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6675|回复: 108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七课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0-18 19: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语典故班第七课作业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理()、()、()。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而且在()和()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显示出诗人对()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和()的能力。
4.《诗经》分为()、()、()三部分,“风”是()的乐调;“雅”是()的正乐;“颂”是()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恭俭而好礼者,宜歌()。《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成语说明。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1.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19: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0-10-18 22:19 编辑

绝谷画蝶
成语典故班第七课作业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民俗)、(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例说明。
答: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诗经》中大量运用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就是譬喻以彼物比此物。如:《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以某种繁多之物喻人之多生
通感就是说比喻中打破了事物在人的听、说、触方面的界限。如:
《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以山冈之永恒,河水之不断,日月之长在,松柏之茂盛比喻君福祚之不可限量。
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重章叠句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如《豳风·东山》四章都用我徂东山,慆tāo(长久)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开头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答:《诗经》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其中大雅31篇。《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小雅》共有74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卷阿》、《民劳》,小雅有《鹿鸣》、《采薇》、《斯干》等。
《颂》共有40篇。颂的名篇主要有《清庙》、《维天之命》、《噫嘻》等。
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回答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答:1.出自《诗经·国风》的成语:
①〔邂逅相遇〕《诗•郑风•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释义:指无意中相遇。邂逅:没有约会而遇见。
成语辨析:邂逅相遇和“不期而遇”;“萍水相逢”;都有“偶然相遇”的意思。不同在于:①邂逅相遇一般指相识的人;“萍水相逢”指原来不相识的人。②邂逅相遇和“不期而遇”含有“事先没有约定”的意思;“萍水相逢”只用于人;“不期而遇”还可用于车船的相遇等。
近义词:不期而遇、萍水相逢
反义词:不欢而散
例句:这两个邂逅相遇的老朋友就站在路旁谈了起来。
②〔秋水伊人〕《诗•秦风•蒹葭》:“年谓伊人,在水一方。”谓对景思人。
释义: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例句:清·龚萼《雪鸿轩尺牍·答许葭村》:“登高望远,极目苍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
2.出自《诗经·大雅》的成语
①〔天作之合〕《诗•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愿意为文王娶太姒是上天配合的。后用为称颂婚姻美满之辞。
释义: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近义词:美满良缘、终身大事
反义词:仇人相见、狭路相逢
例句:年长兄,我同你是“天作之合”,不比寻常同年弟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
②〔丹凤朝阳〕《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明朱善《诗解颐》卷三:“凤皇者,贤才之喻;高冈者,朝廷之喻;梧桐者,贤君之喻;朝阳者,明时之喻也。”后以“丹凤朝阳”喻贤才逢明时。
释义:比喻贤才逢明时。
3.出自《诗经·小雅》的成语
①〔日升月恒〕《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郑玄笺:“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恒:月上弦貌。象旭日冉冉上升,如月亮渐渐圆满。比喻事物兴盛发展。常用为祝颂之词。
释义: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旧时常用作祝颂语。
例句:明·归有光《少傅陈公六十寿诗序》:“德与年而俱进,如日升月恒。”
②〔他山之石〕《诗•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别的山。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攻:琢治。错:磨石。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用来琢磨玉器。意为别国的贤才可作为本国的辅佐。后用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外力,一般多指朋友。亦作“他山这攻”。  
释义: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
近义词:引以为戒、前车之鉴
反义词:重蹈覆辙
例句:江陵之书院,或亦他山之石,而讲学聚徒,诚不可以不慎也。
4.出自《诗经·颂》的成语
①〔泮林革音〕《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郑玄笺:“言鸮恆恶鸣,今来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释义:《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例句:自上而下,速于置邮,泮林革音,无复故态。唐·刘禹锡《唐故相同赠司空令狐公集序》
②〔无所适从〕《诗经·颂·商颂“寝成孔安,无所适从。”
释义:适:往;从:听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辨析无所适从和“莫衷一是”都含有不知怎样才好的意思。但无所适从偏重于不知听从谁的才好;“莫衷一是”偏重于意见分歧;无法断定哪一个好。
近义词:莫衷一是、不知所措
反义词:择善而从
例句:某书应读某音,敝处未得高明指教,往往读错,以致后学无所适从。(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点评

既当老师,又完成作业,学习欣赏受益了!  发表于 2020-10-19 10:00
问好蝶师,赞蝶师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发表于 2020-10-19 09: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28

帖子

15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8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18 23: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瓯茶 于 2020-10-19 09:47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七课作业
21*一瓯茶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游艺民俗)、(民间观念)、(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民间文学)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成语说明。
答: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兴:高山仰止
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1.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答:
1.《诗经·国风》:
逃之夭夭:
[解释]《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原意是桃树很茂盛。因“桃”与“逃”同音,后人用来表示逃跑。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例句]1. 那个罪犯虽~了,但法网恢恢,终会将他捉拿归案的。
[近义]
桃之夭夭,老鼠过街,无影无踪,溜之大吉,抱头鼠窜,人人喊打,远走高飞,望风而逃,不辞而别,如鸟兽散
[反义]
岿然不动,天罗地网


衣冠楚楚:
[释义]形容衣帽穿戴得整齐漂亮。楚楚:鲜明整齐的样子。
[出处]《诗经·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2.《诗经·大雅》:
明哲保身:
[解释]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现指怕有损自己,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例句]她为人处世的第一条原则就是~。
[近义]
急流勇退,洁身自爱,独善其身,一尘不染,自顾不暇,洁身自好,好好先生,见死不救
[反义]
同流合污,飞蛾扑火,随波逐流


兢兢业业:
[解释]形容做事谨慎、勤恳。《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尚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早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例句]1. 他做工作~,从不偷懒。
[近义]
敬小慎微,临深履薄,谨小慎微,埋头苦干,业业兢兢
[反义]
纸上谈兵,马马虎虎,玩忽职守
3.《诗经·小雅》:
兄弟阋墙:
[解释]兄弟在家争吵。比喻内部不和。《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 阋(xì):争吵。
[出处]《诗经·小雅·棠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例句]郭沫若《棠棣之花》:“而侠累那家伙偏偏要~,引狼入室。”
[近义]
同室操戈,操戈同室,煮豆燃萁,尺布斗粟,骨肉相残
,祸起萧墙
[反义]
一致对外


乔迁之喜:
[释义]乔迁: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
[出处]:《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例句]1. 老张~,不可不贺。
4.《诗 经·颂》:
高高在上:
[解释]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
[出处]《诗经·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近义]
至高无上,不可一世,高不可攀,高屋建瓴,居高临下
[反义]
深入实际,平易近人,打成一片


无所适从:
[解释]不知跟从哪一个好。比喻不知怎么办才好。适:往。从:跟随。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宋·姚宽《西溪从语》卷上:“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近义]
不知所措,进退失据,莫衷一是
[反义]
择善而从

点评

一瓯茶学友作业认真,问答题2作业不完整,应该是先交作业,再补充。  发表于 2020-10-19 08: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42

帖子

49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9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0-19 08: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七课119霹雳作业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民俗)、(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例说明。
答: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诗经》中大量运用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①比:就是譬喻,以彼物比此物。如:《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以某种繁多之物喻人之多生。
②通感:就是说比喻中打破了事物在人的听、说、触方面的界限。如:
《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以山冈之永恒,河水之不断,日月之长在,松柏之茂盛比喻君福祚之不可限量。
③兴: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④赋:《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⑤重章叠句: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如《豳风·东山》四章都用“我徂东山,慆tāo慆(长久)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开头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答:《诗经》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其中大雅31篇。《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小雅》共有74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卷阿》、《民劳》,小雅有《鹿鸣》、《采薇》、《斯干》等。
《颂》共有40篇。颂的名篇主要有《清庙》、《维天之命》、《噫嘻》等。
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回答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答:1.出自《诗经·国风》的成语:
①〔邂逅相遇〕《诗•郑风•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释义:指无意中相遇。邂逅:没有约会而遇见。
成语辨析:邂逅相遇和“不期而遇”;“萍水相逢”;都有“偶然相遇”的意思。不同在于:①邂逅相遇一般指相识的人;“萍水相逢”指原来不相识的人。②邂逅相遇和“不期而遇”含有“事先没有约定”的意思;“萍水相逢”只用于人;“不期而遇”还可用于车船的相遇等。
近义词:不期而遇、萍水相逢
反义词:不欢而散
例句:这两个邂逅相遇的老朋友就站在路旁谈了起来。
②〔秋水伊人〕《诗•秦风•蒹葭》:“年谓伊人,在水一方。”谓对景思人。
释义: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例句:清·龚萼《雪鸿轩尺牍·答许葭村》:“登高望远,极目苍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
2.出自《诗经·大雅》的成语
①〔天作之合〕《诗•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愿意为文王娶太姒是上天配合的。后用为称颂婚姻美满之辞。
释义: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近义词:美满良缘、终身大事
反义词:仇人相见、狭路相逢
例句:年长兄,我同你是“天作之合”,不比寻常同年弟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
②〔丹凤朝阳〕《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明朱善《诗解颐》卷三:“凤皇者,贤才之喻;高冈者,朝廷之喻;梧桐者,贤君之喻;朝阳者,明时之喻也。”后以“丹凤朝阳”喻贤才逢明时。
释义:比喻贤才逢明时。
3.出自《诗经·小雅》的成语
①〔日升月恒〕《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郑玄笺:“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恒:月上弦貌。象旭日冉冉上升,如月亮渐渐圆满。比喻事物兴盛发展。常用为祝颂之词。
释义: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旧时常用作祝颂语。
例句:明·归有光《少傅陈公六十寿诗序》:“德与年而俱进,如日升月恒。”
②〔他山之石〕《诗•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别的山。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攻:琢治。错:磨石。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用来琢磨玉器。意为别国的贤才可作为本国的辅佐。后用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外力,一般多指朋友。亦作“他山这攻”。  
释义: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
近义词:引以为戒、前车之鉴
反义词:重蹈覆辙
例句:江陵之书院,或亦他山之石,而讲学聚徒,诚不可以不慎也。
4.出自《诗经·颂》的成语
①〔泮林革音〕《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郑玄笺:“言鸮恆恶鸣,今来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释义:《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例句:自上而下,速于置邮,泮林革音,无复故态。唐·刘禹锡《唐故相同赠司空令狐公集序》
②〔无所适从〕《诗经·颂·商颂》“寝成孔安,无所适从。”
释义:适:往;从:听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辨析无所适从和“莫衷一是”都含有不知怎样才好的意思。但无所适从偏重于不知听从谁的才好;“莫衷一是”偏重于意见分歧;无法断定哪一个好。
近义词:莫衷一是、不知所措
反义词:择善而从
例句:某书应读某音,敝处未得高明指教,往往读错,以致后学无所适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5154

帖子

51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55

贵宾会员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19 08: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独舞者 于 2020-10-19 14:07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七课作业:
73-独舞者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成语说明。
答:《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例如:《国风·豳风·七月》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

比:就是譬喻。
例如:《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以某种繁多之物喻人之多生。

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
例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答:《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答:《诗经·国风》:
“宜室宜家”:
释义: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同义:宜家宜室
反义:同床异梦
例句:新婚宴会上,大家祝贺新郎新娘宜室宜家。

鸠占鹊巢:
释义: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
出处:《诗经·召南·鹊巢》:“维雀有巢,维鸠居上。”
同义:坐享其成
反义:按劳分配
例句:整个科研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把功劳归为己有。


《诗经·大雅》:
天作之合:
释义:上天成全的婚姻(多用作新婚的颂词)。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同义:秦晋之好
反义:乱点鸳鸯
例句:丁老师和黄老师结为夫妇,那真是天作之合!

投桃报李:
释义: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出处:《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同义:礼尚往来
反义:忘恩负义
例句:我们应对帮助过我们的人投桃报李。


《诗经·小雅》:
高山仰止:
释义: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处:《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同义:仰之弥高
反义:不屑一顾
例句:谒中山陵,高山仰止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

兄弟阋墙:释义:阋:争斗。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
出处:《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同义:祸起萧墙
反义:兄友弟恭
例句:郭沫若《棠棣之花》:“而侠累那家伙偏偏要~,引狼入室。”


《诗 经·颂》:
高高在上:
释义: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出处:《诗经·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同义:不可一世
反义:平易近人
例句:连高高在上的国有行业也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无所适从:
释义: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宋·姚宽《西溪从语》卷上:“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同义:不知所措
反义:择善而从
例句:无论我说什么,老板都说好,模棱两可,让人无所适从。

点评

上周我特忙,没有点评,抱歉!  发表于 2020-10-26 09:06
庶陋斋主学友好,作业已完成。辛苦你了,下次我做再交论坛。  发表于 2020-10-19 14:07
问好独舞者!等你做完我再点评。  发表于 2020-10-19 08: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3574

帖子

415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5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0-19 08: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七课作业
庶陋斋主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成语说明。
答:《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如“中心如醉”就是采用比的手法。这是用象征。还有一种比喻是用的通感,如: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答: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出自《诗经•国风》的成语:
求之不得:
释义: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后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出处:《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同义:梦寐以求
反义:举手可得
泣涕如雨
释义:泣:低声哭;涕:鼻涕。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同义:涕泗流涟
反义:兴高采烈
出自《诗经•大雅》的成语
释义: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明哲保身
释义: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出处:《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同义:洁身自好
反义:同流合污
出自《诗经•小雅》的成语
寿比南山
释义:寿命象终南山那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
出处:《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同义:万寿无疆、长命百岁。
反义:一命呜呼、命赴黄泉。
如履薄冰
释义: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同义:如临深渊、胆战心惊、如履春冰。
反义:如履平地。
出自《诗 经•颂》的成语
高高在上
释义: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出处:《诗经•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同义:居高临下、不可一世。
反义:打成一片。
振古如兹
释义:振古:自古;兹:现在。从古到今。
出处:《麻经•周颂•载芟》:“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同义:一成不变。
反义:日新月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66

帖子

7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11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19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岛有凤来仪 于 2020-10-19 09:53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七课作业
123  青岛有凤来仪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民俗)、(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例说明。
答:《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答:《诗经》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风19篇、鄘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曹风4篇、豳风7篇。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其中大雅31篇。《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小雅》共有74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卷阿》、《民劳》,小雅有《鹿鸣》、《采薇》、《斯干》等。
《颂》共有40篇。颂的名篇主要有《清庙》、《维天之命》、《噫嘻》等。

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答:1、.出自《诗经·国风》的成语
之子于归
释义: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同义:燕尔新婚、百年好合、喜成连理、天赐良缘
反义:分钗破镜、劳燕飞分、恩断义绝、断雁孤鸿
例句:《诗经 周南 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信誓旦旦
释义:誓言说的诚恳可信。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明白确实的样子。
出处:《诗经 卫风 氓》:“总角之宴,言笑晏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同义:海枯石烂、指天誓日、言而有信
反义:言而无信、食言而肥
例句: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臣乃脉定于内,心正于怀,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举,与彼长辞。”

2、出自《诗经·大雅》的成语
天作之合
释义: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出处::《诗经 大雅 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同义:终身大事、美满良缘
反义:狭路相逢、仇人相见
例句: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年长兄,我同你是“天作之合”,不比寻常同年弟兄。”

投桃报李
释义: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出处:《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同义:礼尚往来
反义:傲慢无礼、轻薄无礼
例句: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唐仲笙对于徐义德的恭维不再谦辞,用投桃报李的方法把它接了下来。”

3、出自《诗经·小雅》的成语
载沉载浮
释义:在水中上下沉浮。
出处:《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同义:上下浮沉
反义:纹丝不动
例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0回:“载沉载浮,顺流九里,望之无迹。”

生不逢辰
释义:出生就没有碰上好时辰。形容时运不济或慨叹不被人赏识。
出处:《诗经 大雅 桑柔》:“我生不逢辰,逢天僤怒。”
同义:生不逢时、时运不济
反义:吉人天相、吉星高照
例句:你不要总是埋怨自己“生不逢辰”,要自己创造条件,在工作上做出成绩。

4、 出自《诗经·颂》的成语
允文允武
释义:形容能文能武。
出处:《诗经 鲁颂 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同义:文武双全、能文能武
反义:一无是处、手无缚鸡之力
例句:你不要总是埋怨自己“生不逢辰”,要自己创造条件,在工作上做出成绩。

遵养时晦
释义: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后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
出处:《诗经 周讼 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同义:遵时养晦
反义: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例句: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一回:“段祺瑞经了此险,越发杜门谢客,遵养时晦,连几个围棋好友,也不甚往来了。”


点评

作业简单明了,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20-10-19 1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10-19 10: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37-路漫漫第七课作业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成语说明。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1)比
①比,就是譬喻。
朱熹《诗集传》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这是在今天仍常常使用的一个主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与象征。比喻可以使描述形象化。如《卫风·硕人》写庄姜的美貌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 qí,齿如瓠犀hù xī,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因为有前后的一系列比喻,所以末尾的点睛之句才能使其形象跃然纸上。
②通感
另一种为同时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也就是说比喻中打破了事物在人的听、说、触方面的界限。
(2)兴
①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
(3)赋
赋:《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答:《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1.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鸠占鹊巢: 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
【出处】: 《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举例造句】: 袁世凯失败,在于动了鸠占鹊巢之念。 ★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第三章
【拼音代码】: jzqc
【近义词】: 坐享其成、渔人得利、鸠居鹊巢
窈窕淑女:《诗经·周南·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举例造句】: 因为在前边领路的那位窈窕淑女明明很从容地就走过去了。 ★萧乾《海外行踪》
【拼音代码】: ytsn
【近义词】: 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秀色可餐
【反义词】: 面目可憎、其貌不扬、獐头鼠目
大雅
小心翼翼:【解释】: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出处】: 《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举例造句】: 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 ★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
【拼音代码】: xxyy
【近义词】: 小心谨慎、谨小慎微、战战兢兢
【反义词】: 粗心大意、毛手毛脚、掉以轻心
兢兢业业:【解释】: 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出处】: 《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举例造句】: 于是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厉害,自此俱兢兢业业,不敢偷安。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
【拼音代码】: jjyy
【近义词】: 脚踏实地
【反义词】: 敷衍了事、敷衍塞责
小雅
兄弟阋墙:【解释】: 阋:争斗。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
【出处】: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举例造句】: 而侠累那家伙,偏偏要兄弟阋墙,引狼入室! ★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二幕
【拼音代码】: xdxq
【近义词】: 祸起萧墙、同室操戈
【反义词】: 一致对外
【解释】: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巧言如簧:【出处】: 《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举例造句】: 你这无耻的谰言,你这巧言如簧的挑拨离间,亏你还戴着一个人的面孔。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拼音代码】: qyrh
【近义词】: 巧舌如簧

无所适从:【解释】: 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宋·姚宽《西溪从语》卷上:“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举例造句】: 某书应读某音,敝处未得高明指教,往往读错,以致后学无所适从。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拼音代码】: wssc
【近义词】: 莫衷一是、不知所措
【反义词】: 择善而从
高高在上:【解释】: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出处】: 《诗经·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举例造句】: 有着理智的青年朋友们眼看部长高高在上,“三青团”爪牙虎视眈眈,也只有沉默装傻而已。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二章�
【拼音代码】: ggzs
【近义词】: 居高临下、不可一世
【反义词】: 打成一片

点评

问好诗友!作业认真,成语解释清楚完整,填空准确,学习了!  发表于 2020-10-19 10: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19

帖子

53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19 10: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26.蓝天
成语典故班第七课作业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民俗)、(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成语说明。
答: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①比
比,就是譬喻。“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卫风·硕人》写庄姜的美貌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 qí,齿如瓠犀hù xī,螓qín首蛾眉。来表示美貌。
②通感:《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以山冈之永恒,河水之不断,日月之长在,松柏之茂盛比喻君福祚之不可限量。
③兴: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④赋:《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⑤重章叠句,如: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答:《诗经》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共有74篇,
《颂》共40篇
1.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①求之不得
解释: 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后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出处】: 《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举例造句】: 岂有此理!你老弟台肯栽培,那是求之不得的,那里有甚委屈的话。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


【近义词】: 梦寐以求

【反义词】: 举手可得
②逃之夭夭
解释: 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举例造句】: 撞人者逃之夭夭,众人向他投去愤怒的眼光。

【近义词】: 溜之大吉、桃之夭夭

【反义词】: 岿然不动
③自求多福
解释】: 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

【出处】: 《诗经·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举例造句】: 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 ★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
④不可救药
解释】: 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 《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举例造句】: 怀疑与猜忌,难道就竟已成了他们不可救药的根性了吗? ★郑振铎《桂公塘》十四�

【近义词】: 病入膏肓、气息奄奄、无可救药

【反义词】: 妙手回春、手到病除、旭日东升
⑤寿比南山
解释】: 寿命象终南山那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

【出处】: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举例造句】: 于是拿出四只铜制镀银的字,一方寸那么大,是“寿比南山”四字。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近义词】: 万寿无疆、长命百岁

【反义词】: 一命呜呼、命赴黄泉
⑥杨柳依依
解释】: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出处】: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举例造句】: 杨柳依依,何日文箫共驾归。 ★宋·张孝祥《丑奴儿》词
⑦高高在上
解释】: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出处】: 《诗经·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举例造句】: 有着理智的青年朋友们眼看部长高高在上,“三青团”爪牙虎视眈眈,也只有沉默装傻而已。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二章�

【近义词】: 居高临下、不可一世

【反义词】: 打成一片
⑧无所适从
②〔无所适从〕《诗经·颂·商颂》“寝成孔安,无所适从。”
释义:适:往;从:听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辨析无所适从和“莫衷一是”都含有不知怎样才好的意思。但无所适从偏重于不知听从谁的才好;“莫衷一是”偏重于意见分歧;无法断定哪一个好。
近义词:莫衷一是、不知所措
反义词:择善而从
例句:某书应读某音,敝处未得高明指教,往往读错,以致后学无所适从。(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点评

问好学友作业认真仔细,欣赏学习了!  发表于 2020-10-19 11: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151

帖子

1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19 11: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燕子 于 2020-10-19 12:06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七课作业
002—雲燕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区)的乐调;“雅”是(朝廷)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成语说明。
答:《诗经》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2、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3、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答:《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10]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10]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1.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邂逅相遇〕《诗•郑风•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释义:指无意中相遇。邂逅:没有约会而遇见。
成语辨析:邂逅相遇和“不期而遇”;“萍水相逢”;都有“偶然相遇”的意思。不同在于:①邂逅相遇一般指相识的人;“萍水相逢”指原来不相识的人。②邂逅相遇和“不期而遇”含有“事先没有约定”的意思;“萍水相逢”只用于人;“不期而遇”还可用于车船的相遇等。
近义词:不期而遇、萍水相逢
反义词:不欢而散
例句:这两个邂逅相遇的老朋友就站在路旁谈了起来。
②〔秋水伊人〕《诗•秦风•蒹葭》:“年谓伊人,在水一方。”谓对景思人。
释义: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例句:清·龚萼《雪鸿轩尺牍·答许葭村》:“登高望远,极目苍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
2.出自《诗经·大雅》的成语
①〔天作之合〕《诗•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愿意为文王娶太姒是上天配合的。后用为称颂婚姻美满之辞。
释义: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近义词:美满良缘、终身大事
反义词:仇人相见、狭路相逢
例句:年长兄,我同你是“天作之合”,不比寻常同年弟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
②〔丹凤朝阳〕《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明朱善《诗解颐》卷三:“凤皇者,贤才之喻;高冈者,朝廷之喻;梧桐者,贤君之喻;朝阳者,明时之喻也。”后以“丹凤朝阳”喻贤才逢明时。
释义:比喻贤才逢明时。
3.出自《诗经·小雅》的成语
①〔日升月恒〕《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郑玄笺:“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恒:月上弦貌。象旭日冉冉上升,如月亮渐渐圆满。比喻事物兴盛发展。常用为祝颂之词。
释义: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旧时常用作祝颂语。
例句:明·归有光《少傅陈公六十寿诗序》:“德与年而俱进,如日升月恒。”
②〔他山之石〕《诗•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别的山。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攻:琢治。错:磨石。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用来琢磨玉器。意为别国的贤才可作为本国的辅佐。后用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外力,一般多指朋友。亦作“他山这攻”。  
释义: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
近义词:引以为戒、前车之鉴
反义词:重蹈覆辙
例句:江陵之书院,或亦他山之石,而讲学聚徒,诚不可以不慎也。
4.出自《诗经·颂》的成语
①〔泮林革音〕《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郑玄笺:“言鸮恆恶鸣,今来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释义:《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例句:自上而下,速于置邮,泮林革音,无复故态。唐·刘禹锡《唐故相同赠司空令狐公集序》
②〔无所适从〕《诗经·颂·商颂》“寝成孔安,无所适从。”
释义:适:往;从:听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辨析无所适从和“莫衷一是”都含有不知怎样才好的意思。但无所适从偏重于不知听从谁的才好;“莫衷一是”偏重于意见分歧;无法断定哪一个好。
近义词:莫衷一是、不知所措
反义词:择善而从
例句:某书应读某音,敝处未得高明指教,往往读错,以致后学无所适从。(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出自《诗经》的成语 
1、【诗经·国风·周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赳赳武夫——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2、【诗经·国风·召南】
鹊巢鸠占——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忧心忡忡——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有女怀春——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3、【诗经·国风·邶风】
泣涕如雨——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悠悠我思——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新婚燕尔——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我心悠悠——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携手同行——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4、【诗经·国风·庸阝风】
胡天胡帝——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5、【诗经·国风·卫风】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螓首蛾眉——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泣涕涟涟——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二三其德——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言笑晏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6、【诗经·国风·王风】
遇人不淑——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7、【诗经·国风·郑风】
人言可畏——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孔武有力——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邂逅相遇——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8、【诗经·国风·魏风】
夙夜无寐——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9、【诗经·国风·唐风】
硕大无朋——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悠悠苍天——父母何食?悠悠苍天!
10、【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1、【诗经·国风·曹风】
衣冠楚楚——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12、【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万寿无疆——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风雨漂摇——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二、出自《诗经·大雅》的成语


1、【诗经·大雅·文王之什】
自求多福——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小心翼翼——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天作之合——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2、【诗经·大雅·生民之什】
不可救药——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同仇敌忾——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3、【诗经·大雅·荡之什】
投桃报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进退维谷——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兢兢业业——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明哲保身——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爱莫能助——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长舌之妇——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三、出自《诗经·小雅》的成语
1、【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兄弟阋墙——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寿比南山——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杨柳依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乔迁之喜——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2、【诗经·小雅·白华之什】
不醉无归——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3、【诗经·小雅·彤弓之什】
载沉载浮——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4、【诗经·小雅·小旻之什】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巧言如簧——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生不逢辰——我生不辰,逢此鞠凶。
5、【诗经·小雅·桑扈之什】
高山仰止——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绰绰有裕——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四、出自《诗经·颂》的成语
1、【诗经·颂·闵予小子之什】
高高在上——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
2、【诗经·颂·商颂】
无所适从——寝成孔安,无所适从。

点评

问好云燕!答题认真仔细,学习了!  发表于 2020-10-19 15: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06:08 , Processed in 0.09175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