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652|回复: 16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子衿组第二十六讲作业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5-4-23 22: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快乐蝴蝶 于 2025-4-23 22:19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二、创作题:
以槐花或油菜花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
10、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3

主题

883

帖子

102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5-4-25 22: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快乐蝴蝶 于 2025-4-28 14:36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子衿15-傲雪寒梅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邻韵相押的问题:一般绝句的第一句如果押韵可以押邻韵。
(2)拗救的问题:格律诗中的平仄都是有一定的规定,如果出了律就叫拗句,这是违反格律的,拗而救之则为拗救。拗救的方法是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位置,把另一个字用了与拗的地方相反的平仄来救之。绝句在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一般要救,在该用仄声处用平声一般不须救。
(3)变体诗的问题:变体诗是在遵守一定格律然后加以变化而来的一种被认可的诗体。在绝句中常用的是折腰体。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再如:
                     唐 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本诗是朱庆余在考前怕自己作品不符合考官的要求,给张水部(即张藉)所写的一首诗。以新妇自比,把考官比作公婆,向张征求意见。
通篇都是以比体写成。

兴者起也。即起发端的作用,以便为下文开头。朱熹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在全诗或段落开始,先说些同要说有事物无直接关系,或没有明显联系的话,但却有启示的作用,引导下文。如: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面两句起兴,写少女不知道愁是什么,高高兴兴上得楼来,这本来都是与“闺怨”无关的,可是上楼后忽然看到杨柳了,想到折柳而别,送“夫婿觅封侯”是错误的,如今自己独守空房,由此产生了怨。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用典具体体现在用事、用句、用词三个方面。
1)用事:就是把历史故事提炼成诗句,借以评价历史人物事件或以在喻今或借古讽今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用事最常见的是咏史怀古之类。
2)用句:就是用前人典籍里的句子引起自己诗中。
3)用词:就是把故事、前人的文句缩简为一个词语用在句中。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
1)名词作动词用
2)名词作形容词用
3)形容词作动词用
4)形容词作名词用。
二、创作题:

七律·咏槐花
文/子衿15-傲雪寒梅
暮春疏雨褪红妆,串串风铃野岭芳。
雪叠枝头蜂蝶舞,云堆叶底燕莺藏。
盈盈素蕊添清韵,郁郁银花耀艳阳。
忆昔当年能果腹,今朝采撷醉槐乡。

自评:本诗押下平七阳韵,韵字阴阴阳比例为3/2,首字平仄比例为3/5。首联交代了槐花开放的时间是暮春,串串风铃描述了槐花的形态。颌联用雪叠枝头和云堆叶底用比喻手法来描述槐花的洁白而招蜂引蝶,是视觉描写。颈联则通过嗅觉郁郁花香来续写,似乎没有拓开一笔还在原地打转。尾联则是通过今昔对比描写槐花是人间美味。也是感觉没有得到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4

帖子

14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4
发表于 2025-4-26 15: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儿郭 于 2025-4-28 19:07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子衿11-云儿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 一)是邻韵相押的问题;
二)是拗救的问题;
三)是变体诗的问题。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答: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在绝句的创作中,比是一种经常的、大量使用的表现方法。巧比妙喻的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比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比喻、隐喻、借喻。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用事;
        2)用句;
        3)用词。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1)名词作动词用;
2)名词作形容词用;
3)形容词作名词用;
4)形容词作动词用。
二、创作题:
以槐花或油菜花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律·洋槐花
子衿11-云儿
一帘素艳载千年,鲜美蔬餐惹子怜。
白色铃铛丫上挂,清香珍膳腹中旋。
润肝止咳春之宝,乘兴吹箫洛邑仙。
花动京城人空巷,民间小食赛宫筵。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经检测,本律诗韵律合格,首字平仄4:4,完美;韵脚阴阳平衡。
千百年来,洋槐花都是洛阳人家的厚爱。她以自己的清香、鲜美深得老百姓的喜欢。
四月份,洋槐花像一串串铃铛挂在树丫上,她的清香美味唇齿留香、腹中盘旋。
洋槐花更以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著称。食了蒸槐花,就像乘兴而来、吹箫凑乐的洛浦仙子。
在这花开时节动京城、万人空巷赏花的美好阳春四月,洋槐花这个民间小吃,赛过宫庭水席,让普通老百姓津津乐道。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7

帖子

3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1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26 21: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子衿05-白雪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 一是邻韵相押的问题。
一般绝句的第一句,如果押韵的,可以押相邻的韵,这在宋以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二是拗救的问题。
格律诗中的平仄都是有一定的规定的,如果出了律,就叫拗句。拗句就是不顺。这是违返格律诗语言美的规律的。拗而救之,谓之拗救。救的方法是,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另一个字用了,与拗的地方相反的平仄来救之。三是变体诗的问题。
变体诗是在遵守一定格律然后加以变化而来的一种被很多人认可的诗体。在绝句中最常用的是折腰体,其特点是失粘而意不断。这种绝句的前后两联的平仄格式,都是本句平仄相间和对句平仄相对,符合格律要求;但第二、三句之间却失粘。简言之就是失粘不失对。使全诗像人的腰折断了一样,所以称之为折腰体。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答: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在绝句的创作中,比是一种经常的、大量使用的表现方法。巧比妙喻的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如:
        崔护《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拿去年与今年相比,物是人非,令人感慨。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如:
   飞花花主《爱莲说•似水》
    似水韶华似水流,人间风雨本无由。
    君当归去侬当醉,从此潇湘不尽秋。
前两句既是兴起,写枯荷流水,又是比喻人情似水而逝。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用事。(2)用句。(3)用词。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1)名词作动词用。(2)名词作形容词用。(3)形容词作名词用。(4)形容词作动词用。
二、创作题:
以槐花或油菜花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
10、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七绝·槐花
春末初开雪满枝,夏来又看渐离披。
踏花终究成过往,即便流连只爱奇。

自评:格律无误。韵字阴阳比例2/1,无撞韵、连韵、挤韵,小诗借人们对槐花态度的变化,想表达古今的某种变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4-27 20: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子衿16-青衣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
(1)邻韵相押的问题:一般绝句的第一句如果押韵可以押邻韵。
(2)拗救的问题:格律诗中的平仄都是有一定的规定,如果出了律就叫拗句,这是违反格律的,拗而救之则为拗救。拗救的方法是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位置,把另一个字用了与拗的地方相反的平仄来救之。绝句在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一般要救,在该用仄声处用平声一般不须救。
(3)变体诗的问题:变体诗是在遵守一定格律然后加以变化而来的一种被认可的诗体。在绝句中常用的是折腰体。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比: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在绝句的创作中,比是一种经常的、大量使用的表现方法。巧比妙喻的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如:唐 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本诗是朱庆余在考前怕自己作品不符合考官的要求,给张水部(即张藉)所写的一首诗。以新妇自比,把考官比作公婆,向张征求意见。通篇都是以比体写成。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如: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前面两句起兴,写少女不知道愁是什么,高高兴兴上得楼来,这本来都是与“闺怨”无关的,可是上楼后忽然看到杨柳了,想到折柳而别,送“夫婿觅封侯”是错误的,如今自己独守空房,由此产生了怨。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用典具体体现在用事、用句、用词三个方面。
1)用事:就是把历史故事提炼成诗句,借以评价历史人物事件或以在喻今或借古讽今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用事最常见的是咏史怀古之类。
2)用句:就是用前人典籍里的句子引起自己诗中。
3)用词:就是把故事、前人的文句缩简为一个词语用在句中。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
1)名词作动词用
2)名词作形容词用
3)形容词作动词用
4)形容词作名词用。
二、创作题:
七绝·油菜花
子衿16-青衣
金英灼灼四郊陈,风动芳畦气愈新。
莫叹农人劳作苦,汗珠浇出万家春。


自评:格律无误。韵字阴阳2:1、首字平仄2:2。开篇写油菜花明艳铺陈之景与地点,次句写风拂花田香气清新。转笔叹农人劳作之苦,结句以“汗珠浇出万家春”升华主题,展现丰收的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4-28 14: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子衿组第二十六讲作业
子衿03-紫色的云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一是邻韵相押的问题。
二是拗救的问题。
三是变体诗的问题。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比,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在绝句的创作中,比是一种经常的、大量使用的表现方法。巧比妙喻的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比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
(1)比喻。
(2)比拟
(3)对比。
这是一种把物比作人,或者把人比作物,或者把甲物比作乙物的一种方法。
如:                      秦观《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这是把物比作人。把春雨后的花草拟人化,芍药会有情含泪,蔷薇会无力卧枝,把它们写活了。
兴。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兴者起也。即起发端的作用,以便为下文开头。朱熹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在全诗或段落开始,先说些同要说有事物无直接关系,或没有明显联系的话,但却有启示的作用,引导下文。
如: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面两句起兴,写少女不知道愁是什么,高高兴兴上得楼来,这本来都是与“闺怨”无关的,可是上楼后忽然看到杨柳了,想到折柳而别,送“夫婿觅封侯”是错误的,如今自己独守空房,由此产生了怨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用事。就是把历史故事提炼成诗句,借以评价历史人物事件,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用事最常见的是咏史、怀古之类的。
(2)用句。就用前人典藉中的句子,引用到自己的诗中。
(3)用词。就是把故事前人的文句,缩简为一个词语用在句里。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1)名词作形容词用。
(2)名词作动词用。
(3)形容词作名词用。
(4)形容词作动词用。这是诗中经常出现的活用。
二、创作题:
以槐花或油菜花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槐花
        文/子衿03-紫色的云
五月槐花笑暖风,儿时攀摘似相同。
而今树下徘徊久,何处香痕觅旧丛。


自评:本首诗押韵一东,格律无误。首字平仄1/3,尚可。韵字阴阳和谐。诗句语言直白,通俗易懂,觉得尾句是点睛之笔。隐含着淡淡的惆怅,对童年的回忆,或许是对故人的怀念。意味深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2258

帖子

22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9

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28 16: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管理组第二十六讲作业
天香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
(1)邻韵相押
格律诗在押韵方面有严格的要求,通常要求一韵到底,即一首诗的韵脚必须使用同一韵部的字。邻韵通押在严格遵循传统格律的诗作中需要谨慎处理,过度依赖可能会破坏诗的和谐与美感‌。
(2)拗救
拗救是指在格律诗创作中,当平仄不符合规定时采取的补救措施。格律诗要求严格的平仄对仗,如果某处平仄不合规则,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调整。拗救的使用可以使诗歌更加灵活,避免呆板‌
(3)变体诗
变体诗是指在格律诗的基础上进行变通和创新的诗歌形式。通过变化韵脚、句式等方式,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变体诗的使用可以让诗歌更加灵活多样,适应不同的创作需求和情感表达‌。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答:“比”“兴”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比”即比喻,通过将人或物进行形象的类比,使描绘的对象更加生动鲜明。“兴”则是起兴,通常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旨在引出后续要歌咏的内容。在实际运用中,“比”与“兴”往往相互结合。
例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卫风-氓》)
在这里,“比”与“兴”的运用相得益彰,使得整段诗句充满了艺术魅力。诗人巧妙地以桑叶的茂盛与凋零来比喻弃妇的青春与衰老,这种对比不仅描绘了女主人公容颜的变迁,更深刻象征了其与“氓”之间爱情的兴衰。而由鸠鸟食桑葚这一自然景象,诗人进一步引出了女子对负心男子的沉痛与悲哀。这种细腻的情感描绘,使得整段诗句充满了深情的韵味。

例1: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句诗,同样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诗人以孔雀的徘徊来比喻自己内心的徘徊不定,这种比喻不仅生动地描绘了人物的情感状态,更在情感上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巧妙地融合了“比”与“兴”的艺术技巧,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动人的情感氛围。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用典用得自然得当,一要用得自然得当,忌生搬硬套;二是精而勿滥,用多了,成了典的堆累了,那就是说别人的话,没有自己的声音了;三是要熟不要生,忌用生癖的典。别人都不知道的典,用了白用,不能说明问题,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其具体体现:
(1)用事:就是把历史故事提炼成诗句,借以评价历史人物事件,或以古喻今、借古讽今,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用事最常见的是咏史、怀古之类的。
(2)用句:就用前人典藉中的句子,引用到自己的诗中。
(3)用词:就是把故事前人的文句,缩简为一个词语用在句里。
二、创作题:
油菜花
文/天香
流金烂熳连仙界,弄影芬芳映晚霞。
馥郁清新香十里,悠然味美醉千家。

简评
1)用韵无误,格律无误。首字平仄符合2/2,用韵平仄符合2/2。
以油菜花为题,首联"流金烂熳连仙界"以远景布局,春天油菜花开满山遍野,花海无边蔓延映晚霞。芬芳十里,菜花美味入千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8

帖子

2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8
发表于 2025-4-28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13 秒前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子衿06-梦寒秋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
(1)邻韵相押的问题:一般绝句的第一句如果押韵可以押邻韵。
(2)拗救的问题:格律诗中的平仄都是有一定的规定,如果出了律就叫拗句,这是违反格律的,拗而救之则为拗救。拗救的方法是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位置,把另一个字用了与拗的地方相反的平仄来救之。绝句在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一般要救,在该用仄声处用平声一般不须救。
(3)变体诗的问题:变体诗是在遵守一定格律然后加以变化而来的一种被认可的诗体。在绝句中常用的是折腰体。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比: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景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用典具体体现在用事、用句、用词三个方面。
1)用事:就是把历史故事提炼成诗句,借以评价历史人物事件或以在喻今或借古讽今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用事最常见的是咏史怀古之类。
2)用句:就是用前人典籍里的句子引起自己诗中。
3)用词:就是把故事、前人的文句缩简为一个词语用在句中。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
1)名词作动词用
2)名词作形容词用
3)形容词作动词用
4)形容词作名词用。
二、创作题:
七绝·槐花香
庭前老树拂云长,素穂摇风漱晓阳。
犹记攀枝依阿母,轻拈槐蕊至今香。
自评:这首诗用韵、格律无误。一二句写景铺陈,“庭前老树”言岁月久远、“素穂摇风”勾引起怀人之情。三四句写意抒情,选取采槐花这个动作进行特写,由眼前到过去再由过去回到现在,时空交错,增加张力,耐人回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

帖子

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4
发表于 2025-4-29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子衿01-岱玉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 一)是邻韵相押的问题;
二)是拗救的问题;
三)是变体诗的问题。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答: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在绝句的创作中,比是一种经常的、大量使用的表现方法。巧比妙喻的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比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比喻、隐喻、借喻。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用事;
        2)用句;
        3)用词。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1)名词作动词用;
2)名词作形容词用;
3)形容词作名词用;
4)形容词作动词用。
二、创作题:
以槐花或油菜花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律·油菜花
子衿01-岱玉
金花灿烂映天光,万里春风送暗香。
蝶舞蜂飞迷秀色,莺歌燕语醉斜阳。
千畴沃土勤浇灌,百亩良田细作忙。
莫道农家多苦累,辛劳换得满仓粮。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全诗以明快笔调绘就春日田园丰收序曲。开篇“金花灿烂映天光,万里春风送暗香”,从视觉与嗅觉入手,勾勒出大片金黄花海与天光交相辉映、春风裹挟花香的壮阔图景;“蝶舞蜂飞迷秀色,莺歌燕语醉斜阳”通过动态描写,以蝶蜂沉醉花海、莺燕欢鸣伴斜阳,强化春日生机与田园活力。后两联笔锋一转,聚焦“千畴沃土”“百亩良田”的农事场景,“勤浇灌”“细作忙”凸显农人劳作的艰辛,尾联“莫道农家多苦累,辛劳换得满仓粮”直抒胸臆,在揭示农耕不易的同时,赞颂了农人用汗水换取丰收的质朴与坚韧,将田园美景与劳动赞歌巧妙融合,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2

帖子

4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29 20: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子矜09-翰林瑞居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主要把握三个问题:一是邻韵相押的问题。二是拗救的问题。三是变体诗的问题。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比在诗中可增强陈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比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比喻和比拟。比喻则包含:明喻、隐喻、借喻、曲喻。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主要包含:一是兴者起也。即起发端的作用,以便为下文开头。二是兴而比也。即既有发端作用,也有比的作用。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用典是运用大家熟知的典故、典藉来说明事物,表达情感,阐述观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包括:(1)用事。把历史故事提炼成诗句,借以评价历史人物事件,或以古喻今、借古讽今,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用事最常见的是咏史、怀古之类的。(2)用句。就用前人典藉中的句子,引用到自己的诗中。(3)用词。就是把故事前人的文句,缩简为一个词语用在句里。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词的活用在诗中能够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主要有主样几个方面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用。(2)名词作形容词用。(3)形容词作名词用(4)形容词作动词用。
二、创作题:
以槐花或油菜花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五律·咏槐花
子矜09-翰林瑞居
孟夏始芬芳,翠枝玉串镶
花繁欺雪色,蕊嫩溢饴香。
不羡桃园艳,甘栖郊野荒。
闲听时月语,蜂绕亦悠扬。
【自评】首字平仄比为5:3,韵字阴平与阳平之比为4:1。小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咏怀。意脉清晰,但意境没有很好提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13 , Processed in 0.0923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