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248|回复: 125

小渔村22期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703

主题

4191

帖子

45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7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5-2-21 22: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一、以“秋”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蔚然()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泻出()两峰()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僧智仙也。名()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此,饮少辄醉,()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意不在酒,在()山水()间也。山水之乐,得()心()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林霏开,云归()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朝暮也。野芳发()幽香,佳木秀()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者,山间()四时也。朝()往,暮()归,四时()景不同,()乐亦无穷也。
   至()负者歌()途,行者休()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渔,溪深()鱼肥。酿泉为酒,泉香()酒洌;山肴野蔌,杂然()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禽鸟乐也。然()禽鸟知山林()乐,()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乐,()不知太守()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主题

112

帖子

11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12
发表于 2025-2-23 09: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22期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赋22043 赵绪林

一、以“秋”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答:
壮句:应是秋水浅,月光残。
    紧句:秋风扫叶,碧水映天。
五字长句:硕果之迎秋,渔舟而唱晚。
六字长句:感秋霜之铺地,恨飞鸟之噤声。
七字长句:大地姿容之有相,金秋浪漫之无穷。
八字长句:频感慨群山之层峻,复惊呼秋水之东流。
轻隔:鱼塘比栉,收秋影于镜奁;楼宇次鳞,遍雕甍于绣市。
重隔:争不下乎千秋,金蟾呼月;吞一空乎万古,神鳖临渊。
平隔:尺量南北,远近据中;眼望秋冬,丰宁有别。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压为三字壮句:应是花溅泪,鸟惊心。
压为四字紧句:感时溅泪,恨别惊心。
压为五字长句:感时而溅泪,恨别而惊心。
压为六字长句:因感时而溅泪,为恨别而惊心。
翻为七字长句:感时繁花而溅泪,恨别群鸟而惊心。
展为八字长句:因感时繁花而溅泪,为恨别群鸟而惊心。
展为九字长句:何因感时繁花而溅泪,自为恨别群鸟而惊心。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于)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点评

得(于)心。是之。  发表于 2025-3-2 15:03
鱼塘比栉,楼宇次鳞,塘不能像比栉,鳞次栉比不能拆开并倒装,意思不同。  发表于 2025-3-2 14:59
频感慨群山之层峻,复惊呼秋水之东流。频与复在逻辑上不顺,频字可改既,层竣不通。  发表于 2025-3-2 14:55
大地姿容之有相,金秋浪漫之无穷。对仗不工,二分句之字可改为而。  发表于 2025-3-2 14:53
五字长句:硕果之迎秋,之字不当。  发表于 2025-3-2 14: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23

帖子

162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2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5-2-23 10: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草公子 于 2025-2-24 10:52 编辑

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赋22022*花草公子
一、以“秋”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答:句中必须有“秋”字
造句:
1.状句,上3下3字
观夫秋气肃,雁声长。
2.紧句,上4下4字
金秋气飒,玉露光凉。
3.五字长句,上5下5字
秋临而色改,露降则物收。
4.六字长句,上6下6字
秋近则观鸿影,夜深而起蛩声。
5.七字长句,上7下7字
听庭砧而动乡情,观秋月则生客意。
6.八字长句,上8下8字
望山而慨秋华之竭,临夕则明章法之周。
7.轻隔
上4下6字,两组句,分号隔开,扇面对
玉露秋风,化尘间之佳候;
长空雁阵,呈云里之奇观。
8.重隔
上6下4字,两组句,分号隔开,扇面对
听疏雨而润桐,秋意渐浓;
望晴空而思雁,云途正远。
9.平隔
上8下8字,两组句,分号隔开,扇面对
金风软而千林染色,观露凝则山壑生辉;丹桂香而万径铺霞,望云淡则天宫澄练。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答:
选取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一、壮句
观夫松间月,石上泉。
二、紧句
松间朗月,石上清泉
三、五字长句
月穿其松隙,泉漱以石声。
典出《小石潭记》“如鸣佩环”。
四、六字长句
松间则月泻华,石上而泉流佩。
览松则华月投,临石而清泉涌。
化用谢灵运“池塘生春草”。
五、七字长句
松间月泻其琉璃,石上泉鸣以环佩。
喻体“琉璃、环佩”典出《长恨歌》“温泉水滑洗凝脂”。
六、八字长句
观松月则光凝碧落,俯石泉而韵彻丹丘。
典化《赤壁赋》“仰观宇宙,俯察品类”。
意象“碧落(天界)和丹丘(仙境)”典出《度人经》《楚辞》。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答: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点评

整体不错。  发表于 2025-3-2 15:08
听疏雨而润桐,而不当。  发表于 2025-3-2 15: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8

帖子

31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18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2-23 19: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赋22028*白雪
一、以“秋”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答:
壮句:
若夫秋月白,绮窗虚。
紧句:
蛩声入夜,树叶知秋。
五字长句:
天凉则看雁,叶落而知秋。
六字长句:
潮平则秋岸阔,云敛而暮山多。
七字长句:
望平畴之秋色晚,思远塞之雁声多。
八字长句:
怅望江心而秋月白,淹留岸上则夜霜侵。
轻隔:
侧耳倾听,木落秋声则急;
抬头仰望,天高雁影则稀。
重隔:
常作客而悲秋,登高子美;
夜思乡而得句,望月青莲。
平隔:
宋玉悲秋,步兵失路;
王维忆弟,李白思乡。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壮句:
观其茅店月,板桥霜。
紧句:
鸡声夜月,人迹晨霜。
五字长句:
鸡声则嘹亮,人迹则依稀。
六字长句:
已残之茅店月,寒冷之板桥霜。
七字长句:
茅店月残而晓起,板桥霜盖而徐行。
八字长句:
晓听鸡声而羁客起,初看人迹则远臣愁。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点评

整体做得不错。  发表于 2025-3-2 15:15
怅望江心而秋月白,淹留岸上则夜霜侵。白侵对仗不工  发表于 2025-3-2 15:13
侧耳倾听,木落秋声则急; 抬头仰望,天高雁影则稀。两个则不当  发表于 2025-3-2 15: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2-24 10: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赋22038廖航楼
一、以“秋”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答:
壮句:每惊秋月白,菊花黄。
紧句:晚烟渺渺,秋水茫茫。
五字长句:秋水之为神,春花之在眼。
六字长句: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飚。(张协《七命》)
七字长句:谁识悲秋之作客,长嗟赋雪之寻花。
八字长句:惊啼鸟夜鼓之不停,感晚云秋月之相和。
轻隔:长天秋色,落霞孤鹜则飞迟;
斜日夕阳,牧笛疏钟则唱晚。
重隔:盈拂面之秋风,寄书鸿雁;
掬挂檐之冷月,对影菊花。
平隔:赋赤壁之秋声,见东坡之客思;
观洞庭之湖色,叹希文之高怀。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例诗:渔去风生浦,樵归雪满岩。
压三字壮句:若夫风生浦,雪满岩。
压为四字紧句:渔去风生,樵归雪满。
翻为五字长句:渔去则风生,樵归而雪满。
展为六字长句:渔去风则生浦,樵归雪亦满岩。
展为七字长句:渔去而风生南浦,樵归则雪满北岩。
展为八字长句:渔去日而风生南浦,樵归后则雪满北岩。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之)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点评

翻展的句子虚词用的不当,其他的不错。  发表于 2025-3-3 22:36
平隔注意句内节奏点的字交替,对句相对。  发表于 2025-3-3 22:22
问好,谁识悲秋之作客,惊啼鸟夜鼓之不停(作、鼓再酌)。轻隔句子的前后句子没有因果关系。斜日夕阳直接用夕阳或斜阳即可。  发表于 2025-3-3 22: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8

帖子

4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58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2-24 11: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烟波散人 于 2025-2-24 11:35 编辑

小渔村22期辞赋班第七讲作业
22017一烟波散人
一)以秋为母字成句
1。壮句:观乎秋风劲,野草枯。
2。紧句:霜侵水冷,草萎秋深。
3。五字句:风摧于远渚,雁尽于秋空。
4。六字句:怅风摧于远诸,嗟雁尽于秋空。
5。七字句:秋老梧桐之惆怅,夜凉茅舍而悲哀。

二)从古诗中摘句成句
摘句: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壮句:但见微雨里,暮钟时
紧句:楚江微雨,建业暮钟。
五字句:楚江之微雨,建业之暮钟。
六字句:楚江之微雨里,建业之暮钟时。
七字句:观楚江之微雨里,忆建业之暮钟时。
八字句:静观楚江之微雨里,遥忆建业之暮钟时。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于)林霏开,云归(于)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于)乐亦无穷也。
   至(之)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之)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于)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之)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于)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于)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点评

问好,翻展句子的后一节奏应为2或4字。其他的完成的不错。  发表于 2025-3-3 22: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0
发表于 2025-2-24 12: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一、以“秋”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答:壮句:观夫新雨后,晚来秋。
         紧句:空山雨后,天晚来秋。
         五字句:空山之雨后,天晚之
                          来秋。
          六字句:感空山之雨后,
                           惊天晚之来秋。
          七字句:只有一枝其梧叶,
                           不知多少之秋声
          八字句:淡淡秋风之梧叶落,
                           人生似水之岂无涯。
         轻      隔:秋风万里,芙蓉之
                            花更红;
                           暮雨千家,薜荔之
                            树犹翠。
         重        隔:空山新雨之后,
                              沐浴群山;
                              天气晚来之秋,
                              风吹万木。
        平         隔:寒山之苍翠,
                             秋水之潺潺;
                              倚仗之柴门,
                              临风之蝉对。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答: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为
         例:
      ①、压法:
              状句:观夫依山尽,入海
                            流。
             紧句:白日依山,
                          黄河入 海。
②翻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③展法:
六字句:白日依山而尽,
                 黄河入海则流。
七字句:白日能依山而尽,
                 黄河可入海而流。
八字句:白日皆能依山而尽,
                黄河定可入海而流。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而)蔚然(于)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之)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于)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于)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于)朝暮也。野芳发(之)幽香,佳木秀(于)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之)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之)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之)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于)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于)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乎)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之)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于)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点评

还有展出的句子虚词用的不正确,所以因果关系不成立。  发表于 2025-3-3 22:47
重隔、平隔也要在斟酌下,个别的词没有相对。  发表于 2025-3-3 22:45
问好,骈句的两个句子是要相对的。新雨和晚来要相对,就像后面的隔句一样,翻展时就要岸骈句的特点组句。  发表于 2025-3-3 2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
发表于 2025-2-24 13:51: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心☆ 于 2025-2-24 21:15 编辑

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陈绪仁
一、以“秋”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答: 壮句:至若新雨后,晚来秋。
紧句:空山雨后,天气来秋。
五字句:空山之雨后,天气之来秋。
六字句:观空山之雨后,感天气之来秋。
七字句:观空山之新雨后,感天气之晚来秋。
八字句:静观空山之新雨后,顿感天气之晚来秋。
  轻      隔:空山雨后,清泉之石上流: 天气来秋,明月之松间照。  
重        隔:清泉之石上流,空山雨后; 明月之松间照,天气来秋。  
平         隔:空山雨后,清泉石流;                    天气来秋,明月松照。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答: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为 例:
①、压法:      
状句:观夫云俱黑,火独明。      
紧句:野径云黑,江船独明。
②翻法。       野径之云黑,江船之独明 。
③展法: 六字句:野径之云俱黑,江船之火独明 。
七字句:野径之闲云俱黑,江船之萤火独明 。
八字句:观野径之闲云俱黑,对江船之萤火独明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陈绪仁 一、以“秋”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答: 壮句:至若新雨后,晚来秋。 紧句:空山雨后,天气来秋。 五字句:空山之雨后,天气之来秋。 六字句:观空山之雨后,感天气之来秋。 七字句:观空山之新雨后,感天气之晚来秋。 八字句:静观空山之新雨后,顿感天气之晚来秋。  轻      隔:空山雨后,清泉之石上流: 天气来秋,明月之松间照。  重        隔:清泉之石上流,空山雨后; 明月之松间照,天气来秋。  平         隔:空山雨后,清泉石流;                    天气来秋,明月松照。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答: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为 例: ①、压法:       状句:观夫云俱黑,火独明。       紧句:野径云黑,江船独明。 ②翻法。       野径之云黑,江船之独明 。 ③展法: 六字句:野径之云俱黑,江船之火独明 。 七字句:野径之闲云俱黑,江船之萤火独明 。 八字句:观野径之闲云俱黑,对江船之萤火独明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点评

紧句:野径云黑,江船独(火)明。  发表于 2025-3-2 11:16
平 隔:空山雨后,清泉石流; 【对仗也不够严谨】  发表于 2025-3-2 11:12
八字句:静观空山之新雨后,顿感天气之晚来秋。【这么多句都用之,证明对虚词不熟,需要加强虚词的学习,一般超过8个字的长句,需要两个虚词...  发表于 2025-3-2 11:11
观(赏)空山之雨后,感天气之来秋。避免三连平  发表于 2025-3-2 11: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

帖子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2-24 17: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基础班7讲作业
2022042风清扬
一、“秋”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壮句:夫秋水澄,夕阳灿。
紧句:秋水澄练,夕阳灿霞。
五字长句:秋水澄如练,夕阳灿若霞。
六字长句:看秋水澄如练,叹夕阳灿若霞。
七字长句:遥看秋水澄如练,赞叹夕阳灿若霞。
八字长句:遥看秋水镜澄如练,赞叹夕阳光灿若霞。
轻隔:登高向左,看秋水澄如练;回顾从来,叹夕阳灿若霞。
重隔:看秋水澄如练,登高向左;叹夕阳灿若霞,回顾从来。
平隔:登高而向左,看秋水澄如练;回顾所从来,叹夕阳灿若霞。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例:望中犹在野,幽处欲生云。
壮句:望在野,幽生云。
紧句:望中在野,幽处生云。
五字长句:望中犹在野,幽处欲生云。
六字长句:望中犹如在野,幽处似欲生云。
七字长句:凝望中犹如在野,寻幽处似欲生云。
八字长句:凝望中匮犹如在野,寻幽处峰似欲生云。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点评

壮句:望在野,幽生云。【壮句需要加提引词】  发表于 2025-3-2 11:38
:望中其在野,幽处乃生云。【加强虚词的学习】  发表于 2025-3-2 11:37
幽(欲)生云。  发表于 2025-3-2 11:34
对隔句不熟悉,要好好补习隔句,马蹄韵  发表于 2025-3-2 11:30
八个字以上的长句,需要两个虚词带动,这是古人习惯的语法。  发表于 2025-3-2 11: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2-24 21: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木22期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一、以“秋”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答:白马秋风塞外,杏花烟雨江南
壮:可谓秋塞外,雨江南
紧:秋风塞外,烟雨江南
长:秋风之塞外,烟雨之江南(五字)
秋风起之塞外,烟雨至之江南(六字)
赏秋风起之塞外,观烟雨至之江南(七字)
观白马秋风之塞外,赏杏花烟雨之江南(八字)
轻隔:疆北霜天,观塞外之秋风;岭南暖地,感江中之烟雨。
重隔:观塞外之秋风,疆北气爽;感烟雨之江中,岭南暖地。
平隔:塞外秋风,疆北气爽;江中烟雨。岭南暖地。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雪霜行塞北。风水宿江南”
压为三字壮句:斯乃行塞北,宿江南。
压为四字紧句:霜行塞北,水宿江南。
翻为五字长句:霜行于塞北,水宿于江南。
展为六字长句:雪霜行于塞北,风水宿于江南。
展为七字长句:踏雪霜行于塞北,遇风水宿于江南。
展为八字长句:因踏雪霜行于塞北,为迎风水宿于江南。
展为九字长句:因踏雪霜而行于塞北,为迎风水而宿于江南。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也)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乎)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于)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与)负者歌(之)途,行者休(之)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之)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之)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之)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于)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点评

同学要加强虚词和隔句的学习,再勉!  发表于 2025-3-2 12:06
已(而)夕阳在山  发表于 2025-3-2 12:05
杂然(于)前陈者,  发表于 2025-3-2 12:04
。临溪(而渔  发表于 2025-3-2 12:03
,往来(而)不绝者,  发表于 2025-3-2 12: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4 22:56 , Processed in 0.10135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