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065|回复: 11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宋组第十九讲作业

[复制链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3-24 20: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路漫漫 于 2024-3-24 20:50 编辑

作业:评论周武帝灭佛。

0

主题

514

帖子

5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1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3-24 21: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十九讲作业
宋08-芳溶
怎么评论周武帝灭佛
答:
宇文邕(543—578),字祢罗突,是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他当了十八年皇帝,死时仅三十五岁,史称北周武帝,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周武帝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代英主,可惜正当他打算“平突厥,定江南”,实现统一全国理想的时候,病逝于出征前夕,令后人唏嘘。
周武帝反佛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周武帝的出身——宇文护,又名萨保,是宇文泰的侄儿。西魏时,曾任大将军、司空。556年,宇文泰病重临终之前,曾对宇文护要求他辅佐少主。宇文护表面许诺。但第二年,他立宇文觉为帝,建北周。宇文觉“性刚果,恶晋公护之专权”。宇文护见他不服,不久将他毒死,另立宇文毓为帝,为北周明帝。北周明帝在位四年后,宇文护又将他毒死,改立北周武帝——宇文邕。在武帝掌权之前,大权为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掌握。宇文护大力推行佛道,因此当时的武帝也对佛道极力的推崇,这可能也是明哲保身迫不得已之举。
北周武帝灭佛,这也是和当时北周武帝后来推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北魏末年,社会动荡。公元 515 年爆发过冀州沙门法庆聚众造反之事,其众多达 5 万以上,法庆自称“大乘”,鼓吹“新佛出世”,所至即毁寺、杀僧、焚经、烧像,故此对当时的僧俗地主统治阶级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北魏镇压了“大乘起义”后不久,在公元523年,又爆发了规模更大的“六镇起义”,接着各处纷纷出现反魏起事,群雄并出。当时北方地区的僧、道阶层过于庞大。根据《魏书》称,正光(公元520-525年)以后,不少原属国家的编户民众,为避苛役重赋,相继投入空门;此外,其时社会政治动乱的加剧,亦令普通百姓寻求相对安全的宗教实体之庇护。以致全国的佛寺竟有3万之多,僧、尼数目则有200万之巨,这在当时北中国的人口比例上,达到了极高的程度,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6分之1。这促使封建国家政权采取极端手段,以扩大经济来源来充实国力。
天和二年(567),有一个叫卫元嵩的人给周武帝上书,认为“唐、虞无佛图国安;齐、梁有寺舍而祚失者,未合道也。但利民益国,则会佛心耳。夫佛心者,大慈为本,安乐含生,终不苦役黎民。”因此,他建议周武帝灭佛。
公元572年,周武帝诛杀宇文护,把大权收归己有之后,于次年十二月,又召集道士、僧侣、百官再次讨论佛、道、儒三教的问题。这一次,“帝升高坐,辨释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把佛教抑为最末,事实上已是灭佛的前奏。当时有些佛教徒不知周武帝用意所在,还一个劲地争辩不休,说明佛教当在道教之上,心里很不服气。而另一些明眼人却看透了周武帝的心事,指出:“若他方异国,远近闻知,疑谓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深诚可怪。”他们认为周武帝这样做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为“但顽僧任役,未足加兵;寺地给民,岂能富国”。
武帝不怕死后下地狱的威胁,于建德三年(574)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后,针对继续发展的佛教实体,立即推行灭佛政策,毁寺4万,强迫300万僧、尼还俗,相当于当时总人口数10分之1 的人重新成为国家编户,这对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封建朝廷来讲,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
周武帝灭佛,时间较长,涉及面广,触动深,成绩可观,这一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因此当时有人称赞说:“帝独运远略罢之(指灭佛),强国富民之上策”。灭佛事实上也起到了“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的作用。正因为北周成功的灭佛运动,才使它国力大大增强,为北周灭齐乃至北周统一北方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佛道二教极度兴盛的南北朝时期,周武帝独树一帜,毁佛断道,但并不屠杀僧侣,显示了其统治的高度灵活性。纵然周武帝个人十分认可甚至是推崇宗教思想,但当宗教的发展与国家机器的运作发生冲突时,他能清醒认识,挈重量轻,果断抉择而不拘泥于传统,实为难能可贵。对比同一时期,即北齐、江左政权的各位封建君主,大多不能正视宗教过度发展给国家带来之不利而盲目推动,更可衬托周武帝统治政策之灵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3

帖子

30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3-25 16: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周武帝灭佛

宋01—冯源

答:北周武帝灭佛,即建德毁佛,是三武灭佛之一。
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武帝建德年间,在经过多次辩论之后,周武帝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下令在当时佛教盛行的北周罢斥佛教,从而在全境内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佛像全都被毁,寺庙被收为国有,寺僧均被勒令还俗。
建德三年(574)五月,北周武帝下令“初断佛、道二教,经象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
一场大规模的、轰轰烈烈的反佛道行动由此展开。
北周武帝灭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认为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已经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如僧侣们不从事生产劳动,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而寺庙和僧侣也成为了地方豪强和富户的避风港,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
此外,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也与儒家思想相冲突,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北周武帝灭佛并不是完全禁止佛教和道教的存在,而是限制了它们的发展规模和影响力。
在北周后期和隋唐时期,佛教和道教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同时,北周武帝灭佛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反对声音。
但是,从历史的长远角度来看,北周武帝灭佛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北周武帝灭佛的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社会背景:北周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社会经济逐渐衰退。同时,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寺庙和僧侣占有大量土地和人口,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社会生产能力下降。
此外,寺庙和僧侣也成为了地方豪强和富户的避风港,他们利用宗教势力欺压百姓,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
宗教背景: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寺庙和僧侣数量不断增加,逐渐成为了社会上的重要力量。
但是,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也与儒家思想产生了冲突和矛盾,这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此外,一些僧侣也不遵守国家法律,从事非法活动,如传销、诈骗等。
政治背景:北周武帝是一个有远见和抱负的皇帝,他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然而,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对于他的政治目标构成了威胁,因为它们分散了人民对于政治事务的关注,削弱了国家的凝聚力和统治能力。
此外,北周武帝也认为佛教和道教势力过于膨胀,已经成为了国家的负担和累赘。
北周武帝灭佛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从社会经济方面来看,这次灭佛行动废除了寺庙和僧侣阶层,使得大量人口和土地回归到国家手中,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此外,通过废除寺庙和僧侣阶层,国家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社会秩序,维护政治稳定。
在文化方面,北周武帝灭佛也具有重要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对于中国的文化、艺术、哲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北周武帝灭佛之后,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为儒家思想和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此外,北周武帝灭佛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分裂状态,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
然而,北周武帝灭佛之后,大量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寺庙和僧侣被废除,这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基于以上背景,北周武帝下令灭佛,目的是为了打击佛教和道教势力,整顿社会秩序,加强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28

帖子

15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8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3-25 18: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十九讲作业
一瓯茶

怎么评论周武帝灭佛
答:
周武帝宇文邕时,佛教盛行,佛寺众多,由于佛教强调信仰的独立性,形成了佛教特权阶层,在社会上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这对皇权也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同时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因为佛教不纳税,不参军,而且佛寺占地多,经常与官府争地,导致国家无粮可纳,无兵可参,使整个国家经济军事一落千丈,皇帝大权旁落。所以武帝立下灭佛决心,
这次周武帝灭佛,是意识形态上的斗争问题,是神权与皇权斗争的结果。可以说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因为这样使官府得到了土地,众多平民脱离了佛教,军队得到补充,国家大权聚集到了皇帝手中,国家富裕起来,从而使周朝一跃成为大国,武帝的灭佛行动,取得了他所预想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3-26 18: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十九讲作业
宋05-凤王
怎么评论周武帝灭佛
答:
宇文邕(543—578),字祢罗突,是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他当了十八年皇帝,死时仅三十五岁,史称北周武帝,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周武帝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代英主,可惜正当他打算“平突厥,定江南”,实现统一全国理想的时候,病逝于出征前夕,令后人唏嘘。
周武帝反佛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周武帝的出身——宇文护,又名萨保,是宇文泰的侄儿。西魏时,曾任大将军、司空。556年,宇文泰病重临终之前,曾对宇文护要求他辅佐少主。宇文护表面许诺。但第二年,他立宇文觉为帝,建北周。宇文觉“性刚果,恶晋公护之专权”。宇文护见他不服,不久将他毒死,另立宇文毓为帝,为北周明帝。北周明帝在位四年后,宇文护又将他毒死,改立北周武帝——宇文邕。在武帝掌权之前,大权为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掌握。宇文护大力推行佛道,因此当时的武帝也对佛道极力的推崇,这可能也是明哲保身迫不得已之举。
北周武帝灭佛,这也是和当时北周武帝后来推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北魏末年,社会动荡。公元 515 年爆发过冀州沙门法庆聚众造反之事,其众多达 5 万以上,法庆自称“大乘”,鼓吹“新佛出世”,所至即毁寺、杀僧、焚经、烧像,故此对当时的僧俗地主统治阶级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北魏镇压了“大乘起义”后不久,在公元523年,又爆发了规模更大的“六镇起义”,接着各处纷纷出现反魏起事,群雄并出。当时北方地区的僧、道阶层过于庞大。根据《魏书》称,正光(公元520-525年)以后,不少原属国家的编户民众,为避苛役重赋,相继投入空门;此外,其时社会政治动乱的加剧,亦令普通百姓寻求相对安全的宗教实体之庇护。以致全国的佛寺竟有3万之多,僧、尼数目则有200万之巨,这在当时北中国的人口比例上,达到了极高的程度,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6分之1。这促使封建国家政权采取极端手段,以扩大经济来源来充实国力。
天和二年(567),有一个叫卫元嵩的人给周武帝上书,认为“唐、虞无佛图国安;齐、梁有寺舍而祚失者,未合道也。但利民益国,则会佛心耳。夫佛心者,大慈为本,安乐含生,终不苦役黎民。”因此,他建议周武帝灭佛。
公元572年,周武帝诛杀宇文护,把大权收归己有之后,于次年十二月,又召集道士、僧侣、百官再次讨论佛、道、儒三教的问题。这一次,“帝升高坐,辨释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把佛教抑为最末,事实上已是灭佛的前奏。当时有些佛教徒不知周武帝用意所在,还一个劲地争辩不休,说明佛教当在道教之上,心里很不服气。而另一些明眼人却看透了周武帝的心事,指出:“若他方异国,远近闻知,疑谓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深诚可怪。”他们认为周武帝这样做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为“但顽僧任役,未足加兵;寺地给民,岂能富国”。
武帝不怕死后下地狱的威胁,于建德三年(574)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后,针对继续发展的佛教实体,立即推行灭佛政策,毁寺4万,强迫300万僧、尼还俗,相当于当时总人口数10分之1 的人重新成为国家编户,这对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封建朝廷来讲,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
周武帝灭佛,时间较长,涉及面广,触动深,成绩可观,这一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因此当时有人称赞说:“帝独运远略罢之(指灭佛),强国富民之上策”。灭佛事实上也起到了“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的作用。正因为北周成功的灭佛运动,才使它国力大大增强,为北周灭齐乃至北周统一北方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佛道二教极度兴盛的南北朝时期,周武帝独树一帜,毁佛断道,但并不屠杀僧侣,显示了其统治的高度灵活性。纵然周武帝个人十分认可甚至是推崇宗教思想,但当宗教的发展与国家机器的运作发生冲突时,他能清醒认识,挈重量轻,果断抉择而不拘泥于传统,实为难能可贵。对比同一时期,即北齐、江左政权的各位封建君主,大多不能正视宗教过度发展给国家带来之不利而盲目推动,更可衬托周武帝统治政策之灵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85

帖子

112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24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4-3-26 22: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想西泠学资治通鉴交南北朝班四年级第十九讲作业
评论周武帝灭佛
答:北周武帝灭佛,即建德毁佛,是三武灭佛之一,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武帝建德年间,在经过多次辩论之后,周武帝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下令在当时佛教盛行的北周罢斥佛教,从而在全境内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佛像全都被毁,寺庙被收为国有,寺僧均被勒令还俗。
建德三年(574)五月,北周武帝下令“初断佛、道二教,经象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同时,还下令“三宝福财,散给臣下,寺观塔庙,赐给王公。”一场大规模的、轰轰烈烈的反佛道行动由此展开。
北周武帝即位之初,循例事佛,但更重视儒学。天和二年(567年)因寺僧日多,滋生是非,国库收入骤减,还俗沙门改宗道教的卫元嵩上书请删寺减僧,此论深合帝心。
武帝为制造舆论,从天和至建德年间(566年~578年),曾七次召集百官及沙门、道士等辩论儒释道三教先后;甄鸾、道安等屡上书驳斥道教,纷纭不息。天和三年,武帝御大德殿,集百僚及沙门、道士,亲讲《礼记》,欲以儒术治天下。
建德三年五月始议禁佛,诏僧人、道人大集京师,斥佛教不净,下诏禁佛道二教:经像悉毁,并令沙门、道士还俗,三宝福财散给臣下,寺观塔庙赐予王公。其他奉祀崇拜,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当年六月,设置通道观,选佛、道名士120人,普着衣冠,为“通道观学士”,并置官吏统管。建德六年,北周灭北齐,周武帝入邺城,在原齐境内推行禁佛之令,沙门慧远与帝争论不果。禁佛后,北方寺像几乎灭绝,僧众多逃奔江南。武帝死后,宣帝、静帝先后继位,佛法又兴。
主要人物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字祢罗突,是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是继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北周明帝之后的第三代帝王,在位十八年(公元561年~578年)
事件分析
周武帝灭佛之原因有: 僧徒滥杂,寺庙多币,蛊害百姓社会 ;尊崇儒家。刘裕义熙末年,沙门为五横之一,佛徒侵占农田,不劳而获,又可逃避租税力役。北魏末年,佛徒人数有二百万,寺院三万余所,占北魏人口十五份一。周武帝亲政后第二年,关中荒旱,命当户拿口粮出来卖,而寺僧却借荒年放高利贷。奸人亦有匿於僧法之下,图谋造反。如北魏孝文帝延兴三年,沙门慧隐谋反;又如太和五年沙门法秀谋反,皆须用兵讨平。周武惩於前事,遂有灭佛之心。帝本信道教,兼奉佛说,唯却深信治国须用儒术。时有还俗僧人卫元嵩者力说武帝建立一理想之地上王国,代替天上之佛国。嵩与道士张宾相结,二人俱善术数,大受帝信任,武帝於是数次召集大臣,佛道讨论三教优劣。574年又诏佛道大集京师,帝亲临太极殿主持讨论。张宾与僧人智炫辩论落於下风,帝亲斥佛教不净,智炫反指道教更不净,更牴触武帝之短。武帝大怒,乃下诏∶ “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由是道观寺院经像被毁,僧尼还俗,归於军民户。综观之,武帝灭佛之根源在於武帝视佛道为虚妄,其组织不 纳赋税虚耗国力,欲重振儒家传统,方便其励精图治之意图。唐中叶以后,诸帝大都信佛,宪宗遣使赴凤翔法门寺迎佛骨还京,更轰动朝野,瞻礼者万人空巷。惟唐自安史之乱后,藩镇连年混战,均田制破坏,中央财政日匮,百姓之赋役相对加重,由是百姓借寺院以逃税者渐多。唐代寺院拥有大量土地,贵族扩充庄园,多与寺院僧人相结,如此则不利於国家经济收入。唐武宗即位后即亲信道士赵归真,对佛及其余宗教皆颇有不满。此外,武宗亦欲借没收僧尼产业以裕国家财政。於是於会昌五年下诏禁道教以外的所有宗教,佛教首当其冲被禁。总计其时拆寺院四千六百余所,被迫还俗僧尼亦多达二十六万多人。武宗灭佛时宰相李德裕出身北方经学世家,亦为灭佛之拥护者。故是次灭佛可算是儒道二教合力排斥其余各个外来宗教(是次并毁景教,祆教与摩尼教) 其后宣宗立,又复佛法,杀道士刘玄靖等十多人,但武帝前佛教的盛况终亦不可复见了。国史上除三武灭佛外,至五代周世宗,亦曾打击佛教,曾毁佛寺三万余所,故灭佛之举又有所谓“三武一宗”之说。就周武帝而论,他的灭佛行为并非对佛教有什么偏见,而是出于国家发展的考虑。在当时,僧尼有免役免税等特权,寺院的附庸人口也不向国家纳租税、出役调。这样一来,很多人为了逃避税收和兵役便遁入空门或依附到寺院名下。久而久之,国家支配的人口自然就少了。就拿北周来说,僧尼有百万之众。这么多的僧尼真正信奉佛法、以身许佛的能有几个?绝大部分人不过是为逃避役调而进入佛门罢了。因此周武帝决心“灭佛”。 北周武帝下令灭佛,目的是为了打击佛教和道教势力,整顿社会秩序,加强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53

帖子

21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24-3-29 20: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宋组第十九讲作业
宋07作业:评论周武帝灭佛。
答:北周武帝的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加速了南北朝的统一进程。事实上也起到了“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 的作用。正因为北周成功的灭佛运动,才使它国力大大增强,为灭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0

帖子

1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0
发表于 2024-3-30 17: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村南北朝班四年级宋21-心雨姐姐
作业:评论周武王灭佛教

答:
北周武帝初信佛,后因迷信识语黑衣当王,心忌沙门,信道士张宾,拟灭佛教,集沙门道士名儒於文德殿,量述三教胜劣,以定废立。沙门道安撰二教论,谓“救形之教,教称为外,济神之教,教称为内”帝问群臣,无有排斥非议者,遂作罢。六年后,帝又集佛道二教论辩,法师炫与道士张宾对衡,宾不服屈,帝亲自与炫辩,亦不能使炫屈服,帝遂下诏废佛道二教,悉令沙门还俗,实即灭佛教立道教,北地之佛教一时绝迹。

当时北周的佛教,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寄生虫。寺院的和尚们不但不当兵,不纳税,且面对灾民时,表现出来的非但不是赈灾,反而趁机吞并土地,使农民生活更加困苦。灭佛这一策略暗暗在宇文邕心中生成。公元574年,他最终强制僧侣强制灭佛,这不仅增加了朝廷的 财政收入,更是扩充了军队。记得在灭佛期间,有一位大胆的僧人问武帝:“佛是救世主,施恩布道,陛下取消佛道,不怕受罚么?”周武帝道:“只要百姓幸福,国家兴盛,我宁可受尽苦难。”仿佛可以看到他 大义凛然的神色,这是何等的胸襟。而灭佛这一策略,也确实使北周的国力大大增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1

帖子

5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5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3-30 20: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村南北朝班四年级宋15-疏雨滴梧桐
作业:评论周武王灭佛教
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周武帝建德年间,周武帝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下令在当时佛教盛行的北周罢斥佛教,在全境内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佛像全都被毁,寺庙被收为国有,寺僧均被勒令还俗。 武帝这次灭佛较为彻底,北方佛教势力为此几乎禁绝。通过这次灭佛运动,社会经济得以一定程度的恢复,有利于当时政权的巩固。 北魏太武帝在崔浩的劝说下信奉道教。太武帝推行苛虐的废佛政策:诛戮长安的沙门,焚毁天下一切经像。废佛后六年,太武帝驾崩,文成帝即位,下诏复兴佛教,佛教逐渐恢复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4-3-30 20: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十九讲水晶作业。
怎么评论周武帝灭佛。
​答:南北朝时期灭佛,不是件容易的事,佛教信徒多,养活的人多,寺院经济牵涉了多方利益,宇文邕要限制佛教,一定会有很多人跳出来反对。​但宇文邕顶住了压力,于574年正式下令销毁佛像、寺庙,并把寺院的钱财、房屋赐给大臣和王公贵族。有好处拿,支持宇文邕的人就多了起来,灭佛行动得以顺利开展。
   ​北朝的佛寺共有3万多座,僧侣人数高达300万。佛寺为了宣传自己,到处开凿山体塑佛身,让信徒们去膜拜。寺院里,干活的大多是信徒,他们在寺里的地位,就像佃户和奴隶一样低。寺院里还藏污纳垢,肮脏不已。若佛教只是讲讲佛理,收点信徒,宇文邕可能还会不同它计较,可它们动了国家统治者的利益,还造成社会矛盾剧增。​
    ​于是宇文邕效仿北魏太武帝,要求僧侣,要么还俗充军,要么等着掉脑袋。北周的诸割据势力中面积最大,可人口却很少,如果大家都跑去出家,靠剥削百姓不劳而获,还有谁愿意种田,干正经营生呢?过惯了奢侈生活的僧侣们,突然面临还俗不习惯,但不还俗就是死,只得老老实实去充军。
     宇文邕灭掉北齐后,把灭佛的范围继续扩大,原北齐的僧侣也被迫还俗,恢复劳动。这下,北周有了300万的劳动力。可是还有一批不愿意还俗的僧侣逃了,他们跑到南陈,继续传教。​
      ​按宇文邕的做法,他若是再灭掉南陈,这些僧侣依然逃不脱还俗或被杀的后果,可惜宇文邕在讨伐突厥的路上,突染疾病,大军只得回朝,回去没几天,年仅30岁的宇文邕就去世了。
      ​灭佛运动释放了寺院控制的劳动力,朝廷也从中得到了大量的钱财和土地,并增加了许多纳税户,一举数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09:38 , Processed in 0.06855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