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2081|回复: 15

小渔村武汉诗词律诗班(白驹组)第15讲作业贴(周四截止)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1-7-4 20: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一、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二、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三、交作业时间为一周时间,作业论坛截止时间为周日(2021.7.11)18点,超过时间补交作业必须截图给组长。不截图视作未完成作业累计三次不写作业,不管是谁,一律单飞!组长上报统计表和未交作业名单在当天19点前。
四、作业小组接龙,不接龙不点评。作业超过截止日期不点评。作业不交论坛不统计,作业在小组接龙截止时间为:周四(2021.7.8)晚上八点截止,请按时接龙不错过点评机会。
五、要求学员交作业前自检作业检查格律,不符合班级要求者,尽快在论坛和小组接龙里修改好。
附搜韵网址:
https://sou-yun.cn/AnalyzePoem.aspx

0

主题

250

帖子

2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5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7-5 07: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风居士 于 2021-7-5 07:26 编辑

白驹09-清风居士
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1、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答: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唐代〕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独立性:起句是村中景色;承句是村东田间情况;转句为作者山中生活状况;合句写退出官场鸥鸟何疑?
连贯性:起承之间,起末句尾的菑字为初耕的田,承句首句漠漠水田连贯到几乎重复;承转之间,承末句尾黄鹂,与转首句的山中,鸟在山中也很连贯;转合之间,转末句尾折露葵,与野老,吃素食与野老也意思连贯。
2、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答:七律 思乡
作者 清风居士
冷月清辉照异邦,孤灯伴影映轩窗。
隔纱凝望河流急,侧耳犹闻鸟啭双。
不见乡音更旧历,每逢人静忆长江。
浪花潜入几回梦,惊醒波痕遗脸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7-5 10: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15讲作业
白驹05一点春
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1、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答:七律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这首诗的布局也是起承转合法。起承转合分别对应首颌颈尾四联。先看连贯性
1、起承之间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联写的是杜甫登高所见,一回事,自然连贯紧密。
且看他起连贯作用的字:鸟飞回--无边
有必要分析一下“回”这个字。
回,本义:回旋;旋转,回来的意思则是引申出来的。
联系上文也可以看出,这里的意思就是盘旋。
大家说,盘旋有个具体的边吗?
所以,回—无边。这个连贯性是明显的,也是以后我们学写诗词时可以借鉴的,操作性很强的。
2、承转之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滚滚来--万里。
对于长江,说滚滚来是万里而来也不为过。
3、转合之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台--艰难。
登高是艰难的,况且还是“百年”、“多病”之身。
4、合起之间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整首诗没有离开一个“我”字:
首联透露出来的是作者的悲凉、犹豫;
颌联透露出来的是作者的无奈、激愤;
颈联透露出来的是作者的凄苦、潦倒。
第七句,艰难苦恨繁霜鬓,
作者实写了自己悲凉、犹豫、无奈、激愤、凄苦、潦倒成了什么样子。是对前六句和诗题及主题的总照应。
最后一句,潦倒新停浊酒杯。放开一笔,作者写了自己穷困潦倒的一个具体场景--新停浊酒杯!停杯,不是戒酒,是被迫的,没有酒资了。
“新停”是来登高之前的事情。
这就是说,登台前已经没有酒了,这对杜甫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悲凉、犹豫、无奈、激愤、凄苦、潦倒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一句和第七句一样,是前六句和诗题及主题的总照应。
还有一层,身上无酒而登台,身临着风急天高的处境。
所以,新停酒也是对风急天高的照应。
2、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答:七律 思乡
作者 白驹05一点春
忽见榴花笑半窗,闻莺树上吟乡腔。
才知归棹摇船影,却见清溪戏蝶双。
惟忆艾香沾素手,只因醅郁绕银缸。
家山一曲琴音暖,梦里笙箫过峡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5

帖子

4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5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7-5 12: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白驹23一一烟波散人
七律*思乡文/烟波散人


苍茫夜色雨悠悠,远忆家山泪哽流。
总向梦中寻近况,常从邻里探经秋。
新潮大厦皆云好,小院柴门岂忍丢。
在外漂零垂老客,乡情脉脉总关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27

帖子

2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7-5 18:29: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苇航 于 2021-7-6 10:42 编辑

@全体成员 /玫瑰/玫瑰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白驹29-一苇航
一、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他的布局方法采用的起承转合法,起承转合分别对应,且首尾联相互照应。
一、连贯性:
1、起承之间的连贯性: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 “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 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 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
2、承转之间的连贯性: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颔联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不禁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颔联由近景过渡到颈联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这两句是承上宕开,俯仰分视。
3、转合之间的连贯性: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转联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 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讯,也十分困难。 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然而就这样结束,文情较浅,文气较直。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
4、合起之间的连贯性:
这种连贯性,叫做 “首尾照应”。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而这里“百越文身地”遥接首句中的“大荒”相互照应,“音书滞一乡”呼应第二句的“愁思”,从地到人,从景到情,首尾密合,从不同角度一再渲染。
二、独立性。
1、起的独立性: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城上,已经很高了,而且是城上高楼,站在城楼上向远处望,那真是与大荒相接、海天茫茫。 柳宗元是遭贬被下放到柳州的,登上城楼,看到的是茫茫一片的荒地,由此想像是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整个起的两个分句,他的独立性在于作者原迁之后的悲痛、悲愤情绪和盘托出。
2、承的独立性: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这是描写近景
3、转的独立性:
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转联的独立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铢两悉称,属于“工对”的范围。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细味这两句,因欲有所见而望远,又因视线被遮而增愁,复因愁思而生出江流似肠的联想,诗意步步作转,层层递进。
4、合的独立性: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尾联的独立性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 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二、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七律.思乡
谁把乡音付管弦,夕阳一抹鬓苍然。
有诗多是因情写,无梦还须对月眠。
霜后离歌悲别雁,夏时老柳噪新蝉。
长风何日扬帆起,吹我愁心两处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8

帖子

27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78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7-6 10: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白驹17-始俑
一、        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春水和群殴连贯,日日与不曾、今始连贯,君与盆飧、樽酒、旧醅连贯。旧醅与邻翁、余杯连贯。舍、春水、群殴、花径、客、蓬门、君、盆飧、兼味、篱、樽酒、旧醅、邻翁、杯皆独立。
二、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七律•思乡
参差树影曳寒窗,云底一镰秋月凉。
空枕霜更萦旧梦,孤魂游子客他乡。
偎亲只恨家山远。寄语惟期雁字长。
难报春晖怜寸草,清愁淡淡付壶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6

帖子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7-6 23: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白驹28-木兮
一、        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首句点题,抒发情感,颔联不复返,白云,空均衔接首联去。颈联表现状态表达出空的意境。尾联总结看到眼前空调的感叹和愁苦,同时也对自己命运的嗟叹。整首以空为连贯!

二、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七律.思乡
白驹28-木兮
此间谋食复当年,遥望乡园那片天。
绿水幽幽帆行远,青山寂寂梦犹牵。
话来闻母多关念,思至觉知身自怜。
感念霞光晖落处,随风携去暮云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

帖子

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5
发表于 2021-7-7 17: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白驹06-九九
一、        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连贯性:
1、起承之间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联写的是杜甫登高所见,一回事,自然连贯紧密。且看他起连贯作用的字:鸟飞回--无边 有必要分析一下“回”这个字。回,本义:回旋;旋转,回来的意思则是引申出来的。联系上文也可以看出,这里的意思就是盘旋。
2、承转之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滚滚来--万里。对于长江,说滚滚来是万里而来也不为过。
3、转合之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台--艰难。登高是艰难的,况且还是“百年”、“多病”之身。
4、合起之间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整首诗没有离开一个“我”字:首联透露出来的是作者的悲凉、犹豫;颌联透露出来的是作者的无奈、激愤;颈联透露出来的是作者的凄苦、潦倒。第七句,艰难苦恨繁霜鬓,作者实写了自己悲凉、犹豫、无奈、激愤、凄苦、潦倒成了什么样子。是对前六句和诗题及主题的总照应。最后一句,潦倒新停浊酒杯。放开一笔,作者写了自己穷困潦倒的一个具体场景--新停浊酒杯!停杯,不是戒酒,是被迫的,没有酒资了。这“新停”是来登高之前的事情。这就是说,登台前已经没有酒了,这对杜甫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悲凉、犹豫、无奈、激愤、凄苦、潦倒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一句和第七句一样,是前六句和诗题及主题的总照应。还有一层,身上无酒而登台,身临着风急天高的处境。所以,新停酒也是对风急天高的照应。大家注意,一首诗的连贯性关键就在于承转之间的连贯性。

独立性:
起: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所见,这一联是远景。
承: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所见,这一联是近景。与起自然还是一个话题,但一个远景,一个近景,独立性还是明显的。
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是描写作者自我的境况,是虚写。与前两联已经不是一个话题,更不是一样的意境,独立性自不待言。
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也是是描写作者自我的境况,但这一联是实写。也能看出各自的独立性。

七律·思乡
台湾海峡系深情,又是中秋月甚明。
独倚栏杆抬望眼,还思故土忆离城。
身曾恰似随波叶,岛却犹如迷路婴。
浊酒一杯添寂冷,嫦娥也叹此孤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8

帖子

9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8
发表于 2021-7-8 10: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驹19-两棵树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一、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首联“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说诗人一早就听到魏万唱着离歌,渡过昨夜才刚刚下了一层薄霜的黄河南下长安。点明了时间:深秋(初霜)的一个早晨;地点:黄河渡口;人物:作者自己、被送别的人魏万;事件:送别友人。四要素齐全。连贯性:通过直叙的手法引起全诗,为下文联想抒情作了铺垫。独立性:相对于后三联,首联有其独立性,即诗人站在黄河岸边目送友人离去,是目之所见,不同于后面的联想及抒情。
颔联“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通过想像继写友人在云长安途中所见所感,友人自己一人孤零零地最不堪听到鸿雁的叫声,途中如画的风景也无心欣赏。连贯性:颔联紧承首联“初渡河”意,写渡河中及渡河后情景。独立性:单写途中之事,与其他联在地点、立意上不同。
颈联“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也是转联,作者不再写途中景物,转而通过联想写长安近郊的景色。作者思绪飞得更远,通过联想描写友人出行的目的地——长安城的景色,潼关的树木叶色变黄凋落,显得寒意临近京城,京城傍晚的捣衣声此起彼伏,热闹异常。连贯性:时间上是友人出行的先后承接,地点上有出行的顺序变换,承接颔联的“客中过”,续写首联的“初渡河”。独立性:本联写长安城周及城中的景物,情景交融,以景语为多,相对独立。
尾联“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是作者劝勉友人魏万的话,作为忘年交的李颀以长者的口吻勉励魏万到了京城以后,不要被京都的繁华所迷失方向,要趁着年轻成就一番事业,不要蹉跎岁月。连贯性:承接颈联的长安城引发作者的感慨之情,写的是长安城中的物象,即作者以自身经验告诫友人的话语;同时也承接了首联的“离歌”“初渡河”等,写友人的目的地情景,回扣了主题——送别。独立性:此联不同于以上三联的情景交融,全为情语,足见两人关系的亲密无间,有着与其他三联迥然不同地独立性。
二、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七律·思乡
白驹19-两棵树
腾空雏燕逐飞蛾,碧草城郊接午河。
水载乡愁回望远,云承客梦逝流过。
卅年随父犁农事,整日缠娘唱党歌。
百岁锤镰锄旧貌,还期檐下筑新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4

帖子

25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7-8 15:26: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雨花汀 于 2021-7-8 15:47 编辑

.   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1、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答: 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独立性:起句是游子渡过黄河唱着离别的歌儿;
承句是写远在他乡的游子发愁不忍听山中鸿雁鸣叫情况;转句为潼关的寒景和京城捣衣妇状况;
合句写到了长安不要沉迷于享乐而要抓紧时间成就事业
连贯性:起承之间,起末游子唱离歌,承句客中几乎重复;
承转之间,承末句云山,与转首句的树色中也很连贯;
转合之间,转末句御菀,与长安行乐也意思连贯。
2、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七律.思乡
离家痛觉已经年,夜半孤轮照不眠;
曾走花间追粉蝶,还居柳岸钓鱼鲜;
萱堂膝下承欢少,杜宇声中有泪涟;
想问东君知意否?乡心一束托风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11 , Processed in 0.13829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