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558|回复: 10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管理组第九讲作业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2-4-24 20: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第九讲作业
一、问答题:
1、        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工整。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三、交作业时间为一周时间,作业论坛截止时间为周日(2022.4.3018点,超过时间补交作业必须截图给组长。不截图视作未完成作业累计三次不写作业,不管是谁,一律单飞!组长上报统计表和未交作业名单在当天21点前。
四、写作五律作业小组接龙,不接龙不点评。作业超过截止日期不点评。作业不交论坛不统计,作业在小组接龙截止时间为周四(2022.4.28)晚上八点截止,请按时在小组接龙不错过点评机会。
五、要求学员交作业前自检作业检查格律,注意写作题分三步骤:
1)第一步写好五律作业检查格律编辑好写出来保存一下,然后准备在组里接龙。为毕业汇总做好准备。
2)第二步再回答标注自己作业的格律,在每行下边标注平仄。
3)第三步在诗作标注平仄题下边,找出诗中的入声字。
不符合班级要求者,尽快在论坛修改好。还要注意把作业编辑汇总在同一文档里,为毕业汇总做好准备工作。
附搜韵网址:
https://sou-yun.cn/AnalyzePoem.aspx

0

主题

159

帖子

1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4-27 11: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丹郡主 于 2022-5-3 22:31 编辑

小渔村44期五律专修班第九讲管理组作业:
白驹组-丹儿
一、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答:坳救有有三种:
1、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一拗三救)
例李白: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
    本来句式应该是“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一字应为平声而用了仄声字“恐”,这就是拗字,后面讲第三字改为平声字“天”进行补救。句子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这种自救也叫“孤平自救”。

2、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
例,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联诗的出句“野火烧不尽”的本来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仄”,结果在第四个位置上用了仄声字“不”成了拗句,在一句诗中出现了严重的平仄音失调,(四个仄音,一个平音),因此就必须在对句中适当位置增加一个平声字,已达到平仄音平衡(全联诗中平仄音尽量对等)。这种对句互救一般出现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组句式内(一联内部)。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这叫做四拗三救。(出句四拗,对句三救,因为没有符合“对、粘、替”,就叫“大拗”,大拗必救。)
  小拗可救可不救,例1:《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舂,念chōng )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寂”,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五”。(既有句内一拗三救,又有联内出句三拗,对句三救)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双救: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对句三拗三救、本句一拗三救)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月”该平用仄,“明”字平声救,但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一拗三救)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 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3、特拗:句内自救。
例: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在”和“岐”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严谨。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五律·风筝
文/丹儿
竹骨纸宣身,仙姿欲乱真。
游龙天上舞,彩凤日边巡。
巧借东风力,闲观大地春。
何时抛此线,只做自由人。

五律·风筝
竹骨纸宣身,仙姿欲乱真。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游龙天上舞,彩凤日边巡。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巧借东风力,闲观大地春。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何时抛此线,只做自由人。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竹 骨 日 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3

帖子

42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4-28 17: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第九讲作业:
柔荑如水
一、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坳救有三种类型:
(1)平脚句内自救


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用仄声字,必须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本该用仄声字的地方改用平声字相救,又叫本句自救。如果不救,这两句除韵脚是平声字外,就只有五言第二字;七言第四字是平声字了(韵脚不算),又叫犯“孤平”,必须救。


例、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


本来句式应该是“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一字应为平声而用了仄声字“恐”,这就是拗字,后面讲第三字改为平声字“天”进行补救。句子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这种自救也叫“孤平自救”。


(2)仄脚对句相救
韵脚句型成“平仄仄”,因为五言第四字拗;七言第六字拗改变了“平平仄”的句型,故为大拗,必救。
例、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这联诗的出句“野火烧不尽”的本来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仄”,结果在第四个位置上用了仄声字“不”成了拗句,在一句诗中出现了严重的平仄音失调,(四个仄音,一个平音),因此就必须在对句中适当位置增加一个平声字,已达到平仄音平衡(全联诗中平仄音尽量对等)。这种对句互救一般出现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组句式内(一联内部)。


小拗可救可不救:   
  五言第三字拗;七言第五字拗,可在对句的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平声字救。
但属小拗亦可不救。但是谙熟此技法的人,大都会救。
例、杜甫: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上句“几”字仄声拗,
下句“秋”字平声救。   
仄脚句型,出句三拗,对句三救,属于小拗。


(3)特拗
还有一种特殊的拗句五言“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也是“仄脚句型”,但不是对句相救,是句内自救。可以直接用这种句型写律诗,多用于第七句。不须要再救。


例: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在”和“岐”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严谨。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五律•风筝
文/柔荑如水
竹骨楮身轻,凌风势纵横。
渐高人尽望,欲远鸟同行。
心系升沉事,线牵长短程。
扶摇能几日,来往笑浮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6

帖子

42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28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4-28 20: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厉羽 于 2022-4-28 20:55 编辑

小渔村五律专修班第九讲作业
鹿鸣组长发飘飘
一、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拗救有三种: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一拗三救)。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和特拗。
在一个句子中,该用平声字的地方却用了仄声字,就必须在本句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字的改用平声字,以便在音律上得到补救。即前面“拗”了,后面就“救”回来。
例、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恐惊天上人”基本句:平平仄仄平,拗句:仄平仄仄平,拗救句:仄平平仄平,“恐惊天上人”第一字“恐”该平却仄,就用第三字“天”该仄却平来救,这就是本句自救。
对句相救有两种“拗救”形式: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
例、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这叫做四拗三救。(出句四拗,对句三救,因为没有符合“对、粘、替”,就叫“大拗”,大拗必救。)
例1:《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舂,念chōng )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寂”,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五”。(既有句内一拗三救,又有联内出句三拗,对句三救)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双救: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对句三拗三救、本句一拗三救)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月”该平用仄,“明”字平声救,但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一拗三救)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 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三字用了仄声。这是小拗,这种小拗,其实就是没有违反“对、粘、替”,可救可不救,
在五言格律诗中,这叫做“三拗四救”。(三四互换一应平)
     这个也就是写诗的时候,为了表达意思的需求,第三字要使用仄声字,这样句子就成了三仄尾了,为了避免这样,就将第四字换位平声字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古人把这种句式作为特殊句式,规定为合律。
例1: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在”和“岐”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这就是特拗。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严谨。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五律.风筝
文/长发飘飘
天半御风巡,飘然自在身。
痴心游八极,远梦摘三辰。
俯瞰千山小,狂歌一日新。
攀升挣断线,寂寞掩埃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883

帖子

102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2-4-29 08: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第九讲作业
子衿组边缘人类
一、问答题:
1、        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答:三种。
(1)、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一拗三救)。
例:   例1、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
这里第一字用仄声字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这里全句只有第二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可在第三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就是本句自救,叫孤平拗救,又叫“一拗三救”。
七言: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字用仄声字成:     仄仄仄平仄仄平——全句只有第四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
可在 第五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也是本句自救,又叫孤平拗救。(例诗略)
(2)、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
该句型有三种“拗救”形式,都是属于对句相救:  
  1: 例、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
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这叫做四拗三救。(出句四拗,对句三救,因为没有符合“对、粘、替”,就叫“大拗”,大拗必救。)  
2、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三字用了仄声成拗。还有七言第五个字拗,这都是小拗,这种小拗,其实就是没有违反“对、粘、替”,可救可不救,这点和本句自救稍有不同。但是谙熟此技法的人,大都会救。
(3)、特拗。还有一种特殊的拗句五言“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也是“仄脚句型”,但不是对句相救,是句内自救。可以直接用这种句型写律诗,多用于第七句。不须要再救。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换成“平平仄平仄”。此种句型的第三字与第四字,可以互救,允许平仄互换,即末尾三字“平仄仄”可为“仄平仄”。 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一定要保留平声,不然要是变为仄声,那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犯孤平的句子。(仄平仄平仄)
例: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      
拗句:仄仄仄平仄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们在实际的创作中,有时候是本句自救和对句互救相结合的。
例:《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舂,念chōng )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寂”,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五”。(既有句内一拗三救,又有联内出句三拗,对句三救)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工整。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五律·风筝
文/边缘人类
高起抖浮尘,晴空尽揽春。
行踪囚在掌,世事不由人。
自有凌云志,难为鼓翼身。
东风如与便,脱绊梦成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0

帖子

49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9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4-29 20: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独行客 于 2022-4-29 20:24 编辑

代交柔夷组如风第九讲作业


一、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坳救有三种类型:
(1)平脚句内自救: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用仄声字,必须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本该用仄声字的地方改用平声字相救,又叫本句自救。如果不救,这两句除韵脚是平声字外,就只有五言第二字;七言第四字是平声字了(韵脚不算),又叫犯“孤平”,必须救。
例:元稹:三径池塘静,六街车马忙。
  六街车马忙,正格为:平平仄仄平。“六”为仄声,故第三字用平声字“车”来救。


(2)仄脚对句相救
韵脚句型成“平仄仄”,因为五言第四字拗;七言第六字拗改变了“平平仄”的句型,故为大拗,必救。
例,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正格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不字应为平却是仄,故在对句中第三字本为仄声反用平声“吹”来救。 小拗可救可不救,例1:《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寂”,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五”。(既有句内一拗三救,又有联内出句三拗,对句三救)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双救: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对句三拗三救、本句一拗三救)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月”该平用仄,“明”字平声救,但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一拗三救)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 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3、特拗:句内自救。
例: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在”和“岐”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严谨。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五律 风筝
振翅更凌空,山川似不同。
高低已莫辨,深浅自相融。
作势怜飞鸟,趁机追舞风。
奈何连一线,痴梦有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3

帖子

57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5-1 17: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1、风筝志
五律.鹿鸣双双
志上舞晴洲,追风伴鹤游。
竹身轻且韧,纸面俊而羞。
碧海浮云底,青山垅野头。
徜徉多得意,断线脱笼囚。
曾经沧海点评:1、首句错误,表意不清。“洲”水中陆地。风筝的“志”在天空。中间两联写风筝的特征、形象、及活动范围。对仗工整。尾联上句总结全文,结句的结论与第七句不太和谐。2、符合作业要求。

2、五律·风筝
文/丹儿
竹骨纸宣身,仙姿欲乱真。
游龙天上舞,彩凤日边巡。
巧借东风力,闲观大地春。
何时抛此线,只做自由人。
曾经沧海点评 :1、首联写风筝形态:竹骨、纸宣、仙姿。颔联写风筝的活动范围。及动态:游龙、天上、颈联写风筝的动力来源:风力。层层推进。最后说风筝虽然可以在天空飞翔,但是却不自由,提高了立意。人们向往自由。很好。2、中间两联对仗工整;首字平仄,韵脚阴阳比例合理。词脉一气呵成。

3、五律•风筝
文/柔荑如水
竹骨楮身轻,凌风势纵横。
渐高人尽望,欲远鸟同行。
心系升沉事,线牵长短程。
扶摇能几日,来往笑浮生。
曾经沧海点评:1、首联写风筝的构造。颔联写风筝的行动轨迹。颈联写风筝的思想;尾联上句总结,“扶摇能几日”,这个问句本身包括讥笑,所以,回答决的是“不伦不类”,含糊不清。2、中间两联对仗工整。

4、五律·风筝
文/边缘人类
高起抖浮尘,晴空尽揽春。
行踪囚在掌,世事不由人。
自有凌云志,难为鼓翼身。
东风如与便,脱绊梦成真。
曾经沧海点评:1、 首联写风筝高高在上,一览大地,可谓高调炫耀;颔联写尽管你高高在上,但还是摆脱不了被人掌控;颈联写你再有远大志向,不能摆脱别人的控制,也难以去实现;尾联说出自己的愿望,能摆脱羁绊,实现梦想。2、这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3、中间两联对仗工整。

5、五律.风筝
文/长发飘飘
天半御风巡,飘然自在身。
痴心游八极,远梦摘三辰。
俯瞰千山小,狂歌一日新。
攀升挣断线,寂寞掩埃尘。
曾经沧海点评:1、首联写风筝飘飘然在天巡航;颔联风筝得意忘形,痴心妄想。颈联写风筝飞得高,“一览众山小”。尾联假设风筝“断线”,被“寂寞”的摔下地来。用物诗就是要这样托物言志,寄托感情。2、中间两联对仗工整,构思独特。脉络清楚,连贯。

6.五律  风筝
文/柔荑组如风
振翅更凌空,山川似不同。
高低已无辨,深浅自相融。
作势怜飞鸟,趁机追舞风。
奈何连一线,痴梦有无中。
曾经沧海点评:1、首联写风筝升到天空后,看到不一样的情景,“山川似不同”;颔联具体写不同;高低无辨,深浅相融;颈联“作势怜飞鸟,趁机追舞风。 ”写出风筝的疯狂。尾联写“奈何连一线,痴梦有无中。”说明对现实不满意。2、构思很独特,诗脉连贯,内在联系紧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904

帖子

29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38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5-1 18: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第九讲作业
白驹蓝色星空
一、问答题:
1、 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答:三种。
1)大拗必救。
如。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登字就意不
2)小拗可救可不救,谙熟此法技巧的人大都会救。
如,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明就月,可不救。
3)特拗(合律)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如。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工整。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五律•风筝
文/蓝色星空
直上九重天,依风靠线牵。
虽然如鹞貌,却无似鹰肩。
风失厌厌坠,人无怯怯旋。
何时凭己力,自在展一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

帖子

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9
发表于 2022-5-2 21: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双 于 2022-5-2 22:00 编辑

小渔村五律专修班第九讲作业
鹿鸣组长双双
一、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坳救有三种类型:
(1)平脚句内自救: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用仄声字,必须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本该用仄声字的地方改用平声字相救,又叫本句自救。如果不救,这两句除韵脚是平声字外,就只有五言第二字;七言第四字是平声字了(韵脚不算),又叫犯“孤平”,必须救。
例:元稹:三径池塘静,六街车马忙。
  六街车马忙,正格为:平平仄仄平。“六”为仄声,故第三字用平声字“车”来救。


(2)仄脚对句相救
韵脚句型成“平仄仄”,因为五言第四字拗;七言第六字拗改变了“平平仄”的句型,故为大拗,必救。
例,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正格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不字应为平却是仄,故在对句中第三字本为仄声反用平声“吹”来救。 小拗可救可不救,例1:《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寂”,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五”。(既有句内一拗三救,又有联内出句三拗,对句三救)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双救: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对句三拗三救、本句一拗三救)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月”该平用仄,“明”字平声救,但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一拗三救)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 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3、特拗:句内自救。
例: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在”和“岐”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把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严谨。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风筝志
五律.鹿鸣双双
志上舞晴洲,追风伴鹤游。
竹身轻且韧,纸面俊而羞。
碧海浮云底,青山垅野头。
徜徉多得意,断线脱笼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3

帖子

57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5-3 12: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泉 于 2022-5-3 13:05 编辑


小渔村44期五律专修班山泉第九讲作业:

一、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答:坳救有有三种:
1、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一拗三救)
例李白: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
    本来句式应该是“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一字应为平声而用了仄声字“恐”,这就是拗字,后面讲第三字改为平声字“天”进行补救。句子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这种自救也叫“孤平自救”。

2、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
例,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联诗的出句“野火烧不尽”的本来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仄”,结果在第四个位置上用了仄声字“不”成了拗句,在一句诗中出现了严重的平仄音失调,(四个仄音,一个平音),因此就必须在对句中适当位置增加一个平声字,已达到平仄音平衡(全联诗中平仄音尽量对等)。这种对句互救一般出现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组句式内(一联内部)。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这叫做四拗三救。(出句四拗,对句三救,因为没有符合“对、粘、替”,就叫“大拗”,大拗必救。)
  小拗可救可不救,例1:《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舂,念chōng )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寂”,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五”。(既有句内一拗三救,又有联内出句三拗,对句三救)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双救: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对句三拗三救、本句一拗三救)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月”该平用仄,“明”字平声救,但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一拗三救)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 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3、特拗:句内自救。
例: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在”和“岐”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严谨。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五律•风筝
文/山泉
巧手作轻鸢,东风送碧天。
调喉歌古乐,低首览山川。
志效金鹏展,身如彩凤翩。
终因丝线引,一世惹人怜。
五律•风筝
文/山泉
巧手作轻鸢,东风送碧天。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啭喉歌古乐,低首览山川。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志效金鹏展,身如彩凤翩。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终因丝线引,一世惹人怜。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一,作,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06 , Processed in 0.07476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