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690|回复: 13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鹿鸣组第二十四讲作业

[复制链接]

1208

主题

4091

帖子

41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9 21: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顺眼阳光 于 2025-4-9 21:40 编辑

下面布置作业:
一、问答题
1、运用“古诗化境”的手法,有哪四种?
2、 诗词借用成句情况有哪三种 ?
二、创作题: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以天香之约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可以化用诗句。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
10、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0

主题

371

帖子

37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7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10 06:16: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鹿鸣03-雨霖铃第二十四讲作业:
一、问答题
1、运用“古诗化境”的手法,有哪四种?
答: 借用、化用、比用、反用
2、 诗词借用成句情况有哪三种 ?
答: 两人所写的诗句完全相同、两诗之中的字数略有增减,两诗句虽然变化大,但诗意却及其相似。
二、创作题: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以天香之约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可以化用诗句。
五律·牡丹
文/鹿鸣03-雨霖铃
四月冠群芳,魁名遍洛阳。
天姿存傲气,丽影散清香。
颔首人前醉,弓身画里妆。
国花千古颂,诗意韵悠长。
【雨霖铃自评】
这首五律立意尚可,通过自检,格律用韵无误,符合起承转合章法,无撞韵、挤韵、连韵现象。韵字做到了阴阳平衡,首字平仄为5/3,符合作业要求。首联点题,中二联对仗工整“天姿”和“丽影”同为为偏正结构。“存傲气”和“散清香”为动宾结构。“颔首”和“弓身”为动宾结构,用了拟人手法。颈联流转自然,由景入情,且做了情感提升。尾联扣题,首尾呼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2

帖子

18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8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10 23: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评阅班第二十四讲作业
鹿鸣16~王焱

一、问答题
1、运用“古诗化境”的手法,有哪四种?
答:一曰借用,二曰化用,三曰比用,四曰反用。

2、 诗词借用成句情况有哪三种 ?
答:诗词借用成句情况有三

一、是两人所写的诗句完全相同,虽然如此,但他们决不是抄袭前人的诗句,因为他们长期浸淫在古人集子太久了,当他们遇到相同的精彩场景或灵魂底层悸动,此时情景与古人们心意相通,于是乎,激情流于笔下,于不知不觉中写出了与古人们相同的诗句或趁势使用了古人的句子。

二、是两诗之中的字数略有增减。

这种增减,或是减头去尾,由七言变为五言,或由五言变为七言,或是在一句诗中变换一个字,但我们在阅读时,在后者的作品中总能找出前人作品大致相同的影子,我认为这依然是借用成句。
三、是两句虽然变化略大,但诗意却极其相似,这虽归为用成句的范围,但更准确地说应是化用前人诗句。

二、创作题:
咏牡丹
鹿鸣16~王焱
春风拂槛露华浓,云想衣裳花想容。
绝色倾城君莫羡,马嵬坡冢已无踪。

三、自评:格律用韵无误,韵字安排尚可,借李白两句,不知可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44
发表于 2025-4-12 18: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评阅班第二十四讲作业
鹿鸣20-乘风

一、问答题
1、运用“古诗化境”的手法,有哪四种?
答:一曰借用,二曰化用,三曰比用,四曰反用。

2、 诗词借用成句情况有哪三种 ?
答:诗词借用成句情况有三

一、是两人所写的诗句完全相同,虽然如此,但他们决不是抄袭前人的诗句,因为他们长期浸淫在古人集子太久了,当他们遇到相同的精彩场景或灵魂底层悸动,此时情景与古人们心意相通,于是乎,激情流于笔下,于不知不觉中写出了与古人们相同的诗句或趁势使用了古人的句子。

二、是两诗之中的字数略有增减。

这种增减,或是减头去尾,由七言变为五言,或由五言变为七言,或是在一句诗中变换一个字,但我们在阅读时,在后者的作品中总能找出前人作品大致相同的影子,我认为这依然是借用成句。
三、是两句虽然变化略大,但诗意却极其相似,这虽归为用成句的范围,但更准确地说应是化用前人诗句。

二、创作题:
牡丹
文/乘风
花气袭人第一香,兼容傲骨自堂堂。
则天权重尤无奈,不爱京都爱洛阳。
自评;结句不爱、爱有待斟酌,转句和承句衔接的自然,起句有些没有新意,俗了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9

帖子

29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9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12 19: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鹿鸣组第二十四讲作业
山西老董

一、问答题
1、运用“古诗化境”的手法,有哪四种?
答:一曰借用,二曰化用,三曰比用,四曰反用。

2、 诗词借用成句情况有哪三种 ?
答:诗词借用成句情况有三

一、是两人所写的诗句完全相同,虽然如此,但他们决不是抄袭前人的诗句,因为他们长期浸淫在古人集子太久了,当他们遇到相同的精彩场景或灵魂底层悸动,此时情景与古人们心意相通,于是乎,激情流于笔下,于不知不觉中写出了与古人们相同的诗句或趁势使用了古人的句子。

二、是两诗之中的字数略有增减。

这种增减,或是减头去尾,由七言变为五言,或由五言变为七言,或是在一句诗中变换一个字,但我们在阅读时,在后者的作品中总能找出前人作品大致相同的影子,我认为这依然是借用成句。
三、是两句虽然变化略大,但诗意却极其相似,这虽归为用成句的范围,但更准确地说应是化用前人诗句。

七律•凤凰山下牡丹开
文-董大昭
御赐天香盛度郎,亲传百姓种春芳。
三朝作宦君王侧,一品归田日夜忙。
雨润花丛凝碧玉,风翻锦障现红妆。
人间四月芳菲尽,却有牡丹开凤凰。

诗作自评:本诗用韵正确,格律无误。起承转合符合章法。首联从历史人物盛度说起,盛度北宋名臣,曾扶佐三朝君王,一品大元告老回乡,皇上御赐牡丹花种,他分与百姓,亲传种植技术,从始铜陵便有了牡丹花。牡丹花每年四月盛开,观光的人很多,收获季节丹皮又有很高的药用值。中二联对仗工整,尾联引用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首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却有牡丹开凤凰。”本诗韵字阴阳3/2平衡,首字平仄4/4完美。无撞韵,挤韵,连韵。但有两个“虫”字。算是一首合格的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5

帖子

29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9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12 21:44: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44评阅强化班第24讲作业
鹿鸣15-易蕴
一、问答题
1、运用“古诗化境”的手法,有哪四种?
答:有以下四种:一是借用,二是化用,三是比用,四是反用。
2、 诗词借用成句情况有哪三种 ?
答:诗词借用成句情况有以下三种:
一是两人所写的诗句完全相同。
二是两诗之中的字数略有增减。
三是两句虽然变化略大,但诗意却极其相似,这虽归为用成句的范围,但更准确地说应是化用前人诗句。
二、创作题: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以天香之约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可以化用诗句。
【五律】牡丹
鹿鸣15-易蕴
曾约天香信,春深绽艳阳。
霞衣凝秀色,翠叶衬红妆。
风传绮园韵,露融华彩彰。
愿同君子伴,不逐世尘光。

自评:首字平仄比例4:4最佳,韵字阴阳比例3:1可以。小诗以“天香”起笔,借牡丹抒君子之志,格律严谨,意象清婉。全诗平仄无误,中二联对仗工稳,法度井然。语言清通,不落俗套,避免直接使用“国色”“天香”等常见词,而以“霞衣”“华彩”等意象重构牡丹之美,让人读来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啻为一首较好的五言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4

帖子

3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13 12: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评阅班第二十四讲作业
文/鹿鸣07-白玫瑰

一、问答题
1、运用“古诗化境”的手法,有哪四种?
答:一曰借用,二曰化用,三曰比用,四曰反用。

2、 诗词借用成句情况有哪三种 ?
答诗词借用成句情况有三:
一、是两人所写的诗句完全相同,虽然如此,但他们决不是抄袭前人的诗句,因为他们长期浸淫在古人集子太久了,当他们遇到相同的精彩场景或灵魂底层悸动,此时情景与古人们心意相通,于是乎,激情流于笔下,于不知不觉中写出了与古人们相同的诗句或趁势使用了古人的句子。

二、是两诗之中的字数略有增减。
这种增减,或是减头去尾,由七言变为五言,或由五言变为七言,或是在一句诗中变换一个字,但我们在阅读时,在后者的作品中总能找出前人作品大致相同的影子,我认为这依然是借用成句。

三、是两句虽然变化略大,但诗意却极其相似,这虽归为用成句的范围,但更准确地说应是化用前人诗句。


二、创作题:


七绝*牡丹
文/鹿鸣07-白玫瑰 
为访名花到碧台,牡丹天意惹人来。
春风十里怜珠彩,起舞翩翩弄影开。

自评:小诗平仄尚可韵字均可符合作业要求,起承转合符合作业要求;自己看着可以,还有字可以琢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7

帖子

1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7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13 15: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评阅班第二十四讲作业
鹿鸣25-心怡然

一、问答题
1、运用“古诗化境”的手法,有哪四种?
答:一曰借用,二曰化用,三曰比用,四曰反用。

2、 诗词借用成句情况有哪三种 ?
答:诗词借用成句情况有三

一、是两人所写的诗句完全相同,虽然如此,但他们决不是抄袭前人的诗句,因为他们长期浸淫在古人集子太久了,当他们遇到相同的精彩场景或灵魂底层悸动,此时情景与古人们心意相通,于是乎,激情流于笔下,于不知不觉中写出了与古人们相同的诗句或趁势使用了古人的句子。

二、是两诗之中的字数略有增减。

这种增减,或是减头去尾,由七言变为五言,或由五言变为七言,或是在一句诗中变换一个字,但我们在阅读时,在后者的作品中总能找出前人作品大致相同的影子,我认为这依然是借用成句。
三、是两句虽然变化略大,但诗意却极其相似,这虽归为用成句的范围,但更准确地说应是化用前人诗句。

二、创作题:
七律• 牡丹花
心怡然
姚黄魏紫馥香盈,华贵端庄第一名。
带笑含羞称国色,披霞撷露冠群英。
容颜岂是杨妃比,仪态犹教武后惊。
每至洛阳逢盛会,花开烂漫动京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7

帖子

10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07
发表于 2025-4-13 16: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评阅班第二十四讲作业
鹿鸣26-庄楚

一、问答题
1、运用“古诗化境”的手法,有哪四种?
答:一曰借用,二曰化用,三曰比用,四曰反用。

2、 诗词借用成句情况有哪三种 ?
答:诗词借用成句情况有三

一、是两人所写的诗句完全相同,虽然如此,但他们决不是抄袭前人的诗句,因为他们长期浸淫在古人集子太久了,当他们遇到相同的精彩场景或灵魂底层悸动,此时情景与古人们心意相通,于是乎,激情流于笔下,于不知不觉中写出了与古人们相同的诗句或趁势使用了古人的句子。

二、是两诗之中的字数略有增减。

这种增减,或是减头去尾,由七言变为五言,或由五言变为七言,或是在一句诗中变换一个字,但我们在阅读时,在后者的作品中总能找出前人作品大致相同的影子,我认为这依然是借用成句。
三、是两句虽然变化略大,但诗意却极其相似,这虽归为用成句的范围,但更准确地说应是化用前人诗句。

二、创作题:

七绝·牡丹
文/庄楚
一种天香出异葩,风姿秾艳胜朝霞。
白朱颜色皆倾国,羞煞人间桃李花。
自评:首句点题,写牡丹特点,天香,异葩。二句展开描写牡丹的风姿。三句起兴,感叹牡丹倾国倾城。四句顺流直下,羞煞人间桃李花,赞牡丹为花中第一。起承转合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49

帖子

5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14 08: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评阅班第二十四讲作业
鹿鸣05~心中有爱

一、问答题
1、运用“古诗化境”的手法,有哪四种?
答:一曰借用,二曰化用,三曰比用,四曰反用。

2、 诗词借用成句情况有哪三种 ?
答:诗词借用成句情况有三

一、是两人所写的诗句完全相同,虽然如此,但他们决不是抄袭前人的诗句,因为他们长期浸淫在古人集子太久了,当他们遇到相同的精彩场景或灵魂底层悸动,此时情景与古人们心意相通,于是乎,激情流于笔下,于不知不觉中写出了与古人们相同的诗句或趁势使用了古人的句子。

二、是两诗之中的字数略有增减。

这种增减,或是减头去尾,由七言变为五言,或由五言变为七言,或是在一句诗中变换一个字,但我们在阅读时,在后者的作品中总能找出前人作品大致相同的影子,我认为这依然是借用成句。
三、是两句虽然变化略大,但诗意却极其相似,这虽归为用成句的范围,但更准确地说应是化用前人诗句。

二、创作题:
五绝·牡丹
倾城非借色,寂寂立芳晨。  
自有擎天骨,何须媚世人。

自评:这首五绝平仄符合要求,起承转合一气呵成 ,写出了牡丹花的绝色倾城,写出了牡丹的品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06 , Processed in 0.09229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