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056|回复: 21

小渔村四十五期评阅强化班疏影组第六讲作业

[复制链接]

45

主题

446

帖子

44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6-21 10: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凡皿沐子 于 2025-6-22 08:29 编辑

第六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韵部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化,使用的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100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0

主题

121

帖子

12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1
发表于 2025-6-22 10: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期评阅强化班疏影组第6讲作业
疏影33-萍踪侠影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意象浮现,就是把你心里的情绪或者你想表达的内容实体化。因为心中的想法或者情绪是不可见的,需要通过物象的表达,让它犹如画面甚至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一是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如“禅心以似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二是动静结合。就像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三是感官冲击。例如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有听觉上的冲击感。
二、创作题: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韵部不限。
七绝·同学电话
寒窗情谊自遥同,两处相思跨宇穹。
一线连音牵彼此,呵询白发有无丰。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此绝句用韵、格律无误。诗作以同学情谊深为大前提起始,两人相互思念承接,同学突然来电话为转折,以爱护的口吻问:你的头发是不是全白了?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韵字阴阳平衡。
说明:诗家语变形“跨宇穹”,虽然相距很远,但达不到跨越天空,运用了夸张手法。
运用了形象思维抽象可视化,一线连音,有感官冲击。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化,使用的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100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21

帖子

4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2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6-22 13: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期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疏影38-浅浅淡淡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抽象可见化是把心中情绪感慨,写成具体的画面或景色。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一将理论用文字转成画面,二动静结合,三感官冲击。
例如动静结合
动态 :帘动薰风至
静态 :云开暑气盈


五律·夏至抒情
文/浅浅淡淡
帘动薰风至,云开暑气盈。
稻苗平堰静,蛙鼓小池鸣。
语少棋观弈,茶香火慢烹。
流年如矢过,含笑举杯倾。

自评:作品选用平水韵八庚部,韵脚阴阳平衡,中二联对仗工稳,节奏相应。作品使用精炼的语言,动静结合的手法,由景入情生动刻画夏日田园的休闲时光已经豁达的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8

帖子

13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38
发表于 2025-6-22 15: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中有小鱼 于 2025-6-22 15:20 编辑

第六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意象浮现,就是把你心里的情绪或者你想表达的内容实体化。因为心中的想法或者情绪是不可见的,需要通过物象的表达,让它犹如画面甚至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如“禅心以似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2)动静结合。就像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3))感官冲击。如:   
  访友
         -王仔园
乱乌栖定夜三更,楼上银灯一点明。
记得到门还不扣,花阴悄听读书声。
读这首诗,感觉身临其境,视觉、听觉全打开。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韵部不限。

五律:怀念外公
文/江小鱼

人生如过隙,两鬓渐星星。
回首方知远,关情不忍听。
心头存旧迹,梦里辨衰形。
隔代欢娱暖,重温每忘龄。

点评:
起句写当下,流光易逝人易老。承顺写过去,是回忆,是闲谈,句句落在心坎。转句写当下,斯人已去,亲情永存。结句是感慨和总结。
整首诗格律准确无误 ,用韵正确,无连韵、挤韵的情况。承句用到了动静结合,转句用到了感官冲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3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1
发表于 2025-6-22 22: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期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疏隐17-闻笛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
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是指诗人将抽象的情感、思想、概念等,通过具体可感的意象、场景、动作等描绘出来,让读者能凭借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去感知,从而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可见”“可触”“可感”。例如把“愁”这种抽象情绪,用“一江春水”“白发三千丈”等具体物象来表现,让读者能通过物象的形态、数量等直观体会情感的强度。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意象在抽象可见化中的使用技巧,主要可分为以下 3 个方面:
(1)以具体物象比喻抽象情感或概念
​举例:
​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的浩瀚不绝比喻“愁”的绵长无尽,让抽象的愁绪有了具体的流动感和视觉上的广阔感。
(2)通过动态场景或动作外化内心状态
​举例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寻寻觅觅”的动作,外化内心的茫然无措;以“冷冷清清”的环境,烘托孤寂的心境,让抽象的悲愁通过场景动态变得具体。
​(3)借助感官通感连接抽象与具体。
举例:
​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细无声”的听觉感受,写春雨的轻柔,将“喜”的情绪融入对雨的细腻感知中,让抽象的“喜”通过听觉体验被读者捕捉。

二、创作题
七律·游湖
文/闻笛
画舫穿云入镜天,波光衔岸柳丝牵。
风翻荷盖香盈袖,鱼戏萍踪浪拍舷。
舟破青绡摇远岫,鹭沾珠玉落晴川。
怡情暮色笼轻棹,半枕烟霞月满船。
作业要求:
诗家语运用与变形标注
1. “画舫穿云入镜天”
​诗家语变形:“穿云”为意象错位,画舫在水面行驶,却言“穿云”,以云层倒映水中的视觉错觉,将水天相接的景象浓缩为动态画面,属“以实写虚”的空间变形。
​通过船行划破云影的假象,强化水如明镜的质感,让抽象的“天”与具体的“舫”形成视觉碰撞。
2. “波光衔岸柳丝牵”
诗家语变形:“衔”“牵”为动词拟人化,赋予波光与柳丝以动作,将静态的岸线与波光转化为相互“衔接”“牵拉”的动态关系。
3. “舟破青绡摇远岫”
​诗家语变形:“青绡”为比喻变形,以青色丝织品喻水面,“破”字化静为动,将水波荡漾的形态转化为“绡”被划破的视觉意象。
 抽象可见化技巧:
​以具体物象比喻抽象情感:尾联“怡情暮色笼轻棹”中,“怡情”为抽象情绪,通过“暮色笼舟”的具体场景外化——暮色如纱笼罩轻舟,以视觉上的“笼罩”感暗示心境的沉浸与安宁,属动态场景外化内心状态。
​感官通感:颈联“鹭沾珠玉落晴川”中,“珠玉”喻水珠(承接“舟破青绡”的水波飞溅),“落”字结合听觉(水珠滴落声)与视觉(晶莹坠落),将抽象的“动”转化为通感体验,属感官互通的具象化。

2. 空间设计:
​首联“画舫穿云”从水面切入,延伸至“镜天”,构建上下垂直空间;颔联“风翻荷盖”“鱼戏萍踪”聚焦中景,以水平空间的动态填充画面;颈联“舟破青绡”“鹭落晴川”由近及远,拉伸纵深;尾联“暮色笼舟”“月满船”以暮色和月光包裹空间,形成闭环。抽象的“游湖时序”通过空间的由上至下、由近及远、由动至静实现可见化。
自评:格律无问题,韵字阴阳均衡,没挤韵、撞韵现象。
七律符合“诗家语运用、形象思维、空间设计、格律规范”等要求,通过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实现抽象可见化,意脉较连贯,起承转合也可以,其他问题欢迎老师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3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1
发表于 2025-6-23 15: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疏影03兰子
第六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意象浮现,就是把你心里的情绪或者你想表达的内容实体化。因为心中的想法或者情绪是不可见的,需要通过物象的表达,让它犹如画面甚至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如“禅心以似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2)动静结合。就像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3))感官冲击。如:   
  访友
         清-王仔园
乱乌栖定夜三更,楼上银灯一点明。
记得到门还不扣,花阴悄听读书声。
读这首诗,感觉身临其境,视觉、听觉全打开。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韵部不限。

二.创作题

七律.咏挑担返家高考女生
  文/ 兰子

十载寒窗历雪霜,灌阳娇女战文场。
肩挑烈日孤身影,背负行囊满墨香。
不慕奔车驰电疾,唯期稳步驾云翔。
龙门一跃惊鸿起,携梦归来报故乡。

点评:用韵七阳平声。起句写高考生十年寒窗苦读。承句写高考后,独自一人背挑行囊离开学校,坚强的身影令人动情。转句用对比手法,不攀比,别人座汽车离开学校,而用坚强的步伐走出自己的人生。结句赞美考生,只要努力就会收获。用韵正确,无连韵、无挤韵。有时间的跨度,情感交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3

帖子

7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23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6-24 00: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筱筱兰 于 2025-6-24 22:21 编辑

小渔村45期评阅强化班疏影组第六讲作业
疏影20-筱筱兰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诗词的抽象可见化,即意象浮现,就是把你心里的情绪或者你想表达的内容实体化。因为心中的想法或者情绪是不可见的,需要通过物象的表达,让它犹如画面甚至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
    (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
       好的、生动的诗绝对不是平白直叙的说明一件事,或者一个道理,即便宋诗说理,也是要通过物象来说明的。例如:
       “禅心以似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道潜和尚在谢绝歌姬的敬酒,那么怎么去说明自己禅心不动呢?他就用了一个非常恰当的物象“禅心以似沾泥絮”。柳絮随风飘舞,但是落在泥中,沾染了泥的柳絮,就不会在被吹拂起来,所以说“不逐春风上下狂”。那么这里除了用沾泥絮比喻自己的禅心, 还用春风比喻歌姬、或者说苏轼的调侃。
    (2)动静结合
       在写诗的时候,不仅仅是要写抽象的东西,还有一些具体的事件、或者说画面,这个时候我们所选取的物象就有生动,要动静结合。
       就像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荷花很美。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然不知从别处飞来两只白鹭,会给你惊喜,更加吸引你眼球。
     (3)感官冲击
        诗虽然不是画面,没有声音,但是诗的表现力强,通过文字可以让你仿佛看到画面,还可以触动你各个功能的感官,无论是嗅觉、听觉、触觉。例如: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唐-李商隐
晴暖感馀芳,红苞杂绛房。
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
梦罢收罗荐,仙归敕玉箱。
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
       “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从感官上来说,“扫后更闻香”,既有感官上嗅觉的延伸,又有余味。画面上从有花飘落,到花被扫去,看似已经结束,但是画外还有余香。

二、创作题
七律·别
文/筱筱兰
暮云沉水送行舟,烟锁平芜风满楼。
君向潇湘经楚雨,我随孤雁入寒秋。
垂杨空绾天涯月,缺影偏萦客子愁。
过尽千山皆是幻,清辉犹照寸心幽。

诗家语变形处理:
词句的超常搭配。“垂杨空绾天涯月”中“垂杨”如何能“绾月”?这种词语的搭配很难符合生活常理。

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通过“云、水、舟、烟、平芜、风、楼、孤雁、垂杨、天涯月”等丰富的物象表达,将内心那份深藏、孤寂、难以排遣的离愁犹如画面甚至镜头一般可见。

自评:
1.诗作格律严谨,平仄无误,用韵正确。韵字阴阳平衡(3阴2阳,比例得当),首字平仄分布平衡(4平4仄)。规避了撞韵、挤韵、连韵等音韵瑕疵。中二联对仗工整。
2.章法结构清晰,起承转合分明。
首联起兴点题,营造氛围:“暮云沉水”景象开阔又压抑,渲染出离别的沉重氛围。“风满楼”既是实景(风灌满楼阁),也暗示着离别带来的心潮起伏和不安。此联通过丰富的意象(云、水、舟、烟、平芜、风、楼),构建了一幅苍茫、萧瑟、充满离愁的黄昏送别图。
颔联点明双方去向,形成空间与情感上的强烈对比。“潇湘”与“寒秋”、“楚雨”与“孤雁”形成地理与心境的双重对照。一个“孤”字,一个“寒”字,将自己形单影只、心境凄凉的感受刻画得淋漓尽致。
颈联是情感的深化和意境的升华。此联将对友人的不舍(空绾)、自身的漂泊孤寂(客子)和因离别而生的深刻愁绪(愁),都融入“垂杨”、“天涯月”、“缺影”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中。
尾联由景及情,直抒胸臆,描绘出内心那份深藏、孤寂、难以排遣的离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2

帖子

101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19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5-6-24 06: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期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疏影26-起风了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抽象可见化是把心中情绪感慨,写成具体的画面或景色。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一将理论用文字转成画面,二动静结合,三感官冲击。
例如动静结合
动态 :帘动薰风至
静态 :云开暑气盈
感官 :感时花溅泪
二、创作题:
五律•母亲
文/起风了
恬淡七旬秋,平生多顾忧。
褐衣仍在目,白发已盈头。
羊尚跪回赠,鸦终哺作投。
亲恩深似海,我辈以何酬。
三、自评本次作业。
自评:
1. 用韵与格律:格律正确,水平韵下平十一尤韵。首句入韵,平仄合律,不存在撞韵、挤韵、连韵、摞眼问题。
阴平:秋、忧。
阳平:头、投、酬。
韵脚阴阳比例为2:3,比例合适。
首字平:恬、平、羔、鸦、亲。
首字仄:褐、白、我。
首字平仄比例为5:3,比例合适。
题目是母亲,起句直接破题,点明年龄和性格特征。
炼字:仍、已、赠、投、酬。
中二联对仗工整,句式词语结构有错开(212/221)避摞眼之病。
章法布局:首联直接破题,点明母亲的年龄和普遍性格特点。颔联进一步细处着笔分别从满头白发、仍在缝衣两方面说明了母亲年龄和勤劳的性格特征,是首联的延伸。颈联从羊羔跪乳和乌鸦反哺两个小故事引起反思(羊羔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乌鸦的雏鸟长大,必衔食饲其母),尾联则从动物尚且如此,作为人类,我们应该拿什么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呢?以反问引起人们的孝道反思,继而收束全篇。诗作起承转合符合章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8

帖子

1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8
发表于 2025-6-24 08: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期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意象浮现,就是把你心里的情绪或者你想表达的内容实体化。因为心中的想法或者情绪是不可见的,需要通过物象的表达,让它犹如画面甚至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如“禅心以似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2)动静结合。就像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3))感官冲击。如:   
  访友
         清-王仔园
乱乌栖定夜三更,楼上银灯一点明。
记得到门还不扣,花阴悄听读书声。
读这首诗,感觉身临其境,视觉、听觉全打开。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韵部不限。
五律:秋思
疏影组长-穆小兮

雨落动秋思,沙沙叶影随。
灯前笺散乱,枕上梦迷离。
不见音书送,惟闻野雁悲。
念亲今十载,何处问归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9

帖子

2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6-24 08: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疏影19-红叶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意象浮现,就是把你心里的情绪或者你想表达的内容实体化。因为心中的想法或者情绪是不可见的,需要通过物象的表达,让它犹如画面甚至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好的、生动的诗绝对不是平白直叙的说明一件事,或者一个道理,即便宋诗说理,也是要通过物象来说明的。例如李商隐的《舞女》
遏云歌响清,回雪舞腰轻。
只要君流眄,君倾国自倾。
2动静结合。在写诗的时候,不仅仅是要写抽象的东西,还有一些具体的事件、或者说画面,这个时候我们所选取的物象就有生动,要动静结合。例如: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感官冲击。通过文字可以让你仿佛看到画面,还可以触动你各个功能的感官,无论是嗅觉、听觉、触觉。例如:
           访友
         -王仔园
乱乌栖定夜三更,楼上银灯一点明。
记得到门还不扣,花阴悄听读书声。
二、创作题
七绝·忆老井
/红叶
苔痕漫壁映朝霞,轱辘声中隐岁华。
稚趣千寻沉井韵,而今草掩剩残牙。
构思: 古井为意象,通过今昔对比勾勒出岁月沧桑,表达对童年时光的追忆与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古井为轴,串联时光碎片
意境营造荒寂中的时光回响
对比手法:前两句写 昔时轱辘映朝霞的生机,后两句写 今日草掩剩残牙的荒凉,通过今昔场景的反差,强化了时光流逝的痛感。
以物喻时:将 轱辘声”“井韵岁华”“稚趣绑定,让古井成为时光的载体,使抽象的时间变得可感(如闻声知岁月)。
个人认为:能够诗家语,经验证用韵、格律无误。意脉方面稍有跳跃,基本上可以合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1 06:35 , Processed in 0.1021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