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班第11课作业 052-翰林瑞居 一、填空题: 1.《春秋》是中国(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工于记(事),长于记(人)。《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2.《春秋》经最著名的有(《公羊传》)、(《左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二、请查阅以下成语是否出自《公羊传》,并为其查注解、近义、反义、例句。(不得少于十条) 答: 1、一统天下 注解:出自《公羊传 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常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关单位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可泛指少数人霸占的某一领域。 近义:一齐天下 反义:四分五裂 例句:曹操自赤壁之战后想一统天下的梦想破灭了。 2、一元复始 注解:《公羊传 隐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 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同义:万象更新 反义:桑榆末景 例句:一元复始新气象。 3、拨乱反正 注解:《公羊传 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指整顿混乱局面;使秩序恢复正常。 同义:拨云见天 反义:离经叛道 例句:十一届三中会后,在思想领域拨乱反正。 4、义形于色 注解:《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意思是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 同义:义正词严 反义:理屈词穷 例句:他俨然一副义形于色的样子。 5、不一而足 注解:《公羊传 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 同义:层出不穷 反义:寥寥无几 例句:广场集体跳舞者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6、不毛之地 注解:《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 同义:不发之地 反义:天府之国 例句:过去的不毛之地,现在成了鱼米之乡。 7、千里一曲 注解:《公羊传 文公十二年》:“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 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 同义:不修小节 反义:举止不凡 例句:他这个人一向是千里一曲。 8、传闻异辞 注解:《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指传说不一致。 同义:说法不一 反义:众口一词 例句:俗话说,十里不真信,同一件事,经很多传说就有可能传闻异辞。 9、善善从长 注解:《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原指褒扬美德,源远流长。后用来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 同义:博采众长 反义:固执己见 例句:对社会美德必须善善从长,认真学习。 10、国色天姿 注解:《公羊传 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 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同义:沉鱼落雁 反义:丑八怪 例句:杨贵妃确有国色天姿。 三、写作题 〔一元复始 〕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请根据〔一元复始〕的注解进行创作。韵字不限,体裁不限。 要求:楼下评阅楼上的作业! 七绝•春早 052-翰林瑞居 东风吹柳绿渠塘,万象更新有暗香。 好似牧童吹短笛,黄鹂叫早把歌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