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十一讲作业 梁组17——冬生 作业:你怎么评价浮山堰工程? 答:长久以来,萧梁“堰淮”之举,一直为后人诟病。北宋文学家秦观曾作《浮山堰赋》:“粤萧梁之服命兮,抗北魏以争衡,信降虏之诡计兮,阻汤汤而倒征。哀死者之数万兮,孤魂逝其焉游?运徒力顿漂无根,潮波复故弥亿年。背自然以开凿兮,固神禹之所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萧衍的“堰淮”,不是为了解民于倒悬,而仅是为与北魏“争衡”。萧衍也正是为了这一个人罪恶目的,才乐意采信降虏王足“堰淮”之诡计的。 不错,浮山堰的典型之处在于它以进攻敌人开始,却以害己告终。但浮山堰并非一无是处,有许多地方值得肯定。浮山堰工程的规模在当时是举世无双的。据估算,其副坝高30,主坝高40米,形成的水域面积估计有6700多平方公里,总蓄水量有100多亿立方米,浮山堰主副坝填方达200多万立方米。这几项指标在当时都是世界第一。 坝高往往是水利工程水平和技术含量的最直接表现。国外的土石坝至12世纪才突破30米高度,比浮山堰晚了600多年。浮山堰工程为后来水利设施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淮河深槽里,木笼装石打基础,上面筑土坝,沉铁护脚,类似后代抛石截流。从两岸进占,在中间合龙,技术相当复杂,这些技术在中外历史上是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也为后代河工所常用。 浮山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的建成突出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惊人的力量和气概。浮山堰,这座“以水代兵”的军事工程,它记录着南北朝军事史上的残酷与悲壮。但是,以当时的条件和技术水平而言,在淮河里筑这样的拦河大坝,其工程之巨,难度之大,不能不承认是中国军事史上的空前创举,在古代水利史上也是罕见的。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人们对自然认识深度的局限,浮山堰只存在了4个月就被冲垮,但它在世界水利史上和中国科技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具有长远的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