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001|回复: 14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宋组第十二讲作业

[复制链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1-14 21: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路漫漫 于 2024-1-14 21:29 编辑

作业:1.评论陈宣帝。
2.分析和士开之死。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5 16: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朝四年级第十二讲凤王作业
1.评论陈宣帝
在南朝一众虫豸皇帝中,即使能力平平如陈宣帝,也被这些虫豸衬托得如同明君了起来。宣帝的能力不如其兄文帝陈倩,但勤劳政务、勤俭节约、励精图治不下乃兄,文帝将南陈最大隐患王琳、周迪等主要割据势力一一剿灭,励精图治,给他留下了一个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南陈,国库也有了一定的积蓄,所以他稍加努力,就有实力集结起二十万陈军,大举北伐,打出了太建北伐这样高光时刻,评价立刻上了一个档次,因为南朝举行过很多次北伐,有显著战果的不多,太建北伐是其中之一(另外两次应该是萧衍时期的天监北伐和普通北伐。天监北伐,韦睿在钟离之战中一举歼灭三十万魏军,扭转了南朝防守的战略态势,南朝由守转攻,裴邃攻略寿阳,收复淮南;普通北伐,陈庆之攻克涡阳,收复淮北,后来更是一举攻入洛阳。自从刘裕北伐以来,南朝的将士官吏已经将近百年没见过洛阳的宫殿台阁了)。能力平平是对局势的把握太差了,北周都已经灭亡北齐了,淮南收复没几年,新收复的土地还没巩固,就想北伐偷鸡,想占便宜,五兵尚书毛喜已经把周陈之间的形势说得很明白了,宣帝对自己还是太自信了,导致第二次太建北伐的惨败。如果说陈宣帝最大的过错,大概就是选了陈叔宝当太子吧,不过就陈末那形势,就算是陈霸先复生也没用了。
2.分析和士开之死和士开(524年~571年),本姓素和氏,字彦通,清都郡临漳县(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人,西域胡人后代(一说鲜卑人)。南北朝时期北齐宠臣,中书舍人和安之子。[1]
和士开跟随长广王高湛,授开府行参军。精通琵琶,善握槊之戏。[2]太宁元年(561年),武成帝高湛即位后,授给事黄门侍郎,与胡长粲、高阿那肱等人号称“八贵”。怂恿武成帝禅位后,拜尚书令,封为淮阳王,权倾朝野,任人唯亲,荒淫无耻,传闻有染于武成胡皇后。
武平二年(571年),和士开为琅琊王高俨所杀,大快朝野人心。追赠假黄钺、太宰、司徒公、尚书左仆射、都督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谥号文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4

帖子

5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1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5 16: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十二讲作业
宋08-芳溶
1. 评论陈宣帝
答:
世人对于陈宣帝陈顼的评价还是以赞扬为主的。陈顼在年少的时候就有满腹才学,在他成人之后,相貌堂堂,英俊潇洒,陈顼还很勇敢,精通骑射之术。光大二年也就是568年,陈顼不想再一直做一名小小的官员,但是又不愿意杀掉无辜的生命,于是他以皇太后的名义篡位了,这样既可以避免战争也可以坐上皇位,虽然这样的做法难免有些卑鄙,但是却最大程度的避免了伤亡。
陈顼在位的14年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芜之地,还鼓励农民投身生产,使得当时社会的经济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太建五年也就是573年,陈顼指派大将军吴明彻乘着北齐大乱的机会北伐,先后攻占了吕梁和寿阳,还占据了淮、泗等地,虽然这些地方最后都被北周夺走,但是从这些行动中还是可以看出陈宣帝陈顼的勇猛和魄力。总的来说,陈顼在位期间,国家安定,政治也很清明。
通过以上对陈宣帝陈顼的评价的总结可以看出,虽然陈宣帝陈顼是从自己的侄子手中夺取的皇位,也是以臣子的身份谋取的高位,但是因为其在位期间关注民生,心系国家,也不失为一代好皇帝。

2. 分析和士开之死
答:
和士开(524年-571年),字彦通,河北人。先世是西域胡人,姓素和氏,改为和氏。其父和安善于观察,官至中书舍人、仪州刺史。和士开最早投靠高湛。天保初年,高湛被封长广王(今山东平度),和士开任开府行参军。太宁元年(561年),武成帝高湛即位,和士开任给事黄门侍郎。太宁四年,升为尚书右仆射。因善使琵琶、铁槊,与胡长粲、高阿那肱等人号称“八贵”。又与胡太后(高湛的皇后)有奸情。封淮阳王。武平二年,民间流传童谣:“和士开,七月三十日,将你向南台。”琅琊王高俨联合太后妹夫冯子琮,武平二年(571年)七月三十日伏兵50人于神兽门外,将和士开杀害。死讯传出,洛阳全城欢腾。李百药说﹕“和士开淫乱,多历数年,一朝被剿除,朝野上下都大快人心。”
和士开死时47岁,一生玩弄权谋的他,最终死于别人的圈套之中,正所谓玩火者必自焚。和士开在北齐专权八年,干尽了奸恶之事。后来,魏征和李百药在谈到北齐之所以亡国时,都将北齐君主信用奸佞小人作为重要原因,所谓:“心利锥刀,居台辅之任;智昏菽麦,当机衡之重”,认为北齐任用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朝长鸾等一班佞徒宰制天下,乱政害国。“齐运短祚,固其宣哉”。李百药说;“和士开淫乱,多历数年,一朝被剿除,朝野上下都大快人心。”北齐之亡,作为主要佞幸之一的和士开自然摆脱不了历史的谴责。他已成为历史的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3

帖子

30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5 17: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陈宣帝

宋01—冯源

答:公元566年,陈文帝陈蒨病逝,皇太子陈伯宗继位。
虽然陈伯宗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但他的皇位并不稳固。在他身边,还有一个强势的皇叔,正虎视眈眈地盯着皇位,那个强势皇叔的名字叫陈顼。
陈顼的实力有多强呢?强到陈文帝陈蒨都有些担忧的地步,他在临终前对陈顼说:“你想当皇帝就当吧,只求给我儿子留一条活路。”陈顼听到这番话之后,自然是吓得痛哭流涕,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
太子伯宗柔弱,上忧其不能守位,谓顼曰:“吾欲遵太伯之事。”顼拜伏泣涕,固辞。——《资治通鉴》·陈纪三
陈蒨临终前的这番表态,不禁令我想起北齐高洋和高演临终前的情景。他们也是恳求自己的弟弟,你要当皇帝就当吧,只求放过我儿子,高演甚至直接把皇位传给弟弟高湛。可就算如此,高洋的儿子依然被高演杀了,高演的儿子同样被高湛杀了。
一个强势皇叔的存在,肯定会对接班人构成极大威胁,这是毋庸置疑的。
可问题在于:高洋和高演迫于无奈,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弟弟有点良心。但陈蒨并没有受到制约,如果他想收拾陈顼,那肯定是十拿九稳的。
究其原因,还在于陈蒨的顾虑太多。
陈蒨所担心的大概就是:如果清理掉强势皇族,就有可能会让自己的家族处于不利地位,因内讧导致国破家亡的例子实在太多,陈蒨不敢冒险。
在我看来:陈蒨过虑了。南陈与前三朝都不一样,甚至与陈霸先去世之后的南陈也不一样。在陈蒨执政后期,皇族一家独大,根本没有哪个豪门士族或军政大佬能与皇族一较长短。
放任陈顼大肆揽权,陈氏皇族当然不会出问题,可如果陈顼趁机挑战皇权,又该如何是好呢?
在陈蒨临终之时,他应该意识到了这个破绽,但此时的他已经无力重新布局了。或者说,就算他依然可以重新布局,他也未必愿意。
保留强势皇族,或许对自己的儿子不太公平,但对于整个南陈而言却是好事:一个年幼的弱势皇帝继位,很可能会因为恐惧,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比如陈后主)。而一个年长的强势皇族继位,却可以有力地把控整个国家。
说得再乐观一点:自己的儿子也未必会丢掉皇位,万一自己的弟弟是周公旦或诸葛亮呢?到时候维持一个“虚君在上”的格局也不错。
如果自己干掉强势皇族,自己的儿子再胡乱出招,整个家族都将岌岌可危,历史上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
话说回来,陈文帝陈蒨也不是把命运寄托在别人手中的傻白甜。他安排了两个亲信大臣(到仲举、刘师知),在中央政府协助继承人处理日常工作,把弟弟陈顼弄到外地坐镇。
如果这两个亲信大臣胆敢不敬皇权,陈顼就随时可以带着军队回来清君侧,重演苏峻入建康故事;
如果陈顼胆敢不敬皇权,那么中央政府就可以紧密抱团,重演王坦之谢安对阵桓温故事。南陈北部有两个超级大国,陈顼绝不敢公然打内战。
可就在陈蒨刚去世没多久,陈顼就带着三百亲信直接进入权力中枢,强行接管整个中央政府。
师知、仲举恒居禁中,参决众事,顼与左右三百人入居尚书省。——《资治通鉴》·陈纪四
面对陈顼这种无法无天的霸道行径,整个朝堂都震惊了:反贼也要有反贼的规矩,谁像你这么霸道来着?
作为陈文帝陈蒨委任的辅政大臣,到仲举和刘师知非常愤怒。陈顼这种行为,摆明了是瞧不起他们。基于先帝的托孤重任,这两人联手向陈顼发难,结果却被陈顼轻松干掉。
顼囚师知,自入见太后及帝,极陈师知之罪,仍自草敕请画,以师知付廷尉。其夜,于狱中赐死。——《资治通鉴》·陈纪四
建康诸将中实力最强的右卫将军韩子高试图起兵,却被陈顼先下手为强除掉了;湘州刺史华皎甚至求援于西梁和北周,最终依然以失败收场。
平旦,仲举、子高入省,皆执之,并郁送廷尉,下诏,于狱赐死,馀党一无所问。——《资治通鉴》·陈纪四
干掉这些政敌之后,陈顼终于修成正果登基称帝,史称陈宣帝。
史书说起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含含糊糊的,似乎是到仲举和刘师知主动挑起事端,而陈顼只是被迫篡位。
可问题是:到仲举和刘师知的反应并没有什么问题。你陈顼带着三百人就想架空中央政府,难道还不准别人反抗吗?
陈顼之所以能够成功上位,主要是因为陈文帝陈蒨对他过于纵容,以至于他的权势无人能制约。如果他愿意好好辅佐陈伯宗,整个国家肯定也是波澜不惊的,但陈顼最终还是没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
客观地说:陈宣帝陈顼的个人能力和执政手腕都比较强,他的篡位举动虽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但对于南陈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肯定还是愿意拥戴陈顼当皇帝。
也许有人会心存疑惑:南陈依然是一个以豪门士族为主导的国家,豪门士族为什么不再喜欢弱势皇帝了呢?
原因很简单,南陈的豪门士族依然是社会中坚力量,但他们早已日薄西山了。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弱势皇帝不但不能给他们带来足够多的利益,反而还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威胁。
豪门士族之所以会喜欢弱势皇帝,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必须有一位领袖从中维系,大家才能实现默契有效的合作。否则即便皇帝再弱势,也不是这样一群乌合之众所能控制的。
而一旦弱势皇帝感受到威胁,他肯定没信心驾驭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在这种背景下,他会转而寻求宫廷势力的帮助。一旦宫廷势力参与角逐,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统统没有好果子吃,看看北齐后主高纬的布局,基本就是这么一回事。
如果是一个强势皇帝上位,对这帮豪门士族而言并不是什么坏事。强势皇帝不管怎么集权,他总要对豪门士族表现出适当的尊重,不像宫廷势力那帮人一样吃相难看。
陈顼继位之后一直在做利国利民的事,不是兴修水利就是开垦荒地。在陈顼的带领下,南陈似乎出现了短暂的复兴希望,但很快,这个复兴的希望就破灭了,因为南陈发动了对外战争,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建北伐”。
帝谋伐齐,公卿各有异同,唯镇前将军吴明彻决策请行。壬午,分命众军,以明彻都督征讨诸军事,忌监军事,统众十万伐齐。——《资治通鉴》·陈纪五
当北齐后主高纬对着强势皇族和军政大佬挥动屠刀的时候,陈顼趁势派吴明彻率军北伐,收复被北齐占据的淮南地区。这里面除了有收复失地的想法之外,应该还有北周的怂恿。
在我看来,这个选择难言正确。
基于一些历史原因,大多数读者看到“北伐”这个词的时候,总会兴奋得两眼放光。可南陈的这次北伐,与其说是光复中原,还不如说是回光返照。
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最弱的一方居然与最强的一方,联合起来瓜分实力中等的一方,这本身就不是什么明智举动。
三国时期,如果蜀国和魏国联手攻打吴国,我估计吴国活不长。可问题是:吴国完蛋了,蜀国凭什么和魏国掰手腕呢?
正如后世的北宋一样,居然选择了“联金灭辽”。结果呢?辽国是被灭掉了,但北宋还是没能摆脱受气包的角色,只不过欺负他们的人换成了金国,最后甚至被金国俘虏了两个皇帝,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
对于此时的南陈而言,首要目标不是收复淮南,而是想办法夺回荆州和雍州,再找机会夺回巴蜀。只有收回这些地区,南陈才算是一个真正统一的南朝。否则,在长江天险与北朝共有的前提下,南陈随时会有灭国的危险。
从前的东晋、刘宋、南齐和南梁之所以能与北朝划江而治,是因为他们可以掌控上游,而南陈则不具备这一要素。
再往前看,孙吴虽然也是占据江东一隅之地,但长江上游一直被自己的盟友蜀汉所掌控。只要蜀汉不起歪心思,孙吴就不用担心。可当蜀汉灭亡之后,孙吴还想继续割据江东,就变得困难重重了。
很多人喜欢用民族主义来臆想历史,总认为只要南朝出兵北伐,北方豪门士族必然会“箪食壶浆已迎王师”,这种不切实际的想象实在是太离谱了。
南北朝虽然划江而治,但双方的社会基础是截然不同的。
南朝(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和南陈)一直都是一个封闭性和排他性极强的社会,这里的豪门士族之间等级森严,南渡较早的士族甚至会歧视南渡较晚的士族。至于江北侨族和江南士族之间的矛盾,那更是一地狗血,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番,如果你是北方豪门士族(汉人),你愿意接受南朝的统治吗?估计很难,除非你喜欢被人歧视,喜欢低人一等。
南朝在文化方面,也有一种蜜汁优越,使得它很难与北方胡族合作。
大家如果仔细观察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现象:北朝经常会出现位高权重的汉人豪门,而南方则从来没出现过位高权重的胡人高官(侯景是逃犯,且更多时候是被利用,不算在内)。
因为现在的国人大多是汉人,所以经常会为北朝重用汉人而自豪。但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番,如果你是北方胡人高官,你愿意接受南朝的统治吗?估计很难,除非你喜欢被人歧视,喜欢低人一等。
综上所述,北方的汉人豪门和胡人高官既然都不愿意被南朝统治,那么南朝北伐的所谓根基又在何处呢?
千万别拿老百姓说事,对于老百姓而言,豪门士族无论南北,全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这群货色阻断了寒门的上升空间。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普遍会用一种“狗咬狗”的心态看待南北乱斗。
对于南陈而言,此时北周强北齐弱的局势已经很明显了。南陈就算不帮北齐,也不应该落井下石。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其实很难执行。
我之前说过,打仗不同于下棋,能让军士如棋子一般听话,那必然是不世出的绝世名将。执政其实也有相同说法:如果可以使所有步骤按预想一般如期进行,那必然是朝堂上的顶级操盘手。
如果北齐和南陈能够达成共识:北齐放弃淮南部分地区,并在西部集结重兵,随时可以西征北周,而南陈重点攻略长江上游。在这种双路并进的策略下,双方都能减轻来自北周的压力。
如果北周在这种压力之下出现分裂,那么无论是北齐还是南陈,都可以趁势西进。在一切顺利的前提下,南北朝对峙的格局又将重新建立。
但问题就在于:如果北齐放弃了淮南部分地区,南陈却积极向淮北地区进军怎么办?如果南陈重点攻略长江上游,北齐躲在一边看热闹,甚至试图从淮南地区渡江怎么办?
人与人之间存在囚徒困境,国与国之间同样存在囚徒困境。
当南陈与北齐打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北周出兵东征,顺利灭掉了北齐。至此,南陈的灭亡也进入了倒计时。
此时的南朝,是史上最弱的南朝;此时的北朝,却是史上最强的北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3

帖子

30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5 17: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和士开之死

宋01—冯源

和士开(524~571),字彦通,北齐武成帝时任右仆射、后主高纬时封淮阳王,追赠左丞相、太宰。南北朝时清都临漳(今河北磁县南)人。父和安,官至刺史;母刘氏。和士开生性聪明乖巧,能很精彩地玩一种名叫“握槊”的古博戏。他能说会道,善于溜须拍马,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宠幸。和士开也是位浪荡不羁的人物,他与胡太后私通,秽乱宫闱,但仍能继续作为齐后主高纬的宠臣恣意所为,操纵朝政。当亲王大臣们合谋惩治他时,他巧妙地施用诡计,贿赂大臣娄定远,分化敌手,并借助后主高纬和胡太后的宠信,终于初战告捷,化险为夷。不但没受丝毫损失,反而被加官进爵,大肆奖赏。于是和士开仗势欺人,威权更盛。但后来,他还是被琅玡王高俨等人巧设禁锢,将其秘密斩杀,死后仍受到后主高纬的万分哀悼和追赠。李百药说﹕“和士开淫乱,多历数年,一朝被剿除,朝野上下都大快人心。”
和士开的先祖是西域少数民族经商者,本姓素和氏。和士开的父亲名叫和安,是位恭敬机敏、善与人交往、喜攀交上层人物的人,任中书舍人之职。东魏孝静帝曾经在夜晚召见朝臣讲集,命令和安观察北斗、斗柄所指天象,和安答到:“小臣我不识北斗。”当时北齐王高祖后被追谥为神武帝的高欢在场,他认为和安是位老实淳直的人,对他很是赞赏。和安还当过仪州刺史。
和士开从小便聪明伶俐,学习很有悟性,才思敏捷,被选拔为国子监学生,深受同学们的敬佩和老师的偏爱。天保初年(550),高湛被封为长广王,破例招和士开为王府参军。和士开有许多业余爱好,其中最为拿手的是玩一种名叫“握槊”(双陆一类)的博戏,长广王高湛爱好此博戏,因此提拔了和士开。另外,由于和士开为人乖巧灵便,善察人意,又能弹一手好琵琶,因此和高湛日渐亲密,自然大受宠幸。和士开非常会说话,他曾谀赞长广王高湛说:“殿下您不是天人,而是天帝啊!”高湛听后大喜,也回赞了一句说:“爱卿你不是世人,而是世神啊!”从这就能看出他们间的关系密切的程度了。显祖文宣帝高洋知道和士开是个轻浮浅薄的人,曾命令长广王不要与这种小人相亲善,责备高湛与和士开戏狎过度,并将和士开驱逐出京城,戍守长城。后经过长广王高湛的帮助,和士开又回京做了京畿士曹参军。
高湛即位后,将和士开任命为侍中,加升府仪同三司。和士开的母亲刘氏去世时,和士开在家丁忧,武成帝高湛同样悲悼惋惜不已。高湛特派武卫将军吕芬专程到和府,昼夜守护在和士开身边,一直等到他守丧期满后才回朝。满丧归朝那日,高湛专门派遣牛车迎接和士开进宫。两人见面后,高湛紧紧握住和士开的手,伤感怆恻得流泪,劝慰了好久,这才分手。
和士开日益被高湛看重,又被加封为右仆射,并将和士开的四位弟兄一起官复原职,大加赏赐,由此可见武成帝对和家的恩宠已经很重了。高湛喜欢饮酒,但又患有气疾的老毛病,只要一饮酒便发作起来,和士开为此多次劝谏,可高湛都不听。有一次和士开又遇到高湛病发,却又要饮酒,便独自唏嘘落泪不语,高湛被和士开这番情意所感动。他说:“爱卿这是不言之谏。”于是便不再饮酒了。
高湛与和士开的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了,二人平时的言谈举止,极为随便,鄙贱猥亵,两人通宵地玩乐,根本不顾君臣间应有的礼节。和士开竟大胆地劝高湛说:“自古以来,帝王无数,尽为灰烬。贤德的尧、舜、与暴虐的桀、纣,结局又有什么不同?,所以陛下您应趁少壮之年,恣意行乐,纵横分享,放任情怀,这就是一日快活胜过千年啊!你将国政杂事吩咐大臣们去办,您尽可放心玩乐,不要有忧虑,更不要为自己找苦吃了!”
武成帝听后非常高兴,对和士开也更重视了,同年十二月份,高湛病重卧于乾寿殿内,和士开接到命令入宫侍奉,负责治疗等事。高湛说和士开有商朝伊尹、汉朝霍光的辅佐治政的非凡才干,因此迫切地把后事托付给他。高湛临终前,握着和士开的手说:“不要辜负我啊!”直到咽了气,手还没有松开。
高湛去世后,由高纬继承父位。北齐后主高纬念及父皇对和士开的信任重视及临终的托付,也对和士开非常信赖。和士开又与胡太后亲密,得到了她的宠爱,此时更加肆无忌惮。赵郡王高睿与大臣娄定远等人筹谋驱逐和士开,常聚集朝中亲贵们同商计策。正好有一次胡太后在前殿摆酒招待众亲贵王侯,高睿乘机当面陈词,列举和士开的罪过,他说:“和士开是先皇帝的一个弄臣,城狐社鼠之辈。他大肆行贿受贿,秽乱宫掖,臣等不能袖手旁观、视而不见而任其为非作歹,因而冒死以谏。”胡太后厉声说到:“和士开是先皇帝看重的。先皇帝在世时,你们为何不早说,现在再说,是想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吗?你们现在只管饮酒,不要再说什么了。”高睿听后继续陈说,言词更加严厉,有人喊到:“不逐走和士开,朝廷不得安宁!”高睿等人有的将官帽扔到地上,有的拂衣而起,大呼小喊,疾言厉色,无所不至。
第二天,高睿等人又邀约一起到云龙门前,派文遥入宫奏说驱逐和士开之事,胡太后不予理睬。段韶让胡长粲再次传奏,太后看出形势逼人,只好托辞说:“先帝梓宫还未殡葬,如此大事,仓促处置,恐怕不妥。希望王爷们细加思量为好。”赵郡王高睿等人软了下来,一并拜谢离去,再不好说什么了。
胡太后与后主高纬急忙召见和士开,和士开说:“群臣之中,先皇帝对我最信任。陛下您刚开始居丧,大臣们都有觊觎之心。倘若将我逐出朝廷,正是替别人剪除了陛下的羽翼。最佳办法是您对赵郡王爷等人回复说:‘诏令士开去做州官,等安葬完先帝以后再行发遣。’他们以为真的将我驱逐,必定心喜不已。”太后和高纬认为和士开的计策很好,就照士开所说的去办,声称将和士开贬为兖州(今属山东)刺史。
先帝高湛安葬完毕,赵王高睿等人催促和士开离京赴任。这时,和士开有了新招,他用车装载着美女、珠帘及各种宝玩,来到娄定远家感谢道:“朝中王公贵人都想杀掉我,蒙您为我说情,赐我一条性命、不让我去做地方长官,真是恩重如山。而今我要走了,谨献上美女二人、珠帘一幅聊表心意。”娄定远十分高兴,对和士开说:“还想回朝吗?”和士开委婉地回答:“在朝中太久了,惶惶地并不安宁;而今得以出京为官,着实符合我的心意,我不想再回来了。只是请王爷您为我多加维护,使我能长久做个大州的刺史。今日远别而去,很想向陛下和太后作最后的辞行,不知您能否帮这个忙。”娄定远吃人嘴短,在重礼面前只好应允了。
在娄定远的关照下,和士开再次见到太后和后主。和士开动情地说:“先皇帝溘然驾崩。为臣我自愧没能跟从而死。我揣度朝臣权贵们的意图,他们是打算让陛下您做第二个即位不久即被废掉的乾明皇帝啊!我出京之后,朝中必有大变。我有什么脸面去九泉之下见先皇帝呢?”随即痛哭起来。他这一着果真打动了后主和太后,他们也跟着哭泣,并询问有什么计策。和士开一看火候到了,立即说:“为臣我已进到宫中,没有什么可顾虑的,只须立即颁行诏书即可。”后主采纳了和士开的建议,立即下诏:贬黜娄定远为青州(今属山东)刺史;谴责赵郡王高睿破坏君臣之礼,心怀不轨,召入宫中将其斩杀;恢复和士开侍中、右仆射之职。娄定远看大势不妙,只好将和士开馈赠的重礼全部吐了出来,并归还原主,还另外用许多珍宝贿赂和士开。
武平元年(570),和士开受封为淮阳王,除尚书公,录尚书事,官复原职。可见,和士开不是一般的朝臣。政治手腕极端严酷,在自身临危之时,反戈一击,将政敌置于死地,而自己重掌大权,操纵朝政。
早在世祖高湛在世时,常常让和士开与胡太后玩“握槊”游戏。和士开出入内宫十分随便,没有什么时间限制,因此为与太后私通提供了方便条件。世祖高湛驾崩以后,和士开毫无顾忌,更加放肆。和士开虽庸鄙,不学无术,谈吐议论总是谄媚自诩,但他的花言巧语却深得太后的喜欢。他真是在朝中一手抱着太后,一手操纵权柄,应有尽有,呼风唤雨,兴盛一时。但在这风光的背后却往往藏有杀机。
武成帝河清(562~564)、后主高纬天统年(565~569)以后,和士开的威权日盛一日,国中的客商大贾朝夕盈门拜见他;一些不知廉耻的朝士也竞相前来依附,有的还请求做他的干儿子,与那些市民小人称兄道弟。又有一位士人,曾到和府参拜,正巧碰到和士开生病。医生说:“王爷害的是严重的伤寒病,吃药无效,应服用黄龙汤即粪水。”和士开面有难色,不想喝。这个士人便进前说:“这服药甚为有效,王爷您不必疑惑。请让我替您先尝一尝吧。”他拿起来一饮而尽。和士开为之感动,勉强喝下了黄龙汤,出了一身汗,病就好了。
和士开势倾朝廷。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一些人投机钻营向和士开献媚。和士开不问贤愚一律加以提拔任用;而有些人坚持正理,不符合和士开的心意,和士开记在心里,伺机追杀。和士开见到有人因罪将被处死,常常加以营救。犯人免死后,和士开立即让人传喻,责令所救之人拿出珍宝酬谢,称之为“赎命物”。虽说这是救人一命的善事,却非正道,并不光彩。
和士开一生大权在握,除了收受贿赂,生性好色。他竟然能勾引上皇后,和太后明目张胆地私通,路人皆知,琅玡王高俨对此非常憎恨,逐与领军库狄伏连、侍中冯子琮、御史王子宜、武卫高舍洛等朝臣武将谋划,以图诛杀和士开。库狄伏连征调京畿部队军士,命令他们守卫在皇宫神武门和千秋门外,暗令他们不要放和士开进殿。
武平七年(571)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早晨,和士开依照惯例进宫早朝。库狄伏连在门外拉住和士开的手说:“现在有一件大好事情等着您去做。”王子宜乘机送上一函“诏令”说:“是圣上令您去御史台视事。”随即派兵士护送,将和士开禁锢在治书侍御厅事。高俨派都督冯永洛将和士开在禁锢处斩杀。和士开时年四十八岁。随着,又将和士开全家查抄收监。
后来,高俨等人也被诛杀。后主高纬对和士开之死十分哀痛,为此数日不理朝政,追悼忆念不已。为表恩遇,高纬下诏提拔和士开的儿子和道盛担任常侍,又特意任命和士开的弟弟和士休入内省参典机密大事。追赠和士开假黄钺、十州诸军事、左丞相、太宰如故。看来,和士开死后依然很风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4-1-15 18: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十二讲水晶作业
​1、评论陈宣帝
答:陈顼宽宏大量,多智谋,有勇力,善骑射。梁元帝时,官至直阁将军、中书侍郎。江陵陷落后,被西魏掠至长安。永定元年(557年),陈顼袭封始兴郡王。陈文帝即位,改封安成王。天嘉三年(562年),陈顼被北周送回建康,陈文帝授以侍中、中书监、中卫将军。后历任扬州刺史、司空、尚书令。废帝陈伯宗即位,官拜司徒、骠骑大将军、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光大二年(568年),进位太傅、司徒,掌握军政大权,后废黜陈伯宗,自立为帝,改元太建。太建五年(573年),命大将吴明彻、裴忌率兵十万伐齐,几乎收复江北、淮泗之地。但陈军并未乘胜灭齐。不久,北周攻灭北齐,统一北方。太建十年(578年),吴明彻再次北伐,终被周军击败,将士三万人被俘,淮南之地全数沦陷。
     陈顼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生产,使当时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与发展。陈顼率群臣礼敬慧思、智岂页等高僧,为天台宗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太建十四年(582年),陈顼驾崩,享年五十三岁,谥号孝宣皇帝,庙号高宗,安葬于显宁陵。   

​2、分析和士开之死
​答:和士开权倾朝野,任人唯亲,荒淫无耻。​引起了一部分王公大臣的极大愤慨,他们对国家政局忧心忡忡,对和士开的所作所为极为痛心疾首,想方设法要除掉和士开。赵郡王高睿死后,更引起极大的民愤。​
     ​武平二年(公元570年)七月三十日,和士开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起床,整整衣冠,走出家门,他准备入宫早朝,他的心情并不平静:最近琅琊王高俨等人老是反对他,他确实感到了自己的地位在动摇。他一面走,一面在想着如何除掉这个琅琊王​。但却未料到去的地方是自己的刑场。
       ​琅琊王高俨等人早就做好了准备,首先由王子宣写了一道表文,弹劾和士开,罗列了大量罪名,请求后主批准逮捕法办。然后,由冯子琮将表文夹在许多其他公文中,呈奏给后主。素来不理朝政的后主高纬,连看都没看,大笔一挥,批准照办。之后,由领军大将军库狄伏连在神兽门外埋伏了50名士兵,在和士开刚踏入门内的刹那,50人一拥而上,将他擒伏并立即斩首。高纬听说之后,虽然追悔莫及,却也毫无办法。据说和士开一死,邺城全城欢腾。
       ​和士开死时47岁,一生玩弄权谋的他,最终死于别人的圈套之中,正所谓玩火者必自焚。和士开在北齐专权八年,干尽了奸恶之事。后来,魏征和李百药在谈到北齐之所以亡国时,都将北齐君主信用奸佞小人作为重要原因,作为主要佞幸之一的和士开自然摆脱不了历史的谴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1

帖子

5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5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6 19: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朝四年级第十二讲   宋15  - 疏雨滴梧桐
1、评论陈宣帝
       宣帝的能力不如其兄文帝陈倩,但勤劳政务、勤俭节约、励精图治不下乃兄,文帝将南陈最大隐患王琳、周迪等主要割据势力一一剿灭,励精图治,给他留下了一个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南陈,国库也有了一定的积蓄,所以他稍加努力,就有实力集结起二十万陈军,大举北伐,打出了太建北伐这样高光时刻,评价立刻上了一个档次,因为南朝举行过很多次北伐,有显著战果的不多,太建北伐是其中之一(另外两次应该是萧衍时期的天监北伐和普通北伐。天监北伐,韦睿在钟离之战中一举歼灭三十万魏军,扭转了南朝防守的战略态势,南朝由守转攻,裴邃攻略寿阳,收复淮南;普通北伐,陈庆之攻克涡阳,收复淮北,后来更是一举攻入洛阳。自从刘裕北伐以来,南朝的将士官吏已经将近百年没见过洛阳的宫殿台阁了)。能力平平是对局势的把握太差了,北周都已经灭亡北齐了,淮南收复没几年,新收复的土地还没巩固,就想北伐偷鸡,想占便宜,五兵尚书毛喜已经把周陈之间的形势说得很明白了,宣帝对自己还是太自信了,导致第二次太建北伐的惨败。如果说陈宣帝最大的过错,大概就是选了陈叔宝当太子吧,不过就陈末那形势,就算是陈霸先复生也没用了。
​2、分析和士开之死
       和士开权倾朝野,任人唯亲,荒淫无耻。又加上与胡太后的奸情日益公开,因此引起了一部分王公大臣的极大愤慨,他们对国家,政局:忧心重重,对和士开的所作所为极为痛心疾首,想方设法要除掉和士开。赵郡王高睿死后,更引起极大的民愤。传说胡长仁遣人刺杀和士开时曾流传一首童谣:“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武平二年,民间又流传一首童谣:“和士开,七月三十日,将你向南台。”一群儿童唱完,都拍手齐叫:“杀却!”此时的和士开,就像坐在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一样,前途岌岌可危了。
      这一天终于来了。武平二年(公元570年)七月三十日,和士开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起床,整整衣冠,走出家门,他准备入宫早朝,他的心情并不平静:最近琅琊王高俨等人老是反对他,他确实感到了自己的地位在动摇。他一面走,一面在想着如何除掉这个琅琊王,以至于连早晨初升的太阳都没有留意去看一眼。他当然绝不会想到这会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见到阳光。他走得那么匆忙,但却未料到去的地方是自己的刑场。
      琅琊王高俨等人早就做好了准备,首先由王子宣写了一道表文,弹劾和士开,罗列了大量罪名,请求后主批准逮捕法办。然后,由冯子琮将表文夹在许多其他公文中,呈奏给后主。素来不理朝政的后主高纬,连看都没看,大笔一挥,批准照办。之后,由领军大将军库狄伏连在神兽门外埋伏了50名士兵,在和士开刚踏入门内的刹那,50人一拥而上,将他擒伏并立即斩首。高纬听说之后,虽然追悔莫及,却也毫无办法。据说和士开一死,邺城全城欢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28

帖子

15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8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6 22: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瓯茶 于 2024-1-17 20:17 编辑

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十二讲作业
一瓯茶
1.评论陈宣帝
答:陈顼是陈武帝陈霸先的侄子,始兴昭烈王陈道谭的二儿子,陈文帝陈蒨的弟弟,出生于530年,字绍世,陈朝的第四位皇帝,既陈宣帝。
陈顼本人相貌堂堂,身材高大,英俊潇洒,而且满腹才学。作战勇敢,精通骑射之术。曾经在陈霸先平定侯景之乱之时,镇守京门,护国有功,被梁元帝萧驿特别召为宫内侍卫。
557年,陈顼世袭了爵位,566年,陈文帝驾崩,于是陈文帝的儿子陈伯宗继承王位,陈顼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辅佐小皇帝的臣子。
568年,陈顼不愿一直辅佐势弱的小皇帝陈伯宗,但是又不愿意杀掉无辜的生命,于是他以皇太后的名义篡位了,他废黜了陈伯宗,自立为王,随即改了年号称为太建。
陈顼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芜之地,还鼓励农民投身生产,使得当时社会的经济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国家安定,政治清明。
573年,陈顼指派大将军吴明彻乘着北齐大乱的机会北伐,先后攻占了吕梁和寿阳 、淮、泗等地后,虽然这些地方,最后都被北周夺走。但是从这些行动中还是可以看出陈宣帝陈顼的勇猛,以及过于自信。
如果说陈宣帝最大的过错,就是选了自己的儿子陈叔宝当太子,也就是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的作者。
综上,陈宣帝陈顼虽从自己的侄子手中夺取的皇位,但因为在位期间关注民生,心系国家,也不失为一代好皇帝。
太建十四年,陈宣帝陈顼驾崩,享年五十三岁,谥号孝宣皇帝,后世人们称他陈宣帝。

2.分析和士开之死
答:和士开作为北齐武成帝高湛的宠臣、高湛之妻胡皇后的男宠,可谓权倾朝野,任人唯亲,荒淫无耻。高湛死后,他与胡皇后更是肆无忌惮,胡作非为,所有这些都引起了王公大臣们的极大愤慨,他们对国家政局,十分担忧,对和士开的所作所为极为痛恨,因此下决心要除掉和士开。
高纬的弟弟,琅琊王高俨是一个敢做敢为的人。他知道胡太后的妹夫冯子琮与和士开不合,便与其谋划,首先由王子宣写了一道表文,弹劾和士开,罗列了大量罪名,请求后主高纬对其批捕法办。然后,由冯子琮将表文夹在许多其他公文中,呈奏给后主。素来不理朝政的后主高纬,连看都没看,大笔一挥,批准照办。之后,由领军大将军库狄伏连在神兽门外埋伏了50名士兵,在和士开刚踏入门内的刹那,50人一拥而上,将他擒伏并立即斩首。胡太后知道后又悲又气,但又有什么办法呢?高俨拥兵三千,屯于千秋门外,连皇帝也不敢把他怎么样。后主高纬听说和士开被杀后,也是追悔莫及,却同样也是毫无办法。据说和士开一死,邺城全城欢腾。
和士开之死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虎占深山,人走正道,才是大道理。如果非要作死,因果报应或早或迟都会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53

帖子

21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24-1-21 21: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宋组第十二讲作业
宋07顿明作业:1.评论陈宣帝。
答:唐初史学家姚思廉《陈书》:①“高宗器度弘厚,亦有人君之量焉。世祖知冢嗣仁弱,弗可传于宝位,高宗地居姬旦,世祖情存太伯,及乎弗悆,大事咸委焉。至于纂业,万机平理,命将出师,克淮南之地,开拓土宇,静谧封疆。享国十馀年,志大意逸,吕梁覆军,大丧师徒矣。江左削弱,抑此之由。呜呼!盖德不逮文,智不及武,虽得失自我,无御敌之略焉。”②“少宽大,多智略。及长,美容仪,身长八尺三寸,手垂过膝。有勇力,善骑射。”
唐初大臣虞世南评价:“宣帝度量宏广,推心待物,可谓宽仁之主焉。
2.分析和士开之死。
答: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可算是个少有的荡妇。高湛继承帝位后,胡氏以长广王妃册立为皇后。高湛强奸嫂嫂李祖娥,常常宿在昭信宫,胡皇后不耐宫闱寂寞,同高湛的亲信随从、给事和士开勾搭上了。和士开唇红齿白,翩翩有风度,又弹得一手好琵琶。高湛知道后,非但不责怪他,还有意成全他们。和士开善使一把铁槊,胡皇后说她也想学槊,高湛便命和士开教她。胡皇后与和士开眉来眼去,乘机调情。两双手摸来捏去,高湛只顾饮酒作乐,视而不见。 和士开为巩固地位,讨好太子高纬,劝高湛作太上皇,说这样可以进一步纵情享乐。高湛便让位于太子,从此深居宫中,一味淫乐,三年以后因酒色过渡过度而死。 然而高纬的弟弟,琅琊王高俨却是个敢做敢为的人。他知道胡太后的妹夫冯子琮与和士开不合,便与其谋划,在深夜,埋伏士兵与神兽门外,次日和士开上朝时将其抓获,并派心腹杀死了他。胡太后知道后又悲又气,然而高俨拥兵三千,屯于千秋门外,连皇帝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但这件事以后,高纬认识到高俨的能力,十分不安,便秘密地谋划将其杀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50

帖子

8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6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4-1-23 12: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溪水 于 2024-1-25 21:56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宋组第十二讲
03-溪水作业:
1.评论陈宣帝。答:在南朝一众虫豸皇帝中,即使能力平平如陈宣帝,也被这些虫豸衬托得如同明君了起来。宣帝的能力不如其兄文帝陈倩,但勤劳政务、勤俭节约、励精图治不下乃兄,文帝将南陈最大隐患王琳、周迪等主要割据势力一一剿灭,励精图治,给他留下了一个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南陈,国库也有了一定的积蓄,所以他稍加努力,就有实力集结起二十万陈军,大举北伐,打出了太建北伐这样高光时刻,评价立刻上了一个档次,因为南朝举行过很多次北伐,有显著战果的不多,太建北伐是其中之一(另外两次应该是萧衍时期的天监北伐和普通北伐。天监北伐,韦睿在钟离之战中一举歼灭三十万魏军,扭转了南朝防守的战略态势,南朝由守转攻,裴邃攻略寿阳,收复淮南;普通北伐,陈庆之攻克涡阳,收复淮北,后来更是一举攻入洛阳。自从刘裕北伐以来,南朝的将士官吏已经将近百年没见过洛阳的宫殿台阁了)。能力平平是对局势的把握太差了,北周都已经灭亡北齐了,淮南收复没几年,新收复的土地还没巩固,就想北伐偷鸡,想占便宜,五兵尚书毛喜已经把周陈之间的形势说得很明白了,宣帝对自己还是太自信了,导致第二次太建北伐的惨败。如果说陈宣帝最大的过错,大概就是选了陈叔宝当太子吧,不过就陈末那形势,就算是陈霸先复生也没用了。唐初史学家姚思廉《陈书》:高宗器度弘厚,亦有人君之量焉。世祖知冢嗣仁弱,弗可传于宝位,高宗地居姬旦,世祖情存太伯,及乎弗悆,大事咸委焉。至于纂业,万机平理,命将出师,克淮南之地,开拓土宇,静谧封疆。享国十馀年,志大意逸,吕梁覆军,大丧师徒矣。江左削弱,抑此之由。呜呼!盖德不逮文,智不及武,虽得失自我,无御敌之略焉。
李延寿《南史》:陈宣帝器度弘厚,有人君之量。文帝知冢嗣仁弱,早存太伯之心,及乎弗悆,咸已委托矣。至于缵业之后,拓土开疆,盖德不逮文,智不及武,志大不已,晚致吕梁之败,江左日蹙,抑此之由也。
2.分析和士开之死。
答:古代十大男宠之和士开——胡太后的男宠
  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可算是个少有的荡妇。高湛继承帝位后,胡氏以长广王妃册立为皇后。高湛强奸嫂嫂李祖娥,常常宿在昭信宫,胡皇后不耐宫闱寂寞,同高湛的亲信随从、给事和士开勾搭上了。和士开唇红齿白,翩翩有风度,又弹得一手好琵琶。高湛知道后,非但不责怪他,还有意成全他们。和士开善使一把铁槊,胡皇后说她也想学槊,高湛便命和士开教她。胡皇后与和士开眉来眼去,乘机调情。两双手摸来捏去,高湛只顾饮酒作乐,视而不见。
  和士开为巩固地位,讨好太子高纬,劝高湛作太上皇,说这样可以进一步纵情享乐。高湛便让位于太子,从此深居宫中,一味淫乐,三年以后因酒色过渡过度而死。
  然而高纬的弟弟,琅琊王高俨却是个敢做敢为的人。他知道胡太后的妹夫冯子琮与和士开不合,便与其谋划,在深夜,埋伏士兵与神兽门外,次日和士开上朝时将其抓获,并派心腹杀死了他。胡太后知道后又悲又气,然而高俨拥兵三千,屯于千秋门外,连皇帝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但这件事以后,高纬认识到高俨的能力,十分不安,便秘密地谋划将其杀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09:42 , Processed in 0.06755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