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627|回复: 15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柔荑组第二十八讲作业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5-5-7 21: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一、问答题
1、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对唐代边塞诗异峰突起的理解。
2、科举对诗歌创作发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二、创作题:
以五一期间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创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
10、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0

主题

674

帖子

10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21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5-5-8 15: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81452743 于 2025-5-8 18:39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柔荑12-起风了
一、问答题
1、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对唐代边塞诗异峰突起的理解。
答:文人从军:唐代文人从军的现象非常普遍,他们希望通过军功来建立功名。科举考试虽然是文人获取功名的重要途径,但竞争激烈,因此许多文人选择了从军之路。
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代的边防稳固,与周边民族的交流频繁,这也为边塞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文化氛围:唐代的文化氛围相对宽松自由,诗人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种文化环境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尤其是边塞诗的繁荣。
美学追求:唐代边塞诗在美学上追求壮美和阳刚之美,这种美学追求吸引了许多文人投身于边塞诗的创作。
综上所述,唐代之所以有大量边塞诗,是因为文人从军的社会现象、唐代的繁荣社会背景、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以及对壮美和阳刚之美的美学追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2、科举对诗歌创作发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唐代科举考试要求于考生的,是比较全面的文化修养,包括经术、时务、文章以至书判,科举制度推动了文人去广泛涉猎典籍,增强文化修养。正是这种文化修养上的多方面提高,给予文学创作以比较丰厚的知识基础,再加上技巧、声律、体制的讲求,才有可能促成诗歌的兴盛。科举制度拓宽了诗歌的创作群体,促进了诗㰤的繁荣与发展,增强了诗歌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了诗歌的传播与普及。
二、创作题:
以五一期间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创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五律•题八公山
柔荑12-起风了
逦迤叠峰峦,昆仑一脉连。
岑高时吐月,林密不开天。
学道通玄理,著书鸿烈篇。
最为奇绝处,鸡犬也升仙。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自评:首句韵字“峦”借邻韵,用的是孤雁出群格。这首诗遵循了诗词的正确作法,有中心有故事,有景有抒情,用刘安炼丹一件事阐述了八公山的历史和景色。首联点题,写出了八公山的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颔联进一步细处着笔,描写八公山的自然景观,分别从峰高和林密两处具体写景。颈联则从八公山的名字源自于西汉淮南王刘安学道成仙的神话写起。刘安与门客常在八公山中著书立说,研究天象,编制历法,冶丹炼沙。相传一日,刘安与八公炼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尾联则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为引,继而收束全篇。
另:用韵、格律准确无误。诗作起承转合符合章法。韵字阴阳平衡。没有撞韵、挤韵、连韵现象。首字平仄符合4/4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44

帖子

5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8 17: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寥词客 于 2025-5-8 19:07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柔荑26-寥词客
一、问答题
1、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对唐代边塞诗异峰突起的理解。
答:探究它的成因,当和唐代边塞战争的频繁有关,而文人不辞跋涉,远历边陲,乃至投笔从戎,报效边镇幕府,企求由军功以博取仕宦,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科举对诗歌创作发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科举制度拓宽了诗歌的创作群体,促进了诗㰤的繁荣与发展,增强了诗歌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了诗歌的传播与普及。
二、创作题
五律•五一山行
柔荑26-寥词客
五一游郊陌,登高万里望。
连山晴野绿,满眼菜花黄。
东郭催收麦,西畴遍插秧。
重峦升皎月,畎亩亦忙忙。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用韵与格律无误。韵字阴阳平衡(2/2),首字平仄合理(3/5)。诗中没有出现撞韵、挤韵、连韵和摞眼等禁忌。本次作业以五一山行为题,描写五一郊游所见所闻,反映山乡一片繁忙景象。首联揭题写时间、地点。颌联具体描写山乡秀美风光。颈联采用互文的手法描写农忙景象。尾联写农家劳动的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6

帖子

1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81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9 17: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雨燕双飞 于 2025-5-9 17:33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柔荑08-微雨燕双飞
一、问答题
1、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对唐代边塞诗异峰突起的理解。
答:文人从军:唐代文人从军的现象非常普遍,他们希望通过军功来建立功名。科举考试虽然是文人获取功名的重要途径,但竞争激烈,因此许多文人选择了从军之路。
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代的边防稳固,与周边民族的交流频繁,这也为边塞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文化氛围:唐代的文化氛围相对宽松自由,诗人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种文化环境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尤其是边塞诗的繁荣。
美学追求:唐代边塞诗在美学上追求壮美和阳刚之美,这种美学追求吸引了许多文人投身于边塞诗的创作。
综上所述,唐代之所以有大量边塞诗,是因为文人从军的社会现象、唐代的繁荣社会背景、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以及对壮美和阳刚之美的美学追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2、科举对诗歌创作发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唐代科举考试要求于考生的,是比较全面的文化修养,包括经术、时务、文章以至书判,科举制度推动了文人去广泛涉猎典籍,增强文化修养。正是这种文化修养上的多方面提高,给予文学创作以比较丰厚的知识基础,再加上技巧、声律、体制的讲求,才有可能促成诗歌的兴盛。科举制度拓宽了诗歌的创作群体,促进了诗㰤的繁荣与发展,增强了诗歌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了诗歌的传播与普及。
二、创作题:
以五一期间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创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
七绝·立夏闲吟柔荑08-微雨燕双飞
熏风拂陇杏初青,蜂绕荼蘼伴鸟鸣。
徐步湖亭观鹭影,无醪空数縠纹生。


自评:
习作采用平水韵下平声八庚部(鸣、平),首句韵脚“青”属九青部,形成孤雁入群格变体,符合传统用韵章法。自检平仄合律,无挤韵、撞韵、连韵等诗弊。
习作遵循“全景—中景—特写—心象”递进逻辑,
起句以广角镜头摄“熏风拂陇”之全景,青杏缀枝暗扣立夏时令;
承句聚焦中景,“蜂绕荼蘼”以声破静,“伴鸟鸣”构成高低声部交响。
转句突现人物剪影,“徐步湖亭”牵引视线至远方鹭影,完成由物及人的空间转换;
合句“无醪空数”陡生情致,碧波倒影与天际线交叠,拓出虚实相生的纵深维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3

帖子

42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10 08: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柔荑15-秋枫舞剑
一、问答题
1、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对唐代边塞诗异峰突起的理解。
答:文人从军:唐代文人从军的现象非常普遍,他们希望通过军功来建立功名。科举考试虽然是文人获取功名的重要途径,但竞争激烈,因此许多文人选择了从军之路。
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代的边防稳固,与周边民族的交流频繁,这也为边塞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文化氛围:唐代的文化氛围相对宽松自由,诗人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种文化环境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尤其是边塞诗的繁荣。
美学追求:唐代边塞诗在美学上追求壮美和阳刚之美,这种美学追求吸引了许多文人投身于边塞诗的创作。
综上所述,唐代之所以有大量边塞诗,是因为文人从军的社会现象、唐代的繁荣社会背景、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以及对壮美和阳刚之美的美学追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2、科举对诗歌创作发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唐代科举考试要求于考生的,是比较全面的文化修养,包括经术、时务、文章以至书判,科举制度推动了文人去广泛涉猎典籍,增强文化修养。正是这种文化修养上的多方面提高,给予文学创作以比较丰厚的知识基础,再加上技巧、声律、体制的讲求,才有可能促成诗歌的兴盛。科举制度拓宽了诗歌的创作群体,促进了诗㰤的繁荣与发展,增强了诗歌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了诗歌的传播与普及。
二、创作题:
以五一期间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创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
五一节观大唐不夜城
文/秋枫舞剑
明月照长夜,华灯缀彩楼。
人潮烟火漫,歌乐市空游。


自评:
格律无误。
起承转合比较自然。
这首小诗写了五一节游览西安大唐不夜城的盛况。
一轮明月静静地照着长夜,华灯闪烁,把古香古色的楼宇映照的五彩斑斓。人群像海潮一般,被诱人的烟火气弥漫。此起彼伏的古装演绎,动听的歌乐久久地在夜市的上空游动!多么美好的夜晚!多么美好的大唐不夜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9

帖子

7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39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10 12: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柔荑16—爱国者
一、问答题
1、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对唐代边塞诗异峰突起的理解。
答:探究它的成因,当和唐代边塞战争的频繁有关,而文人不辞跋涉,远历边陲,乃至投笔从戎,报效边镇幕府,企求由军功以博取仕宦,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科举对诗歌创作发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科举制度拓宽了诗歌的创作群体,促进了诗㰤的繁荣与发展,增强了诗歌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了诗歌的传播与普及。
二、创作题
七律•挖野菜
为采春盘出远冈,只求宽慰老肥肠。
无关手糙寒腰硬,不惧山偏小路荒。
荠菜微甜仍旧味,公英虽苦亦馨香。
烹汤蘸酱邀君饮,醉看宾朋笑满堂。


自评:经检测格律正确,韵字阴阳2/3,首字平仄4/4,完美。无挤韵、撞韵。无摞眼,无四平头。首联入题,到远郊挖野菜,只是为了尝鲜,换口味。颔联顺承,不怕年老体弱、地僻山荒。颈联转为写野菜的清香及旧日情怀。尾联通过品尝野菜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及纯朴生活的向往。不足之处恳请评阅老师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6

帖子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10 15: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柔荑17-铁马秋风

一、问答题
1、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对唐代边塞诗异峰突起的理解。
答:探究它的成因,当和唐代边塞战争的频繁有关,而文人不辞跋涉,远历边陲,乃至投笔从戎,报效边镇幕府,企求由军功以博取仕宦,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科举对诗歌创作发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科举制度拓宽了诗歌的创作群体,促进了诗㰤的繁荣与发展,增强了诗歌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了诗歌的传播与普及。
二、创作题
七绝•五一即怀
柔荑17-铁马秋风

春光明媚春光暖,万里春花万里香。
吾祝中华劳动者,心间春驻长顺祥。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以下是对《五一即怀》的点评:
1. 用韵与格律:全诗押“ang”韵(香、祥),属于《平水韵》下平七阳,用韵统一,符合近体诗基本要求。
2. 起承转合:起句“春光明媚春光暖”以重复“春光”强调季节氛围,奠定明亮基调,属“起”。承句“万里春花万里香”承接上句,从“光明媚”延伸至“花万里”,空间上由近及远,属“承”。转句“吾祝中华劳动者”由景及人,转向对劳动者的祝福,完成“转”的功能。合句“心间春驻长顺祥”收束全诗,将“春”的意象与祝福结合,表达愿景,属“合”。
3. 韵字阴阳平衡:两韵脚“香”(阴平)、“祥”(阳平)形成阴阳平衡。
4. 撞韵、挤韵、连韵:无此问题。
5. 首字平仄:首字平仄1/3,符合要求。
总之,全诗主题鲜明,情感真挚,贴合劳动节祝福的场景,语言通俗易懂,格律符合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63

帖子

1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3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11 13: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的旋律 于 2025-5-11 20:48 编辑

第二十八讲作业:
柔荑11-雨的旋律
一、问答题
1、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对唐代边塞诗异峰突起的理解。
答:唐代边塞诗异峰突起,指的是它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成就斐然,成为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以下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创作数量与质量
从数量上看,众多唐代诗人创作了大量边塞题材的诗歌。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等都是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他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在质量上,这些诗歌艺术价值极高,风格雄浑壮阔、慷慨悲凉,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像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战士们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
(2) 反映内容广泛
边塞诗广泛反映了唐代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描绘了壮丽的边塞风光,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读者感受到塞外大漠的雄浑与辽阔;也刻画了战争的残酷,“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将战士的悲惨命运和家人的思念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还涉及到民族交往、边疆生活等诸多内容,为后人了解唐代边塞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3) 时代背景推动
唐朝国力强盛,疆域不断拓展,边疆战事频繁。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为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方面,文人渴望到边疆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们在边塞的亲身经历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国家的繁荣和对外交流的频繁,使得人们对边疆地区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边塞诗满足了人们了解边疆的需求。
(4)文学传承与创新
唐代边塞诗并非凭空出现,它继承了前代诗歌中关于战争、边疆等题材的创作传统。同时,唐代诗人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他们在诗歌的形式、语言、意境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例如,在诗歌形式上,既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也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形式多样;在语言运用上,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科举对诗歌创作发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科举对诗歌创作有诸多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诗歌创作群体扩大
(2)提升诗歌创作水平
(3)促使诗人追求艺术技巧
(4)丰富诗歌题材与风格
(5)催生多元诗歌风格
(6)助力诗歌传播与交流
(7)形成诗歌创作风气
(8)提供诗歌传播平台
二、创作题:
以五一期间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创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五一山行即事  柔荑11-雨的旋律
翠涨溪桥柳拂烟, 携筇来探野春妍。
两三莺语穿新竹, 四五人家起爨烟。
云影偶随山影动, 茶香时共涧香传。
闲亭小憩松风里, 拾得清欢不费钱。
自评:首联,翠涨溪桥柳拂烟,携筇来探野春妍。
首句通过“翠涨溪桥”和“柳拂烟”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山间溪流的清澈与柳树的柔美,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携筇来探野春妍一句,点明了诗人手持竹杖,探寻山间春色的行动,为全诗定下了游览探春的主题。
颔联:这两句通过莺语穿新竹和人家起爨烟的细节描写,进一步丰富了山间的春色图景。莺鸟的啼鸣穿透了新竹的枝叶,显得清脆悦耳;而几户人家升起的炊烟,则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这里的两三与四五不仅是对数量的描述,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颈联,云影偶随山影动,茶香时共涧香传。
颈联通过云影偶随山影动的描写,展现了山间云雾缭绕、山影摇曳的动态美。
茶香时共涧香传一句,则将茶香与涧香相结合,突出了山间自然香气的浓郁与悠长,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山间品茶的闲适生活。
闲亭小憩松风里,拾得清欢不费钱。尾联以闲亭小憩作为收束,点明了诗人在山间亭中休息的情景。在松风的吹拂下,诗人感受到了身心的放松与愉悦。
拾得清欢不费钱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山间自然美景的喜爱与珍视,认为这种清欢是无需金钱购买的宝贵财富。
综上所述,这首七律五一山行即事在描绘山间春色、表现诗人闲适心境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山间的自然美景与自己的生活情趣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清新自然、宁静闲适的画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7

帖子

1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7
发表于 2025-5-12 11: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柔荑05-无形无相
一、问答题
1、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对唐代边塞诗异峰突起的理解。
答:探究它的成因,当和唐代边塞战争的频繁有关,而文人不辞跋涉,远历边陲,乃至投笔从戎,报效边镇幕府,企求由军功以博取仕宦,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科举对诗歌创作发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科举制度拓宽了诗歌的创作群体,促进了诗㰤的繁荣与发展,增强了诗歌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了诗歌的传播与普及。
二、创作题
七言绝句•五一感怀
铁饭碗闲山水游,  橙衣挥帚汗如流。  
何人眼里能装着,  鳏寡无依病苦忧!
自评:小诗的起承转合章法没问题,用韵正确格律都没有问题,韵字阴阳灵活还可以,不存在连韵挤韵撞韵的问题。
       这首小诗 从大体来看 算是找到写诗的门道了但是也刚刚找到,还需要继续加大功夫。
首句说的是中低层上班族 到了五一劳动节期间可以放假休息,次句“橙衣挥帚汗如流”说的是 神穿橙色衣服的环卫工人没有假期 在51期间 同样还要跟正常的时间一样 必须要挥动扫帚继续打扫卫生,汉如雨就是说他们劳动的时候还会浑身是汗,第三句转句是一个问句,最后的结句 聚焦在了鳏寡孤独无依无靠的人身上。整首诗分开层次 从端着铁饭碗的人再到扫大街的环卫工 最后聚焦在了无依无靠的孤独并且生病的人,由第三句的问问到了结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3

帖子

42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12 14: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评阅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柔荑21-我在路上
一、问答题
1、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对唐代边塞诗异峰突起的理解。
答:探究它的成因,当和唐代边塞战争的频繁有关,而文人不辞跋涉,远历边陲,乃至投笔从戎,报效边镇幕府,企求由军功以博取仕宦,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科举对诗歌创作发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科举制度拓宽了诗歌的创作群体,促进了诗㰤的繁荣与发展,增强了诗歌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了诗歌的传播与普及。


二、创作题:
以五一期间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创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
10、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七律·春耕
文/柔荑21-我在路上
陟岭巡原上峻陵,望田青翠美景增。
机鸣垅亩播新粟,谁踏泥途理箩藤。
农父勤辛期岁稔,田翁劳瘁盼家兴。
闲时把韵情思寄,待看仓盈谷满蒸。


自评:此诗格律韵部无误。首字平仄5/3首联交代出地点事件。颔联“机鸣垅亩播新粟,牛踏泥途理蔓藤”、写春耕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颈联“农父勤辛期岁稔,田翁劳瘁盼家兴”对仗较为工整,符合律诗格律要求,主题深化:“闲时把韵情思寄,待看仓盈谷满蒸”既呼应了春耕主题,又进一步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同时融入自身情感,:“陟岭巡原”“穗实增”等表述比原诗更具文学性,提升了诗歌的整体格调。“蔓藤”在春耕场景中一般不是重点农事对象,表述稍显生硬。还有不足请老师扶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15 , Processed in 0.06418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