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672|回复: 16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24课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4-1-7 20: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语典故班第24课作业
一、简要回答《兵略》篇中的军事理论思想。
二、写作题
1.请从《淮南子》中,选择其中的一条成语或N条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或成联两幅!
2.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0

主题

465

帖子

46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8 01: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24课作业
03*荷塘月色


一、简要回答《兵略》篇中的军事理论思想。

答:《兵略》篇,代表了西汉初期的军事理论水平,其主要思想如下:
其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政治上的得失。首先,政治上得道,军事上才能取胜。
其二,比较精辟地论述了军事行动中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其三,为将帅具体提出了一些统兵、用兵之要。


二、写作题
1.请从《淮南子》中,选择其中的一条成语或N条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或成联两幅!
2.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1.百川归海
注释: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出处:《淮南子·汜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2.蚌病成珠
注释: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出处:《淮南子·说林训》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3.海水不可斗量
注释: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量的。比喻不可根据某人的现状就低估他的未来。
出处:《淮南子·泰族训》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南吕·金字经〕重头小令
文/荷塘月色

《百川归海》
学问常年积,德心平素怀,天上群星共舞台。乖,光辉亮九垓。成功在,百川归海来。
《蚌病成珠》
如意常无志,失途多爱文,笔下千千写假真。人,心中皆是春。成学问,满怀锦绣存。
《海水不可斗量》
得势知低调,有权存爱心,纵使沙中也有金。吟,就差好运临。东风甚,小苗成树林。

点评

作业完成不错,学习了。  发表于 2024-1-9 06: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1970

帖子

19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7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9 06: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24课作业
口心雨
一、简要回答《兵略》篇中的军事理论思想。
答:
其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政治上的得失。
其次,军事上取胜的根本,在于加强政治统治,即为存政,建立牢固的统治基础。
其三,为将帅具体提出了一些统兵、用兵之要。

二、写作题
1.请从《淮南子》中,选择其中的一条成语或N条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或成联两幅!
2.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一寸光阴一寸金
注释: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七绝 惜时
记得三春花事留,谁知叶落已知秋。
少年应有凌云志,莫让时光付水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6

帖子

5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8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9 11: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24课作业
056*-高山峻岭
一、简要回答《兵略》篇中的军事理论思想。
答:《兵略》篇,代表了西汉初期的军事理解水平,其主要思想如下:
①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政治的得失。政治上得道,是保证军事上取胜的基本条条。
②比较精辟地论述了军事行动中动与静的辨证关系。
③为将帅具体提出了一些统兵、用兵之要。
二、写作题
1.请从《淮南子》中,选择其中的一条成语或N条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或成联两幅!
2.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百川归海:
注释: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出处:《淮南子•汜论训》百川导源,而皆归海。


七绝•百川归海
文/高山峻岭


千年冻雪汇溪流,绕岭穿林尽日游。
跋涉平川归大海,腾飞奔涌不停休。


https://chinaxiaoyucu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841&extr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9

帖子

22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2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 14: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24课作业
清风
一、简要回答《兵略》篇中的军事理论思想。
答:1、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政治上的得失。
2、军事上取胜的根本,在于加强政治统治,即为存政,建立牢固的统治基础。
3、为将帅具体提出了一些统兵、用兵之要。

二、写作题
1.请从《淮南子》中,选择其中的一条成语或N条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或成联两幅!
2.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注释: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咏兰
文/清风
不与百花竞,餐风饮露芳。
独安空谷底,宁静自生香。

点评

同学作业完成不错,为你点赞,学习啦!  发表于 2024-1-11 2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8

帖子

13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38
发表于 2024-1-11 20: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24课作业
027-一池清凉

一、简要回答《兵略》篇中的军事理论思想。
答:《兵略》篇中的军事理论思想,代表了西汉初期的军事理论水平,其主要思想如下:
【1】其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政治上的得失。首先,政治上得道,军事上才能取胜。①《兵略》认为:兵,失道而弱,得道而强;将,失道而拙,得道而工(精明);国,得道而存,失道而亡。所谓道者,即是与天地顺、与四时合的最高行为准则。得道者,众之所助,虽弱必强;失道者,众之所去,虽大必亡。因此政治上得道,是保证军事上取胜的基本条件。②《兵略》认为,军事上甲坚兵利,车固马良,畜积给足,士卒殷轸(众多)等物质条件,以及奇谋诈术的巧妙运用和良臣猛将的合理任用等主观条件,虽然是克敌制胜不可缺少的条件,但皆佐胜之具也,并不是保证战争必胜的根本条件。③《兵略》认为:政胜其民,下附其上,则兵强矣;民胜其政,下畔其上,则兵弱矣。④再次,《兵略》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提出:全兵(获得彻底胜利的军队)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的思想,主张:制胜于未战。⑤
【2】其二,比较精辟地论述了军事行动中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兵略》认为,军队出击,要如神出而鬼行,运于无形,出于不意,使敌人无法察觉,莫知其所之、莫知其所集,以达到出敌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①《兵略》同时认为,军队不动则已,动则应发如疾风,疾如骇龙,若从地出,若从天下,使敌人未见其发,固已至矣。②《兵略》强调军队采取行动前一定要在思想上、装备上、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出击,就当以生击死,以盛乘衰,以疾掩迟,以饱制饥,这样就如同以水灭火,以汤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达。③《兵略》还指出,善于指挥作战的军事将领,必须掌握三势、二权。所谓三势,即气势、地势、因势。气势即激发兵将的高昂斗志;地势即善于利用险要地形,能控制战略要地;因势即能把握战机,乘敌之虚,因其劳倦怠乱,饥渴冻喝(中暑)采取军事行动。所谓二权即知权、事权。《兵略》强调在采取军事行动前,一定要详尽侦知敌情,并据此制定出完备的作战计划,同时要很好地隐蔽自己的军队,做到出敌不意,使 敌人之兵无所适备,此谓知权。④《兵略》认为掌握好三势、二权,选拔出精兵强将,制定出正确的战略战术之后的军事出击是所谓必胜之攻,是所谓胜定而后战,可以攻不待冲隆云梯而城拔,战不至交战接刃而敌破。⑤《兵略》由于受道家无为思想的影响,最推崇的还是所谓以静制动,以无形制有形,以无为制有为的战术思想。它指出,静以合躁,治以持乱并认为以静制动,以无形制有形,以无为而应变,虽未能得胜于敌,敌人也不可得胜之道也。⑥《兵略》认为,己方应相应调整部署,待敌动做,侍机出击。若己方已先敌而动,也要尽力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变我静而敌动,重新掌握主动。⑦《兵略》在强调以静制动的同时,还强调以无形制有形。它认为:诸有象(相貌、形象)者,莫不可胜也;诸有形者,莫不可应也。
【3】其三,为将帅具体提出了一些统兵、用兵之要。①将帅必须使部下与自己同心齐力。《兵略》认为:将卒吏民,动静如身,乃可以应敌合战。②将帅要善于利用天道、地利、人和及兵势。所谓兵势,即指战无不胜,攻无不破的气势。《兵略》认为: 兵之所隐议(占卜视兆)者天道也,所图画者地形也,所明言者人事也,所以决胜者钤势也。③将帅要威义并用,要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兵略》认为:兵之所以强者,民也;民之所以必死者,义也;义之所以能行者,威也。④将帅必须具备三隧、四义、五行、十守等能力或品质。⑤将帅要善于利用己方之实,攻敌方之虚。所谓实者,即指主明良将,上下同心,气意俱起,同仇敌忾;所谓虚者,指上下有隙,将吏不相得,为将者所持不直,士卒心中积怨深重。《兵略》认为:虚实之气,兵之贵也。
【4】由此,《兵略》指出:善于治国统军者,能实其民气,以待人之虚也;不能者,虚其民气,以待人之实也。《淮南子·兵略》的上述主要思想,既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优秀的军事理论,同时又有许多独到之处,因而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写作题
1.请从《淮南子》中,选择其中的一条成语或N条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或成联两幅!
2.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释义:比喻一人得势,与他有关的人都得到好处。也作“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②淮南鸡犬,白日升天。
相傳漢代淮南王劉安隨八位神仙白日升天,家中雞犬也因吃到剩下的藥而得以升天。見晉.葛洪.神仙傳....

七言绝句•仙藤
027-一池清凉
神奇藤蔓韧如丝,生在深山人未知。
攀树参天方见日,云霄翠幄倚高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4

帖子

2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6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 23: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焦瑞霞 于 2024-1-11 23:41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24课作业
15005——山雨

一、简要回答《兵略》篇中的军事理论思想。
答:《兵略》篇中的军事理论思想主要如下:
其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政治上的得失。首先,政治上得道,军事上才能取胜。
其二,比较精辟地论述了军事行动中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兵略》认为,军队出击,要如神出而鬼行,运于无形,出于不意,使敌人无法察觉,莫知其所之、莫知其所集,以达到出敌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还指出,善于指挥作战的军事将领,必须掌握三势、二权。所谓三势,即气势、地势、因势。它认为,兵家所恃,无非是天时、地利、巧举、人和。
其三,为将帅具体提出了一些统兵、用兵之要。
①将帅必须使部下与自己同心齐力。
②将帅要善于利用天道、地利、人和及兵势。
③将帅要威义并用,要能与士卒同甘共苦。
④将帅必须具备三隧、四义、五行、十守等能力或品质。所谓三隧,即要上知天道,下习地形,中察人情;所谓四义,指治国不拥兵自负,为主不独顾自身,见难不畏死,决疑不避罪;所谓五行,指柔而不可卷,刚而不可折,仁而不可犯,信而不可欺,勇而不可凌;所谓十守,指头脑清醒,谋略深远,意志坚定,明辨是非,不贪于货,不淫于物,不滥发议论,不推卸责任,不轻易欢喜,下轻易动怒。《兵略》认为,只有这样,将帅才能使自己的政敌无隙可乘,做到攻则不可守,守则不可攻。
⑤将帅要善于利用己方之实,攻敌方之虚。
《淮南子·兵略》的上述主要思想,既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优秀的军事理论,同时又有许多独到之处,因而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写作题
1.请从《淮南子》中,选择其中的一条成语或N条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或成联两幅!
2.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七绝·岁尾年初
山雨

星辰斗转又一年,岁月如梭多感叹。
玉兔归巢避宫阙,龙吟翘首越栏杆。

成语:终而复始
注释:不断地循环往复。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通于学者若车轴,转毂之中,不运于己,与之致千里,终而复始,转无穷之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2

帖子

4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2 22: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翰林瑞居一 于 2024-1-12 22:53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24课作业
052-翰林瑞居
一、简要回答《兵略》篇中的军事理论思想。
答:《淮南子•兵略》篇,其主要军事理论思想如下:
其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政治上的得失。《兵略》提出:“兵,失道而弱,得道而强;将,失道而拙,得道而工(精明);国,得道而存,失道而亡。”所谓道者,即政治。
其二,比较精辟地论述了军事行动中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兵略》认为,军队出击,要如神出而鬼行,运于无形,出于不意,使敌人无法察觉,莫知其所之、莫知其所集,以达到出敌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兵略》还指出,善于指挥作战的军事将领,必须掌握三势、二权:即气势、地势、因势和知权、事权。
其三,为将帅具体提出了一些统兵、用兵之要。
《淮南子·兵略》的军事理论思想,既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优秀的军事理论,同时又有许多独到之处,因而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写作题
1.请从《淮南子》中,选择其中的一条成语或N条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或成联两幅!
2.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七绝•权衡轻重
052-翰林瑞居
焚林猎兽甚荒唐,拆屋求狸最弗当。
予取那能无节制,重轻切记细衡量。


与作品相关的《淮南子》成语4则:
1焚林而猎
注释: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
出处:《淮南子·主术训》故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2、发屋求狸
注释:拆除房屋以求捕得狸猫。比喻因小失大。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君子不与。”
3、取予有节
注释:获取和给予是有节制的,比喻不苟贪得。
出处:《淮南子·本经训》取予有节,出入有时。”
4、权衡轻重
注释:权衡哪个轻哪个重。比喻比较利害得失的大小。
出处:《庄子·胠箧》为之权衡以称之。”《淮南子·泰族训》欲知轻重而无以,予之以权衡,则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6

帖子

3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4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2 23: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柔柔一缕风 于 2024-1-13 19:17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24课作业:029-一缕风
一、简要回答《兵略》篇中的军事理论思想。
答:《兵略》篇,代表了西汉初期的军事理论水平,其主要思想如下:
其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政治上的得失。首先,政治上得道,军事上才能取胜。《兵略》认为:兵,失道而弱,得道而强;将,失道而拙,得道而工(精明);国,得道而存,失道而亡。所谓道者,即是与天地顺、与四时合的最高行为准则。得道者,众之所助,虽弱必强;失道者,众之所去,虽大必亡。
其二,比较精辟地论述了军事行动中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兵略》认为,军队出击,要如神出而鬼行,运于无形,出于不意,使敌人无法察觉,莫知其所之、莫知其所集,以达到出敌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
《兵略》同时认为,军队不动则已,动则应发如疾风,疾如骇龙,若从地出,若从天下,使敌人未见其发,固已至矣。
《兵略》还指出,善于指挥作战的军事将领,必须掌握三势、二权。
然而,《兵略》由于受道家无为思想的影响,最推崇的还是所谓以静制动,以无形制有形,以无为制有为的战术思想。《兵略》认为,善用韬略者,可以打败一切敌人。
其三,为将帅具体提出了一些统兵、用兵之要。
①将帅必须使部下与自己同心齐力。《兵略》认为:将卒吏民,动静如身,乃可以应敌合战。因而强调将吏一定要以民为体(身体),而兵民则一定要以将为心,并指出:心诚则支体亲刃,心疑则支体挠北。心不专一,则体不节动,将不诚心,则卒不勇敢。
②将帅要善于利用天道、地利、人和及兵势。所谓兵势,即指战无不胜,攻无不破的气势。它认为在天时、地利、人和齐备的情况下,若兵无势,仍不会取得任何战果。它要求将帅利用兵势,要如决积水于千仞之堤,若转员石于万丈之溪一般,使任何人、任何军队都无法抵挡,这样才能百战百胜。
③将帅要威义并用,要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兵略》认为:兵之所以强者,民也;民之所以必死者,义也;义之所以能行者,威也。所谓威义并用,就是要赏罚分明。
④将帅必须具备三隧、四义、五行、十守等能力或品质。所谓三隧,即要上知天道,下习地形,中察人情;所谓四义,指治国不拥兵自负,为主不独顾自身,见难不畏死,决疑不避罪;所谓五行,指柔而不可卷,刚而不可折,仁而不可犯,信而不可欺,勇而不可凌;所谓十守,指头脑清醒,谋略深远,意志坚定,明辨是非,不贪于货,不淫于物,不滥发议论,不推卸责任,不轻易欢喜,下轻易动怒。总而言之,就是要求将帅做到,发(举措)必中诠(公允),言必合数,动必顺时,解必中揍(道理),同时还要做到,通动静之机,明开塞之节,审举措之利害,若合符节。
⑤将帅要善于利用己方之实,攻敌方之虚。所谓实者,即指主明良将,上下同心,气意俱起,同仇敌忾;所谓虚者,指上下有隙,将吏不相得,为将者所持不直,士卒心中积怨深重。

二、写作题
1.请从《淮南子》中,选择其中的一条成语或N条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或成联两幅!
2.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https://chinaxiaoyucu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841&extra=
百川归海
注释: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出处:《淮南子·汜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七绝 以“百川归海”为意
文/一缕风
吏善官清王德厚,亲民如子俗风良。
声名不径传天下,四海来朝国运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872

帖子

8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7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4 07: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24课作业
017紫罗兰
一、简要回答《兵略》篇中的军事理论思想。
答:《兵略》篇,代表了西汉初期的军事理论水平,其主要思想如下:
其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政治上的得失。首先,政治上得道,军事上才能取胜。《兵略》认为:兵,失道而弱,得道而强;将,失道而拙,得道而工(精明);国,得道而存,失道而亡。所谓道者,即是与天地顺、与四时合的最高行为准则。得道者,众之所助,虽弱必强;失道者,众之所去,虽大必亡。
因此政治上得道,是保证军事上取胜的基本条件。军事上取胜的根本,在于加强政治统治,即为存政,建立牢固的统治基础。所谓三势,即气势、地势、因势。气势即激发兵将的高昂斗志;地势即善于利用险要地形,能控制战略要地;因势即能把握战机,乘敌之虚,因其劳倦怠乱,饥渴冻喝(中暑)采取军事行动。所谓二权即知权、事权。《兵略》强调在采取军事行动前,一定要详尽侦知敌情,并据此制定出完备的作战计划,同时要很好地隐蔽自己的军队,做到出敌不意,使 敌人之兵无所适备,此谓知权。两军交战,能够灵活有序地调遣军队,布阵迎敌,使本方受刃者少,而伤敌者众,此谓事权。其三,为将帅具体提出了一些统兵、用兵之要。
①将帅必须使部下与自己同心齐力。②将帅要善于利用天道、地利、人和及兵势。所明言者人事也,所以决胜者钤势也。③将帅要威义并用,要能与士卒同甘共苦。④将帅必须具备三隧、四义、五行、⑤将帅要善于利用己方之实,攻敌方之虚。《兵略》指出:善于治国统军者,能实其民气,以待人之虚也;不能者,虚其民气,以待人之实也。《淮南子·兵略》的上述主要思想,既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优秀的军事理论,同时又有许多独到之处,因而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写作题
1.请从《淮南子》中,选择其中的一条成语或N条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或成联两幅!
2.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注释: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    出处:《淮南子·空嫜怠菲涞揽梢源竺佬耍而难以算计举也。是故日计之不足,而岁计之有余。”   

成联

物换星移,滴水犹能穿石壁。

年深日久,青苗必可绿成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4 00:50 , Processed in 0.0743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