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畅行天下 于 2024-9-18 15:50 编辑
21期辞赋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21032 网名:畅行天下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散文性质,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对事物现象作周详的描绘陈述,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骈文:是有骈句、提引词、发送组成,句脚走“马蹄”可不押韵的文章。 骈赋:是以骈句为主要特色,具有骈文要点又押韵的骈体文章。 律赋:是指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有严格规定格律的赋体。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诗赋:诗赋即为体制类诗的诗体赋。访《诗经》句式整齐而可不对偶。 俗赋:是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的赋体文。又称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 辞赋流变过程:古赋(汉代及其以前)→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文赋(宋,主要是由欧阳修和苏轼倡导)。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汉代散体大赋,时间上汉赋早于文赋。文采上汉赋铺陈宏大,华丽夸张;文赋轻文辞骈俪,直抒胸意,气势清新,畅达不涩。借鉴汉赋手法,带有先秦散文风骨。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例:迈前古,流后芳。 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常式之一。例: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五字长句:东门而浸稻,北谷而沤麻。读班杨赋颂之篇,酌屈宋辩思之句。 隔句:隔句就是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又叫“隔句对”。这是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它和对联中两分句的联相似,也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 隔句分为六类,分别是:轻、重、疏、密、平、杂。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例:覆地则微,庶表三冬之候;翻空虽小,那无六出之姿。 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例:拥婵婵于天际,晚境梦留;浮皎洁于樽前,良宵人醉。 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例:望曲来,绿蛇之宛转;观斜往,紫燕之轻盈。 密隔:前五至八字,后三字。例:独浮空而远照,吐霜华;频入望且兴怀,含诗话。 平隔:四分句字数相等,例:金杯共色,对酒当歌;玉兔增鲜,临花照水。 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或前五七八字,后四字。例:寒梅枝发,渔家傲演乎李易安;咏絮思奇,林下风吹兮谢道韫。如令区别妍媸,愿为轩鉴;倘使削平祸乱,请就干将。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属于发语的一种,是用于文章开头或段落开头,文中换韵的特有词语。特点是在文中起着连贯文意,避免生硬突兀的作用。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虚词与实词相对,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特点无法独立成句,包含介词、助词、副词、连接词和语气词。 虚词特点: ⑴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⑵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 ⑶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骈句的领字是指在句子开头或中间,有一个字,或两个、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意上有统领作用的字。 领字特点: 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动词能增强句子的灵动感,而去声激厉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平仄是汉字声调的划分,阴平阳平为平声,不平为仄,如上、去、入为仄声。 骈句平仄特点: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 骈文平仄特点: 骈文由骈句组成,除了具有骈句的平仄特点外,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还要求句脚平仄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词珠,是指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是从前人文句中取两字的词组。 骈珠,用收集的词珠做成的骈句就是骈珠。 《滕王阁序》中骈句“潦水”,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潦水,雨后的积水。《墨子·非乐上》:“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非直掊潦水拆壤垣而为之也。” 做骈珠如下:潦水凝而连天碧,晴岚隐而远树平。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 相对)。( 壮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 四)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 二)个字或者(四 )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 )领字,领字单独(一 )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 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 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或骈赋)。 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 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 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 )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 (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骈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X)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X)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sāo体句式(√ )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X )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X)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对) 12、sāo 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
四、创作题 请以“秋”主题,作一篇骈赋《××赋》,字数300-400之间。 21032畅行天下
中秋赋
嗟夫始于上古,定型初唐。中华独有,世界无双。游子驿路焚香,思归心切;淑女关河梦醒,欲见情郎。独酌诗仙,醒思亲而影乱;东坡问月,醉怀弟而安康。碧落飞金,看长空之皓月;才子运笔,写千古之华章。关河阻绝,欲断人肠。望月怀远,情深意长。
然则流转时光,昔非今比。阴晴圆缺且休言,国是家常都是喜。神舟探月,路迢递而游太空;娥女迎亲,舞翩跹而显诚意。织锦千山玉带,画里势回;流霞万米彩虹,云中雄峙。穿梭高铁,北疆南国畅游;北斗回环,海角天涯幸会。可谓素月分辉,高堂共慰。再无翘首之思,更少断肠之泪。听蝉鸣之高树,鼎沸清歌;望菊放之疏篱,生香叠翠。民安国泰,百年风雨兼程;人寿年丰,万里烟霞飘桂。池边亭外,健身贤媪邻翁;月下花前,谈笑帅哥靓妹。人逢喜事精神(shuāng),地遇丰年金秋美。奥运健儿夺冠,精彩纷呈;钱塘回流涌潮,奇峰迭起。东西迢遥路带,携手并肩;列国同谋发展,开襟联袂。
尔其中秋佳节,赏月团圞。老妻置酒而相庆,儿女举箸以共欢。更喜宝贝一双,嬉笑贪顽。旋舞童孙以扰扰,吟诗孙女而喧喧。唯其缭乱,欣喜心间。人间烟火之风情,天上寂寥而清寒。不知地迥天高,畅行天下;但喜远山近水,穷尽日边。精骛九重,笼八方于形内;心游万仞,收千山于笔端。于是衰颜姗姗而至,壮心累累总还。君信乎?中秋感怀,思绪绵绵。愧无生花之妙笔,喜凑多情之赋篇。
诗曰: 月到中秋分外明,冰轮清彻意盈盈。 欣愉北斗环天地,笑看南溟拥甲兵。 头白老妻才置酒,面红孙女早旋行。 素娥皎洁今宵好,万户千家总是情。 2024.9.17.中秋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