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779|回复: 18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二十六讲作业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5-4-23 22: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二、创作题:
以槐花或油菜花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
10、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24 09: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点春 于 2025-4-24 13:03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二十六讲作业
白驹01一点春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 绝句的格律有四种,平起式两种,仄起式两种。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邻韵相押的问题。
二是拗救的问题。
三是变体诗的问题。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答: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在绝句的创作中,比是一种经常的、大量使用的表现方法。巧比妙喻的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用典是古今诗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运用大家熟知的典故、典藉来说明事物,表达情感,阐述观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袁枚曰: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也,这说明用典是理所当然的事。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一般来说,汉字的词性是比较固定的,但在诗中,词性是可以改变的,这叫活用,而且活用的词往往能够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二、创作题:
以槐花或油菜花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五绝 槐花
白驹01一点春
槐花淡淡香,洁白笑窗旁。   
采撷蒸糕饼,身心尉断肠。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1、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顺畅无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没有犯摞眼。
8、没有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
10、自评
1)用韵、格律无误。
2)诗作起承转合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8

帖子

27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78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24 09: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始俑 于 2025-5-4 20:01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白驹07-始俑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注意三连仄,三连平。借邻韵,大拗必救,小拗孤平必须救。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开头先写别的事物,引起下面所要说的正文。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有明喻,暗喻,隐喻。借喻。等等——。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词的倒装。主谓倒装。主宾倒装。句子倒装。成分的省略。
二、创作题:
以槐花或油菜花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油菜花
白驹07-始俑
身前阵阵荡幽香,望眼无垠天地黄。
风涌波涛花似海,醉人美景数家乡。

自评:
1、采用诗了家语。
2、注意了镜头的聚焦。
3、注意了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了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无断裂。
6、抓住了物象本身内涵
7、无犯摞眼。
8、无犯诗词“大忌”
9、注意了炼句。
10、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11、简析诗作起承转合符合章法。
12、韵字阴阳平衡。
13、无撞韵、挤韵、连韵。
14、首字平仄符合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5

帖子

4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55
发表于 2025-4-25 10: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六讲作业:
白驹22-闲坐听风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注意三连仄,三连平。借邻韵,大拗必救,小拗孤平必须救。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开头先写别的事物,引起下面所要说的正文。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有明喻,暗喻,隐喻。借喻。等等——。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词的倒装。主谓倒装。主宾倒装。句子倒装。成分的省略。
二、创作题:
以槐花或油菜花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  槐花
白驹22-闲坐听风
四月琼枝坠玉妆,风摇串串送甜香。
色输梨雪三分雅,味比梅花一缕长。

简评:格律无误,脉络清晰,写出了槐花的特性,首字平仄比例3:1比例合适,阴阳韵脚比例2:1比例合适。
小诗清新自然,和梨花梅花相比,更增添韵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5

帖子

1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5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26 10: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二十六讲作业
白驹16一旧言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一是邻韵相押的问题。
二是拗救的问题。
三是变体诗的问题。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比,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如:     
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兴,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如: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fu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用事。就是把历史故事提炼成诗句,借以评价历史人物事件,或以古喻今、借古讽今,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用事最常见的是咏史、怀古之类的。
2、用句。就用前人典藉中的句子,引用到自己的诗中。
3、用词。就是把故事前人的文句,缩简为一个词语用在句里。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1),名词作动词用。
2),名词作形容词用。
3),形容词作名词用。
4),形容词作动词用。这是诗中经常出现的活用。
二、创作题:以槐花或油菜花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1、必须采用诗家语。2、注意镜头的聚焦。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5、意脉不可断裂。6、自评不少于 100 字。7、注意不要犯摞眼。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9、注意炼句。10、自评要求: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七绝.油菜花开所想
春至荷锄阡陌牛,风吹油菜漾平畴。
海棠牡丹归尘色,落尽黄花更待秋。
自评:用韵、格律无误。无撞韵、挤韵、连韵。韵字阴阳平衡。起句铺垫陈述交代春天到,田间农耕之事描写。承句展开继续写耕种,说出了油菜花随风摆动在田野间。转句以海棠牡丹花开后自然会无奈的凋谢为伏笔,合句情结收笔,阐明了油菜花落后更让人期待那秋日菜籽的丰收。扣所想题目。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5

帖子

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5
发表于 2025-4-26 15: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六讲作业:
白驹10-江海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注意三连仄,三连平。借邻韵,大拗必救,小拗孤平必须救。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开头先写别的事物,引起下面所要说的正文。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有明喻,暗喻,隐喻。借喻。等等——。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词的倒装。主谓倒装。主宾倒装。句子倒装。成分的省略。
二、创作题:
以槐花或油菜花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春日观槐
白驹10-江海
一树琼瑶映晓光,风摇素影散幽香。
忽惊落雪沾衣袂,原是槐花入鬓旁。
自评
1. 用韵与格律:本诗押平水韵七阳韵,格律严谨,平仄符合七绝规则,不存在犯孤平、三平尾等大忌。韵字“光”“香”“旁”声调阴阳错落,达到平衡。且未出现撞韵、挤韵、连韵等情况,韵脚和谐自然。
2. 起承转合:起句“一树琼瑶映晓光”,以比喻手法,将槐花比作琼瑶,描绘其在晨光中的晶莹,点明主体并奠定清新基调;承句“风摇素影散幽香”,承接上句,写微风拂过,槐花摇曳,香气飘散,从视觉延伸到嗅觉;转句“忽惊落雪沾衣袂”,以“忽惊”转折,把飘落的槐花比作落雪,增添灵动与惊喜;合句“原是槐花入鬓旁”,点明“落雪”真相,将画面聚焦到自身,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意脉连贯流畅。
3. 诗家语与形象思维:运用“琼瑶”“落雪”等意象进行比喻,以诗家语增强画面美感与诗意。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维度描写,塑造生动形象,如“映晓光”“散幽香”“沾衣袂”等,实现形象思维的运用。
4. 镜头聚焦与空间设计:镜头从远及近,先整体展现一树槐花在晨光中的姿态,再聚焦到风中摇曳的花朵,最后落到沾衣入鬓的细节,空间转换自然,层次分明 ,避免了平铺直叙,让读者感受到春日赏槐的独特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52

帖子

35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26 18: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南 于 2025-4-27 07:56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二十六讲作业:
白驹02-日出东南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注意三连仄,三连平。借邻韵,大拗必救,小拗孤平必须救。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开头先写别的事物,引起下面所要说的正文。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有明喻,暗喻,隐喻。借喻。等等——。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词的倒装。主谓倒装。主宾倒装。句子倒装。成分的省略。
二、创作题:
以槐花或油菜花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油菜花
白驹02-日出东南
似豆开花意气昂,芃芃灿灿染山黄。
何须华贵披金甲,素朴亦教天地香。

自评:
1、采用了诗家语。运用了明喻和倒转,“似豆开花就是开花像豆小”
2、用韵、格律无误。
3、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4、韵字阴阳平衡。
5、首字平仄符合2/2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帖子

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3
发表于 2025-4-27 12: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六讲作业
白驹19-山茶花哈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邻韵相押的问题。二是拗救的问题。三是变体诗的问题。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答:比是写诗词或散文当中经常的、大量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告诉人们“像什么”的问题。巧比妙喻的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兴,是以彼物说此物,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用事。就是把历史故事提炼成诗句,借以评价历史人物事件,或以古喻今、借古讽今,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用事最常见的是咏史、怀古之类的。(2)用句。就用前人典藉中的句子,引用到自己的诗中。(3)用词。就是把故事前人的文句,缩简为一个词语用在句里。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词的活用有个方面:一是名词作动词用,二是名词作容词用,三是形容词作名词用,四是形容词作动词用,这是诗中经常出现的活用。同时,语言应注意时代特征。

二、创作题:
以槐花或油菜花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油菜花
白驹19-山茶花哈
田野花开遍地黄,和风一缕送清香。
娇姿摇曳迷人醉,蝶舞蜂飞采蜜忙。

自评:首字平仄符合3/1,韵字阴阳1/2。起句,视觉,颜色,远景;承句,嗅觉,气味,送,拟人手法;转句,由景到人并入情,前四写油菜花的状态,后三写人被美丽多彩的油茶花吸引,赏花并醉在花田;结句,再转入景,不但人入迷了,动物也在不停忙活着。有一定的画面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047

帖子

104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4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27 15: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驹17二顷田
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一是邻韵相押的问题。
一般绝句的第一句,如果押韵的,可以押相邻的韵,这在宋以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二是拗救的问题。
格律诗中的平仄都是有一定的规定的,如果出了律,就叫拗句。拗句就是不顺。这是违返格律诗语言美的规律的。拗而救之,谓之拗救。救的方法是,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另一个字用了,与拗的地方相反的平仄来救之。
        三是变体诗的问题。
变体诗是在遵守一定格律然后加以变化而来的一种被很多人认可的诗体。在绝句中最常用的是折腰体,其特点是失粘而意不断。这种绝句的前后两联的平仄格式,都是本句平仄相间和对句平仄相对,符合格律要求;但第二、三句之间却失粘。简言之就是失粘不失对。使全诗像人的腰折断了一样,所以称之为折腰体。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a.比
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在绝句的创作中,比是一种经常的、大量使用的表现方法。巧比妙喻的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b.兴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用典
        用典是古今诗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运用大家熟知的典故、典藉来说明事物,表达情感,阐述观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袁枚曰:“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也”,这说明用典是理所当然的事。
        a、用事。就是把历史故事提炼成诗句,借以评价历史人物事件,或以古喻今、借古讽今,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用事最常见的是咏史、怀古之类的。
  b、用句。
就用前人典藉中的句子,引用到自己的诗中。
     c、用词。就是把故事前人的文句,缩简为一个词语用在句里。
    用典也不可随便用,要注意:
一要用得自然得当,忌生搬硬套;
二是精而勿滥,用多了,成了典的堆累了,那就是说别人的话,没有自己的声音了;
三是要熟不要生,忌用生癖的典。别人都不知道的典,用了白用,不能说明问题,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a、词的活用。
   一般来说,汉字的词性是比较固定的,但在诗中,词性是可以改变的,这叫活用,而且活用的词往往能够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1),名词作动词用。
        2),名词作形容词用。
        3),形容词作名词用。
        4),形容词作动词用。


二、创作题:


七绝~油菜花
白驹17二顷田
客到田间赏艳芳,新容朵朵炼金光。
单枝难誉花中美,春色纤妍一片黄。
自评:这首绝句,用韵正确,格律无误。直起点明主题,以赏花为铺垫,承句拓展了花的特点特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花如炼金时的光色转合句,先抑后扬点出了一枝花不美,一片花的海洋能不美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2

帖子

12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5-4-27 17: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二十六讲作业
白驹23-静女
一、问答题:
1、关于格律,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一、邻韵相押。
二、拗救。
三、变体诗。
2、请举例谈谈你对诗的比和兴的看法。
比,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如: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兴,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如: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3、关于用典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用事:把历史故事提炼成诗句,或以古喻今、借古讽今,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用事最常见的是咏史、怀古之类的。
2、用句:用前人典藉中的句子,引用到自己的诗中。
3、用词:就是把故事前人的文句,缩简为一个词语用在句里。
4、词的活用有哪几个方面?
1)名词作动词用。
2)名词作形容词用。
3)形容词作名词用。
4)形容词作动词用。
二、创作题:以槐花或油菜花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律•阿嬷的槐花饼
文/白驹23-静女
阿嬷菜篮携满串,槐花纷簌落银盘。
揉霜捻雪凝皴手,炙玉煎金烙粉团。
十里闻香惊妙馔,一枚透齿沁心阑。
但听厨下发声喊,今日乖孙要饱餐。
自评:首联“菜篮携满串”“纷簌落银盘”,白描手法展现采槐花、制饼前的准备场景,画面鲜活灵动。颔联“揉霜捻雪”“炙玉煎金”运用比喻与对仗,将阿嬷制作槐花饼的过程诗意化,“凝皴手”既体现劳作艰辛,又暗含岁月痕迹,饱含对阿嬷的心疼与敬意。颈联“十里闻香”“一枚透齿”,从嗅觉、味觉角度夸张描绘槐花饼的美味,极具感染力。尾联口语化的“发声喊”,让阿嬷对孙辈的疼爱跃然纸上,质朴话语将亲情的温暖推向高潮。全诗以物寄情,借槐花饼串联起生活场景与情感记忆,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20 , Processed in 0.0910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