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708|回复: 15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鹿鸣组第二十九讲作业

[复制链接]

1208

主题

4091

帖子

41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14 21: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顺眼阳光 于 2025-5-14 21:35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
10、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0

主题

371

帖子

37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7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15 20:56: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鹿鸣03-雨霖铃第二十九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在诗词中,符合规范和要求的“境”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真实性与客观性:诗词中的境应基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或自然景物,具有客观存在的基础。
(2)形象性与生动性:需要通过细腻的描绘、精准的刻画,使境具有鲜明的形象,能够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具体的画面。
(3)典型性与概括性:要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或景物,以小见大,概括出更广泛的生活或情感内涵。
(4)情景交融性:境与情紧密相连,是作者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后营造出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5)超越性与韵味性:好的诗词之境往往超越了具体的物象和场景,具有一种弦外之音、味外之旨,能让读者在欣赏诗词时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回味无穷。
(6)创新性与独特性:在众多诗词作品中,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境更能吸引读者。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主要有以下区别:
(1)触发情感的方式不同
借景抒情:
作者心中先有某种情感,然后借助特定的景物来抒发这种情感,是一种主动的情感表达。
触景生情:
是作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从而引发内心的情感波动,是一种被动的情感激发。
寓情于景: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将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不是先有情再借景,也不是因景而触发情,而是情与景在创作过程中就紧密交织在一起 。
(2)情感表达的直接程度不同
借景抒情:
表达感情相对直接,读完作品后,读者能比较明显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有见“情”不见“景”之感。
触景生情:
情感的表达也较为直接,由景引发情后,作者会直接将所生之情抒发出来,读者能清晰地看到景与情之间的触发关系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
寓情于景:
表达感情较为含蓄,正面不着一字抒情,读完作品后,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景,需要仔细分析才能体会到景中所寓含的情感。
(3)景与情的主次关系不同
借景抒情:
落脚点在情上,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是抒情的手段,情是目的。
触景生情:
景是触发情感的媒介,情因景而生,二者相对比较均衡,但情往往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景只是引发情感的一个契机。
寓情于景:
重在景,通过对景的细腻描绘,让情感蕴含在景中,情与景相互交融,不分主次,但景在表现上更为突出,读者需要通过景去感受情。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七律·荷塘月色
文/鹿鸣03-雨霖铃
仄径寻幽荷满塘,平湖似镜影浮光。
风摇翠盖珍珠落,露浥红蕖锦绣妆。
蛙鼓声声喧静夜,萤飞点点乱柔肠。
凭栏独对天边月,思绪绵绵梦亦长。
【雨霖铃自评】
这首七律诗通过自检格律用韵无误,符合起承转合章法,中二联对仗工整,首字平仄为4/4,韵字阴阳平衡,无撞韵、挤韵和连韵现象。
优点:
1. 意象丰富优美:
诗中运用了众多富有特色的意象,如“荷”“平湖”“翠盖”“红蕖”“蛙”“萤”“月”等,描绘出一幅荷塘月夜图,营造出宁静、清幽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2. 画面感强:
颔联“风摇翠盖珍珠落,露浥红蕖锦绣妆”,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风吹荷叶、露珠滚落,以及露水滋润荷花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颈联“蛙鼓声声喧静夜,萤飞点点乱柔肠”,以声衬静,蛙声和萤火虫的闪烁,动静结合,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3. 情感表达细腻:
尾联“凭栏独对天边月,思绪绵绵梦亦长”,诗人独自凭栏赏月,思绪随着月色蔓延,将内心的情感融入到这宁静的月色之中,引发读者的共鸣。
4. 韵律和谐:
全诗严格遵循七律的格律要求,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了作者扎实的诗歌创作功底。

缺点:
1.从韵律上看,这首诗缺乏严谨的韵律感,读起来在音韵和谐度上稍显不足。
2.在意境营造方面,虽然描绘了荷塘夜景的多个画面,但部分意象组合稍显堆砌,比如‘蛙鼓声声喧静夜’和‘萤飞点点乱柔肠’,蛙声喧闹与静夜的静谧、萤飞点点和乱柔肠之间的逻辑联系不够紧密,意境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有待加强。
3.从情感表达来讲,情感的抒发较为隐晦,“思绪绵绵梦亦长”表述比较笼统,没有清晰地传达出具体是怎样的思绪,读者较难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5

帖子

29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9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17 07:50: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鹿鸣15-易蕴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至少要符合以下几点:
(1)境的可感性。
(2)境的完整性。
(3)境的独特性。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有以下区别: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七律·荷塘月色
鹿鸣15-易蕴
银纱悄覆小池塘,万点星芒抚碧裳。
月碎涟漪鱼戏影,风摇菡萏夜浮香。
蛙鸣忽破琉璃镜,叶动惊飞翡翠光。
欲问姮娥赊玉魄,酿成清露润荷妆。

简评:格律无误,首字平仄5:3不错,韵字阴阳比例4:1需要优化。 这首《七律·荷塘月色》围绕夏夜荷塘月色之景展开创作,意境优美,颇具匠心。
诗歌紧扣“荷塘月色”主题,以“银纱覆塘”“星芒抚裳”开篇,迅速勾勒出月光笼罩下荷塘的静谧柔美;“月碎涟漪”“风摇菡萏”“蛙鸣破镜”等意象灵动鲜活,动静结合,将荷塘月夜的清幽、灵动与诗意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如临其境。不错的一首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49

帖子

5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17 15: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鹿鸣05-心中有爱第二十九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在诗词中,符合规范和要求的“境”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真实性与客观性:诗词中的境应基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或自然景物,具有客观存在的基础。
(2)形象性与生动性:需要通过细腻的描绘、精准的刻画,使境具有鲜明的形象,能够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具体的画面。
(3)典型性与概括性:要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或景物,以小见大,概括出更广泛的生活或情感内涵。
(4)情景交融性:境与情紧密相连,是作者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后营造出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5)超越性与韵味性:好的诗词之境往往超越了具体的物象和场景,具有一种弦外之音、味外之旨,能让读者在欣赏诗词时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回味无穷。
(6)创新性与独特性:在众多诗词作品中,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境更能吸引读者。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主要有以下区别:
(1)触发情感的方式不同
借景抒情:
作者心中先有某种情感,然后借助特定的景物来抒发这种情感,是一种主动的情感表达。
触景生情:
是作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从而引发内心的情感波动,是一种被动的情感激发。
寓情于景: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将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不是先有情再借景,也不是因景而触发情,而是情与景在创作过程中就紧密交织在一起 。
(2)情感表达的直接程度不同
借景抒情:
表达感情相对直接,读完作品后,读者能比较明显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有见“情”不见“景”之感。
触景生情:
情感的表达也较为直接,由景引发情后,作者会直接将所生之情抒发出来,读者能清晰地看到景与情之间的触发关系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
寓情于景:
表达感情较为含蓄,正面不着一字抒情,读完作品后,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景,需要仔细分析才能体会到景中所寓含的情感。
(3)景与情的主次关系不同
借景抒情:
落脚点在情上,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是抒情的手段,情是目的。
触景生情:
景是触发情感的媒介,情因景而生,二者相对比较均衡,但情往往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景只是引发情感的一个契机。
寓情于景:
重在景,通过对景的细腻描绘,让情感蕴含在景中,情与景相互交融,不分主次,但景在表现上更为突出,读者需要通过景去感受情。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七律·荷塘月色
风定澄波夜未央,藕花深处暗浮香。  
一痕淡月窥鱼影,数点流萤度石梁。  
偶有蛙声惊短梦,漫斟星斗入吟觞。  
此间清景谁堪共?欲唤濂溪说渺茫。

自评:本诗格律正确,首自符合3/5起承转合一气呵成,写出来荷塘月色的清幽与荷花的高洁气质,最后应用典故回扣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7

帖子

10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07
发表于 2025-5-18 19: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鹿鸣26-庄楚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至少要符合以下几点:
(1)境的可感性。
(2)境的完整性。
(3)境的独特性。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有以下区别: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七绝·月下池塘
文/庄楚
谁共池亭龙井杯,月光荷影此徘徊。
偶然风起青萍处,细细清香渡水来。
自评:
诗题月下荷塘,首句营造气氛,从荷塘边饮茶写起,二句写月下荷塘之景,营造一种清幽之境。三四句风起荷塘后,清香过水而来弥漫在身边,一种禅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9

帖子

29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9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18 19: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鹿鸣组第二十九讲作业
鹿鸣组-山西老董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至少要符合以下几点:
(1)境的可感性。
(2)境的完整性。
(3)境的独特性。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有以下区别: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七律•荷塘月色
鹿鸣组-山西老董
荷风惬意步横塘,月色如银送晚凉。
影动惊飞双白鹭,波浮乱拥两鸳鸯。
当年旧景今重现,久客他乡各一方。
老去非无离别恨,痴情自古惹愁肠。

诗作自评:用韵格律无误。起承转合符合章法。首联景起点题,选取荷塘月色优美的景象。承联承接并扩展了荷塘的景象。也是镜头的聚焦。颈联转向回忆。“当年旧景今重现,久客他乡各一方。”尾联具体什么原因也未明确交代。“老去非无离别恨,痴情自古惹愁肠”。诗尽意未尽,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此诗无连韵撞韵挤韵。首字平仄4/4完美。韵字阴阳3/2符合要求。此诗意境优美,行文自然流畅。作业符合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91

帖子

7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18 19: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鹿鸣25-心怡然第二十九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在诗词中,符合规范和要求的“境”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真实性与客观性:诗词中的境应基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或自然景物,具有客观存在的基础。
(2)形象性与生动性:需要通过细腻的描绘、精准的刻画,使境具有鲜明的形象,能够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具体的画面。
(3)典型性与概括性:要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或景物,以小见大,概括出更广泛的生活或情感内涵。
(4)情景交融性:境与情紧密相连,是作者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后营造出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5)超越性与韵味性:好的诗词之境往往超越了具体的物象和场景,具有一种弦外之音、味外之旨,能让读者在欣赏诗词时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回味无穷。
(6)创新性与独特性:在众多诗词作品中,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境更能吸引读者。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主要有以下区别:
(1)触发情感的方式不同
借景抒情:
作者心中先有某种情感,然后借助特定的景物来抒发这种情感,是一种主动的情感表达。
触景生情:
是作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从而引发内心的情感波动,是一种被动的情感激发。
寓情于景: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将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不是先有情再借景,也不是因景而触发情,而是情与景在创作过程中就紧密交织在一起 。
(2)情感表达的直接程度不同
借景抒情:
表达感情相对直接,读完作品后,读者能比较明显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有见“情”不见“景”之感。
触景生情:
情感的表达也较为直接,由景引发情后,作者会直接将所生之情抒发出来,读者能清晰地看到景与情之间的触发关系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
寓情于景:
表达感情较为含蓄,正面不着一字抒情,读完作品后,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景,需要仔细分析才能体会到景中所寓含的情感。
(3)景与情的主次关系不同
借景抒情:
落脚点在情上,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是抒情的手段,情是目的。
触景生情:
景是触发情感的媒介,情因景而生,二者相对比较均衡,但情往往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景只是引发情感的一个契机。
寓情于景:
重在景,通过对景的细腻描绘,让情感蕴含在景中,情与景相互交融,不分主次,但景在表现上更为突出,读者需要通过景去感受情。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七律•南湖赏荷
心怡然
翠盖红裙入画屏,是谁妙手绘丹青。
一湖花气钻襟袖,几对闲鸥憩蓼汀。
赊我唐诗三万句,赋她荷韵四时馨。
流连慢步蓬莱境,醉饮香风不愿醒。
自评:这首《七律•南湖赏荷》格律正确无误,起承转合分明,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诗中通过“翠盖红裙”“一湖花气”“几对闲鸥”等意象,生动地描绘出南湖荷景的美丽与宁静,营造出如蓬莱仙境般的氛围。赊我唐诗三万句,赋她荷韵四时馨”,表达了诗人想用唐诗来赞美荷花的韵味,足见其对荷花的钟情。“醉饮香风不愿醒”更是将这种沉醉于美景的情感推向高潮。是一首优秀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44
发表于 2025-5-19 20: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鹿鸣20-乘风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至少要符合以下几点:
(1)境的可感性。
(2)境的完整性。
(3)境的独特性。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有以下区别: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七绝 荷塘月色
文/乘风
高低错落惹人怜,默默清香与有缘。
仰首方知今夜月,轻轻落水欲争妍。
自评;格律平仄无误,转句写的有待斟酌,味道似乎不那么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7

帖子

5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77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20 01: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鹿鸣08~泰山一松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一是境的可感性。二是境的完整性。三是境的独特性。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1)“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七律.荷塘月色
文/鹿鸣08~泰山一松
山村雨霁夜微凉,月色轻笼半亩塘。
玉立娉婷凝蜃气,屏围圆润闪珠光。
鱼游镜水星河乱,蛙鼓圩堤人事伤。
一去离家天样远,清辉褪尽剩愁肠。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如下:
1)用韵、格律经检测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并切题:山村雨后的夜晚,月色笼罩下的小荷塘;颔联写月下荷花的朦胧美,荷盖中水珠在月色下闪着光,以上是静态。颈联:鱼戏打破水面平静,使倒映在水中的星星出现紊乱,青蛙躲在塘边鸣叫引起对往事的怀念;尾联,心爱的人离家到很远的地方去了,自己在荷塘久久徘徊,直到月儿西下清辉褪尽了,一副对心上人的思念却越来越浓。
3)注意韵字阴阳2:3平衡。
4)没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5/3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

帖子

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3
发表于 2025-5-20 01: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班。鹿鸣17-笔严第二十九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景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
(1)真实性与客观性:
诗词中的景,必须真实,观客在的境,才符合规范表准和要
(2)形象性与生动性:
写诗词,必须认真观查,取其代表性的景物进行形象和生动的描写。
(3)典形性与概括性:
景与景必须紧密惯联,具备它的典形性和概括性。
(4)情景交触性: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相互交触。
(5)超越性与韵味性:
好诗词超越它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6)创新性与独特:
写好一首好作品,必须创新,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1)抒发情感的方式不同:
借景抒情:
通过观查思考,必须有真情实。
然后才能抒发情感。
(2)情景表达的程度不同:
借景抒情:
可以直表达,同时可以暗喻。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似。

七绝·荷塘月色
文/鹿鸣17-笔严

浩月澄辉映碧塘,清风缕缕递幽香。
闲来夜赏荷颜彩,兴起题诗作赋忙。

自评:
这是一首以荷塘月色为主题的七言绝句。格律,符合规范标准。章法符合起承转合要求。景物生动形象。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感情真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14 , Processed in 0.07641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