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764|回复: 16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子衿组第二十五讲作业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5-4-16 22: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五讲作业:
一、问答题:
1、诗的立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王昌龄把诗的意境分成哪三格?
3、诗歌创造意境的过程,就是对所反映的对象素材加以取舍的过程。这种过程,主要有哪些方面?
二、创作题:
蛰龙惊梦,野雉呼暄。柳梢弄色嗤白首,梅萼含香度红垣。天地为琴,奏八音于九陌;河山作谱,涵万象于一笺。以春之声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
10、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3

主题

883

帖子

102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5-4-19 09: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五讲作业:
子衿15~傲雪寒梅
一、问答题:
1、诗的立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诗的立意主要体现在真、新、深三字上。
(1)所谓真:即是真情实感,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了解的东西,这样才能做到有真实的感受。
(2)所谓新:就是要出新。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意要独特的,是别人没有过的。只要立新除旧才能不落俗套。融入新思想、新感觉、新视角,诗才会有生命力有价值,才能令人耳目一新。
(3)所谓深:就是要深刻,要曲折含蓄,要令人回味。
2、王昌龄把诗的意境分成哪三格?
1)言物者为下格
(2)言情者中格
(3)意境者为上格。
3、诗歌创造意境的过程,就是对所反映的对象素材加以取舍的过程。这种过程,主要有哪些方面?
1)以少总多
诗歌所要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但不能把所有现象都罗列其中,要有一个删简过程,要做到以一总万。
(2)以小见大
以小景传达大景大情,以小事写大内容,以小人物写大主题。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3)即物意境
即言在此意在彼。
(4)虚实相生
虚是主观思想感情,实是客观景物形象。古人云:虚者枯,实在塞。所以诗中要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二、创作题:
七律·醉春
子衿15~傲雪寒梅
东风过处翠相连,最美人间四月天。
艳杏夭桃开次第,雏莺归燕舞蹁跹。
欣看画舸津头荡,慕羡珍禽池上眠。
尽览春光诗意起,怡情润笔落瑶笺。
自评: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作,通篇押先韵。韵字阴阳结合,首字平仄比例适中。首联从清风弄影这一宁静优雅的场景入笔,带出最美四月天,交代清时间且点题。中二联通过杏桃争艳、莺歌燕舞、画舸竞游、鸳鸯共眠等物像的描述,展现了一派春意盎然的气象。尾联醉赏春光到诗情落笔扣回主题。缺点感觉整首诗物像堆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4

帖子

14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4
发表于 2025-4-19 20: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五讲作业:
一、问答题:
1、诗的立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诗的立意,主要体现在三个字上,即:真、新、深。
   1)所谓“真”,即是真情实感,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了解的东西,这样才能做到有自己真实的感受。
   2)所谓“新”,就是要出新,就是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意是独特的,是别人没有过的。姜白石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诗便不俗”。
3)所谓“深”,就是要深刻,要曲折含蓄,要令人回味。中国文人是含蓄的,文化艺术讲究的是有回味,有想象,如音绕梁,三日不绝,让人细品,越品越有味道。作为中国文化最直接的承载,诗也应具有这样的特点。
2、王昌龄把诗的意境分成哪三格?
答: 王昌龄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 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身处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于意而思于心,则得其真矣”。
他把诗的意境分成三格:  
         1)言物者为下格。只是简单对事物进行直接描写,没有主题的升华,没有美的提炼,诗品则下矣。
      2)言情者中格。是将作者自己的身心,投到强烈的感情体验之中,将意象融为一体,即把客观事物理解体验之后,化为个人感情,并经过酝酿加工所形成的境况。
      3)意境者上格,偏于言志。即作者将物境、情境都融为自己的意识、感情,使之升华到最美好的境界。
3、诗歌创造意境的过程,就是对所反映的对象素材加以取舍的过程。这种过程,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1)以少总多。诗歌所要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不能把生活中的所有现象都罗列进诗中,所以需要有一个选取、删简的过程。
2)以小见大。以小景传达大景大情,以小事写大内容,以小物写大主题。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3)即物寓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4)虚实相生。虚是主观思想感情,实是客观景物形象。诗中如果只有虚,就会抽象说教,没有诗味;如果只有实,就会现象罗列,没有生气、情趣。古人云:“虚者枯,实在塞”,所以要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二、创作题:
蛰龙惊梦,野雉呼暄。柳梢弄色嗤白首,梅萼含香度红垣。天地为琴,奏八音于九陌;河山作谱,涵万象于一笺。以春之声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五律·春望
子衿11-云儿
木棉红焰炽,布谷众望耕。
朝暮冷风窜,参差春草萌。
蝶飞花更媚,笛啸絮翻嵘。
袄退一身逸,稚翁嬉笑迎。
三、自评:
本诗格律无误,首字平仄3:5;合格,韵脚阴阳平衡。写春天的希望,首联从木棉、布谷入手,写春天充满勃勃生机;
颔联对仗,朝暮-参差、冷风-春草、窜-萌,非常工稳;
颈联对仗稍欠,蝶飞-笛啸、花-絮、更媚-翻嵘不太工正;
尾联融情,小孩、老人,脱掉厚棉衣,非常开心,在春天里尽情嬉笑玩耍。
结构三一,分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5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5
发表于 2025-4-20 18: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五讲作业:
子衿16-青衣
一、问答题:
1、诗的立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诗的立意主要体现在真、新、深三字上。
(1)所谓真:即是真情实感,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了解的东西,这样才能做到有真实的感受。
(2)所谓新:就是要出新。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意要独特的,是别人没有过的。只要立新除旧才能不落俗套。融入新思想、新感觉、新视角,诗才会有生命力有价值,才能令人耳目一新。
(3)所谓深:就是要深刻,要曲折含蓄,要令人回味。
2、王昌龄把诗的意境分成哪三格?
答:
1)言物者为下格
2)言情者中格
3)意境者为上格。
3、诗歌创造意境的过程,就是对所反映的对象素材加以取舍的过程。这种过程,主要有哪些方面?

1)以少总多
诗歌所要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但不能把所有现象都罗列其中,要有一个删简过程,要做到以一总万。
2)以小见大
以小景传达大景大情,以小事写大内容,以小人物写大主题。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3)即物意境
即言在此意在彼。
4)虚实相生
虚是主观思想感情,实是客观景物形象。古人云:虚者枯,实在塞。所以诗中要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二、创作题:
七绝  春声
子衿16-青衣
坡上新茶诱客尝,钓翁垂饵坐横塘。
声声啭语频催我,采把槐花烙饼香。
自评:格律无误。韵字阴阳2:1、首字平仄2:2。小诗以春日为背景。坡上新茶诱人,钓翁静处横塘,构成闲适之景。声声鸟语似在催我,赶忙采槐花做饼。从视觉、听觉入手,来描绘含有生活气息的春景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7

帖子

3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1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20 19: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五讲作业:
子衿05-白雪
一、问答题:
1、诗的立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诗的立意,主要体现在三个字上,即:真、新、深。
    (1)所谓“真”,即是真情实感,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了解的东西,这样才能做到有自己真实的感受。
(2)所谓“新”,就是要出新,就是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意是独特的,是别人没有过的。
  (3)所谓“深”,就是要深刻,要曲折含蓄,要令人回味。
2、王昌龄把诗的意境分成哪三格?
答:他把诗的意境分成三格:  
         (1)言物者为下格。只是简单对事物进行直接描写,没有主题的升华,没有美的提炼,诗品则下矣。
        (2)言情者中格。是将作者自己的身心,投到强烈的感情体验之中,将意象融为一体,即把客观事物理解体验之后,化为个人感情,并经过酝酿加工所形成的境况。
  (3)意境者上格,偏于言志。即作者将物境、情境都融为自己的意识、感情,使之升华到最美好的境界。
3、诗歌创造意境的过程,就是对所反映的对象素材加以取舍的过程。这种过程,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 主要有:
(1)以少总多。诗歌所要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不能把生活中的所有现象都罗列进诗中,所以需要有一个选取、删简的过程。
(2)以小见大。以小景传达大景大情,以小事写大内容,以小物写大主题。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3)即物寓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二、创作题:
蛰龙惊梦,野雉呼暄。柳梢弄色嗤白首,梅萼含香度红垣。天地为琴,奏八音于九陌;河山作谱,涵万象于一笺。以春之声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
10、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七绝·感春
梅开絮舞总关情,春去春来费送迎。
倘若人心如死水,岂因花事碧波生?
注:絮,指柳絮。
自评:格律无误。韵字阴阳比离1/2,首字平仄比例2/2,无撞韵、连韵/挤韵。小诗主题为感悟春天。一二句赋笔,为后面作铺垫。三四句入情,比喻设问,呼应开头。布局为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434

帖子

246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6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21 08: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五讲作业:
子衿08-浪淘沙
一、问答题:
1、诗的立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三个方面,真、新、深。
2、王昌龄把诗的意境分成哪三格?
答: ①言物者下格。②言情者中格。③意境者上格。
3、诗歌创造意境的过程,就是对所反映的对象素材加以取舍的过程。这种过程,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①以少总多。②以小见大。③即物寓意 。④虚实相生。


二、创作题:
七绝•春声
浪淘沙
悦耳春声进万家,新雷乍响雨沙沙。
檐前燕子呢喃语,门外一群嬉戏娃。
自评:用诗家语了。意脉没有断裂。用韵、格律是否无误。起承转合符合章法。韵字阴阳平衡。没有撞韵、挤韵、连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2258

帖子

22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9

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21 14: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第25讲作业:
一、问答题:
1、诗的立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诗的立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诗的立意,主要体现在三个字上,即:真、新、深。
(1)真:真情实感‌是诗词立意的重要方面。诗人应写自己熟悉的、了解的东西,这样才能打动人心。
(2)新:创新‌是诗词立意的另一个关键。诗人应避免落入俗套,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表达独特的感受。
(3)深:深刻‌的立意具有回味无穷的效果。中国文人讲究含蓄和回味,诗歌应让人细品,越品越有味道。

2、王昌龄把诗的意境分成哪三格?
答:王昌龄把诗的意境分成以下三格:
(1)意境者上格,偏于言志。即作者将物境、情境都融为自己的意识、感情,使之升华到最美好的境界。
(2)言情者中格。将作者投到强烈的感情之中,与意象融为一体,即把客观事物理解化为个人感情,所形成的境况。
(3)言物者为下格。只是简单对事物进行直接描写,没有主题的升华,没有美的提炼,诗品则下矣。

3、诗歌创造意境的过程,就是对所反映的对象素材加以取舍的过程。这种过程,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诗歌创造意境的过程,就是对所反映的对象素材加以取舍的过程。这种过程,主要有:
(1)以少总多。诗歌所要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能把生活中的所有列进诗中,需要有一个选取、删简的过程。
(2)以小见大。以小写大。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3)即物寓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通过描述一个具体的物体或场景,传达超越其表面意义的思想情感。
(4)虚实相生。虚是主观思想感情,实是客观景物形象。诗中如果只有虚,就会抽象说教,没有诗味;如果只有实,就会现象罗列,没有生气、情趣。

二、创作题:
蛰龙惊梦,野雉呼暄。柳梢弄色嗤白首,梅萼含香度红垣。天地为琴,奏八音于九陌;河山作谱,涵万象于一笺。以春之声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春声
文/天香
东风送暖千山绿,碧草芳菲白鸟鸣。
婉转欢歌迷蝶舞,悠扬雅曲引君惊。
林间溪水随行伴,陌上繁花共笑迎。
放眼乡村皆美景,心倾绿意韵诗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

帖子

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5
发表于 2025-4-21 15: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子衿组25讲作业子衿03-紫色的云
一、问答题:
诗的立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诗的立意,主要体现在三个字上,即:真、新、深。
所谓“真”,即是真情实感,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了解的东西,这样才能做到有自己真实的感受。
2、所谓“新”,就是要出新,就是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意是独特的,是别人没有过的。
3、所谓“深”,就是要深刻,要曲折含蓄,要令人回味。
2、王昌龄把诗的意境分成哪三格?
1,言物者为下格。只是简单对事物进行直接描写,没有主题的升华,没有美的提炼,诗品则下矣。
2,言情者中格。是将作者自己的身心,投到强烈的感情体验之中,将意象融为一体,即把客观事物理解体验之后,化为个人感情,并经过酝酿加工所形成的境况。
3,意境者上格,偏于言志。即作者将物境、情境都融为自己的意识、感情,使之升华到最美好的境界。
3、诗歌创造意境的过程,就是对所反映的对象素材加以取舍的过程。这种过程,主要有哪些方面?
  1、以少总多。诗歌所要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不能把生活中的所有现象都罗列进诗中,所以需要有一个选取、删简的过程。
2、以小见大。以小景传达大景大情,以小事写大内容,以小物写大主题。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3、即物寓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二、创作题:
蛰龙惊梦,野雉呼暄。柳梢弄色嗤白首,梅萼含香度红垣。天地为琴,奏八音于九陌;河山作谱,涵万象于一笺。以春之声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 春之声
一夜东风花满城,流莺百啭晓烟轻。
春山抱得清溪水,千里琤琮和柳声。
自评:本首诗押韵八庚,格律无误。首句写了东风,花开。虽然没有明写声音,但是暗含着风声。承句写了百啭的莺声。转句继续写春声,仿佛听到了淙淙的流水声。结句写流水声和着风吹柳树的声音。整首诗紧扣“春声”,写了春天里的几种声音,很有画面感。读来也朗朗上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2

帖子

4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22 22: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五讲作业:
子矜09-翰林瑞居
一、问答题:
1、诗的立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三个字上,即:真、新、深。所谓“真”,即是真情实感。所谓“新”,就是要出新,即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意是独特的,是别人没有过的。所谓“深”,就是深刻,曲折含蓄,令人回味。
2、王昌龄把诗的意境分成哪三格?
答:一是言物者为下格:简单对事物进行直接描写,没有主题的升华,没有美的提炼,诗品则下矣。二是言情者中格:把客观事物理解体验之后,化为个人感情,并经过酝酿加工所形成的境况,其诗品为中矣。三是意境者上格:作者将物境、情境都融为自己的意识、感情,使之升华到最美好的境界。
3、诗歌创造意境的过程,就是对所反映的对象素材加以取舍的过程。这种过程,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少总多。二是以小见大,以小景传达大景大情,以小事写大内容,以小物写大主题。三是即物寓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四是虚实相生,虚是主观思想感情,实是客观景物形象。
二、创作题:
蛰龙惊梦,野雉呼暄。柳梢弄色嗤白首,梅萼含香度红垣。天地为琴,奏八音于九陌;河山作谱,涵万象于一笺。以春之声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听春惜春
子矜09-翰林瑞居
谁遣黄鹂耳畔频,推窗忽见柳芽新。
唤儿早起勤耕读,不负年华不负春。
【自评】首字平仄比为1:3.韵字阴平阳平之比为2:1.基本符合要求。本诗为听到黄鹂的叫声起兴,承句进一步写景,并暗含光阴似箭之意。转句催儿早起学习,要珍惜时光。结句抒怀:不能虚度年华,不要辜负大好时光。全诗意脉是清晰的,只是语言直白了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

帖子

7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22 23: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依依绰约 于 2025-4-22 23:17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子衿组25讲作业
子衿26-依依绰约
一、问答题:
1.诗的立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诗的立意,主要体现在三个字上,即:真、新、深。
(1)、所谓“真”,即是真情实感,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了解的东西,这样才能做到有自己真实的感受。
(2)、所谓“新”,就是要出新,就是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意是独特的,是别人没有过的。
(3)、所谓“深”,就是要深刻,要曲折含蓄,要令人回味。

2、王昌龄把诗的意境分成哪三格?
(1),言物者为下格。只是简单对事物进行直接描写,没有主题的升华,没有美的提炼,诗品则下矣。
(2),言情者中格。是将作者自己的身心,投到强烈的感情体验之中,将意象融为一体,即把客观事物理解体验之后,化为个人感情,并经过酝酿加工所形成的境况。
(3),意境者上格,偏于言志。即作者将物境、情境都融为自己的意识、感情,使之升华到最美好的境界。

3、诗歌创造意境的过程,就是对所反映的对象素材加以取舍的过程。这种过程,主要有哪些方面?
(1) 、以少总多。诗歌所要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不能把生活中的所有现象都罗列进诗中,所以需要有一个选取、删简的过程。
(2)、以小见大。以小景传达大景大情,以小事写大内容,以小物写大主题。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3)、即物寓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二、创作题:
蛰龙惊梦,野雉呼暄。柳梢弄色嗤白首,梅萼含香度红垣。天地为琴,奏八音于九陌;河山作谱,涵万象于一笺。以春之声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春声
子衿26-依依绰约
雨润桃枝鹊语轻,柳间风拂叶吟声。
犁开沃土春雷动,唤醒山川万物荣。自评:
这首诗在通过捕捉春天独特的声音,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日画卷,传达春天蓬勃向上的气息。
首句“雨润桃枝鹊语轻”,以细腻笔触描绘春雨滋润桃枝,其间点缀着喜鹊轻柔的啼鸣。
次句“柳间风拂叶吟声”,继续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角度展开。春风拂过柳间,柳叶沙沙作响,似在低吟浅唱,宛如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
第三句“犁开沃土春雷动”,视角从微观的枝头柳间转向广袤的田野。
末句“唤醒山川万物荣”,春雷不仅是一种声音,更成为唤醒万物的力量,生动地展现出春天蓬勃的生命力,描绘出山川大地在春雷召唤下,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宏大景象,升华了整首诗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不同场景下的声音描绘,由小到大、由静到动地展现春天的魅力,情景交融。然而,在语言的创新性上或许还有提升空间,部分用词较为常规,还需努力学习,使诗词更上一层楼,也希望老师细心指导为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14 , Processed in 0.06430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