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2116|回复: 24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子衿组第九讲作业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2-4-24 20: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第九讲作业
一、问答题:
1、        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工整。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三、交作业时间为一周时间,作业论坛截止时间为周日(2022.4.3018点,超过时间补交作业必须截图给组长。不截图视作未完成作业累计三次不写作业,不管是谁,一律单飞!组长上报统计表和未交作业名单在当天21点前。
四、写作五律作业小组接龙,不接龙不点评。作业超过截止日期不点评。作业不交论坛不统计,作业在小组接龙截止时间为周四(2022.4.28)晚上八点截止,请按时在小组接龙不错过点评机会。
五、要求学员交作业前自检作业检查格律,注意写作题分三步骤:
1)第一步写好五律作业检查格律编辑好写出来保存一下,然后准备在组里接龙。为毕业汇总做好准备。
2)第二步再回答标注自己作业的格律,在每行下边标注平仄。
3)第三步在诗作标注平仄题下边,找出诗中的入声字。
不符合班级要求者,尽快在论坛修改好。还要注意把作业编辑汇总在同一文档里,为毕业汇总做好准备工作。
附搜韵网址:
https://sou-yun.cn/AnalyzePoem.aspx


2

主题

273

帖子

280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80
发表于 2022-4-24 22: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3

帖子

18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8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4-25 08: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淡雅如兰 于 2022-4-27 08:18 编辑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子衿15-淡雅如兰第九讲作业
一、问答题:
1、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总括起来有三种:
一、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一拗三救)。
二、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
三、特拗

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
一、句脚句型为“仄仄平”的句子,又叫“平脚句型”(只有这种句型才可能出现孤平)五言句型是“平平仄仄平”;七言句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用仄声字,必须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本该用仄声字的地方改用平声字相救,又叫本句自救。如果不救,这两句除韵脚是平声字外,就只有五言第二字;七言第四字是平声字了(韵脚不算),又叫犯“孤平”,必须救。

如五言:
    平平仄仄平,这里第一字用仄声字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这里全句只有第二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可在第三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就是本句自救,叫孤平拗救,又叫“一拗三救”。
例1、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
     本来句式应该是“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一字应为平声而用了仄声字“恐”,这就是拗字,后面讲第三字改为平声字“天”进行补救。句子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这种自救也叫“孤平自救”。
七言: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字用仄声字成:
     仄仄仄平仄仄平——全句只有第四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可在
第五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也是本句自救,又叫孤平拗救。(例诗略)
二、韵脚句型为“平平仄”的句子,又叫“仄脚句型”。记住这个句型的对句句脚只能是“仄仄平”,全句是:
     五言
     出句:仄仄平平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
     七言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该句型有三种“拗救”形式,都是属于对句相救:  
     1、大拗必救:
     五言第四字拗,对句第三字救
     出句:仄仄平平仄——成“仄仄平仄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成“平平平仄平”
     七言的六字拗,对句第五字救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成“平平仄仄平仄仄 ”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句型成“平仄仄”,因为五言第四字拗;七言第六字拗改变了“平平仄”的句型,故为大拗,必救。
     例1、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还有一种特殊的拗句五言“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也是“仄脚句型”,但不是对句相救,是句内自救。可以直接用这种句型写律诗,多用于第七句。不须要再救。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换成“平平仄平仄”。此种句型的第三字与第四字,可以互救,允许平仄互换,即末尾三字“平仄仄”可为“仄平仄”。 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一定要保留平声,不然要是变为仄声,那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犯孤平的句子。
(仄平仄平仄)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在五言格律诗中,这叫做“三拗四救”。(三四互换一应平)
     这个也就是写诗的时候,为了表达意思的需求,第三字要使用仄声字,这样句子就成了三仄尾了,为了避免这样,就将第四字换位平声字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古人把这种句式作为特殊句式,规定为合律。
    例1: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在”和“岐”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工整。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五律•风筝
凭力借东风,扶摇上碧空。
云边寻燕迹,日下俯春红。
看似虽如愿,奈何枉竞雄。
置身高远处,命运锁绳中。



五律•风筝
凭力借东风,扶摇上碧空。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云边寻燕迹,日下俯春红。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看似虽如愿,奈何枉竞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置身高远处,命运锁绳中。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似,日,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6

帖子

8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4-26 0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小的一片云 于 2022-4-28 11:03 编辑

小渔村五律专修班第9讲作业
子衿01一片云
一、问答题:
1、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总括起来有三种:
①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一拗三救)。
②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
③特拗

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
一、句脚句型为“仄仄平”的句子,又叫“平脚句型”(只有这种句型才可能出现孤平)五言句型是“平平仄仄平”;七言句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用仄声字,必须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本该用仄声字的地方改用平声字相救,又叫本句自救。如果不救,这两句除韵脚是平声字外,就只有五言第二字;七言第四字是平声字了(韵脚不算),又叫犯“孤平”,必须救。

如五言:
    平平仄仄平,这里第一字用仄声字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这里全句只有第二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可在第三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就是本句自救,叫孤平拗救,又叫“一拗三救”。
例1、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
     本来句式应该是“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一字应为平声而用了仄声字“恐”,这就是拗字,后面讲第三字改为平声字“天”进行补救。句子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这种自救也叫“孤平自救”。
二、韵脚句型为“平平仄”的句子,又叫“仄脚句型”。记住这个句型的对句句脚只能是“仄仄平”,全句是:
     五言
     出句:仄仄平平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
     七言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该句型有三种“拗救”形式,都是属于对句相救:  
     1、大拗必救:
     五言第四字拗,对句第三字救
     出句:仄仄平平仄——成“仄仄平仄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成“平平平仄平”
     七言的六字拗,对句第五字救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成“平平仄仄平仄仄 ”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句型成“平仄仄”,因为五言第四字拗;七言第六字拗改变了“平平仄”的句型,故为大拗,必救。
     例1、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还有一种特殊的拗句五言“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也是“仄脚句型”,但不是对句相救,是句内自救。可以直接用这种句型写律诗,多用于第七句。不须要再救。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换成“平平仄平仄”。此种句型的第三字与第四字,可以互救,允许平仄互换,即末尾三字“平仄仄”可为“仄平仄”。 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一定要保留平声,不然要是变为仄声,那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犯孤平的句子。
(仄平仄平仄)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在五言格律诗中,这叫做“三拗四救”。(三四互换一应平)
     这个也就是写诗的时候,为了表达意思的需求,第三字要使用仄声字,这样句子就成了三仄尾了,为了避免这样,就将第四字换位平声字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古人把这种句式作为特殊句式,规定为合律。
    例1: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在”和“岐”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工整。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五律·风筝
引线上瑶宫,青云雁影融。
扶摇乘暖日,腾达借东风。
器凝先人智,源追墨子功。
黎民怀祝福,寄托纸鸢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3

帖子

30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4-26 08: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竹林疏影 于 2022-5-3 13:46 编辑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 子衿-21竹林疏影第九讲作业
一、问答题:
1、        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答:
一、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一拗三救)。
例:   例1、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
这里第一字用仄声字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这里全句只有第二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可在第三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就是本句自救,叫孤平拗救,又叫“一拗三救”。
七言: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字用仄声字成:     仄仄仄平仄仄平——全句只有第四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
可在 第五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也是本句自救,又叫孤平拗救。(例诗略)
二、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
该句型有三种“拗救”形式,都是属于对句相救:  
  1: 例、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
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这叫做四拗三救。(出句四拗,对句三救,因为没有符合“对、粘、替”,就叫“大拗”,大拗必救。)  
2、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三字用了仄声成拗。还有七言第五个字拗,这都是小拗,这种小拗,其实就是没有违反“对、粘、替”,可救可不救,这点和本句自救稍有不同。但是谙熟此技法的人,大都会救。
三、特拗
三、还有一种特殊的拗句五言“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也是“仄脚句型”,但不是对句相救,是句内自救。可以直接用这种句型写律诗,多用于第七句。不须要再救。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换成“平平仄平仄”。此种句型的第三字与第四字,可以互救,允许平仄互换,即末尾三字“平仄仄”可为“仄平仄”。 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一定要保留平声,不然要是变为仄声,那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犯孤平的句子。(仄平仄平仄)
例: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      
拗句:仄仄仄平仄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们在实际的创作中,有时候是本句自救和对句互救相结合的。
例:《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舂,念chōng )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寂”,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五”。(既有句内一拗三救,又有联内出句三拗,对句三救)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工整。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五律·风筝
文/竹林疏影
借力信天游,飘摇不肯休。
云来同我路,雁问有何求。
怀志空余恨,低眉枉起愁。
从生难自己,一线系心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34

帖子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4-26 10: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五律专修班第九讲作业:
一、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拗救有三种: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一拗三救)。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和特拗。
在一个句子中,该用平声字的地方却用了仄声字,就必须在本句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字的改用平声字,以便在音律上得到补救。即前面“拗”了,后面就“救”回来。
例、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恐惊天上人”基本句:平平仄仄平,拗句:仄平仄仄平,拗救句:仄平平仄平,“恐惊天上人”第一字“恐”该平却仄,就用第三字“天”该仄却平来救,这就是本句自救。
对句相救有两种“拗救”形式: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
例、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这叫做四拗三救。(出句四拗,对句三救,因为没有符合“对、粘、替”,就叫“大拗”,大拗必救。)
例1:《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舂,念chōng )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寂”,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五”。(既有句内一拗三救,又有联内出句三拗,对句三救)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双救: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对句三拗三救、本句一拗三救)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月”该平用仄,“明”字平声救,但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一拗三救)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 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三字用了仄声。这是小拗,这种小拗,其实就是没有违反“对、粘、替”,可救可不救,
在五言格律诗中,这叫做“三拗四救”。(三四互换一应平)
     这个也就是写诗的时候,为了表达意思的需求,第三字要使用仄声字,这样句子就成了三仄尾了,为了避免这样,就将第四字换位平声字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古人把这种句式作为特殊句式,规定为合律。
例1: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在”和“岐”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这就是特拗。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严谨。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小渔村44期五律专修班第九讲作业
【五律】风筝
子衿17-乐吾清欢
借势上苍穹。腾飞更靠风。
只因多寂寞,难以辩西东
身在凌云里,线牵手掌中。 
人生无奈短,岁月急匆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0

帖子

2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4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4-26 15: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第九讲作业子衿09-陈润来
一、问答题:
1、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总括起来有三种:
一、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一拗三救)。
二、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
三、特拗

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
一、句脚句型为“仄仄平”的句子,又叫“平脚句型”(只有这种句型才可能出现孤平)五言句型是“平平仄仄平”;七言句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用仄声字,必须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本该用仄声字的地方改用平声字相救,又叫本句自救。如果不救,这两句除韵脚是平声字外,就只有五言第二字;七言第四字是平声字了(韵脚不算),又叫犯“孤平”,必须救。

如五言:
    平平仄仄平,这里第一字用仄声字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这里全句只有第二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可在第三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就是本句自救,叫孤平拗救,又叫“一拗三救”。
例1、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
     本来句式应该是“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一字应为平声而用了仄声字“恐”,这就是拗字,后面讲第三字改为平声字“天”进行补救。句子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这种自救也叫“孤平自救”。
七言: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字用仄声字成:
     仄仄仄平仄仄平——全句只有第四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可在
第五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也是本句自救,又叫孤平拗救。(例诗略)
二、韵脚句型为“平平仄”的句子,又叫“仄脚句型”。记住这个句型的对句句脚只能是“仄仄平”,全句是:
     五言
     出句:仄仄平平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
     七言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该句型有三种“拗救”形式,都是属于对句相救:  
     1、大拗必救:
     五言第四字拗,对句第三字救
     出句:仄仄平平仄——成“仄仄平仄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成“平平平仄平”
     七言的六字拗,对句第五字救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成“平平仄仄平仄仄 ”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句型成“平仄仄”,因为五言第四字拗;七言第六字拗改变了“平平仄”的句型,故为大拗,必救。
     例1、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还有一种特殊的拗句五言“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也是“仄脚句型”,但不是对句相救,是句内自救。可以直接用这种句型写律诗,多用于第七句。不须要再救。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换成“平平仄平仄”。此种句型的第三字与第四字,可以互救,允许平仄互换,即末尾三字“平仄仄”可为“仄平仄”。 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一定要保留平声,不然要是变为仄声,那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犯孤平的句子。
(仄平仄平仄)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在五言格律诗中,这叫做“三拗四救”。(三四互换一应平)
     这个也就是写诗的时候,为了表达意思的需求,第三字要使用仄声字,这样句子就成了三仄尾了,为了避免这样,就将第四字换位平声字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古人把这种句式作为特殊句式,规定为合律。
    例1: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在”和“岐”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工整。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五律·风筝
展翅向云端,东风助放欢。
遨游穹宇乐,邂逅柳烟观。
竹哨添春彩,诗情绽碧阑。
全凭牵一线,媲美蝶高盘。

格律
展翅向云端,东风助放欢。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遨游穹宇乐,邂逅柳烟观。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竹哨添春彩,诗情绽碧阑。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全凭牵一线,媲美蝶高盘。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乐 竹 碧 一 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0

帖子

36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6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4-27 08: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第九讲作业
子矜06-闲庭信步
一、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一)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一拗三救)。
例: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
    本来句式应该是“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一字应为平声而用了仄声字“恐”,这就是拗字,后面讲第三字改为平声字“天”进行补救。句子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这种自救也叫“孤平自救”。
  ( 二)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
大拗例: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联诗的出句“野火烧不尽”的本来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仄”,结果在第四个位置上用了仄声字“不”成了拗句,在一句诗中出现了严重的平仄音失调,(四个仄音,一个平音),因此就必须在对句中适当位置增加一个平声字,已达到平仄音平衡(全联诗中平仄音尽量对等)。这种对句互救一般出现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组句式内(一联内部)。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这叫做四拗三救。
小拗例:    例1:《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第一句“五”字,是该平而用仄;对句第三字“无”字平声,救第一句的第三字“五”。
(  三)特拗
五言3拗4救;七言5拗六救
例:李白:“仍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仍连故乡水
   “故”和“乡”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五律.风筝
子矜06-闲庭信步
杏月艳阳天,凭风放纸鸢。
抟鹏鸣佩举,绘凤向楼悬。
望远今怀寄,伤时复念牵。
谁知君傲骨,片楮上清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8

帖子

1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88
发表于 2022-4-27 09: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第九讲作业
子衿13-墨萌
一、问答题:
1、        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答:三种。
(1)、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一拗三救)。
例:   例1、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
这里第一字用仄声字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这里全句只有第二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可在第三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就是本句自救,叫孤平拗救,又叫“一拗三救”。
七言: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字用仄声字成:     仄仄仄平仄仄平——全句只有第四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
可在 第五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也是本句自救,又叫孤平拗救。(例诗略)
(2)、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
该句型有三种“拗救”形式,都是属于对句相救:  
  1: 例、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
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这叫做四拗三救。(出句四拗,对句三救,因为没有符合“对、粘、替”,就叫“大拗”,大拗必救。)  
2、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三字用了仄声成拗。还有七言第五个字拗,这都是小拗,这种小拗,其实就是没有违反“对、粘、替”,可救可不救,这点和本句自救稍有不同。但是谙熟此技法的人,大都会救。
(3)、特拗。还有一种特殊的拗句五言“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也是“仄脚句型”,但不是对句相救,是句内自救。可以直接用这种句型写律诗,多用于第七句。不须要再救。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换成“平平仄平仄”。此种句型的第三字与第四字,可以互救,允许平仄互换,即末尾三字“平仄仄”可为“仄平仄”。 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一定要保留平声,不然要是变为仄声,那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犯孤平的句子。(仄平仄平仄)
例: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      
拗句:仄仄仄平仄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们在实际的创作中,有时候是本句自救和对句互救相结合的。
例:《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舂,念chōng )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寂”,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五”。(既有句内一拗三救,又有联内出句三拗,对句三救)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工整。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五律 风筝
竹骨彩衣穿,须臾化纸鸢。
才施千丈缕,为问九霄天。
稚叟争云际,鱼龙孤命悬。
扶摇将欲上,怎奈线相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4

帖子

14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4
发表于 2022-4-27 11: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子衿11-云儿第九讲作业
一、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一)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一拗三救)。
例: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
    本来句式应该是“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一字应为平声而用了仄声字“恐”,这就是拗字,后面讲第三字改为平声字“天”进行补救。句子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这种自救也叫“孤平自救”。
  ( 二)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
大拗例: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联诗的出句“野火烧不尽”的本来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仄”,结果在第四个位置上用了仄声字“不”成了拗句,在一句诗中出现了严重的平仄音失调,(四个仄音,一个平音),因此就必须在对句中适当位置增加一个平声字,已达到平仄音平衡(全联诗中平仄音尽量对等)。这种对句互救一般出现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组句式内(一联内部)。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这叫做四拗三救。
小拗例:    例1:《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第一句“五”字,是该平而用仄;对句第三字“无”字平声,救第一句的第三字“五”。
(  三)特拗
五言3拗4救;七言5拗六救
例:李白:“仍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仍连故乡水
   “故”和“乡”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五律.风筝

子衿11-云儿
各支大烈鸟,缓缓飞天际。
父女齐盟邦,母家共协艺。
线团筝坠渊,汗洒地凝滞。
唯有不羁儿,绳违讯无系。

各支大烈鸟,缓缓飞天际。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父女齐盟邦,母家共协艺。
仄仄平平平,中平中仄仄。

线团筝坠渊,汗洒地凝滞。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中仄。

唯有不羁儿,绳违讯无系。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入声字:大、父、艺、线、地、滞、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15 , Processed in 0.0672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