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108|回复: 17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子衿组第六讲作业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4-10-23 20: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化,使用的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100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0

主题

144

帖子

14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4
发表于 2024-10-24 14: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子衿11-云儿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意象浮现,就是把你心里的情绪或者你想表达的内容实体化
因为心中的想法或者情绪是不可见的,需要通过物象的表达,让它犹如画面甚至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
说一个美女有沉鱼落雁之容,有咏絮之才,便是如此。
(2)动静结合
就像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3)感官冲击。
李商隐有诗“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
  但是“扫后更闻香”,既有感官上嗅觉的延伸,又有余味。画面上从有花飘落,到花被扫去,看似已经结束,但是画外还有余香。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五律·伊人
子衿11-云儿
余念卿无限,君陪吾一程。
慰心终泞淖,数墨过桥横。
手未牵几载,梦来吟八觥。
迹痕殊异迥,遥祝仕途平。
自评:
1.首字平仄3:5,完美;
2.韵脚,4:4,完美;
3.押庚韵,用韵、格律无误;
4.首、四联对仗;
5.诗家语颔联“慰心终泞淖,数墨过横桥”,通过短短的几封书信安慰鼓励,使我走出泥淖,再度考上大学(跨过独木桥);
6.形象思维,颈联“手未牵几载,梦来吟八觥”,八和几可以互换,从高中同学开始认识八载,谈恋爱三年,手都没有牵过,现在只能来梦中相见,举起酒杯、痛饮几盅;也呼应首联陪伴走过沼泽这一程,终生难忘;
7.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2258

帖子

22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9

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25 10: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香 于 2024-10-25 10:33 编辑

天香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所谓抽象,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通常化无形于有型,抽象的事物用形象的事物来表达,让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迹可寻,更能打动人心。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
(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动静结合。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载不动许多愁"为静态描写,后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为动态描写。
(3)感官冲击。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得是感官冲击。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七律 往事
文/天香
那日离家正是秋,他乡远去使人愁。
可怜孤雁飞南海,惟在深宵念北州。
月下尤思娘旧影,梦中还是我闺楼。
谁知岁月催人老,何解沧桑已白头。
自评:
1.首字平仄4:4,符合要求。
2.韵脚,3/5,符合要求。
3.押尤,用阴3阳1,符合要求。
4.首、尾联流水,中间对仗。
5.没有撞韵、挤韵、连韵。
7.布局往事起头,平铺直叙,赋往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

帖子

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5
发表于 2024-10-25 21: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子衿03-紫色的云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诗词的抽象可见化就是把心里的情绪或者想表达的内容实体化,通过物象表达出来。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①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动静结合。如“《少年行》,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③感官冲击。如视觉“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听觉冲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五律· 忆少年时冬考逢雪
雪紧贯长空,车瘫路尽穷。
黉堂吹号角,学子赴蟾宫。
裤肿履难辨,眉粗脸亦红。
相观皆哄笑,俱是白头翁。
自评:本首五律,押一东韵,格律无误。首字平仄4/4,符合要求。韵字阴阳2/3,阴阳平衡。
首联是环境描写,交代了当时的情况,雪大,车阻,路堵。颔联紧承首联,交代事件,由于上级号召,学子们徒步去赴考。颈联描述了当时学子们的样貌,裤子冻住了,显得肿大,鞋子被雪裹住,已经分辨不出。眉毛上挂着雪,显得粗了,脸蛋冻得通红。尾联是点睛之笔,孩子们没有因为天气恶劣,而垂头丧气,而是依然朝气蓬勃,非常乐观。他们互相望望,看到大家都头顶白雪,成了白头翁,不仅哄堂大笑。
前两联是诗家语的运用,黉堂,蟾宫,雪紧。路尽穷。
后两联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使用的技巧是动静结合和感官冲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4

帖子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26 01: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馨馨 于 2024-10-26 02:00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子衿19-雨曦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
意象浮现,就是把你心里的情绪或者你想表达的内容实体化。因为心中的想法或者情绪是不可见的,需要通过物象的表达,让它犹如画面甚至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
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道潜和尚为表达自己禅心不动,用了“禅心已作沾泥絮”来表达。
2,动静结合 。例: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3,感官冲击。例:李商隐有诗“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其“扫后更闻香”既有感官上嗅觉的延伸,又有余味。画面上从有花飘落,到花被扫去,看似已经结束,但是画外还有余香。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五律·忆澜
子衿19-雨曦
曾经终未挽,一别怅卿存。
梦里重逢处,堂前独对樽。
绿肥红易落,肠断语难温。
细数流年夜,双襟满泪痕。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化,使用的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100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自评:
用韵平水韵十三元平声、格律无误。
首联 “曾经终未挽,一别怅卿存”,这里 “曾经终未挽” 明确了过去那段感情没能挽回的遗憾,而 “一别怅卿存” 则把那种分别之后,虽对感情消逝有怅惘之感,但对方的身影、过往的回忆却依然留存心间的复杂情绪刻画了出来,相较于之前 “一别爱何存”,在情感逻辑上更加合理连贯,也为后面在梦里期盼重逢等举动埋下了情感伏笔。颔联 “梦里重逢处,堂前独对樽”,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在梦中渴望与对方重逢,可醒来却只能独自在堂前对着酒杯借酒消愁的孤寂场景,把那种思念与失落展现得淋漓尽致。颈联 “绿肥红易落,肠断语难温”,巧妙地运用了 “绿肥红易落” 这一鲜明的意象对比,形象地展现出美好易逝的情景,恰似那段逝去的感情,而 “肠断语难温” 则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悲痛,曾经温暖的话语如今也难以重温,把情感的哀伤渲染得更加浓烈。尾联 “细数流年夜,双襟满泪痕”,“满” 字的运用堪称点睛之笔,它突出了泪痕布满双襟的状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主人公悲痛到极致、沉浸在无尽悲伤之中无法自拔的情绪,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了高 /潮,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这份情伤之深、之久。韵字阴阳2:2平衡。无撞韵、挤韵、连韵现象。首字平仄要符合4/4,完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1

帖子

12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1
发表于 2024-10-26 09: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雪寒梅~ 于 2024-10-26 18:37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子衿15~傲雪寒梅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就是把心里的情绪或想表达的内容实体化。因为心中的想法或情绪是不可见的,需要通过物象的表达,让它犹如画面甚至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意象的使用技巧大致可分为:
(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2)动静结合(3)感官冲击
例:唐代李商隐的《北齐》这是一首以色亡国的论理诗,作者头两句先用典说本身很抽象,没有视觉冲击力。但作者后两句从一个截然相反的场景变换给你一个画面,“小莲玉体横陈夜”,香艳旖旎甚至有些荒淫,这就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再配下一句“已报周师入晋阳”这一铁血残酷的战争场面,如同电影切换镜头,前一句宫殿美人玉体横陈,下一镜头就是城外北周军队进攻晋阳,一个入字巧妙的衔接和渲染,仿佛浮现城门即特被破开这一个画面,这就是将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画面。
二、创作题
七律·黄昏念君
文/傲雪寒梅
残霞夕照映西厢,并蒂荷花镜上妆。
睹物心惊秋两鬓,翻笺意恐泪千行。
还思昔日同窗赋,却恨今朝孤影长。
欲问天公何此绝,阴阳两隔断肝肠。
自评:经测本诗符格律,韵字阴阳结合比例为2/3可以,首字平仄4/4符合要求。首句残阳西厢交代时间地点,看到了妆镜上的并蒂莲为承句铺垫,看到镜中的自己两鬓秋霜,翻看曾经的书信泪流成行,此句运用倒装的修辞手法,原句应为两鬓秋,千行泪。而转句的忆昔和今朝的对比,让人更觉悲伤。合句一个欲问天公为何这么绝情阴阳两隔,更是让人肝肠寸断。没有亲身之痛无法表达睹物思人的那种痛彻心肺。不足之处阳入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

帖子

7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26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依依绰约 于 2024-10-26 15:40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子衿26--依依绰约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诗词的抽象可见化就是把心里的情绪或想表达的内容实体化。因为心中的想法或情绪是不可见的,需要通过物象的表达,让它犹如画面甚至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
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道潜和尚为表达自己禅心不动,用了“禅心已作沾泥絮”来表达。
2,动静结合 。例: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3,感官冲击。例:李商隐有诗“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其“扫后更闻香”既有感官上嗅觉的延伸,又有余味。画面上从有花飘落,到花被扫去,看似已经结束,但是画外还有余香。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化,使用的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100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五律懂寄情深
文/依依绰约
岁月悄然去,心湖旧影浮。
庭前鞍马待,屋后纸鸢收。
昔日欢颜灿,曾经笑语柔。
何时重聚首,携手泛兰舟。
点评;
1,格律无误,首字平仄4/4,韵字阴阳平衡,没有撞韵、挤韵、连韵。
2,诗家语写法,比如,  鞍马待,纸鸢收。
3,首句感慨时光流逝,营造回忆氛围。颔联描写了回忆童年骑鞍马放纸鸢的情形,今日还保存着。颈联回忆当时的欢声笑语,如今历历在目,同时也感叹岁月不饶人的情形。尾联则表达了对重聚的期待,与首联的回忆相呼应,使全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从诗家语的运用来看,“心湖旧影浮”一句,将心中的回忆比作湖面上浮现的影子,形象生动且富有诗意。“庭前鞍马待,屋后纸鸢收”,语序巧妙,通过庭前屋后的场景描绘,增强了画面感。
形象思维方面表现出色,作者通过“鞍马待”“纸鸢收”“欢颜醉”“笑语柔”等具体的细节和感受,生动地展现了过去美好的时光,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空间设计上,庭前屋后的描述构建出了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抽象可见化技巧运用在“岁月悄然去”,用“悄然”将岁月的流逝具象化,给人以时光不知不觉溜走的感觉。遣词造句还需更深一层,还要多加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8

帖子

2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8
发表于 2024-10-27 16: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

子衿06-梦寒秋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所谓抽象,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通常化无形于有型,抽象的事物用形象的事物来表达,让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迹可寻,更能打动人心。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
(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动静结合。如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3)感官冲击。如“小莲玉体横陈夜”,香艳,旖旎,甚至有些淫秽的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五律•岁未感怀
子衿06-梦寒秋
北风敲冻牖,寒枕忆慈亲。
岁杪倚门寂,天涯为客辛。
孤灯红似豆,两鬓白如银。
辗转无眠夜,空看月一轮。

【自评】
首字平仄比例4:4,比例合适。韵脚阴阳比例2:2,比例合适。这首诗题目《岁末感怀》,描述的是一位异乡漂泊的游子临近新年,夜不能寐,而起思乡之情。首联对起,前分句从环境下笔,后分句叙事扣题目“怀”字。颔联承上启下,前分句用典,虚笔写慈亲倚门盼归,后分句实写自己天涯漂泊,“岁杪”“天涯”时空拉开具有张力。颈联反手写景,紧承“客辛”,前分句写孤独落寞,后分句感叹年华逝水。尾联推进一层收结,景结含蓄蕴藉,留有回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5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5
发表于 2024-10-27 19: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风徐来 于 2024-10-28 09:30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子衿16-青衣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意象浮现,就是把你心里的情绪或者你想表达的内容实体化因为心中的想法或者情绪是不可见的,需要通过物象的表达,让它犹如画面甚至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
例如:以山喻愁,“夕阳楼外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
(2)动静结合
就像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3)感官冲击。
李商隐有诗“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
  但是“扫后更闻香”,既有感官上嗅觉的延伸,又有余味。画面上从有花飘落,到花被扫去,看似已经结束,但是画外还有余香。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五律·回乡偶书
异乡寻梦久,归至兴犹颠
霜染江枫艳,寒侵野菊鲜。
阿兄烘柿饼,慈母煮汤圆。
满屋扬欢笑,三更未肯眠。

自评:用韵、格律无误。此诗运用了景物描写与人物活动相结合的手法,使诗歌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情之暖。句中通过细节描写,如“阿兄烘柿饼,慈母煮汤圆”“满屋扬欢笑”等,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真实的情感。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回乡的场景和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434

帖子

246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6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27 22: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子衿08-浪淘沙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意向浮现,就是把心里的情绪或者想表达的内容实体化,因为心中的想法或者情绪是不可见的,需要通过物象的表达,让它犹如画面甚至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①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如“禅心以似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②动静结合。例如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七绝•绿水青山
文/浪淘沙
群山叠翠晓风清,画里飞舟浪正平。
海阔神怡今放旷,蓬莱仙境结鸥盟。
自评:群山叠翠晓风清,画里飞舟,精警含蓄。画里飞舟运用了形象思维。诗中的空间设计,从群山叠翠到画里飞舟,镜头转换,美不胜收。“群山叠翠晓风,画里飞舟浪正平。”运用了抽象可见化,使用的是动静结合技巧。文从字顺,起承转合都围绕着主题展开,用韵和格律都没有问题。韵字阴阳符合1/2平衡。没有挤韵、撞韵、连韵现象。首字阴阳符合2/2平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16 , Processed in 0.08380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