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710|回复: 13

诗史结合实验班(子云组)第54讲作业(周一截止)

[复制链接]

1208

主题

4091

帖子

41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5-18 20: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顺眼阳光 于 2023-6-8 21:56 编辑

第54-55讲作业

写一篇论说文, 你对秦末汉初的乱局的认识。题材不限,要求符合相应的章法,观点鲜明,结尾含蓄隽永,写完了要用心修改,精益求精!

0

主题

159

帖子

15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59
发表于 2023-5-23 14:53: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员潘江荣 论秦未乱局和灭亡原因          秦未的乱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它的建立结束了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秦朝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便迅速走向了衰落和灭亡,其中政治局势的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秦始皇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如焚书坑儒、统一货币、征发民工修建万里长等,旨在加强中央集权,但是同时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反抗。尤其是焚书坑儒更是遭到了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反秦斗争随着时间的推移,秦朝政治局势愈发紧张。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描述了秦朝统治者的残暴行为以及百姓的苦难。同时,司马迁还详细记录了各个地区的反秦斗争如陈胜、吴广等的起义,以及项羽、刘邦等的抗秦战争。这些反秦斗争的发生,标志着秦朝政治局势的演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百姓的反抗和反叛不断增多,严重破坏,秦朝政治局势迅速走向溃。秦始皇死后,他的二子胡亥继位,但是并没有能力。汉高祖刘邦等人趁机发动了抗秦战争,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秦朝在极短的时间内走向灭亡,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一、严刑酷法,不得民心        秦国一向重用法家,商鞅、李斯俱为法家人物,自商鞅变法后历代国君都主张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管理百姓。         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前,这样做对整个国家来说,无论是对外整合国力发动战争还是对内兴建工程管辖民众,都有着很好的作用。可是当海内一统、天下大定之时,这样的政策就不合时宜了! 试想一下,携带违禁的书籍就要被诛灭三族,讨论百家之言就要被处死,诽谤朝廷就要被夷去九族。刚从六国时代走出来的人们如何能接受呢? 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如此莫有例外。如此看来,不得民心的秦朝亡于天下人的滔滔怒火中也理所应当。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同样法令严厉的汉朝没有因此出现什么大问题呢?因为汉朝是儒皮法骨,虽然实质上还是用法家思想,但被儒家很好地掩盖了。         当然,秦汉其他情况的差别也是原因。 二、二世无能,奸臣当道        我们都知道拉开秦朝灭亡序幕的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但秦朝后期各种问题一下子爆发还是因为始皇的死。         始皇驾崩,若扶苏继位,秦朝不会出现二世而亡的局面。可赵高、李斯这俩货为了自己的地位,立了胡亥这没本事的。 不仅如此,胡亥这可怜孩子被赵高他们给忽悠瘸了。先是在他们的怂恿下大肆屠戮宗室,之后更是被权倾朝野的赵高用一招“指鹿为马”耍得团团转,从此事便可看出政治斗争上胡亥完败,此时的二世早已是有名无实。        当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时,胡亥正忙着花天酒地,沉醉在幻想中的胡亥还以为天下太平举世安宁呢。         直到起义军势大难敌,得到消息的二世才惊慌失措地从美梦中醒来。秦朝灭亡,如赵高等蒙蔽君主的奸臣自是罪责难逃,可最根本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二世太无能吗? 三、急于求成,不顾民力         急于求成的错误不仅秦朝犯,后世的隋朝也犯过。         秦始皇是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可他试图实现雄心壮志的意愿实在是太迫切了,使得天下人跟不上他的步伐。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贾谊《过秦论》秦朝刚刚建立,六国残余势力尚有存余,始皇便迫不及待地开疆扩土。无论是南方的百越,亦或是北方的匈奴,都是他眼中的肥肉。为了打败他们,这个初建的国家不得不发起大量的劳役、兵役,征收繁重的赋税。         当积累的矛盾一下子爆发出来,起义军蜂拥而至,秦帝国这座大厦岌岌可危;可帝国的将军和士兵分布在天南海北,又能在国内发生动乱之时发挥多大作用呢? 四、骄奢淫逸,私欲过盛         始皇父子追求私欲的行为加快了秦朝灭亡的节奏。         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为了修建始皇的陵寝,七十多万人在骊山服劳役。要知道当时全国的总人口不过两千万。         至于阿房宫,直到始皇身死,也没能完工;胡亥又不顾群臣进谏,执意征发徭役重新修建。         除了修建陵墓、建造宫殿,痴迷长生不老同样是始皇不可推卸的过错。为了寻仙问道,谋取不死之药,秦皇投入了太多的财力物力人力;光是徐福的船队就带走了三千童男童女,数千工匠士兵。         综合以上原因,秦二世而亡是必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9

帖子

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9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5-23 19: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绿水青山 于 2023-5-23 19:40 编辑

论说文  .  秦末汉初之乱局
文/子云21~ 绿水青山
       纵观历史,凡是用暴力手段奴役人民的政权都是短命的,必将被快速更替,催生新的力量,通过战争手段优胜劣汰产生新的政权。
       秦朝末年就是如此,秦始皇一统天下,历史贡献功不可没。但是其独断专横,滥用刑罚,残暴的统治手段,导至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为我独尊,排除异论,焚书坑儒,历史典籍毁于一旦,种种暴行使其成了无道的君王,也是其政权衰败的必然因素。
     “上天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无限的权力,无尚的荣光,使其为自己的生命产生了担忧,为求长生不老药四处巡游。为了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和安排身后的归宿,征调了数百万民工,大肆修筑宫殿和陵墓,历时三十六年,直到其死才勉强完工。其横征暴敛,沉重税赋徭役使人民不堪重负,直到秦二世时期赵高等权臣当道,二世昏庸,在赵高的操纵下,是非颠倒,指鹿为马,其暴政比始皇时有过之无不及,举国上下怨声载道。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各地方势力纷纷而动,六国残余相继称王。刘邦斩白蛇起兵,项梁,项羽江东起义,起义烽火迅速蔓延,各地反秦力量都来参加其中。六国旧贵族的残余势力、秦国的下级官吏和地方势力也都起来反秦。这正是哪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各路义军的围攻下,秦军节节败退。但是,起义军中的矛盾逐渐出现,互相仇杀,反秦斗争遂由六国旧贵族之后项羽与原秦下级官吏刘邦分别领导,西入关攻秦。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北上救赵;刘邦西进伐秦。
        刘邦先入关,于蓝田大破秦军,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至此楚汉争霸开始。
       刘邦入咸阳,尽除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刘邦的英明决策奠定了大汉基业。
        项羽入屠咸阳,杀秦宗室,焚秦宫室,劫掠关中。项羽的残暴行为注定了其乌江绝境。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朝的短命,项羽的败亡,足以说明了这个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94

帖子

49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9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5-24 00: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上一滴水 于 2023-5-24 00:53 编辑

第54-55讲作业

莺啼序.秦末汉初
子云—叶上一滴水

阳春又归燕子,系红绸小布。
葫芦籽、种入南墙,翠蔓斜上姜府。
待秋后、瓜分两半,谁知蹦出盈盈女。
伴小桃初长,心随杨柳飞絮。

落难书生,误闯后院,结神仙眷侣。
好光景、总是难长,凄凄强上征路。
瘦身躯、艰辛怎奈,薄衣服、寒风何阻。
觅夫君,越岭翻山,不辞劳苦。

长城万里,峻岭盘龙,挡强弓劲弩。
料想是、华山高耸,滚滚黄河,敌寇无侵,万年牢固。
北风乍起,乌云遮日,喜良妻泪挥如雨,筑城墙、尸骨三千具。
秦皇不改,从前不悯农奴,徒惹豪杰群聚。

虽兼国土,难并民心,剩壮思万缕。
揭竿起、英雄无数,义士陈王,各路诸侯,霸王项羽。
谁人不是,心存天下,但歼白帝留苦役,只刘邦、谙晓黎民苦。
江山不过民心,古往今来,可曾枉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1

帖子

1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8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5-25 20: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诗结合实验班子云组第54-55讲09可人作业
秦末汉初
秦始皇一统天下,结束了诸侯混战,对历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秦末暴政,至使农民起义,天下又乱,先有陈胜,后有项羽,刘邦,经过几次战役,秦朝灭亡,着实让人惋惜。
接着就是楚汉之争,刘邦知人善用,最终打败项羽,汉朝就此开始。百姓可以休养生息。成为当时最文明最强大的帝国。
一个朝代的结束 ,一个朝代的开始。以仁为上,方能流传千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872

帖子

8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7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5-27 12: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诗结合实验班第54-55讲作业
子云组 紫罗兰
论秦末汉初乱局
       从古至今,四季的流转,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变迁都是有迹可循的。就像生命的轮回,从诞生成长到衰病老去。虽然性格、原声家庭、社会环境、个人能力和身体体格等都会对一个个体的生存时间质量有不同的影响。但是总体来说,就像乐极生悲,盛极也必衰!这是自然的规律。恒古不变!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行同论、统一货币度量衡。对外北伐匈奴,南征北越。修筑万里长城等。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但是到了晚年开始梦想长生并且苛政虐民,焚书坑儒。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

    沙丘之变后,胡亥继位。因为赵高对胡亥的三观,是非观念形成起了很大影响。所以当政后的胡亥残暴不仁,草菅人命,宠信奸佞。可以说这是导致秦王朝迅速消亡的重要因素。赵高当权,治国无方。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拉开反秦的序幕。刘邦、项羽、彭越、樊哙、韩信、张良、范增等等先后举旗。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败者为寇,胜者为王。鸿门宴后,刘邦受封汉王。几年后楚汉之争,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刘邦统一天下建立西汉。

历史的兴亡非一人之力可阻,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历史的车轮永远不会停步。时势造英雄。只有勤政为民,张弛有度,政通人和的明君才能留下浓墨重彩。只有顺应时势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更长更深的印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8

帖子

2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58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5-27 21: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吴铭 于 2023-5-28 19:07 编辑

诗史结合班 54-55讲作业
论说文 秦末汉初乱局

秦末汉初乱局之吾见
子云08/吴铭
秦,战国七国之最强国也!自秦孝公商鞅变法之后,几代自强不息,秦奠定春秋战国之霸位!后有吕不韦“奇货可居”之妙计,扶子楚计成,秦之嬴政,终成天下。
秦前固然有商鞅之得力法变,法家之法度,行暴厉严苛之政,是时促成秦“虎狼之师”之趋兵,乃成统一也,亦是成秦之六国鼎力之势。然则政令于之“守江山”,乃之陋习百错也!殊不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百姓已成秦之百姓,人心却不成秦之人心,此乃大错也。诸般仍行之暴酷连坐严苛之政,战之,百姓苦。统一之,百姓更苦,安能上下一心之?如此焉能长久乎?
况嬴政始皇,虽携秦之“虎狼”之军平定天下,但不知之人心之举足轻重。为文化统一而“焚书坑儒”,使之其他六国文献迄今失传尔。统一后文化固然可“书同文”之;统一度量衡,固然可校准之;统一车辙,固然可“车同轨”之;统一货币,固然可增加贸易之。但,人心却不知统一尔,是安本江山守国之大忌也!
秦之于二世胡亥而止,看似非然,实则使然矣!始皇之初,人心不一。六国虽灭,“各国”旧族人心仍存,况乃统一未扶人心于安定,未使之百姓于安康,人心乱之,起之,乃之是然也。而于今世现代之朝代论之看,唐代武媚之时无乱乎?有白敬业之乱之首也!武媚曰:“百姓安之若泰,乱乎何起长尔?”今吾眼观之,然也!
无论何代,人心,便是成载舟覆舟之势尔。秦相李斯、韩非子、商鞅皆出自法家,秦成之短命之朝,亦“成之萧何败之萧何”也!法家之法,固然依之。人心之“儒”礼、教化,却不可少之。儒家之礼面,法家之根骨,使成也!
秦二世之末,各地“揭竿而起”,前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各地乱局成正。至后项羽刘邦之“鸿门宴”,“白马之盟”,最后使成“逐鹿”天下。皆始皇胡亥失之“百姓之心”也!秦之秦始皇父子之私欲;之暴政守国;苛责百姓;之于胡亥大斯杀灭宗族,最后失之最高权柄,成孤凸傀儡(秦宗族力量被胡亥自己灭了,嬴政时,连吕不韦都不敢对抗秦宗族力量,可见宗族支持也很重要!),势成阉宦赵高“指鹿之为马”祸乱国祚,皆之失“人心”之过也!
项羽虽“力拔山河兮”,但攻一城杀戮秦之百姓,且少长远之谋,一意孤行。兵败乌江之势,曾屠城与秦之杀戮何异乎?刘邦起兵初之,亦不重之儒家,后张良以守国人心劝之,使刘邦成之百姓之心之正道,固汉代国祚能成百年之朝,是乃用之法家之立骨,儒家之礼面尔。法家成国家之法政,儒家成国家之礼乐教化。然,秦之始皇却不知亦;不知如何面对秦几代鼎力之“逐鹿”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081

帖子

15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81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3-5-28 14: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香山红叶飘 于 2023-5-28 15:00 编辑


第54~55讲作业:

秦末汉初的乱局的认识:
一:从集权到割据又到统一。
秦始皇的统一,最终分裂而为六国贵族子孙的割据;这可以说是封建势力的反动。经过楚汉战争,由割据而又转到西汉的统一,表明了封建的残余力量的脆弱,而统一才是当时的主潮。刘邦也许把握住了这个要点,所以他终于战胜项羽,建立了汉朝。
二:秦亡汉兴的必然
秦政残暴的统治,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严酷的刑法。汉朝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顺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残暴统治必然招致灭国的横祸,温和的统治能使社会安定,人民接受统治并促使社会向前发展。
三:秦亡汉兴的意义:
1:就疆域而言:秦始皇奠定了统一基础,刘邦巩固并扩大了疆域。
2:就文化而言: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的统一,兼之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发展,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3:就政治体制而言:秦朝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汉代进一步延续郡县制,开启了封建王朝长期沿用的篇章。
4:就军事而言:除了拥有秦皇汉武这样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全面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军事历史经验,奠定封建军事制度基础。
5就经济而言: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a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b经济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c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总之:秦末汉初的乱局,终为泱泱华夏之大国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9

帖子

27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7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5-28 19:03: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54讲作业
子云12-白果树

小论文  秦末之乱局

秦末之乱,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秦失其鹿,群雄竞逐”。
造成其乱的原因,也用一句话,就是“天下苦秦久矣”。
苦在哪里?一个词:苛政。
苛政是多方面的,这里只举一端:徭役。
秦之徭役之重,难以想象。
长城、驰道、秦陵,都是十分浩大的工程,用人之多,工期之长,使百姓不堪重负。而为了不使百姓逃役,又施以严法重刑,比如,误了役期的,役夫要处死,押解的人也要处死。可是,长年累月的日子,成千上万的人,怎么会没有特殊情况呢?而误了期的,当然也会有不愿意等死的人,所以就铤而走险,造反了。
所以,首义的陈胜吴广,就是误期的役徒。首先攻进咸阳,后来建立了汉朝的刘邦,则是押解役徒的小官吏。这两支大名鼎鼎的义军,都和徭役有关,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或为天意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2

帖子

4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5-29 00: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翰林瑞居一 于 2023-5-29 00:27 编辑

论秦末动乱之原因

子云15-翰林瑞居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以卓越的才智与雄伟的气魄横扫天下,兼并六国,实现中国的大一统,并把中国社会真正推向封建社会。但是秦始皇与他的权贵们陶醉于兴奋之中,对国内与国外的形势估计不足,所施行的法令与治国之策脱离实际,以致很快陷入内外交困之境,并加速了秦朝走向灭亡之路。具体原因大致有其三:
       一是实行苛政治国,没有调整好社会关系
      秦朝实现大一统以后,整个社会经过多年的征战,已经处于百废待新之境,此时朝廷没有认真研究其社会状况、着力改善生产关系,而是实行苛政,没有让民众休养生息,反而变本加厉、横征暴敛,使百姓生活处于更加水深火热之中。在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大兴土木,修建万里长城、骊山陵等,秦二世胡亥在赵高的怂恿下继续修建阿房宫,这些人力、物力、财力必然转嫁给普通老百姓,这势必为社会矛盾的激化埋下祸根。对兼并的六国贵族没有给予适当安抚,以稳定其心,让其在思想接受大一统,而是采取严酷的法治,没落的贵族与老百姓都苦不堪言。
       二是实行“焚书坑儒,”堵塞了进言的渠道
       213年至前212年,秦始皇执政初期,为维护其政治需要,焚毁除朝廷管理的图书馆以外在社会上流传的各类书籍,并坑杀了术士四百六十余人。此事件虽然饱受争议,但是就广开言路来说,确是影响甚大,导致社会上没有人再敢向朝廷发表建言,同时也关闭了人才举荐通道。
       三是实行高度集权,导致了群臣离心离德
秦始皇的高度集权独裁,加速了统治集团的分裂,甚至连他的家族都与他呈现离心离德的态势。特别是赵高、李斯篡改诏书,并诛杀了大公子扶苏。秦二世胡亥被逼容忍宦官专权,朝廷昏庸腐败已经到了极致。种种倒行逆施,导致民心失尽,各种势力的支持也失尽。
      凡此种种,各地揭竿而起义者众多,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起兵、六国贵族起兵,等等,许多百姓与没落官僚纷纷加入到推翻秦朝统治的大军中。至此,一个没有民心支撑的朝廷必然走向灭亡。
       朝代更替,自然之理,无可厚非。然,顺民者兴,逆民者亡。 秦之灭亡,亡于道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9:50 , Processed in 0.06873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