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09|回复: 5

小渔村词研17期第19讲班委组作业贴

[复制链接]

206

主题

3884

帖子

38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8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6-24 04: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渔村词研17期第19讲班委组作业贴
正格例词:双调一百四字,前后段各十一句、四仄韵 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五鼓,铮然一叶, 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例谱:
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中中平仄韵。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句,中仄中平中仄韵。中平中读、平平中仄句,中中仄中平仄韵。
中平中仄句,中中中仄句,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句,中中中仄句,中仄中平平仄韵。中平中读、中中中仄句,中平仄仄韵。
双调,104字,上片:12句45句78句对偶,10、11句总结上片引下片抒情,下片:12句45句对偶,78流水,10、11句完全收住,以叹结尾。
全词押仄韵,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陈允平的平韵格押平韵,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表达内容:祝寿贺喜,春愁,思乡,登临怀古,即景抒情,离愁别绪,戏赠,记事抒怀。
写作格式:
词牌•题目自拟
作者:班主任兼主讲-凤王
双调两段。
班委组临屏大群本周六老总:
耘梦,流光沧海,过眼云烟,流光龙啸,依雪轻寒

206

主题

3884

帖子

38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8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04: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纳兰 于 2025-7-13 11:36 编辑

1-4耘梦老师
永遇乐•惜春
作者:笑陌学委-任怀彬
泰岱苍苍,汶河水澈,景致明媚。翠鸟翩翩,鸳鸯丽恣,小艇波中肆。游人心悦,往来喜赏,笑语欢声陶醉。雨潇潇、东风劲吹,落红奔向天地。
夏来春去,红瘦绿暗,妍艳芳菲含泪。园里花飘,犹如飞雪,风雨交加弃。莫疼馨失,留将根蒂,荟萃明年更魅。草萋萋、千芳争艳,峥嵘吉瑞。
临屏副总评阅耘梦大群临屏点评:
问好,任怀彬词友!大作押韵无误,标点正确。下阕后段振起,一反悲春之常态,有唐诗家刘锡禹"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上碧霄。"遗韵,先点个赞!来看词题。题为惜春,而上阕绝大部分篇幅,却在游河,而春末夏初,河上正一派生机,脱离题旨。根据词文,上阕所择意像均为大汶河流域之景,但总在河上,下阕就接不上,百度了一下,有一个汶河湿地公园,那么只要在歇拍转折一下,就可由水上到陆地了。不妨将题目改为:春暮汶河湿地游园感时。
下面来看词文
上阕
首拍景起,"泰岱苍苍,汶河水澈,景致明媚",按谱对偶,首句用叠词,次句也用叠词,另外才写两句,别急着下主观定论,继续铺景吧。抓住汶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独特品性,即逆向由东向西流。不妨改作:"秦岱苍苍,汶河澈澈,西流无已"。二拍,"翠鸟翩翩,鸳鸯丽恣,小艇波中肆",改为:"翠鸟啼枝,白鸥掠浪,小艇波中肆",是否对仗更工,且景色更美一些?三拍,"游人心悦,往来喜赏,笑语欢声陶醉",不成对偶,且有点直白。改为"清涟荷影,飘蓬苇絮,许是瑶池仙水"。歇拍,"雨潇潇、东风劲吹,落红奔向天地",这场雨来得突兀,改为:"正欢时,登堤却见,遍地落英堆砌"。这样,就以河中上了陆地,那么下阕,陆上所见所感,才能自然衔接上。
下阕,
谋篇布局无甚大问题,词脉也通畅,只须文字上再加琢磨,即可。
全词尝试一改,供词友参考:
泰岱苍苍,汶河澈澈,西流无已。翠鸟啼枝,白鸥掠浪,小艇波中肆。清涟荷影,飘蓬苇絮,许是瑶池仙水。正欢时、登堤却见,遍地落英堆砌。
雨痕风迹,红瘦绿暗,忍睹芳菲憔悴。棠李凋花,晚樱飞雪,终是东君弃。莫嗟馨失,留将根蒂,秋果垂垂添魅。待来春、千株吐艳,更呈荟萃。

2.永遇乐·藏山怀古
文/心中有爱
万壑吞云,层楼浸月,仙迹曾驻。霸业几倾,雄图终继,尽逐沧波去。霜天雁字,萧汀鹭影,惯看兴亡如许。想当年、戈销鼓绝,空余废垒苔础。
程婴义烈,公孙血碧,都共秋风低语。石窦凝愁,潭光泻泪,触目成今古。危栏独倚,残阳欲尽,数点倦鸦南浦。更谁问、英雄老矣,尚能剑否?
临屏副总评阅耘梦大群临屏点评:
问好,词友心中有爱!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题意明确,词文自始至终围绕题旨展开并推进。押韵和标点均无误。词风古朴,修辞凝炼。善用拟人、虚实相间和引典等多种手法入词,先点个赞!
来看词文
上阕
首拍,"万壑吞云,层楼浸月,仙迹曾驻",大景起,颇有气势。对偶工。二拍,"霸业几倾,雄图终继,尽逐沧波去",虚实相间,承上递进一步,由吞云和浸月如幻如仙的虚景落到实处。藏山的春秋战国城,展示了500年列国争雄的历史宏卷,不错。但多韵部字"几",在此是几度的意思,读仄,出律,改为"频””。"雄图"改为"鸿图"。三拍,"霜天雁字,萧汀鹭影,惯看兴亡如许",偶句对仗工,择霜天、雁字、萧汀、鹭影,一派萧瑟之气,起于笔端。提顿则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它们正是历史的见证人。歇拍"想当年、戈销鼓绝,空余废垒苔础",以景结,兴叹之情溢于言表,为下阕感怀埋下伏笔,起到了准备过片的作用。只是"苔础",是何物?改为"苔柱",长满了苔藓的石柱。
下阕
过片"程婴义烈,公孙血碧,都共秋风低语",一、二未成对偶,而且忠烈和血碧,怎么共秋风低语呢?
联同二拍"石窦凝愁,潭光泻泪,触目成千古",来个大调动。这两拍改为:,
"藏孤洞穴,报恩祠庙,忠烈二公千古。石窦凝愁,龙潭饮泪,唯听松涛语"。程婴救孤,隐匿山洞中15年,此山也由此得名为藏山。二公指的是程婴与公孙杵臼。秋风改为松涛,山上有龙凤松,相传是二位英烈的化身。
三拍,流水,不错。煞尾,以设问作结。昔年威猛的英雄们,都老了吧,还能比剑否?此典源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过引典痕迹略重了些。改为"更相问、骁雄安在,尚能剑否"。煞尾,以设问作结。昔年威猛的英雄们,都老了吧,还能比剑否?此典源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过引典痕迹略重了些。改为"更相问、骁雄安在,尚能剑否"。引典要无痕,至少别有深痕,才好!
全章试改为,仅供参考,抛砖引玉,期待佳改。不喜直接删之。
永遇乐•藏山怀古(注1)
万壑吞云,层楼浸月,仙迹曾驻。霸业频倾,鸿图终继,尽逐沧波去。霜天雁字,萧汀鹭影,惯看兴亡如许。想当年、戈销鼓绝,空余废垒苔柱。
藏孤洞穴,报恩祠庙,忠烈二公千古。石窦凝愁,龙潭饮泪,唯听松涛语(注2)。危栏独倚,残阳欲尽,数点倦鸦南浦。更相问、骁雄安在,尚能剑否?
注1:春秋时期,程婴与公孙杵臼救赵氏孤儿,藏于盂山,后此山便更名为藏山。
注2:山上有龙凤松,相传是程婴与公孙杵臼二位英烈的化身。

3.永遇乐·城阳城怀古
作者: 笑陌学委~浅语
荒冢栖鸦,残垣隐兔,衰草羁步。故垒遗痕,烽烟旧迹,尽入苍茫处。金戈沉睡,旌旗化土,剩有断碑无语。想当年、诸侯逐鹿,堪哀祸起荆楚。
庄辛献策,襄王图治,都作云烟吹去。桑落杯中,黍离歌里,徒把英雄诉。登临望极,山河如旧,漫道兴亡无数。凭栏久、翻思未已,斜阳渐暮。
——注:亡羊补牢的典故出自信阳的城阳城。
临屏副总评阅耘梦大群临屏点评:
问好,词友浅语!也是一首登临怀古词,题意明确,句句扣题。韵律和标点均无误。词脉通畅。善用时空转换和引典等手法入词,且有佳句。先点个赞!
来看词文:
上阕
首拍"荒冢栖鸦,残碑巢蚁,野藤羁步",景起,荒凉而凄清,寓情于景于,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对偶工稳,古朴沉郁。喜欢!窃以为是全章的亮点。点个赞!二拍"故垒遗痕,烽烟旧迹,尽入苍茫处",承上,并逐渐将镜头移向古垒、烽火台遗址。两偶句对仗工,第三句提顿,更是扼腕兴叹。三拍"回看垄亩,麦翻金浪,湮灭戍楼鼙鼓",此拍欠缺了偶句。两四字句可改为"回看垄麦,腾翻金浪"。提顿不错。这三句运用时空变换手法,昔年戍楼鼙鼓,已湮没在而今麦浪滚的垄土下。形成鲜明对比。歇拍"想当年、诸侯逐鹿,猿哀祸起荆楚",肩头句"想当年",自然地由由景向述史与抒情过渡。"猿哀''?正是"犹哀"?
下阕
过片"秦兵攻掠,襄王逃徙,暂避城阳城署",转入叙述史实。但第三句三个动词词组还可斟酌,改为:"郢都沦陷,襄王溃败,逃徙城阳城城署"。次序上顺一些,遣辞也古朴一些。二拍"国运萧条,庄辛劝谏,羊失当牢补"。改为"国祚萧衰,贤臣进谏,羊逸而牢补"。"萧衰",有萧条和衰落之意,来形容楚顷襄王败北后迁都城阳城的国况,也许更适宜些。"萧衰"二字源自唐朝诗人郑谷的《多情》一诗。第三句"羊逸而牢补",还是别扭,但限于平仄格律,只能将就了。浅语自个儿再想想,也期师友们赐句。三拍"千年风雨,历朝更迭,缔造英雄无数",前两个四字句流水,第三句兴叹乱世出英雄。不错!但为避重字"年",不妨改为:"风云千载,历朝更选,缔造英雄无数"。煞尾"凭栏久、翻思未已,斜阳渐暮",以景结,此时,人的思绪已完全融入天边渐渐下沉的夕阳的余晖中了,出味!词尽而意不尽。此乃本词的第二亮点,再点个赞!"翻"重字,改为"遐"。
荒冢栖鸦,残碑巢蚁,野藤羁步。故垒遗痕,烽烟旧迹,尽入苍茫处。回看垄麦,腾翻金浪,湮灭戍楼鼙鼓。想当年、诸侯逐鹿,犹哀祸起荆楚。
郢都沦陷,襄王溃败,逃徙城阳城署。国祚萧衰,贤臣进谏,羊逸而牢补。风云千载,历朝更迭,缔造英雄无数。凭栏久、遐思未已,斜阳渐暮。
注:引自"亡羊补牢"典故。建都城阳城后,楚王朝呈萧条衰落之势,庄辛献"亡羊补牢"之策,楚顷襄王纳之,从而延续国祚数十年。

4.永遇乐·鸿沟怀古
词/彬彬
莽莽鸿沟,层层乱壑,千载如诉。  坝外秋风,成皋夜雪,铁马烽烟处。  中原逐鹿,楚河鏖战,一局便成终古。  叹当年、鸿门遗恨,霸业尽归尘土。  
英雄气短,美人情切,徒有拔山威武。  剑破秦关,兵临垓下,刘项狂如虎。  大风歌起,长安人去,万里江山如故。  且登临、斜阳影里,残碑狡兔。
临屏副总评阅耘梦大群临屏点评:
问好,彬彬词友!大作也是登临怀古词。写的是楚霸项羽之史事。写项羽,往往只会想到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再来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云云。而本词不拾人牙慧,另辟一径,选择了鸿沟。鸿沟是古运河之名,楚汉曾以此划界,东西割据。根据史书记载,项羽偏信汉楚鸿门议和,而刘邦毁约,是项王悲剧的开始。这题材选得好,点个赞!
来看词文
上阕
首拍"莽莽鸿沟,层层乱壑,千载如诉",大景起,四言成偶句气势磅礴,六言提顿采用拟人手法,并给鸿沟涂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好!在此,对于彬彬这样有一定功底的人,要求可提高一步。题目是鸿沟怀古,词文中就不要出现鸿沟,否则犯题。且河水流淌之声,可拟人他为低低泣诉,但峡壑无声,除非加点风声之类的。故而首拍改为:"莽莽长河,层层乱壑,翻浪如诉"。二拍"坝外秋风,成皋夜雪,铁马烽烟处",承上递进一步,分写坝外秋风和成皋夜雪。秋风和夜雪,都带着一点寒意与凄凉,景语亦情语也。成皋是地名,坝外如果也是地名的话,则构成工整对偶;如若是坝以外的意思,那么将它改为"汜水"即可。三拍"中原逐鹿,楚河鏖战,一局便成终古",可。歇拍"叹当年、鸿门遗恨,霸业尽归尘土",肩头句"叹当年",就引入鸿门议和,扣题。"一局便成终古",既是议论,也是嗟叹。好!
下阕
下阕
过片"英雄气短,美人情切,徒有拔山威武",项羽不是气短,而是过于气盛专横,改为"英雄气盛,霸王拔扈,徒有撼山威武"。二拍"剑破秦关,兵临垓下,刘项狂如虎",可。
三拍"大风歌起,长安人去,万里江山如故",大风歌起,死得壮烈,豪情犹在。好!正如李清照诗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煞尾"且登临、斜阳影里,残碑狡兔",以哀景结,余味无穷。
全章试改如下,供彬彬参考一二,抛块破砖,引尔美玉。
永遇乐•鸿沟怀古
莽莽长河,层层乱壑,翻浪如诉。汜水秋风,成皋夜雪,铁马烽烟处。中原逐鹿,楚江鏖战,一局便成终古。叹当年、鸿门遗恨,大业尽归尘土。  
英雄气盛,霸王拔扈,徒有撼山威武。剑破秦关,兵临垓下,厮杀狂如虎。大风歌起,刎剑人去,万里江山如故。登临地、斜阳影里,残碑独树。

小结:
四首大作各有千秋。或以修辞技巧为长,或以遣辞造句获彩。赏学了。且多吊古之处,平添不少知识,获益匪浅。然也各有欠缺,语言的锤炼,对偶的工稳,尚有待精深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84

帖子

38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8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04: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纳兰 于 2025-7-13 11:36 编辑

5-8流光沧海
5.永遇乐·登泰山
作者:听雨组长-红尘有梦
岱顶云开,天门风动,无尽阶路。石栈横空,青崖流瀑,飞鸟穿岚雾。汗沾衣袂,步移台砌,直向碧霄深处。瞰层峦、群峰罗拜,游人万千争赴。
秦皇封禅,汉皇巡幸,往事尽归尘土。古庙犹存,残碑尚在,阅兴亡无数。登临纵目,山河如画,薄霭漫笼苍宇。自抛却、营营俗事,与云共舞。
流光沧海老师大群临屏点评:
1、结合搜索结果,我需要从泰山文化内涵和诗词艺术两个维度解读这首词。首先注意到上阕中“岱顶”“天门”“石栈”“青崖”等意象与泰山实际景观高度吻合——岱顶即玉皇顶,天门指南天门,而“石栈横空”生动再现了泰山十八盘险峻。作者显然做过功课,并非凭空想象。
下阕历史典故的运用尤见功力。“秦皇封禅”对应始皇立泰山碑3,“汉皇巡幸”暗指汉武帝八登泰山,“古庙残碑”既可能是岱庙5也可能是山顶无字碑。这些元素与上阕的“游人万千争赴”形成时空张力,正是泰山作为“华夏图腾”6的核心魅力——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崇高。
2、最欣赏末句“与云共舞”的升华。既呼应苏轼赤壁“羽化登仙”1的意象,又暗合张养浩“笑拍洪崖咏新作”的洒脱。这种“抛却营营”的顿悟,实际继承了泰山诗文“由景入理”的传统,比单纯写景更见深度。
3、若提优化建议,或可加强“飞鸟穿岚雾”这类动态细节——参考姚鼐《登泰山记》对云雾“若带然”的经典描写。但整体已属上乘创作,尤其将“封禅尘土”与“山河如画”对照的史观,远超普通游记的格局。

简析
这首《永遇乐·登泰山》以雄浑笔触融合泰山自然奇观与历史沧桑,展现了登临者超脱尘俗的哲思。结合泰山文化与词作意象,试作如下解析:
一、上阕:登临之景——自然雄奇与众生万象
泰山标志性景观的凝练呈现
“岱顶云开,天门风动”:岱顶即泰山极顶玉皇顶,天门指南天门,云雾与罡风烘托出泰山“阴阳割昏晓”的磅礴气象。
“石栈横空,青崖流瀑”:浓缩泰山险峻地貌,十八盘石阶如悬天云梯,溪瀑飞泻呼应后石坞幽谷,构成“万壑千岩锁翠烟”的画卷。
“飞鸟穿岚雾”:以动态生灵点活苍茫山色,暗合泰山“旭日东升”“云海玉盘”的奇幻景观。
攀登者群像与个体体验交织
“汗沾衣袂,步移台砌”:细节刻画登山艰辛,呼应历代文人“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的记述。
“瞰层峦、群峰罗拜”:化用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境,更以“罗拜”赋予群山臣服般的灵性。
“游人万千争赴”:暗扣帝王封禅、百姓朝山的文化传统,泰山自古为“华夏图腾”。
二、下阕:怀古之思——历史烟云与精神超脱
封禅盛典的时空沉淀
“秦皇封禅,汉皇巡幸”:直指秦始皇首开封禅、汉武帝八登泰山的史实,泰山作为“帝王告天之地”的象征跃然纸上。
“古庙犹存,残碑尚在”:岱顶碧霞祠、无字碑、唐摩崖等遗迹5,成为王朝兴衰的沉默见证,呼应“阅兴亡无数”的苍茫感。
山河永恒与心境升华
“登临纵目,山河如画”:延续苏轼“水光接天”的豁达,薄霭中齐鲁大地如《泰山神启跸回銮图》般展开。
“自抛却、营营俗事,与云共舞”:词眼所在!既暗合张养浩“笑拍洪崖咏新作”的仙逸,又以“云舞”隐喻天人合一的境界,呼应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精神超越。
三、文化内核:泰山作为中华精神符号
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崇高:
词中“青崖流瀑”与“秦皇汉武”并置,凸显泰山“五岳独尊”的地位——其米海拔虽非最高,却因封禅史、儒家源流而成“文化巅峰”。
个体对永恒的叩问:
从“万千争赴”的尘世喧腾,到“与云共舞”的物我两忘,暗合泰山“由帝王神山向众生信仰”的演变,最终回归庄子“乘物以游心”的哲思。

注:此词深得泰山文化三昧——
上阕写实如姚鼐《登泰山记》“苍山负雪”之工笔,
下阕怀古若张养浩“万古齐州九点烟”之苍茫,
末句超脱似李白“醉卧云间”之逸兴,
堪称对泰山“雄、史、玄”三重意境的当代诗性重构。

6.永遇乐·回家
听雨学委-梅林
落日衔山,炊烟摇影,车近村畔。吠犬相迎,柴门如旧,阶上苔痕浅。庭前槐老,墙低菊瘦,岁月悄然偷换。忆儿时、承欢膝下,如今鬓白蒙面。
堂前对坐,炉温茶暖,细说皆无愁怨。鹤发新添,笑容藏倦,总道身康健。欲将归计,凝成时日,左右晨昏长伴。奈何那、声声汽笛,频催泪眼。
流光沧海老师大群临屏点评:
上阕的开头“落日衔山,炊烟摇影,车近村畔”,用“落日”“炊烟”这些典型的乡村傍晚意象,营造出温暖而熟悉的氛围,“车近村畔”点出归乡的动作,引出下文。接下来“吠犬相迎,柴门如旧,阶上苔痕浅”,“吠犬”是乡村常见的,用“相迎”赋予犬以人的情感,显得亲切;“柴门如旧”说明故乡的景物未变,引发怀旧;“苔痕浅”暗示时间流逝,但变化不大,呼应“如旧”。然后“庭前槐老,墙低菊瘦,岁月悄然偷换”,“槐老”“菊瘦”用具体的植物变化写岁月流逝,“偷换”用拟人手法,写出时间的悄然流逝,不著痕迹但又真实存在。最后“忆儿时、承欢膝下,如今鬓白蒙面”,由眼前的景物回忆儿时,“承欢膝下”是温馨的回忆,对比“如今鬓白蒙面”,写出自己的衰老,以及时光带来的变化。
2、下阕开头“堂前对坐,炉温茶暖,细说皆无愁怨”,“堂前对坐”“炉温茶暖”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细说皆无愁怨”说明家人相聚时的温暖,即使有烦恼也不提及,只说开心的事。接下来“鹤发新添,笑容藏倦,总道身康健”,“鹤发新添”写父母的衰老,“笑容藏倦”说明父母虽然疲惫,但为了不让子女担心,依然强装笑容,“总道身康健”是父母的口头禅,体现了他们对子女的体贴。然后“欲将归计,凝成时日,左右晨昏长伴”,表达想要留在家里,陪伴父母的愿望,“左右晨昏”指朝夕相伴,写出对陪伴的渴望。最后“奈何那、声声汽笛,频催泪眼”,“声声汽笛”打破了温馨的氛围,暗示不得不离开,“频催泪眼”写出离别的不舍,眼泪是情感的爆发,对比之前的温馨,更显离别之苦。
3、分析情感:整首词围绕“回家”展开,上阕写归乡的所见所感,由景物引发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阕写与家人相聚的温馨,以及离别的不舍,突出亲情的珍贵和陪伴的重要性。
4、结构上,上阕由景及情,从归乡的景物写到儿时回忆,再到如今的变化;下阕由相聚到离别,从温馨的场景写到离别的痛苦,层次清晰,情感递进。
5、语言特色:用词朴实,贴近生活,如“落日”“炊烟”“吠犬”“柴门”等意象都是乡村常见的,容易引起共鸣;用拟人手法,如“炊烟摇影”“岁月悄然偷换”“笑容藏倦”等,使景物和情感更生动;对比手法,如“柴门如旧”与“鬓白蒙面”的对比,“庭前槐老”与“儿时承欢”的对比,“炉温茶暖”与“声声汽笛”的对比,突出情感的变化。
还要注意词牌“永遇乐”的特点,通常用于抒发深沉的情感,这首词符合这一特点,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6、总结一下,这首词通过对归乡途中和家中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亲情的珍惜以及离别的不舍,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一首感人的归乡之作。
7、语言特色:用词朴实,贴近生活,如“落日”“炊烟”“吠犬”“柴门”等意象都是乡村常见的,容易引起共鸣;用拟人手法,如“炊烟摇影”“岁月悄然偷换”“笑容藏倦”等,使景物和情感更生动;对比手法,如“柴门如旧”与“鬓白蒙面”的对比,“庭前槐老”与“儿时承欢”的对比,“炉温茶暖”与“声声汽笛”的对比,突出情感的变化。

还要注意词牌“永遇乐”的特点,通常用于抒发深沉的情感,这首词符合这一特点,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总结一下,这首词通过对归乡途中和家中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亲情的珍惜以及离别的不舍,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一首感人的归乡之作

具体赏析。
赏析听雨学委-梅林的《永遇乐·回家》,需从意象营造、情感递进、结构章法、语言特色四方面入手,结合“归乡”这一核心主题,拆解词中蕴含的岁月感慨与亲情温度。
型乡村意象串联起熟悉的“故乡感”:
起句造境:“落日衔山,炊烟摇影,车近村畔”,“落日”(傍晚的温柔)、“炊烟”(家的信号)、“车近村畔”(归乡的终点),三者叠加,瞬间将读者带入“即将到家”的温暖期待中。“衔”“摇”二字用拟人手法,让景物有了生命力——落日像含着山尖,炊烟似在招手,暗示“家”的召唤。
细节见情:“吠犬相迎,柴门如旧,阶上苔痕浅”,“吠犬”是乡村的“迎宾员”,用“相迎”赋予动物以人情;“柴门如旧”是视觉上的“不变”,呼应内心对“故乡未变”的期待;“苔痕浅”则是“微变”——苔藓虽生,但不厚重,说明岁月流逝但痕迹尚轻,既写实又隐喻“故乡的记忆仍清晰”。
岁月印记:“庭前槐老,墙低菊瘦,岁月悄然偷换”,“槐老”(树干的纹路)、“菊瘦”(花朵的稀疏),用具体植物的变化写“时间的流逝”;“偷换”二字极妙,将岁月比作“小偷”,悄悄改变一切却不声张,符合“归乡人”对“时光荏苒”的微妙感慨——明明才离开不久,却已物是人非。
二、情感递进:从“归乡的温暖”到“离别的不舍”
词的下阕转向“家中相聚”与“离别时刻”,情感从“温馨”逐渐推向“沉重”,形成反差感,强化“亲情珍贵”的主题:
相聚的温馨:“堂前对坐,炉温茶暖,细说皆无愁怨”,“堂前”(家庭的核心空间)、“炉温”(物理的温暖)、“茶暖”(心理的温暖),三者共同营造出“家人团聚”的治愈场景;“细说皆无愁怨”是细节的真实——父母长辈即便有烦恼,也会在子女面前隐藏,只说开心的事,这种“报喜不报忧”的体贴,正是亲情的动人之处。
父母的衰老:“鹤发新添,笑容藏倦,总道身康健”,“鹤发新添”(白发增多)是视觉上的衰老;“笑容藏倦”(笑容里带着疲惫)是神态的细节,说明父母为了家庭操劳,但为了不让子女担心,依然强装精神;“总道身康健”是父母的“口头禅”,一句简单的话,藏着对子女的牵挂——“我很好,你不用操心”。
离别的痛苦:“欲将归计,凝成时日,左右晨昏长伴”,“归计”指“留在家里的计划”,“凝成时日”“左右晨昏”(朝夕相伴),写出对“陪伴父母”的渴望;但“奈何那、声声汽笛,频催泪眼”,“声声汽笛”是现实的催促(工作、生活的压力),打破了“长伴”的幻想;“频催泪眼”是情感的爆发,眼泪里包含着“不舍”“无奈”“愧疚”——明明想多陪一会儿,却不得不离开。
三、结构章法:从“景”到“情”,从“回忆”到“现实”
全词结构清晰,遵循“归乡-到家-相聚-离别”的时间线,情感层层递进:
上阕:由“归乡途中的景物”(落日、炊烟、车)过渡到“到家的细节”(吠犬、柴门、苔痕),再到“岁月的变化”(槐老、菊瘦),最后引出“儿时回忆”(承欢膝下)与“如今的衰老”(鬓白蒙面),形成“景-情-回忆-现实”的闭环。
下阕:由“相聚的温馨”(堂前对坐、炉温茶暖)过渡到“父母的衰老”(鹤发新添、笑容藏倦),再到“陪伴的渴望”(欲将归计、左右晨昏),最后以“离别的痛苦”(声声汽笛、频催泪眼)结尾,情感从“温暖”到“沉重”,对比强烈,更显“亲情”的珍贵。
四、语言特色:朴实无华,却动人心弦
这首词的语言贴近生活,不事雕琢,用“口语化”的表达传递最真实的情感:
意象直白:“落日”“炊烟”“吠犬”“柴门”“槐老”“菊瘦”等意象,都是乡村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拟人手法:“炊烟摇影”“岁月悄然偷换”“笑容藏倦”等,将景物与情感拟人化,使描写更生动;
对比手法:“柴门如旧”与“鬓白蒙面”的对比(景物未变,人已老),“炉温茶暖”与“声声汽笛”的对比(相聚的温馨与离别的痛苦),“欲将归计”与“奈何汽笛”的对比(渴望陪伴与现实无奈),这些对比强化了情感的表达,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归乡人”的复杂心情。
总结:一首“有温度”的归乡词
《永遇乐·回家》以“归乡”为线索,用乡村意象构建记忆场景,用细节描写传递亲情温度,用情感递进展现“相聚-离别”的无奈。全词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了“归乡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亲情的珍惜,以及对“陪伴”的渴望。结尾“声声汽笛,频催泪眼”的细节,更是让这种情感达到顶点,让人读来不禁想起自己的故乡与父母,产生强烈的共鸣。
这首词不仅是对“归乡”的描写,更是对“亲情”的歌颂——无论走得多远,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无论时光如何流逝,父母的爱永远是最珍贵的财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84

帖子

38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8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04: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过眼云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7-1 12: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永遇乐 瓦仓吊英烈一点春
科协驱车,瓦仓温誓,情义无限。
烈士陵园,默哀肃立,扫墓鲜花献。
鄂西暴动,瓦仓首起,马列始开宣传。
李超然、当阳书记,庙前武装查遍。

娇妻重庆,湘严合影,望断八年穿眼。
二七开,英雄总指,革命根基建。
突围掩护,主动被捕,囚在狱中无怨。
留言道、早知生死,莫移信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7

帖子

66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7-13 11: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词研17期班委组第19讲临作业统计
总顾问:迁徙云,流光拂袖
班主任兼主讲:凤王
副班主任:叶子
班委组临屏大群本周六晚上老总:
1-4临屏副总评阅-划着月亮来临屏
5-8临屏总评阅-流光龙啸临屏
9-12临屏副总评阅-秋水长天临屏

班委28人。
已交!(7)
未交?(21)

1.班主任兼主讲-凤王
2.班主任兼早读-端木蓉儿
3.语音主讲-流光从容  
4.凤箫班主任-云卿卿
5.班委副班主任-叶子
6.笑陌副班主任-天涯陌客
7.听雨副班主任-李纳兰
8.清心副班主任-流光冰心
9.临屏总评阅-楚狂人
10.临屏副总评阅-秋水长天
11.临屏副总评阅-微笑
12.临屏总辅导-依雪轻寒
13.论坛评阅-追梦人
14.论坛评阅-诗野
15.论坛评阅-一点春 5,
16.论坛评阅-风清清
17.凤箫组长-一池清凉
18.凤箫组长-晒月亮
19.凤箫学委-萌猪
20.笑陌组长-彬彬!
21.笑陌组长-浅语!
22.笑陌学委-任怀彬!
23.听雨学委-梅林!
24.听雨组长-漠南细雨
25.听雨组长-红尘有梦!
26.清心组长-心中有爱!
27.清心组长-流光兰心
28.清心学委-孟庆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4 06:52 , Processed in 0.06864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