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769|回复: 17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子衿组第八讲作业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4-11-6 21: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快乐蝴蝶 于 2024-11-6 21:42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绝句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15

主题

2434

帖子

246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6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7 09: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子衿08-浪淘沙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烟笼寒水月笼沙。主人下马客在船。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①要求通俗流畅。通俗,就是易懂,语句要浅显。流畅,就是语义要明晰,尽量不用生僻的典故。②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③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④七绝的写作同样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首诗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甲辰立冬
文/浪淘沙
晨起推窗冷气侵,西风换作朔风临。
扫来黄叶堆阶下,一映朝阳满地金。
自评:用了诗家语。
推,换作,扫来,一映,精警,含蓄。
运用形象思维,比如扫来黄叶,黄叶是季节转换自然脱落的,说是朔风扫来的,一映朝阳满地金。
空间设计用了镜头转换,转句合句运用了抽象可见的“将理论转化成文字”的技巧。
意脉没有断裂。用韵、格律无误。起承转合符合章法。韵字阴阳符合2/1平衡要求。
没有有撞韵、挤韵、连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2

帖子

4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7 13: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翰林瑞居一 于 2024-11-7 13:38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子衿09-翰林瑞居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在古诗文中一般有四种用法或类型:一是单句互文。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而不能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二是对句互文。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应译为"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三是隔句互文。如: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 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四是排句互文。如: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就是排句互文。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而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七言绝句的特点主要有四点: 一是通俗流畅;二是立意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深长;三是形象要鲜明,有诗情画意;四是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创作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杜牧的《七绝•赤壁》:前二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像是写一件已折断又沉没水底泥沙多年,但铁质尚未消蚀尽净的战戟,自己经过一番打磨、洗刷,磨去铁锈,洗清刷尽污垢,以图辨清是何代所留之物。这个开头,粗粗看去,简直无法看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全诗所咏的中心,以为杜牧在鉴赏古物。但后二句以一种假设而突然拓开并逆折“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假使东风不给周瑜提供方便,击败南下的曹军,历史上将会变成另一个样子。那么这样看来就很明显,作者是在咏史。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冬日杂兴
子衿09-翰林瑞居
雪覆枝头日影斜,寒风阵阵叩窗纱。
闲来几友敲冬语,酌酒围炉品岁华。
【自评】首句仄起入韵,押麻韵,用韵无误。格律正确。首字平仄比为2:2,完美。韵字二阴平一阳平。小诗写旁晚时分,寒风阵阵,几个老友围坐炉旁,以冬咏句,酌酒品评岁月年华,悠闲自得。脉络清晰,符合起承转合章法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1

帖子

12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1
发表于 2024-11-7 16: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雪寒梅~ 于 2024-11-13 10:43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子衿15~傲雪寒梅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或“合而见义”。具体地说,互文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这种修辞方法通过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的意思。‌
例: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意思是主人和客都下马或是主人和客都到船上,而不是主人下马或者是只有客在船上。主人客马船是相互补充说明的。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一是要求通俗流畅。
二是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
三是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
四是写作同样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的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明汐感觉。
例: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怀古之作,写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事件。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摄取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两个镜头,浓缩了越国称霸一方后的繁盛和威风。结句突然急转一笔,描写眼前的景色:几只鹧鸪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上,旁若无人的飞来飞去,好不寂寞凄凉。诗人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更觉凄凉之可叹,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显得感慨犹深。

二、创作题
七绝.立冬偶题
子衿~傲雪寒梅
落叶翻飞舞不休,蒲芦白首为何愁。
冬临露冷生寒气,许是相思恋暮秋修改稿
落叶溪边舞不休,蒲芦白首为何愁。
洁身星露生寒气,漫作飞花任自甴。
自评:拙作格律无误,押下平十一尤。韵字阴阳结合,首字平仄比例适中。起句从落叶翻飞着笔,到芦花愁白头用疑问句为转合作辅垫。转句调转笔峰初冬露冷生寒,到合句做出回答,回应了承句的疑问。不足之处似乎没有强烈的画面感,显得平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4

帖子

14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4
发表于 2024-11-7 19: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子衿11-云儿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秦时明月汉时关;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实指“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不以己喜,不以己悲”,为互文的修辞手法。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首先,要求通俗流畅。通俗,就是易懂,语句要浅显。流畅,就是语义要明晰,尽量不用生僻的典故;
其次,七绝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
其三,七绝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
其四,七绝的写作同样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如: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甲辰冬临
子衿11-云儿
北雁南飞朔风紧,莱衣独舞落梅频。
弹冠翻掌龙将没,烧腊时分醉四邻。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绝句作业。
本首七绝押十一真韵,首句仄声入韵,并且用了本句自救的拗救方式;
首字平仄2:2,完美;
韵脚阴阳平衡;
起承两句对仗,化用莱衣起舞的典故,客居南方的游子,思乡念亲之情永远摆脱不了,只能幻想做个莱衣孝子,对乘着朔风远道北来的雁子,在落英缤纷的梅花树下翩翩起舞,告知北方的亲人:我很好,我很快乐,不须挂念。
前两句写景,
第三句,转为抒情,弹指一挥间,龙年就要过去了,在这转瞬即逝的冬月,人们打火锅、涮羊肉,各种美味佳肴、烧酒烤串走向厨房餐厅,满足了食欲、香醉了四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

帖子

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5
发表于 2024-11-8 14: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子衿03-紫色的云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互文”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在连贯的语言里使本应连在一起说的两个词,上下各出现一个而省去另一个。它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互文”修辞方式在古代诗歌中常见运用,例如白居易《琵琶行》的开头: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主人下马客在船”,照字面来讲,“主人下马”就是白居易送客到江边下了马:“客在船”即被送的客人上了船。那么呈现出的画面当是客人在船上,主人在岸上,而接下来的“举酒欲饮无管弦”就不好理解了,怎能一个在船上,另一个在岸上相对而饮呢?何况后来的一系列行为显然都是在船上发生的。所以,“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应解释为“主人、客人下了马,上了船”,这样,画面就应该改为主人、客人都是骑了马来,到浔阳江边,大家都下马上船,在船上举杯对饮,行将分手时,听到水上琵琶声,引出了后来的故事。这种方法,能收到“诗句精炼,意蕴仍在”的表达效果。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首先,要求通俗流畅。
其次,七绝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
其三,七绝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
其四,七绝的写作同样讲究起承转合。
最后,要区别七绝与竹枝词、民歌的异同。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如: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译文
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归来,战士们都是衣锦还乡。
曾经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可惜如今只有几只鹧鸪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上飞来飞去。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 立冬
风吹白草征鸿远,日照黄花惬意真。
半卷诗书常作伴,一窗素竹恰为邻。

自评:本首七绝押韵平水韵十一真,平起不入韵,格律无误。
前两句写了初冬的景象,物象的选取符合初冬的特征,白草,黄花,征鸿。作者观察的角度是由内往外看,空间安排上是由远及近,感情也是有变化的,看到远处的白草,在风中凋零,征鸿往南方飞去,越来越远了,不免有点惆怅,但是目光回收,看到了院子里的黄花开得正艳。顿觉非常惬意。又想到了自己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有诗书常伴,素竹为邻,未尝不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诗中描绘的是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8

帖子

2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8
发表于 2024-11-8 21: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子衿06-梦寒秋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在古诗文中一般有四种用法或类型:一是单句互文。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而不能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二是对句互文。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应译为"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三是隔句互文。如: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 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四是排句互文。如: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就是排句互文。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而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七言绝句的特点主要有四点: 一是通俗流畅;二是立意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深长;三是形象要鲜明,有诗情画意;四是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创作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杜牧的《七绝•赤壁》:前二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像是写一件已折断又沉没水底泥沙多年,但铁质尚未消蚀尽净的战戟,自己经过一番打磨、洗刷,磨去铁锈,洗清刷尽污垢,以图辨清是何代所留之物。这个开头,粗粗看去,简直无法看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全诗所咏的中心,以为杜牧在鉴赏古物。但后二句以一种假设而突然拓开并逆折“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假使东风不给周瑜提供方便,击败南下的曹军,历史上将会变成另一个样子。那么这样看来就很明显,作者是在咏史。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立冬与儿散步
午后晴阳暖似春,并肩河岸笑声频。
千株杨柳无多叶,一串薰衣蓝向人。
【自评】这首诗用韵格律无误,作业要求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创作七言绝句一首,本诗描绘的是立冬日作者与孩子外出散步时所见所闻,符合作业要求。起承二句交待时间、地点和事件,扣题准确,“暖似春”“笑声频”写意融情,有感受,有情感表达,见其乐融融之态。转结句紧扣初冬写所见,采用由远及近的写作手法,“千株”与“一串”形成对比增加张力,结句景结含蓄蕴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2258

帖子

22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9

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9 21: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香 于 2024-11-9 21:09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子衿17天香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的具体形式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七言绝句的特点主要有四点:
1
每句诗的尾字需要押韵
2诗句中的字需要按照平仄的规则排列,形成特定的韵律感。
3七言绝句的句式分为正格和偏格两种,正格包括平起平收和平起仄收,偏格包括仄起平收和仄起仄收。
4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是指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方法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情感的起伏变化。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天下
七绝·初冬
萧瑟西风落叶黄,长堤野陌染霞光。
金花绽放连天艳,秋果芬菲满苑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7

帖子

3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1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0 16: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讲作业:
子衿05-白雪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例如
互文: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那就大错特错了,意思怎么也讲不通。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首先。要求通俗流畅。其次,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其三,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其四,七绝的写作同样讲究起承转合。最后,要区别七绝与竹枝词、民歌的异同。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的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恶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如: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怀古之作,写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事件。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摄取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两个镜头,浓缩了越国称霸一方后的繁盛和威风。
结句突然急转一笔,描写眼前的景色:几只鹧鸪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上,旁若无人的飞来飞去,好不寂寞凄凉。
诗人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更觉凄凉之可叹,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显得感慨犹深。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绝句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 首字平仄要符合4/4 或5/3 要求。

七绝·初冬野游
云白天蓝日色红,村庄掩映树林中。
稻田收割农人笑,贪恋游观似小童。

自评:格律无误,采用“三拖一”布局方法,前三句均为铺垫,尾句点出主题。写景由远及近,视觉、听觉、感觉交叠。本诗描述的是南方初冬郊野景象,为作者采风时所见,系真情实感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5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5
发表于 2024-11-10 19: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子衿16-青衣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在古诗文中一般有四种用法或类型:一是单句互文。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而不能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二是对句互文。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应译为"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三是隔句互文。如: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 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四是排句互文。如: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就是排句互文。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而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 1)要求通俗流畅;2)立意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深长;3)形象要鲜明,有诗情画意;4)要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创作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杜牧的《七绝•赤壁》:前二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像是写一件已折断又沉没水底泥沙多年,但铁质尚未消蚀尽净的战戟,自己经过一番打磨、洗刷,磨去铁锈,洗清刷尽污垢,以图辨清是何代所留之物。这个开头,粗粗看去,简直无法看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全诗所咏的中心,以为杜牧在鉴赏古物。但后二句以一种假设而突然拓开并逆折“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假使东风不给周瑜提供方便,击败南下的曹军,历史上将会变成另一个样子。那么这样看来就很明显,作者是在咏史。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立冬
子衿16-青衣
入冬一夜朔风狂,四野萧疏百草黄。
唯见青松颜未改,依然挺立斗寒霜。
简评:用韵正确无误。首字平仄比为2:2,韵字合理。首句“入冬一夜朔风狂”点明立冬时节,北风骤起。第二句“四野萧疏百草黄”描绘出萧瑟的景象。后两句运用对比、托物言志,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是一首立冬即景抒情小诗。不足之处可能在语言表达上稍显平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05 , Processed in 0.06593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