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717|回复: 10

小渔村成语班作业汇总,103~香山红叶飘

[复制链接]

13

主题

1081

帖子

15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81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1-16 16:38: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语作业汇总,103~香山红叶飘
成语典故班第一课作业:
一:什么是成语?并简答成语的基本特征?
答:汉语成语定义: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的基本特征:
①结构固定性。
②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二:.简答成语与谚语、歇后语的区别,并举例。
答: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例如:守株待兔,胸无点墨,金蝉脱壳,道听途说,弄假成真。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例如:理不短,嘴不软。
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
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歇后语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言,而且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
谚语一般是比较简练的话语,比较通俗易懂。

例如:打破砂锅--------问到底 ,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
偷鸡不成--------蚀把米 ,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

成语与歇后语、谚语的区别
一)、形成原因不同
1、谚语: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
2、俗语: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联。
3、成语: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4、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二)、形式不同
1、谚语: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2、俗语: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炼的语句。
3、成语: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4、歇后语:它通常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三)、特点不同
1、谚语: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3、歇后语: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三:填空题:
①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②(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四.请分别写出3、4、5、6、7字的成语各6个。
答:
三字成语:稻粱谋,唱高调,顶梁柱,东道主,大锅饭,短平快。
四字成语:七上八下,东奔西跑,暴殄天物,拖泥带水,前赴后继,争前恐后。
五字成语:不知者不罪,步步生莲花,吃力不讨好,大白于天下,病去如抽丝,操必胜之卷。
六字成语:此一时彼一时,感天地泣鬼神,高不成低不就,顾发局识大体,既来之则安之,尽人事听天命,
七字成语:别有天地非人间,不看僧面看佛面,不是冤家不聚头,矮子队里选将军,车到山前必有路,春蚕到死丝方尽。


五.请为以下成语填上正确的汉字。
(黯)然失色    按(部)就班    不(可)思索   (沧)海桑田    不(落)窠臼  
出奇(制)胜    既往不(咎)    岌(岌)可危   (脍)炙人口    励精(图)治   
(遗)芳百世    美轮美(奂)    名(副)其实    (墨)守成规   旁征(博)引   
水乳交(融)    所向披(靡)    心无旁(骛)    心心相(惜)   (源)远流长  
越(俎)代庖    责无旁(贷)   众口(铄)金    (振)聋发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3

主题

1081

帖子

15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81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6: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成语典故班,第二讲作业:
103~香山红叶飘
一、填空题
1.名词可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还可根据其可数性可分为(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两大类。
2.专有名词是表示(人)、(地方)、(事物)等特有的名词。科学术语是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科学术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用来正确标记生产技术、科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专门)中的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
3.(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四类:(天气)、(农耕)、(养生)、(社会生活)。
二、辨别题
下面四字词语中,请你辨别那些是成语,加注释并注明出处。
北斗导航、泰山北斗、嫦娥奔月、嫦娥四号、魔兽争霸、恃强争霸、
指鹿为马、破釜沉舟、攻城机器、攻城掠地、乌江自刎、神秘圣地
约法三章、雷霆一击、楚河汉界、衣锦还乡、江东父老、互助互爱
格式如下:
1.泰山北斗
释义:泰山,五岳之首。北斗,众星中光芒最亮的。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出处:《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2.指鹿为马
释义: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
3.破釜沉舟
释义: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4.衣锦还乡
释义:富贵了在回故乡,大有炫耀之意。
出处:《梁书·柳庆远传》
5.攻城略地
攻占城市,掠夺土地。《淮南子 兵略训》
6江东父老
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7.恃强争霸:凭借自己的强大争夺霸权
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
8约法三章:指事先约好或明确规定的事。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出自汉·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
9嫦娥奔月:来自经典神话故事。
释义: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三、说出下面歇后语的目的语
1.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2.宝剑出鞘——锋芒毕露
3.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5.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6. 到火神庙求雨——找错门了
7.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8.磅秤上放粒芝麻——无足轻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081

帖子

15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81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6: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103~香山红叶飘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答: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和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例如成语“衣冠禽兽”,古时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这说明成语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不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远不止以上列举的层面。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艰苦创业:艰难困苦地创办事业。中国人民在艰苦创业中强大了自己的国家。
独立自主:(国家、民族或政党等)不受外来力量控制、支配,自己行使主权。
只有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才能以强者姿态立足于世界。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一言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一言九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诺千金: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临危不惧:意思是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出自《邓析子·无厚》中的: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危不惧也。
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出自唐·孙樵《祭梓潼帝君文》。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改天换地:是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出自朱敏《深情忆念周伯伯》。  
革故鼎新:意思是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出自《周易·杂卦》。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
1愚公移山
释义:传说古代有一位老人名叫北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路,他下决心要把山平铲掉。
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2.废寝忘食: 【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出自】:《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3.披星戴月: 【解释】: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出自】: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4.心灵手巧——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能力。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
5.过目成诵——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很强。出自《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宋史·刘恕传》:“恕少颖司,书过目即成诵。
6.远见卓识——为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出自明 焦竑 《玉堂丛语·调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081

帖子

15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81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6: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成语班第四讲作业:
103~香山红叶飘
一:请写出有关服饰、饮食、茶、酒的成语各5条

服饰的成语

1彩衣娱亲: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2衣不蔽体:。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3鹑衣百结:
鹑:鹌鹑鸟;结:悬挂连缀。鹌鹑的尾巴短而秃,象打满补丁一样。形容衣服非常破烂。
4衣轻乘肥:衣:穿。轻:轻暖的裘衣;肥: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驾驭肥壮的马。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5披裘负薪: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饮食成语
1凿饮耕食:指百姓乐业,天下太平。“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2朝齑暮盐:齑:腌菜。早餐用腌菜下饭,晚饭蘸盐进餐。形容饮食简单,生活清苦.
3炊金馔玉:炊:烧火做饭;馔:饮食,吃。形容丰盛的菜肴。
4方丈盈前:方丈:一丈见方;盈:满。吃饭时食物摆满一丈见方的地方。形容饮食奢华。
5浆酒霍肉:把酒肉当作水浆、豆叶一样。形容饮食的奢侈。

有关茶的成语
1残茶剩饭: 残留下的一点茶水,剩下来的一点食物。
2闲茶浪酒:指没正经的吃喝、浪荡。
3闲茶饭后: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4鹤酒征茶:征收酒茶税。亦泛指苛捐杂税。
5挑茶斡刺:指寻事生非。

有关酒的成语
1酒食征逐:征:召唤;逐:追随。指酒肉朋友互相邀请吃喝玩乐。
2貂裘换酒貂裘:貂皮做的大衣。用貂皮大衣换酒喝。形容宝贵者放荡不羁的生活。

3酒醉饭饱比喻饮食得到满足
4恋酒迷花:恋:沉迷;迷:痴迷;花:娼妓,歌女。指沉迷于酒色和女色之中
5绿酒红灯:形容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


二、请为以下成语查注解、出处并列出近义、反义。

曲终奏雅: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论》:“ 相如 虽多虚辞滥説,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諫何异。 扬雄 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 郑 卫 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意为乐曲到结束时奏出了雅正的乐音。本谓 相如 的辞赋不够完美,到了结尾才转好,后多以“曲终奏雅”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到终了时更加精采。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典史》:“有为作十字令者云:‘一命之荣称得…八字衙门开得,九品补服借得,十分高兴不得。’曲终奏雅,则非但雅謔,而官箴矣。”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这真是‘曲终奏雅’,令人如释重负,觉得天皇毕竟圣明,好人也终于得救。”
近义、虎头蛇尾

一倡三叹(一倡三歎)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 唱 ”。 晋 陆机 《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肃雍舞》:“一倡三叹,朱弦之声。” 宋 苏轼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长篇小字远相寄,一唱三叹神凄楚。” 清 谭嗣同 《报刘淞芙书》二:“ 蔚庐 先生固稍逊,然称而言,絶无依傍,一唱三叹,局度雍容。”
近义:余味悠长


余音绕梁:
(1).《列子·汤问》:“昔 韩娥 东之 齐 ,匱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绕梁欐,三日不絶。”后因以“餘音绕梁”形容歌声高亢圆润,馀韵无穷。《老残游记》第二回:“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餘音绕梁,三日不絶’的话,我总不懂……及至听了 小玉先生 説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
(2).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清 贺裳 《载酒园诗话·宋欧阳修》:“至若叙事处,滔滔汩汩,累百千言……所惜意随言尽,无復餘音绕梁之意。”亦作“ 餘响遶梁 ”、“ 餘响绕梁 ”。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 秦青 顾谓其友曰:‘昔 韩娥 东之 齐 ,遗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而去,餘响遶梁,三日不絶,左右以其人弗去。’”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中:“ 韩娥 过 齐 雍门 ,鬻歌假食,既毕,而餘响绕梁,三日不絶。”
近义、意味深长
反义词:不堪入耳

游鱼出听:
【解释】水里的鱼游到水面上来听音乐。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淮南子》卷十六〈说山训〉-52-
瓠巴鼓瑟,而游鱼出听;伯牙鼓琴,驷马仰秣;介子歌龙蛇,而文君垂泣。故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岸不枯。螾无筋骨之强,爪牙之利,上食晞堁,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清之为明,杯水见眸子;浊之为闇,河水不见太山。视日者眩,听雷者聋,人无为则治,有为则伤。东汉·高诱注:「瓠巴,楚人也,善鼓瑟,淫鱼喜音,出头于水而听之。」 [1]
《荀子·劝学篇》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2]
近义、六马仰秣 弦奏跃鱼

八音迭奏、
八音迭奏,汉语成语,拼音是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出自《晋书·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近义、八音匣者。

钟仪楚奏、
zhōng yí chǔ zòu,意思是比喻思念故国,怀念乡土。出自三国·魏·王粲《登楼赋》。近义:庄舄越吟
反义:乐不思蜀

匕鬯不惊、
bǐ chàng bù jīng
语本《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后以“匕鬯不惊”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出身事主,元良永固於万邦;束髮登朝,匕鬯不惊於百里。” 文公直 《辛亥革命运动中之新军》:“虽军事倥偬之际,而城中安堵如常,匕鬯不惊。”不,后亦写作“无”。 黄远庸 《弹劾案与新内阁》:“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
近义、指挥若定
反义、惶恐不安

青梅煮酒、
qīng méi zhǔ jiǔ
以青梅为佐酒之物的例行节令性饮宴活动。煮酒,暖酒。 宋 晏殊 《诉衷情》词:“青梅煮酒鬭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三国演义》第三四回:“ 表 曰:‘吾闻贤弟在 许昌 ,与 曹操 青梅煮酒,共论英雄。’”近义词:曲水流觞
反义词:粗茶淡饭

醴酒不设、
lǐ jiǔ bù shè
不再特别准备甜酒。比喻对人的礼敬渐渐减弱。《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初, 元王 敬礼 申公 等, 穆生 不耆酒, 元王 每置酒,常为 穆生 设醴。及王 戊 即位,常设,后忘设焉。 穆生 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 楚 人将钳我於市。’”
近义、凭几据杖
反义、彬彬有礼

玉卮无当、
亦作“ 玉卮无当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一日, 堂谿公 见 昭侯 曰:‘今有白玉之巵而无当,有瓦巵而有当,君渴将何以饮?’君曰:‘以瓦巵。’”谓玉杯无底。当,底。后多比喻东西虽好,却无用处。 晋 左思 《〈三都赋〉序》:“且夫玉巵无当,虽寳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桂华无实,玉卮无当。” 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若 袁彦伯 之务饰玄言, 谢灵运 之虚张高论,玉巵无当,曾何足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真生》:“酒欲尽, 真 搜篋出饮器,玉卮无当,注杯酒其中,盎然已满。”
近义、虽宝非用 
反义、秀外慧中

瓮里醯鸡、
wèng lǐ xī jī
酒瓮中生的一种小虫。《庄子·田子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081

帖子

15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81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6: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成语班第五课作业:学员103香山红叶飘

一、请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1.(精)(忠)报国  2.破釜(沉)(舟) 3.(聞)鸡(起)舞   4.三顾(草)(蘆)
5.(臥)薪(嘗)胆  6.指鹿(為)(馬) 7. 文质(彬)(彬)  8.(彬)(彬)有礼
9.谦虚(謹)慎   10.谦恭(下)士   11.(禮)贤(下)士  12.(不)矜(不)伐
13.(坦)(誠)相待 14.(克)恭(克)顺15.屈(己)待(人)16.温(文)尔(雅)
17.以(誠)相(待)18.虚(懷)若(谷)19.虚(左)以(待)20.虚(位)以(待)
21.戒(矯)戒(躁)22.自知(之)明 23.洗(耳)恭(聽)24.(相)(敬)如宾
25.以(禮)相待 26.推(心)置(腹) 27.与(人)为善  28.尊(老)爱(幼)
29.(舉)案(齊)眉30、(母)慈(子)孝 31.开(宗)明(義)032.(明)正(典)刑
33.(文)(武)差事 34.知(書)明(理)  35.弄(斧)班(門) 36.(振)聋(發)聩

二:请从本课课件中取出文明礼仪成语10条,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给出的例句。
答:
1以德报怨:
释义:用恩惠回报别人的怨恨。
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如何?’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近义词:报怨以德,不念旧恶等。
反义词: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等。
造句:冤冤相报何时了,不如以德报怨,免恩仇于江湖。

2执经叩问
释义:手拿经书,向他人请教。形容虚心向他人学习。
出处: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近义词:扪心自问
反义词:无
造句:做学问就要毕恭毕敬,有执经扣问的态度。

3谦恭下士
释义: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出处:《汉书·韦玄成传》:“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近义:谦躬下士
反义:盛气凌人。
造句:越是高级领导,越能够做到谦恭下士。

4屈己待人:
釋義:委屈自己,以礼待人。形容谦虚、忍让的好品行。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孙策换回黄祖,迎接灵柩,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丧事已毕,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
近义:以禮待人
反义:惡言相向,无理取闹
造句:纵然屈己待人,做事也不能没有原则。

5否极泰来
释义: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出处:《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近义词:枯木逢春,时来运转,否极阳回等
反义词:泰极生否,乐极生悲等
造句:不要一蹶不振,任何事都有否极泰来的可能。

6济河焚舟
释义:济:渡;焚:烧。渡过了河,把般烧掉。比喻有进无退,决一死战。
出处:《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楚舟。”
同义: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反义: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造句:事情到了危急时刻,一定要济河焚舟,勇往直前,才能转危为安取得胜利。

7词约指明
解释: 言词简洁,旨意明确。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水旱》:“议者贵其辞约而指明。”
近义: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反义:含糊不清,拖泥带水
造句:好文章一定会词约指明,言简意赅,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成分。

8扫榻以迎
释义:把床打扫干净以迎接客人。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
出处:《后汉书·徐徲传》:“蕃在郡不接宾客,唯徲来特设一榻,去则县(悬)之。”宋·陆游《寄题徐载叔东庄》诗:“南台中丞扫榻见,北门学士倒屣迎。”
近义词:接风洗尘,惠然肯来
反义词:扫地出门,待答不理。
造句:有朋自远方来,当扫榻以迎,热情款待。

9不矜不伐
解释: 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出处: 《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近义词: 虚怀若谷、不卑不亢 
反义词: 妄自尊大、自高自大
造句:应聘时,只有做到不矜不伐,大方得体,才能赢的很好的印象分值。

10从善如流
释义:从:听从;善:指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如流:像水从高处流下那么快。形容乐于接受别人提出的正确意见。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近义:从善若流、从谏如流
反义:刚愎自用、独断专行
造句:既然大家都想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我就从善如流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081

帖子

15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81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6: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成语班第六课作业,
一、 必做题
1、请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触(类)旁(通)、进(德)修(业)、闭(关)锁(国)、错(综)复(杂)、
革(邪)反正、革(面)洗(心)、诲(淫)诲(盗)、诲(盗)诲(淫)、
(继)往(开)来、数(往)知(来)、书(不)尽言、显微(禅)幽、
仰(观)俯(察)、(花)朝(月)夕、云(淡)风(轻)、应(天)顺(人)、
宗庙(社)稷、总(而)言之、庸(言)庸(行)、金(兰)契友、
辉光日(新)、承(天)之祐、与(时)消息、飞(龙)在天、
退藏(于)密、知(冷)知(热)、声(求)气应、泰来(否)往、
(何)思何虑、经(纶)天下、眈(眈)逐(逐)、动静有(常)、
钩深(致)远、鸿(渐)之仪、(及)宾有鱼、密云(不)雨、
修(辞)立诚、一(致)百虑、精义(入)神、神(而)明之、
(朝)乾夕惕、玄(黄)翻覆、龙战(于)野、振民(育)德。

2.《周易》中的成语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有“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还有“信及豚鱼”的诚信精神、以及“卑以自牧”的谦虚精神,请把形容这五种精神的成语各写2条,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自强不息进取精神
1孜孜不倦:意思是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出自《尚书·君陈》,《后汉书·鲁丕传》,《三国志·蜀书·向朗传》。
近义:孳孳不息、宵衣旰食、手不释卷、绳锯木断
反义词:无所事事.浅尝辄止,人浮于事
2协心戮力::思想一致,并同努力。
出处:《新唐书·韦陟传》:“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
近义词:同心协力,同甘共苦,风雨同舟,

——厚德载物宽容精神
1海涵地负:
出处:如海之能包容,地之能负载。比喻才能特异。自:宋·陈亮《笏记》:“皇帝陛下,日照天临,海涵地负。”清·王韬《重刻〈曾文正公文集〉叙》:“公具海涵地负之才,出其余力为词章,已足以弁冕群贤,推倒一世。”
近义词:涵盖充周,
反义词:斗筲之人,
2涵盖充周:包容一切。
出处:清·戴名世《〈野香亭诗集〉序》:「先生于书,无所不读,涵盖充周,不见涯涘。」
近义词:厚德载物,海涵地负
反义词:鼠肚鸡肠,睚眦必报

——同心协力团结精神
1同甘共苦:同心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近义词:休戚与共,安危与共。
反义词:同床异梦,一盘散沙。
2众志成城:众心成城。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近义词:同心协力,风雨同舟
反义词:兽聚鸟散,四分五裂

——信及豚鱼诚信精神
1信及豚鱼:及:达到;豚:小猪。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出处:《周易 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近义词:暗室不欺,抱诚守真 
反义词:欺世盗名,沽名钓誉
2言信行果:说出的话一定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办成。出处:《进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
近义词: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
反义词: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言而无

——卑以自牧谦虚精神
1卑以自牧:释义保持谦虚的态度以提高自己的修养。
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王弼注:“牧,养也。”高亨注:“余谓牧犹守也,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也。”
近义词:卑己自牧,谦虚谨慎
反义词:高傲自大,目中无人。
2.[释义]
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出处:《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近义词:虚怀若谷,不卑不亢
反义词:目空一切,唯我独尊

二: 选做题
1.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一种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自强不息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拼搏进取、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力量源泉。请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为主题创作一首作品,诗词曲赋体裁不限。

五绝•疫情
文/香山红叶飘

疫情多厄害,是处损安康。
戮力多防范,中华万事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081

帖子

15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81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6: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成语典故班第七课作业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民俗)、(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成语说明。
答: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①比
比,就是譬喻。“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卫风·硕人》写庄姜的美貌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 qí,齿如瓠犀hù xī,螓qín首蛾眉。来表示美貌。
②通感:《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以山冈之永恒,河水之不断,日月之长在,松柏之茂盛比喻君福祚之不可限量。
③兴: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④赋:《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⑤重章叠句,如: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答:《诗经》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共有74篇,
《颂》共40篇

.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邂逅相遇〕《诗•郑风•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释义:指无意中相遇。邂逅:没有约会而遇见。
成语辨析:邂逅相遇和“不期而遇”;“萍水相逢”;都有“偶然相遇”的意思。不同在于:①邂逅相遇一般指相识的人;“萍水相逢”指原来不相识的人。②邂逅相遇和“不期而遇”含有“事先没有约定”的意思;“萍水相逢”只用于人;“不期而遇”还可用于车船的相遇等。
近义词:不期而遇、萍水相逢
反义词:不欢而散
例句:这两个邂逅相遇的老朋友就站在路旁谈了起来。
②〔秋水伊人〕《诗•秦风•蒹葭》:“年谓伊人,在水一方。”谓对景思人。
释义: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例句:清·龚萼《雪鸿轩尺牍·答许葭村》:“登高望远,极目苍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
2.出自《诗经·大雅》的成语
①〔天作之合〕《诗•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愿意为文王娶太姒是上天配合的。后用为称颂婚姻美满之辞。
释义: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近义词:美满良缘、终身大事
反义词:仇人相见、狭路相逢
例句:年长兄,我同你是“天作之合”,不比寻常同年弟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
②〔丹凤朝阳〕《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明朱善《诗解颐》卷三:“凤皇者,贤才之喻;高冈者,朝廷之喻;梧桐者,贤君之喻;朝阳者,明时之喻也。”后以“丹凤朝阳”喻贤才逢明时。
释义:比喻贤才逢明时。
3.出自《诗经·小雅》的成语
①〔日升月恒〕《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郑玄笺:“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恒:月上弦貌。象旭日冉冉上升,如月亮渐渐圆满。比喻事物兴盛发展。常用为祝颂之词。
释义: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旧时常用作祝颂语。
例句:明·归有光《少傅陈公六十寿诗序》:“德与年而俱进,如日升月恒。”
②〔他山之石〕《诗•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别的山。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攻:琢治。错:磨石。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用来琢磨玉器。意为别国的贤才可作为本国的辅佐。后用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外力,一般多指朋友。亦作“他山这攻”。 
释义: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
近义词:引以为戒、前车之鉴
反义词:重蹈覆辙
例句:江陵之书院,或亦他山之石,而讲学聚徒,诚不可以不慎也。

4《诗经·颂》
无所适从:意思是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诗经·颂·商颂》:“寝成孔安,无所适从。”
同义词:不知所措;反义词:择善而从。
允文允武:谓文事与武功兼备。《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同义词:文武兼济;反义词:酒囊饭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081

帖子

15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81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6: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成语典故班第八课作业
一:什么是尚书?它包括那些内容?
《尚书》即上古之书。记载了从尧舜禹时代到东周历时约1500年的历史,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献,是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溯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左传》等引《尚书》文件,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它包括的内容1、明仁君治民之道;2、明贤臣事君之道。

二:回答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尚书》的学术价值包括五个方面:1、补充了许多历史事实;2、保存了大量格言和成语;3、可考知旧藉引语的背景和用意;4、可订正旧藉引文之讹;5、可纠正旧注之误。

三:.从《尚书》中找出10条你喜欢的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1:好生之德:<<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指爱惜生命,不嗜杀戮的美德。
解释: 好生:爱惜人和动物的生命。指有仁爱之心,爱惜生命,不乱杀戮的美德。
出处: 《尚书·大禹漠》:“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举例造句: 本当杀坏了你,上天尚有好生之德,且饶过你罪,再不许你再此作戏也。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二折
近义词: 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刀下留人
反义词: 草菅人命、人面兽心、嗜杀成性。

2克勤克俭:<<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指既勤劳又节俭。
解释: 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出处: 《尚书·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举例造句: 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撤豆》
近义词: 省吃俭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反义词: 无所事事、挥霍无度、好逸恶劳。

3坐以待旦
解释: 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办事勤劳。
出处: 《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近义词: 夜以继日、枕戈待旦、朝乾夕惕。

4不矜不伐:
解释: 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出处: 《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举例造句: 自觉笔势如群山起伏,连绵不断而一气呵成,说理极其酣畅,而文气不矜不伐,颇为动听。
近义词: 虚怀若谷、不卑不亢
反义词: 妄自尊大、自高自大

5暴殄天物
成语解释: 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成语出处:《尚书 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近义词:挥霍无度、挥金如土
反义词:克勤克俭、精打细算、节衣缩食。

6如丧考妣:
解释:丧:死去;考:已死的父亲;妣:已死的母亲。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出自:《尚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同义词:悲痛欲绝。反义词:欢天喜地。

7协和万邦:协和万邦,出自《尚书》,告诫统治者处事要公正,去除一己之偏爱,好恶一同于天下。
同义词:天下大同。反义词:厚此薄彼。

8野无遗贤
释义:野无遗贤謂民間沒有被棄置不用的人才。古多以稱頌聖明之世。
出处:《書•大禹謨》:“野無遺賢,萬邦咸寧。”
例句:“朝多君子,野無遺賢。”亦作“野無遺才”、“野沒遺賢”。
近义:野無遺才
反义:朝无贤士

9柔远能迩:
<<舜典>>:“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敦德允元。’”<<顾命>>:“柔远能迩,安劝小大庶邦。”安抚笼络远近之人使之归附。
近义:柔远怀迩,怀柔远方
反义:故步自封

10偃武修文
释义:停息武備,修明文教。
出处: 《書•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
例句:“乃使王人奉命,宣明朝恩,偃武修文,與之更始。”
近义:休养生息
反义:穷兵黩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081

帖子

15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81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6: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成语班第九讲作业,103~香山红叶飘

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周礼》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1.《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蕴涵于《周礼》内部的思想体系,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2.《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礼》学术与治术兼包,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因而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1.仪礼的社会价值
《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书来源甚古,涉及面广,从冠婚飨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备,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书中记载的古代宫室、车旗、服饰、饮食、丧葬之制,以及各种礼乐器的形制、组合方式等等尤其详尽,考古学家在研究上古遗址及出土器物时,每每要质正于《仪礼》。
《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仪礼》对于上古史的研究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古代中国是宗法制社,大到政治制度,小到一家一族,无不浸润于其中。《仪礼》对宗法制度的的阐述,是封建宗法制的理论形态,要深刻把握古代中国的特质,就不能不求于此。此外,《仪礼》所记各种礼典,对于研究古人的伦理思想、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仪礼》的社会作用
《仪礼》在中国古籍中属于很枯燥难懂的一种书,但只要认真,讲求方法,利用学者的学习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的。
第一,对书里提到的各种名物礼器,如笾豆爵俎之类,既要细看注文,也要找有关书籍看看图,这就更能加强印象。如果把书中提到的各种器物分类(如衣着、射具、饮食、器皿、宫室等)记出,自然更好。此外对一些常出现的比较抽象的词汇,要弄清其含义。
第二,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阅读时可以随手画画示意图。弄不清这点,就往往看不懂礼文。
第三,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例如,一篇《士昏礼》是由纳采,问名及礼使,纳古,纳徵,请期,陈馔,亲迎,成礼,妇见舅姑,醴妇,妇馈舅姑,舅姑飨妇,飨送者,庙见等十三个小节组成的。如果不分节,即使读后也会没有头绪。
第四,《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如凡室中房中之拜以西面为敬,堂下之拜以北面为敬;凡升阶皆让,宾主敌者俱升,不敌者不俱升;凡礼盛者必先盥……。仔细阅读,就可以归纳出许多条礼例来。礼例理解的越多,对这书的理解就越透。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1敖不可长:
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同义:欲不可从

2、博闻强记
释义: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同义: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览群书
反义: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3、啜菽饮水
释义: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同义:饮水啜菽

4、砥厉廉隅
释义: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同义:砥砺廉隅

5、独学寡闻
释义: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同义:寒腹短识
反义:见多识广

独学寡闻、
意思是: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少。
示例
某独学寡闻,涉道甚浅。
近义词:寒腹短识
反义词:见多识广
成语出处
《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6记问之学、
解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
成语出处
《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示例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又想道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7教学相长、
解释:意思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近义词:互教互学
反义词:兼容并包
成语出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例句: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教学相长。

8困知勉行、
意思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学到知识,有了知识就努力实践。出自《礼记·中庸》。
近义词
孜孜不倦、困勉下学
解释:
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
示例
观其困知勉行,厉志克己之功何如? ★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

9美轮美奂、
解释: 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出处: 《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举例造句: 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惊涛骇浪后》
近义词: 美奂美轮
10师严道尊、
解释: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 《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近义词:尊师重道
反义词:目中无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081

帖子

15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81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6: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成语班第十课作业,103~香山红叶飘

一、填空题
1.《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2.(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可以体现《礼记》作品的思想。
3.《礼记》中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学)、(学记)、(中庸)三篇中。
4.(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这三种类型,是《礼记》四十九篇的文体。
5.《礼记》多样的修辞手法有:(比喻)、(顶真)、(设问)、(反问)、(虚词的灵活运用)。
二、写作题
“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请根据《礼记•学记》中这句话进行创作。韵字不限,体裁不限。
附: 释义:坏事发生了再加以禁止,就遭抵触而难以奏效。过了学习的年龄然后学习,就勤苦也难有成就。杂乱地进行教学而不循序渐进,就会搞坏、弄乱教学秩序而不整饬。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学识褊狭浅薄而见识不广。  赏析:一个人要使自己的学习有所收获,他就必须做好这几方面的事:一是要抓住机会学习,趁着自己年轻努力作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纪大了想要有所作为,但是人老体衰,失去了人生中最佳的学习机遇,即使他耗费年轻时数倍的力气,恐怕也收效甚微。二是要循序渐进,不能毫无章法。那种“这山望着那山高”、“没有学会爬就想跑”的学习方法只能使自己的学习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效果。三是要学会交流,广交有道德的朋友。在与朋友交谈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新见解、新知识、新思维。

初学《礼记·学记》赋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适时慎独,不待大恶而难改。君当惜取年少以博学,时过则智不聪,力不达,纵事倍功半而难有所成。师者传道以解惑,乱学既无章法,亦无秩序,空劳心力而学疏才浅。乱教学程序,难于整饬。学以当悟,友人之切磋方见其谬。若以埋头盲学,则易陷己于闭门造车,褊狭浅薄而孤陋寡闻。是故,当从师惜时以专攻,益友诤言而活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06:05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