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639|回复: 15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柔荑组第十九讲作业

[复制链接]

1208

主题

4091

帖子

41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5 20: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顺眼阳光 于 2025-3-5 21:38 编辑

作业:
一、问答题:
1、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哪几种?
二、诗词36法的(10-18)有哪些?
三、创作题:
以惊蛰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7

主题

544

帖子

5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6 15: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评阅强化班第十九讲作业
柔荑26-寥词客
一、问答题
1、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哪几种?
答: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一是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二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三是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四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五是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六是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七是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八是爱恨情长的形象。
3、诗词36法的(10-18)有哪些?
答:有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虚实相间、乐景写哀、巧用问答、巧用比喻、巧用讽喻等。
二、创作题
五律•惊蛰
柔荑26-寥词客
不寐夜雷惊,电光天地明。
蛰虫应觉醒,嫩笋望收成。
侵晓窗凝眺,山田水涨平。
犁牛添草料,野老备春耕。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本诗内容是描写春色,而庚韵适合描写自然景物的题材‌。韵字阴阳比例(2/3),首字平仄比例(5/3),诗中没有有撞韵、挤韵、连韵和摞眼之病。首联扣题实写春雷萌动之夜色,颌联雷虚写农作物生长,颈联写气候变化;尾联写农事活动。采取由近而远,由小到大的写法,笔力集中,脉络清晰,虚实结合。个人感觉缺少情感的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9

帖子

7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39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7 09: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评阅强化班第十九讲作业
柔荑18—爱国者
一、问答题
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哪几种?
答: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一是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二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三是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四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五是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六是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七是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八是爱恨情长的形象。
二、诗词36法的(10-18)有哪些?
答:有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虚实相间、乐景写哀、巧用问答、巧用比喻、巧用讽喻等。
三、创作题
七绝•归途惊蛰
半月云游农事堆,临乡路上响春雷。
苍茫大地龙蛇醒,更有声声布谷催。

自评:格律正确,首字平仄2/2,韵字阴阳1/2,理想。首句提出回归的理由,在外半月家里农事积攒了很多,承句归途中有雷声,暗示惊蛰。转句龙蛇醒,正式写到惊蛰,结句布谷催春,更催人赶快回乡耕种,照应起句与主题。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4

帖子

10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21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5-3-7 21: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81452743 于 2025-3-13 20:09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十九讲作业:
柔荑12-起风了
一、问答题
1、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哪几种?
答: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一是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二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三是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四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五是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六是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七是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八是爱恨情长的形象。
3、诗词36法的(10-18)有哪些?
答:有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虚实相间、乐景写哀、巧用问答、巧用比喻、巧用讽喻等。
二、创作题:
五律•惊蛰
柔荑12-起风了
碧宇起春雷,山川淑气回。
龙蛇醒窈邃,燕雀舞崔嵬。
得雨杏腮动,乘风柳眼开。
此间多逸趣,无事辄登台。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自评:首联点题,惊蛰时节,天气回暖,春雷萌动。颔联续写春天的雷鸣声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动物们也开始出土活动了,燕雀也回归山林了。颈联从一候桃始华意延展,写的是惊蛰之日,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增大,桃花开始盛开,柳树含烟。尾联则直接入情,趁着春暖花开,得空就好好赏景,意增加闲情逸趣。
另:用韵、格律无误。诗作起承转合符合章法。韵字阴阳平衡。没有撞韵、挤韵、连韵现象。首字平仄符合4/4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6

帖子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8 16: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十九讲作业
柔荑17-铁马秋风

一、问答题
1、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哪几种?
答: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一是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二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三是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四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五是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六是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七是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八是爱恨情长的形象。
3、诗词36法的(10-18)有哪些?
答:有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虚实相间、乐景写哀、巧用问答、巧用比喻、巧用讽喻等。

二、创作题
七律·惊蛰
柔荑17-铁马秋风

染翠新枝万树涛,夭桃数点试春醪。
东风频度溪桥暖,柳岸徐牵燕影高。
有梦经年沉逝水,无端此夕蹙眉毫。
忽闻云外霆雷震,催得虫声破寂寥。

自评:这首《七律·惊蛰》整体而言是一首不错的作品,在格律、章法等方面表现可圈可点。
1. 格律用韵:从格律上看,此诗符合七律的格律要求,平仄安排较为得当,押韵也较为和谐,用韵方面没有明显的错误,韵脚“涛”“醪”“高”“毫”“寥”属于同一韵部,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优美。
2. 起承转合:“起”句“染翠新枝万树涛,夭桃数点试春醪”,描绘了新枝染翠、夭桃初绽的春日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惊蛰时节万物复苏的生机,为全诗奠定了春天的基调。“承”句“东风频度溪桥暖,柳岸徐牵燕影高”,进一步描写东风吹拂、溪桥变暖、柳岸燕影的画面,承接上文并拓展了春日的场景。“转”句“有梦经年沉逝水,无端此夕蹙眉毫”,从前面的景物描写陡然转到情感抒发,将经年的梦想沉入逝水的惆怅与此时的无端愁绪展现出来,实现了从景到情的转折。“合”句“忽闻云外霆雷震,催得虫声破寂寥”,以惊蛰时节的雷震和虫声打破寂寥作结,既回应了题目“惊蛰”,又在情感上有了新的升华,以自然的生机打破了之前的惆怅。
3. 韵字阴阳平衡:在韵字的阴阳平衡上,“涛”“醪”“高”“毫”“寥”等韵字,发音有高有低,有平有扬,整体上较为协调,使诗歌在音韵上富有变化,没有出现明显的音韵失衡问题。
4. 避免撞韵、挤韵、连韵:通观全诗,没有出现撞韵、挤韵和连韵的情况,保证了诗歌语言的流畅性和节奏感。
5. 首字平仄:符合首字平仄4/4的要求。
然而,此诗也有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比如在情感表达上,“有梦经年沉逝水,无端此夕蹙眉毫”两句的情感略显突兀,与前面的春日美景衔接不够自然,若能在景与情的过渡上再做些打磨,使情感的转变更加流畅,诗歌的整体效果会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6

帖子

1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81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8 18: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雨燕双飞 于 2025-3-8 18:13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十九讲作业:
柔荑08-微雨燕双飞
一、问答题
1、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哪几种?
答: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一是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二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三是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四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五是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六是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七是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八是爱恨情长的形象。
2、诗词36法的(10-18)有哪些?
答:有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虚实相间、乐景写哀、巧用问答、巧用比喻、巧用讽喻等。
二、创作题:
以惊蛰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七绝•惊蛰
柔荑08-微雨燕双飞
新雷初动蛰虫惊,细雨无声润物生。
柳眼微开窥旧燕,东风一夜暖春城。


自评:
1. 用韵阴阳平衡,无撞韵、挤韵、连韵之病。格律为七绝平起式,首句入韵,平仄无误,符合七绝的格律要求。
2.起句以“新雷”点明惊蛰节气,聚焦于“蛰虫惊”,突出描绘惊蛰时节的典型特征。  
承句承接上句的“惊”,镜头转向“细雨”,以“润物生”进一步展现春天的生机,空间由地面延伸至万物,画面感强。  
转句镜头聚焦于“柳眼”,以拟人手法赋予柳枝生命感,同时“窥旧燕”引入动态画面,空间由地面转向空中,意脉连贯。  
合句以“东风”收束全诗,空间扩展至整个“春城”,展现春意盎然的景象,呼应起句的“新雷”,意脉完整。
3.韵字“惊”(阴平)、“生”(阴平)、“城”(阳平),阴阳搭配合理;首字平仄为“春(平)、细(仄)、柳(仄)、东(平)”,符合4/4的平仄分布。
4. 形象思维与空间设计:诗中运用“新雷”、“细雨”、“柳眼”、“东风”等意象,镜头由地面到空中再到整个春城,空间设计层次分明,画面感强。
5. 全诗围绕“惊蛰”展开,从春雷惊蛰到细雨润物,再到柳枝发芽、东风满城,意脉一气呵成,无断裂之感。无重复意象,避免了“摞眼”;同时避免了直白、空洞等问题。
综上,习作符合七绝的创作要求,既有形象思维,又注重空间设计,意脉连贯,韵律和谐,较好地表现了惊蛰时节的春意盎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63

帖子

1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3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9 12: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的旋律 于 2025-3-13 13:17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19讲作业柔荑11-雨的旋律
一、问答题:
1、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哪几种?
答:常见人物形象有如下八种:
(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二、诗词36法的(10-18)有哪些?
答:有如下几种:
10、以动写静
11、以静写动
12、以虚写实  
13、以实写虚
14、虚实相间
15、乐景写哀
16、巧用问答
17、巧用比喻
18、巧用讽喻
惊蛰
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祥光待落梅。
惟有山村圆石碾,守株不动任春回。自评
本诗以“惊蛰”为题材,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的乡村景象,充满了对自然变迁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1. 意境营造
   诗的开篇“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祥光待落梅”便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画面。淑气指温和的气息,这里用来形容河边温暖湿润的空气,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芳草因此得以生长。林下祥光则仿佛是大自然对落梅的温柔抚慰,预示着冬去春来,万物更新。
   这两句诗通过对河边和林下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寓含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律动。
2. 对比手法
   接下来的“惟有山村圆石碾,守株不动任春回”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圆石碾作为山村中常见的农具,象征着传统与稳固;而“守株不动”则暗含了一种坚持与守候的态度。
   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大多数事物都在变化,唯有这山村的石碾静静地守候在那里,仿佛是一个不变的见证者,任由春天的脚步来回穿梭。
3.主题深化
   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不仅描绘了早春的自然景象,还深化了诗歌的主题。石碾的“不动”与大自然的“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引发读者对于生命、时间、变化与永恒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这种思考不仅仅局限于自然层面,更可以引申到社会、文化乃至个人心灵等多个层面。诗歌的语言清新自然,用词简练而富有画面感。如“淑气”、“祥光”、“圆石碾”等词汇都富有诗意和画面感,使得整首诗读来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同时,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也十分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以惊蛰为背景,通过对早春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山村石碾的刻画,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和生命之力,还深化了对于时间、变化与永恒等主题的思考。其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7

帖子

1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7
发表于 2025-3-10 15: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形无相 于 2025-3-10 15:51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十九讲作业:
柔荑05-无形无相
一、问答题
1、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哪几种?
答: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一是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二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三是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四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五是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六是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七是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八是爱恨情长的形象。
2、诗词36法的(10-18)有哪些?
答:有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虚实相间、乐景写哀、巧用问答、巧用比喻、巧用讽喻等。
二、创作题:
以惊蛰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七绝•惊蛰
嫰绿初萌睡梦醒,蛰虫振羽待新程,
田园早孕葱茏意,一遇春雷处处鸣。

自评:这首七绝小诗 格律正确 用韵无误,符合继承转合的章法,用韵灵活不死板 不存在挤韵撞韵连韵的现象,首字平仄符合4/4或3/5的要求,这首诗以冬眠的蛰虫为物象,以春天的节令到惊蛰以后就会开始打雷的自然现象依据 没有写了 步入惊蛰以后的这一个时间段景色,首句写的是嫩柳萌芽,次句写的是蛰虫醒来,专剧写的是因为春天的到来 田野之中到处都是孕育着葱笼的春天的生机,最后结句写的是春雷乍响时节各种虫类开始苏醒鸣叫。走着看差不多 已经很用心了,需要继续努力才能不断的提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3

帖子

14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3
发表于 2025-3-11 09: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十九讲作业:
柔荑02-字母宝宝
一、问答题
1、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哪几种?
答: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一是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二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三是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四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五是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六是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七是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八是爱恨情长的形象。
3、诗词36法的(10-18)有哪些?
答:有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虚实相间、乐景写哀、巧用问答、巧用比喻、巧用讽喻等。
二、创作题:
五律•惊蛰
柔荑02-字母宝宝
玄雷乍破千山蛰,青帝巡檐敕柳柔。
轻拂微风飘巷陌,细飞零雨渥田畴。
仓庚欲语何言早,蛱蝶初逢又见羞。
节气变迁寒暑转,天时调顺入繁稠。
自评:
首联点明了惊蛰的雷声唤醒大地,青帝是春神,形象赋予自然现象的神话色彩;颔联颈联描绘了风雨滋润田野,仓庚(黄莺)和蛱蝶的活动,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尾联两句转到节气更替,寒暑转换,天时调和,进入繁盛时期。用韵、格律无误;韵字阴阳1/3;没有撞韵、挤韵、连韵;首字平仄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4

帖子

1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4
发表于 2025-3-12 07: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评阅强化班第十九讲作业
柔荑15—秋枫舞剑
一、问答题
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哪几种?
答: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一是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二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三是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四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五是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六是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七是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八是爱恨情长的形象。
二、诗词36法的(10-18)有哪些?
答:有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虚实相间、乐景写哀、巧用问答、巧用比喻、巧用讽喻等。
三.创作
以惊蛰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习作:
惊蛰
文/秋枫舞剑
雷响惊虫梦,闻音破土鸣。
谁家勤快子,佛晓下田耕。

自评:
自检格律无误。
一声响雷把冬眠的蛰虫美梦惊醒,它们借着雷声不住地鸣叫,庆幸自己有获新生。
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这么勤快,天还没亮就下田春耕了!
起承转合比较自然。
语言朴实,把惊蛰这一节气的主要物候和人们的生产活动展现出来。
不足之处,文辞欠含蓄,意境需要再更好的营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22 , Processed in 0.0641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