贯、安常习故、墨守陈规、泥古不化
②另辟蹊径
释义: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
出处:叶圣陶《倪焕之》:“对于这样另辟蹊径的教育宗旨与方法,自己确有坚强的信念。”
近义:独辟蹊径  
反义:随大流、依样画葫芦、例行公事。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
①愚公移山
释义:传说古代有一位老人名叫北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路,他下决心要把山平铲掉。
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近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铁杵磨针、精卫填海、铁杵成针
反义: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②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释 义:也说废寝忘餐。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 寝,昃晷忘餐。”
出 处:《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近义: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发愤忘食、凿壁偷光、以夜继日、孳孳不倦、不遑暇食、忘餐废寝、闻鸡起舞、起居无时、焚膏继晷、宵衣旰食
反义:饱食终日、游手偷闲、游手好闲、心不在焉、旰食宵衣、因噎废食、无所事事
③披星戴月[pī xīng dài yuè]
释 义: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起早贪黑,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辛劳。 出 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近义:早出晚归、废寝忘食、披霜冒露、水宿风餐、餐风宿雨、戴月披星、餐风饮露、栉风沐雨、带月披星、夜以继日、餐风宿露
反义:悠闲自得、玩岁愒时、游手好闲
④赴汤蹈火 [fù tāng dǎo huǒ]
释 义:晋嵇康《与山 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形容不畏艰险,奋不顾身:为了解救被俘 的同志,我们~,在所不辞。汤:滚开的水。蹈:踩。
出 处:《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近义:出生入死、粉身碎骨、出死入生、历尽艰险、两肋插刀、不避汤火、赴蹈汤火、肝脑涂地、奋不顾身  
反义:贪生怕死
⑤大义凛然 [dà yì lǐn rán]
释 义:坚持正义,不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凛(lǐn)。
出 处: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裙首倡。”
近义:临危不惧、浩然正气、视死如归、正气凛然、从容不迫  
反义:奴颜婢膝、卑躬屈膝、临阵脱逃、奴颜卑膝、里通外国、缩手缩脚
⑥过目成诵 [guò mù chéng sòng]
释 义: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很强。《宋史·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成诵:能背诵出来。
出 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宋史·刘恕传》:“恕少颖司,书过目即成诵。”
近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博闻强记、一览成诵  反义:熟视无睹

点评

老师真棒!又快又好。  发表于 2020-9-13 2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5

帖子

3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1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9-13 21: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
77——七七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答: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有以下四个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答: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和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例如成语“衣冠禽兽”,古时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这说明成语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不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远不止以上列举的层面。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日千里”“出类拔萃” “脱颖而出”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一诺千金”“拾金不昧”“童叟无欺”“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赤诚相待”“诚心诚意”“诚心实意”“诚心正意”“犬马之诚”“信守不渝”“言必信,行必果”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勇者无惧”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勇往直前”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
1.赴汤蹈火的意思是“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的人,而“汤”字指的就是热水。

汉书 · 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

2.过目不忘——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出自】:《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3.大义凛然——释义坚持正义,不 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出自】: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裙首倡。”
4.心灵手巧——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能力。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
5.过目成诵——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很强。【出自】:《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宋史·刘恕传》:“恕少颖司,书过目即成诵。
6.远见卓识——为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出自明 焦竑 《玉堂丛语·调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4

帖子

3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4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9-13 22: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
19-闲庭信步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答: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有以下四个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答: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和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例如成语“衣冠禽兽”,古时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这说明成语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不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远不止以上列举的层面。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愚公移山
自力更生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拾金不昧
言必信,行必果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大义凛然
视死如归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推陈出新
破旧立新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
1.赴汤蹈火的意思是“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的人,而“汤”字指的就是热水。
汉书 · 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
2.过目不忘——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出自】:《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3.大义凛然——释义坚持正义,不 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出自】: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裙首倡。”
4.心灵手巧——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能力。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
5.过目成诵——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很强。【出自】:《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宋史·刘恕传》:“恕少颖司,书过目即成诵。
6.远见卓识——为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出自明 焦竑 《玉堂丛语·调护》。

点评

二、写成语两条看到了,带注释及出处,貌似没看到。  发表于 2020-9-18 07:19
问好闲庭信步!作业又快又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20-9-18 07: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28

帖子

15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8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9-13 22: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   21*一瓯茶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答: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答: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和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例如成语“衣冠禽兽”,古时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这说明成语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不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远不止以上列举的层面。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答: 1.)凿壁偷光:是出自西汉匡衡苦学故事。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2.)废寝忘食:出自战国列子《列子·天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白话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典故:
孔子年老时,开始周游列国。在他六十四岁那年,来到了楚国沈诸梁的封地叶邑。楚国令尹、司马沈诸梁,热情接待了孔子。
沈诸梁人称叶公,他对孔子本人并不十分了解,于是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子路虽然跟随孔子多年,但一时却不知怎么回答,就没有作声。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事,就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为人呀,努力学习而不厌倦,甚至于忘记了吃饭;自强不息,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纪呢?”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答: 1.)一言为定: 【出自】: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2.)表里如一: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答: 1.)临危不惧: 意思是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出自《邓析子·无厚》中的: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危不惧也。

2.)除暴安良: 暴:暴徒;良:善良的人。铲除强暴,安抚善良的人民。【出自】:宋·李昉《太平广记》:“舍之职责,在乎除暴安良。”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答:1.) 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出自】: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独具匠心: 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出自】: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
答:1.)愚公移山:【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出自】:《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2.)废寝忘食: 【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出自】:《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3.)披星戴月: 【解释】: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出自】: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4.)赴汤蹈火: 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出自《荀子.议兵》。

5.)临危不惧: 意思是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出自《邓析子·无厚》中的: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危不惧也。

6.)视死如归: 【解释】: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7.)大义凛然: 【解释】: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出自】: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裙首倡。”

8.)夜以继日: 意思是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出自
《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点评

谢谢荷叶清露师友的鼓励!我们一起努力!  发表于 2020-9-18 07:08
非常认真,学习了。  发表于 2020-9-13 22: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28

帖子

7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51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9-13 22: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
38*荷叶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答: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世代流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3.汉语成语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答:一
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追求平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求对称,反映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史。

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分褒义贬义,但随意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这说明成语与传统文化有关。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闻鸡起舞: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表示及时奋发。出自晋书 祖逖传
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战国策 秦策一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一诺千金:形容很讲信用。
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
言出必行:说了就必须做到。
论语 子路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朱子全书
披荆斩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后汉书 冯异传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革故鼎新:革除旧弊,建立新制。
梁国公姚祟神道碑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
愚公移山: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列子 汤问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
曲水诗序
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庄子 至乐
披星戴月: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冤家债主
赴汤蹈火: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荀子 议兵
视死如归: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死。
吕氏春秋 勿躬
大义凛然:不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不可侵犯的态度。
唐颜文忠公新庙记
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目光远大。
论衡 别通篇
过目成诵:形容记忆力强。
晋书 苻融载记
心灵手巧: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能力。
桃花扇 栖真
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
玉堂丛语 调护

点评

问好荷叶同学,回答正确,只是感觉答题过于简单,最好按照老师讲的标准答题格式,个建勿怪。  发表于 2020-9-14 0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99

帖子

7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99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9-14 00:04: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
05-紫璇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
(1)传统文化的主要种类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2)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都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
(3)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
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
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
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4)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
首先,从时间角度上讲: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   
其次,从空间角度上讲: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   
其三,从社会层面上讲:有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主流文化,
其四,从社会功用上,为名号文化、礼仪文化,制度文化,服饰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其五,从文化的内在逻辑层次上,又可分为物态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次。    
其六,从经济形态方面,又有牧猎文化,渔盐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之分。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 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 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和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例如成语“衣冠禽兽”,古时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这说明成语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不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远不止以上列举的层面。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1)废寝忘食
释义:也说废寝忘 餐。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
出处:《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2)自力更生
释义:意思是使劲改变生活。形容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
出处:出自《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1)表里如一
释义: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2)光明磊落
释义: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出处:《晋书·右勒载记下》:“大丈夫行事,当礌(磊)落落,如日月皎然。”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1)临危不惧
释义: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有命;贪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2)威武不屈
释义: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大丈夫。”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1)标新立异
释义: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于众贤之外。”
(2)吐故纳新
释义: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出处:《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
(1)愚公移山
释义: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2)废寝忘食
释义:也说废寝忘 餐。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
出处:《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3)披星戴月
释义::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4)赴汤蹈火
释义: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
出处:《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5)视死如归
释义: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6)远见卓识
释义: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出处:明 焦竑 《玉堂丛语·调护》:“ 解縉 之才,有類 東方朔 ,然遠見卓識, 朔 不及也。”
(7)高瞻远瞩
释义: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出处: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8)过目成诵
释义: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宋史·刘恕传》:“恕少颖司,书过目即成诵。”

点评

问好学友,作业认真,回答准确。学习了。  发表于 2020-9-14 00: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5154

帖子

51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55

贵宾会员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9-14 00: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独舞者 于 2020-9-14 11:04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
73-独舞者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答:中华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其中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都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答: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和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例如成语“衣冠禽兽”,古时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这说明成语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不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远不止以上列举的层面。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愚公移山:释义: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披星戴月:释义: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起早贪黑,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辛劳。
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答:一诺千金:释义: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一言九鼎:释义: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答:临危不惧:释义: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有命;贪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赴汤蹈火:汤:滚开的水。蹈:踩。形容不畏艰险,奋不顾身。
出处:《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推陈出新:释义: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出 处: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不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独辟蹊径:释义:单独开出一条 道路。比喻独创出新风格或新方法。蹊径:山路,小路。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抹倒体裁,声调、气象、格力诸说,独辟蹊径。”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答:愚公移山:释义: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披星戴月:释义: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起早贪黑,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辛劳。
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临危不惧:释义: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有命;贪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赴汤蹈火:汤:滚开的水。蹈:踩。形容不畏艰险,奋不顾身。
出处:《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高瞻远瞩:释义: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出处: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过目成诵:释义: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宋史·刘恕传》:“恕少颖司,书过目即成诵。”


点评

作业完成的很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20-9-15 03: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54

帖子

156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65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20-9-14 02: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诗野追芳 于 2020-9-14 03:16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75-诗野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和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例如成语“衣冠禽兽”,古时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这说明成语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不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远不止以上列举的层面。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独立自主”意思是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出自《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自力更生”“形容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 出自《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表里如一:意思是指表面和内心都一样,形容言行和品质完全一致。出自《文心雕龙·附会》。
一诺千金: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临危不惧: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出自《邓析子·无厚》
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出自唐·孙樵《祭梓潼帝君文》。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标新立异: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改天换地:是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出自朱敏《深情忆念周伯伯》。   
革故鼎新:意思是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出自《周易·杂卦》。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1.赴汤蹈火的意思是“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的人,而“汤”字指的就是热水。出自《汉书·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
2.过目不忘——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出自】:《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3.大义凛然——释义坚持正义,不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出自】: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裙首倡。”
4.心灵手巧——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能力。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
5.过目成诵——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很强。【出自】:《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宋史·刘恕传》:“恕少颖司,书过目即成诵。
6.远见卓识——为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出自明 焦竑 《玉堂丛语·调护》。

点评

冷月无声试评: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真棒!  发表于 2020-9-14 05: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06:05 , Processed in 0.087732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