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889|回复: 18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柔荑组第六讲作业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4-10-23 20: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化,使用的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100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0

主题

19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0
发表于 2024-10-23 22: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松。 于 2024-10-28 20:26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班第六讲作业
柔荑01-小松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所谓诗词抽象可见化就是通过物象的表达心中不可见的的想法或者情绪,使之犹如画面、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道歉和尚为表达自己禅心不动,用了“禅心以似沾泥絮”来表达。
2、动静结合 。例: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3、感官冲击。诗的表现力强,通过文字可以让你仿佛看到画面,还可以触动你各个功能的感官,无论是嗅觉、听觉、触觉。例:李商隐有诗“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其“扫后更闻香”尤妙。“扫后更闻香”,既有感官上嗅觉的延伸,又有余味。画面上从有花飘落,到花被扫去,看似已经结束,但是画外还有余香。

二、创作题写一首怀古诗
七律•元大都遗址怀古
作者/小松
元都古迹今何在, 十里残桓数散关。
铁马金戈成往事,烟云帝阙去无还。
百年历尽燕山雨, 一代风流茶语间。
拂拭碑文追旧忆, 长河落日水潺潺。

韵律无错误。
元大都遗址横跨北京朝阳海淀两区,在志新东路牡丹园道西的小月河公园,小西街24号,这是个沿河带状公园,公园南面有小山,在公园门口和山南东边立有元大都遗址碑文。
立意:游园参观元大都遗址古迹 缅怀历史
首联发出感叹总起叙述元大都遗址所在地点,
颔联回顾成吉思汗建立的元朝是何等的辉煌,如今也皆成过往,融进历史的尘埃。
颈联以燕山代指元都所在地,百年是泛指,因为千年还不够,强盛的元朝也在数百年的风雨洗涤中而落尽,一代风流的成吉思汗如今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尾联前分句拂碑追忆用情,后分句景收。长河落日象征大漠风光。思绪和大漠都沉浸在潺潺的流水声中。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4

帖子

10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21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4-10-25 20: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81452743 于 2024-10-26 15:05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柔荑12-起风了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所谓诗词抽象可见化就是通过物象的表达心中不可见的的想法或者情绪,使之犹如画面、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道歉和尚为表达自己禅心不动,用了“禅心以似沾泥絮”来表达。
2、动静结合 。例: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3、感官冲击。诗的表现力强,通过文字可以让你仿佛看到画面,还可以触动你各个功能的感官,无论是嗅觉、听觉、触觉。例:李商隐有诗“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其“扫后更闻香”尤妙。“扫后更闻香”,既有感官上嗅觉的延伸,又有余味。画面上从有花飘落,到花被扫去,看似已经结束,但是画外还有余香。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七律•秋意
柔荑12-起风了
老逢烟景易为情,况复穷秋别意生。
野径座前风落木,遥天云外雁归程。
萧条时节终离乱,漂泊生涯岂太平。
何日寻来清净处,空嗟旧隐慕躬耕。

自评:首联写了人老了看到秋天的一草一木即将零落容易产生别离之情。颔联则从座前的落叶,云外的归雁一动一静,一远一近两个方面写景,进一步烘托出秋意将尽。颈联则由景抒情,感叹秋意浓,落叶尽,进而由落叶飘零,联想到人的漂泊。尾联则直接由景抒情:落叶尚能归根,但人却为了生计不得不奔波劳碌,所以只能空嗟旧隐慕躬耕了。
另:用韵、格律无误。诗作起承转合符合章法。韵字阴阳符合2/3平衡。没有有撞韵、挤韵、连韵现象。首字平仄符合5/3要求,意脉没有断裂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44

帖子

5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26 09: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寥词客 于 2024-11-3 20:35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疏影26-寥词客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所谓诗词抽象可见化就是通过物象的表达心中不可见的的想法或者情绪,使之犹如画面、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唐-李商隐在《北齐》中用“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来说明红颜误国的道理。二是动静结合。例:唐-杜牧在《清明》诗中“牧童遥指杏花村”,指的动作使画面生动起来。三是感官冲击。例:清-袁枚《随园诗话》的“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通过一个“喊”字,瞬间让我们的感官受到强烈冲击,不仅使八九牧童纵横坐的画面,浮现在脑海中,而且那“喊”的声音都仿佛回荡在耳中。
二、创作题
七律•泉州东湖公园
疏影26-寥词客
一泓镜水古城东,草木扶疏曲径通。
波映远山青髻并,蝉啼池柳粉腮红。
意幽拈句霞杯好,神shuang穿花春气融。
日暮游人纷若蚁,风摇歌棹月明中。
自评:本诗旨在描写东湖美景,而“一东”韵适合写风景这类题材的诗;经搜韵校验平仄无误。韵字阴阳比例为3/2,首字平仄比例为4/4。首联揭题,点明东湖公园的地理位置;颌联承写湖光山色,表现东湖美景;颈联写人物活动,说明人与景物融为一体;尾联写景,表明东湖美景深受人们的喜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9

帖子

7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39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26 14: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柔荑18—爱国者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所谓诗词抽象可见化就是通过物象的表达心中不可见的的想法或者情绪,使之犹如画面、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唐-李商隐在《北齐》中用“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来说明红颜误国的道理。二是动静结合。例:唐-杜牧在《清明》诗中“牧童遥指杏花村”,指的动作使画面生动起来。三是感官冲击。例:清-袁枚《随园诗话》的“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通过一个“喊”字,瞬间让我们的感官受到强烈冲击,不仅使八九牧童纵横坐的画面,浮现在脑海中,而且那“喊”的声音都仿佛回荡在耳。
二、创作题
七绝•湖边野钓
湖光淡淡晓风轻,柳下垂竿惬意生。
尘世喧嚣皆不在,钓来整日好心情。


自评:格律无误,韵字正确。韵字阴阳2:1,首字平仄2:2,都合格。首句兴起写湖边风景,承句进入人事,在柳下垂竿非常惬意。为什么惬意?转句告诉你了,因为远离城市的喧嚣,在风景秀丽的湖畔垂钓。结句总结,钓没钓到鱼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到了一天的好心情。自认为全篇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斧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7

帖子

379

积分

渔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9
发表于 2024-10-27 01: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柔荑06-戏墨花开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意象浮现,就是把心里的情绪或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实体化。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
  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  这首诗将观察事物需要多角度的哲理,通过描绘从不同方位看庐山呈现出不同的山岭、山峰形态的画面展现出来。随着观察点变化而各异的景象,进而理解到不能片面看待事物,要跳出局限才能看清全貌的道理。
(2)动静结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前半句“明月松间照”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此为静态描写;后半句“清泉石上流”则转为动态,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潺潺流淌,那流动的泉水发出清脆的声响,打破了松林间的寂静,动静相衬,使整个画面鲜活起来。
(3)感官冲击的诗句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诗人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描绘庐山瀑布,那瀑布从极高处飞泻而下,仿佛有三千尺之长,这种壮观的景象如同一幅宏大且震撼的画面扑面而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仿佛亲眼目睹那磅礴的水势。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七律·游金胡杨景区有感
飒飒秋风裁日光,欣然付与众胡杨。
迎眸翠意添佳景,入耳清声话旧章。
大漠扎根经岁久,苍穹挺干六朝霜。
今朝且看斑斓处,一树琼枝逸韵长。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自评如下:
“裁日光”:将“秋风”与“日光”的互动通过“裁”这个动词进行了形象化处理,属于动词的精妙运用。 “付与”相较于直白的“赠与”,在情感传达上更为含蓄、深沉,属于用词的雅化变形,使诗句更具古典韵味。
“迎眸翠意”:以“迎眸”这种表述来突出视觉感受,是诗家语中对视角感受的一种生动化变形。 “话旧章”:这是诗家语里常见的拟人变形,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与意境。“经岁久”:相较于直接说“很多年”或具体数字表述时间长度,- “六朝霜”:属于以特定历史词汇来代指时间跨度的诗家语变形手法, “且看”:相较于“来看”“去看”等表述,是诗家语中对观看动作语气的一种调整变形,“逸韵长”:不直接描述胡杨的美丽或其他具体特征,属于对事物特征描述的抽象化变形,使诗句跳出了对具体形态的刻画,上升到对其内在韵味的传达,更能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思考。总体而言,这首诗在起承转合方面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没有出现撞韵、挤韵、连韵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7

帖子

1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7
发表于 2024-10-27 11: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班第六讲作业
柔荑05-无形无相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所谓诗词抽象可见化就是通过物象的表达心中不可见的的想法或者情绪,使之犹如画面、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道歉和尚为表达自己禅心不动,用了“禅心以似沾泥絮”来表达。
2、动静结合 。例: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3、感官冲击。诗的表现力强,通过文字可以让你仿佛看到画面,还可以触动你各个功能的感官,无论是嗅觉、听觉、触觉。例:李商隐有诗“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其“扫后更闻香”尤妙。“扫后更闻香”,既有感官上嗅觉的延伸,又有余味。画面上从有花飘落,到花被扫去,看似已经结束,但是画外还有余香。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送寒衣节祭祀先人
年年秋末立冬前,子送寒衣到墓边。
怀念先人来祭祀,(天堂往返有云船)。此处运用了抽象可见化


自评;这首小诗押韵无误,韵字一平一阳不如阴阳平衡好,首字平仄3:1 有点差劲,2:2最好,多下功夫多积累词汇 一定能够做好的。第四句说从坟墓到天堂用的抽象画的云船。
        前半部说的是我国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儿孙到老人坟头行祭祀先人的这一习俗 一直延续到如今,转句拓开了 说是怀念先人到坟前祭祀!看到的是先人遗体安息的位置,结句说的是先人的灵魂,从天堂到坟前似乎是坐着云船这样一个只是想像出来的画面。这种手法似乎运用不够纯熟组合不够巧妙,写得不很成功,提升空间还是很大的 还需继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6

帖子

1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81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27 16: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雨燕双飞 于 2024-10-27 16:35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柔荑08-微雨燕双飞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所谓诗词抽象可见化就是通过物象的表达心中不可见的的想法或者情绪,使之犹如画面、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道歉和尚为表达自己禅心不动,用了“禅心以似沾泥絮”来表达。
(2)动静结合 。例: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3)感官冲击。诗的表现力强,通过文字可以让你仿佛看到画面,还可以触动你各个功能的感官,无论是嗅觉、听觉、触觉。例:李商隐有诗“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其“扫后更闻香”尤妙。“扫后更闻香”,既有感官上嗅觉的延伸,又有余味。画面上从有花飘落,到花被扫去,看似已经结束,但是画外还有余香。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甲辰晚秋黄河故道湿地薄暮行吟
柔夷08-微雨燕双飞
西风枯草木,夕日映川流。
红叶清霜染,芦花冷月浮。
飘摇三径露,零落一身秋。
水静星河近,孤亭伴小舟。


自评:诗作自检平仄合律。韵脚2-2阴阳平衡。全诗以景入情,首联从大场景、远镜头起笔,点明晚秋时节,夕阳西下;颔联镜头拉近,河岸边在清霜的侵染下红叶似火,一轮明月像是在水边的芦花上随风起伏,以景色描写承接首联;颈联进一步拉近镜头,晚露随风滴落在岸边的小径上(暗示人物出场),使人深深地感受到了深秋的意味弥漫四野,浸润身心;尾联再次把镜头推远,暮色降临,星光在水面倒映,仿佛离人更近了,远处的水边小亭边一只小舟在亭下随波荡漾。
诗作通过对黄河故道湿地晚秋傍晚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感叹,暗示了作者深秋时节的落寞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6
发表于 2024-10-27 16: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柔荑19-中秋之月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所谓诗词抽象可见化就是通过物象的表达心中不可见的的想法或者情绪,使之犹如画面、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唐-李商隐在《北齐》中用“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来说明红颜误国的道理。二是动静结合。例:唐-杜牧在《清明》诗中“牧童遥指杏花村”,指的动作使画面生动起来。三是感官冲击。例:清-袁枚《随园诗话》的“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通过一个“喊”字,瞬间让我们的感官受到强烈冲击,不仅使八九牧童纵横坐的画面,浮现在脑海中,而且那“喊”的声音都仿佛回荡在耳。
二、创作题
七律·童年美忆
柔荑19-中秋之月
总角新装异彩传,巧针阿姊仿裁虔。
一条裙裾惊人魄,两个顽童戏水边。
岸上双双蝴蝶舞,水中对对花鳉旋。
时光易逝童心在,天各一方情系牵。
自评:
格律无错,首字入韵,韵字阴阳、虚实无误。首字2/6但已经没法改了。真实的童趣,一个美好的回忆,转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63

帖子

1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3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27 18:3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的旋律 于 2024-10-27 18:49 编辑

本帖最后由 781452743 于 2024-10-26 15:05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柔荑11-雨的旋律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所谓诗词抽象可见化就是通过物象的表达心中不可见的的想法或者情绪,使之犹如画面、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道歉和尚为表达自己禅心不动,用了“禅心以似沾泥絮”来表达。
2、动静结合 。例: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3、感官冲击。诗的表现力强,通过文字可以让你仿佛看到画面,还可以触动你各个功能的感官,无论是嗅觉、听觉、触觉。例:李商隐有诗“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其“扫后更闻香”尤妙。“扫后更闻香”,既有感官上嗅觉的延伸,又有余味。画面上从有花飘落,到花被扫去,看似已经结束,但是画外还有余香。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忆伊人
柔荑11-雨的旋律
紫荆繁盛满枝头,漫步赏花笑语柔。
故地今朝无旧梦,蜂蝶纷纷过高楼。

自评:南方沿海城市,年年都是紫荆盛开,多么迷人。常常忆起那时和伊人散步花下,听伊甜蜜的笑声话语。前两句忆旧。
一晃十几年过去,伊人依旧在那南方的都市,我回了故乡。一切都成为记忆。当下,曾经紫荆花依旧开得灿烂,我们回不到过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14 , Processed in 0.06538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