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016|回复: 19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子衿组第三讲作业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4-9-25 20: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快乐蝴蝶 于 2024-9-25 22:08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下面布置作业: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参考图片加以发挥。
4、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6)意脉不可断裂。
7)不少于100字。

附学习资料:
龙门,古称伊阙,由于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故称“龙门”。 [1]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伊阙两岸分别是龙门山和香山。龙门山上便是著名的龙门石窟,香山上是白园──白居易葬于此地。白居易曾说“洛阳西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因而“龙门山色”很早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
洛阳南郊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故名“伊阙”。隋唐时遥对皇宫南门,又称龙门。这里山清水秀,以瑰丽的石窟艺术蜚声海内外。西山又称龙门山,为石窟精华所在,还有珍珠泉、禹王池等名胜。东山又名香山,因出产香葛而得名。其北为琵琶峰,因平面形似琵琶而得名,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墓园所在地。峰南为香山寺。雄伟的石拱桥犹如长虹卧波,横跨龙门口上,凭栏四顾,只见如画青山矗立两岸,清澈的河水潺潺北流,山上林木葱茏,鸟鸣婉转,碧泉飞溅,滚珠落玉。人间仙境般的美景吸引着海内外游客趋之若鹜。


0

主题

234

帖子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26 19: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馨馨 于 2024-9-27 22:19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子衿组第三讲作业
子衿19-雨曦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如下变形处理:
一、改变词性(一)形容词的使动(二)名词活用作动词(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四)动词使动
二、改变词序
(一)倒装
(1)主语后置(2)宾语前置(3)主宾倒装
(4)定语挪前或挪后(5)状语置首或后置(6)介宾倒装
(二)词句的超常搭配
(三)句子的反常组合
三、省略压缩(1)答话蕴含问话(2)意象组合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
二月
文/子衿19-雨曦
二月风初暖,春归雪悄融。
黄莺鸣细柳,紫燕掠晴空。
雨润麦田绿,蜂萦花瓣红。
严寒今已去,已没水波中。
“黄莺鸣细柳,紫燕掠晴空”意思是黄莺在细长的柳树枝条间鸣叫,紫燕在晴朗的天空中快速飞过。状语“细柳”、“晴空”分别后置于动词“鸣”和“掠”之后,但并非这两个动词的宾语。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五律·龙门山色
子衿19-雨曦
河穿两岸山,放棹笑开颜。
玉带盘深谷,奇峰峭岭间。
名随伊阙噪,景热世人闲。
壁绝难登顶,离舟拄杖攀。

自评:此诗营造出一种雄浑壮美又充满探索精神的龙门山色之境。河流贯穿两岸山峦,呈现出开阔大气的画面,而诗人的活动和情感融入其中,使整个意境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人文的温度。
一分句交待环境,二分句刻画了诗人乘船畅游时的愉悦心情。
颔联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将龙门山色的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河流的柔美与山峰的刚硬相互映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名随伊阙噪” 提到龙门山因伊阙而声名远扬。“壁绝难登顶,离舟拄杖攀”不仅展现了龙门山的壮美,还激发了读者的勇气和探索欲望,让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1)用韵、格律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韵字阴阳平衡。
4)没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要求。
6)意脉不可断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2258

帖子

22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9

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26 22: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香 于 2024-9-26 22:23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改变词性, 改变词序,省略压缩。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形容词作动词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月出惊山鸟”,“惊”活用作动词后。
名词活用作动词:“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里的“雪”应作动词。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简笔写繁情,表达了诗人寻隐者不遇的惆怅之情,同时又勾勒出一个风神飘逸、出尘脱俗的隐者形象,寓寄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龙门山色
文/天香
古刹庄严一色红,祥光瑞霭万千丛。
龙门尽接山河胜,石窟传奇瑰丽雄。
遥望青峰连两岸,静观碧水映长空。
河流策马飞奔北,武媚园陵坐向东。

诗家语:
映:照应 映照
飞:非常快 速度 拟人
:方向
尽接:承接后面
传奇:非常 出奇 特别之处
遥望:远远观望
静观:静静观看
自评:
格律用韵正确,首字平仄要符合4/4,起句直接总写龙门山色,古刹庄严,祥光瑞霭。颔联写龙门山河胜景,石窟瑰丽,颈联进一步描写龙门山色的情景,从山到水的描写,最后龙门河水川流不息,武媚园陵坐向东。是对应上一句,同时也是龙门山色的传奇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

帖子

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5
发表于 2024-9-27 10: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子衿03-紫色的云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有如下变形处理:①改变词性②改变词序③省略压缩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句中,“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五律·龙门山色
伊阙裂长空,天然鬼斧雄。
双山生雾霭,一水接皇宫。
洞列佛龛像,园藏居易翁。
移舟观胜景,荡气古今同。


自评:这首五律,押一东韵,格律无误。首字平仄4/4,符合声律之美。
这首诗是作者荡舟伊水的所见所感。
首联点题,龙门就像从半空中裂开,鬼斧神工一般的雄奇。颔联继续描述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看起来云雾缭绕,浩浩荡荡的伊水连接着旧日的皇宫。这两联都是远眺。
颈联是作者的想象,龙门石窟排列着密密麻麻的佛像,香园内安葬着香山居士。
尾联回扣主题,点明了观赏的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受,涤荡心胸的浩气古今应该是一样的。
颔联“双山生雾霭”,应属于诗家语中的“改变词序”,属于主语后置。应为“雾霭在双山上生出”。颈联亦然。
不足之处景多议少。没有抒发出自己那种对时光流逝,山河亦雄的感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4

帖子

14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4
发表于 2024-9-27 10: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子衿11-云儿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诗家语的变形处理
一、改变词性(一)形容词使动(二)名词活用作动词
(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四)动词使动二、改变词序(一)倒装
(1)主诗后置
(2)宾语前置
(3)主宾倒装
(4)定语挪前或挪后
(5)宾语置首或后置
(6)介宾倒装(二)词语的超常搭配
(三)句子的反常组合
三 省略压缩
(1)答话蕴含问话
(2)意象组合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例如:主宾倒装。
   杜甫《秋兴八首》(其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正常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诗人故意主宾易位,是为鲜明突出“香稻”、“碧梧”二意象之不同寻常,从而写出风物的美好。若不倒装,就好像真有鹦鹉凤凰在啄在栖,反而显得拘泥。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七律·龙门
文/子衿11-云儿
剪影少游龙窟逝,玉壶老大夜来封。
千年修葺卢那舍,一哭流芳碧峭峰。
飞跃锦门鸿运至,登临高阁瑞云恭。
多岐幽怨古今恨,唯有伊河向北淙。
简评:
1、首句用了倒装,正常语序“少游龙窟剪影逝”,这样非常遗憾当年花12块钱搞的一张剪影,现在不知道流落何处?
  二句化用了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境,白发老大归来,但不失冰清玉洁、刚直不阿的坚强个性。
2、用韵、格律经过《搜韵》检验,合格无误。
3、首字平仄4/3/1(八句唯字可平可仄)。
4、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1

帖子

12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1
发表于 2024-9-28 10: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子衿15~傲雪寒梅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一、改变词性
1、形容词的使动2、名词活用动词3、形容词活用动词4、动词使动、
二、改变词序
1、倒装(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倒装、定语挪前或挪后、状语置首或后置、介宾倒装)。
2、词句的超常搭配
3、句子的反常组合
三、省略压缩。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例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


《从军行》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二句孤城和玉门关都指玉门关,孤城是玉门关的同性定语,通常语句应是遥望孤城玉门关,在这里定语挪前了。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五律·龙门石窟
文/傲雪寒梅
龙门犹画里,石刻夺天工。
万佛祥光耀,千龛瑞气通。
香山留古迹,伊水有遗风。
醉赏人文景,流连意未穷。
自评:本诗经检测韵部韵字均符合格律,整首诗通过对龙门石窟的描写,展现了古都洛阳周边的人文景色,进一步刻画出古人的智慧和对这一非遗的赞赏。首字平仄为5/3也可以,韵字阴阳结合,比例为3/1有点失衡。白脚句脚也做到四声递进。中两联对仗也可以,万佛、千龛、香山、伊水是不是有点四平头了。
起句采用了诗家语
变形中的省略压缩。省略了主语,这里应该是龙门的丽景好象是图画里,石刻的雕像似巧夺天工,而并非龙门和石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434

帖子

246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6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28 23: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24-9-29 09:02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子衿 08- 浪淘沙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1.改变词性;2.改变词序;3.省略压缩。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例如①“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绿,形容词做动词使用。
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主谓语倒置。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省略压缩中的意向组合,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参考图片加以发挥。
4、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6)意脉不可断裂。
7)不少于100字。


七律•龙门山色
文/浪淘沙
遍访名胜迹可陈,龙门山色最酲人。
伊河劈破分双嶂,石窟参观忘俗身。
刻出壁龛千百座,雕成佛像几回春。
再看世界文遗处,烨烨灯光映碧粼。


自评:
①诗家语,颔联改变词性,改变词序。
②用韵、格律无误。
③起承转合:首句遍访名胜迹可陈,叙事起兴,顺势而为带出第二句,也就是中心立意句—龙门山色最酲人,其余每一句都是围绕中心立意句展开描写,承句第三句伊河劈破分双嶂,写了龙门山的特征,第四句石窟参观忘俗身,描写参观龙门石窟时,游人已然忘却了自己乃是凡夫俗子!由此可见,龙门石窟,名不虚传!使人忘我的到底是什么呢?转句来回答!有窟龛有佛像啊!避免不规则重字,这里用了壁龛,千百座窟龛,十万尊佛像啊!多么震撼啊!窟龛佛像都是雕刻出来啊,佛像经历几个世纪几回春秋啊?合句明意,回扣主题!这是世界文化遗产啊!这不仅仅属于古都洛阳,属于中国,它还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啊!再回看这世界文化遗产,还衬托着烨烨流光,粼粼碧水!多美,多令人陶醉啊?!
④韵字阴阳2/3平衡。
⑤没有撞韵挤韵连韵情况。
⑥首字平仄符合3/5要求。
⑦起承转合很好,意脉没断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7

帖子

3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1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29 12: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子衿05-白雪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1)改变词性。(2)改变词序。(3)省略压缩。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
答:例如(1)“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绿,形容词做动词使用。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主谓语倒置。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省略压缩中的意向组合,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参考图片加以发挥。
4、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6)意脉不可断裂。
7)不少于100字。
附学习资料:
龙门,古称伊阙,由于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故称“龙门”。 [1]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伊阙两岸分别是龙门山和香山。龙门山上便是著名的龙门石窟,香山上是白园──白居易葬于此地。白居易曾说“洛阳西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因而“龙门山色”很早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

七律·神游龙门
西山隔水对东山,洛邑龙门岂等闲。
紫气禅光云窟里,诗魂竹韵白园间。
禹疏骋绩言难尽,鱼跃冲天去不还。
未得身临何有恨,抚屏沉醉景千般。

自评:押删韵,格律无误。首字平仄3/5,韵字阴阳结合相间。首联远景,写意,次句点题总领。颔联近景,含写意,为时空语、名词句,修辞手法为列锦,诗家语。颈联用“禹凿龙门”和“鱼跃龙门”的典故,从另一个角度写龙门。中二联扣首联次句。尾联七转八结,点题。全诗围绕龙门来写,没有跑题。布局为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

帖子

4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47
发表于 2024-9-30 15: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中的驻迹 于 2024-10-2 19:42 编辑

子衿25-风中
诗家语的变形处理
一、改变词性(一)形容词使动(二)名词活用作动词
(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四)动词使动二、改变词序(一)倒装
(1)主诗后置
(2)宾语前置
(3)主宾倒装
(4)定语挪前或挪后
(5)宾语置首或后置
(6)介宾倒装(二)词语的超常搭配
(三)句子的反常组合
三 省略压缩
(1)答话蕴含问话
(2)意象组合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例如:主宾倒装。
   杜甫《秋兴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龙门山
子衿25风中
无须珠笔点山川,别有功开半壁天。
一曲潺湲歌浩气,龙门巍峨立千年。
声名自远尘纷外,雕术领来世界先
怪石奇花全胜画,游人更是画中仙。

自评,起句否定句,更好反衬龙门山之美,二句指大禹治水的功劳开辟半壁江山,也指开凿了伊河流域,富裕子孙后代。道出龙门山的来历,引出主题。二联用了错位对,一曲/千年,浩气/龙门
表达出宏伟的山水,三联细处着,写龙门石窟独特风貌,转结造句平平。希望老师多多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5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5
发表于 2024-9-30 16: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子衿16-青衣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1)改变词性、 2)改变词序、3)省略压缩。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形容词作动词:“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样,都是如此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名词活用作动词:“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里的“雪”应作动词。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赞洛阳龙门石窟
子衿16-青衣
伊阙奇观映日暾,森罗万象古今存。
千尊塑像崖间立,万卷铭文壁上温。
昔有女皇临胜地,今留诗客赋香魂。
神工鬼斧惊寰宇,瑰宝流芳励后昆。
开篇以“映日暾”主语后置,描绘出在阳光照耀下石窟的壮观景象,在描写上,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如颔联对塑像和铭文的描写是实写,颈联中提到女皇涉足此地则带有一定的想象成分,是虚写。这种手法使诗歌既有对现实景观的具体刻画,又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延伸。同时,还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既有对整体奇观的描绘(如首联),又有对具体佛像、铭文等的描写(如颔联)。结构上按照从景观描写到历史回顾再到文化价值升华的顺序进行,按层次逐步深入地展现龙门石窟的伟大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06 , Processed in 0.10458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