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翰林瑞居一 于 2023-11-12 20:14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16课作业 052-翰林瑞居
1.简要回答孟子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 答:孟子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推崇并继承孔子思想,又顺应形势变化发展了孔子思想。就其在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方面主要有: (1)《孟子》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这对后来宋明理学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2)指出教育是“行仁政”、“得民心”的重要手段。提出了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著名论断,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强调“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3)孟子把教育同经济同人民物质生活联系起来。提出教育是保存和扩充人的善端,形成高尚人格的决定力量,“仁义礼智根于心”,“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 (4)《孟子》明确提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学校要“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一思想与主张这历代对于统一办学思想,统一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有积极意义的。 (5)《孟子》提出道德教育和修养的思想,诸如:存心养性、立志养气、反求诸已、知耻改过、磨炼意志等,对于铸造封建士大夫品格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2.写作题 经典名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请根据以上资料,创作一首作品,或成联两幅,题目不限,体裁不限! 对联一副 052-翰林瑞居 德行广布自然多助; 道义寡为必定无援。
3.课外阅读《孟子》全文,体会孟子的思想,更好的运用到当今的生活学习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