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诗野追芳 于 2020-9-14 03:16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75-诗野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答: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和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例如成语“衣冠禽兽”,古时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这说明成语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不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远不止以上列举的层面。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独立自主”意思是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出自《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自力更生”“形容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 出自《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表里如一:意思是指表面和内心都一样,形容言行和品质完全一致。出自《文心雕龙·附会》。 一诺千金: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临危不惧: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出自《邓析子·无厚》 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出自唐·孙樵《祭梓潼帝君文》。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标新立异: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改天换地:是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出自朱敏《深情忆念周伯伯》。 革故鼎新:意思是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出自《周易·杂卦》。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1.赴汤蹈火的意思是“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的人,而“汤”字指的就是热水。出自《汉书·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 2.过目不忘——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出自】:《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3.大义凛然——释义坚持正义,不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出自】: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裙首倡。” 4.心灵手巧——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能力。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 5.过目成诵——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很强。【出自】:《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宋史·刘恕传》:“恕少颖司,书过目即成诵。 6.远见卓识——为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出自明 焦竑 《玉堂丛语·调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