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396|回复: 89

小渔村23期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跟贴处

[复制链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5-6-22 09: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一、以“夏”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蔚然()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泻出()两峰()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僧智仙也。名()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此,饮少辄醉,()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意不在酒,在()山水()间也。山水之乐,得()心()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林霏开,云归()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朝暮也。野芳发()幽香,佳木秀()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者,山间()四时也。朝()往,暮()归,四时()景不同,()乐亦无穷也。
   至()负者歌()途,行者休()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渔,溪深()鱼肥。酿泉为酒,泉香()酒洌;山肴野蔌,杂然()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禽鸟乐也。然()禽鸟知山林()乐,()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乐,()不知太守()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0

主题

9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9
发表于 2025-6-23 07: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赋23027*子弓
一、以“夏”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答:壮句:惟夫华夏逸,宇内平。
     紧句:华夏幸逸,宇内清平。
     五言:华夏之幸逸,宇内之清平。
     六言:览华夏之幸逸,观宇内之清平。
     七言:横览华夏之幸逸,纵观宇内之清平。
     八言:今横览华夏之幸逸,乃纵观宇内之清     平。
     九言:今横览乎华夏之幸逸,乃纵观乎宇内之清平。
     轻隔:庶众安康,览华夏之幸逸;黔民乐业,观宇内之清平。
     重隔:览华夏之幸逸,一片繁荣;观宇内之清平,黔民乐业。
     平隔:华夏幸逸,四境繁荣;宇内清平,黔民乐业。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答: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衍生
    壮句:斯乃空山雨,晚来秋。
    紧句:空山新雨,迟至晚秋。
    五言:空山之新雨,迟至之晚秋。
    六言:睨空山之新雨,观迟至之晚秋。
    七言:横睨空山之新雨,纵观迟至之晚秋。
    八言:唯横睨空山之新雨,乃纵观迟至之晚秋。
     九言:唯横睨乎空山之新雨,乃纵观乎迟至之晚秋。
    轻隔:骤降灵泽,睨空山之新雨;风云变幻,观迟至之晚秋。
    重隔:睨空山之新雨,万物葳蕤;观迟至之晚秋,弥消酷暑。
    平隔:空山新雨,万物葳蕤;迟至晚秋,弥消酷暑。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乎)泻出(而)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乎)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乎)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乎)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点评

二题,空山---迟至、万物葳蕤--弥消酷暑等等要相对。  发表于 2025-7-6 21:36
问好,一题的横览、纵观再酌,壮、紧、长、隔都要要对仗,如,一片和黔民、四境和黔民等等词性、结构都要相对。  发表于 2025-7-6 21: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0
发表于 2025-6-23 14: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赋23030-雨柔
一、以“夏”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答:
做壮句:夜乃观萤火,沐夏风。
做紧句:春风款款,夏草茵茵。
做五字长句:总惜春光短,因叹夏日长。
做六字长句:夏至翩然而至,韶光荏苒而驰。
做七字长句:东南西北风之景,春夏秋冬月之樽。
做八字长句:逸兴狂酲乃频对酒,夏新情寄则入诗心。
做轻隔:春风送暖 ,其燕舞而莺歌;夏日萦怀,然蝉鸣而柳动。
做重隔:炎天夏日而去,几番风雨;潋滟秋光而来,万里祥云。
做平隔:启夏日之时光,秀田园之茂盛;序霜天之秋色,观金菊之孤标。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压为三字壮句:又见松间照,石上流。
压为四字紧句:松间斜照,石上长流。
翻为五字长句:于松间斜照,于石上长流。
展为六字长句:月于松间斜照,泉于石上长流。
展为七字长句:明月于松间斜照,清泉于石上长流。
展为八字句长句:观明月于松间斜照,见清泉于石上长流。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点评

二题,又见不是提引词,其他的不错。  发表于 2025-7-6 22:04
问好,一题,总惜春光/短,因叹夏日/长(最后一节奏应为2或4字)。东南西北风之景(之风景),  发表于 2025-7-6 21: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4
发表于 2025-6-24 11: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赋038-迷茫的眼
一、以“夏”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以“夏”为母字成骈法
盖夫夏天雨,河水流。
夏天大雨,河水多流。
夏天之大雨,河水乃多流。
夏天之大雷雨,河水乃多急流。
看夏天之大雷雨,惊河水乃多急流。
看夏天之大雷暴雨,惊河水乃多急洪流。
轻隔:
风停雨闭,看夏雨之欲来;云遮雾罩,惊天地而彻鸣。
重隔:
看夏雨之欲来,云遮雾罩;惊天地而彻鸣,雨暴天开。
平隔:
风停雨闭,夏雨欲来;云遮雾罩,惊天彻鸣。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五律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观夫孤烟直,落日圆。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大漠乃孤烟,长河已落日。
大漠乃孤烟直,长河已落日圆。
惊大漠乃孤烟直,看长河已落日圆
尔惊大漠乃孤烟直,吾看长河已落日圆。
尔惊大漠乃孤烟缓直,吾看长河已落日渐圆。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之)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点评

二题,乃、已虚词用的不妥,最后一节奏应为2或4字,这些句子都要重新组合。  发表于 2025-7-6 22:15
问好,一题,大雷暴雨(再酌),轻隔、平隔再酌(雨闭--夏雨雨来)。  发表于 2025-7-6 2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

帖子

3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7
发表于 2025-6-24 12: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园丁 于 2025-6-24 12:18 编辑

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赋23007园丁
一、以“夏”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是一些含有“夏”字的诗句:
壮句:有夏日长,冬日短;
紧句:夏木森森,秋风习习;
5字长句:夏木之森森,秋风之习习;
6字长句:落花不知春去,青杏方觉夏来;
7字长句:农夫瑟瑟之汤煮,夏日炎炎之火烧;
8字长句:叶茂红残森森夏木,霜轻月朗习习秋风。
轻隔句:叶茂红残,方知森森夏木;月朗霜轻,不觉秋风习习。
重隔句:方知红残叶茂,夏木森森;不觉月朗霜轻,秋风习习。
平隔句:红残知叶茂,夏木郁森森;月朗伴霜轻,秋风凉习习。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业:
壮句:看月松间,泉石上;
紧句:明月松间,清泉石上;
5字句:明月之松间,清泉之石上;
6字句:明月之照松间,清泉之流石上;
7字句:明月之初照松间,清泉之长流石上;
8字句:看明月之初照松间,听清泉之长流石上。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点评

二题,看不是提引词,其他的不错。  发表于 2025-7-6 22:28
问好,一题,有不是提引词,青杏方觉夏来(再酌),8字长句没有加虚词,红残知叶茂(没有可比性),隔句都没有加虚词。  发表于 2025-7-6 22: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1

帖子

26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61
发表于 2025-6-24 12: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3期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学号:23016*北极星
一、以“夏”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壮句:至若鹃鸟泣,夏荷香。
紧句:夏风簌簌,绿草茵茵。
五字长句:暮雨乃初霁,夏夜则微凉。
六字长句:荷香消之晚夏,菊气入之新秋。
七字长句:三夏之麦收刚必,一年之日影已长。
八字长句:日炎炎之三夏麦收,山寂寂之五更雨落。
轻隔:荷香暑夏,颇宁静而风清。月白星明,正榴红而雨足。
重隔:夏木阴阴正长,梅雨苔砌。晚烟寂寂则袅,楝风花檐。
平隔:序三夏之炎炎,展麦黄之香气。启千山之寂寂,沐雨落以梅熟。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zhī)(类似合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唐)
壮句:观夫明月照,石上流。
紧句:月松间照,泉石上流
长句:
五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六字:明月于松间照,清泉于石上流。
七字:山明月于松间照,谷清泉于石上流。
八字:深山明月于松间照,幽谷清泉于石上流。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而)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点评

按要求完成了所有题型,覆盖了各类句式。有对仗意识,部分句子能形成场景和结构呼应。填写虚词时多数符合语境。  发表于 2025-7-6 22:49
不足: 对仗不精准,词性、词义常不匹配。部分平仄不符合规范,部分句式格式不规范,如隔句未用分号。化用诗句时对仗不工,有的未加虚词。  发表于 2025-7-6 22: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0
发表于 2025-6-24 16: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前饮 于 2025-6-24 16:20 编辑

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赋23020花前饮


一、以“夏”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答:以“夏”字为母字造句
做壮句:此固夏桀凶,商汤德。
做紧句:春花灿烂,夏雨淋漓。
做五字长句:初夏之蔷薇,故园之风景。
做六字长句:感夏风之热浪,遮炽日之炎光。
做七字长句:阵阵蛙鸣于夏夜,声蝉噪于柳枝。
做八字长句:下江南而花密丛深,见夏木而枝繁叶茂。
做轻隔:夏日炎炎,汗滴田间之苦;生涯漫漫,尘飞面上之羞。
做重隔:夏借萤虫之照,勤读诗书;冬凭白雪之明,细参妙学。
做平隔:春花灿烂,夏雨淋漓;秋叶飘零,冬梅抱寂。


用典:
①壮句“此固夏桀凶,商汤德。”
夏桀,夏的统治被视为“失德亡国”的典型,后世常以他为戒,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如《孟子》中提到“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便以夏桀为例说明暴政的危害。他的故事也成为中国古代“红颜祸水”“暴君亡国”叙事的重要原型。
商汤,被视为“革命”的典范(“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周易》),其灭夏之举被认为是顺应天命、替天行道。
- 他的治国思想为后世王朝提供了借鉴,尤其“仁德”与“贤能政治”成为儒家推崇的理想模式。
商汤的故事常与夏桀对比,成为“仁德胜暴政”的经典历史叙事,至今仍被视为古代贤明君主的代表之一。
②重隔“夏借萤虫之照,勤读诗书;冬凭白雪之明,细参妙学。”
“夏借萤虫之照,勤读诗书”指的是“囊萤映雪”典故里的“囊萤”部分,主角是东晋的车胤。他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买灯油,夏天的夜晚,就用白绢做成袋子,抓几十只萤火虫装进去,借着微弱的光看书,后来成了有学问的人。这个典故常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刻苦读书。
“冬凭白雪之明,细参妙学。”指的是是“囊萤映雪”中的“映雪”部分,主角是西晋的孙康。他同样因家境贫寒,夜晚没钱点灯,冬天便利用积雪反射的光亮看书,最终通过刻苦学习成为名士。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答:诗句“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唐·王维《登河北城墙作》


压为三字壮句:每至孤舟宿,夕鸟还。
压为四字紧句:孤舟夜宿,夕鸟影还。
翻为五字长句:于孤舟夜宿,则夕鸟影还。
展为六字长句:岸火之舟夜宿,渔家之鸟影还。
展为七字长句:岸火之孤舟夜宿,渔家之夕鸟影还。
展为八字句长句:留岸火之孤舟夜宿,望渔家之夕鸟影还。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点评

完成了所有题型,有主动用典的意识。多数虚词使用符合语境,基础尚可。  发表于 2025-7-6 23:09
骈句对仗不工整,词性、结构常不匹配,有骈枝。平仄交替不规范。部分虚词在前,不贴切。句式格式不标准,成句化用生硬。  发表于 2025-7-6 23: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5

帖子

1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55
发表于 2025-6-25 00: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23期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23029-陈志香

一、以“夏”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答:
壮句: 我泱泱华夏,山河逶迤。
紧句:华夏千年,历久弥新。
五句:华夏之伟大,可追金字塔。
六句:华夏文化流长,人类文字史载。
七句:华夏传统文化久,儒释道相融相长。
八句:古夏商西周奴隶制,至东周列国变封建。
轻隔:夏日炎炎,万物经受炙烤;凉风习习,雨后清新如洗。
重隔:跨入新的世纪,华夏复新;智能机器和人,极速秒回。
平隔:华夏有幸,子民团结;力挽狂澜,决策有方。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答:孟浩然《过故人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压为三字壮句:又复村边合,郭外斜。
翻为五字长句:于村边环合,于郭外横斜。
展为六字长句:树于村边环合,山于郭外横斜。
展为七字长句:绿树于村边环合,青山于郭外横斜。
展为八字句长句:知绿树于村边环合,见青山于郭外横斜。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乎)泻出(而)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乎)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之)石出者,山间(而)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乎)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而)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乎)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点评

完成了所有题型,第二题用诗句练习的思路基本符合要求。  发表于 2025-7-6 23:25
没按要求用虚词,有的白话,没按对仗要求,提引词不当,虚词位置错,没注意平仄交替。对骈句的基本规范掌握不扎实。填空主要集中在“乎”“而”的误用。   发表于 2025-7-6 23: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3

帖子

8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3
发表于 2025-6-25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赋23040*秋天

一、以“夏”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答:壮句:若夫夏风暖,暑气蒸。
紧句:夏荷凝露,晨鸟噪林。
长句五字:夏云之奇幻,秋雨之缠绵。
六字:感夏云之奇幻,惊秋雨之缠绵。
七字:感慨夏云之奇幻,惊呼秋雨之缠绵。
八字:频感慨夏云之奇幻,又惊呼秋雨之缠绵。
隔句:
轻隔:夏簟生凉,竹影之摇清梦;
凯风送shuang,荷香之涤俗心。
重隔:竹影之摇清梦,夏簟生凉;
荷香之涤俗心,凯风送shuang。
平隔:消夏松阴,满心惬意;沐风水榭,一片清凉。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答: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sao更短,浑欲不胜簪。

壮句:若夫山河在,草木深。
紧句:花泣感时,鸟惊恨别。
长句五字:花泣而感时,鸟惊而恨别。
六字:叹花泣而感时,听鸟惊而恨别。
七字:频叹花泣而感时,坐听鸟惊而恨别。
八字:何频叹花泣而感时,又坐听鸟惊而恨别。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点评

“山僧智仙也”一处多填了“之”原文似乎无  发表于 2025-7-6 23:45
格式规范,按要求完成所有题型,有格律意识,尝试遵循平仄要求。  发表于 2025-7-6 23:37
母字“夏”用得不纯,混入“秋”;部分对句对仗不工(如“在对深”“时对别”);隔句虚词位置不当,用字不规范;用典少,偶有骈枝(内容重复)。   发表于 2025-7-6 23: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6-25 17:03: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3期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23041*自在

一、以“夏”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答:
1. 壮句:夏荷绽,夏蝉鸣。
2. 紧句:夏雷惊空,夏风卷树。
3. 五字长句:夏山含翠色,夏水漾清波
4. 六字长句:夏晨露凝芳草,夏夜星缀碧空
5. 七字长句:夏林深处啼莺语,夏岸边沿舞絮飞
6. 八字长句:夏阳炽烈灼蒸大地,夏雨滂沱润泽苍生
7. 轻隔:夏花灼灼,添几缕艳色;夏木欣欣,送一怀清凉
8. 重隔:观夫夏之昼也,骄阳似火;察夫夏之夜也,皓月如霜
9. 平隔:夏至歌韵,蛙鼓莲塘;夏深暑风,蝉吟高树。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答: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壮句: 绿蚁酒,红泥炉。
紧句: 绿蚁新酒,红泥小炉。
五字: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
六字: 饮绿蚁新焙酒,歌红泥小火炉。
七字: 畅饮绿蚁新焙酒,狂歌红泥小火炉。
八字: 畅饮之绿蚁新焙酒,狂歌乎红泥小火炉。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乎)泻出(而)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乎)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之)石出者,山间(而)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乎)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而)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乎)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点评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发表于 2025-7-6 22:35
已(而)夕阳在山,  发表于 2025-7-6 22:35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发表于 2025-7-6 22:32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发表于 2025-7-6 22:29
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发表于 2025-7-6 22: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4 00:53 , Processed in 0.0732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