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2449|回复: 19

小渔村武汉诗词律诗班(子衿组)第15讲作业贴(周四截止)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1-7-4 20: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一、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二、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三、交作业时间为一周时间,作业论坛截止时间为周日(2021.7.11)18点,超过时间补交作业必须截图给组长。不截图视作未完成作业累计三次不写作业,不管是谁,一律单飞!组长上报统计表和未交作业名单在当天19点前。
四、作业小组接龙,不接龙不点评。作业超过截止日期不点评。作业不交论坛不统计,作业在小组接龙截止时间为:周四(2021.7.8)晚上八点截止,请按时接龙不错过点评机会。
五、要求学员交作业前自检作业检查格律,不符合班级要求者,尽快在论坛和小组接龙里修改好。
附搜韵网址:
https://sou-yun.cn/AnalyzePoem.aspx

0

主题

188

帖子

1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88
发表于 2021-7-6 20: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子衿29-墨萌
1、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七律 无题
唐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起句:昨夜之宴偶见意中人,借景触发了作者的美好回忆。为承句做了铺垫 。具有连贯性且独立成意。
承句:写了对意中人的思念,并以彩凤和灵犀,比喻二人对情缘的珍视和自信 。此句独立性很强,为转句做了引向 。
转句:接承句续写具体和意中人共赴盛会的美好场景。环环相扣,顺理成章 。
合句:因官差身不由己,与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写了作者的无奈和怅然。
全诗起承转合既连贯又相对独立,一气呵成,读后回味无穷 。
2、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七律 思乡之人挪活
时如过隙已花瞳,遥忆家山在梦中。
弱冠背乡奔客路,半生茹苦远寒穷。
而今居厦身心畅,何恋离园雨雪融。
此意非嗔桑梓地,盖因国策促民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2

帖子

19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3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7-7 10: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题图  乡思

久郁离愁衣渐宽,暗滋惆怅坐江干。
羁心滴碎风犹瑟,归梦支离夜不安。
何是客居强自谄,却因位贱博人欢。
乡思恰似东流水,远寂空将雁字看。



萧瑟秋寒细柳斜,江干白浪走泥沙。
长空云淡鸣孤雁,丰岸树高藏老鸦。
日暮何因愁对月,更深常是梦回家。
乡关迢递漂游子,风雨频摧鬓上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0

帖子

36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6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7-7 14: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子矜15-闲庭信步
一、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分析:1、 起承之间的连贯性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然后,在“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逐步扩展开来。所以,起承之间在连贯性上,做得很到位。
2、 承转之间的连贯性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承,颌联,最后三个字是是“变古今”
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然后说,登高临远,视通八方,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北极,象征大唐政权。“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复辟一事而来,意思是
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
一个是颔联的句尾(变古今)
一个是颈联的句首(北极,大唐政权)。
3、 转合之间的连贯性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根据刚才讲的,尾首的连接。
前分句的尾“莫相侵”,其突出的,是一个“严”字。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
尾联的前二字,是“可怜”。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
二、 独立性。
1、 起的独立性
花近高楼伤客心⑴,万方多难此登临
首句的“伤”,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整个起的两个分句,无论物或是隐藏的含义,与承转合,有明显的区别。这个区别,一眼就可以看出,不同于其他三个部分。这,就是起的独立性。
2、 承的独立性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从这一联中,我们看到,作者已经完全、彻底、干净的离开了起句的物,走向了更为开阔、广阔的视野。
无论是“锦江春色”,或是“古今”“变”,就其义而言,已经与起句的四个景物,完全不是一码事。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发读者作联翩无穷的想象。
区别非常明显,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把读者,带向更为远大的空间。
锦江、天地,浮云、古今、变,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犹如山上浮云,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构成了承句的独立性。
3、 转的独立性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转,是话题和意境上的转折、转移,自然不可停留在原来的地方。颈联为流水对,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
杜甫所阐述的,无论是“终不改”或是“莫相侵”, 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这个转从景语到了情语,其独立性与起与承的区别较大。
4、合的独立性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
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聊为是指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这里代指此诗。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这里的“梁甫吟”即指这首诗。
整个合,同样区别明显。与前面的三个步骤相比较,其独立性一目了然。
二、七律.思乡
子矜15-闲庭信步
晓色葱茏露草肥,横塘澹澹映朝晖。
轻风冉冉翻云浪,细柳依依隐绮闱。
解缆仙舟随鹤去,开樽玉斝对花归。
登楼欲望三千里,不见家山涕泪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0

帖子

2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4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7-7 19: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子衿21-陈润来
一、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这首诗的布局也是起承转合法。起承转合分别对应首颌颈尾四联。
先看连贯性
1、起承之间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联写的是杜甫登高所见,一回事,自然连贯紧密。且看他起连贯作用的字:鸟飞回--无边 有必要分析一下“回”这个字。回,本义:回旋;旋转,回来的意思则是引申出来的。联系上文也可以看出,这里的意思就是盘旋。大家说,盘旋有个具体的边吗?所以,回—无边。这个连贯性是明显的,也是以后我们学写诗词时可以借鉴的,操作性很强的。
2、承转之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滚滚来--万里。对于长江,说滚滚来是万里而来也不为过。
3、转合之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台--艰难。登高是艰难的,况且还是“百年”、“多病”之身。
4、合起之间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整首诗没有离开一个“我”字:首联透露出来的是作者的悲凉、犹豫;颌联透露出来的是作者的无奈、激愤;颈联透露出来的是作者的凄苦、潦倒。第七句,艰难苦恨繁霜鬓,作者实写了自己悲凉、犹豫、无奈、激愤、凄苦、潦倒成了什么样子。是对前六句和诗题及主题的总照应。最后一句,潦倒新停浊酒杯。放开一笔,作者写了自己穷困潦倒的一个具体场景--新停浊酒杯!停杯,不是戒酒,是被迫的,没有酒资了。这“新停”是来登高之前的事情。这就是说,登台前已经没有酒了,这对杜甫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悲凉、犹豫、无奈、激愤、凄苦、潦倒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一句和第七句一样,是前六句和诗题及主题的总照应。还有一层,身上无酒而登台,身临着风急天高的处境。所以,新停酒也是对风急天高的照应。
再看独立性。
起: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所见,这一联是远景。
承: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所见,这一联是近景。与起自然还是一个话题,但一个远景,一个近景,独立性还是明显的。
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是描写作者自我的境况,是虚写。与前两联已经不是一个话题,更不是一样的意境,独立性自不待言。
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也是是描写作者自我的境况,但这一联是实写。也能看出各自的独立性。
二、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七律  思乡
独自打拼追梦想,初心不改感时言。
苦中有约青春志,忙里忘归客路痕。
竹径幽深通草舍,山泉跌宕过芳村。
乡间紫陌儿童乐,每忆常怀故土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6

帖子

8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7-7 20: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子衿05-一片云
一、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本诗首联叙述登高后“我”的感受,由于首联要兼顾破题,难于全力以赴的描绘大自然,颔联于是承接首联,生动形象的描绘大自然动态的秋景,颈联再转为自我,而颈联相对于颔联又有变化,从空间和时间多个角度来展示作者的愁苦,尾联总结全篇。各联之间既有连贯性又有独立性。
二、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七律·思乡
繁星点点缀苍穹,树影婆娑沐晚风。
寂寞回廊乡梦远,缠绵玉笛素情空。
烟村古巷心头驻,细柳篱墙眼底笼。
最是思亲明月夜,西窗倚断不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4

帖子

14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4
发表于 2021-7-8 13: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子衿25-云儿
1、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七律 无题
唐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起句:昨夜之宴偶见意中人,借景触发了作者的美好回忆。为承句做了铺垫 。具有连贯性且独立成意。
承句:写了对意中人的思念,并以彩凤和灵犀,比喻二人对情缘的珍视和自信 。此句独立性很强,为转句做了引向 。
转句:接承句续写具体和意中人共赴盛会的美好场景。环环相扣,顺理成章 。
合句:因官差身不由己,与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写了作者的无奈和怅然。
全诗起承转合既连贯又相对独立,一气呵成,读后回味无穷 。
2、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二、选做题: 写一首七律《芒种》,要求用平水韵,韵部不限
七律•思乡
     子衿25-云儿
半纪飘零南岭夷,故乡不断梦中回。
老爹老妈难恩俸,娇女娇儿未伴陪。
礼尚往来皆舍去,情深忧喜掬抛开。
相思唯有一根蔓,绷紧三家无尽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

帖子

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4
发表于 2021-7-8 17: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子衿22云第十五讲作业:

1、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唐代〕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起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承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转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合
分析:1、 起承之间的连贯性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起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承
此诗首联就用对仗,诗句宛转自如。“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老去”停顿,为一层,“悲秋”停顿,为一层,“强自宽”又停顿,又为一层;“兴来”停顿,为一层,“今日”停顿,为一层,“尽君欢”又停顿,又为一层。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颔联“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他的萧萧短发,作者以此为“羞”,所以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这里用“孟嘉落帽”的典故。王隐《晋书》:“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杜甫曾授率府参军,此处以孟嘉自比,合乎身份。然而孟嘉落帽显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而杜甫此时心境不同,他怕落帽,反让人正冠,显出别是一番滋味。说是“笑倩”,实是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这一联用典入化,传神地写出杜甫那几分醉态。
2.承转之间的连贯性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承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转
颈联更是不同凡响,笔力挺峻。按照一般写法,颈联多半是顺承前二联而下,那此诗就仍应写叹老悲秋。诗人却猛然推开一层,笔势陡起,以壮语唤起一篇精神。这两句描山绘水,气象峥嵘。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山高水险,令诗人只能仰视,让他感到振奋。用“蓝水”、“玉山”相对,色泽淡雅;用“远”、“高”拉出开阔的空间;用“落”、“寒”稍事点染,既标出深秋的时令,又令读者有高危萧瑟之感。诗句豪壮中带几分悲凉,雄杰挺峻,笔力拔山。
3.转合之间的连贯性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转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合
当诗人抬头仰望秋山秋水,如此壮观,低头再一想,山水无恙,人事难料,他自己已这样衰老,不能生活得长久。所以他趁着几分醉意,手把着茱萸仔细端详:“茱萸呀茱萸,明年此际,还有几人健在,佩带着你再来聚会呢?”上句一个问句,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下句用一“醉”字,妙绝。若用“手把”,则嫌笨拙,而“醉”字却将全篇精神收拢,鲜明地刻画出诗人此时的情态:虽已醉眼蒙眬,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过万语千言。
二.独立性
1.起的独立性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起写人老了,又面对着悲凉萧瑟的秋色,只好勉强宽慰自己了。今日恰逢重阳佳节,我也来了兴致,和大家在一起尽情欢乐。
2.承的独立性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承 颔联用“孟嘉落帽”的典故,把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3.转的独立性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转 颈联更是不同凡响,笔力挺峻。“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4.合的独立性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合尾联看似平淡,实则饱含深意
2、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七律.梦乡
子衿22云
梦回故里绪难收,客雁他乡望月楼。
遥看伟人山雪老,近观溪水五弦流。
同窗相聚开怀饮,发小重逢把酒筹。
一醉方休千野阔,浮生不过百春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

帖子

4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46
发表于 2021-7-8 20: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珍朱 于 2021-7-8 20:43 编辑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子衿27-珍朱
1、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七律 无题
唐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起句:昨夜之宴偶见意中人,借景触发了作者的美好回忆。为承句做了铺垫 。具有连贯性且独立成意。
承句:写了对意中人的思念,并以彩凤和灵犀,比喻二人对情缘的珍视和自信 。此句独立性很强,为转句做了引向 。
转句:接承句续写具体和意中人共赴盛会的美好场景。环环相扣,顺理成章 。
合句:因官差身不由己,与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写了作者的无奈和怅然。
全诗起承转合既连贯又相对独立,一气呵成,读后回味无穷 。
思乡
子衿_27珍朱
不觉年华似箭流,晓看春色暮逢秋。
灯前寂寂思犹在,槛外萧萧雨未休。
万里音书无过雁,百年心事倚坪洲。
此时遥忆登高处,满眼家山是客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2

帖子

11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12
发表于 2021-7-8 23: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阳光华睿 于 2021-9-22 21:37 编辑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子衿08-阳光华睿
1.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独立性: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起,引起话题,创造意境。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承,是对起的扩展、提升或深入。进一步,深一层,上一个台阶。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转,话题和意境的转折和转换。另一个话题或意境,往往是主题所在。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合,照应起,留有余味。
连贯性:首联和颔联 颔联的“黄鹤”接首联的“黄鹤楼”,自然连贯,进一步的提升;
颔联和颈联  颈联的“晴川”接颔联的“空悠悠”空间的浩渺广阔,字面上很突出。
颈联和尾联  尾联的“日暮”接颈联的“鹦鹉洲”时间地点衔接有序。
前三联与尾联的连贯性: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2、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七律.思乡
子衿08-阳光华睿
青山隐隐入云痕,绿水依依绕故园。
晋景如图游客醉,乡容似许酒家喧。
归心飞渡遣明月,幽梦星移照古垣。
无畏庸凡情犹在,何时再叙父兄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12 , Processed in 0.0611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