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713|回复: 9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管理组第三讲作业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4-9-25 20: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快乐蝴蝶 于 2024-9-25 22:08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下面布置作业: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参考图片加以发挥。
4、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6)意脉不可断裂。
7)不少于100字。

附学习资料:
龙门,古称伊阙,由于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故称“龙门”。 [1]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伊阙两岸分别是龙门山和香山。龙门山上便是著名的龙门石窟,香山上是白园──白居易葬于此地。白居易曾说“洛阳西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因而“龙门山色”很早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
洛阳南郊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故名“伊阙”。隋唐时遥对皇宫南门,又称龙门。这里山清水秀,以瑰丽的石窟艺术蜚声海内外。西山又称龙门山,为石窟精华所在,还有珍珠泉、禹王池等名胜。东山又名香山,因出产香葛而得名。其北为琵琶峰,因平面形似琵琶而得名,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墓园所在地。峰南为香山寺。雄伟的石拱桥犹如长虹卧波,横跨龙门口上,凭栏四顾,只见如画青山矗立两岸,清澈的河水潺潺北流,山上林木葱茏,鸟鸣婉转,碧泉飞溅,滚珠落玉。人间仙境般的美景吸引着海内外游客趋之若鹜。

3

主题

883

帖子

102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4-9-30 23: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边缘人类 于 2024-9-30 23:12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子衿组第三讲作业
子衿组组长-边缘人类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如下变形处理:
一、改变词性(一)形容词的使动(二)名词活用作动词(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四)动词使动
二、改变词序
(一)倒装
(1)主语后置(2)宾语前置(3)主宾倒装
(4)定语挪前或挪后(5)状语置首或后置(6)介宾倒装
(二)词句的超常搭配
(三)句子的反常组合
三、省略压缩(1)答话蕴含问话(2)意象组合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答:形容词作动词: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月出惊山鸟”,“惊”活用作动词后。
名词活用作动词:“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里的“雪”应作动词。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简笔写繁情,表达了诗人寻隐者不遇的惆怅之情,同时又勾勒出一个风神飘逸、出尘脱俗的隐者形象,寓寄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五律·龙门山色
子衿组组长-边缘人类
两山呈耸阙,伊水若长龙。
每见孤帆影,常闻古寺钟。
浮云低远树,苍藓积幽峰。
居士垂青此,或因禅意浓。
自评
格律无误,韵字阴阳比例2:2,首字平仄比例3:5,符合律诗要求。
首句开门见山,交代了龙门山的地形特点。
承联,三成承二,四承一,分别从视觉听觉上描述了龙门山的水上帆影和山中的古寺钟声。
颈联描写了远望和近处的山色,无处不静谧,幽深。
尾联,展开丰富的想象,此地山高林密,远离尘俗,适合修身养性,是清静无为的隐居生活的最佳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91

帖子

7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1 08: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管理组第三讲作业:
鹿鸣组长-乡音未改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主要包括词性的改变、引申、倒装、隐喻、假借等。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主要体现在词性的改变、语序的倒装、用意的假借等。
(1)词性的改变:
杜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原本为副词,但这里被用作动词,形象地表达了一种空濛和惆怅的情绪。
(2)语序倒装:
古诗中为了照应韵律而颠倒语序。如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原本是“湖东最爱行不足”,但通过语序倒装,增强了诗句的音节性和表达效果。
(3)诗词中的假借;
由于诗词字数限制,为了表意的凝练或生动的需要,诗词中常用假借。如“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中的“三足鼎”和“五铢钱”,原本是物,这里代指天下三分的政治格局和继承东汉正统。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参考图片加以发挥。
4、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6)意脉不可断裂。
7)不少于100字。
附学习资料:
龙门,古称伊阙,由于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故称“龙门”。 [1]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伊阙两岸分别是龙门山和香山。龙门山上便是著名的龙门石窟,香山上是白园──白居易葬于此地。白居易曾说“洛阳西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因而“龙门山色”很早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
洛阳南郊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故名“伊阙”。隋唐时遥对皇宫南门,又称龙门。这里山清水秀,以瑰丽的石窟艺术蜚声海内外。西山又称龙门山,为石窟精华所在,还有珍珠泉、禹王池等名胜。东山又名香山,因出产香葛而得名。其北为琵琶峰,因平面形似琵琶而得名,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墓园所在地。峰南为香山寺。雄伟的石拱桥犹如长虹卧波,横跨龙门口上,凭栏四顾,只见如画青山矗立两岸,清澈的河水潺潺北流,山上林木葱茏,鸟鸣婉转,碧泉飞溅,滚珠落玉。人间仙境般的美景吸引着海内外游客趋之若鹜。

五律·龙门
文/鹿鸣组长-乡音未改
龙门出洛阳,瑰景每流方。
石窟神奇隐,少林威誉扬。
凭栏瞻女帝,俯首谒诗王。
欲览知名迹,山中尽丽光。
乡音未改自评:
1、本首五律作品采用了诗家语变形中的倒装句,如:石窟神奇隐,少林威誉扬。应为:石窟隐神奇,少林扬威誉。
2、本首五律用韵、格律无误;韵字阴阳比例2:3,合适;首字平仄比例4:4,完美;白脚部分平、上、去、入各一,做到了四声递进,非常完美;诗中没有撞韵、挤韵、连韵的现象;首联向读者交代了龙门的出处,美丽的景色在四方很出名;颔联和颈联分别从龙门著名的几个景点石窟、少林寺、女帝公园、白园进行阐述,对仗工整,结构有变化,非常不错;相比之下,尾联的两个分句稍显弱了一些,尾句有凑韵之嫌。整体来说,这首五律作品质量属于中、上水平,继续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6

帖子

15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2 07:15: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威尼斯 于 2024-10-3 02:13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管理组第三讲作业
子衿副组长-威尼斯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
A、改变词性:(1)形容词使动(2)名词活用作动词(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4)动词使动。
B、改变词序:
(一)倒装
(1)主语后置(2)宾语前置(3)主宾倒装
(4)定语挪前或挪后(5)状语置首或后置(6)介宾倒装。
(二)词句超常搭配
(三)句子反常组合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蒋捷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原本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得樱桃红了,芭蕉绿了,
(2)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雪,名词使动,下雪。
(3)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形容词作动词,吹绿。
(4)动词使动,孟浩然的“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鸣,使动用法,风吹得木叶发出鸣声。
(5)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用了主谓倒置,本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6)宾语前置,杜甫的“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这里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香雾湿云鬓,清辉寒玉臂”。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七律·龙门山色
子衿副组长-威尼斯
伊水中流若阙生,两山对峙拱桥横。
波澄道绿舟车涌,涧响禽飞草木荣。
岚气氤氲缭寺刹,公园旖旎满梨樱。
万尊石像神工琢,更有丰功大禹名。
满,是诗家语,形容词作动词,这里是种满的意思。更有丰功大禹名,也是诗家语,正常语序是“更有大禹丰功名”。
自评:
首字平仄4/4,韵字阴阳平是2/3,均衡。中间两联结构错开,对仗工整。首联写远景,依水中流,两山对峙,拱桥横卧,犹如天然门阙,勾勒出龙门山大体景貌。颔联写近景,清波绿道,舟车往来,碧涧飞鸟,草木葱茏,一派生机的景象。颈联和尾联前句具体写了龙门山景区里的三个景点,结句以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流芳百世的人文历史收结,反映龙门山历史悠久。全诗结构分明,条理清晰,惟觉得结尾有点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904

帖子

29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38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2 21: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色星空 于 2024-10-2 21:13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子衿组第三讲作业
白驹组长-蓝色星空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1、改变词  2、形容词的使动  3、名词活用作动词  4、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5、动词使动
二、改变词序
1、倒装
(1)主语后置(2)宾语前置(3)主宾倒装
(4)定语挪前或挪后(5)状语置首或后置(6)介宾倒装
2、词句的超常搭配
3、句子的反常组合
三、省略压缩    1、答话蕴含问话  2、意象组合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答:
形容词作动词: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月出惊山鸟”,“惊”活用作动词后。
名词活用作动词:“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里的“雪”应作动词。
主谓倒置: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用了主谓倒置,本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宾语前置:杜甫的“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正常语序应为“香雾湿云鬓,清辉寒玉臂”。
形容词作动词: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吹绿。
动词使动:孟浩然的“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鸣,风吹得木叶发出鸣声。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五律•龙门山色
文/白驹组长-蓝色星空
西山开阙口,一水势从容。
鸟啭沙滩石,舟听寺庙钟。
云霞铺锦绣,林木映葱茏。
最是心怡处,如居画卷中。

自评:格律正确,首字平仄5/3符合要求,韵字2/2阴阳平衡。
          起联直接点题,水势龙门而出,由静止的山到流动的水,由景到动。
          承联由水而引到沙滩的鸟,以及水中的小舟,舟中的人,继而引出更远处的寺庙的钟声。由近及远,有动到静再到动,动静结合。
          转联静景,映在水中的云彩以及山上的树木,锦绣、葱茏两个形容词的运用,未画面增加了色彩。承接了承句的水,也为结句做了铺垫。
          第七句总结前几句,最是心怡处,第八句回答如同画卷一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3

帖子

42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4 11: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加强班第三讲作业
柔荑组长-如水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一、改变词性:
(一)形容词的使动。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
(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四)动词使动。
二、改变词序
(一)倒装
(1)主语后置。
(2)宾语前置。
(3)主宾倒装。
(4)定语挪前或挪后。
(5)状语置首或后置。
(6)介宾倒装。
(二)词句的超常搭配
(三)句子的反常组合
三、省略压缩
(1)答话蕴含问话。
(2)意象组合。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 一、改变词性:
(一)形容词的使动。如: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使樱桃红了,使芭蕉绿了。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如:白居易《问六十九》中“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是下雪的意思,活用作动词。
(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满作动词遮蔽讲。
(四)动词使动。如: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鸣”,使动用法,使物发出响声。
二、改变词序
(一)倒装
(1)主语后置。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一句主谓语倒置,本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2)宾语前置。如:  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正常语序应为“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3)主宾倒装。如: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正常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4)定语挪前或挪后。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中的“孤城”即“玉门关”,是为“玉门关”的同性定语,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易让人理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关,这是定语挪前。
(5)状语置首或后置。状语前置的,如: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状语后置的,如:崔护《题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里的“春风”本属状语,可理解为“桃花依旧春风笑”,失去了音律美,让状语“春风”后置,成了“笑”的宾语。
(6)介宾倒装。如:如:刘长卿《偶然作》“书剑身同废,烟霞吏共闲”中应为“同身”、“共吏”。
(二)词句的超常搭配
如:岑参《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中“孤灯”怎能点燃“客梦”?“寒杵”又何以捣出“乡愁”呢?
(三)句子的反常组合
例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常式句应是:溪桥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山前疏雨,可想夜行人的焦急。
三、省略压缩
(1)答话蕴含问话。
如: 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三番问话,至少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精简压缩为二十个字,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2)意象组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典型的列锦手法,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参考图片加以发挥。
4、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6)意脉不可断裂。
7)不少于100字。

五律·龙门山色
文/柔荑组长-如水
两山相对峙,伊水泻长虹。
岩耸隋唐像,洞传齐魏风。
白园环翠柏,青谷聚诗翁。
欲尽三千景,凝眸落照中。

自评:格律正确,用韵无误,首联点题,两山即是香山和龙门山,赋起,颔联写龙门石窟,交代了龙门石窟大部分是隋唐时期和魏晋时期的风格,下句用了本句救三字救一个字,颈联移步换景法写白园的景色,白园中的青谷是白居易八老常聚会诗文唱和的地方。中二联对仗工整。尾联上句转,下句合。布局是总分分总。首字平仄比例是4/4,韵字阴阳比例不是太好,3/1。下次尽量避免韵字阴阳失衡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4

帖子

25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8 21: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村44评阅强化班白驹副组长-紫雨花汀第三讲作业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
A、改变词性:(1)形容词使动(2)名词活用作动词(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4)动词使动。
B、改变词序:
(一)倒装
(1)主语后置(2)宾语前置(3)主宾倒装
(4)定语挪前或挪后(5)状语置首或后置(6)介宾倒装。
(二)词句超常搭配
(三)句子反常组合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蒋捷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原本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得樱桃红了,芭蕉绿了,
(2)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雪,名词使动,下雪。
(3)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形容词作动词,吹绿。
(4)动词使动,孟浩然的“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鸣,使动用法,风吹得木叶发出鸣声。
(5)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用了主谓倒置,本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6)宾语前置,杜甫的“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这里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香雾湿云鬓,清辉寒玉臂”。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七律·龙门山色
​文/紫雨花汀
​截断龙门伊水清,岗峦若阙拱桥横。
龛居古佛祥云聚,叶染香山野火生。
昔有皇华邀瑞气,曾闻锦鲤跃王城。
登临每觉神思逸,魏骨唐风河洛情。

自评:韵脚阴阳比例2:3,比例协调。首字平仄5:3,和谐。中两联对仗工整。首联交代所写地点龙门,截断写出了劈空而来的气势,冈峦拱桥也是龙门的特色。颔联抓住伊水两岸的特色景点来渲染历史的深厚,祥云也暗点建造者们的心愿。白居易长眠于香山,叶染暗示是秋枫之艳丽,野火取自其家喻户晓之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也赞誉龙门是风水宝地,生机勃勃,是文化发祥地。颈联皇华用典,指唐时万国来朝之盛况,锦鲤句则包含了鲤鱼跳龙门一跃成龙的传说。尾联回扣写每次登临的感受,也是与颔联颈联的呼应,结句再点题,感觉尾句的缺陷是没有宕开,缺少意味深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7 22: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44评阅强化班管理组第三讲作业点评
1、五律·龙门
文/鹿鸣组长-乡音未改
龙门出洛阳,瑰景每流芳。
石窟神奇隐,少林威誉扬。
凭栏瞻女帝,俯首谒诗王。
欲览知名迹,山中尽丽光。
芭可儿简评:首联交代事件地点,直接点题,一分句有些直白,颔联顺势而承,交代瑰景之景点,对仗虽然工整,但句子生涩不够柔和,有凑字之嫌,颈联继续承接,交代一些景色奇闻异事,诗王应该指白居易,白居易曾美誉过龙门,但女帝指的是谁,这个我没有听说过,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啦!再看尾联,七转八合,但句意弱了,虽然有做好总结,但句子缺少一些气势与灵动哦!整首虽然把龙门景色都描述出来了,但是句子比较生涩,凑字的痕迹比较重哦!还须多多练字哦!仅供参考!
2、五律·龙门山色
文/柔荑组长-如水
两山相对峙,伊水泻长虹。
岩耸隋唐像,洞传齐魏风。
白园环翠柏,青谷聚诗翁。
欲尽三千景,凝眸落照中。
芭可儿简评:首联把龙门的地势很好的描述出来,很是贴切,颔联颔联都是承接句,但感觉这两联应该换一下位置,顺着泻长虹继续描写景色,再讲述事迹,章法上还需斟酌一下哦,尾联作总结,八分句还有提升空间哦,落照读着生涩,可斟酌。整首句子清丽,很是吸引读者兴趣,但章法上还须斟酌,看句子可见作者有功底之人,希望下次能看到你更好的作品,欣赏学习了!说错误怪!
3、七律·龙门
文/白驹组副组长-紫雨花汀
截断龙门伊水清,岗峦若阙拱桥横。
龛居万佛祥云聚,叶染香山野火生。
素有皇华邀瑞气,曾闻锦鲤跃王城。
登临每觉神思逸,魏骨唐风河洛情。
芭可儿简评:首联交代龙门地势,颔联顺势继续描写龙门景色,石窟的壮观景象以及香山红叶的美景,句子对仗工整,句意流畅,再看颈联,句子华丽无实,且对仗不是很稳!有刻意雕琢之感,再看尾联,七转八合,七句是观龙门者的感想,八句依旧是对龙门景象的赞扬,这两句建议去描写一件事会更好,要么写观后感,要么对龙门奇景作总结,二者选一即可,以上都是个人观点,说错误怪,看句子作者也是有功底之人,欣赏学习了!
请阳光老师点评管理组第三讲第4----6 作业,辛苦了!
小渔村44评阅加强班管理组第三讲作业创作题接龙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参考图片加以发挥。
4、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6)意脉不可断裂。
7)不少于100字。
附加资料看讲义或看论坛作业贴以及群公告
创作题接龙作业如下:
4、五律·龙门山色
文/子衿组组长-边缘人类
两山呈耸阙,伊水若长龙。
每见孤帆影,常闻古寺钟。
浮云低远树,苍藓积幽峰。
居士垂青此,应因禅意浓。
顺眼阳光浅评:
韵脚阴阳比例为2:2,比例完美!
首字平仄比例为6:2,比例失调。
起句破题准确,中二联对仗工整,词语结构错落有致。动词形容词:低,积,用得不错。写出了龙门山寺的景色特点,有山,有水,还有寺庙。转合衔接合理,结尾含蓄蕴藉,符合诗词要求。应因由于发音相近,尽可能避免连用。否则读起来会别扭绕口。
继续加油!
5.七律·龙门山色
子衿副组长-威尼斯
伊水中流若阙生,两山对峙拱桥横。
波澄道绿舟车涌,涧响禽飞草木荣。
岚气氤氲缭寺刹,公园旖旎满梨樱。
万尊石像神工琢,更有丰功大禹名。
顺眼阳光浅评:
韵脚阴阳比例为2:3,比例合适。
首字平仄比例为4:4,比例完美!
起句破题准确,总写龙门山景色。中二联对仗工整,词语结构错落有致。由于转句说的是寺庙的石像,所以第二联上下联建议颠倒顺序。转合存在递进关系,所以合理。结尾流于口号,缺乏诗意。
加油!
6.五律•龙门山色
文/白驹组长-蓝色星空
西山开阙口,一水势从容。
鸟啭沙滩石,舟听寺庙钟。
云霞铺锦绣,林木映葱茏。
最是心怡处,登临画卷中。
顺眼阳光浅评:
韵脚阴阳比例为2:2,比例完美!
首字平仄比例为5:3,比例合适。
起句写了山和水,破题准确。中二联对仗工整,词语结构错落有致。动词形容词:开,听,铺,用得不错。第二联没有写出龙门山特色,铺设不准。转合衔接断裂,不够丝滑。结尾含蓄蕴藉,符合诗词要求。可以改一下,把自己融入画卷之中。
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2

帖子

22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28 15: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村44评阅强化班 鹿鸣组-欣禾 第三讲作业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
1-改变词性:形容词使动,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动词使动。
2-改变词序:
---倒装
  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倒装,定语挪前或挪后,状语置首或后置,介宾倒装。
---词句超常搭配
---句子反常组合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蒋捷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原本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得樱桃红了,芭蕉绿了,
2-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雪,名词使动,下雪。
3-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形容词作动词,吹绿。
4-动词使动,孟浩然的“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鸣,使动用法,风吹得木叶发出鸣声。
5-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用了主谓倒置,本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6-宾语前置,杜甫的“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这里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香雾湿云鬓,清辉寒玉臂”。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七律《龙门颂》
文:欣禾
龙门雄踞洛阳旁,胜景千年韵未央。
石窟佛龛藏妙谛,少林武道展刚强。
乾元殿上瞻英主,伊水河边拜俊郎。
醉眼山川皆锦绣,知名古迹耀荣光。

自评:格律正确,用韵无误,首联开篇点题,直接点明龙门的地理位置和其千年以来盛景不衰的特点。颔联选取了龙门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两个元素  石窟和少林。颈联
“乾元殿上瞻英主,伊水河边拜俊郎”,进一步拓展了龙门的文化内涵,将视野延伸到历史人物层面。尾联全诗的总结与升华。颔联和颈联在对仗上较为工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1

帖子

21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31 17: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松岩小渔村评阅班讲义第3讲 如何读懂诗家语作业: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一、改变词性
(一)形容词的使动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
(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四)动词使动
二、改变词序
(一)倒装
(1)主语后置。
(2)宾语前置。
(3)主宾倒装。
(4)定语挪前或挪后。
(5)状语置首或后置。
(6)介宾倒装。
(二)词句的超常搭配
(三)句子的反常组合
     三、省略压缩
(1)答话蕴含问话。
(2)意象组合。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诗家语变形主要有三大部分:改变词性,改变词序和省略压缩。
一、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里呢?这首诗中有没有活用?
“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这里的“满”做动词“遮蔽”讲。形容词做动词用,改变了词性。
二是改变词序,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一句主谓语倒置,本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那是下水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三是省略压缩。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这时,就产生了省略,出现了空白,目的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三番问话,至少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精简压缩为二十个字,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参考图片加以发挥。
4、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6)意脉不可断裂。
不少于100字。

七律•仙境龙门
学委-王松岩
龙门峦色倍嶒嵘,奇景灵峰举世惊。
寺院钟声山谷荡,石雕群佛宝光生。
乐覌红鲤嬉伊水,喜听黄莺唱古城。
玉韵悠悠今又在,一游盛地百年情。

   
自评:
全诗采用诗家语。如:“寺院钟声山谷荡,石雕群佛宝光生。”谓语后置等。
用韵、格律无误;首字平仄3/5,韵字阴阳2/3,符合要求;两联对仗工整,颔联2221,颈联2212句式,没有合掌,没有四平头,动名词已经错开,结构错落有致。;全诗意脉贯通,起承转合符合章法。起句远观仙境“奇景灵峰举世惊”;承句接着起句具体介绍,听钟声,观石雕群,转句,换个角度观鲤鱼戏水,听黄莺“唱古城”;结句,一次全方位全视角的游览龙门仙境。全诗边游览盛景,边抒发情感,情景交融,结尾感叹“一游盛地百年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05 , Processed in 0.06202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