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034|回复: 18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鹿鸣组第三讲作业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4-9-25 20: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快乐蝴蝶 于 2024-9-25 22:11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下面布置作业: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参考图片加以发挥。
4、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6)意脉不可断裂。
7)不少于100字。

附学习资料:
龙门,古称伊阙,由于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故称“龙门”。 [1]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伊阙两岸分别是龙门山和香山。龙门山上便是著名的龙门石窟,香山上是白园──白居易葬于此地。白居易曾说“洛阳西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因而“龙门山色”很早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
洛阳南郊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故名“伊阙”。隋唐时遥对皇宫南门,又称龙门。这里山清水秀,以瑰丽的石窟艺术蜚声海内外。西山又称龙门山,为石窟精华所在,还有珍珠泉、禹王池等名胜。东山又名香山,因出产香葛而得名。其北为琵琶峰,因平面形似琵琶而得名,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墓园所在地。峰南为香山寺。雄伟的石拱桥犹如长虹卧波,横跨龙门口上,凭栏四顾,只见如画青山矗立两岸,清澈的河水潺潺北流,山上林木葱茏,鸟鸣婉转,碧泉飞溅,滚珠落玉。人间仙境般的美景吸引着海内外游客趋之若鹜。


0

主题

371

帖子

37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7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26 09:48: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霖铃音画 于 2024-9-26 11:53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鹿鸣03-雨霖铃第三讲作业: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主要包括词性的改变、押韵和对仗、想象和虚构。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主要体现在词性的改变、语序的颠倒以及诗词中的省略和跳脱。
(1)词性的改变:
如: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和“绿”原本为形容词,但这里被用作使动用法,赋予了樱桃和芭蕉以颜色,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2)语序颠倒:
古诗中为了照应韵律而颠倒词序,即倒装。如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原本是“不知人面何处去”,但通过语序倒装,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和表达效果。
(3)诗词中的省略和跳脱;
由于诗词字数限制,为了表意的凝练或韵律的需要,诗词中常有省略和跳脱。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原本是副词,这里通过省略和跳脱的手法,表达了物是人非,时光流逝的感慨。

二、创作题

五律•龙门秋晨
文/鹿鸣03-雨霖铃
龙门山色秀,古寺浴晨光。
彩叶随风舞,清泉绕石忙。
林深招隐士,雾渺入仙乡。
此境堪留恋,何须问短长。

【雨霖铃自评】
通过自检,这首五律诗格律无误、用韵无误。中二联对仗工整,韵字做到了阴阳平衡。无撞韵、挤韵、连韵现象。首字平仄符合4/4要求。
这首诗立意不错,符合起承转合章法。首联,景起,并交代了时间,龙门山的早晨,古寺沐浴在美丽的晨光中,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颔联景接,彩色的叶子随风舞,清澈的泉水在绕过山石奔忙而过,给人以视觉上的动态美感,让人置身于此,深感心情的愉悦。颈联由景入情,丰富了内容,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尾联,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发表了作者的感慨,使感情得到升华,在这样的美好的环境中,毫无疑问,怎能不让留恋呢?诗的结尾,让人回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7

帖子

10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07
发表于 2024-9-27 18: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鹿鸣03-雨霖铃第三讲作业:


七律·秋登龙门山
作者/庄楚
蜿蜒石径入龙门,绝壁高峰惊客魂。
一水清寒下沙雁,远岑斑驳杂秋痕。
禹王巨剑开伊阙,女帝妆容现佛尊。
人物千年皆作古,神都寂寂向黄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4

帖子

16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28 11: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山易改 于 2024-9-28 11:42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鹿鸣33-江山易改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主要包括词性的改变、引申、倒装、隐喻、假借等。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主要体现在词性的改变、语序的倒装、用意的假借等。
(1)词性的改变:
杜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原本为副词,但这里被用作动词,形象地表达了一种空濛和惆怅的情绪。
(2)语序倒装:
古诗中为了照应韵律而颠倒语序。如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原本是“湖东最爱行不足”,但通过语序倒装,增强了诗句的音节性和表达效果。
(3)诗词中的假借;
由于诗词字数限制,为了表意的凝练或生动的需要,诗词中常用假借。如“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中的“三足鼎”和“五铢钱”,原本是物,这里代指天下三分的政治格局和继承东汉正统。

二、创作题:题洛阳龙门山
五律,龙门山
神都近伊阙,南面夺天工。石窟云空相,牡丹香色融。
金鳞翻碧水,白马踏清风。
或听琵琶语,诗人在此中。
七律,游龙门山
拜谒神都南向游,牡丹香色斗谯楼。
琵琶悲恨无常语,宫阙阑干日夜浮。
石窟龙门云寂寞,伊河洛水景交流。
名山看取存何梦,白马钟声传未休。
以七律为例,“南向游”是游南向的倒装,“斗”本意为战斗,这里引申为争艳。“无常语”本做语无常。“日夜浮”本做浮日夜。本句中的“语”“浮”正常是主语所不该有的行为,这里用做引申和假借来表达一种生动、活化的情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6
发表于 2024-9-28 21: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乡音未改 于 2024-9-29 17:13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鹿鸣12-大漠长弓第三讲作业: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主要包括词性的改变、押韵和对仗、想象和虚构。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主要体现在词性的改变、语序的颠倒以及诗词中的省略和跳脱。
(1)词性的改变:
如: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和“绿”原本为形容词,但这里被用作使动用法,赋予了樱桃和芭蕉以颜色,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2)语序颠倒:
古诗中为了照应韵律而颠倒词序,即倒装。如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原本是“不知人面何处去”,但通过语序倒装,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和表达效果。
(3)诗词中的省略和跳脱;
由于诗词字数限制,为了表意的凝练或韵律的需要,诗词中常有省略和跳脱。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原本是副词,这里通过省略和跳脱的手法,表达了物是人非,时光流逝的感慨。

二、创作题
七律•龙门山寄怀
文/鹿鸣12-大漠长弓

夹峙两山形一阙,弯弯伊水穿龙门。
峰如屏障河边立,泉若流珠涧底奔。
更有琵琶埋白冢,犹存石窟看黄昏。
凭栏四顾千回秀,敢向洛阳称首园。

【自评】
通过搜韵检测,这首七律诗格律无误、用十三元韵无误。中二联对仗工整,韵字做到了阴阳平衡。无撞韵、挤韵、连韵现象。首字平仄5/3勉强符合要求。
颈联运用了诗家语中语序倒装手法(河边立,涧底奔)。
这首诗立意不错,符合起承转合章法。首联,景起交代了龙门山的地形地貌,中二联对龙门山的景物作进一步的铺开,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颔联景接,两岸青山如画屏耸立,泉水如珠玉般在山涧奔流,给人以视觉上的动态美感,让人置身其中,深感心情的愉悦。颈联由景入情,丰富了内容,一代诗魔白居易长眠于此,赋予了丰富的人文景色,龙门石窟更是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举世闻名。尾联则是对全诗的总结,通过作者环顾周围景色生发感慨,使感情得到升华,在这样的美好的环境中,发岀了龙门风景区不愧为洛阳八景之首的感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

帖子

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5
发表于 2024-9-28 22: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鹿鸣21–舍鲁克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一 词性的改变
动词使动
名词动词化
形容词的使动
形容词作动词
二 改变词序
(一)倒装
主语后置
宾语前置
主宾倒装
定语挪前或挪后
状语置首或倒置
介宾倒装
(二)语句的超常搭配
(三)句子的反常组合
三 省略压缩
(1)答话蕴含问话
(2)意象组合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仅举两例
一、名词当做动词使用
白居易的<问六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里的雪字,很明显是原本的一个名词来被作者当做动词使用的。很值得借鉴。
二、词句的超常搭配
在岑参《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中,
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
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
滩上思严子,山中忆许由。
苍生今有望,飞诏下林丘。
‘’孤灯燃客梦‘’这句,孤灯通常是无法与梦境相联系,下一句的寒杵捣乡愁,也是同样的道理。但用到这首诗里,远客在客栈里,面对孤灯燃烧和寒杵的捣凿之声,燃梦和捣愁就十分生动深刻。从而,梦中感到的寒冷是可以与孤灯相连的,使得‘’燃客梦‘’颇有意境。同样,愁苦之时,听到铁杵的敲打声,心烦意乱,用寒杵捣乡愁也是恰到好处。

二、创作题
          五律 龙门颂
       文/鹿鸣21–舍鲁克
伊神潇洒去,卢祖易仙留。
雕像连岩塑,墓碑凭念修。
经文言德善,名著创风流。
装扮山川秀,传承天道酬。

本诗中变形处理包括:
1.卢祖易仙留,是宾语前置。
2.雕像与墓碑也都是宾语前置。
3.连岩和凭念都应该是形容动作方式的状语,这里都置前的。
自评:
接承古老传说,无论大禹劈山还是伊河水重开,留下河两面的龙门山和香山,而最重要的古迹,一面是石窟,一面是白园(将伊河称为伊神,石窟里卢舍那大佛为佛祖代表,白居易诗仙称为易仙),他们即是宗教和中国古代诗词灿烂文化的代表!前者核心是帮老百姓建立积德行善的教义,后者是将古代文化中的诗词艺术发扬光大,而留下的卓绝建筑,装点着祖国大好山川,激励华夏后代传承着因古代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的辛勤和才智付出而得到的老天酬谢的那些成果。

从古代建筑到文化思想,梳理成宗教和诗词两条线,建筑装点山川,文化思想也在人民中间代代相传,这个诗的意境是清楚的。韵律符合要求。
不足之处,构思虽好,表达上毕竟功力欠缺,尚不够准确严谨。诗家语使用尚显欠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44
发表于 2024-9-29 06: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简简 于 2024-9-30 05:46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鹿鸣20-乘风第三讲作业: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主要包括词性的改变、押韵和对仗、想象和虚构。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主要体现在词性的改变、语序的颠倒以及诗词中的省略和跳脱。
(1)词性的改变:
如: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和“绿”原本为形容词,但这里被用作使动用法,赋予了樱桃和芭蕉以颜色,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2)语序颠倒:
古诗中为了照应韵律而颠倒词序,即倒装。如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原本是“不知人面何处去”,但通过语序倒装,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和表达效果。
(3)诗词中的省略和跳脱;
由于诗词字数限制,为了表意的凝练或韵律的需要,诗词中常有省略和跳脱。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原本是副词,这里通过省略和跳脱的手法,表达了物是人非,时光流逝的感慨。

二、创作题
五律 龙门
文/乘风
鬼斧建龙门,山高望断魂。
青青铺俩岸,寂寂月盈盆。
樵子酣睡否,渔夫不着痕。
何时随我愿,可有杏花村。
自评;格律无误。
立意不错。含蓄深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7

帖子

1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7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29 16: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鹿鸣25-心怡然第三讲作业: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主要包括词性的改变、押韵和对仗、想象和虚构。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主要体现在词性的改变、语序的颠倒以及诗词中的省略和跳脱。
(1)词性的改变:
如: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和“绿”原本为形容词,但这里被用作使动用法,赋予了樱桃和芭蕉以颜色,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2)语序颠倒:
古诗中为了照应韵律而颠倒词序,即倒装。如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原本是“不知人面何处去”,但通过语序倒装,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和表达效果。
(3)诗词中的省略和跳脱;
由于诗词字数限制,为了表意的凝练或韵律的需要,诗词中常有省略和跳脱。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原本是副词,这里通过省略和跳脱的手法,表达了物是人非,时光流逝的感慨。

二、创作题
七律•龙门山色
鹿鸣25-心怡然
劈破层峦双阙开,伊河汹涌自天来。
滩声夹岸荡崖壁,岚气成云漫岭隈。
万道神光佛龛照,千秋功绩禹王裁。
忽闻远处僧钟起,回望龙门秀色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7

帖子

5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77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29 19: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诗律何福春 于 2024-9-29 21:41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鹿鸣08~泰山一松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如下变形处理:
1)改变词性:形容词的使动;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动词使动。
2)改变词序:
1.倒装:宾语前置;主宾倒装;定语挪前或挪后;状语置首或后置;介宾倒装。
2.词句的超常搭配;3.句子的反常组合;
3)省略压缩:答话蕴含问话;意象组合;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河入海流应是黄河流入海,宾语前置
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其中"绿″改变词性使动用法作动词。
又如,贾岛的《松下问童子》省掉一半的问话,也能从回答中体会得到。

二、创作题
七律.夜望洛阳龙门
文/泰山一松
翘首名门暮色中,两山夹峙意无穷。
银河倒映流光景,石拱横波卧彩虹。
遗世精华云壁上,乐天幽韵栎林丛。
神都古帝今何在,过客凭栏问夜空。
自评:
1、用韵格律无误,无挤韵、撞韵、连韵,音调2阴3基本平衡。
2、结构,中二联2212、2221,首字平仄4/4,
3、自认为意脉未断裂。
4、《夜望洛阳龙门》我没去过洛阳,根据提供的资料来构思。
起句点明时间地点,承句选择了夜晚洛河星光倒映的美景与石拱虹桥。转句选择了龙门石窟与白居易所葬的琵琶峰,也为了由物转到人,为合句作准备。合句将十三朝帝都沧桑变幻,设问那此真龙天子,他们哪里去了呢?天上今夜的星星月亮他们曾经见证这些古人的,他们应该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5

帖子

12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5
发表于 2024-9-29 19: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鹿鸣38—画梦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主要包括词性的改变、押韵和对仗、想象和虚构。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主要体现在词性的改变、语序的颠倒以及诗词中的省略和跳脱。
(1)词性的改变:
如: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和“绿”原本为形容词,但这里被用作使动用法,赋予了樱桃和芭蕉以颜色,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2)语序颠倒:
古诗中为了照应韵律而颠倒词序,即倒装。如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原本是“不知人面何处去”,但通过语序倒装,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和表达效果。
(3)诗词中的省略和跳脱;
由于诗词字数限制,为了表意的凝练或韵律的需要,诗词中常有省略和跳脱。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原本是副词,这里通过省略和跳脱的手法,表达了物是人非,时光流逝的感慨。
二、创作题,以龙门山色为意拓展并自行评断
七律:洛浦秋风
文/画梦
龙门山色引人来,马寺钟声向佛开。
金谷春晴楼点翠,邙山晚眺酒倾杯。
天津晓月临黄道,洛浦秋风续柳才。
一阙洛神今化韵,铜驼暮雨绿红栽。

自评:诗中围绕洛浦秋风洛阳景色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07 , Processed in 0.06452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