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842|回复: 19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柔荑组第八讲作业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4-11-6 21: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快乐蝴蝶 于 2024-11-6 21:43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绝句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0

主题

323

帖子

3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4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9 15: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柔荑13秋霁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互文在古诗词中用法有:
1、单句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那就大错特错了,意思怎么也讲不通。
单句互文的句子还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东涧流水西涧水、
东园载酒西园醉、主人下马客在船…………
2、对句互文
(也叫互文相补)
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中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 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
例如: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句子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古文中,数字一般为虚数,所以不一定是十二年)后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而后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这句话的正确的翻译是:“将士(将军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
(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中“将军角弓”和“都护铁衣”为互文,应理解为“将军和都护(这里代指全体人)的角弓都(僵硬)无法张开,铁甲冷得无法穿上。”才更合理。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句话实指“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不以己喜,不以己悲”,为互文的修辞手法。
3、隔句互文
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分析理解时和“对句互文” 的思路步骤一样。
如: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
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 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4、排句
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就是排句互文。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七言绝句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首先,要求通俗流畅。
    通俗,就是易懂,语句要浅显。流畅,就是语义要明晰,尽量不用生僻的典故。
其次,七绝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
其三,七绝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
其四,七绝的写作同样讲究起承转合
尤其要注意第三句的转。“文似看山不喜平”,七绝只有二十八个字,若想以小见大、尺幅千里、意味深长,就绝不能平铺直叙,或者四句都描写一个景物,表达一种意思,一定要写得有波澜,有起伏。其中,第三句的“转”是关键,一定要荡开,要别开生面。
五、最后,要区别七绝与竹枝词、民歌的异同。
七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重在文气。竹枝词以吟咏风土为其主要特色,故与地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洋溢着鲜活的世态民情、浓厚的文化个性和乡土气息,竹枝词也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就是以绥阳外八景之一的仙人棋局为题创作,与本土文化风俗、传说故事密不可分,也有比较严格的格律。民歌是劳动人民的诗歌,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偏重于俗言俚语。
民歌不注重严格的格律要求,词语通俗不深奥,诗句通畅自然,诗意明白易懂。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创作题
七绝 立冬
柔荑13秋霁
薄霜轻抹远天白,乌雀枝头禁作声。
许是北风飞刃至,横推陌野若强兵。
(自评:以景起篇,开门见山,第一个字平仄交错,韵字都是平声,不好。通篇语言生动,及格)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44

帖子

5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7 16: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寥词客 于 2024-11-11 09:18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加强班第八讲作业
柔荑26-寥词客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有单句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对句互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和隔句互文(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三种。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七言绝句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流畅。二是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三是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四是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诗:刘长卿《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诗的前两句七弦琴奏出清亮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后两句却说,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以不去弹奏了。
二、创作题
五律•初冬
柔荑26-寥词客秋杪思红叶,冬来入远峦。
秋杪思红叶,冬来入远峦。
登高青眼阔,对景老怀宽。
霜染枫逾赤,篱香菊未残。
不知双鬓雪,犹自倚阑干。
三、自评
本次作业用寒韵,而寒韵适合的题材主要包括描绘冬天的景象。平仄经搜韵校验无误。韵字阴阳平衡(2/2),首字平仄安排符合5/3。本诗描绘初冬山色,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初冬山行。颌联写入山抚景的心情。颈联描写初冬所见。尾联写留连对山野的喜爱。“秋杪思红叶”省略主语,“不知双鬓雪,犹自倚阑干”含蓄表达对山野的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0
发表于 2024-11-7 19: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体成员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柔荑01-小松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互文在古诗词中用法有:
1、单句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那就大错特错了,意思怎么也讲不通。

单句互文的句子还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东涧流水西涧水、
东园载酒西园醉、主人下马客在船…………

2、对句互文
(也叫互文相补)
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中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 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

例如: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句子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古文中,数字一般为虚数,所以不一定是十二年)后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而后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这句话的正确的翻译是:“将士(将军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


(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中“将军角弓”和“都护铁衣”为互文,应理解为“将军和都护(这里代指全体人)的角弓都(僵硬)无法张开,铁甲冷得无法穿上。”才更合理。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句话实指“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不以己喜,不以己悲”,为互文的修辞手法。

3、隔句互文
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分析理解时和“对句互文” 的思路步骤一样。

如: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
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 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4、排句
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就是排句互文。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七言绝句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首先,要求通俗流畅。
    通俗,就是易懂,语句要浅显。流畅,就是语义要明晰,尽量不用生僻的典故。
如: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其次,七绝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
比如: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三,七绝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
如: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其四,七绝的写作同样讲究起承转合
尤其要注意第三句的转。“文似看山不喜平”,七绝只有二十八个字,若想以小见大、尺幅千里、意味深长,就绝不能平铺直叙,或者四句都描写一个景物,表达一种意思,一定要写得有波澜,有起伏。其中,第三句的“转”是关键,一定要荡开,要别开生面。

如:
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五、最后,要区别七绝与竹枝词、民歌的异同。

七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重在文气。竹枝词以吟咏风土为其主要特色,故与地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洋溢着鲜活的世态民情、浓厚的文化个性和乡土气息,竹枝词也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如:
罗代华《仙人棋局》
仙人山上一棋盘,谁可参得透秘玄?
天降经天纬地手,将星作子定江山。

就是以绥阳外八景之一的仙人棋局为题创作,与本土文化风俗、传说故事密不可分,也有比较严格的格律。民歌是劳动人民的诗歌,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偏重于俗言俚语。

如:
韩述华《油煎豆腐起青苔》
昨夜等郎紧不来,烧了几堆冤枉柴。
仔鸡炖汤都干了,油煎豆腐起青苔。

民歌不注重严格的格律要求,词语通俗不深奥,诗句通畅自然,诗意明白易懂。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如: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绝句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七绝•初冬
作者/小松
叶落霜林鸟失啼,北风初起草虽凄。
乐游原上景如画,静待梅开踏雪泥。

首句以霜林起兴,起霜的林中叶已稀落,鸟也失去了欢快的鸣叫声。
次句承以冬天的刚刚来临,北风咋起草虽然有些衰微凄凉。
三句开始转,但乐游原上风景还是如画。
四句由三句如画的美景引出,美好的期待,初雪降临美花开放,踩着雪地上的泥泞去踏雪寻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9

帖子

7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39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8 10: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加强班第八讲作业
柔荑18—爱国者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有单句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对句互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和隔句互文(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三种。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七言绝句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流畅。二是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三是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四是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诗:刘长卿《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诗的前两句七弦琴奏出清亮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后两句却说,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以不去弹奏了。

二、创作题
七绝•立冬牡丹江中见野鸭嘻戏
草枯水瘦露沙滩,惊有双禽觅食欢。
那日春来先觉暖,今朝秋尽未知寒。

自评:格律韵字无误,韵字阴阳2/1,平衡,首字平仄2/2,圆满。第一句景起,立冬季节江草枯萎,水落沙平。二句承接,有野鹜江中觅食。转句化用东坡先生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思。尾句与转句做了对仗处理,还算工整。野鹜贪恋黑龙江的景致与丰厚的食物而忘记冬天来到,误了迁徙之事。不足之处恳请评阅老师不吝赐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7

帖子

1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7
发表于 2024-11-8 19: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加强班第八讲作业
柔荑05无形无相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有单句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对句互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和隔句互文(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三种。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七言绝句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流畅。二是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三是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四是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诗:刘长卿《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诗的前两句七弦琴奏出清亮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后两句却说,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以不去弹奏了。


二、创作题
七绝•立冬劝君保身体
节到立冬天渐冷,添衣保暖莫言轻。
心灵体魄本非一,寒冽伤身岂强撑。


自评:这首小诗格律无误用韵正确,两个韵字皆平不如一阴一阳更好。四句诗的首字用韵很灵活,诗的起承转合基本上可以,主题也能凑合,挤韵撞韵连韵没有发现,整首诗可以说符合要求。只是明显的可以见到功夫还不够提升空间还是很大的,只有继续努力才能够接着让水平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4

帖子

10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21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4-11-8 20: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81452743 于 2024-11-8 21:36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加强班第八讲作业:
柔荑12-起风了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有单句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对句互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和隔句互文(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三种。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七言绝句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流畅。二是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三是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四是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诗:刘长卿《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诗的前两句七弦琴奏出清亮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后两句却说,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以不去弹奏了。

二、创作题:
七绝•立冬
柔荑12-起风了
溶溶月色暮云轻,归雁霜天万里行。
莫道今年玄序早,秋冬委实不分明。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绝句作业。
自评:首句写出了时间、地点,次句则就眼前景致,突写了立冬这一特异景象,立冬了尚有大雁排队南飞,转句用疑问语气问出了为什么会发生这一特殊境况,结句进而回答了造就这一境况发生的具体原因。
另:用韵、格律无误。诗作起承转合符合章法。首字阴阳2/2平衡、韵字阴阳皆1/2平衡。没有撞韵、挤韵、连韵,意脉没有断裂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6

帖子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9 16: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柔荑17-铁马秋风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有单句互文(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对句互文(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和隔句互文(如: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三种。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七言绝句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流畅。二是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三是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四是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诗:刘长卿《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诗的前两句七弦琴奏出清亮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后两句却说,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以不去弹奏了。

二、创作题
七绝•初冬山村行
柔荑17-铁马秋风

不见寒霜欺瘦树,却如春煦伴人行。
暖阳屋畔金黄桔,红绿山林群鸟鸣。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绝句作业。
这首诗所用诗家语变形:“红绿山林群鸟鸣”这句状语前置和省略介词“于”,正常语序为群鸟鸣于红绿山林。
这首诗在以下方面运用了抽象可见技巧
1. 将理论通过画面表现出来。色彩渲染:“暖阳”“金黄桔”“红绿山林”运用了色彩词来渲染画面。“暖阳”本身是一种光线,但通过“暖”字和读者对阳光的感官体验,使温暖的阳光变得可感。“金黄桔”和“红绿山林”则通过鲜明的色彩,将桔子的丰收景象和山林的丰富色彩展现出来。桔子的丰收和山林的生机本来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通过色彩的描绘,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想象出山村初冬的美丽场景。
2.动静结合。群鸟鸣”是声音和动态,而其他景色是动态。
对其他方面的自评
1、用韵与格律
这首诗格律严谨,符合七言绝句的格律要求。从用韵上看,诗的韵脚分别是“行”“鸣”,在平水韵中同属“八庚”韵部,用韵准确。
2、起承转合
起:首句“不见寒霜欺瘦树”起笔巧妙,打破了人们对初冬常见景象的预期。通常初冬会让人联想到寒霜和凋零的树木,而这里的“不见”形成一种转折,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为下文做铺垫。
承:“却如春煦伴人行”承接首句,既然没有寒霜欺树,那是怎样的景象呢?此句给出答案,将初冬的感觉比作春天的和煦,自然地承接了首句的情境,进一步渲染了暖冬氛围。
转:“暖阳屋畔金黄桔”从对气候感受的描写转到具体的山村景象,视角从大环境转向小场景,通过“暖阳”和“金黄桔”勾勒出一幅温暖且丰收的山村画面,实现了巧妙的转折。
合:末句“红绿山林群鸟鸣”与前三句相融合,用“红绿山林”丰富了山村的景色,“群鸟鸣”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使得整首诗在一幅充满生机与温暖的初冬山村图中收尾,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章法有序。
3、韵字阴阳平衡
韵脚“行”和“鸣”都是平声字,从阴阳属性上看,二者都属于阳平,在这首诗中并没有做到阴阳平衡。不过,在整体的音韵和谐感上,由于韵脚和谐统一,并没有对诗的韵律美感造成太大的影响。
4、撞韵、挤韵、连韵
这首诗没有出现撞韵(句末字与韵脚同韵)、挤韵(句中过多同韵字)、连韵(相邻两句押韵)的情况。诗中的用词在音韵上搭配得当,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在格律、起承转合等方面表现出色,虽然在韵字阴阳平衡上略有不足,但不影响其作为一首描绘初冬山村美景的七绝佳作。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准的用词,展现了初冬山村的温暖与生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4

帖子

1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4
发表于 2024-11-10 05: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加强班第七讲作业
柔荑15-秋枫舞剑
一,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词中的用法
答: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的特点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以下是一些互文在古诗词中的用法示例: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这句意为不因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喜悦或悲伤。“悲”、“喜”互文,“物”与“己”也是互文。翻译这类互文,要注意调整语序,把一些字、词归到本来的位置上。
2.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当窗”、“对镜”互文,因为理云鬓、贴花黄都是木兰一人修饰头面的动作。当窗迎光,对镜照影,是理云鬓和贴花黄的共同需要,不能理解为理云鬓只需当窗而不要对镜,贴花黄只要对镜不需当窗。
3.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意思是“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千里”和“万里”是互文。
以上例子展示了互文在古诗词中的巧妙运用,增强了诗词的表达效果和意境。
二,七言绝句的特点有那些?
答:首先要求通俗流暢,其次立意新颖,要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手法有单句互文,对句互文,隔句互文等;其三是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第四是讲究起承转合;第五是重文气重气格,异于民歌与竹枝词。

三,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七言绝句的逆折法,关键在于后句的转折与深化。通常前两句直叙其事,而第三句用“却”字等转折,使诗意陡转,第四句再深入一层,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或出人意料的结局,从而增加诗的韵味与波折,例如,原句为“春风拂面柳丝长”,使用逆折法后可改为“柳丝长拂春风面”。在更具体的创作中,如描述月色,常规为“月色映窗明”,逆折后为“窗明映月色”,重点由月色转为窗的明亮,再由窗的明亮反衬月色的皎洁。这种技法能使诗句更加凝练、富有韵味,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四,创作题:

初冬
文/秋枫舞剑
秋尽冬来多冷气,菊花开后百花藏。
飘零落叶失魂魄,墙角梅花蕴暗香。

自评:
    自检格律正确无误。
     起句交代了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虽然乍寒还暖,毕竟冷占主流。
     承句承前,菊花开后再没有花开了。
    转句由萧萧落叶着笔,表达万木萧条没有生机,枝头的树叶不忍离去而失魂落魄。
    合句以墙角蕴含暗香的梅花作结,给人以希望。

      整首小诗,起承转合比较自然,流畅。“秋尽冬来”、“菊花开后”,“多冷气”、“百花藏”,”飘零落叶”、“墙角梅花”,“失魂魄”、“蕴暗香”这些算不算是本节课所学的互文呢?只是初学,没有很好领会,掌握要领,在修辞,词语凝练上还需要再下功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6
发表于 2024-11-10 16: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加强班第八讲作业
柔荑07-时光已老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有单句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对句互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和隔句互文(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三种。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七言绝句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流畅。二是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三是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四是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诗:刘长卿《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诗的前两句七弦琴奏出清亮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后两句却说,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以不去弹奏了。
二、创作题
七绝•立冬
柔荑07-时光已老
橙黄飒飒落回风,宛似春花宛似鸿,
谁道秋归应恻恻,人间最美夕阳中。
三、自评今年北方天气暖和初冬是落叶,所以才写了这首。此诗格律正确,用一东韵。第一句兴起,看到落叶,第二句紧承第一句写看到落叶,自己的想象。三四句发出感慨,谁说秋天去了心情就应该悲伤呢?我认为啊。这应该是人间最美的季节。除第一句是实写外,其他都是虚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05 , Processed in 0.06615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