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5-25 21: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纳兰 于 2025-6-18 11:45 编辑
9-12下周一7点半到8点潇湘雨竹老师
9.江城梅花引端午节
作者:凤箫25-逸飞阳
每逢端午意难平。望苍冥。恨苍冥。北屋凄迷,小院冷风清。苔藓幽深侵暗砌,门悬草,粽无温、酒独倾。
独倾。独倾。蓦然惊。痛吟声。三五更。不忍不忍,泪已尽、芳树凋零。失去依存,醉里问谁醒,物是人非空寂寂,孤影立,默无言,碧落凝。
临屏副总评阅潇湘雨竹老师点评:
发端句“每逢端午意难平”略显直白,建议将“意难平”的情绪融入更具体的端午意象或场景感受中去。“望苍冥,恨苍冥”这里“恨”字有些过猛,可换成“怅”。后两拍氛围营造的很成功,尤其是“苔藓幽深侵暗砌”,很好地烘托了悲情。下阙从叠句到物是人非的孤寂,情感脉络表达到位。意象选择上“芳树凋零”不是很贴切,端午(初夏)正是花草繁茂之时,用“凋零”作者的意图可能为投射心境,但容易削弱画面感和真实性。结拍“碧落凝”含义有些模糊,句读衔接较生硬,余味稍欠。整体的立意和情感比较统一,在意象选择,情感表达的凝练度上还有提升空间。
修改后(供参考)
每逢端午意难平。望苍冥。怅苍冥。北屋凄迷,小院冷风清。苔藓幽深侵暗砌,门悬草,粽犹冷、酒独倾。
独倾。独倾。咽吟声。夜三更。又五更。罢了罢了,泪暗尽、榴火空明。人去楼空,醉里倩谁醒? 物是人非庭院寂,孤影立,默无言、对云凝。
10.江城梅花引•送春
作者:凤箫46-小雪雪
东风不解故人嗟。落桃花,又杨花。无计啼鹃,隔岸送春槎。汩汩春声随碧水,斜照里,旧情深,向远涯。
远涯。远涯。梦难赊。叹韶华。负物华。握也握也,握不住、岁月如沙。望里迢遥,心事渺云霞。送尽流光消一季,空剩我,对枝头,念更加。
临屏副总评阅潇湘雨竹老师点评:
潇湘雨竹浅评:韵律正确
此词已属佳作,整体构思精巧,语言婉约,很有韵味,尤其“送尽流光消一季”可谓亮点。点赞赏学了。
11.江城梅花引·茶
作者:凤箫07-岁寒三友
东风剪水漾晴丝。浣霞衣。曳霞衣。烟柳摇青,薄霭罥山眉。惊破雷声三月里,分翠色,踏晨光、撷露枝。
露枝。露枝。 缀新菲。引客痴。凝玉饴。沏也沏也,沏雪乳、漫泼春晖。砚冷诗慵,犹为暗香题。纵使红销沉涧底,凭一缕,抱冰心、待故蹊。
临屏副总评阅潇湘雨竹老师点评:
开篇“东风剪水漾晴丝”,“剪水”是描绘雪花飘落的样子,“晴丝”:虫类所吐的丝。这句明显离题,词意表达也不够精准。上阙写采茶场景,在我国,有“明前茶”“谷雨茶”等说法。起拍最好能表明时节。“霞衣”是“云”还是“采茶女”?代指不明且与茶关联弱。“罥山眉”的“罥”用的较僻,“山眉”指山形如眉,暮霭“罥”其上,搭配稍显别扭。撷/露枝,缀新菲。采茶是采叶,不是“枝”“新菲”也和茶无关。“惊破雷声”与整体柔美基调有冲突。“玉饴”更多指糖浆,“雪乳”指茶水,但“沏雪乳”搭配不当,沏的是水,得到的是茶。“漫泼春晖”的“泼”字力度过大,与品茶的雅致氛围不符。“砚冷诗慵,犹为暗香题”,意象来源不清,上下句亦无关联性。“红绡沉涧底”的“红绡”指什么,为何“沉涧底”?“待故蹊”喻茶还是喻人?含义模糊不清。
主要问题:
1.意象堆砌:上片写景“东风,晴丝,霞衣,烟柳,薄霭,山眉,雷声,翠色,晨光,露枝”密度过大,春景氛围不够协调,与茶的关联性弱。
2.脉络不清:从采茶→沏茶→书斋(砚冷诗慵)→落花(红绡)→待故蹊,场景转换频繁且缺乏必要的过渡和逻辑关系,显得散乱。
3.语言表达:用词不够精准,个别文字表述有歧义。
12.江城梅花引•梦
作者:凤箫36-柳轻颦
池塘花影漫亭台,芰荷开,素心开。心又盈香,梦又绝尘埃。小楫轻舟斜日下,烟波上,与芙蕖、共一涯。
一涯。一涯。新朵裁。花作钗。红晕腮。载也载也,载不尽、夏日清佳。梦里韶光,提笔久萦怀。写就新词千百叠,邀素月,倚荷风、浅唱来。
临屏副总评阅潇湘雨竹老师点评:
上阙开篇从“池塘花影漫亭台”至“与芙蕖`共一涯”描绘了夏日荷塘泛舟的唯美画面,具有梦幻感和沉浸感,符合主题“梦”的意境。一点小的瑕疵是在下阙。从“载也载也”跳跃到“载不尽、夏日清佳”的抽象感受,再到梦醒抒怀,这个过渡在逻辑和情感流动上不够平滑自然。尽管如此,这首词整体的意境营造、语言美感和情感表达仍是可圈可点的,瑕不掩瑜。
改动后(供参考)
池塘花影漫亭台,芰荷开,玉颜开。心自盈香,梦自绝尘埃。小楫轻舟斜日下,烟波上,与芙蕖、共一涯。
一涯。一涯。为谁栽。绿作苔。红映腮。载也载也,载不尽、此际悠哉。渐远仙槎,梦醒总萦怀。谱入冰弦三两叠,邀素月,倚荷风、浅唱来。
13-15周一9点到9点半楚狂人老师临屏
13.江城梅花引·公园闻葫芦丝
作者:凤箫23-行千里路
柳丝飘绕夏园门。踏芳芬。沐芳芬。曲径通幽,竹影扫苔痕。忽有仙音云外落,穿林樾,袅湖风,堪醉魂。
醉魂。醉魂。入深樽。声愈醇。意愈醺。听也听也。听不够、丝管氤氲。鲤跃莺和,余韵漾榴云。更引留连桥畔路,循曲岸,绕花汀、忘晓昏。
临屏总评阅楚狂人临屏点评:
起拍还行点明时间地点。踏芳芬,踏字不好,缺乏美感,要爱护花草哈。这里的三字句是个递增,加强的过程,建议踏改觅芳芬,沐芳芬,就有递增效果。上片除此处外总体还顺畅。声愈醇这里是不是出律了?其实江梅引最能出味的是下片的叠韵及接着的三个三字句。这首词下片这里处理的强差人意。要么直抒胸意,要么借景喻情,在情感上也是一拍接一拍,紧凑而相对独立又有内在关联。这首词下片基本上处在一个平行的状况,就是平淡,没有吸引人的地方。听到葫芦丝,给人是一种什么样的视听感觉,文里没有较好表露出来。所以说副题也重要,这里是公园闻葫芦丝,主体就是闻葫芦丝。如果是游公园或是公园所见,意思就不一样了。我不知道我这样说大家能不能理解,话说回来下片的结拍还是不错的。
14.小渔村词研17期第17讲
江城梅花引•赏荷
作者:凤箫12-一帆风顺
满塘烟雨碧笼纱。揽荷花。诵荷花。粒粒珍珠,荷上舞桑巴。蛙鸟合欢鸣惬意,惹人醉,欲乘舟、访鹭家。
鹭家。鹭家。邻鱼虾。宅横斜。堪丽华。赏也赏也,赏不够、日落还家。顿觉微风,爽利又清嘉。欲问星光何处美,携我愿,赴西东,共锦霞。
临屏总评阅楚狂人临屏点评:
上片很灵动,但个人觉得,还是三字句的问题。揽荷花,诵荷花,首先揽荷花应放在后面,诵荷花的诵字不准确,。在烟雨蒙蒙中首先应是先看到荷花进而有揽这个行为。然后是结尾的惹人醉,句式平淡,个人觉得用一种行为来表达更合适些,比如用借油伞,欲乘舟,访鹭家。下片起拍的叠韵姑且不谈,鹭鸶是捉鱼虾的,宅横斜,宅字来的毫无由头,这里应该对鹭家的行为继续进行补述。所以这里应该是鹭家鹭家,提鱼虾,影横斜。然后堪丽华在这是个什么梗?其实作者意思是这个场面很美的意思。所以后面赏也赏也,赏不够才顺理成章。但这个堪丽华根本没起到这个作用,流于浅表而且读来不畅。前面是满塘烟雨,那么下片的日落也让人感到意外,这样一看,上片就少了铺垫表示雨过天晴。我稍微改动一下,供参考,当然下片结有不尽人意之处,仅提供一种思路。
满塘烟雨碧笼纱。揽荷花。诵荷花。粒粒珍珠,荷上舞桑巴。蛙鸟合欢鸣惬意,借油伞,欲乘舟、访鹭家。
鹭家。鹭家。提鱼虾。影横斜。映云霞。赏也赏也,赏不够、此处清嘉。阵阵微风,扑面拂清纱。若是晴光升起处,携我愿,趁青春,好年华。
15.小渔村词研十七期第17讲
江城梅花引.夏夜
凤箫48—云心
风花默默柳含烟。月娟娟,又娟娟。岸芷香浮,烟缕亦缠绵。一脉横塘牵系处,波心影,忍凝眸,更黯然。
黯然,黯然,惹魂牵。落花天,蚱蜢船。觅也觅也,觅不到,只影谁怜。犹有明湖,碧玉鉴双莲。独立蝉声私语处,风渐起,木兰干,翠袖寒。
临屏总评阅楚狂人临屏点评:
说实话,云心的这首从下午5年多钟到我这,我看了几遍。整体还可以,只有五个小问题要调整一下。一个是又娟娟的又字,前面是月娟娟,名词形容词,又娟娟副词加形容词,因此有一点不清晰,还不如月娟娟,影娟娟,用影娟娟也是为下片情感作个小铺垫。二是烟缕亦缠绵,为何不是烟雨亦缠绵!?而用缕呢?三是一脉横塘牵系处,什么牵系呢?联系波心不错,为何不具体些呢!比如要是我,会这样写,一脉横塘争渡处,波心影,忍凝眸,意黯然。下片并没有什么问题啊,上片用对比的手法,来渲染下片。争渡处也许是曾经的一种经历,这个己经跟舟争渡,还是人争渡关系己不大了。争渡要具象化,对吗?是的,具体化。句子首先要让人读的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