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883|回复: 17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子衿组第二十讲作业

[复制链接]

1208

主题

4091

帖子

41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12 21: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顺眼阳光 于 2025-3-12 21:34 编辑

作业:
一、问答题:
1、试举例说说你对诗词中用色彩抢眼的理解。
2、诗词36法的(19-27)有哪些?
二、创作题:
以烟柳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174

主题

2258

帖子

22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9

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13 14: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讲天香
一、问答题:
1、试举例说说你对诗词中用色彩抢眼的理解。
答:色彩是事物最鲜明、最显著、最富于感性直观的特征,能给予人极强烈的视觉刺激并迅速引起人的美感。色彩的运用可以创造出意境深沉的诗词。成对的色彩词,相互间或映衬,或点缀,或烘托,或照应。

2、诗词36法的(19-27)有哪些?
答:诗词36技法的19-27有:
19、  巧用借代:20、巧用双关:21、巧用夸张:22、巧用拟人:23、巧用对比: 
24、巧用白描:25、巧用典故:26、巧用象征:27、巧用反复:

二、创作题:
以烟柳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律 烟柳
天香
阳春三月雨空蒙,堤岸无边柳舞葱。
彩蝶迷花情更胜,黄莺戏浪意相融。
田间辗转添新景,画里温柔嵌彩虹。
纵有佳词难写美,流连山野醉春风。

首字平仄符合4/4,用韵符合5/3要求。用韵、格律是否无误,没有撞韵、挤韵、连韵。没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但是语句还需要修改,暂时匆匆,过几天来改。

点评

这几天有点忙,免得忘了,吃饭的时候匆匆完成,过几天来改。  发表于 2025-3-13 14: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2

帖子

4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14 11: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子衿组第二十讲作业
子矜09-翰林瑞居
一、问答题:
1、试举例说说你对诗词中色彩抢人眼球的理解。
答:色彩的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在诗词中巧用色彩可以增强场景描写的画面感,并渲染气氛,表达心情。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里就是利用黄、绿、青、白四色的鲜明而和谐的对比,构成了一种色调柔美绮丽的画面,展示了春光的旖旎明媚, 从而也表现出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2、诗词36法的(19-27)有哪些?
答:主要有:巧用借代,巧用双关,巧用夸张,巧用拟人,巧用对比,巧用白描,巧用典故,巧用象征,巧用反复。
二创作题:
以烟柳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烟柳
子矜09-翰林瑞居
细雨如烟柳色新,折枝相赠远乡人。
黄鹂不解离分苦,犹自啾鸣在道津。
【自评】首字平仄比为2:2,韵字阴平与阳平之比为2:1,符合要求。小诗为二二结构,上联写在细雨绵绵的烟柳下为亲人送别;下联写看到并听到此处黄鹂的啾鸣而发出感叹,更增一份离别愁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4

帖子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14 11: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馨馨 于 2025-3-14 23:06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子衿组第二十讲作业
子衿19-雨曦

作业:
一、问答题:
1、试举例说说你对诗词中色彩抢人眼球的理解。
答: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中国古典诗词,讲究用字的凝练、含蓄,追求言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色彩的运用是许多诗人的长项,诗人们用色彩的碰撞创造出意境深沉的诗词。
古诗词中带有色彩的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色彩的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一)色彩经常成对出现
古人在诗词中,对色彩词的使用,常常是成对的。这些成对的色彩词,相互间或映衬,或点缀,或烘托,或照应。
1、黄色与白色相对使用
在一些边塞、征戍诗中,多以黄白两色相对使用,表现出一种悲怆、苍凉、空旷、寥廓、广袤、萧瑟的意境。
如: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其二》
"边城何萧杀,白日黄云昏"高适《蓟中作》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2、青色与白色相对使用
在表现岁月流逝、感慨世事沧桑的诗中,常见青色与白色相对,烘托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意境。在这些诗句中常常以亘古不易的事物,如青山、青松等来反衬年华易逝的蹉跎人生。
如: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3、红色与绿色相对使用
把红色同绿色相对,让它们相互映衬,相互对照,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来表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
如: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维《辋川别业》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咏石榴花》

二)文学作品中的色彩具有作家的情感倾向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具有作家的情感倾向。作家笔下的色彩,不是直陈自然环境的颜色,而是通过对色彩的选择与具体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如: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白居易《青门柳》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元稹《行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柳永《定风波》

三)古诗词中色彩与色调的处理
如: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四)诗词中色彩的明度与光的处理
古代诗人特别善于利用阳光的不同变化,揭示色彩的明度差异,以及与此相伴的时令特点,进而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怀。色彩的明度,也能反映不同的审美趋向,明度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华丽,明度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朴素,而无色彩中的低明度则最为消极。
如: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凈沙·秋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寺多红叶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李远《听话丛台》

五)诗人对色彩的运因其风格而有所不同
说到对色彩的运用,各位设色大家的风格也有所不同。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李商隐《无题》
这些色彩背后,是诗人惆怅哀伤的情意和无奈悲哀的生命基调。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诗人把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维《送邢桂州》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温庭筠《更漏子·金雀钗》


2、诗词36法的(19-27)有哪些?
答:诗词36法的(19-27)有
19.巧用借代 20.巧用双关 21.巧用夸张 22.巧用拟人 23.巧用对比 24.巧用白描 25.巧用典故 26.巧用象征 27.巧用反复
二、创作题:
以烟柳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雨曦审题:以"烟柳"为背景,"烟柳"必须出现,但不是吟诵主体或主要吟诵对象。是吟诵主体或主要吟诵对象可以自选。但"烟柳"必须出现,作为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主题。题目如果出现烟柳就是喧宾夺主。

五律•春归
子衿19-雨曦
绿肥红缀野,春意漾城郊。
烟柳垂芳岸,燕泥筑旧巢。
波摇丛色溢,影掠羽声交。
桃杏缤纷绽,盛筵谁代庖?

自评:格律无误,全诗押平水三肴韵。韵字阴阳2:2。无撞韵、挤韵、连韵。首字平仄符合4/4要求,完美。开篇 “绿肥红缀野,春意漾城郊” 起笔宏大,奠定春日城郊主调,如广角镜头拉开画面。颔联、颈联承接此景,聚焦烟柳、燕巢、波摇、影掠等细节,细腻描绘,宛如特写镜头。尾联 “桃杏缤纷绽,盛筵谁代庖”,由景及思,巧妙转合,拓展诗之深度,似镜头拉远,引人遐想。整体意脉连贯,从景的铺陈至对自然创造力的思考,一气呵成,空间设计丰富,从原野到河岸、水域,再到对自然筵席的想象空间,层层递进,尽显春日之美与诗思之妙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1

帖子

12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1
发表于 2025-3-14 13: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雪寒梅~ 于 2025-3-14 13:39 编辑

小渔村47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讲作业
子衿15~傲雪寒梅
一、问答题:
1、试举例说说你对诗词中用色彩抢眼的理解。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黄、翠,白、青高度浓缩的色彩,通过两种类似色彩的调和与搭配,营造出平静安祥的生活情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情趣的追求。
2、诗词36法的(19-27)有哪些?
19、巧用借代
20、巧用双关
21、巧用夸张
22、巧用拟人
23、巧用对比
24、巧用白描
25、巧用典故
26、巧用象征
27、巧用反复
二、创作题:
七律·春柳
作者:傲雪寒梅
袅袅东风不自持,还将老柳染青丝。
柔条轻舞清波戏,翠影醉牵阡陌奇。
百啭黄莺穿嫩叶,双飞紫燕踏新枝。
烟光十里春方好, 尽惹sao人笔墨驰。
自评:格律无误,韵字阴阳结合适宜,首字平仄比例也不错。首联东风袅袅染青丝,巧用拟人手法破题,交代清时间是初春。中两联柔条、翠影、嫩叶、新枝都是在衬托初春时柳的形态,尾联总结前六句扣回主题,同时也表达了古今诗人对柳的喜爱。不足之处中两联没有拓展,景描写过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7

帖子

3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1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16 10: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讲作业:
子衿05-白雪
一、问答题:
1、试举例说说你对诗词中用色彩抢眼的理解。
答:
马克思曾经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色彩是事物最鲜明、最显著、最富于感性直观的特征,能给予人极强烈的视觉刺激并迅速引起人的美感。
中国古典诗词,讲究用字的凝练、含蓄,追求言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色彩的运用是许多诗人的长项,诗人们用色彩的碰撞创造出意境深沉的诗词。
古诗词中带有色彩的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色彩的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古人在诗词中,对色彩词的使用,常常是成对的。这些成对的色彩词,相互间或映衬,或点缀,或烘托,或照应。在一些边塞、征戍诗中,多以黄白两色相对使用,表现出一种悲怆、苍凉、空旷、寥廓、广袤、萧瑟的意境。
2、诗词36法的(19-27)有哪些?
答:(19)巧用借代。(20)巧用双关。(21)巧用夸张。(22)巧用拟人。(23)巧用对比。(24)巧用白描。(25)巧用典故。(26)巧用象征。(27)巧用反复。
二、创作题:
以烟柳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七绝·烟柳
一枝一叶总牵愁,牵得离人去欲留。
斯树天然成别绪,灞桥折送怅悠悠。
自评:格律无误。首字平仄比例2/2,韵字阴阳1/2,符合要求。没有挤韵、连韵、撞韵。本诗就柳作为赠别物这一习俗来生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4

帖子

14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4
发表于 2025-3-16 14: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讲作业:
一、问答题:
1、试举例说说你对诗词中用色彩抢眼的理解。
答:“寺多红叶烧人眼”之动人心目,给人以强烈色彩在艺术表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修改诗歌的时候,要善于绘光着色,使之与诗歌所表现的内容相一致,收到先“色”夺人的艺术效果。
我们在修改诗歌的时候,注意色彩的运用,就是为了在读者的眼前和心中唤起强烈的视觉感受,进而激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他们带进诗的意境之中。
2、诗词36法的(19-27)有哪些?
答:19)巧用借代
20)巧用双关
21)巧用夸张
22)巧用拟人
23)巧用对比
24)巧用白描
25)巧用典故
26)巧用象征
27)巧用反复
二、创作题:
以烟柳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烟柳
子衿11-云儿
四娘江畔千株俏,独厚垂绦村女纯。
柔嫩鹅黄总相映,天然风骨照比邻。
三、自评
本首绝句通过检测符合格律,首联流水句,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化用,四娘家门口,溪边千朵万朵娇艳欲滴的花儿,都没有像村姑一样纯朴的垂柳惹我爱怜;下联进一步述说爱怜的理由:鹅黄色的柔软细柳,如烟似雾,相映成趣,不施粉黛天然自成的美丽形象,气质碾压四邻。这是尊题格,因为写的是烟柳,就突出她的独特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5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5
发表于 2025-3-16 19: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子衿组第二十讲作业
子衿16-青衣
一、问答题:
1、试举例说说你对诗词中色彩抢人眼球的理解。
答:每一种色彩,都有独特的美。色彩可传情达意,透过这些色彩,可塑造意味深长的意境,能读到诗人内心的情绪。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里就是利用黄、绿、青、白四色的鲜明而和谐的对比,构成了一种色调柔美绮丽的画面,展示了春光的旖旎明媚, 从而也表现出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2、诗词36法的(19-27)有哪些?
答:诗词36法的(19-27)
19)巧用借代、20)巧用双关、21)巧用夸张、22)巧用拟人、23)巧用对比、24)巧用白描、25)巧用典故、26)巧用象征、27)巧用反复。
二创作题:
七绝·春柳
子衿16-青衣
涨绿平桥接远天,一湖晴色两堤绵。
垂丝蘸水三分软,系住春风好放船。
自评:格律无误,韵字阴阳1:2、首字平仄1:3。起句写开阔春景,点明时间,次句点明天气晴朗,阳光照耀下湖面波光粼粼,与两堤连绵的春柳相互映衬,  三句细摹柳丝柔态,尾句营造春柳的悠然之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8

帖子

2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8
发表于 2025-3-17 21: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7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讲作业
子衿06~寒澈清秋
一、问答题:
1、试举例说说你对诗词中用色彩抢眼的理解。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黄、翠,白、青高度浓缩的色彩,通过两种类似色彩的调和与搭配,营造出平静安祥的生活情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情趣的追求。
2、诗词36法的(19-27)有哪些?
19、巧用借代
20、巧用双关
21、巧用夸张
22、巧用拟人
23、巧用对比
24、巧用白描
25、巧用典故
26、巧用象征
27、巧用反复
二、创作题:
七绝•烟柳
帘卷东风眉不开,灞桥烟雨自生哀。
古今多少送行客,争折枝条懒种栽。
自评:这首诗用韵、格律无误。题目《柳》是以灞桥折柳典故为意,贯穿全篇,书写柳之愁绪。起承二句采用拟人手法,写烟雨灞桥、柳眉不开,独自生哀。转结二句交待愁绪原因,是为无人珍惜之故。暗含对那些只知索取不懂回报者的无奈情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

帖子

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5
发表于 2025-3-19 14: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子衿组20讲作业
子衿03-紫色的云
一、问答题:
1、试举例说说你对诗词中色彩抢人眼球的理解。
青色与白色相对使用
在表现岁月流逝、感慨世事沧桑的诗中,常见青色与白色相对,烘托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意境。在这些诗句中常常以亘古不易的事物,如青山、青松等来反衬年华易逝的蹉跎人生。
例如: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白居易)
2、诗词36法的(19-27)有哪些?
19、巧用借代 20、巧用双关21、巧用夸张
22、巧用拟人23、巧用对比24、巧用白描
25、巧用典故26、巧用象征27、巧用反复
二、创作题:
以烟柳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 烟柳
云雷夜雨涤轻尘,早望河堤柳色新。
莫道东风无圣手,羽纱裁就恰迎春。
自评:本首诗押韵平水韵十一真,格律无误。首字平仄1/3,韵字阴阳打配合理,读起来朗朗上口。
前两句是景色描写,惊蛰过后,一夜雷声雨声,荡涤了柳树上的灰尘,早上起来远望河堤,柳色焕然一新。景物描写符合季节特征。
后两句抒情,以拟人化的手法,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把东风比作一位神奇的裁剪师,把沐浴在春光中的烟柳比作穿上了一件纱衣,增添了一种朦胧美。
不足之处:把烟柳比作穿上了一件羽衣,不知是否恰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18 , Processed in 0.07008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