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2778|回复: 31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静思作业汇总

[复制链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11-12 19: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1-5-28 10:49 编辑

成语典故班静思作业汇总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9: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一课作业:
静思
1、什么是成语?并简答成语的基本特征?
答: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也就是说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含义精辟,其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简单的说,成语就是,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详细解释即是习用的言简意赅的固定短语或短句。
成语的基本特征具有以下两点:
①结构固定性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
如:“胸无点墨”,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②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等等。
2、简答成语与谚语、歇后语的区别,并举例。
答: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如:成语典故“作嫁衣裳 ” 指白白替别人操劳,自己却一无所得。 出处 唐·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类别繁多,数不胜数。像咱们在生活中常说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等。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3、填空题:
①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②(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褒义)和(贬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3.请分别写出3、4、5、6、7字的成语各5个。
3字成语:白日梦、佼佼者、破天茺、门外汉、莫须有、忘年交、鸿门宴;
4字成语:无微不至、入木三分、如履薄冰、叹为观止、因地制宜、当仁不让;
5字成语:鲤鱼跳龙门、鸣鼓而攻之、骑鹤上扬州、鹿死不择荫、铁棒磨成针;
6字成语:高不成低不就、百闻不如一见、驴唇不对马嘴、不知轻重缓急、风马牛不相及、顾左右而言之、学而不思则罔;
7字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 燕雀安知鸿鹄志 、酒逢知己千杯少、长江后浪推前浪、树欲静而风不止、 挟天子以令诸侯。
4.请为以下成语填上正确的汉字。
(黯)然失色    按(部)就班    不(假)思索   (沧)海桑田   
不(落)窠臼   出奇(制)胜    既往不(咎)    岌(岌)可危   
(脍)炙人口    励精(图)治    (流)芳百世    美轮美(奂)   
名(副)其实    (墨)守成规    旁征(博)引    水乳交(融)   
所向披(靡)    心无旁(骛)    心心相(印)   (源)远流长   
越(俎)代庖    责无旁(贷)    众口(铄)金   (振)聋发聩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二课作业
静思
一、填空题
1.名词可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还可根据其可数性可分为(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两大类。
2.专有名词是表示(人)、(地方)、(事物)等特有的名词。科学术语是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科学术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用来正确标记生产技术、科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专门领域)中的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
3.(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四类:(气象谚语)、(农业谚语)、(生活谚语)、(社会谚语)。
二、辨别题
下面四字词语中,请你辨别那些是成语,加注释并注明出处。
北斗导航、泰山北斗、嫦娥奔月、嫦娥四号、魔兽争霸、恃强争霸、
指鹿为马、破釜沉舟、攻城机器、攻城掠地、乌江自刎、神秘圣地
约法三章、雷霆一击、楚河汉界、衣锦还乡、江东父老、互助互爱
答:属于汉语成语的有:
(1)泰山北斗
释义: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出处:《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2)嫦娥奔月:来自经典神话故事。
释义: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
(3)恃强争霸
释义:凭借自己的强大争夺霸权。
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第一回:“只为他生在恃强争霸、政出权门的春秋时代,和他所抱的王道主意,有些扞格不通,以致栖栖皇皇了一世。”
(4)指鹿为马
释义: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5)破釜沉舟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6)攻城掠地
释义:掠夺土地。同“攻城略地”。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4回:“李密诸将士,当时攻城掠地,倚着金帛来得易,也用得易。”
(7)约法三章
释义: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8)衣锦还乡
释义:衣:衣服。锦:有多彩图案的丝织品。还乡:回家、探亲。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也说衣锦荣归。
   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刘之遴传》:“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9)江东父老:释义: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
三、说出下面歇后语的目的语
1.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2.宝剑出鞘——锋芒毕露
3.高山上打鼓------四面闻鸣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6. 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7.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头
8.磅秤上放粒芝麻——无足轻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9: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讲作业
静思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答: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传统文化有很多,传统文化有有糟粕也有精华。
(1)传统文化主要种类: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2)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3)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答: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和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例如成语“衣冠禽兽”,古时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这说明成语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不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远不止以上列举的层面。
汉语成语在一定范围内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并且可以通过不同角度,层次去发掘。汉民族的文化,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而从中华文明的载体也表现为汉语和成语,准确而生动地变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结构和独特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大禹治水_铁杵磨针
①大禹治水
释义: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出 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昔日大禹治水,从岷山导出岷江。”  
②铁杵磨针
释义: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处: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抱诚守真、表里如一

①抱诚守真
释义: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②表里如一
释义:表:指外表,也形容一些表面功夫;里:指 内心;意思是说话、行动和心里所想的完全一致,表面和内心都一样。形容言行和品质完全一致。
出 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临危不惧、勇往直前
①临危不惧
释义:临:遇到;危:危zhi险;惧:怕。遇到危dao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 处:《邓析子·无厚》:“死生有命;贪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例句:方志敏烈士~,慷慨就义的英雄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里。
②勇往直前
释义:不怕艰险,奋勇地一直往前进。
出 处: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推陈出新、另辟蹊径   
①推陈出新
释 义: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出 处: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不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②另辟蹊径
释义: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
出处:叶圣陶《倪焕之》:“对于这样另辟蹊径的教育宗旨与方法,自己确有坚强的信念。”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
①愚公移山
释义:传说古代有一位老人名叫北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路,他下决心要把山平铲掉。
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②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释 义:也说废寝忘餐。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 寝,昃晷忘餐。”
出 处:《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③披星戴月[pī xīng dài yuè]
释 义: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起早贪黑,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辛劳。 出 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④赴汤蹈火 [fù tāng dǎo huǒ]
释 义:晋嵇康《与山 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形容不畏艰险,奋不顾身:为了解救被俘 的同志,我们~,在所不辞。汤:滚开的水。蹈:踩。
出 处:《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⑤大义凛然 [dà yì lǐn rán]
释 义:坚持正义,不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凛(lǐn)。
出 处: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裙首倡。”
⑥过目成诵 [guò mù chéng sòng]
释 义: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很强。《宋史·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成诵:能背诵出来。
出 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宋史·刘恕传》:“恕少颖司,书过目即成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9: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课作业:
静思

1、请写出有关服饰、饮食、茶、酒的成语各5条。
答:有关服饰的成语:高冠博带、凤冠霞帔、披发左衽、裂冠毁冕、冠冕堂皇
有关饮食的成语:列鼎而食、满汉全席、脍炙人口、饮食男女、囫囵吞枣
有关茶的成语:三茶六饭、浪酒闲茶、榷酒征茶、剜刺挑茶、搜肠润吻
有关酒的成语:对酒当歌、斗酒只鸡、以酒解酲、酩酊大醉、哺糟啜醨
2、请为以下成语查注解、出处并列出近义、反义。
曲终奏雅:
注解: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也比喻结局很好。
出处:《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
近义:完美收场
反义:虎头蛇尾
一唱三叹:
注解: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出处:《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近义:余音绕梁
反义:驴鸣狗吠


余音绕梁:
注解: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近义:珠圆玉润、字正腔圆、绕梁三日
反义:不堪入耳
游鱼出听:
注解: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出处:《荀子·劝学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近义:弦奏跃鱼
反义:鸡飞狗跳
八音迭奏:
注解: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出处:《晋书·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近义:鼓角齐鸣
反义:一铃独鸣
钟仪楚奏:
注解:仲仪:春秋时楚国乐官。钟仪奏楚国的音乐。比喻思念故国,怀念乡土。出处:三国·魏·王粲《登楼赋》:“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近义:庄舄越吟
反义:乐不思蜀
匕鬯不惊:
注解: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出处:《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近义:秋毫无犯
反义:兵匪不分
青梅煮酒:
注解:以青梅为佐酒之物的例行节令性饮宴活动。煮酒,暖酒。出处:宋 晏殊 《诉衷情》词:“青梅煮酒鬭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近义:曲水流觞
反义:粗茶淡饭
醴酒不设:
注解:醴酒:甜酒。置酒宴请宾客时不再为不嗜酒者准备甜酒。比喻待人礼貌渐衰。
出处:《汉书·楚元王传》:“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
近义:白眼相看
反义:彬彬有礼


玉卮无当:
注解: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为人主而漏其君臣之语,譬犹玉卮之无当。”
近义:研皮痴骨
反义:秀外慧中
瓮里醯鸡:
注解:比喻见闻狭隘的人。
出处:《列子·天瑞》:“厥昭生乎湿,醯鸡生乎酒。”
近义:井底之蛙
反义:见识多广
浅斟低唱:
注解:慢慢地喝酒,低低地歌唱。形容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消闲享乐的情状。
出处:宋·柳永《鹤冲天》词:“忍把浮名,换了浅尝低唱。”
近义:浅斟低讴
反义:放声高歌

头没杯案:
注解:头伏在酒杯和桌子间。比喻尽情欢乐,不拘形迹。
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
近义:放浪形骇
反义:衣冠楚楚
戴玄履黄:
注解:犹戴天履地。玄指天,黄指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
出处:《易·坤》有“天玄而地黄”之语。明·刘基《海宁应氏墓庵记》:“乃耆乃康,戴玄履黄,七十有八年。
近义:顶天立地
反义:跳出三界外
衣冠礼乐:
注解: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出处:南朝·梁·任昉《策秀才文》:“百王之敝,齐季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
近义:冠冕堂皇
反义:黄钟毁弃
披褐怀玉:
注解: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出处:《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近义:才不外露
反义:金玉其外
羽扇纶巾:
注解: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榆灰飞烟灭。”
近义:纶巾羽扇
反义:这个没有反义词。
斑衣戏彩:
注解:指身穿彩衣,作婴兒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出处:《北堂书钞》卷一二九引《孝子传》言老莱子年七十,父母尚在,因常服斑衣,为婴兒戏以娱父母。
近义:彩衣娱亲
反义:忤逆不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9: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5课作业
静思
一、请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1.(精)(忠)报国  2.破釜(沉)(舟) 3.(闻)鸡(起)舞 
4. 三顾(茅)(庐)   5.(卧)薪(尝)胆  6.指鹿(为)(马) 
5. 文质(彬)(彬)   8.(彬)(彬)有礼   9.谦虚(谨)慎   
10.谦恭(下)士      11.(敬)贤(礼)士   12.(不)矜(不)伐
13. (竭)(诚)相待  14.(克)恭(克)顺   15.屈(己)待(人)
16.温(文)尔(雅)  17.以(礼)相(待)    18.虚(怀)若(谷)
19.虚(己)以(听)  20.虚(左)以(待)    21.戒(骄)戒(躁)
22.自知(之)明      23.洗(耳)恭(听)    24.(相)(敬)如宾
25.以(礼)相待      26.推(心)置(腹)    27.与(人)为善
28.尊(老)爱(幼)  29.(举)案(齐)眉    30.(父)慈(子)孝
31.开(宗)明(义)  32.(明)正(典)刑    33.(文)(武)差事
34.知(书)明(理)  35.弄(斧)班(门)    36.(振)聋(发)聩
二、请从本课课件中取出文明礼仪成语10条,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给出的例句。
1. 【海纳百川】
【解释】: 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出处】: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2.【百家争鸣】:
【解释】: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出处】:《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举例造句】:自春秋末年以来,中国的思想得到一个极大的开放,呈现出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 ★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
【近义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反义词】:噤若寒蝉、强求一律、一家之言
3.世外桃源
释义: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同义:洞天福地
反义:人间地狱
例句:有山有水有诗有画,这儿真是世外桃源。
4.【雅人深致】
【解释】: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纡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举例造句】: 雅人深致,使见者意消;与骂座灌夫,自别是一流人物。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
【近义词】:雅人清致
5. 【不矜不伐】  
【解释】: 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出处】: 《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举例造句】: 自觉笔势如群山起伏,连绵不断而一气呵成,说理极其酣畅,而文气不矜不伐,颇为动听。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近义词】: 虚怀若谷、不卑不亢  
【反义词】: 妄自尊大、自高自大
6. 【词约指明】
【解释】: 言词简洁,旨意明确。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水旱》:“议者贵其辞约而指明。”  
【举例造句】: 大圜词约指明,应答无滞。 ★《北史·萧大圜传》
7..程门立雪
释义: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出处:《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同义:尊师重教
反义:班门弄斧
例句:我们向老师请教时,应有程门立雪的精神。
8. 【执经叩问】  
【解释】: 执:拿着;经:经书;叩问:询问。手拿经书,向他人请教。形容虚心向他人学习。  
【出处】: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9. 【扫榻以迎】
【解释】:榻:床。把床打扫干净以迎接客人。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
【出处】: 《后汉书·徐徲传》:“蕃在郡不接宾客,唯徲来特设一榻,去则县(悬)之。”宋·陆游《寄题徐载叔东庄》诗:“南台中丞扫榻见,北门学士倒屣迎。”
10. 【振聋发聩 】
【解释】: 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举例造句】: 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振聋发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9: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六课作业
静思
一、必做题
1、请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触(类)旁(通)、进(德)修(业)、闭(关)锁(国)、错(综)复(杂)、
革(命)反正、革(面)洗(心)、诲(盗)诲(淫)、诲(淫)诲(盗)、
(日)往(月)来、数(往)知(来)、书(不)尽言、显微(阐)幽、
仰(观)俯(察)、(一)朝(一)夕、云(龙)风(虎)、应(天)顺(人)、
宗庙(社)稷、总(而)言之、庸(言)庸(行)、金(兰)契友、
辉光日(新)、承(天)之祐、与(时)消息、飞(龙)在天、
退藏(于)密、知(微)知(彰)、声(求)气应、泰来(否)往、
(何)思何虑、经(纶)天下、眈(眈)逐(逐)、动静有(常)、
钩深(致)远、鸿(渐)之仪、(及)宾有鱼、密云(不)雨、
修(辞)立诚、一(致)百虑、精义(入)神、神(而)明之、
(昼)乾夕惕、玄(黄)翻覆、龙战(于)野、振民(育)德。
1. 《周易》中的成语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有“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还有“信及豚鱼”的诚信精神、以及“卑以自牧”的谦虚精神,请把形容这五种精神的成语各写2条,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答:“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①持之以恒:
【解释】: 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出处】: 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
【举例造句】: 学习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就能取得好成绩。
【近义词】: 锲而不舍、孜孜不倦
【反义词】: 一暴十寒、半途而废
②孜孜不倦:
[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近义]废寝忘餐,业精于勤
[反义]
游手好闲,虚度年华。
“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①殊途同归
【解释】: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举例造句】:一道题,往往有几种解法,但殊途同归,答案只能有一个。
【近义词】: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反义词】: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②厚德载物
【解释】: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出处】:《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举例造句】: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厚德载物。 ★晋·潘岳《西征赋》
“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
①【成语】:金兰之友
【解释】:指亲密的朋友。
【出处】:《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②同心协力
【解释】: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举例造句】:只要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近义词】:齐心协力、同心并力
【反义词】:同床异梦
“信及豚鱼”的诚信精神:
①修辞立诚
【解释】: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修养,做到立身诚实。后多指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出处】:《周易·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举例造句】:皋文、涤生,尚有谖言,虑非修辞立诚之道。 ★清·章炳麟《与邓实书》
【近义词】:修辞立其诚
②一言九鼎
【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举例造句】: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当别论。★朱自清《很好》
【近义词】:一字千钧、一言为定、金口玉言
【反义词】:人微言轻
③抱诚守真  
【解释】: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举例造句】:抱诚守真的做法往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卑以自牧”的谦虚精神:
①虚怀若谷
【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出处】:《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举例造句】:每个人都应有虚怀若谷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
【近义词】:谦虚谨慎、大智若愚
【反义词】:自高自大、目空一切
②不露圭角  
【解释】: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出处】: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遇人浑浑,不见圭角。”
【举例造句】:如彦高《人月圆》,半是古人句,其思致含蓄甚远,不露圭角,不犹胜于宇文自作者哉? ★元·刘祁《归潜志》
【近义词】:不露锋芒
【反义词】:锋芒毕露
二、选做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9: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七课作业
静思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游艺民俗)、(民间观念)、(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民间文学)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成语说明。
答: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兴:高山仰止
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1.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答:
1.《诗经·国风》:
逃之夭夭:
[解释]《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原意是桃树很茂盛。因“桃”与“逃”同音,后人用来表示逃跑。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例句]1. 那个罪犯虽~了,但法网恢恢,终会将他捉拿归案的。
[近义]
桃之夭夭,溜之大吉,远走高飞,不辞而别
[反义]
岿然不动,天罗地网


衣冠楚楚:
[释义]形容衣帽穿戴得整齐漂亮。楚楚:鲜明整齐的样子。
[出处]《诗经·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2.《诗经·大雅》:
明哲保身:
[解释]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现指怕有损自己,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例句]她为人处世的第一条原则就是~。
[近义]
急流勇退,洁身自爱
[反义]
同流合污,飞蛾扑火,随波逐流


兢兢业业:
[解释]形容做事谨慎、勤恳。《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尚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早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例句]1. 他做工作~,从不偷懒。
[近义]
敬小慎微
[反义]
纸上谈兵,马马虎虎
3.《诗经·小雅》:
兄弟阋墙:
[解释]兄弟在家争吵。比喻内部不和。《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 阋(xì):争吵。
[出处]《诗经·小雅·棠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例句]郭沫若《棠棣之花》:“而侠累那家伙偏偏要~,引狼入室。”
[近义]
同室操戈
[反义]
一致对外


乔迁之喜:
[释义]乔迁: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
[出处]:《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例句]1. 老张~,不可不贺。
4.《诗 经·颂》:
高高在上:
[解释]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
[出处]《诗经·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近义]
居高临下
[反义]
平易近人


无所适从:
[解释]不知跟从哪一个好。比喻不知怎么办才好。适:往。从:跟随。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宋·姚宽《西溪从语》卷上:“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近义]
进退失据
[反义]
择善而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9: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八课作业
静思
1.什么是尚书?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尚书为儒家五经之一。“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尚书》最早书名为《书》,又称《书》《书经》,是一本由先秦诸子所著的哲学论著,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2. 回答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答: 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展开阐述:
(1)补充许多历史事实。
(2)保存大量格言和成语。
(3)可考知旧籍引语的背景和用意。
(4)可订正旧籍引文之讹。
(5)可纠正旧注之误。
3. 从《尚书》中找出10条你喜欢的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答:1.心劳日拙
释义:謂費盡心機,反而越來越糟。多用作貶詞。
出处:《書•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
例句:但是這類技倆,也不過心勞日拙而已。”
近义:劳神费力
反义:顺其自然
2.明目达聪
释义: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後指全面了解情况,明鉴四方。
出处:《尚书·舜典》: “明四目,达四聪。”
例子:当此际者,正宜明目达聪,励精图治。(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五)
3.诗言志,歌永言
释义:诗能表达一个人的思想感情,歌是唱出来的语言。
出处:<<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4.〔满招损,谦受益〕
释义: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出处《尚书 ·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近义词:虚怀若谷、一谦自益、益谦亏盈
反义词:妄自尊大、刚愎自用
例子:“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是普遍真理,任何时代都适用。
5.玉石俱焚
释义:俱:全部;都;焚:烧。宝玉和石头一起烧毁。比喻好的坏的、贵的贱的一起毁灭。也作“玉石同焚”。
出处《尚书 胤征》:“火焱昆冈,玉石俱焚。”
近义词:同归于尽、休戚与共、风雨同舟
反义词:泾渭分明、黑白分明、是非分明
例子:内无良将,外无救兵,若然攻破,玉石俱焚。(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6.孜孜不倦
释义: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出处:《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近义词:废寝忘食、不辞劳苦、摩顶放踵、发愤忘食、笃行不倦
反义词:游手好闲、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例子:他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工作。
7.天成地平
释义: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出处:《尚书 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工。'《左传 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近义词:天平地成
反义词:天下大乱
例子:陛下功崇德巨,天成地平。(唐 韩愈《圆册尊号表》)
    8.五音六律
释义: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出处:《尚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例子: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二回:“那些五音六律、南北九宫,箫管丝弦,无一不精。”
    9.西学东渐
释义: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
出处:《尚书·禹贡》:“东渐于海。”
例子: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由此又论及所谓‘西学东渐’所遇到的‘合理反抗’和‘无形消融’。”
    10.匹夫匹妇
释义:平民男女。泛指平民。
出处:《尚书·咸有一德》:“匹夫匹妇,不获自尽。”《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知之也。”
同义:平民百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9: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静思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周礼》对道、法、阴阳、五行等家思想进行了融合。在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宗庙祭祀制度、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等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
礼仪的社会价值:
1、《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书来源甚古,涉及面广,从冠婚飨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备,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
2、《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
3、《仪礼》对宗法制度的的阐述,是封建宗法制的理论形态,要深刻把握古代中国的特质,就不能不求于此。
4、《仪礼》所记各种礼典,对于研究古人的伦理思想、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礼仪的作用:
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仪礼》中的礼制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典型。仪礼》在宋代时还起过捍卫民族文化的作用。《仪礼》礼义中的合理内核,在当今也是适用的,应该继承。对于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持应有的尊重,并以科学的态度加以总结,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用。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1、敖不可长
释义: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同义:欲不可从
2、博闻强记
释义: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同义: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览群书
反义: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3、啜菽饮水
释义: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同义:饮水啜菽
4、砥厉廉隅
释义: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同义:砥砺廉隅
5、独学寡闻
释义: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同义:寒腹短识
反义:见多识广
6、记问之学
释义: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7、教学相长
释义: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同义:互教互学、敩学相长
反义:兼容并包
8、困知勉行
释义: 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同义:困勉下学
9、美轮美奂
释义: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同义:美奂美轮
10、师严道尊
释义: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同义:师道尊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06:02 , Processed in 0.09774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