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150|回复: 18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四讲作业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4-10-9 20: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四讲作业
一、问答题:
从大量流传的古今诗词来看,形象思维的运用,大致有哪三种情况?
二、创作题
在这个金秋送爽、红叶满山的季节,以红叶诗行为主题,秋季,是收获的喜悦,是活力的绽放,是踏秋的精彩。我们可以邀丹桂、金菊、鸿雁、秋水长天、落叶、蒹葭等秋日意象入诗,以红叶为笺,以真情为墨,合理展开想象,创作格律诗一首,五律、七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三、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  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6)  意脉不可断裂。   
7)不少于100字
四、班级安排作业时间一周时间,交作业截止下周三19点前。创作题作业时间四天时间(周四至周日20点前),写好作业自己检查格律,在小组接龙,不在小组接龙作业班级不安排点评。累计三讲作业不交者,班级清理。

0

主题

128

帖子

12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8
发表于 2024-10-10 09: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驹13-江南渔夫第四讲作业:
一,问答题:诗家语大致有那三种情况:
答:诗家语的运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精炼与省略:诗家语在表达上追求精炼,常常通过省略虚词、实词或平行语等手法,使诗句更加简洁有力。这种省略不仅减少了字数,还增强了诗句的韵味和节奏感。
2.倒装与变序:为了满足平仄、押韵等格律要求,诗家语常常采用倒装句,即将句子成分或词语的顺序进行颠倒。此外,还有词语变序的现象,通过改变词语的正常顺序,使诗句更加符合音韵美。
3.修辞与意象:诗家语在修辞上丰富多样,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生动的意象和意境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些修辞和意象的运用,使得诗句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二,创作题:
    红叶情
文/白驹13-江南渔夫

霜枫燃似火,飘落满山城。
鸿雁排云过,丹枫映日明。
题诗红叶上,寄意碧霄行。
秋韵无穷尽,相思万里情。

自评:此诗格式工整,用语典雅,描绘秋日红叶之美,意境深远。章法上起承转合自然,对仗工整,如“霜枫”对“鸿雁”,“燃似火”对“排云过”,韵字阴阳和谐,尾联抒情,情感真挚。

另诗家语变形标注:
1.霜枫燃似火(把霜枫比作火,用“燃”字形象地表现霜枫如火焰般热烈,“似火”是比喻变形);
2.鸿雁排云过(“排云过”形象地展现鸿雁在云端飞过的画面,“排云”是动作描写变形),3.丹枫映日明(“映日明”突出丹枫在阳光下的明亮,“映日”是映衬变形)。
4.题诗红叶上(“题诗”赋予红叶文化内涵,“红叶上”点明题诗的位置,是方位变形),5.寄意碧霄行(“寄意”表达情感寄托,“碧霄行”夸张地表现情感飞向高空,是行为变形)。
6.秋韵无穷尽(“无穷尽”夸张地形容秋韵之多,是程度变形),
7.相思万里情(“万里情”夸张地表现相思之远,是距离变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10 13: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四讲作业
白驹01一点春
一,问答题:从大量流传的古今诗词来看,形象思维的运用,大致有哪三种情况?
答:一种叫“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
另一种是触景生情或即境抒怀。
第三种是移花接木和大写意画的溶合,姑称之“”虚实相融”。
二,创作题:
五绝  枫叶情
文/白驹01一点春
丹枫燃似火,欲聚又延迟。
厚备重阳酒,谩题红叶诗。

自评:此五言绝句押支韵,平起不入韵,格式工整,用语典雅,韵字阴阳和谐,无撞韵、挤韵、连韵。情景交融,意脉顺畅。起承转合符合章法。
另诗家语变形标注:
1、丹枫燃似火(把枫比作火,用“燃”字形象地表现枫如火焰般热烈,“似火”是比喻变形);
2、谩题红叶诗赋予红叶文化内涵,红叶题诗的位置,是方位变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047

帖子

104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4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11 06: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顷田 于 2024-10-11 06:49 编辑



白驹17.二顷田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四讲作业

一、问答题:
从大量流传的古今诗词来看,形象思维的运用,大致有哪三种情况?

(1)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
(2)移花接木
(3)虚实相融。


二.写作题
七律~游园叹秋
白驹17.二顷田
夕照萧疏植渐空,游人无几岸行中。                          
荡舟湖水初凉手,细浪芦花坠满绒。
心事多违逐伤暮,年光将冷未微功。
余秋不在颜华色,惟效残霜剔叶红。
自评:
1.用韵平水韵一东韵部,阴阳平衡,用韵正确。
2.起句:以情起点出晚秋的萧瑟,景色萧条,游人寥寥无几。
承句:以景承述说秋的凄凉,景色的荒芜。
3.转句:荡开景色,直抒胸臆。看到秋的凋零,感慨无限伤怀,时光的匆匆过去,未能好好的建功立业。
4.合句:看到霜叶比花还美、还鲜艳,逐渐振奋精神。
5.首字符合5/3的比例
6.作品意脉顺畅、分明符合章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5

帖子

4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55
发表于 2024-10-11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讲作业
白驹22-闲坐听风
1、问答题:
从大量流传的古今诗词来看,形象思维的运用,大致有哪三种情况?
答:
一、托物言志或叫寓情于物
二、触景生情或即境抒怀
三、移花接木和大写意画的溶合姑且称之为“虚实相融”。
2、创作题

五律·红叶

片片秋霜染,枝枝焕眼新。
如花红胜火,似锦醉同春。
野鸟常相伴,溪云亦可亲。
高天鸿雁过,枫叶惹思人。

简评:首字平仄5:3比例合适,韵脚阴阳比例3:1比例失调。整首作品描述了红叶秋天的景象,景色迷人,但略感平淡,最后转合入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52

帖子

35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11 21: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南 于 2024-10-13 22:40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四讲作业
白驹02日出东南

1、问答题:
从大量流传的古今诗词来看,形象思维的运用,大致有哪三种情况?
答:
1)一种叫“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
2)另一种是触景生情或即境抒怀。但它不是对原物或原景的全息摄影,而对景物筛选、提炼、夸张之后,创作出的大写意画。
3)第三种是移花接木和大写意画的溶合,姑称之“”虚实相融”。

2、创作题

七律·红叶情
文/白驹02-日出东南
霜林璀璨舞秋风,片片披霞映碧空。
灿若春花燃满岭,美如夕照醉双瞳。
题诗小字相思寄,入画轻毫别意融。
纵使飘零心不改,深情化土守初衷。
自评:起承转合做的很好。每个物都有多个点,也抓住了典型的意象。
章法:首先第一句总起,根据感情的流动,2、3、4句是一体的。5、6句再返回照应第一句。
各句首字平仄比例3/5,合标准。韵字也有阴阳变化。总体来说,不错。个见,仅供参考。

诗眼: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904

帖子

29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38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12 09: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四讲作业
白驹10-江海
一、问答题:
从大量流传的古今诗词来看,形象思维的运用,大致有哪三种情况?
1“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
2 触景生情或即境抒怀。但它不是对原物或原景的全息摄影,而对景物筛选、提炼、夸张之后,创作出的大写意画。
3 移花接木和大写意画的溶合,姑称之“虚实相融”。

二、创作题
在这个金秋送爽、红叶满山的季节,以红叶诗行为主题,秋季,是收获的喜悦,是活力的绽放,是踏秋的精彩。我们可以邀丹桂、金菊、鸿雁、秋水长天、落叶、蒹葭等秋日意象入诗,以红叶为笺,以真情为墨,合理展开想象,创作格律诗一首,五律、七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七绝·红枫
秋岭霞披似火燃,丹枝摇曳舞风前。
莫言霜冷芳华尽,一树红妆韵满天。

秋岭霞披似火燃,(“霞披”为诗家语,是将霞拟人化给山岭披上彩衣;“似火燃”把红枫比作火,形象生动。)
丹枝摇曳舞风前。(“摇曳”化静为动,写出红枫枝条在风中的姿态;“舞风前”使红枫更具动态美。)
莫言霜冷芳华尽,(“莫言”起到强调作用,引发思考;“霜冷”点明环境,“芳华尽”形成反差。)
一树红妆韵满天。(“红妆”指代红枫,“韵满天”夸张地表现出红枫韵味十足。)

自评
1韵律格律:用韵无误,格律符合七绝要求。
2起承转合:首句起兴描绘红枫如霞似火的画面;承句承接首句继续描写红枫在风中舞动;转句笔锋一转,提到霜冷却否定芳华尽;合句总结全诗,突出红枫韵味满溢。意脉连贯。
3韵字阴阳:“燃”“前”“天”在阴阳上相对平衡。
4韵律问题:无撞韵、挤韵、连韵情况。
5首字平仄:符合要求。首字分别为“秋”(平)、“丹”(平)、“莫”(仄)、“一”(仄),为 2/2 分配。
6意脉连贯:全诗围绕红枫展开,从外观到内在韵味,层层递进,意脉未断。通过对红枫的描写,表达出对红枫不惧霜冷、充满韵味的赞美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5

帖子

1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5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13 00: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四讲作业
白驹16-旧言
一、问答题:
从大量流传的古今诗词来看,形象思维的运用,大致有哪三种情况?
第一种叫“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
第二种是触景生情或即境抒怀。
第三种是移花接木和大写意画的溶合,姑称之“”虚实相融”。
二、创作题
在这个金秋红叶满山的季节,以红叶诗行为主题,秋季,是收获的喜悦,是活力的绽放,是踏秋的精彩。我们可以邀丹桂、金菊、鸿雁、秋水长天、落叶、蒹葭等秋日意象入诗,以红叶为笺,以真情为墨,合理展开想象,创作格律诗一首,五律、七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三、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  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6)  意脉不可断裂。   
7)不少于100字。
七律·秋思
文/白驹16-旧言
不觉金风送冷霜,层林渲染赤橙黄。
峰峦远上浮云起,雁字高飞归梦长。
凋碧犹生人寂寞,孤心自得菊芬芳。
怀秋落笔情无尽,更有题诗红叶郎。
自评:用韵、格律无误;韵字阴阳2/3;无撞韵、挤韵、连韵;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
不知不觉中初秋的风吹落冷霜,那层层林木像渲染的图画五彩缤纷。起句点名时间季节和秋季林木的斑斓。颔联顺承首联意象延续,看那远山上的云动,高飞的大雁回归思念的南国故里。颈联转笔由秋草的枯黄引起触景而幽生无聊的寂寞。又有独自寂寥中待到菊香,表达了独处不孤的心态。尾联发出那秋日的忧欢怎能书写的尽呢的。用红叶题诗的典故表达秋天、红叶、爱情、收获的一种秋思,收笔扣题。律诗整体意脉连续,兴起情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2

帖子

12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4-10-13 03: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女其姝 于 2024-10-13 21:57 编辑

小渔村 44 期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四讲作业
白驹 23-静女

一、问答题
从大量流传的古今诗词来看,形象思维的运用,大致有哪三种情况?
答:(1)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
(2)移花接木
(3)虚实相融。
二、创作题
五律·红叶
文/白驹23-静女
谁染霜林艳,千山分外红。
绮霞犹返照,泫露更秋风。
叶落何须叹,凉飘自不同。
我今收拾去,题字寄书鸿。自评:首联以设问起句,勾勒千山枫红之景,引人入胜。颔联上分句以绮霞返照比拟枫叶自然状态,下分句以泫露秋风兴发秋叶之情致,为颔联之转伏笔。颈联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出淡看荣谢之人生态度。凉字活用词性。结以捡拾枫叶题字,见烂漫之心。整首诗,形象生动,寓情于物,风格自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帖子

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3
发表于 2024-10-13 10: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四讲作业
一、问答题:
从大量流传的古今诗词来看,形象思维的运用,大致有哪三种情况?
有这三种情况: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和省略成分。

1、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诗人通过描绘具体的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例如,苏轼以“扫不开”的花影比喻政敌,抒发自己的愤懑;柳宗元以“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自况,抒发政治上失意后的孤傲和寂愤。
2、借物喻人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诗人用物体的特性或形象来描绘人物的特点或行为。例如,辛弃疾用花的飘零和水流来表达思念之情。

3、省略成分是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语言处理方式。诗人通过省略一些成分来达到简约、明快、传神的效果。例如,杜甫的《登高》中省略了谓语和补语,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景象。
二、创作题
五绝•秋
文/山茶花哈
山枫红似火,金桂送清香。
莫道夕阳晚,馀生紫气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19 , Processed in 0.06285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