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018|回复: 18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三讲作业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4-9-25 20: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快乐蝴蝶 于 2024-9-25 22:09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下面布置作业: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参考图片加以发挥。
4、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6)意脉不可断裂。
7)不少于100字。

附学习资料:
龙门,古称伊阙,由于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故称“龙门”。 [1]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伊阙两岸分别是龙门山和香山。龙门山上便是著名的龙门石窟,香山上是白园──白居易葬于此地。白居易曾说“洛阳西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因而“龙门山色”很早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
洛阳南郊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故名“伊阙”。隋唐时遥对皇宫南门,又称龙门。这里山清水秀,以瑰丽的石窟艺术蜚声海内外。西山又称龙门山,为石窟精华所在,还有珍珠泉、禹王池等名胜。东山又名香山,因出产香葛而得名。其北为琵琶峰,因平面形似琵琶而得名,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墓园所在地。峰南为香山寺。雄伟的石拱桥犹如长虹卧波,横跨龙门口上,凭栏四顾,只见如画青山矗立两岸,清澈的河水潺潺北流,山上林木葱茏,鸟鸣婉转,碧泉飞溅,滚珠落玉。人间仙境般的美景吸引着海内外游客趋之若鹜。





0

主题

128

帖子

12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8
发表于 2024-9-26 11: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评阅强化班白驹组13-江南渔夫第三讲作业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中对诗家语一般做那些变形处理?
答:古诗词作品中对诗家语的变形处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性活用:诗人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等,这些变形往往能形成独特的诗眼,使诗歌更加传神。
2. 语序颠倒:为了符合诗词的格律和韵律,诗人会颠倒词语的常规顺序,如主谓颠倒、宾语前置等,形成特殊的句式结构,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3. 词语省略:为了诗歌的简洁凝练,诗人会省略一些不必要的词语,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填补,从而丰富诗歌的意境。
4. 超常搭配:诗人会突破常规的词语搭配习惯,形成超常搭配,这种搭配看似有悖于生活逻辑,实则能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出诗人独特的情感和意境。
这些变形处理手法,共同构成了古诗词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

2)举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和满足诗词格律要求而对语言进行的艺术加工。这种变形处理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改变词性、颠倒语序以及省略句子成分等。

在改变词性方面,诗人常将形容词用作动词,赋予其动态意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原意为绿色,这里用作动词,意为“吹绿”,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带来的生机盎然之景。

颠倒语序也是诗家语的一种常见变形方式,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多情应笑我”实际上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这种颠倒不仅满足了诗词的韵律要求,还突出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此外,省略句子成分也是诗家语的重要特征之一。诗人为了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境的深远,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让读者在联想和想象中填补空白,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就省略了主语“我”,却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二,创作题: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创作题作业:
    龙门秋韵
文/白驹13江南渔夫

龙门秋色胜仙乡,万壑千岩焕绮裳。
晨雾微笼山影渺,晚霞斜映水波扬。
林中鸟语声声脆,陌畔花香阵阵香。
此景此情何处觅,人间难得几回尝。

注明:此首的诗家语运用方面,如“秋色胜仙乡”以夸张手法描绘龙门秋色的美;“万壑千岩焕绮裳”则以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生命与美感。晨雾与晚霞的描写,动静结合,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鸟语花香,则通过听觉与嗅觉的交织,使秋景更加生动立体。整首诗运用诗家语,共同表达了对龙门秋色的深深喜爱与赞美。

自检:
格式韵律无误;
无撞韵挤韵连韵;
此首在韵脚上都做得很好,韵字阴阳平衡,首字平仄4/4,处理得非常好。

自评:
这首《龙门秋韵》起句“龙门秋色胜仙乡”点明地点与季节,奠定赞美基调;承句“万壑千岩焕绮裳”进一步描绘龙门秋色之美,意脉连贯。转句“晨雾微笼山影渺,晚霞斜映水波扬”转换视角,通过晨雾与晚霞展现龙门不同时段的景致,意脉依然顺畅。结句“此景此情何处觅,人间难得几回尝”抒发感慨,收束全篇,意脉无断裂。整体起承转合流畅,意脉清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52

帖子

35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28 10: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布置作业: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如下变形处理:
A、改变词性
a、形容词用作使动用法
b、名词活用作动词
c、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d、动词使动。
B、改变词序
a)、倒装
(1)主语后置。
(2)宾语前置。
(3)主宾倒装。
(4)定语挪前或挪后。
现代汉语偏正短语中,定语应放在它修饰限制的中心语前,但诗词曲定语的位置甚为灵活,可放它所修饰的中心语之前或之后。
(5)状语置首或后置。
(6)介宾倒装。
b)、词句的超常搭配
所谓超常搭配,是指词句之间的搭配关系虽有悖于生活逻辑,却合乎艺术逻辑,从而获取诗意的真实。此类变形语言极富表现力,往往能绝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独特的感受与体验,给诗歌增添无穷韵味。常被古代诗论家谓之“无理而妙”。
c)、句子的反常组合
C、省略压缩
(1)答话蕴含问话。
如: 贾岛《寻隐者不遇》
(2)意象组合。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1、形容词作使动用法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里的红绿,原本是形容词,形容的是颜色
,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得……红了,使得……绿了。
2、名词用作动词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里的“雪”应作动词。
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这里的“满”做动词“遮蔽”讲。
4、动词使动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这里哈
风吹得木叶发出鸣声,“鸣”,使动用法,使物发出响声。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参考图片加以发挥。
4、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6)意脉不可断裂。
7)不少于100字。

七律·龙门山色
文/白驹02日出东南
洛阳盛景首推崇,伊阙龙门气势雄。
翠影岚光浮峭壁,佛龛精舍倚晴空。
时闻钟荡香山远,不断姿娇汉服红。
伫立遥思千古事,白园眠处念唐风。

荡,娇,使……荡,使……娇。使动用法。
点评:1、用韵、格律正确
2、符合起承转合
3、韵字阴阳平衡。
起承转合也有,挺好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5

帖子

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5
发表于 2024-9-28 12: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评阅强化班白驹10-江海第三讲作业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中对诗家语一般做那些变形处理?
答:古诗词作品中对诗家语的变形处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性活用:诗人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等,这些变形往往能形成独特的诗眼,使诗歌更加传神。
2. 语序颠倒:为了符合诗词的格律和韵律,诗人会颠倒词语的常规顺序,如主谓颠倒、宾语前置等,形成特殊的句式结构,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3. 词语省略:为了诗歌的简洁凝练,诗人会省略一些不必要的词语,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填补,从而丰富诗歌的意境。
4. 超常搭配:诗人会突破常规的词语搭配习惯,形成超常搭配,这种搭配看似有悖于生活逻辑,实则能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出诗人独特的情感和意境。
这些变形处理手法,共同构成了古诗词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

2)举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和满足诗词格律要求而对语言进行的艺术加工。这种变形处理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改变词性、颠倒语序以及省略句子成分等。

在改变词性方面,诗人常将形容词用作动词,赋予其动态意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原意为绿色,这里用作动词,意为“吹绿”,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带来的生机盎然之景。

颠倒语序也是诗家语的一种常见变形方式,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多情应笑我”实际上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这种颠倒不仅满足了诗词的韵律要求,还突出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此外,省略句子成分也是诗家语的重要特征之一。诗人为了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境的深远,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让读者在联想和想象中填补空白,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就省略了主语“我”,却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二,创作题: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创作题作业:
七绝·龙门山色
白驹10-江海
龙门峻美入云天,丽水波流映翠巅。
石窟雕镌生古韵,岭峰叠嶂出幽烟。
朝霞升处金光耀,暮霭沉时紫气旋。
秀色凝眸无尽底,诗心亦醉酝佳篇。

以下是对这首修改后的诗作的自评分析:

一、用韵、格律

1. 用韵:韵脚整齐,“天”“巅”“烟”“旋”“篇”,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格律方面,整体节奏较为流畅自然。
诗句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良好,有一定的格律之美。

二、起承转合与章法

1. 起:首联生动地描绘龙门的高耸入云以及伊水映翠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宏大而秀美的基调。
2. 承:颔联继续描写石窟的古韵和岭峰的幽烟,进一步丰富了龙门景色的内涵,承接自然。
3. 转:颈联从时间角度转换,朝霞金光耀和暮霭紫气旋的描写,使画面更加灵动,为诗作增添了变化。
4. 合:尾联总结全诗,诗人沉醉于秀色之中,诗心萌动,酝酿佳篇,完美收尾。

三、韵字阴阳平衡
整体给人的感觉和谐统一,没有明显的偏向性。

四、撞韵、挤韵、连韵情况
全诗不存在撞韵、挤韵和连韵的问题。

五、首字平仄
符合4/4。

六、意脉
诗作的意脉连贯清晰,围绕龙门山色层层展开,从自然景观到人文韵味,再到不同时间的景致变化,最后落脚于诗人的感受和创作,一气呵成,没有断裂之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047

帖子

104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4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28 13: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驹17.二顷田
44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改变词性,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
(一)倒装
(1)主语后置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一句主谓语倒置,本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2)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应该是“香雾湿云鬓,清辉寒玉臂”
(3)主宾倒装。
杜甫《秋兴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正常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4)定语挪前或挪后。
现代汉语偏正短语中,定语应放在它修饰限制的中心语前,但诗词曲定语的位置甚为灵活,可放它所修饰的中心语之前或之后。

二、创作题

七律~龙门秋色
白驹17.二顷田
古色龙门境比仙,精雕石窟佛宫连
葱茏林木滋伊水,隐映云峰秀碧泉
方客多情游画美,几人有意挽诗贤
乐天葬此乐安地,好景香山长伴眠

自评
作品用韵,平水一先平声,用韵正确,格律无误。
首联,景起,直接点明主题。
颔联,拓展了起句主题。
颈联,跳开起承,直抒胸臆。
尾联,合回主题。
韵字,阴阳基本合理。
首字,平仄符合5/3的要求
意脉,顺畅,起承转合很合理,景物描写符合主题思想。语言精炼贴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28 13: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三讲作业
白驹组01一点春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中对诗家语一般做那些变形处理?
答:古诗词作品中对诗家语的变形处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性活用:诗人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等,这些变形往往能形成独特的诗眼,使诗歌更加传神。
2. 语序颠倒:为了符合诗词的格律和韵律,诗人会颠倒词语的常规顺序,如主谓颠倒、宾语前置等,形成特殊的句式结构,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3. 词语省略:为了诗歌的简洁凝练,诗人会省略一些不必要的词语,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填补,从而丰富诗歌的意境。
4. 超常搭配:诗人会突破常规的词语搭配习惯,形成超常搭配,这种搭配看似有悖于生活逻辑,实则能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出诗人独特的情感和意境。
这些变形处理手法,共同构成了古诗词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

2)举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和满足诗词格律要求而对语言进行的艺术加工。这种变形处理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改变词性、颠倒语序以及省略句子成分等。

在改变词性方面,诗人常将形容词用作动词,赋予其动态意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原意为绿色,这里用作动词,意为“吹绿”,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带来的生机盎然之景。

颠倒语序也是诗家语的一种常见变形方式,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多情应笑我”实际上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这种颠倒不仅满足了诗词的韵律要求,还突出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此外,省略句子成分也是诗家语的重要特征之一。诗人为了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境的深远,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让读者在联想和想象中填补空白,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就省略了主语“我”,却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二,创作题: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创作题作业:
    龙门山色
文/白驹01一点春
龙门山色引人看,马寺钟声响未残。
伊水无弦琴万古,佛龛不墨画千般。
鸟飞阙塞一群白,花艳铜驼两岸繁。
宝地能留偏远客,清心润肺尽余欢。
注明:此首的诗家语运用方面,如“琴万古,画千般”以夸张手法描绘龙门山色的美。整首诗运用诗家语,表达了对龙门山色的深深喜爱与赞美。

自检:
格式韵律无误;
无撞韵挤韵连韵;
此首在韵脚上都做得很好,韵字阴阳平衡,首字平仄4/4,处理得非常好。

自评:
这首《龙门山色》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龙门山色引人看,马寺钟声响未残。
平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仄仄平。

伊水无弦琴万古,佛龛不墨画千般。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鸟飞阙塞一群白,花艳铜驼两岸繁。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宝地能留偏远客,清心润肺尽余欢。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起句破题。转句转换视角,意脉顺畅。结句抒发感慨,收束全篇,意脉无断裂。整体起承转合流畅,意脉清晰。平仄无误,用韵正确。所选物像符合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5

帖子

4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55
发表于 2024-9-28 14: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闲坐听风 于 2024-9-29 09:38 编辑

第三讲作业:
白驹22-闲坐听风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  一、改变词性
      二、改变词序
      三、省略压缩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如: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绿,红都改变了词性,由原来的形容词变成了名词。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参考图片加以发挥。
4、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6)意脉不可断裂。
7)不少于100字。

五律·龙门风光
白驹22-闲坐听风
龙门景色奇,艳艳惹人迷。
秋染香山秀,晴连绿野低。
花开明两岸,鸟语落清溪。
石刻千年绝,古今才子题。

简评:韵脚阴阳比例2:3比例合适
首句平仄比例4:4比例完美
首句破题准确引起下文,龙门的景色使人着迷,中二联对仗工整,进一步描述山光水色,虽然是秋季,依然草木阴阴,花满两岸鸟语喧喧,龙门石窟千年奇绝,使得历代才子都有著名诗词流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5

帖子

1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5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29 11: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白驹16-旧言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1)改变词性:形容词的使动;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动词使动。
2)改变词序:1.倒装:宾语前置;主宾倒装;定语挪前或挪后;状语置首或后置;介宾倒装。2.词句的超常搭配;3.句子的反常组合;
3)省略压缩:答话蕴含问话;意象组合;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河入海流应是黄河流入海,宾语前置
二、创作题: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参考图片加以发挥。
4、自评要求:用韵、格律是否无误;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注意韵字阴阳平衡;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意脉不可断裂。不少于100字。
七律·龙门山行
文/白驹16-旧言
缓缓伊河过洛阳,青峰两岸野花香。
摩崖津渡随心远,锦鲤龙门绮梦长。
何处梵钟敲古寺,白园居士有文章。
文人墨客知多少,一日山行隋到唐。
自评:用韵、格律无误;韵字阴阳2/3;无撞韵、挤韵、连韵;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首联兴起,交代时间地点,青山野花,洛阳伊水过,龙门山青青。
颔联顺意上句青山水岸,道出渡口崖刻带给人的一份清净和龙门山与鲤跃龙门典故,吉祥美好之喻。
颈联上句在游途时听到钟声响起,而古寺隐匿不见,对龙门山幽静林密,旷谷回声的环境进一步描述。下句以白园里墓主人来表达龙门山历史的悠久和文化底蕴。
尾联上句笔意一转,不知道往事中文人墨客有多少?为结铺垫准备。结句发声,有多少人可在一天游赏了解龙门山经隋朝到唐朝的历史文化。七律兴起情结,意脉贯穿起承转合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2

帖子

12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4-9-29 20: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女其姝 于 2024-9-30 21:20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三讲作业
白驹 23-静女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1、词性活用2、语序颠倒
3、省略压缩
4、超常搭配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例如: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一句主谓语倒置,本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那是下水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五律·龙门山色
文/白驹 23-静女
层崖谁凿断,阙塞起龙吟。
月色云台静,钟声马寺深。
碧涟浮棹影,翠削列松林。
遥想香山士,方知尘外心。
自评:首联设问起句,以“凿断”突出龙门山崖的传奇色彩,下分句隐括龙门山之名号“伊阙”与龙门。颔联分写云台夜色,马寺钟声两处景点,一“静”一“深”,使得龙门山之静谧幽邃,立体呈现。颔联之“涟“削”运用诗家语巧换词性。尾联点出龙门山乃唐代大诗人香山居士白居易墓地所在,“遥想”“方知”二词联系自我,“尘外心”见明悟。此律之特点在于善用动词和形容词,虚实相间,结尾含蓄婉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5

帖子

4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5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30 20: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烟波散人 于 2024-9-30 22:30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白驹11一烟波散人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有如下几种变形处理:一是改变词性, 二是改变词序,三是省略压缩。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例诗1: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诗中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两字均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例诗2:王维《山居秋暝》诗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均改变了主谓语词序。
例诗3:贾岛《寻隐者不遇》诗中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精简压缩多余的字句,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二、创作题

七律·秋游龙门景区
白驹11一烟波散人

两山夹峙如门阙,伊水穿行若应龙。
石窟千年存石像,神都一度觅神踪。
相看胜景客情载,浅醉澄波秋色浓。
古韵风光撩望眼,琵琶丹木隐吟筇。
自评:首字平仄字比合理,韵采用平水韵二冬韵,韵阴阳平比I1:3。意脉通顺,章法符合启承转合之总起分承情转扣合的要求
小诗首联总括龙门景区地貌,伊水如应龙分开龙门山和香山。颌联运用前后句倒装手法改变其到神都觅神踪,探石窟、观摩石像的顺序来分述。颈联递进式陈述游客衷情于秋日龙门景区山水胜境。尾联着重阐述龙门景区古色古韵的文化
底蕴让人深入琵琶山秋色中流连忘返的意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20 , Processed in 0.06514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