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964|回复: 19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二十讲作业

[复制链接]

1208

主题

4091

帖子

41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12 21: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顺眼阳光 于 2025-3-12 21:34 编辑

作业:
一、问答题:
1、试举例说说你对诗词中用色彩抢眼的理解。
2、诗词36法的(19-27)有哪些?
二、创作题:
以烟柳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14 12: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20讲作业
白驹01一点春
一、问答题:
1、试举例说说你对诗词中用色彩抢眼的理解。
答:一)色彩经常成对出现
古人在诗词中,对色彩词的使用,常常是成对的。这些成对的色彩词,相互间或映衬,或点缀,或烘托,或照应。
二)文学作品中的色彩具有作家的情感倾向
大自然是色彩的宝库。但是,文学作品中的色彩世界是作家创造的,这和自然界的色彩有不同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差异是:文学作品中的色彩具有作家的情感倾向。
三)古诗词中色彩与色调的处理
中国的古诗词有很多描写色彩的诗句,堪称是中国传统色彩学研究的重要宝库。比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这里以黄色的相容,通过动静、隐露辩证诠释生活的瞬间情景,让人忍俊不禁,富有诗情、诗趣和诗理。
四)诗人对色彩的运因其风格而有所不同
说到对色彩的运用,各位设色大家的风格也有所不同。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的诗有着特别迷人的炫彩,他用字瑰丽、笔法沉郁,写出的色彩非常凄艳,表达的感情非常迷离。这也是与诗人的经历、心境有关,读李商隐的诗需要细致的体会、敏锐的感觉。
在这些色彩背后,是诗人惆怅哀伤的情意和无奈悲哀的生命基调。
2、诗词36法的(19-27)有哪些?
答:19,巧用借代20、巧用双关  21、巧用夸张  22、巧用拟人:
  23、巧用对比  24、巧用白描
  25、巧用典故  26、巧用象征  27、巧用反复
二、创作题:
以烟柳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  咏柳
一点春
春分灞岸下丝绦,嫩糅依肩慰寂寥。
五柳精神犹若在,江南细雨伴醅浇。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1、采用了诗家语。
2、注意了镜头的聚焦。
3、运用了形象思维。
4、注意了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顺畅无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没有犯摞眼。
8、没有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自评:
1)用韵、格律无误。
2)诗作起承转合符合章法。
3)韵字阴阳平衡。
4)无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5

帖子

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5
发表于 2025-3-14 18: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20讲作业
白驹10-江海
一、问答题:
1、试举例说说你对诗词中用色彩抢眼的理解。
答:一)色彩经常成对出现
古人在诗词中,对色彩词的使用,常常是成对的。这些成对的色彩词,相互间或映衬,或点缀,或烘托,或照应。
二)文学作品中的色彩具有作家的情感倾向
大自然是色彩的宝库。但是,文学作品中的色彩世界是作家创造的,这和自然界的色彩有不同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差异是:文学作品中的色彩具有作家的情感倾向。
三)古诗词中色彩与色调的处理
中国的古诗词有很多描写色彩的诗句,堪称是中国传统色彩学研究的重要宝库。比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这里以黄色的相容,通过动静、隐露辩证诠释生活的瞬间情景,让人忍俊不禁,富有诗情、诗趣和诗理。
四)诗人对色彩的运因其风格而有所不同
说到对色彩的运用,各位设色大家的风格也有所不同。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的诗有着特别迷人的炫彩,他用字瑰丽、笔法沉郁,写出的色彩非常凄艳,表达的感情非常迷离。这也是与诗人的经历、心境有关,读李商隐的诗需要细致的体会、敏锐的感觉。
在这些色彩背后,是诗人惆怅哀伤的情意和无奈悲哀的生命基调。
2、诗词36法的(19-27)有哪些?
答:19,巧用借代20、巧用双关  21、巧用夸张  22、巧用拟人:
  23、巧用对比  24、巧用白描
  25、巧用典故  26、巧用象征  27、巧用反复
二、创作题:
以烟柳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春思
白驹10-江海
烟柳丝丝坠碧流,随风漫舞惹春愁。
长亭望断天涯路,不见归舟只见鸥。

自评:
用韵与格律:本诗押ou韵,格律无误 ,首句“烟”字为平声,符合4/4的首字平仄要求。

起承转合:起句描绘烟柳蘸着碧绿水流的画面,奠定春日景色基调。承句通过烟柳随风漫舞,引出“春愁”,实现由景到情的过渡。转句将视角从烟柳转至长亭、天涯路,拓展空间感。合句以“不见归舟只见鸥”收束,强化盼人归而不得的愁绪。

韵字阴阳平衡:韵脚“流”“愁”“鸥”声调分别为二声、二声、一声,阴阳搭配相对和谐。

全诗无撞韵、挤韵、连韵情况,意脉连贯,从看到烟柳的春日之景,自然引出春愁,再到长亭盼归,形象思维贯穿其中,聚焦于烟柳与盼归之情,空间从近处烟柳到长亭天涯,层次分明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5

帖子

4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55
发表于 2025-3-14 20: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讲作业:
白驹22-闲坐听风
一、问答题:
1、试举例说说你对诗词中用色彩抢眼的理解。
答:
马克思曾经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色彩是事物最鲜明、最显著、最富于感性直观的特征,能给予人极强烈的视觉刺激并迅速引起人的美感。
例如:
            王维的《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粉红的桃花,翠绿的细柳,缀着隔夜明亮的雨珠,又笼在空灰白的晨雾之中,再加上黄莺婉转的啼鸣,好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春晓图。这里红绿对照,洋溢着一种蓬勃、热烈的气息。

2、诗词36法的(19-27)有哪些?
答:
1、巧用借代。2、巧用双关。3、巧用夸张。4、巧用拟人。5、巧用对比。6、巧用白描。7、巧用典故。8、巧用象征。9、巧用反复。
二、创作题:
以烟柳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  烟柳

又见春来柳眼青,长堤烟笼拂人行。
似怜游子天涯去,舞送乡愁伴此生。

自评:格律无误,破题精准。首字平仄比例3:1比例完美,阴阳韵脚比例2:1比例合适。首句描写春风吹拂溪边杨柳已泛青,柳条轻拂长堤像笼罩着一层轻烟,行人不断路过。在匆匆的行人里,他更怜惜那些远去他乡的游子,不停舞动着,似乎在为游子送行,就这样度过一生。小诗清新明丽,脉络顺畅,感情真挚,通过柳描写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5

帖子

4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5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15 06: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烟波散人 于 2025-3-21 20:42 编辑

小渔村评阅强化班第二十讲作业
柔白驹11一烟波散人
一、问答题
作业:
一、问答题:
1、试举例说说你对诗词中色彩抢人眼球的理解。
答:例诗: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王维描绘了粉红的桃花,翠绿的细柳,缀着隔夜明亮的雨珠,又笼在空灰白的晨雾之中,再加上黄莺婉转的啼鸣,把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春晓图。通过红绿对照,洋溢着一种蓬勃、热烈的气息。
2、诗词36法的(19-27)有哪些?
答:有:巧用借代、巧用双关、巧用夸张、巧用拟人、巧用对比、巧用白描、巧用典故、巧用象征和巧用反复。
二、创作题
七绝•烟柳
白驹11一烟波散人
翠缕天怜别样柔,荒烟锁梦忿悠悠。
东风遣散心中结,一片相思掖渡头。
自评:此绝巧用拟人手法,并化用古人折柳送别之典,借柳代指家乡的留守之妇,
在春日里在渡口守侯多年未归的远方思念之人,心中无限的怨忿,当春风拂面,散开
心结,把一片相思藏在了当年折柳送行的渡口。把留守之妇变成了等待未归人的渡口守候的杨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8

帖子

27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78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15 08: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20讲作业
白驹07-始俑
一、问答题:
1、试举例说说你对诗词中用色彩抢眼的理解。
答:一)色彩经常成对出现
古人在诗词中,对色彩词的使用,常常是成对的。这些成对的色彩词,相互间或映衬,或点缀,或烘托,或照应。
二)文学作品中的色彩具有作家的情感倾向
大自然是色彩的宝库。但是,文学作品中的色彩世界是作家创造的,这和自然界的色彩有不同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差异是:文学作品中的色彩具有作家的情感倾向。
三)古诗词中色彩与色调的处理
中国的古诗词有很多描写色彩的诗句,堪称是中国传统色彩学研究的重要宝库。比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这里以黄色的相容,通过动静、隐露辩证诠释生活的瞬间情景,让人忍俊不禁,富有诗情、诗趣和诗理。
四)诗人对色彩的运因其风格而有所不同
说到对色彩的运用,各位设色大家的风格也有所不同。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的诗有着特别迷人的炫彩,他用字瑰丽、笔法沉郁,写出的色彩非常凄艳,表达的感情非常迷离。这也是与诗人的经历、心境有关,读李商隐的诗需要细致的体会、敏锐的感觉。
在这些色彩背后,是诗人惆怅哀伤的情意和无奈悲哀的生命基调。
2、诗词36法的(19-27)有哪些?
答:19,巧用借代20、巧用双关  21、巧用夸张  22、巧用拟人:
  23、巧用对比  24、巧用白描
  25、巧用典故  26、巧用象征  27、巧用反复
二、创作题:
以烟柳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春影
白驹07-始俑
晨曦初启莺啼序,沙白泥融燕剪春。
绿柳垂丝闲钓水,青衫一袭画中人。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1、采用了诗家语。
2、注意了镜头的聚焦。
3、运用了形象思维。
4、注意了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顺畅无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没有犯摞眼。
8、没有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自评:
1)用韵、格律无误。
2)诗作起承转合符合章法。
3)韵字阴阳平衡。
4)无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6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1
发表于 2025-3-15 15: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可思议1 于 2025-3-17 11:29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20讲作业
白驹03-不可思议
一、问答题:
1、试举例说说你对诗词中用色彩抢眼的理解。
答:一)色彩经常成对出现
古人在诗词中,对色彩词的使用,常常是成对的。这些成对的色彩词,相互间或映衬,或点缀,或烘托,或照应。
二)文学作品中的色彩具有作家的情感倾向
大自然是色彩的宝库。但是,文学作品中的色彩世界是作家创造的,这和自然界的色彩有不同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差异是:文学作品中的色彩具有作家的情感倾向。
三)古诗词中色彩与色调的处理
中国的古诗词有很多描写色彩的诗句,堪称是中国传统色彩学研究的重要宝库。比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这里以黄色的相容,通过动静、隐露辩证诠释生活的瞬间情景,让人忍俊不禁,富有诗情、诗趣和诗理。
四)诗人对色彩的运因其风格而有所不同
说到对色彩的运用,各位设色大家的风格也有所不同。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的诗有着特别迷人的炫彩,他用字瑰丽、笔法沉郁,写出的色彩非常凄艳,表达的感情非常迷离。这也是与诗人的经历、心境有关,读李商隐的诗需要细致的体会、敏锐的感觉。
在这些色彩背后,是诗人惆怅哀伤的情意和无奈悲哀的生命基调。
2、诗词36法的(19-27)有哪些?
答:19,巧用借代20、巧用双关  21、巧用夸张  22、巧用拟人:
  23、巧用对比  24、巧用白描
  25、巧用典故  26、巧用象征  27、巧用反复
二、创作题:
以烟柳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柳
一沐春光颜色娇,东风吹绿万千条。
灞桥折处依依看,多少离人泪未消。

自评:
格律正确,启程转合层次比较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52

帖子

35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15 18: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二十讲
白驹02-日出东南

一、问答题:
1、试举例说说你对诗词中用色彩抢眼的理解。
古诗词中带有色彩的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色彩的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古人在诗词中,对色彩词的使用,常常是成对的。这些成对的色彩词,相互间或映衬,或点缀,或烘托,或照应。

在一些边塞、征戍诗中,多以黄白两色相对使用,表现出一种悲怆、苍凉、空旷、寥廓、广袤、萧瑟的意境。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
“边城何萧杀,白日黄云昏。”(高适)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司空曙)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

在表现岁月流逝、感慨世事沧桑的诗中,常见青色与白色相对,烘托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意境。在这些诗句中常常以亘古不易的事物,如青山、青松等来反衬年华易逝的蹉跎人生。
例如: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白居易)

下面我们来看第3、红色与绿色相对使用
把红色同绿色相对,让它们相互映衬,相互对照,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来表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
例如:
            王维的《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粉红的桃花,翠绿的细柳,缀着隔夜明亮的雨珠,又笼在空灰白的晨雾之中,再加上黄莺婉转的啼鸣,好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春晓图。这里红绿对照,洋溢着一种蓬勃、热烈的气息。
2、诗词36法的(19-27)有哪些?
19、巧用借代:
“住近湓江地低湿,终岁不闻丝竹声。” (《琵琶行》白居易)“丝竹”代音乐。
再如:“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宋之问《度大庾岭》)“长沙”代贾谊。
 20、巧用双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
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

  21、巧用夸张:
“白发三千长,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再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22、巧用拟人: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再如:“有请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23、巧用对比: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店,只今唯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再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雁歌行》?高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4、巧用白描: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廷筠《商山早行》)
再如“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25、巧用典故: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旧家燕子”典出刘禹锡《乌衣巷》。
 26、巧用象征: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踏纱行》)
再如“红豆生南国”(王维《相思》)该诗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全诗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来寄托情思,语浅情深,意味深长。

  27、巧用反复: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再如“莫,莫,莫……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二、创作题:
以烟柳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又见烟柳
白驹02-日出东南
别情久敛旧冬时,不共阳和逐目驰。
偏恼东风无善念,条条牵恨惹相思。
自评:
1)用韵、格律无误。
2)韵字阴阳平衡。
3)没有撞韵、挤韵、连韵。
4)首字平仄符合要求。
起承自然:首句“别情久敛旧冬时”,点明别情自旧冬便已深藏,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次句“不共阳和逐目驰”,进一步表明不愿因春日美好转移目光,强化了内心对别情的执着,两句衔接紧密,自然流畅。
借景抒情:后两句是诗的亮点。“偏恼东风无善念”,将东风拟人化,赋予其“无善念”的特质,生动传达出对东风无端撩拨愁绪的恼恨。“条条牵恨惹相思”,以烟柳的“条条”具象化愁思,将抽象情感化为可见之物,形象地表现出相思之深、恨意之切,使情景交融达到较好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2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02
发表于 2025-3-16 09: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酒 于 2025-3-16 10:11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班白驹组第二十讲作业

白驹21-凤鸣岐山
一、问答题:
1、试举例说说你对诗词中用色彩抢眼的理解。
古诗词中带有色彩的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色彩的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古人在诗词中,对色彩词的使用,常常是成对的。这些成对的色彩词,相互间或映衬,或点缀,或烘托,或照应。

在一些边塞、征戍诗中,多以黄白两色相对使用,表现出一种悲怆、苍凉、空旷、寥廓、广袤、萧瑟的意境。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
“边城何萧杀,白日黄云昏。”(高适)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司空曙)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

在表现岁月流逝、感慨世事沧桑的诗中,常见青色与白色相对,烘托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意境。在这些诗句中常常以亘古不易的事物,如青山、青松等来反衬年华易逝的蹉跎人生。
例如: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白居易)

下面我们来看第3、红色与绿色相对使用
把红色同绿色相对,让它们相互映衬,相互对照,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来表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
例如:
           王维的《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粉红的桃花,翠绿的细柳,缀着隔夜明亮的雨珠,又笼在空灰白的晨雾之中,再加上黄莺婉转的啼鸣,好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春晓图。这里红绿对照,洋溢着一种蓬勃、热烈的气息。
2、诗词36法的(19-27)有哪些?
19、巧用借代:
“住近湓江地低湿,终岁不闻丝竹声。” (《琵琶行》白居易)“丝竹”代音乐。
再如:“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宋之问《度大庾岭》)“长沙”代贾谊。
 20、巧用双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
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

  21、巧用夸张:
“白发三千长,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再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22、巧用拟人: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再如:“有请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23、巧用对比: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店,只今唯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再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雁歌行》?高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4、巧用白描: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廷筠《商山早行》)
再如“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25、巧用典故: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旧家燕子”典出刘禹锡《乌衣巷》。
 26、巧用象征: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踏纱行》)
再如“红豆生南国”(王维《相思》)该诗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全诗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来寄托情思,语浅情深,意味深长。

  27、巧用反复: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再如“莫,莫,莫……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二、创作题:
以烟柳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偶感
白驹21-凤鸣岐山
春风又绿溪边柳,可恼不吹鬓上霜。
岁去年来多少恨,何时五柳种门旁。

自评:
1)用韵、格律无误。
2)韵字阴阳平衡。
3)没有撞韵、挤韵、连韵。
4)首字平仄符合要求。
小诗起承转合自然。作者看到春天又来了,溪边的柳树又绿了。从而心生感叹,感叹时间飞逝,年华老去,人生的种种无奈。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偶感
白驹21-凤鸣岐山
春风又绿溪边柳,可恼不吹鬓上霜。
岁去年来多少恨,何时五柳种门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帖子

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3
发表于 2025-3-16 10: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驹19-山茶花哈  第20讲作业:
一、问答题:
1、试举例说说你对诗词中色彩抢人眼球的理解。
答:我对诗词中色彩抢人眼球的理解是: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感受和心情,红橙黄绿青蓝紫代表大自然的各种美,同时也代表着人们的和种喜怒哀愁。如:红色绿色,大多代表青春之美,希望之美,使人眼前一亮,为之向往;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连日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碧”、“红”,显示生机勃勃。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中的“黄”也代表和美春光和儿童的喜悦心情以及旁人在看的好心情。以暧色调方式显现。又如:卢纶的《塞下曲·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中的“黑”,给人紧张的气氛,在无光的夜色里追逐逃兵,显示雄壮豪放的英雄气概。以冷色调方式出现。红紫、黄绿等中性微暖色调常在诗词里出现。

2、诗词36法的(19-27)有哪些?
答:诗词36法的(19-27)有:巧用借代,巧用双关,巧用夸张,巧用拟人,巧用对比,巧用白描,巧用典故,巧用象征,巧用反复。

二、创作题:
以烟柳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五绝·闲逛
白驹19-山茶花哈
翠柳舞纤腰,扁舟一叶摇。
欣闻歌嗓脆,吾欲作渔樵。
诗格律无误,符合起飞承转合章法,首字阴阳1:3,韵字平仄1:2。
镜头由近至远,然后又由远及近(由面到点),最后落在点上。由视觉到听觉,再到触觉作结。起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柳,前三句均为动感画面,结句表面上是静态的,实际上也是动态的情感画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18 , Processed in 0.06801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