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795|回复: 18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柔荑组第十一讲作业

[复制链接]

1208

主题

4091

帖子

41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2-4 22: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顺眼阳光 于 2024-12-4 22:07 编辑

第十一讲作业:
一、问答题:
1、请简要谈谈你对诗中镜头聚焦的理解。
2、什么是律诗中的摞眼?
3、什么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
二、创作题:
以雪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0

主题

19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0
发表于 2024-12-4 22: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加强班第十一讲作业
柔荑01-小松

作业:
一、问答题:
1、请简要谈谈你对诗中镜头聚焦的理解。

答:用摄影镜头来比喻聚焦。就是选取场景中的一个物像,拉近镜头,最后画面定格在细节上,通过突出物像的细节,来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就形成了画面感。我们写诗词的时候,要学会聚焦,让物像更有画面感,力求让整个诗词更加立体,更加灵动。

2、什么是律诗中的摞眼?

答:摞眼是指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句式完全相同,导致出句和对句采用同一结构。例如,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颔联和颈联的前四字结构完全相同,都是偏正名词短语加偏正动词短语,这种结构上的重复就是摞眼。

3、什么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

答:什么叫“撷腰”?
即五言诗中第三字独立一个音节。比如“碧潭写春照”按音步划分音节就是“碧潭/写/春照”------二一二句型。中间一字一音节叫“束”,也叫撷腰。

什么叫“解镫”?
解镫指五言诗第五字独立成一音节,如“黄河/入海/流”。是二二一音节结构,叫解镫。

还有人说,若中二联若音步不同,能否算摞眼的问题。摞眼并不完全等同于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可见律句非撷腰即解镫,都是正常的而且必然出现的句型。而长撷腰或长解镫,则表示中二联都是一样的句型,就是病了。

关于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文镜秘府论》“文二十八种病”是这样说的:
第十九,长撷腰病者,每句第三字撷上下两字,故曰撷腰,若无解镫相间,则是长撷腰病也。如上官仪诗曰:“曙色随行漏,早吹入繁笳。旗文萦桂叶,骑影拂桃华。碧潭写春照,青山笼雪花。”上句“随”,次句“入”,次句“萦’,次句“拂”,次句“写”,次句“笼”,皆单字,撷其腰于中,无有解镫者,故曰长撷腰也。(此病或名束。)

第二十,长解镫病者,第一、第二字意相连,第三、第四字意相连,第五单一字成其意,是解镫;不与撷腰相间,是长解镫病也。如上官仪诗曰:“池牖风月清,闲居游客情,兰泛樽中色,松吟弦上声。”“池牖”二字意相连,“风月”二字意相连,“清”一字成四字之意,以下三句,皆无有撷腰相间,故曰长解镫之病也。

七言如杜甫《阁夜》的中二联: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音节皆是2212,但谓语动词位置不同,所以尽管是长撷腰,但并不是摞眼病。

所以,不能简单地从音节看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就说犯摞眼病。即
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摞眼

4、反之,句法结构不同的(不是长撷腰病和长解镫),仍然可能犯摞眼病。
例如:张乔《书边事》的中二联: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虽然阻和游也是谓语动词,但诗眼位置的“无“和“有”字也是动词,同样是摞眼。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诗眼位置是四个动词,同样存在摞眼的问题。


二、创作题:
以雪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结论:摞眼不违反律诗格律,所以不算大病,只是使律诗少了点变化而已,这点其实和挤韵撞韵一样,能避最佳,稍加注意即可。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七律•雪韵》
作者/小松
纷纷瑞雪舞天涯,素裹银装映彩霞。
旷野平铺千里玉,寒山高耸万层纱。
风吹玉树琼枝动,日照冰湖碎影斜。
独步琼瑶仙境里,诗心沉醉忘归家。

首联概括雪中雪后的景象。
颔联见到的雪后雪覆大地的状况情景和千姿百态的奇观景象。
颈联转为动景,描述风中和日光照射下雪的情景。
尾联抒发情感收束,仿佛置身于琼瑶仙境一般,流连忘返都忘记回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9

帖子

7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39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2-8 16: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加强班第十一讲作业
柔荑18—爱国者
一、问答题:
1、请简要谈谈你对诗中镜头聚焦的理解。


答:用摄影镜头来比喻聚焦。就是选取场景中的一个物像,拉近镜头,最后画面定格在细节上,通过突出物像的细节,来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就形成了画面感。我们写诗词的时候,要学会聚焦,让物像更有画面感,力求让整个诗词更加立体,更加灵动。


2、什么是律诗中的摞眼?


答:摞眼是指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句式完全相同,导致出句和对句采用同一结构。例如,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颔联和颈联的前四字结构完全相同,都是偏正名词短语加偏正动词短语,这种结构上的重复就是摞眼。


3、什么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


答:什么叫“撷腰”?
即五言诗中第三字独立一个音节。比如“碧潭写春照”按音步划分音节就是“碧潭/写/春照”------二一二句型。中间一字一音节叫“束”,也叫撷腰。


什么叫“解镫”?
解镫指五言诗第五字独立成一音节,如“黄河/入海/流”。是二二一音节结构,叫解镫。


二、创作题:
以雪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律•霁雪长街即景  
入夜北风多逞强,清晨白雪映寒光。
街边麻雀寻粮苦,市口乌龙啃骨香。
机扫琼花人未惜,路行老叟步匆忙。
宝车缓缓无嫌慢,钟爱隆冬冷不妨。


自评:格律正确,韵字无误,主题明确。首联破题,一夜北风吹雪,清晨雪霁,漫天白雪在太阳底下格外耀眼。颔联继续描写,街边的麻雀因为大雪而难以觅食,市场里谁家的爱犬惬意的啃着骨头。颈联写人事,人们看着清雪机奋力的清雪,路边行走的老人因路滑而踉踉跄跄。驾车的司机并不着急,他们应该是钟爱北国严冬的大雪而忘了寒冷吧。全篇看起来应该是不错的,但也要指出作者对诗家语掌握的不好,有些直白,这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63

帖子

1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3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2-8 18: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的旋律 于 2024-12-8 18:32 编辑

小渔村评阅强化班管理组第十一讲作业:
柔荑11-雨的旋律
一、问答题:
1、请简要谈谈你对诗中镜头聚焦的理解。
答:就是用镜头来说话,叫做聚焦。聚焦,就是选取场景中的一个物像,拉近镜头,最后画面定格在细节上,通过突出物像的细节,来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就形成了画面感。我们写诗词的时候,要学会聚焦,让物像更有画面感,力求让整个诗词更加立体,更加灵动。
2、什么是律诗中的摞眼?
答:诗句中,诗眼的位置相同,所以叫摞眼,意思是两联的诗眼摞起来了,看起来很呆板,所以,摞眼是指句型重复的诗病。
3、什么是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
答:长撷腰病者,每句第三字撷上下两字,故曰撷腰,若无解镫相间,则是长撷腰病也(此病或名束)。
长解镫病者,第一、第二字意相连,第三、第四字意相连,第五单一字成其意,是解镫;不与撷腰相间,是长解镫病也。
二、创作题:
以雪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冬雪   
一袭婚纱嫁早春,银簪玉臂远凡尘。
总有污泥翻覆上,难遮内里一心春。这首诗以冬雪为题,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冬雪覆盖大地时的纯洁与美丽,以及它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的希望。
首句一袭婚纱嫁早春
用婚纱比喻冬雪,形象地描绘了雪的洁白无瑕和轻盈飘逸,同时嫁早春寓意着冬雪过后春天的到来,富有浪漫色彩。
次句银簪玉臂远凡尘
银簪玉臂进一步强调了雪的纯净和美丽,而远凡尘则表达了雪所带来的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三句总有污泥翻覆上
这句话转折,引入了现实生活中的污秽与不洁,与前面的纯洁美好形成对比,暗示了即便是在最美好的事物中,也可能隐藏着不完美。
末句难遮内里一心春
这句话再次转折,表达了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污浊,春天的到来(或内心的美好)都是无法阻挡的。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6

帖子

1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81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2-8 22: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雨燕双飞 于 2024-12-8 22:22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加强班第十一讲作业柔荑08-微雨燕双飞

一、问答题:
1、请简要谈谈你对诗中镜头聚焦的理解。
答:用摄影镜头来比喻聚焦。就是选取场景中的一个物像,拉近镜头,最后画面定格在细节上,通过突出物像的细节,来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就形成了画面感。我们写诗词的时候,要学会聚焦,让物像更有画面感,力求让整个诗词更加立体,更加灵动。

2、什么是律诗中的摞眼?
答:摞眼是指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句式完全相同,导致出句和对句采用同一结构。例如,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颔联和颈联的前四字结构完全相同,都是偏正名词短语加偏正动词短语,这种结构上的重复就是摞眼。

3、什么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
答:“撷腰”,即五言诗中第三字独立一个音节。比如“碧潭写春照”按音步划分音节就是“碧潭/写/春照”------二一二句型。中间一字一音节叫“束”,也叫撷腰。
“解镫”,指五言诗第五字独立成一音节,如“黄河/入海/流”。是二二一音节结构,叫解镫。
还有人说,若中二联若音步不同,能否算摞眼的问题。摞眼并不完全等同于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可见律句非撷腰即解镫,都是正常的而且必然出现的句型。而长撷腰或长解镫,则表示中二联都是一样的句型,就是病了。
关于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文镜秘府论》“文二十八种病”是这样说的:
长撷腰病者,每句第三字撷上下两字,故曰撷腰,若无解镫相间,则是长撷腰病也。如上官仪诗曰:“曙色随行漏,早吹入繁笳。旗文萦桂叶,骑影拂桃华。碧潭写春照,青山笼雪花。”上句“随”,次句“入”,次句“萦’,次句“拂”,次句“写”,次句“笼”,皆单字,撷其腰于中,无有解镫者,故曰长撷腰也。(此病或名束。)
长解镫病者,第一、第二字意相连,第三、第四字意相连,第五单一字成其意,是解镫;不与撷腰相间,是长解镫病也。如上官仪诗曰:“池牖风月清,闲居游客情,兰泛樽中色,松吟弦上声。”“池牖”二字意相连,“风月”二字意相连,“清”一字成四字之意,以下三句,皆无有撷腰相间,故曰长解镫之病也。

七言如杜甫《阁夜》的中二联: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音节皆是2212,但谓语动词位置不同,所以尽管是长撷腰,但并不是摞眼病。
所以,不能简单地从音节看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就说犯摞眼病。即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摞眼,反之,句法结构不同的(不是长撷腰病和长解镫),仍然可能犯摞眼病。
例如:张乔《书边事》的中二联: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虽然阻和游也是谓语动词,但诗眼位置的“无“和“有”字也是动词,同样是摞眼。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诗眼位置是四个动词
结论:摞眼不违反律诗格律,所以不算大病,只是使律诗少了点变化而已,这点其实和挤韵撞韵一样,能避最佳,稍加注意即可。
,同样存在摞眼的问题。




二、创作题:
以雪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七绝 •甲辰黄河故道湿地初雪
(一)
乱云尽掩月新钩,雁阵朔风黄荻洲。
最忆那年龙湖雪,漫天银影玉光浮。
(二)
玉叶飘飞出太冥,随风漫舞叹伶仃。
梅香不见多惆怅,尽覆人间长短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9

帖子

5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9
发表于 2024-12-9 06: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加强班第十一讲作业
柔荑20—清风几又
一、问答题:
1、请简要谈谈你对诗中镜头聚焦的理解。


答:用摄影镜头来比喻聚焦。就是选取场景中的一个物像,拉近镜头,最后画面定格在细节上,通过突出物像的细节,来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就形成了画面感。我们写诗词的时候,要学会聚焦,让物像更有画面感,力求让整个诗词更加立体,更加灵动。


2、什么是律诗中的摞眼?


答:摞眼是指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句式完全相同,导致出句和对句采用同一结构。例如,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颔联和颈联的前四字结构完全相同,都是偏正名词短语加偏正动词短语,这种结构上的重复就是摞眼。


3、什么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


答:什么叫“撷腰”?
即五言诗中第三字独立一个音节。比如“碧潭写春照”按音步划分音节就是“碧潭/写/春照”------二一二句型。中间一字一音节叫“束”,也叫撷腰。


什么叫“解镫”?
解镫指五言诗第五字独立成一音节,如“黄河/入海/流”。是二二一音节结构,叫解镫。


二、创作题:
以雪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雪梅
柔荑20-清风几又
琼妃漫舞下瑶台,万树银花映月开。
且看暗香浮动处,疏枝弄影一红梅。

‌自评‌:
1‌此诗符合七言绝句的格律要求。‌

2‌用韵“台”“开”“梅”阴阳平衡,读起来音韵和谐。

3‌起句“琼妃漫舞下瑶台”描绘雪景,引入意境;承句“万树银花映月开”进一步展开雪景的广阔与明亮;转句“且看暗香浮动处”巧妙地将视线引向梅花;合句“疏枝弄影一红梅”以梅花的特写收束全诗,结构严谨,章法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4

帖子

1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4
发表于 2024-12-9 13: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 22:30
小渔村44期评阅加强班第十一讲作业
柔荑15_秋枫舞剑

作业:
一、问答题:
1、请简要谈谈你对诗中镜头聚焦的理解。

答:用摄影镜头来比喻聚焦。就是选取场景中的一个物像,拉近镜头,最后画面定格在细节上,通过突出物像的细节,来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就形成了画面感。我们写诗词的时候,要学会聚焦,让物像更有画面感,力求让整个诗词更加立体,更加灵动。

2、什么是律诗中的摞眼?

答:摞眼是指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句式完全相同,导致出句和对句采用同一结构。例如,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颔联和颈联的前四字结构完全相同,都是偏正名词短语加偏正动词短语,这种结构上的重复就是摞眼。

3、什么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

答:什么叫“撷腰”?
即五言诗中第三字独立一个音节。比如“碧潭写春照”按音步划分音节就是“碧潭/写/春照”------二一二句型。中间一字一音节叫“束”,也叫撷腰。

什么叫“解镫”?
解镫指五言诗第五字独立成一音节,如“黄河/入海/流”。是二二一音节结构,叫解镫。

还有人说,若中二联若音步不同,能否算摞眼的问题。摞眼并不完全等同于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可见律句非撷腰即解镫,都是正常的而且必然出现的句型。而长撷腰或长解镫,则表示中二联都是一样的句型,就是病了。

关于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文镜秘府论》“文二十八种病”是这样说的:
第十九,长撷腰病者,每句第三字撷上下两字,故曰撷腰,若无解镫相间,则是长撷腰病也。如上官仪诗曰:“曙色随行漏,早吹入繁笳。旗文萦桂叶,骑影拂桃华。碧潭写春照,青山笼雪花。”上句“随”,次句“入”,次句“萦’,次句“拂”,次句“写”,次句“笼”,皆单字,撷其腰于中,无有解镫者,故曰长撷腰也。(此病或名束。)

第二十,长解镫病者,第一、第二字意相连,第三、第四字意相连,第五单一字成其意,是解镫;不与撷腰相间,是长解镫病也。如上官仪诗曰:“池牖风月清,闲居游客情,兰泛樽中色,松吟弦上声。”“池牖”二字意相连,“风月”二字意相连,“清”一字成四字之意,以下三句,皆无有撷腰相间,故曰长解镫之病也。

七言如杜甫《阁夜》的中二联: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音节皆是2212,但谓语动词位置不同,所以尽管是长撷腰,但并不是摞眼病。

所以,不能简单地从音节看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就说犯摞眼病。即
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摞眼

4、反之,句法结构不同的(不是长撷腰病和长解镫),仍然可能犯摞眼病。
例如:张乔《书边事》的中二联: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虽然阻和游也是谓语动词,但诗眼位置的“无“和“有”字也是动词,同样是摞眼。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诗眼位置是四个动词,同样存在摞眼的问题。


二、创作题:
以雪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结论:摞眼不违反律诗格律,所以不算大病,只是使律诗少了点变化而已,这点其实和挤韵撞韵一样,能避最佳,稍加注意即可。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雪花
文/秋枫舞剑
一袭白纱裙,琼英落幕云。
昙花俄瞬失,清气漫天闻。

自评:
格律无误,
起承转合比较自然。
起句交代了雪花的可爱形象,她是穿了一身白纱裙的仙子。承句交代了这美丽的翩翩降落的花朵来自硕大的天幕似的白云,幕云,天幕和白云混为一色,不分彼此。转句,交代了这些美丽的精灵像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没有存留,是初雪。合句,交代了雪花的高贵品质,虽然消失了,清气却处处可闻,她是净化空气的精灵!
因词语练达不够,没有达到更好的意境,需要继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6

帖子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2-9 21: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评阅强化班第十一讲作业:
柔荑17-铁马秋风
一、问答题:
1、请简要谈谈你对诗中镜头聚焦的理解。
答:就是用镜头来说话,叫做聚焦。聚焦,就是选取场景中的一个物像,拉近镜头,最后画面定格在细节上,通过突出物像的细节,来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就形成了画面感。我们写诗词的时候,要学会聚焦,让物像更有画面感,力求让整个诗词更加立体,更加灵动。
2、什么是律诗中的摞眼?
答:诗句中,诗眼的位置相同,所以叫摞眼,意思是两联的诗眼摞起来了,看起来很呆板,所以,摞眼是指句型重复的诗病。
3、什么是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
答:长撷腰病者,每句第三字撷上下两字,故曰撷腰,若无解镫相间,则是长撷腰病也(此病或名束)。
长解镫病者,第一、第二字意相连,第三、第四字意相连,第五单一字成其意,是解镫;不与撷腰相间,是长解镫病也。
二、创作题:
以雪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律·雪
柔荑17-铁马秋风

弥漫乾坤飘逸至,吾俦欢喜俨如孩。
千层玉絮横空舞,万点梨英拂面开。
素裹峰峦添静穆,银披房舍绝尘埃。
待逢晴日严冰化,润泽城乡暖意来。

自评如下:
1.用韵、格律方面
这首《七律·雪》用韵合规,押“十灰”韵,韵脚“至”“孩”“开”“埃”“来”均属此韵部,且读音朗朗上口,无错押、出韵情况。此诗契合七律平仄规范,句式对仗工整,符合七律格律要求。
2.起承转合方面
首联“弥漫乾坤飘逸至,吾俦欢喜俨如孩”起笔不凡,开篇点明雪弥漫天地、飘然而至的景象,氛围一下铺开,后句以“吾俦欢喜俨如孩”的直观感受承接,写人逢雪的雀跃,奠定全诗欢快基调,是为“起”与“承”;颔联“千层玉絮横空舞,万点梨英拂面开”,将雪花比作玉絮、梨英,生动描摹雪势与美感,从大场景递进到雪花近身之感,是诗意延伸,也是承接上文氛围的精彩描写;颈联“素裹峰峦添静穆,银披房舍绝尘埃”笔锋一转,由雪花飞舞之动态,转写雪落之后山川、房舍被银白覆盖的静态画面,动静结合,意境深远,完成“转”的布局;尾联“待逢晴日严冰化,润泽城乡暖意来”设想雪化天晴,引出雪滋润万物、带来暖意的愿景,升华情感,回扣前文雪景,收束全诗,是自然流畅的“合”。
3.韵字阴阳平衡
此诗韵字“孩”“开”“埃”“来”,阴阳调协尚可。整体读来韵律和谐,未因韵字阴阳失衡致使音韵突兀,契合传统诗歌韵律美感要求。
4.撞韵、挤韵、连韵情况
全诗无撞韵问题,韵脚字与诗句中其他字的韵母均未相撞;也无挤韵现象,句中字未过分密集挤用同韵母字,干扰韵脚韵律;同样不存在连韵,相邻句子的韵脚未同声同韵,使诗句韵律富于变化,诵读起来朗朗上口。
5.首字平仄
首字 平仄符合4/4 要求,有利于全诗平仄协调,让节奏错落有致。
总体看,此诗是一首上乘七律,格律严谨、用韵精巧,起承转合章法井然,韵律美感十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6
发表于 2024-12-10 09: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加强班第十一讲作业
柔荑07-时光已老
作业:
一、问答题:
1、请简要谈谈你对诗中镜头聚焦的理解。

答:用摄影镜头来比喻聚焦。就是选取场景中的一个物像,拉近镜头,最后画面定格在细节上,通过突出物像的细节,来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就形成了画面感。我们写诗词的时候,要学会聚焦,让物像更有画面感,力求让整个诗词更加立体,更加灵动。

2、什么是律诗中的摞眼?

答:摞眼是指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句式完全相同,导致出句和对句采用同一结构。例如,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颔联和颈联的前四字结构完全相同,都是偏正名词短语加偏正动词短语,这种结构上的重复就是摞眼。

3、什么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

答:什么叫“撷腰”?
即五言诗中第三字独立一个音节。比如“碧潭写春照”按音步划分音节就是“碧潭/写/春照”------二一二句型。中间一字一音节叫“束”,也叫撷腰。

什么叫“解镫”?
解镫指五言诗第五字独立成一音节,如“黄河/入海/流”。是二二一音节结构,叫解镫。

还有人说,若中二联若音步不同,能否算摞眼的问题。摞眼并不完全等同于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可见律句非撷腰即解镫,都是正常的而且必然出现的句型。而长撷腰或长解镫,则表示中二联都是一样的句型,就是病了。

关于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文镜秘府论》“文二十八种病”是这样说的:
第十九,长撷腰病者,每句第三字撷上下两字,故曰撷腰,若无解镫相间,则是长撷腰病也。如上官仪诗曰:“曙色随行漏,早吹入繁笳。旗文萦桂叶,骑影拂桃华。碧潭写春照,青山笼雪花。”上句“随”,次句“入”,次句“萦’,次句“拂”,次句“写”,次句“笼”,皆单字,撷其腰于中,无有解镫者,故曰长撷腰也。(此病或名束。)

第二十,长解镫病者,第一、第二字意相连,第三、第四字意相连,第五单一字成其意,是解镫;不与撷腰相间,是长解镫病也。如上官仪诗曰:“池牖风月清,闲居游客情,兰泛樽中色,松吟弦上声。”“池牖”二字意相连,“风月”二字意相连,“清”一字成四字之意,以下三句,皆无有撷腰相间,故曰长解镫之病也。

七言如杜甫《阁夜》的中二联: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音节皆是2212,但谓语动词位置不同,所以尽管是长撷腰,但并不是摞眼病。

所以,不能简单地从音节看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就说犯摞眼病。即
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摞眼

4、反之,句法结构不同的(不是长撷腰病和长解镫),仍然可能犯摞眼病。
例如:张乔《书边事》的中二联: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虽然阻和游也是谓语动词,但诗眼位置的“无“和“有”字也是动词,同样是摞眼。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诗眼位置是四个动词,同样存在摞眼的问题。


二、创作题:
以雪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结论:摞眼不违反律诗格律,所以不算大病,只是使律诗少了点变化而已,这点其实和挤韵撞韵一样,能避最佳,稍加注意即可。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柔荑07-时光已老
风卷灵姿下紫都,高枝低壑底悬殊。
花飞左右梅香合,影落参差客路纡。
稚子扑来嬉戏蝶,轮蹄行踏色成乌。
洁身终不洁还去,所幸春融皆润株。
首联总写雪落下时,所遇境地不同。
颔联颔联写落到梅花上便是非常美,而落到客路上便更加漫长。
颈联小孩子见了雪花非常的喜欢,而落在可路上的,便被践踏的不成样子。
尾联抒发情感收束,虽然他们的境遇不同,收到的待遇也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奉献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3

帖子

42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2-10 15: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 第十一讲作业
柔荑05-无形无相

一、问答题:
1、请简要谈谈你对诗中镜头聚焦的理解。
答:所谓镜头聚焦就是选取场景中的一个物像,拉近镜头,最后画面定格在细节上,通过突出物像的细节,来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就形成了画面感。我们写诗词的时候,要学会聚焦,让物像更有画面感,力求让整个诗词更加立体,更加灵动。
2、什么是律诗中的摞眼?
答:摞眼是指律诗的中二联(颔联、颈联)的诗眼的位置相同,把两联的诗眼摞起来了,看起来很呆板,所以叫摞眼,摞眼是指句型重复的诗病。
3、什么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
答:即五言诗中第三字独立一个音节。比如“碧潭写春照”按音步划分音节就是“碧潭/写/春照”------二一二句型。中间一字一音节叫“束”,也叫撷腰。
解镫指五言诗第五字独立成一音节,如“黄河/入海/流”。是二二一音节结构,叫解镫。
二、创作题:
以雪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咏雪
柔荑05-无形无相
道道溪流上冰锁,飘飘玉絮下瑶台。
寒因玉絮再增酷,玉絮因寒愈洁皑。

自评:小诗格律正确,平仄无误,用韵虽然正确但两个韵脚都是阴平不能算阴阳平衡,首字平仄2:2平衡,主题很稳,前半部第一联和二联对仗公整挺不错,第三四句转和结同样不错,全篇整体结构的章法没有问题是符合要求的,可以说已经很用心了,但是格局还是有点小 需要锻炼的地方还很多提升空间还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05 , Processed in 0.07949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